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地理教案
第二章 亚洲
第一节 概述
一、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全名为亚细亚洲,一般人认为其名称来自于亚述语的亚苏(或亚速)(asu)意为太阳升起、东方。古代威尼斯人的商船航行于地中海上,把所有地中海以东的国家称作asu而把欧洲大陆相对地称作ereb(意为日落、西方),后将asu读作asia(亚细亚),其地域原指爱琴海东海岸,公元一世纪为罗马的一个省,后逐渐扩大到整个亚洲。
伊里布(日落)---爱琴海---亚速(日出)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西连欧洲,洲界为:
西部 :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西南:亚洲与非洲的洲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
南部:与大洋洲相望。
北面是北冰洋、东为太平洋、南为印度洋、西为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亚洲是唯一的一个同时兼临四大洋的一洲。这种临海的位置和漫长的海岸线对亚洲气候分布、自然资源、海上交通都有重要影响。
2.纬度位置
大陆四至点 最东:迭日涅夫角(16940w 6605n)最西:巴巴角(2603e 3927n)最北:切柳斯金角(10418e 7743n)最南:皮艾角(10330e 117n)
大洲四至点 最北:北地群岛(81n)最南:罗地岛(1103s)
南北约92个纬度,东西约164个经度,11个时区,8000多km,使亚洲在气候上具有从0到北极的所有气候。
3.面积与轮廓
面积 约4400万km 占世界陆地面积29.4%,是世界上第一大洲,这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紧密邻接,海陆热力差异大,所以亚洲季风气候典型。
4.轮廓特征
(1)轮廓完整,缺少深入到大陆的内海与海湾
亚洲虽然有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和群岛,也是半岛面积最大(800万km)的一洲,岛屿面22 000,0,0,0,0,0,0,0,0,积(270万km)居世界第二(北美第一),但总的来说,缺少深入到大陆的内海和海湾,只是大陆边缘部分受到海水不同程度的浸漫(600km才有1km的海岸线)。
面积规模庞大,大陆轮廓完整,使亚洲的地理环境具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这对亚洲自然地理主要特征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各地理要素特征的极端性、以及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显而易见,亚洲大陆之所以打上典型季风性和典型大陆性的烙印,与亚洲大陆地理位置、广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等密不可分。
(2)海岸肢节分割作用不强
主要半岛有: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300万km)、小亚细亚半岛
主要的岛屿有: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255万km)等。
在大陆的东部沿海,众多的岛屿自北向南呈弧形断断续续环绕在大陆周围,形成亚洲大陆东岸的双重海岸,并在大陆与岛屿之间形成许多边缘海。
主要的海与海湾:
二、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
(一)地形的基本特征
1、地势高峻
(1)平均绝对高程为960m(南极大陆2000m,但冰层厚达1000多m),而欧洲高度只有300多m.。
(2)以地貌单元来看,以山地高原为主,占3/4,其中高于1000m的面积占1/3。
它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m、最高的山脉—喜玛拉雅山脉,长2500km,南北宽200~350km,平均海拔6000m、最高的高峰—珠峰,8848m,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
(3)地势起伏极端
从相对高差来看,相对高差最大,有世界最高珠峰、有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低于海平面400m(湖底在海平面以下792m)。
从地貌单元来看,有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200多万km,其中有大部分在100m以下,有世界最高的高原,所以起伏较大。
2、地形结构中高周低 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为核心,分布在亚洲的中部,而中低山、丘陵、平原等分布在外围。
22222
3、山地成列分布
(1)以帕米尔高原为核心放射出许多山脉
向西: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高加索山脉、克罗卢山脉
向南:苏来曼山脉、扎格罗斯山脉、托罗斯山脉。
这两列山脉之间夹着一些高原,主要有:伊朗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小亚细亚高原)、阿拉伯高原。
向东:昆仑山脉、秦岭
向东南: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中南半岛上的一些山脉。
向东北:天山、阿尔泰山、杭爱山脉、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
这些山脉之间夹有一些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2)亚洲东部边缘有一些东北---西南向的山脉,围成许多边缘海
(a)岛弧山脉:千岛群岛、琉球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它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围成许多边缘海。
(b)科里亚克山脉、锡霍特山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山脉。(c)朱格朱尔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亚洲山地的外围是平原、主要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兰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地形组合区
1、北部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组合区
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哈萨克丘陵、土兰平原
(1)西西伯利亚平原 位于乌拉尔山脉与叶尼赛河之间
a、地势极为低平的广阔平原,面积200多万km,90%的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成因是广阔平原的基础是海西褶皱带的下降区域(晚古生代),在其基底上覆盖了侏罗纪---第三纪、第四纪的平展盖层,所以形成低平的广阔的平原。
b、平原上沼泽广布。形成沼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平原上有由南向北流动的河流,由于产生浚汛现象,河水泛滥,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良,蒸发也不强烈,因此在平原上产生大量的沼泽,这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平原北部(60n以北)有冰碛地貌。在第四纪冰期时,亚洲的大陆冰川大约分布在60n以北的地区,所以在60n以北的地区有冰碛地貌,而在欧洲则要分布较南一些,主要
0002
是亚洲大陆性气候较强,水汽来源较少的原因。
(2)土兰平原 位于伊朗高原以北,哈萨克丘陵以南,介于里海与帕米尔高原之间 a、地势低洼,绝大多数地区低于100m,有的还在海平面以下。
b、平原上多大型的海迹湖,有咸海、巴尔喀什湖、里海等。
c、风沙地貌广泛分布,有克齐尔库姆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占了平原的大部分,这是中亚两大沙漠。
成因:土兰平原原属于海西褶皱带的下降区域,第三纪以前尚是古地中海海水淹没的地区(即曾是古海盆),到第三纪中新世的时候,海水西退形成低洼的陆地,在平原的最低处遗留下了过去海侵的痕迹,即海迹湖。由于周围都是高山,而且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所以沙漠面积比重大。
(3)哈萨克丘陵 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土兰平原之间
a、丘陵北部是以古老的低山为主的地形,南部是单调的台地,起伏较小,海拔一般在300~500m。
b、有许多沙丘和盐沼。
成因:哈萨克丘陵属于海西褶皱带,久经外力侵蚀而形成的低矮丘陵,由于地处内陆(中亚),气候干燥,就形成一些盐沼、干旱的沙漠。
(4)中西伯利亚高原 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在萨彦岭与雅布洛诺夫山脉以北
a、是一个不高的台地,(地面起伏小,周围较陡,与高原没有明显区别,而高原周围不一定较陡),海拔在600~700m以下。它的构造基础是中西伯利亚古陆区,在寒武纪就形成了,后期呈缓慢的升降运动。
b、地表切割得较破碎,河流、阶地广布
主要是因外力侵蚀,地表被削低,从中生代以来,受阿尔卑斯运动影响被抬升,河流下切运动增强,所以地表较破碎,阶地也较多(多到9~14级)。
2、南部以高原为主地形区
包括: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掸邦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大平原。
(1)阿拉伯高原 位于阿拉伯半岛上
a、是一个单调的台地,高原面上没有山脉,周围较陡,(周围边缘是断层海岸)。它是属于阿拉伯地块,从古生代以来都较稳定,几乎没有受到褶皱,地表沉积物能保持平整,它实际上是一个上升的准平原。
b、高原西部陡峻多陡峭的断层岩,熔岩台地面积广大。这主要是红海裂谷形成造成的这些现象,在第四纪初,在东非、红海、死海形成大断裂地沟的同时,本区西部沿断层线有大量的基性岩浆冲破花岗石和沙岩等岩层,喷出地面,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由于地台西侧有大规模断裂和熔岩活动,致使地势发生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但台地整体平整。
c、在高原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沙漠较多,这主要是气候干旱。
(2)德干高原 位于印度半岛,介于印度河与恒河之间
(a)多侵蚀切割残丘的古老低高原,平均海拔600m。它属于古老的印度地块,由于它长期受外力侵蚀,又处于高温、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侵蚀作用较强,在结晶岩分布的地区,由于抗侵蚀能力较强而形成残丘。
(b)西部是厚层熔岩所覆盖的台地。在白垩纪末,西北部因断裂,喷出广大面积的熔岩,约占高原面积的1/3,熔岩厚度平均约500m,最厚可达1800m,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岩高原,玄武岩风化后形成肥沃的黑棉土。
(c)地势西高东低,西有西高止山,约1000~1500m,东有东高止山,海拔约500~600m。
(3)掸邦高原(中南半岛中部高原)位于中南半岛的中部,介于红河与伊洛瓦底江之间
(a)总的来看成掌状,深谷、河流、山脉、高原相间分布,纵向排列
介于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间的高原叫清迈高原,并南延为他念他翁山,山势南北走向,至克拉地峡仅56km;萨尔温江之间的高原叫缅东高原;红河与湄公河之间的高原叫老挝高原。
(b)岩溶地貌广泛发育
高原主要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石灰岩构成,又处在高温多雨的季风区,化学岩溶作用较强,故岩溶地貌广泛发育。
(4)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介于伊朗高原和叙利亚台地之间,南北介于阿拉伯半岛与业美尼亚高原火山高原之间,美索不达米亚在当地是两河之间的地区的意思。
(a)地势平坦,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00m 此区域在形成平原以前属于波斯湾的一部分,即扎格罗斯的山前拗陷地带,在第三---第四纪,由于北部山脉的隆起,两河就携带附近山脉上的物质填充到这里,至今不断向波斯湾延伸,速度为2.8~4.8km/世纪。
(b)沿河多湖泊和沼泽 这是区别其它平原的特征,虽然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强烈,但水源主要是北面的高山冰雪融水。
(5)印度河---恒河平原(印度大平原)
它是一个低平的冲积平原,第三纪以前它在构造上属于喜山新褶皱山脉的山前拗陷地带,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平原东西长3000km宽250~300km,是印度河与恒河冲积而成,第四印度半岛隆起上升,侵蚀加强,加上气候转暧,降水很多,这样就使河流的冲积作用就特别发达,终于形成了300m厚的冲积层。
3、中部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区 本区位于亚洲北部平原和南部台地之间,东达太平洋,西至小亚细亚,面积约占全洲1/2以上。
帕米尔山汇为各山系的汇合区,兴都库什山系与苏来曼山系等由此而西围成伊朗高原,向西复合成亚美尼亚山汇,更西分为克罗卢山脉和扎罗斯山脉,并围成安纳托利亚高原。向东帕米尔山汇东延的山脉分为四支:一支为喜马拉雅山系,向东南延伸到马来群岛;二是 昆仑山脉,又分阴山、秦岭、南岭三支;三是 天山山系;四是 阿尔泰山山系,分布于蒙古西部和与之相邻的西伯利亚境内,由萨彦岭向东北延伸,遥接雅布洛诺夫山脉,乃至科累马山脉。
亚洲中部高大山系之间有许多山间陆块,其隆起者为高原,沉降者为盆地。主要的高原有: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主要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
各高原和盆地构造上多为比较稳定和坚硬的陆块,它们之间的山脉则为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带。
(1)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
伊朗高原介于帕米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之间,安纳托利亚高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a、它们都是闭塞的山间高原,周围被一些新的褶皱山脉所环绕,周围地势高,2500~3500m,内部地势比较平坦。周围的山脉形成主要是第三纪喜山运动形成的,内部最早成陆是在寒武纪以前,后来被海水淹没,到第三纪中生代出陆,内部基底比较稳定,以升降运动为主,所以内部起伏和缓。
在伊朗高原所不同的是,除封闭性外,还具有许多小型盆地,比较大的一个叫赫尔曼德盆地,主要是在第三纪造山运动过程中伴随地势的抬升,多断层,在断裂的地方形成河谷和盆地。
苏来曼山脉为印度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内陆水系的分水岭,印度河支流喀布尔河在穿过山地时形成横谷---开伯尔山口,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通孔道。
b、高原内部气候干燥,形成一些大盐滩和广大的半荒漠。其主要原因是其地形的闭塞性,水汽不易进入。
(2)亚美尼亚高原 位于伊朗、土尔其、伊拉克的高加索山脉之间,也叫亚美尼亚山结。a、它是一个多火山的熔岩高原 此处是几列山脉汇合而成的山群地带,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形成,岩浆活动剧烈,新期火山活动剧烈。
b、多温泉、间歇泉和地震现象 南部的凡湖是由熔岩堵塞而成。
高原西部向风多雨,雪水下注,形成河源,流于纵谷,侵蚀强烈。
(3)帕米尔高原 位于亚洲中部,在干塔里木盆地以西、土兰平原以东、兴都库什山脉以北、阿拉依山脉以南。
a、地势高峻,山岭交错分布,海拔在4000m以上。其形成是第三纪造山运动中形成的高大山结。
b、高原东西部有明显差异。西面面临西风,降水较多,河流的侵蚀切割作用较强,地势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一系列陡峭的尖峰和深谷地形。东部降水较少,长期被冰川覆盖,由于冰川覆盖减少了风休作用对地面的强烈侵蚀,相对高差相对小一些,在1000~1500m但绝对高差大。由于长期被冰川覆盖,所以冰川地貌典型。
(4)蒙古高原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以东、阴山山脉以北、萨彦岭、肯特山和雅布洛诺夫山脉以南。
a、地表以结构单调的台地为主,起伏不大,地面上是一些垄岗和浅平洼地交错分布。主要是海西褶皱构造带经长期外力侵蚀而在后期地壳运动中,第三纪上升为古老的准平原,主要有三级夷平面,最高一级杭爱山脉准平面3000m第二级蒙古准平面1800m第三级戈壁准平面1500m。由于准平面的岩性不同抗蚀力也就不同,在坚硬基岩出露的地区反映在地貌上是一些垄岗,相对高差50~100m,在白垩纪、第四纪的岩层分布区,抗蚀力弱,为一些浅平洼地。
b、高原南部气候十分干燥荒漠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烈,地面既有垄岗岩丘,也有卵石、碎石和花岗岩屑组成的石质戈壁。由于处在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气候
(一)气候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1)年较差大 与同纬度的美洲、欧洲同海陆位置比,年较差大,季节分布极端。较差最大的在亚洲东北部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101.8c),最冷一般在-50c,绝对气温
00
达-71c,为北半球的寒极,7月气温达10c以上,年较差高达60c以上。
(2)降水少而集中在夏季 夏季降水一般都占一半以上,其中7 月降水比1月降水多数十倍至数百倍。降水少、干旱面积大,干旱、半干旱面积1600多万km,占全洲面积36%,在六大洲中仅次于非洲。
(3)气候要素变化极端 亚洲有世界最冷、最热、最干、最湿的地方之一。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巴基斯坦与非洲的撒哈拉同为世界最热的地区,阿拉伯沙漠内绝对最高气温达50~55c印度的乞拉朋齐为湿角,年降水量达11500mm以上,最大1901年达20440mm阿拉伯也是世界上最干的地区之一,这里沙漠广布,有广大的无流区。
(4)大陆性气候区面积广 总面积超过2000万km占亚洲总面积1/2,相对比重居世界第一。包括了我国的西北和部分华北、东北地区,蒙古,中亚和西伯利亚内陆地区以及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
(5)多数地区大陆度一般都 大于50%。
2、型的季风气候
(1)受季风控制的地区最广 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是世界季风最发达的地区。
(2)季风的强度最大 冬夏风向有明显转变,1月、7月主要的风向频率超过40%。我国华北: 1月 nw风 70% 7月 se风 orsw风 57%
江南 1月 ne风 88% 7月 se风orsw风 56%
(3)特征典型 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季风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改变,降水发生明显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冬季普遍干燥少雨,而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干季与雨降对比非常强烈。
(4)季风气候的类型最多 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外还有大陆性的季风气候,也有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从气候带来看,有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气候带齐全。从干湿状况看: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从气候类型来看,只缺少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和典型的极地冰原气候,其它的气候都有。
(二)气候的形成因素
1、地理位置的影响
(1)纬度位置的影响
(a)亚洲纬度介于11s~81n所跨纬度最多,具有各种热量带,这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8 00202000
的 一大因素。
(b)亚洲大陆的主体位于30~60n之间,以温带为主,所以其气候类型以温带气候面积最广。
(2)海陆位置的影响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大,在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季风盛行,这种海陆位置分布是亚洲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2、面积与轮廓的影响
从面积上讲,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加之西连欧洲,东面又是太平洋,使海陆热力差异很大,季风气候典型,加之亚洲大陆轮廓较完整,所以亚洲有广大的内陆区,中心距海2500km,这样亚洲的干旱区面积也广大,所以其秘风性和大陆性都较突出。
3、大气环流的影响
(1)冬季气压分布和风
冬季亚洲大陆由于大陆的辐射冷却,在低空大量的冷空气冷而重,密度大,所以冬季就成为冷源和高压区,西伯利亚和蒙古西北部上空,冷空气大量堆积,形成冷高压中心,整个大陆都在蒙古高压控制之下,高压中心等压线略成三角形,分别指向西、东北和东南方,东北延伸可达新西伯利亚群岛以东,向西可达第聂伯河下游,形成著名的冬季亚欧大陆高压轴。在西伯利亚高压区对流层高空(500mb以上)相应存在一个干冷低槽区,即东亚大槽,位于140e附近。
从水平方向看,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副高西部连成一片,高压势力较强,控制整个亚洲。
在海洋上冬季相对是个热源、低压区,此时阿留申低压强盛。
由此可见,气压梯度是由大陆指向海洋,其中东海岸梯度最陡,等压线最密,冬季风最强盛。
由于温压场不对称,低层是冷高,中高空是冷低槽,位于槽后是干冷的西北下沉气流,由此可见,从垂直结构看,中上层的气流对下层起引导作用,在500mb西风带上,常有短波槽发生,当其发展成长波槽就可引导极地冷空气爆发南下,发生寒潮,气温迅速下降。
东亚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具体说在秦岭淮河以北为西北风,带动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所以形成晴朗干冷的天气;在长江以南,风向为东北季风,带动的气团是西北风经暧海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阴暧或小雨天气。日本列岛内侧,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冷海)的冷海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气流抬升形成大风雪天气。
00
东南亚和南亚:东南亚和南亚处于低纬的热带地区,冬季为东北风盛行,它实际上是大陆上来的东北风和副热高压带和赤道吹的东北信风合二为一的风,因此笼统地称东北风,它的势力不如东亚的风力强,这主要是由于它远离大陆高压区,气压梯度没有东亚陡,加之南亚有喜山阻挡,不易越过喜山进入南亚,它所带动的气团是热带大陆气团,天气为干、暧天气,但在东岸的迎风地带,所带的是热带海洋性气团,形成热带季风的海洋型,降水丰沛,气候暖和。
中亚地区:位于西伯利高压西侧,为偏东风,带动的气团是源于西伯利亚高压的极地大陆性气团,出现晴寒天气。
西亚:位于地中海的东侧,地中海式气候受西风控制,季水主要是气旋带来,因此在小亚细亚和伊朗的一部分地区,冬季西风从西向东经过本区,附西风而来的是过境气旋影响,影响的气团主要是极地大西洋气团,因而天气温和、降水较多。而阿拉伯半岛为副高和东北信风控制,带动的是热带大陆气团,天气干燥暖和。
北亚:位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北侧,在北冰洋岸多为西南风带来的极地大陆性气团,多晴朗干冷的天气。
(2)夏季气压和风
夏季亚洲大陆相对大洋是热源的低压区,西伯利亚高压消失,低压中心在印度西部、伊朗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从中心向东北方向扩展,可到整个亚洲地区,在海上相对于大陆是一个冷源和高压区,阿留申低压较弱不明显,而东边的大洋上北太平洋副高到达最强盛阶段,分为两个单体,对亚洲影响最大的是西太平洋副高。在夏季鄂霍次克海的冰块融化,加强了亲潮寒流的势力,于是就形成了暂时的鄂霍次克海高压,在印度洋上,南印度洋副高较强。总的来说,海上为高压,大陆为低压,同时热带辐合带移到120~150n,此时气压梯度是由海指向陆地,海洋气流就顺势由海进入大陆,形成夏季风,其中,南亚的气压梯度最陡,所以它的夏季风势力最强。
东亚地区:
东南亚、南亚:
北亚地区:
西亚地区:
中亚地区:
4、地形的影响
青藏高原面积广大,本身就形成了特有的天气与气候,还与亚洲的季风气候鄂密切联系 10
青藏高原加强了季风环流,扩大了季风区的范围,在青藏高原低层(600mb)冬季为冷源夏季为热源,它与同高度的大气相比具有明显的热力差异,形成高原的季风环流,冬季高原面上为冷高压,气流为辐散的反气旋,这时在东侧的东亚地区的冬季盛行偏北气流,与高原的冷气流汇合在一起,并且高原本身阻挡了北面的冷空气,堆积起来,结果加强了在东亚的季风势力,如果没有高原则为西风(3000m)
夏季高原为气旋环流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为热低压,有对东侧气流吸引,特别特别是使西太平洋西侧的气流西伸,另一方面,又破坏了副高的连续性,因而在南亚不是副高在控制而是热低压在控制,吸引西南季风北上,使南面的热低压能稳定存在。
亚洲东西向的山地对南北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南北冬季气温相差较大,南北向或东北—西南向的山地对气流主要是阻挡了西北气流南下和太平洋气流向西北运行,从而降水不均,由于山地较多,使气温与降水发生再分配,从而使亚洲的气候更加复杂。
小结:
亚洲季风性气候较典型。
海陆面积配合海陆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大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高空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是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特别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青藏高原的影响,如果没有它,东亚3000m高空为西风。
亚洲大陆性气候强烈。
①、亚洲面积大,内陆距海较远,干旱区大,气温冷热极端,大陆性气候强烈。②、亚洲冬季风势力强盛,使冬季气温低,夏季较高,年较差大。
③、亚洲季风区的面积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其它非季风区降水也主要集中在夏季。亚洲的大陆轮廓完整,海洋气流也易进入内陆。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三)、气温和降水
a、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月为例)
冬季亚洲大陆为北半球最大的冷源,大陆东北部成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0c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1月0c等温线大致经过黑海南部,通过北高加索,里海中部,一直向东,沿着秦岭淮河再折向东北通过朝鲜南部、日本中部,进入太平洋,在1月整个西伯利亚平均气温都在-20c以下,特别是在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1 月平均气温在-56c,为北半球的寒极。
0000
20c等温线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25c等温线在10n附近,由此可以看出在冬季,亚洲等温线密集,气温梯度陡,南北温差大,从新加坡(25.5c)到奥伊米亚康(-56c)南北相差81c。
从等温线形状来看等温线向南突出。
成因:整个北半球受热减少,亚洲难于亚欧大陆东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加上大陆幅员广大,高纬地区较广,北部地势向北冰洋敞开,直接受到北冰洋气团侵袭,而南部则有高山屏障阻挡暖湿气流北上。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七月为例)
七月等温线较稀疏夏季大陆南北温度梯度小,大陆普遍增温。
20c等温线经北纬55~60n的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c以上(1/3以上)30c等温线经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土兰平原南部,气温最高在阿拉伯内部,在35c以上,最低在北冰洋沿岸,在10c以下。
成因:太阳直射北移,受热增多,亚洲面积大,内陆区、干旱区广,热能主要用于增温,用于蒸发的少。
3、气温年较差
年较差一般由低纬到高纬、由沿海到内陆增大,寒极绝对最大年较差达101.8c。
b、降水
地区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东北递减,湿润的东南部、干旱的西北部、最干旱的是中亚和西亚。
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大部分地区都较干旱,季水较少,因冬季受陆上干冷的气团控制,只在局部的地方有季水。如:日本群岛西岸、我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东岸等,夏季风向由海到陆,降水较多。
赤道多雨区:
东亚、南亚、东南亚夏季多雨区:
北亚少雨区:
西南亚、中亚少雨区:
降水的变率大
特别是在西南亚、中亚和南亚等地雨量变率很大,降水变率大的原因与副高强弱和夏季赤道气团的盛衰有密切关系,雨量变率大给农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四)气候类型区及动、植物概况
00000000000000
1、极地长寒气候
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季风气候
6、赤道多 雨气候
7、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8、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带荒漠半荒漠气候)
9、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0、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1、地中海式气候
12、高山气候
四、河流与湖泊
(一)、河网分布的主要特征
1、由于亚洲地形中高周低,所以水系结构呈不对称的辐射状分布
2、内河流域广大,占亚洲总面积40%
(二)、外流水系水文特征
1、北冰洋流域
2、太平洋流域
3、印度洋流域
(三)、内陆河流水系
(四)、湖泊
1、湖泊成因类型
2、湖泊的地理分布
a、北亚湖群
b、中亚湖群
c、青藏高原湖群
d、长江中下游湖群
e、西亚湖群
富。
a
b
c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亚洲是一个富饶的大陆,矿物资源、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等都很丰
(一)矿物资源、石油:亚洲石油矿藏与地质构造联系起来可分为三大储油带、中部山地高原两侧储油带、东部边缘山脉内侧,新华夏系沉降带储油带、西伯利亚鄂毕河中、下游储油带
2、煤
a、石炭纪和二迭纪的煤
b、以侏罗纪为主的中生代煤田
c、第三纪的褐煤
3、锡矿
4、铁矿
5、铬
6、锰
7、钨、锑
8、铜、铅、锌
(二)植物资源
1、动物资源
2、丰富的水力资源
国家。
六、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口、宗教
七、发展中的经济 第二节 东亚 东亚的范围:东亚是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蒙古四个
一、蒙古
1、世界上的著名内陆国
2、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a、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b、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c、以内陆流域为主的水系,多内陆湖泊
d、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为主的高原景观
3、以游牧业为主的经济
二、朝鲜半岛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地理特征
a、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过渡性的季风气候
c、自然景观也具鄂过渡性
d、河流
3、自然资源
4、人口
5、悠久的历史
6、南韩
7、朝鲜
三、日本
1、位置与范围
2、位置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3、领土
4、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b、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c、自然景观以夏绿林和照叶林为主
5、自然资源
6、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外掠夺的基础上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农业国,资本主义萌芽要比西方晚得多,产业革命要比英国
晚100年、比德国晚30多年,它是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后一个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
(1)、战前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崩溃
a、明治维新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是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的,以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闭关自守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封建国家,当时日本人不甘受这种统治,就掀起了攘夷倒幕运动,各地展开后,被一批下级武士利用,在一批新兴地主、商人的支持下,推翻了封建统治,虽然这次运动不彻底,属于改良性质,但比封建制度大地进步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溶合在一起的国家。当时是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废藩设县,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加速了日本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废除了封建武士等级制,改实物地租为货币地租。第三、提倡学习欧美文化,引进先进技术,兴办官营工厂,发展近代工业,1870年,日本就成立了工部省,农业也创办了农业试验场。同时日本也非常重视教育,提出教育、纳税、兵役是国民三大义务,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以国民教育为基础,无疑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高了人民文化水平。
b、日本对外扩展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19世纪80年代,明治维新改革基本完成,政局稳定,兴办工厂进入高潮,促进了产业革命,但日本国内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西方已进入了垄断阶段,争夺殖民地十分激烈,但是日本也采取了争夺殖民地的方式,因此日本在国内大力扶持军事工业,对外掠夺。1894年8月1日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扩大了日本的商品市场的原料来源,第二年迫使清政府签定了“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朝鲜,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我国的赔款是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源泉。1894~1904,日本的工业、交通、贸易发展很快,日本产业革命已结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1868~1904年总共只有30多年时间就完成了产业革命。1904年底工,又爆发了日俄战争,其目的是要重新瓜分东方的殖民地,结果日本获胜,获得了库页岛南部,并且,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实际控制权和承认从长春到旅顺以东的中国东北控制权转让给日本,并租借了旅顺港,又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垄断组织控制了工商业的75%,左右的日本的政治、军事、经济,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挤进了列强的行列。
(2)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高速发展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国内条件
(3)、当前日本的经济特征
a、资本的集中与垄断加强了
b、资源市场对外依赖严重
c、经济结构变化显著
d、生产力分布高度集中,地域经济差异明显
e、日本工业布局变化的新趋势
(4)、主要经济部门
a、工业
机械工业:
钢铁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纺织工业:
能源工业:
b、农业
农业发展概况
农业的特点
主要作物
农业地域差异
c、交通运输业
7、三种经济类型区
第三节 东南亚
一、东南亚的范围和组成 东南亚是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东帝汶和文莱11个国家和地区,面积448万km,人口 5亿多。
东南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南半岛,也称中印半岛,占东南亚面积44%,二是马亚群岛,也叫南洋群岛,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南北长3500km,东西宽4500km,陆地面积255万km2,无论从岛屿数量或是从面积上讲,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三、多山的地形
2
1、中南半岛上深谷、河流、山脉、高原相间分布,纵向排列。
2、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并且多火山地震。
四、两种类型的热带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雨林气候
五、河流
六、自然资源和经济概述
1、自然资源
2、热带林木
3、热带作物
4、稻米
5、丰富的矿产资源
七、经济特点
1、除新加坡外,农业是东南亚各国的基本经济部门
2、工业中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地位
3、东南亚不少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八、越南
1、位置、面积、人口
2、地形
3、气候
4、发展缓慢的经济和地区差异
九、老挝---万象之邦
1、位置
2、地形与气候
3、落后的经济
十、缅甸---万塔之国
十一、泰国---最大的佛教国家(黄袍佛国)
十二、马来西亚
十三、新加坡
1、东方十字路口
2、新兴的工业国家
3、花园城市
十四、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穆斯林国家
1、位置与领土
2、经济
十五、菲律宾
第四节
一、南亚的位置与范围二、三种地形
1、北部山地
2、中部平原
3、南部德干高原
三、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四、三大河流
五、南亚的经济特点
1、发展迅速慢,经济水平低
2、经济以农业为主,工矿业薄弱
3、资源丰富多样,但一区分布极不平衡
六、印度
1、亚洲第二大国
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发利用 b、热量丰富,降水虽多,但不够稳定 c、部分矿产储量很大,但缺门也不少
3、经济概况
4、农业生产及其地域类型
a、农业生产现状
b、农业生产所出现的问题
c、农业地域类型
5、工矿业及主要工业区域
南亚
a、发展现状 b、主要工业部门 c、主要工业区
6、主要城市
七、巴基斯坦
1、位置与面积
2、自然条件
3、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八、孟加拉国
第二篇:初中世界地理教案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
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板书: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介绍欧盟:
板书:
二、欧盟
(1)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
根据图8.14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要成立欧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那些利益?
―――示意图从哪5个方面说明了欧盟的作用。
(2)作用、影响、意义
好,我们下一堂课继续来学习西欧的其他知识。
第二课时:
师:屏幕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课件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时间到,音乐停。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
节课请你们做老师,谈淡你们的研究结果。
第三课时:(练习和学生讲述为主)
师:你们知道吗?在网吧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登陆相应的网站查阅地理信息,想知道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时你会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课堂练习:
位置、地形和气候 姓名__________
点击“欧洲西部”进入,看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鼠标箭头变成“手”形,可点击进入)
一、位置(Where is it?)
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位于_______(A南半球、B北半球)。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请说出判断理由。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_________ 洋,北临__________洋,南隔___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 ___________洲相望。
3、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至 ________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A北回归线、B北极圈)。
推断:a.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气候受________(A海洋、B陆地)影响较大。大部分为_____(A陆地性、B海洋性)气候。
b.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只有一小部分属于________带。
二、地形(What is it?)
1、观察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特点_______(A比较平直、B曲折破碎)。因此多岛屿、半岛和海湾,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吗?
推断:多优良_________,海运发达。
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区,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主要有北部的 _______________、中部的__________________。中部地区的山脉大致呈__________走向。
推断:这种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____________ 深入大陆内部,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气候。随着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冬冷夏热,气候逐渐过渡为____________气候。
3、根据本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把本区“河湖”特征与形成条件连接起来。
(1)河湖水量充沛,河网密集 A.受冰川影响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 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两侧多湖泊
(3)无长河 C中欧西欧多平原,降水较多
推断:这些平原、山地、半岛上多冰川地形、湖泊、峡湾,成为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本区___________业发达。
二:气候、农业和工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LU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
5、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工业有何特点?为什么如此发达?
6、你们还知道本区有哪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你能简要介绍它们吗?
7、试说说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需要到哪些国家去参观?
8、本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能列举
一、两个国家说明原因吗?
板书设计: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欧盟
(3)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4)作用、影响、意义
三、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1)工业部门和产品
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比重小,尖端工业占优势
(2)工业区分布
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四、传统畜牧业
1、地理位置因素
2、地形因素---平原为主
3、气候因素
五、繁荣的旅游业
第三篇: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总结]、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2、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最窄处。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探究二: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总结]、等温线的影响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
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7月份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
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
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如何影响等温线?
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有几种?
盆地增温,山地降温两种。
[学生活动]探究三.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填下表:
[总结]
2、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ks5u
南北纬10°~回归线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ks5u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或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岸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60°~70°间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长寒夏短凉
寒带
苔原带
北纬70°~80°间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带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学生活动]探究四: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总结]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一般方法是:年气温曲线图首先读最冷月、最热月的气温,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热量带。一般说,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15℃为温带。最热月气温低于0℃为冰原气候,0~5℃为苔原气候。其次是读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各自代表性的四个月份(北半球)的气温值,进行比较,得出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降水柱状图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坐标,读出每个月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全年各月的降水量等
[教师补充讲解][易混点]人种和民族的区别
人种和民族是两个概念,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鼻型等,地球上可分为黄、白、黑色三大人种,各人种的外部特征有许多差别,但无优劣之分,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文化。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民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见学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见学案结构)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宋东艳
审稿人:
《世界地理概况》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
二、预习内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部分>:
.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__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每日________时。
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
(2)年变化和年较差:
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
陆
海
洋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______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线: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4、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5.气候的地区差异
6、陆地自然带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世界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
世
界
分
布
土地资源
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
草场资源、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野生动植物、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獭、卷尾猴、大食蚁兽、犰狳、巨嘴鸟等。
2、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3、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4、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矿产资源
基本特点、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铅等。
2、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
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2、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洛林铁矿、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煤、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x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美国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亚和南非。
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脉。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天然气
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其他矿产、南非的黄金,刚果的金刚石,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2、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世界四大渔场:
、世界的居民
.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体质特征
肤色
白
淡黄或棕黑
黝黑
眼色
蓝灰
黑
黑
头发
眼色较浅,呈波状
黑而直
黑而卷曲
体毛
较多
中等
少
面庞
鼻梁高,嘴唇薄
扁平
嘴唇较厚
环境适应性
早期分布
较寒冷地区
温带
热带赤道地区
生态适应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低,适应紫外线较弱的辐射状况;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是冷空气缓慢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具有黑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过渡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线;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空虚充满空气,形成隔热层,保护头部。
(2)民族:世界近XX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XX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世界的政区
、世界的国家
(1)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是:。
(2)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是: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学习重难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二、学习过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在世界地图上:
1、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2、主要陆地地形类型有哪五种?
3、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填表: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
“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低山。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美洲
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部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思考: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2、降水的空间分布,填表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
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
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
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
3、读世界气候模式图,说出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依次说出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6、说出各陆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
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政区、煤炭、石油资源的世界分布是怎样的?
2、世界人口问题有哪些?解决途径是什么?
三、自我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下图是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1)若图中F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两大洲,该地的气
候特点是。
(2)若图中F点只有一个季节受西风控制,该地的气候类
型是。
(3)在亚欧大陆上,图上G点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
主要成因是。
课后练习与提高
选择题
.图1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1回答1—4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2.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3.下列国家中,既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工业国,又初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的国家是
A.科威特
B.墨西哥
c.印度
D.巴西
下列日本工业区中,主要产业与苏格兰中部工业区基本一致的是
4.A.东京—横滨
B.大阪—神户
c.名古屋
D.北九州
5.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6—8题。
6.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7.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
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
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8.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读图,完成9—10题。
9.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0.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图1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
2、图3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海洋名称)③是
。(湖泊名称)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
2、图3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
,(填数字代号)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1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2.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
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当堂检测答案:(1)南美洲
大洋洲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比较多,季节分配均匀(2)地中海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学案设计]
世界地理概况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
二、预习内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界线
3.陆地地形
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五种?
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
“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低山。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美洲
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部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大洋部分:
.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__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____、_____、______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每日________时。
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
(2)年变化和年较差:
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
陆
海
洋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
3、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______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降水量线: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降水的空间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
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
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
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
4、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5.气候的地区差异
6、陆地自然带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学习重难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二、学习过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探究二:等温线的弯曲受哪些因素影响?
探究三.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
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政区
资源类型
世
界
分
布
土地资源
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和__________林
2、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
草场资源、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2、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野生动植物、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獭、卷尾猴、大食蚁兽、犰狳、巨嘴鸟等。
2、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3、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4、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矿产资源
基本特点、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铅等。
2、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
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2、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洛林铁矿、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煤、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x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美国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亚和南非。
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脉。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石油天然气
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其他矿产、南非的黄金,刚果的金刚石,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2、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
世界四大渔场:
、世界的居民
.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体质特征
肤色
白
淡黄或棕黑
黝黑
眼色
蓝灰
黑
黑
头发
眼色较浅,呈波状
黑而直
黑而卷曲
体毛
较多
中等
少
面庞
鼻梁高,嘴唇薄
扁平
嘴唇较厚
环境适应性
早期分布
较寒冷地区
温带
热带赤道地区
生态适应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低,适应紫外线较弱的辐射状况;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是冷空气缓慢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具有黑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过渡性
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线;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空虚充满空气,形成隔热层,保护头部。
(2)民族:世界近XX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XX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
三、世界的政区
、世界的国家
(1)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是:。
(2)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是: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___________,说
第四篇:高二地理教案-----世界地理
高二地理五校联考复习资料2---世界地理
【复习方法】
1.对于区域(国家)特征的复习,要抓住区域最主要的特征,重点突出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运用地理要素联系分析法复习,把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综合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尤其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例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善于运用比较法。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区域比较,再一次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提高对相似知识的辨别能力,也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法必须注意:同类地理事物或不同类地理事物的相同属性才能进行比较。
(1)区间比较。如: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2)国家比较。如:中国与美国、印度与巴西、日本与英国 【复习纲要】(结合地图册和《区域地理)重点落实以下知识)(1)各大洲重要特征
①东亚的东西差异;
②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 ③中亚干旱气候;
④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产品经济;
④欧洲西部曲折的海岸线、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达的经济;(2)各国的重要特征:
①日本地狭人稠的客观事实和对外依赖的经济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③埃及的尼罗河及其赠礼;
④德国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达的乳畜业; ⑤俄罗斯独特的交通与工业;
⑥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居世界首位的工农业; ⑦巴西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⑧澳大利亚半环状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 ⑦美洲南北纵列分布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⑧南极洲寒冷的自然环境。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一般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完成下列1-3题。
1.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浅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沿途中,白昼最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且都是干(旱)季气温较湿(雨)季偏低 B.两地所属气候类型在南北半球都有大面积分布 C.①地干(旱)季时降水比②地干(旱)季时多 D.②地湿(雨)季时降水比①地湿(雨)季时多
下图是“沿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和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洲的地形特征为
A.以高原为主
B.三大纵列地形单元 C.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为主
D.中低周高以山地为主 6.图示前后大气环流状况,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大坝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 B.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木枯黄,动物大规模南迁 C.开普敦少雨,好望角附近风急浪高
D.中国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7.B地区土地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
A.土地沙化,降水稀少
B.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
C.土地荒漠化;过度垦殖和放牧,破坏植被 D.热带雨林破坏;人为砍伐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8—9题。8.甲乙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都分布有热带草原景观 B.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 C.人口集中分布于国土东北部 D.东岸有暖流西岸有寒流经过
9.关于两国进口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出口铁矿 B.都进口热带经济作物 C.都出口小麦、咖啡
D.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读下图,据此回答10-12题。10.乙图中的丙国在甲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正常年份,丁河河口附近海域
表层海水的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2月份
B.4月份
C.8月份
D.10月份 12.从中国乘船驶近①国附近时,人们都会感到海面风平浪静,其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高楼林立,降低了风速
C.受峡湾地形的影响
D.附近陆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下左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导致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图3为部分国家盐碱化土地情况统计。完成15~16题。
15.盐碱化土地占总灌溉面积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其灌溉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湖泊水 B.高山冰川融水 C.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6.图示国家中,土地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印度 B.土库曼斯坦 C.美国 D.中国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8.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19.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读下图(图1)完成20—21题
20.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②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
③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 ④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1.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②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22.读下面两幅“著名海峡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特征。
(2)甲、乙两海峡沿岸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别有哪些?
(3)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A是 河;B是 高原。
(2)A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气候,从位置、地形、气压带、风向带、洋流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A河航运条件及其形成原因是。(4)与A河纬度相近的另一大洲上的一条大河是。简要分析它在流向(总的趋向)、流量、水能、航运条件等方面与A河的差异。24.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10多年前单一化的“倒爷经济”(没有品牌和售后服务的一次性买卖)到今天以科技、能源合作为主的多元化贸易形式,中俄贸易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个互惠、稳定、规范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在形成。
材料一:俄罗斯目前正在整体经济规划上向东部倾斜(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有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而周边国家是拉动这项计划不可缺少的力量,俄罗斯最近不断表达与中国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合作开发的意愿。材料二:俄罗斯的河流和湖泊图(甲)和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示意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之间以
、(两自然事物)作为分界。
(2)俄罗斯东部经济带的人口密度约为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的。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和。
(3)图中代号为②的河流的名称是,简述它水量丰富但是水运不发达的原因。
(4)结合图乙,试从人口、资源、经济的角度,分析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中将进行“东部大开发”的原因。
(5)俄罗斯的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其东、西部经济地带间运输量最大的两种运输方式应为
和。
(6)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原因是什么?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⑴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
⑵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⑶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单项选择)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⑸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__。
⑹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试简述北美洲和亚洲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但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缓,对图中①、②两区域气候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_地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图11中甲、乙分别是两个大洲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1分)
甲
图11
乙
23.5° 0° 23.5°
(1)这两洲的气候类型有什么相同?请说明原因。(4分)
(2)甲洲的地形有何特点?(5分)
(3)乙洲有哪种气候类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请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原因?(12分)《世界地理复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D5A6A7C8A9A10A11C12A13C14D15B16D17D18A19B20C21D
(二)综合题:22.(1)甲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乙地终年高温多雨。
(2)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等;乙图所示区域生产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3)甲海峡冬季受西风影响,乙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3.(1)A.亚马孙河 B.巴西高原(2)热带雨林气候
A河流域大部分地处赤道两旁,终年高温,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多对流雨;其南面为东南信风带,北面是东北信风带;A河流域大部分为平原(亚马孙平原),以南为巴西高原,以北为圭亚那高原,西面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平原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岸有赤道暖流经过。由东北、东南海面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的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3)A河中下游流经平原,终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通航条件好。
(4)刚果河(扎伊尔河);刚果河发源于刚果盆地东南高原(赞比亚的东北部)地区,河流呈弧形穿过刚果盆地,向西注入大西洋;刚果河流域面积小于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流量也小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流经盆地边缘及下游河段时,河谷深,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比亚马孙河丰富,而航运条件比亚马孙河差。
24.(1)鄂毕河 冬季严寒,结冰期长;沿岸地区人口稀少;南北方向经济联系弱,物资运输需求量小。(2)①人口、科技力量和经济重心相对集中在西部区域,而重要资源和大部分国地面积分布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较落后的区域。经济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制约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②俄罗斯的东部大开发可以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③东部大开发可以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资源,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④可以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发展。⑤加强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巩固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3)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的自给程度很高,进口量小;俄罗斯有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和深厚的国内市场。
25.⑴③;澜沧;南 ⑵山河相间;侵蚀(切割)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⑷B ⑸甲;丙;丙 ⑹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26.(1)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东部为低缓的山地、高原,中部为平原,总体上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2)现代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3)D地年降水量比C地多;C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地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降水多。(4)② 气候变得干冷
27、共21分(1)(4分)这两个洲的气候的相同点是:都是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2分)因为这两个洲大部分地区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2分)。(2)(5分)非洲地形简单,以高原为主,号称“高原大陆”(2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起伏不大(2分),海岸线较平直(1分)。(3)(12分)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面积最大的。(2分)位置: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热带范围广,终年高温。(1分)大气环流: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内(1分),气流作上升运动(1分),多对流雨(1分),终年多雨。地形:南北两面有低缓的高原,西侧有山地,亚马逊平原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1分),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深入内地(1分),加上有西部山地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丰沛(1分)。洋流:东侧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2分),增温增湿,降水丰沛(1分)。
第五篇:世界地理九年级下册教案
世界地理九年级下册教案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
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巴西是足球王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现代媒体手段先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报纸、杂志查找各种资料进一步认识巴西。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的组合
a.本节课运用谈话、阅读、讨论、学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本节又采用了知识结构图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b.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1.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p.89—92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两节。
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的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3、了解巴西的人种文化、工业农业。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
教学.难点: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②巴西的经济、文化、人种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1.引课设计
根据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引出课题: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版书),之后,介绍胡锦涛出访巴西,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整体感知,重点把握。
自学3分钟,学习方式自由,要求学生尽量多的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找出答案,准备竞答与竞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
3.教师主持,问题竞答与竞提。
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学生比赛提问题,教师从量和质两方面为学生所提问题打分,分组比赛,决出胜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及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寻机插入点拨讲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4. 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七、设计的理论依托: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方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书设计:
粉笔板书与电子板书相结合。粉笔板书采用词语式板书;电子板书采用结构式。粉笔板书如下图。“咖啡之国”“文明古国”“足球王国”“狂欢之国”四个关键性词语,基本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巴西
咖啡之国
文明古国
足球王国
狂欢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