第一篇:世界地理趣味知识
世界地理趣味知识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红海
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波罗的海
3、世界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4、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5、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6、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
7、世界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
8、世界最大的寒流:西风漂流
9、世界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10、世界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11、世界分属两国最大的岛屿:新几内亚岛
12、世界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
13、世界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14、世界最深、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
15、世界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16、世界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17、世界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18、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19、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20、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21、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24、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25、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6、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27、世界最低的湖泊:死海
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9、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 30、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区:黄土高原
31、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2、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33、世界最深的河流峡谷:金沙江的虎跳峡岩溶地貌
34、世界最发育的高原:喀斯特高原
35、世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
36、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37、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
38、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指干流):多瑙河(9)
3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40、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41、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4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
43、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44、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的乞拉朋齐
45、世界降水最少的地方: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46、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区:亚洲东部季风区
47、世界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日本
48、世界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美国
49、世界最大的石油储集区:波斯湾油区 50、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沙特阿拉伯
51、世界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52、世界产油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
53、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54、世界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
55、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
56、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中国的三峡水电站
57、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位居世界第二
58、世界核能发电最多的国家:美国
59、世界铁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60、世界铝土储量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61、世界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智利 62、世界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63、世界产锡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 64、世界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南非 65、世界黄金产量最多的国家:南非 66、世界白银产量最多的国家:墨西哥 67、世界金刚石储量最多国家:刚果 68、世界铀矿储量最多的国家:美国 69、农作物产量之最: 水稻:中国
小麦:美国
玉米:美国
棉花:中国
大豆:美国
香蕉:中美
花生:印度
芝麻:印度
油菜:中国
烟草:中国
向日葵:俄罗斯
甜菜:俄罗斯
茶叶:印度
蚕丝:中国
黄麻:印度
咖啡:巴西
苹果:俄罗斯
竹子:中国
花卉:荷兰 葡萄:法国
椰枣:伊拉克
长绒棉:埃及
可可:加纳
剑麻:坦桑尼亚
油橄榄:西班牙或意大利
甘蔗:印度或巴西
橡胶:马来西亚
油棕:马来西亚 70、农作物之故乡:
水稻:中国
小麦:中国
玉米:墨西哥
马铃薯:南美洲 大豆:中国
可可:南美
花生:南美洲
茶树:中国
桑蚕:中国
烟草:南美
黄麻:东南亚
咖啡:北非
橡胶:亚马孙河口
丁香:马来群岛
柑橘:中国
葡萄:地中海沿岸
菠萝:南美
核桃:伊朗
栗树:中国 71、畜牧业、渔业、林业之最:
养猪:中国
养马:中国
养牛:印度
养羊:澳大利亚
羊毛出:澳大利亚
骆驼:索马里
养鸡:中国
蜂蜜:俄罗斯
渔场:北海道
森林资源:俄罗斯 热带雨林:巴西
木材进口:日本 72、工业之最:
钢铁:中国
造船:日本
汽车:日本
水泥:中国
化肥:中国
造纸:美国
手机:中国
电话:中国
飞机:美国
计算机芯片:美国
彩电:中国
冰箱:中国 73、交通之最:
铁路:美国
公路:美国
高速公路:美国74、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75、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
76、世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
77、世界跨经度最大的大洲:南极洲 78、世界最热的大洲:非洲
79、世界山脉最多的大洲:亚洲 80、世界活火山最多的大洲:亚洲
81、世界高峰最多的大洲:亚洲
82、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俄罗斯
83、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84、世界人口最密的国家:摩纳哥
85、世界水城:威尼斯
86、世界雾都:伦敦 87、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
内河航程:俄罗斯
88、伊斯兰圣地:麦加
89、世界电影城:洛杉矶
90、世界啤酒城:慕尼黑
91、世界汽车城:底特律
92、最著名的金塔:缅甸瑞光大金塔 93、地壳最薄:太平洋海沟 94、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硅藻
95、世界最长的城墙:长城
9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97、世界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98、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99、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100、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101、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0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103、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104、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105、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106、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10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108、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109、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110、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111、世界冷极:南极极点附近-89.2℃ 112、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113、世界旱极:阿塔卡拉沙漠(智利北部)连续91年无雨 114、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115、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16、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117、世界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周长达100千米 118、世界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19、世界最长的洞穴:猛犸洞(美国)长240千米 120、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121、世界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最深处)11034米 122、世界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123、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亚)124、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亚洲)125、世界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印度洋)126、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 127、世界最宽的桥:悉尼大桥 128、世界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铁路 129、世界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130、世界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 131、世界
第二篇:世界地理北美美国知识总结
北美美国
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30°N—80°N
170°W—90°W----20°W
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二:地形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以山地、平原为主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海岸山、内华达山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北段;山脉盆地 高原相间;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年轻,海拔高。(多4000m以上高山)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古老,海拔较低。(多1000m以下)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北部多冰蚀湖,南部密西西比河平原 三: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征: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雨稍多。地形对北美气候影响较大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山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贯通南北,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使本区普遍暖热。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到太平洋沿岸又增多
形成原因
1、东部山地低缓,对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2、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四:河湖
1: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北的落基山脉,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最后在北纬30度,东经90度注入墨西哥湾,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东侧支流少,流域面积小;西侧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是世界上第四大河。
2:圣劳伦斯河:五大湖的出水道,流域内降水较丰沛,加上有五大湖调节,水量大而稳定。3: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加利福尼亚湾。该河流经高原时,由于高原抬升,河流深切,形成气势雄伟的深切峡谷,其中最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级的旅游区。4: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位置:中央大平原美、加交界处;成因:冰川作用
其中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五大湖各水面高低不同,由西向东逐级降低,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的有将近100米的落差,并有一个断层陡岸,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交通作用:五大湖之间有运河相通,并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连。大型海轮由大西洋可直抵五大湖沿岸,促进了北美的经济繁荣。补充湖泊成因的归类
构造湖:地面断裂沉陷积水成湖。我国西部多为构造湖,贝加尔湖、维多利亚湖、死海、东非裂谷湖群等。
河成湖:与河流关系密切,我国长江中下游湖泊多属此类。堰塞湖:河道被堵塞而成,如五大连池。
冰川湖: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如北美五大湖、北欧和瑞士的湖泊等。
泻湖: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如太湖、宁波的东钱湖和杭州的西湖。
风成湖: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积水而成;
海迹湖:如里海、咸海等,系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火山口湖:如长白山白头山的天池
牛厄湖:河流弯曲的地方,因长期有水冲刷,河流会改道,弯曲的河段形成的.人文地理概况
3亿多人口,白色人种为主,城市化水平高,自然增长率较低,通用语言是 英语。土著居民为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美国
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领土组成
1、纬度位置:本土以北温带(30ºN-50ºN)为主,阿拉斯加寒带,夏威夷热带。
2、海陆位置(本土):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
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相关位置:北临加拿大,南临墨西哥。
4、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哥伦
比亚特区;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夏威夷(大洋洲)。(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1、本土所跨纬度(30ºN-50ºN),绝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在亚热带),阿拉斯加属寒带和亚寒带,但面积较小,夏威夷属热带。
2: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利于灌溉、航运、发电;
3: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港湾,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4:平原面积大(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广大。5:美国的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
铁矿——五大湖附近
石油——墨西哥湾沿岸
煤——阿巴拉契亚山区
有色金属——西部山区
美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本国资源消耗量大,仍进口大量资源,特别是石油,铁矿等 社会经济特征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一:工业
(一)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 1:工业部门:钢铁、汽车、化学等
:2:区位条件:①历史条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②资源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铁矿。③交通条件: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为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的海港。
④农业基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
⑤劳动力、市场条件: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主要城市及职能(位置)
①纽约:美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经济中心,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国际金融中心。②华盛顿:首都。
③芝加哥:中部的工业、交通中心(钢铁工业发达)。④底特律:汽车城;
⑤匹兹堡:钢都
4:问题:二十世纪后半期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上涨,大量人口和工业向西部和北部迁移。南部地区工业区
1:工业部门: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
2:区位条件:墨西哥湾西北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3:城市
休斯顿:石油化工、航天研究和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工业区
1:工业部门: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 2:硅谷的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的支持④靠近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⑤美国国防部稳定的军事订货。除了军事订货是“硅谷”发展的特有条件外,其它因素基本是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共性因素。3:城市 旧金山(“硅谷”微电子工业中心,华人最多的地区)、洛杉矶(美国西部最大城市,好莱坞影视中心)二:农业
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咖啡、可可、香蕉、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热带农产品最大进口国家)
(一)地区生产专业化
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好处: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条件:①气候湿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土壤贫瘠③工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二)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即小麦区和玉米带)(1)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④高度发达的工业; ⑤先进的科技。
(2)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是美国主要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这里盛产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3)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是小麦和林牧业区;(4)墨西哥湾沿岸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是亚热带作物带。
(三)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
②消耗能源过多。“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三:人口概况
美国约有3亿人口。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今天生活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的。
美国的华人和华侨约有430万人,分布比较广泛,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还有华人聚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美国人口分布特点:一是城市人口比重大;二是地区分布不平衡。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原因:大量的重工业集聚使得本区污染严重,土地价格上涨。
第三篇:趣味知识
七年级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
姓名:班级:学号: 选择题
1、一书生送给一老寿星下面对联,这位老寿星的真实年龄年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2、朗读下边这首诗该用的感情是()
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A、慷慨、悲壮 B、自豪、喜悦 C、悲凉、忧伤 D、愤慨、遗憾
3、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几种颜色()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5、仔细品味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选出对文中的四个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6、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
A、风烟望五津 B、后遂无问津者 C、天津D、津津有味
7、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8、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 B、《杜工部集》 C、《稼轩长短句》 D、《临川先生文集》
9、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女》、《天龙八部》的作者都是()
A、梁羽生B、古龙 C、黄飞鸿D、金庸
10、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1、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A、渔夫 B、皇后 C、王子 D、母亲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14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3、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30英里 B、60英里 C、80英里 D、100英里
14、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限速行驶 D、热爱生命
15、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16、下面几个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完紧无缺
B、穿流不息
C、小心翼翼
D、偶断丝连
17、《西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A、孙悟空 B、齐天大圣C、孙行者D、美猴王
18、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A、华山B、黄山 C、峨眉山D、庐山
19、下面句子意思不同的是哪组句子()
A、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是一个平凡的人。B、他差点儿就掉下去了。他差点儿没掉下去。C、我们好容易才找到你。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你。D、不管他是什么人,都得去。管他是什么人,都得去。
20、国产动画片《宝莲灯》当中“二郎神”是主人公“沉香”的:()A.舅舅 B.叔叔 C.伯伯 D.堂兄
21、“厕所里扔石头”的歇后语是()
A、臭名远扬 B、臭名昭著 C、激起公愤 D、顽固不化
22、电影《神话》表现哪个朝代的故事?()A、唐朝B、汉朝C、秦朝D、元朝
23、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24、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25、“孟母三迁”这个传说,说的是孟柯的母亲为了孟子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搬家的目的是什么?()A、避免纠纷 B、适于求学 C、免于牵挂 D、节省房租
26、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A、信的内容 B、写信人的谦称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语
27、一支部队驻扎在北极圈内。一个老兵说:“这儿根本不算冷。我在阿拉斯加呆过,那地方才冷呢!连炉子里的火都冻住了,怎么吹也吹不灭。”另一个老兵说:“这算什么!我呆过一个地方,讲话时,话一出口就冻住了,这样一来,我们只得把冰冻单词放在开水里融化,才能理解命令!”两个老兵采用的方法都是什么?()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讽刺
28、为广大中学生所熟知的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A、施耐庵 B、吴承恩 C、曹雪芹 D、罗贯中
29、“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
A、英国 B、法国 C、丹麦 D、德国 3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A、八月B、九月
C、十月D、十一月
31、“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A、诗歌B、音乐 C、小说D、散文
32、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33、××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A、恭候莅临 B、望准时出席 C、敬请届时指导 D、欢迎大家光临
34、“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35、禅 房 花 木 深 这是哪一种字体?()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36、《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A、甘肃
B、新疆
C、青海D、陕西
37、“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38、“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39、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40、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D、误入白虎堂
41、“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他等待目的是:()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42、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43、“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4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4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46、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
47、下面是有趣的成语之最,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B、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C、最大的被子-——方寸之地
D、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48、“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汾河
49、下列人名与出处不对应的一项是()
A、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 B、犹大——《伊索寓言》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灰姑娘——《格林童话》 50、从语音的角度看,下列行业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存款强行,贷款富行。(银行)
B、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创优美环境个个享有。(环卫)C、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厂矿)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
第四篇:世界地理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
第一章
1.世界地理:世界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的学科。2.七大洲(面积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4.大陆和岛屿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线,澳大利亚是最小的大陆,格陵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①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a)太平洋与大西洋界线: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所处的67 ºW线
b)太平洋与印度洋界线: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147ºE线
c)大西洋与印度洋界线: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 ºE线 5.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为亚、欧、北美洲所环抱 6.球海陆分布特点:
i.要集中于北半球 ii.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iii.数大陆通过狭窄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iv.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征
7.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
欧洲相反,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平原
非洲是古老的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是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9.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10.A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2)热带干湿季气候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海洋性气候
B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峰、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
陆地中纬度气候:
a陆地温带气候:1温度大陆性湿润气候2温带海洋性气候3温带季风气候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b陆地亚热带气候:1亚热带湿润气候2亚热带季风气候3亚热带夏干气候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C陆地高纬度气候:1亚韩代大陆性气候2级地长寒气候3极地冰原气候
高地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11.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2)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前述呈纬向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结,构因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大陆东岸的差异你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既可以表现为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也可以表现为同一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一般而言,在同一纬度的高地,海拔越高者,其垂直分带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同一纬度的高地若距海远近不同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分带的基带和垂直带谱也有较大差异。不同的纬度的高地,如果海拔相同,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则赤道地区的高地具有最完整的垂直带谱,垂直分带也最多,即从赤道多雨气候向上最终达到永久积雪。
12.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是塑造地形。
13.作为防灾、减灾的对策,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的灾害响应理论认为:区域灾害是人类居住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人类活动(管理和规划)才能得以改善
14.火山喷发活动特点:1大多数我是火山喷发活动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即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2活动周期性,3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几乎同步发生,即地震相对频繁时火山喷发也相对多起来。15.中国的火山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新疆,云南,海南和台湾等省区。
16.龙卷风也是风灾之一
17.黑风暴又称沙尘暴,是一种由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天空能降度大大降低的恶劣天气现象
18.我国的沙尘暴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等地区,从时间上看,已四到五月份为多发季节,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气环流和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2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冬季雨雪少,又兼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表土质地松散,一旦天气转暖解冻大风吹起易形成沙尘暴,3人为活动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恶化 19.从世界范围来看,降水量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常常是此处水灾,彼处旱灾 20.发生水灾的时间集中在6-9月,在地域分布上又以亚洲为多发区。其主要原因与季风气候有关,即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变率所至。
21.水旱灾害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常见,破坏性最大的致灾因子 22.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它的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升温,时间可达一至两年。拉尼娜现象,与此恰好相反,可看作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面
23.沙漠化:沙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是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24.沙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形成的松散沙质土壤,受到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是主要是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柴和不适当利用水资源等,是干旱或半干旱的疏松土壤失去了植物的保护,最后导致不可逆转的沙漠化过程。课后习题: 第六题(重点),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为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和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以北半球为例,从赤道向北极,气候类型依次为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长寒气候,这些气候类型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的气候的纬向地带性的特征。这是由于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及太阳光热在椭球体的地表分不不均衡所引起的南北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
位于北半球的亚欧大陆纵跨寒带,温带和热带,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内部有地中海,还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正是这些的存在,使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性质等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高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符合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位于北半球的马来西亚,基纳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气候,山地常绿阔叶林气候,山地落叶阔叶林气候,高山灌丛气候,这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与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因此从北半球的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分析,世界的主要气候分布规律为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气候的非为向地带性,气候的垂垂直地带性
第8题,我国沙尘暴易发生在哪些地方?哪些月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等地区,从时间上看,已四到五月份为多发季节,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气环流和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2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冬季雨雪少,又兼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表土质地松散,一旦天气转暖解冻大风吹起易形成沙尘暴,3人为活动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恶化。预防工作: 封沙,育草,营造防护林,注重整体防护效益,是防御沙尘暴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10题,什么是沙漠化,全球沙漠化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社会对此做了哪些工作?
沙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是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危害: 1全球九亿人受到沙漠化影响,2全球2/3,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沙漠化的危害3全球陆地面积的1/4之一受到沙漠化的威胁,4沙漠化土地还在发展增加中,5全球由于沙漠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为423亿美元。非洲是世界上沙漠和沙漠化最严重的大洲。国际社会工作:见书47页沙漠化的防治
第二章
1.自然带的定义: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和“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特点: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2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11带考一个)1)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地区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类最为活跃。树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2)热带稀树草原带 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气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草原主要由比温带草原草本植物植株高的本禾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的分布着成片的乔木和独株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存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雨季草木欣欣向荣,百花盛开,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者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的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本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的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有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和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土 5)亚热带森林带
亚热带的非地带性因素表现的极为强烈,这里陆地有巨大的面积,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大陆轮廓和洋流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这里的地带性现象受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使亚热带的自然带不是横贯东西连成一体的全球性地带,而是在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和大陆东岸等地区之间表现出很大区域差异,亚热带森林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和大陆东岸两种类型。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地中海是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力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又称地中海式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
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6)温带荒漠带
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 7)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从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根据草本植物的种类成分可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原。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和盐土呈斑状分布。草原大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所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8)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有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等待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至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受温带季风的气候影响,如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中部和朝鲜半岛的大部以及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这里阔叶树种类分成份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
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
北美洲的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
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为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9)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是松鼠、雪兔、狐、熊、猞猁等耐寒动物 10)苔原带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所有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了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
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11)冰原带
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林兰岛林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可以达到0℃。这样,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界很贫乏,目前在南极大陆上尚未发现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冰原带的沿海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等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包括三方面内容:
1)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界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
2)空间组合性。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案为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3)动态演变性。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包括纬向地带性差异、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和垂直地带性差异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纬向地带性差异,在地形比较平坦和南北方向有较大幅员的条件下表现的最为明显。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和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经向地带性,属于非地带性规律之一。它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经向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山脉南北走向等因素而造成的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5.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纬向地带性规律的形成,是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致使受其影响的温度、降水、蒸发、气候、风化、成土过程和植被等呈带状分布的结果。纬向地带性规律,一方面表现为延续于所有大陆的世界性地带,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带段性
非地带性规律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经向地带性和区域性。经向地带性经常表现出由海洋向内陆变异的规律性。经向地带性的形成,取决于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结构和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的相互作用。区域性分异则取决于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和由此而产生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差异 垂直地带性规律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制约下形成的。形成前提:地质构造和山地的形成。形成的直接原因:山地气候条件(水热及其对比关系)随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垂直地带性规律属于基本分异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派生的分异规律
6.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既是截然对立的,又是相互渗透的。它们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
1)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是两种基本的,互不从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在自然界中,没有纯粹地带性的自然区域,也没有纯粹非地带性的自然区域。2)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还是非纬向地带性占主导,主要取决于该地理环境的具体条件和发展历史.3)对纬向地带性的表现最为有利的条件存在与绝对高度较小的大陆上的广阔平原、高原地区以及大洋的表层之中。
4)而地理环境的非纬向地带性则取决于地表的起伏情况,洋流、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以及部分地决定于海岸轮廓及陆地的巨大面积。
第三章
1.大洋与大海的区别:大洋是海洋的主体,所占海洋面积较多,深度较大,水体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水文要素不受大陆影响。海附属于大洋,以海峡或者岛链和大洋相连,海的面积比大洋小,且较浅。
2.海的形态根据海陆相关位置,可以划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内陆海。边缘海特点:与大洋水交换比较自由,靠近大陆一侧较近的区域受大陆影响较大,沉积物光复水文状况,随季节变化明显,而靠近大洋一侧的海域受大人影响较大,水文状况,相对比较稳定。
陆间海特点:陆间海地区一般地壳活动活跃,海底地形复杂,多火山地震。内陆海特点:海洋状况受大陆影响十分显著,在不同大陆环境条件下的内陆海,有很不相同的特点。
3.海洋的分布特征:海洋只是地球上的一层薄膜;海水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格局。
4.洋流:又称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
根据成因不同,洋流可以分为: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梯度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风海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为补偿流。梯度流:
5.大洋垂直环流:信风和赤道逆流区;大洋西部暖流区;大洋东部寒流区;副热带高压区;极地区。
6.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五个方面。
7.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8.海洋矿物资源,包括溶存于海水中的海水矿物资源和赋存于海底的矿物资源。9.滨海砂矿是未来增加矿产储量的最大潜在资源之一;石油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思考题
3.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世界四大渔场中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世界主要鱼场的形成条件:
1、位于大陆沿岸,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这是因为大陆沿岸的地表径流会把营养物质带到海洋中去,在200米以内的海里光和作用强烈,适合浮游、海藻等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养料。
2、与洋流有关,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冷海水上泛,把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如南美的秘鲁渔场;另外一种是寒暖流交汇,使营养物形成,并形成水障,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都是世界著名渔场.根据世界渔场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太平洋渔场、印度洋渔场、大西洋渔场。其地理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温带(沿海)大陆架,大陆架较浅,阳光容易照射到海底;陆上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寒暖流教汇,有利于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温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表层海水与底层交换,有利于海底营养盐类上泛;夏季休渔,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的饵料丰富。5.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主要的海洋污染种类: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与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1、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
2、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3、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
4、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
5、大力宣传教育和科学
6、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第四章 1.区别不同时期生产生活的技术手段:采集狩猎社会以原始技术(如石器木器等)农业社会以农业技术如青铜器、铁器、犁、耕等)工业社会以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信息社会(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
2.采集狩猎时代的人地关系特征:生存资源仅限于自然产品;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落后;以家庭为单位的亲族群体是主要的社会组织方式。
3.原始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特征:人类开始利用农业技术开发土地和生物资源来补充天然食物的不足;主要技术手段是以磨制的石器和打制的石器为主;农业生产也是最简单的生产,但它却标志着人际关系作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人地关系基本是和谐的。
4.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特征:从人地关系的垂直联系上看,基本上维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其技术结构尚不足以对自然界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从人地关系的空间联系看,城市使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特别是植物燃烧时提供的热量是最主要的,饮食与采暖能源;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社会产品主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都是自然系统可降解和可同化的、人地关系基本和谐。
5.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根本区别:传统农业中单位土地上人为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和由此带来的单位土地上到生物产出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物质能量的产出和投入基本上是平衡的。6.传统农业主要人地关系问题是:土地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侵蚀和土地退化,以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十分无能为力。主要原因:人口规模持续超过自然系统,尤其是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7.如何解决传统农业社会与自然的矛盾:
1、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制向传统农业社会奴隶主所有制和农户个人所有制的转变;
2、出现了国家这种社会组织来保护管理上述所有制和它们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土地等自然资源;
3、传统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类聚落—城市的产生。8.工业社会的特点:人口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及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
工业社会人地关系特征:
1、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扩大;
2、从局部上看,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人地关系向好的方向转化;
3、广大发展中国家人与自然关系进一步恶化。
9.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2、促进了工人和工业的产生;
3、促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的发展。10.工业社会的直接动力: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支配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市场拓展到了哪里,工业资本及其依赖的国家力量就扩张到哪里,传统农业社会也就会在哪里崩溃。11.工业社会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中各行业之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们总是向高收入产业移动。
12.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劳动力的主体是信息工作者;经济活动以信息的流动为主流;以跨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为主;经济组织形式为制度经济;个人和公共部门都将变得空前富裕。
13.造成失业的原因:
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规模较小,不能为国家提供基本的就业规模。
2、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3、长期的低水平经济运转使得国家用于发展教育,卫生和其他社会保障的能力低下。
4、农村缺乏教育投资和技术支持,农业生产破坏土地和植被,粮食产量下降。
5、在一些国家的内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一些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劣也会使贫困大面积发生。
6、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
14.贫困国家贫困的根源:
1、贫困人口与失业是联系在一起的;
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3、长期的低水平经济运转;
4、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
5、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一些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劣;
6、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15.资源问题的实质是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16.资源问题的来源
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许多工业资源的储量已急剧减少,甚至走向枯竭;
2、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短缺也在制约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3、土地资源的短缺制约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17.环境污染类型主要包括
1、人类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无处理排放时对水体产生的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等的污染;
2、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对大气的破坏;
3、工业和城市废水、垃圾、农药等的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4、化学物品、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
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气候变化;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锐减;
4、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5、土地退化(森林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正在加速。
18.可持续发展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核心思想为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
19.持续性的关键是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是为可持续发展的持续观。
系统观是把地球表层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等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缓冲能力,经济的生产能力,社会需求能力,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以及各种能力的相互调试。
公平观是一种广义的平等,包括在资源分配,发展权利,技术转让,资金供给,文明成果共享以及义务的承担等的平等。有三层含义;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
20.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1,、完成发展观念的转变;
2、完成可持续发展要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
3、与贫困作斗争;
4、确立“环境友好”和“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式;
5、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思考题
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1、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农业社会以农业为主导,从事简单的作物生产。工业社会以工业化为主导,而工业化的本质是集中,这是由于工业技术结构和市场经济制度决定的。
2、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活动强度较弱,对自然的改造和影响较小。到了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的活动强度有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极大提高。这种巨大的活动强度不仅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的变化,也集中表现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产生的多种后果上。
3、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矛盾比农业社会复杂得多,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诸多领域。综观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却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在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尤其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
4、由于工业进程的地区差异,从局部上看,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化已基本完成,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都具备了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能力,因而其产生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却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正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2.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你认为在全球发展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核心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
发展中国家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
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发达国家承诺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只有少数国家做到;
2、在技术转让方面,发达国家未提供优惠条件,发展中国家因为资金短缺,难以得到足够的环境无害化技术。
3、发达国家将环保作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的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4、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既无经济实力,又无技术来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1、完成观念的转变;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
3、与贫困作斗争;
4、确立环境友好和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式;
5、生态与环境保护。
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应担负起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对于发展中国家: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大资源利用率;
3、大力发展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4、重视科学发展,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对于发达国家来讲
1、研究当前已经存在的污染问题的治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污染治理工作;
2、加强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效益,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单位产值中的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防治污染加重;
3、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生产不仅消耗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而且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广泛关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第五章
1.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
2.通常人们把种族划分为三种,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3.亚非欧三大洲,分别是黄、黑、白种人的聚集地。4.民族是人口的文化属性。
5.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6.种族主义的主要表现:1 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普遍歧视2 长达300年的奴隶贸易3 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 4 日本人对东亚各民族的歧视 5 南非的种族主义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他种族。6 新的种族主义是文化歧视
7.人口规模是世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8.人口增长有阶段性的“过度”规律,总体来说,供养能力的提高会带来人口增长的加快,而,当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对人口数量的增长会产生控制,即控制能力在提高,此后人口增长的速率将放慢。
9.从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出发,人口需求的层次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也就是人口的“费用”是不断增加的。经济越是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就越低。因此,一方面看到我国城市人口和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却遇到很多困难的现象。这也就是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10.世界人口的七日增长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 高畜生与高死亡并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2 高出生但是低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高 3 低出生、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11.城市是先进文明的代表,城市化是经济地域发展的高级产物。世界人口的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12.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移动的原因:1 较多的就业机会 2 较好的生活条件 3 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13.你能不能总结一下不同地带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度,其原因是什么?
陆地高纬度地带:陆地高纬度地带主要是指北半球50度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陆地寒带的当地人类活动主要以初始的渔猎游牧为主,种植业在该地几乎绝迹。当地居民多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同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相融合。但这里的矿业开发者对环境构成了威胁,如巴芬岛的铁矿开发,格陵兰岛的铅矿开发,通古斯,勒拿,泰梅尔的煤田开发以及瑞典北部的铁矿开发和挪威斯瓦巴德岛的煤田开发等。陆地亚寒带,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欧和俄罗斯的中北部。这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自然资源为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陆地亚寒带地区耕地面积不大,所以农业队员生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大,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热量条件的改善,从此带向南人口及农业的规模扩大,原生的自然环境大大萎缩,且受到严重干扰。针叶林面积增加了2%,而阔叶林的面积,却下降了2%,这主要是因为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其比较注意采育平衡和人工造林的发展。发达国家足够的经济,自己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较早形成的环境保护传统也对亚寒带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亚寒带,向南我们会看到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传统农牧业开发的强度在增加,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在增加,各个自然带的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增加。
陆地中纬度地带:陆地中纬度地带主要指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在东亚温带大陆上的表现是气候的变干,降水量的减少与气温的攀升使这里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深度农业开发面临明显的水分条件恶化的趋势。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中部北美大陆中西部及南美洲南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又偏少,干旱已成为农业分布的限制因素,而持续的农业开发则对地带生态环境提出挑战。在大陆内部的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十分干旱,水分条件很差,植物贫乏。
但人类密集活动导致的草原过牧,使得原本很脆弱的区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陆地低纬度地带:陆地低纬度地带主要指赤道带和热带。由于发展的需求,现在热带湿润地的雨林被大面积砍伐而作为耕地。这样不仅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破坏了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养分循环中断,土壤肥力丧失,土地遭受侵蚀退化及至引起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这一地区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球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隐患。
14.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过程:1 世界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结构的“倒金字塔”过程。倒金字塔过程是指世界经济结构中用于基本物资资料生产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用于产生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多。2世界经济的空间范围再不断扩大。3世界经济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4地球表面的水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分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15.南北关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与格局的最重要的内容。由于工业化国家中,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都分布在北半球,而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要么属于南半球,要么在北半球的南方,所以南北关系实际上是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地理概括。
16.世界经济发展在空间上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地理不平衡,地理集聚,地理扩散和他们的空间表现形式。
17.南北关系,和三大中心地的形成都是地理不平衡。经济核心地的一个基本的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对外扩散。扩散总是沿着交通运输的通道进行的,这样在走廊附近就形成了经济比较发达的轴带。
18.一般意义上的边缘地区是贫困地区,在国家内部相对落后的地区,也称之为边缘地区。
19.为什么会形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原因1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并占世界经济总量和贸易宗良的较大份额。2 技术水平总体上说,位居世界第一并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3 拥有一大批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库,足以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4 制造能力世界第一,世界主要产品生产和供应应出自本国并占有相当大的份额。5运输能力通讯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并在世界各国运输能力和通讯能力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6世界金融中心,本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主要结算单位)7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力量世界第一。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具有强大对外辐射功能
20.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最早起源于16世纪前的地中海地区,当时南部欧洲国家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经济中心;1到16世纪和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相继成为世界区域性中心;2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扩散,英国、法国、德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大国,其所在的中、西欧地区也成为世界性的区域中心地,并一直延续到现在;3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是继欧洲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性区域中心地,且仍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中心地;
4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是后起的第三个世界性的区域中心地;目前,日本与后起的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共同支撑着东亚这个世界性的区域中心地。
第六章
1.为什么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分布?在日本所形成的经济分布格局是否带有普遍的规律性? 1 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2 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霍超级货轮停泊。3 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建厂。4 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节约了运输成本。日本资源匮乏,工业物质都是进口的,日本是岛国儿海运又是最便宜的运输手段,所以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分布。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这种经济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上许多工业地带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地带,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国沪宁杭等,均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输入工业原料及输出工业产品的。2.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优越条件?其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1地形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占地较广,丘低坡缓,便于耕作。土壤以冲积土和热带黑土为主,适宜农作物的种植。2 印度人口较多,人口增长快,因此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3 在政治上,印度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有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社会比较稳定。4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印度的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软件开发等高科技技术在世界均居重要地位。5印度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和劳动力素质。
经济优势的表现方面:1印度的IT产业方面,印度现已位列世界软件开发第二的地位,仅次于美国2 服务业方面,由于欧美国家文化上的联系,使得起在承接欧美服务外包业务方面有了独特的优势。3 印度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比较好 3.分析西亚石油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西亚石油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5.3%,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该地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所以西亚石油经济可以通过影响发达国家的石油量,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性。如果石油减产,自然会影响发达国家的石油,进而将影响经济效率使得世界经济下滑,石油产量过剩燃油价格降低,使得世界经济效率提高,所以西亚石油的产量稳定提高是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亚石油经济的另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加剧通货膨胀。西亚石油国家通过提高石油税率对石油业实行国有化,使石油收入迅速增加,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地理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分布有哪些影响?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丘陵,使得其高度利用国土产业结构高度集中,同时地形的狭小,破碎也使得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而零散,但集约程度高。以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这一宜人的气候也有利于发展诸如电子产业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技术产业。3 水利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矿产资源贫乏,导致其绝大多数的能源及矿产资源需从外国进口。狭长的海岸线及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其从外国进口矿产资源及发展对外经济。因而造成其工业城市多沿海岸线分布,且海上航运业,渔业和造船业发达。5.将亚洲划分为北亚大区,中亚大区,东亚大区,东南亚大区,南亚大区,西南亚大区。
6.亚洲地形: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死海是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水平面海拔为-392米,湖底海拔为-792米。在各种地貌类型中,山地和高原占主体,其面积占亚洲总面积的3/4。
地势与地形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中高周低,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7.亚洲湖泊可以分为北亚,中亚,青藏高原,东亚和西南亚五大湖群。8.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长度均超过4000千米。9.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有三个在亚洲,即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10.东南亚地区被认为是野生和栽培谷物及水果物种多样性的中心。11.亚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12.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印度是亚洲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六和第九位。
13.亚洲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和贫困人口。
14.2000年亚洲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居世界总储量的70.8%和45.7%,主要分布在四大成矿区域1 特提斯褶皱体系两侧——亚洲中部山地,高原两侧油气藏带2 环太平洋西岸褶皱体系——东部三大沉降,盆地油气藏带3 北亚,中亚年轻地台-盆地区,即西西伯利亚平原,途兰平原油气藏带4 内陆盆地油气藏分布区 15.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为世界锡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16.贫困人口在就业,居住,健康,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受到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待遇。
17.北方四岛是指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属千岛群岛的南部。
18.亚洲经济中心地是后起的,包括两个层次,即日本和称为“四小龙”的韩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新加坡。
19.众多的人口,较多的人口密度,和广泛分布的贫困人口给亚洲的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1土地退化2 森林减少3 水资源匮乏 4 生物多样性减少 5 空气污染城市平民问题
20.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21.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地:欧洲经济中心地(主要指西欧),北美经济中心地(主要指美国),亚洲经济中心地(主要指日本)22.印度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第七章
1.欧洲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 ①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和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地理的一大特点。
②欧洲地形的特征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
③气候,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气候,海洋性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典型是主要特征之一。
④欧洲的河流众多,水量比较充足,多国际性大河。
2.欧洲的三大湖泊分布集中区,一是芬诺斯堪的亚湖区,分布着大小湖泊10多万个,二是,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三是,阿尔卑斯山山地湖区。
3.①人口资源欧洲的土地总面积是仅大于大洋洲的第六大洲,人口分布比较稠密,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比较少的一洲。
②矿场资源比较丰富,部分有色,稀有金属矿,稀土元素矿在欧洲储存量比较少,矿产资源在欧洲国家的分布不平衡也导致对矿产的需求量增加。
③生物资源,欧洲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植被类型以温带和亚寒带植被为主,由于受气候和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影响,植被的纬向地带性的分布特征突出。④欧洲的淡水资源丰富。4.简单题
举例说明什么原因使欧洲率先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相互依存关系? 答:第一,欧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第二,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后,欧洲揭开了人类大肆砍伐森林,开发工业矿产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序幕,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作为基础,包括大量凉取欧洲以外地区的资源。
第三,二战以后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人口的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开始突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人和自然对立的关系应当改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第三和第四科技革命为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可能和经济可能性。
5.欧洲的自然地理分区
北欧区大部分属于亚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典型的冰川地貌的北欧自然地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北欧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比同纬度的东欧和北亚更温湿。还有西欧区,中欧区,南欧区,东欧区,四个分区(课本2页了解即可)。6.简单题
欧洲人口地理特征??
第一人口结构单一,以白种人为主,绝大多数都是欧罗巴人种,民族众多,共有100多个民族战后由于移民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欧洲人口增长缓慢,是各大洲人口增长最慢的一洲。
第二,人口的密度大,而且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西欧和中欧。
第三,人口问题问题严重如人口增长放慢,人口寿命延长,导致西欧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65岁以上人口占总数11%导致劳动力不足。7.简单题
欧洲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是仅次于国王的大封建主,它垄断了整个文化思想领域,是封建主进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文化控制的工具,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天主教和新教传播到新大陆,亚洲和大洋洲,成为殖民宗主国进行文化思想扩张和统治的工具。8.欧洲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①,欧洲的一些民族的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
②,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
③,欧洲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并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
④,欧洲的生活方式,宗教,音乐,美术,和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9.英国的地理环境特征
①地势,英国境内多丘陵,低山,大不列颠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岸线。②沿岸多海湾,半岛,岛屿,海岸曲折,多优良港口。③气候,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10.法国的自然条件: ①平原占优势,地势东南高,西北高。
②多样的气候,西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海洋影响渐小,气候有中欧特点,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山地地区属高山气候。
③完整的水系,大部分的水流发源于中央高原,向西北和东南两个海域入海,形成辐射状水系,塞讷河为北部大河,水量丰富稳定,河床平坦,利于航运。④能源资源贫乏,大部分都需要进口。11.法国的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第一,劳动生产率高,第二,农业结构合理,第三,专业化水平高。
(重点)德国
12.简单题
政治地图的演变??
①历史上德国长期处在四分五裂状态,经济比较落后。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但发展缓慢。
③,19世纪30年代,当英国的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德国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④,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德国工业特别重工业的发展。
13.德国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长期的封建制度,众多的城邦国家,是德国城镇聚落分布相对均匀,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14.德国聚落均匀分布的原因: ①德国的自然条件较为均一,没有高寒,酷热,干燥的恶劣条件地区,普遍地适宜人类的生产活动。
②德国历史上众多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经济文化中心。
③自古以来,德国就是欧洲东西,南北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和商业比较发达,全国的河网众多,水和陆四通八达。
④德国注意控制城市规模,发展中小城市,分散城市智能,不使一个城市负担过重。
15.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工业区是同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第一,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煤种全,煤炭资源是鲁尔区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物质基础。
第二,便利的水陆运输和充足的水源,也是鲁尔区发展的重要的条件。鲁尔区是全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
16.鲁尔区衰退的原因:(重重点)(课本282页)第一,生产结构单一,第二,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第三,科技发展的需要
17.重振鲁尔区经济的措施:(课本285页)①制定规划,统一整治。
②,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一直是鲁尔区经济的两大支柱,这两大经济部门陷入危机,便会影响整个鲁尔区的经济。结构单一的模式要调整。
③,调整工业布局,力求选择最有利得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④,拓展和完善交通网。充分发挥本区水运的优势,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交通线路的建设,新建了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第五,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第六,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第八章
1.为什么说非洲是一个古老的高原大陆?
①按照大陆漂移说,非洲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的核心部分,大体在中生年代初,中山新世红海裂谷出现,现在非洲大陆轮廓基本形成。②,非洲大陆的主体以及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盐为基础,古老的岩层有广泛出露,它们在太古代经过频繁的地质构造和强烈的变质作用,在古生代以前已经全部夷平,形成一个坚硬稳固的整体。③,非洲的平均海拔达750米,海拔200-2000的台地和高原占全州面积的86.8%,所占比例远大于世界其他大洲,故有“高原大陆”之称。2.非洲的气候带呈现出对称分布的原因?
①非洲大陆地势起伏和缓,各地区的海拔差异不大,缺乏高大海拔和绵长山脉来充当气候上的分界线或干扰气候水平地带性的分布。
②,赤道中贯,大陆最南点和最北点到赤道的距离大致相等,3.气候分布的特点
赤道附近为全年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南北两侧依次为夏雨冬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少雨的热带干旱气候和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4.非洲居民的特点: ①,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②,种族构成比较复杂 5.问答题
非洲贫困的原因: ①,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②,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 ③,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有一大因素 ④,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⑤,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⑥,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6.为什么农业是非洲的主要工业?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生产方式的传统桎梏以及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非洲形成了以农,矿初级产品生产和输出为主的畸形产业结构。非洲全洲55.6%的人以此为业,它是大多数国家主要的产业部门。7.非洲的矿产资源
①储量:金刚石,金,铜,钠,磷酸盐等产量在二战以前就居世界前列,②影响:近50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铁,锰等新矿藏的开发利用,非洲的采矿业又有了新的进展,占世界矿业总产值的比重5%提高到10%左右。8.非洲的六大矿区
①,撒哈拉区,非洲最大的石油蕴藏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全洲的60%以上。②,阿特拉斯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蕴藏区,总储量约占世界一半。
③,西非区,铁,侣土矿的产量丰富,其中尼日尔的阿尔利特铀矿为世界最大铀矿之一。
④,几内亚湾沿岸区,石油含量丰富,⑤,刚果盆地外环区,有世界上重要的金刚石矿区。⑥,南部非洲区
9.非洲的地理分区(课本313页了解即可)
①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频临地中海,矿产丰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北非地处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②西部非洲,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大部分海拔不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不明显。西非是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③东部非洲,人口平均密度最高,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全州地势最高的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农业比重大,与其他各洲比较,采矿业最薄弱。经济水平居全州最末。
④南部非洲,地势全州以高原为主,其中部凹陷为平地,四周为高原。气候类型交复杂,经济发展水平稍低于北部非洲,有非洲规模最大的采矿业,铁路和公路网发达,矿产资源丰富。
第九章
1.美洲的地形有何特点?都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答:在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东西向主应力的作用下,美洲在地形上自西向东大致分属山地、平原、高原(古老低山)等三大地形系统。西部高大的山地和山间高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洲大陆西岸气候的发育范围,并破坏了理论上的纬度地带性。东部广大的平原和高原,不仅为水系的发育和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地理空间,而且地势低平,使其对称于赤道的纬向地带性结构有较好表现。
地形类型:①山地,按主要造山期由老到新可划分为古生代加里东—海西褶皱山带,中生代旧阿尔卑斯褶皱山带以及新生代新阿尔卑斯山带,他们是不同地质时期地壳运动使地槽褶皱成山的产物。②高原系统,按其构造基础大致也可分为两大类,即地盾形高原和地槽型高原。地盾型高原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东部,包括北美拉布拉多、劳伦辛低高原和南美的圭亚那、巴西以及巴塔哥尼亚三大高原等。地槽型高原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阿尔卑斯褶皱带内,自北向南主要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和玻利维亚高原等,是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结果。③平原,位于大陆中部, 按其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地台型平原、拗陷型平原和陆向斜平原。
2.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104 km2)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约560*104km2)东欧平原是世界第二 3.南北纵贯的落基山—安第斯山作为美洲大陆上最重要的一级分水岭,首先把美洲大陆一分为二:西部属太平洋流域系统,东部则包括大西洋流域系统和北冰洋流域系统,其中以大西洋流域面积为最广,又以外流区域占绝对优势。
4.美洲的四大流域系统:①大西洋流域范围最大②墨西哥湾流域、哈得孙湾流域③太平洋流域④北冰洋流域
5.北美洲湖泊众多,且以淡水湖为主,淡水湖面积居各洲之首。面积在1000km2的湖泊有22个,面积超过1000km2的大淡水湖有8个,他们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大陆北半部
6.美洲分异的基本特征:
首先,在北美洲的中纬度地带和南美洲的低纬度地带,因地处大陆东西最宽处,且地势起伏比较缓和,因而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均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纬向带性分异特征如高纬度的极地冰原带、极地苔原带和严寒带针叶林带以及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等。
其次,美洲大陆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使美洲地理环境具有突出的非纬向地带性结构,受距海远近和海拔高低的影响表现自东向西为亚热带和温带湿润森林、草原和荒漠。
从美洲全局来看,仍以纬向地带性结构占主导地位,由北向南,从极地冰原、苔原、亚寒带针叶林带等。即使在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突出的西部地区,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也是显见的,当然以纬向地带性结构为主的东部地区,也有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表现,尤其是在北美大陆中纬度地带以及南美洲大陆额中高纬度地带。综上所述,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征,是相互渗透的,他们共同交织成美洲地理环境结构模式。
7.美洲自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影响:
① 高大山系偏居太平洋一侧的地形结构使其经济活动长期指向大西洋区域。② 拉丁美洲的矿物资源对其经济成长的方式、水平,聚落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等有着明显的作用,对世界经济的进步也有重大影响。
③ 如果说金属矿物资源是拉丁美洲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的话,那么石油资源则是影响其自身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
8.为什么说美国是在新大陆上建立起来的移民国家?如何评价移民进入美国的利与弊? 答,从美国开疆拓土的历史来看,1607年,美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到1733年,建立了13个殖民地,构成了美国独立时的13个州,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9世纪开始,美国开始殖民扩张,到1912年在本土建立了48个州,后又通过“购买”夺取等建立了第49个和50个州。
早在1775年,13个殖民地人口中英属移民已达250多万人,其中来自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的占多数。此外还有德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等。按其国际移民来源,从建国至今,大致出现了三次移民高潮。
综上所述,美国原先没有自己的国土,也没有自己的国家,是殖民地独立后产生的新国家,而且他的国家民众大多数是移民,所以说美国是在新大陆上建立起来的移民国家。
在开发建设中,大批移民的进入是对美国的发展功不可没,同时,也使美国在种族民族与文化方面日益呈现多元特征。
利:①移民前,美国文化就已经是多元的了,大批新移民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美国文化,但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都同原来的国家民族保持着千丝万缕哦哦联系②不反对美国民族性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年里能够迅速崛起,移民铸就了美国的强大③移民潮中大量的熟练工人走着重要的技术力量,使得美国在工业革命中坐享其成。
弊:①给人社区普遍存在,多年来美国在文化层次上对给人人权的侵害造成了普遍的失业和教育水平的低下,使得那里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②犹太人走有些自己的社区,引起着美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科学上的主流,美国的许多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都反映着犹太人的利益,综上所述,移民有利有弊,但功不可没,有弊待除。9.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美国濒临两个大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均以弱国为邻。在现代交通交天下,辽阔的海洋虽不能阻碍它和旧大陆的联系,但却避免了旧大陆战乱的干扰,为它提供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和平环境。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①地形,美国地形的多样化以及平原山地的广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气候,美国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雨量充沛。③水文,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④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矿等。三,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①欧洲的移民给他带来了现成的资本主义②大量廉价的黑人奴隶为其提供了劳动力保障③少量的原住居民以及社会经济制度④机械化和大农场农业⑤军事订货刺激了其国内的生产和技术的更新等四,雄厚的经济性资源①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优势②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③庞大的金融产业④科技信息遥遥领先
10.简述美国城市经济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现有的地理格局
一,20世纪中叶东北部和西北部城市经济的“鼎盛期”,最先形成的如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斯顿,南至华盛顿特区,沿大西洋沿岸跨越十个州,中西部即大湖区巨大城市带,他以芝加哥为中心,东起匹兹堡,西达路易斯,中有密尔沃基,哥伦布,南绕五大湖呈半月形。他们分别构成了美国“经济地理的纵轴”和“横轴” 二,二战以来“阳光带”城市异军突起。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在阳光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称三大州。
形成阳光带的原因:美国本土37°N以南的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②位于西南,东南部代替20世纪中西,东北部,以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③加利福尼亚位于太平洋沿岸,与东盟中国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交流密切
11.中美地峡,是北美大陆的热带“盲肠”,是科迪勒拉山系自北美大陆向南延伸的部分,狭长,多山地,丘陵,东侧加勒比海沿岸,面迎东北信风,为热带海洋性气候,西侧太平洋沿岸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加之这里有肥沃的火山灰土,适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12.中美地峡具有经济特色的三国,伯利兹的石油经济,工农业的巴拿马,生态旅游胜地哥斯达黎加
13.加勒比地区特殊的地缘关系与其政治、经济、文化有何必然联系?
答:加勒比海地区地处低纬,在两列岛弧、南美大陆与中美地峡间,是南北大陆,美洲与太平洋地区海上联系的必由之路,因而有人称之为“美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地区是西、葡殖民者最早到达美洲的落脚点,至今在政治上仍保留有欧洲殖民主义的残存势力,因其作为贩卖非洲黑奴的中转站,进行三角贸易,非洲和欧洲的联系密切,殖民地各个国家的宗教信仰以及语言不同,造成了政治文化的不同。自然条件以及肥沃的土壤以及自己的资源与其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其经济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14.南美共同体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四国组成,随后,玻利维亚和智利加入同盟。
第五篇:世界地理
阿巴拉契亚
特征:①阿巴拉契亚山脉为古生代褶皱山地②山势低缓,海拔600米---1000米,且多山口连续性差③地势东北低,西南高④走向为东北—西南向。
美国的铁路网
货运地位重要,但趋于下降
运营里程长,路网密度高
分布不平衡,表现在北部密集,西部和南部稀疏,东西干线多,南北干线少
最大铁路枢纽:芝加哥
美国的三大东西向铁路:费城---芝加哥—西雅图;芝加哥—圣弗朗西斯科;华盛顿—圣路易斯---洛杉矶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又称为制造业带,北起五大湖,南到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西起密西西比河,东到大西洋沿岸,面积美国的8%,集中了一半以上的美国制造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三大工业地带之一。
阿巴拉契亚煤田60%;西部山区煤田30%;中央煤田储量大、产量低、潜力大。
美国的钢铁工业与汽车、建筑并称工业三大支柱。起源于焦煤丰富的匹兹堡地区苏比利尔湖区铁矿开发后在大湖带南部形成了以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钢铁中心,随着铁矿资源的逐渐枯竭,在大西洋沿岸消费区形成了费城、巴尔的摩等钢铁中心。随着各地小钢厂的纷纷涌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美国过去钢铁工业高度集中的状况,分散趋势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