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经典)世界地理部分
第一单元
地球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赤道周长;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理解
1.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注意生态平衡 基本训练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大致位置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和范围
4.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本章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综合性、分析性及实用性明显加强。如地方时间的换算;据地表昼夜状况推断时间,进而推断出更加复杂的地理现象;或反过来据时间推断以上一系列的地理现象等等。总之,这些综合性题目的加重,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既要扎实又要活学活用。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第二单元
地图 复习目标 识记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理解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海拔和相对高度 基本训练要求
1.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等高线地形图是传统的高考内容,主要可用来考查地图知识、等高线判读、特殊地形部位的名称、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地形剖面图的画法等。而且考查不断转向深层次,即根据等高线图判读地形种类,再解释地形与降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影响,试题的广度、深度、综合性不断增强。
另外,比例尺的变换与比较及各类地图中方向的判断也依然是本章中考查的重点。而且,在考查中将更趋向与实际相联系,应用性增强。
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单元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复习目标 识记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
3.世界著名的山脉、高原和平原
4.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点
5.板块构造及其运动;褶皱和断层,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理解
1.火山和地震
2.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训练要求
1.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在两半球图上准确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2.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脉与盆地;在亚洲地形图上,学会分析亚洲地形特点
3.初步学会对照阅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板块运动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上海和广东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本章在高考试题中没有什么大的综合性的题目,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但是高考题中涉及到本章的内容往往不单纯是孤立的一小部分,而总是和世界分区地理知识以及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结合在一起,如:2003上海卷和2004上海卷,这样就极大程度地增加试题的难度,促进了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要求考生今后应当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前后系统起来,特别是有关联的部分,一定要弄清楚它们的联系,注意知识的综合,从而也就提高了考生的应考能力。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和政区
复习目标 识记
1.世界人口地区分布的特点;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2.三大人种的主要地区分布 3.世界的国家、领土和国界 理解
1.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口问题 2.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基本训练要求
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初步学会阅读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人,仲和语言分布图
4.对照世界政区图,指出世界地理的13个大区。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本单元为世界地理总论部分,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展望,重点还在世界各国的人口上面,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世界上人口过1亿的国家,以及世界人口的分布,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多注意知识的综合。如: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中,问人口过一亿的亚洲国家的数量,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其次要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中,问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就是一个此类的题目。课时
3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要求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注意分区与各大洲的联系,区别好总论与分论的关系。第六单元:东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日本海、黄海、东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的分布 2.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位置及首都 3.太平洋沿岸多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4.日本四岛和富士山、濑户内海、横滨、大阪、神户 5.日本矿产贫乏,农业精耕细作 理解
1.温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
2.内陆地区的高原地形和干旱大陆性气候
3.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原料进口、产品出口。4.日本工业临海分布及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基本训练要求
1.将东亚的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正确填到图上。
2.初步学会从海陆位置方面,分析东亚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气候与农牧业的逐渐变化。3.将日本的主要岛屿临海、山峰、首都和主要的工业中心正确填入到图上。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得知,东亚部分高考命题的重点在日本国家上,要求考生把日本的双基知识要认真把握好,同时将日本的工业特点、工业区、工业分布知识很好地与高中经济地理部分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应试能力。
还要做好日本与其它国家的对比如: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中,将日本与英国进行了比较,从以下几千方面:①世界著名渔场②海底隧道③全国最大金融中心④电子工业基地⑤能源资源状况及生产、消费特点。基本上概括了日本与英国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都要求考生利用比较法把握住,多注意知识的联系。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东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半岛和岛屿
2.南海、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湄公河、伊洛瓦底江
3.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及首都
4.锡和石油的生产和出口 理解
1.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和稻米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区 基本训练要求
1.将东南亚地区的岛屿、半岛、临海、海峡、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及城市的名称填入图中
2.初步学会阅读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分析说明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回顾可以看出,东南亚这个分区是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基础知识,也有较多的能力要求,基础知识以本区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为主,如:2001年上海卷中的题目,能力要求主要与时事政治和气候知识联系较为密切。如:2003上海卷。
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牢记双基知识,同时多关心时事政治,多注意与东南亚有关的知识,关心引起全球气候反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于提高应考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南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 2.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及其首都,克什米尔地区
3.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恒河与恒河平原、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
4.印度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花生、黄麻、甘蔗、茶叶
5.煤、铁资源及其分布;德干高原东北部重工业区和南部新兴工业区 理解
1.热带季风气候
2.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基本训练要求
1.在南亚填充图上,按正确的位置填绘出南亚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以及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名称
2.初步学会分析印度主要农产品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回顾,可见本章与高考联系较多的部分在印度这个国家。它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求学生掌握印度的自然地理状况和人文地理状况。如:2003年上海卷和 2002年上海卷的题目,同时要做好印度和南亚其它两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对比,通过比较牢记地理知识提高应考的能力。如:2004年上海卷中,选择题第26题,比较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同的地理特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题目。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中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平原为主的地形;土兰平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咸海、里海、阿姆河、锡尔河、卡拉库姆运河
2.中亚五国的分布
3.煤、铁、石油、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冶金、纺织为主 理解
1.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以小麦、棉花为主的种植业,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 基本训练要求
1.从地图上判别中亚有哪几个国家同我国新疆接壤 2.学会分析本区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亚这一个分区,在高考中没有一些大的综合性的题目,在历年的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在于本区的内陆性和干旱的自然环境。例如:在02年的上海卷中,重点考查本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即:哈萨克斯坦。在03年的上海高考卷中,重点考查本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除了这两部分是重点内容之外,本区的棉花生产,以及本区有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也是常考之处。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应当掌握本区的重点,领会贯通中亚5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干旱的自然环境,同时多与历史知识相联系,多与环境问题相联系,以提高考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单元
西亚和北非 复习目标 识记
1.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2.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沙特等西亚国家和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等北非国家
3.高原为主的地形和干旱的气候特征
4.复杂的居民和宗教
5.埃及长绒棉,石油和旅游业 理解
1.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
2.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3.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4.尼罗河与埃及现代经济的发展 基本训练要求
1.阅读世界地图,学会分析说明西亚和北非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非与西亚两个地区在地形、气候、居民、资源、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相近的地理特征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西亚和北非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热点内容。例如:96年上海卷中,考到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在2001年上海卷中,考到本区的地理位置,石油矿产以及阿拉伯国家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高考的具体要求,既有对双基知识的要求,也有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如:2002年上海卷中,第(4)问为什么西方强国一直将西亚作为争夺的重点地区? 按照高考的要求,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还要理解好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西亚和北非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这与历史学科发生联系,而在西亚和北非各国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各国的政府决策和相关的经济政策和国际上的经济秩序密切相关,这又与政治及经济学科密切相关,了解掌握这些联系,对于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一单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复习目标 识记
l.地理位置和范围;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
2.高原为主的地形;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东非裂谷、刚果河
3.尼日利亚、科特迪瓦、扎伊尔、赞比亚、南非等国
4,以黑种人为主的居民,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理解
1.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为主的气候及自然带
2.干旱与荒漠化问题 基本训练要求
初步学会运用景观图片和有关数据,比较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的气候与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在非洲分布的规律性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高考当中是经常涉及到的地方,既有一些小的题目类型,也有较大的综合性题目。高考中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个考查的重点,除此之外,局部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考试内容。
例如:93年全国卷中,考查东部非洲的状况,主要为自然地理要素成分。而98年全国卷中,考查西部非洲的情况,除了自然成分外,也有经济地理成分,同时还注意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历史、政治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如非洲的黑人奴隶贸易,属于历史知识,而非洲单一的殖民地经济以及非洲的种族问题,则属于政治问题。
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本区的过程中,除了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注意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二单元
欧洲西部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曲折的海岸线
2.山地与平原的分布及其特征
3.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瑞士、挪威、瑞典、芬兰等国家及首都
4.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5.旅游业与旅游胜地 理解
1.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自西向东大陆性增强;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及其特征
3.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4.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德国 基本训练要求
1.初步学会阅读欧洲地形图,分析欧洲西部海岸与地形特点
2.初步学会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各月份配柱状图,说明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的变化特点
3.以鲁尔工业区为例,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发展与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的关系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本区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既有小的基础知识点,也有一些较大的综合性题目,试题的覆盖面比较广,既有自然地理成分,更重要的是考查本区的经济地理状况。
例如:例1主要以自然部分为主,而例
2、例
3、例4和例6则重点以考查欧洲西部的经济成分为主。
本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如:欧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为之写下名篇,这是与文学相关的知识,而欧洲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与主战场,这是与政史相关的知识,另外,本区还有众多的新闻热点,如:欧元诞生,“科索沃危机”,“北约轰炸南联盟”等。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其次要明确本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别要注视本区的新闻热点往往这也是高考的重点。课时
3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三单元
欧洲东部和北亚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形的东西差异;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煤、铁、石油、森林资源丰富
4.农林业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基本训练要求
1.在欧洲东部填充图上,填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及首都的名称
2.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俄罗斯气候的影响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看出,本区也是高考中经常要考到的地方,主要以考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和经济地理为主。有时考查一个局部的地方。例如:例
1、例3和例2。有时也综合全面考查,例如:例3。
考查的知识有双基内容,也有部分能力提高的内容。如:例3中考查俄罗斯工业布局的因素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就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地方。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读图、识图,用图来分析解决问题,还要学生注意本区的新闻热点,如“车臣问题”等。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第十四单元
北美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格
陵兰岛
2.地形呈三大带状纵向分布;科迪勒拉山
系、密西西比河、五大淡水湖
3.美国的领土组成和居民的组成 4.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5.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产品 理解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美国发达的工农业;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和西部的新兴工业区 基本训练要求
1.运用北美洲地形图,学会分析山脉走向对气候的影响
2.简要分析形成美国棉花带的主要因素
3.初步学会从资源和交通条件方面,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条件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北美这一个地理分区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本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概述部分的内容也有美国的地理知识,考查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如:例3和例4也有许多的能力考查,如:例1和例2。在例2考查美国的经济地理就很好地结合了自然部分,提高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区与其它学科联系较为密切。如:在美洲的居民中,由于历史上人口的迁移,使地理、历史、政治有机结合,在美国国内由于人口的迁移,使美国地理与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特别要充分运用地图,把美国的地理知识落实好,真正掌握这个高考的重点。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五单元
拉丁美洲 复习目标 识记
1.地理位置和范围;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2.墨西哥、古巴、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
3.地形特征:安第斯山、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4.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
5.巴西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理解
1.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民族经济的发展
3.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基本训练要求
1。学会列表比较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动的所属国家、地埋位置、沟通的海洋以及在缩短航程方面的作用
2.初步学会利用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安第斯山对两侧降水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拉丁美洲这个分区,是高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巴西这个国家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如:例2考查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例3考查巴西这个国家与欧洲的法国的比较,内容较好,例4考查了巴西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除了巴西之外,拉丁美洲的概述部分也多高考内容,如:例1,考查南美洲南端的综理知识。总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本区的新闻知识,如:巴拿马运河的收回,厄尔尼诺现象对本区的影响等。课时 2课时 复习过程
第十六单元
大洋洲 复习目标 识记
1.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太平洋三大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2.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分布
3.澳大利亚草原、沙漠面积广大;地广人稀的国家
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煤、铁、小麦、羊毛 理解
1.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
2.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
3.澳大利亚居民与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基本训练要求
1.在大洋洲地图上找出太平洋三大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2.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自然条件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区在高考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既有一些基础知识,也有一些较大的综合性题目,澳大利亚是一个重点考查内容。如:例2和例3都是与澳次利亚有关的内容,既有自然地理知识,也有经济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认真掌握双基内容,同时多利用地图,争取把知识都能落实到地图上。
本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较为密切,如:大洋洲政治地图的变化,澳大利亚的发展都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物种比较单一,与生物学有联系,要求学生多注意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多与新闻地理联系,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如:例3考查奥运会的开幕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十七单元
南极洲 复习目标 识记
1.南极洲的地理位置
2.冰雪覆盖的高原
3.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理解
1.南极洲的冰原气候
2.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查和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基本训练要求
1.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判定周围大洋的名称
2.在南极洲填充图上填注出长城站、中山站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本区在高考中是个重点,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更是一个’热点内容。考查南极洲往往与其它地理知识密切联系。如:在例1中,第(1)问考查区时的知识,就与地球的运动和时区的知识密切相关。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本区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特别是与经纬网和地球的运动的知识,一定要认真领会贯通。
本区除了与地理知识前后有着密切联系外,还与其它学科有联系。如:地球表面两点最短距离的计算与数学紧密联系,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物种较为简一,这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多注意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真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课后反思
第二篇: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世界地理 欧洲和俄罗斯教案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欧洲和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及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5.掌握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通过地图分析记忆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3.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原因。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4.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况,有些学生还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
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用心 爱心 专心
1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5.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
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
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
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
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
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于欧洲西
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问题探究】
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
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④植物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区内贸易量大。
问题探究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及其原因
问题探究3.(4)莱茵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案例分析:分析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区位优势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衰落原因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
炼钢耗煤量降低使用量减少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造煤炭、钢铁企业,促
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入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西部沿海转移,即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综合整治
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最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报务业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
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典型例题:
六.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三篇:高二地理教案-----世界地理
高二地理五校联考复习资料2---世界地理
【复习方法】
1.对于区域(国家)特征的复习,要抓住区域最主要的特征,重点突出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运用地理要素联系分析法复习,把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综合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尤其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例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善于运用比较法。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区域比较,再一次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提高对相似知识的辨别能力,也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法必须注意:同类地理事物或不同类地理事物的相同属性才能进行比较。
(1)区间比较。如: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2)国家比较。如:中国与美国、印度与巴西、日本与英国 【复习纲要】(结合地图册和《区域地理)重点落实以下知识)(1)各大洲重要特征
①东亚的东西差异;
②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 ③中亚干旱气候;
④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产品经济;
④欧洲西部曲折的海岸线、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达的经济;(2)各国的重要特征:
①日本地狭人稠的客观事实和对外依赖的经济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③埃及的尼罗河及其赠礼;
④德国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达的乳畜业; ⑤俄罗斯独特的交通与工业;
⑥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居世界首位的工农业; ⑦巴西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⑧澳大利亚半环状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 ⑦美洲南北纵列分布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⑧南极洲寒冷的自然环境。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一般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完成下列1-3题。
1.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浅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沿途中,白昼最短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且都是干(旱)季气温较湿(雨)季偏低 B.两地所属气候类型在南北半球都有大面积分布 C.①地干(旱)季时降水比②地干(旱)季时多 D.②地湿(雨)季时降水比①地湿(雨)季时多
下图是“沿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和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洲的地形特征为
A.以高原为主
B.三大纵列地形单元 C.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为主
D.中低周高以山地为主 6.图示前后大气环流状况,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大坝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 B.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木枯黄,动物大规模南迁 C.开普敦少雨,好望角附近风急浪高
D.中国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7.B地区土地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
A.土地沙化,降水稀少
B.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
C.土地荒漠化;过度垦殖和放牧,破坏植被 D.热带雨林破坏;人为砍伐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8—9题。8.甲乙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都分布有热带草原景观 B.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 C.人口集中分布于国土东北部 D.东岸有暖流西岸有寒流经过
9.关于两国进口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出口铁矿 B.都进口热带经济作物 C.都出口小麦、咖啡
D.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读下图,据此回答10-12题。10.乙图中的丙国在甲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正常年份,丁河河口附近海域
表层海水的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2月份
B.4月份
C.8月份
D.10月份 12.从中国乘船驶近①国附近时,人们都会感到海面风平浪静,其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高楼林立,降低了风速
C.受峡湾地形的影响
D.附近陆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下左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导致图中L地与Q处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图3为部分国家盐碱化土地情况统计。完成15~16题。
15.盐碱化土地占总灌溉面积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其灌溉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湖泊水 B.高山冰川融水 C.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16.图示国家中,土地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印度 B.土库曼斯坦 C.美国 D.中国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8.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19.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读下图(图1)完成20—21题
20.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②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
③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 ④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1.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A.②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22.读下面两幅“著名海峡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特征。
(2)甲、乙两海峡沿岸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分别有哪些?
(3)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A是 河;B是 高原。
(2)A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气候,从位置、地形、气压带、风向带、洋流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A河航运条件及其形成原因是。(4)与A河纬度相近的另一大洲上的一条大河是。简要分析它在流向(总的趋向)、流量、水能、航运条件等方面与A河的差异。24.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10多年前单一化的“倒爷经济”(没有品牌和售后服务的一次性买卖)到今天以科技、能源合作为主的多元化贸易形式,中俄贸易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个互惠、稳定、规范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在形成。
材料一:俄罗斯目前正在整体经济规划上向东部倾斜(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有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而周边国家是拉动这项计划不可缺少的力量,俄罗斯最近不断表达与中国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合作开发的意愿。材料二:俄罗斯的河流和湖泊图(甲)和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示意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之间以
、(两自然事物)作为分界。
(2)俄罗斯东部经济带的人口密度约为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的。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和。
(3)图中代号为②的河流的名称是,简述它水量丰富但是水运不发达的原因。
(4)结合图乙,试从人口、资源、经济的角度,分析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中将进行“东部大开发”的原因。
(5)俄罗斯的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根据俄罗斯的国情,其东、西部经济地带间运输量最大的两种运输方式应为
和。
(6)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原因是什么?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⑴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
⑵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⑶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单项选择)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⑸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__。
⑹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试简述北美洲和亚洲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图中A、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但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缓,对图中①、②两区域气候影响更大的是_________地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图11中甲、乙分别是两个大洲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1分)
甲
图11
乙
23.5° 0° 23.5°
(1)这两洲的气候类型有什么相同?请说明原因。(4分)
(2)甲洲的地形有何特点?(5分)
(3)乙洲有哪种气候类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请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原因?(12分)《世界地理复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D5A6A7C8A9A10A11C12A13C14D15B16D17D18A19B20C21D
(二)综合题:22.(1)甲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乙地终年高温多雨。
(2)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生产花卉、蔬菜、水果等;乙图所示区域生产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3)甲海峡冬季受西风影响,乙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3.(1)A.亚马孙河 B.巴西高原(2)热带雨林气候
A河流域大部分地处赤道两旁,终年高温,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多对流雨;其南面为东南信风带,北面是东北信风带;A河流域大部分为平原(亚马孙平原),以南为巴西高原,以北为圭亚那高原,西面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平原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岸有赤道暖流经过。由东北、东南海面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的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3)A河中下游流经平原,终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通航条件好。
(4)刚果河(扎伊尔河);刚果河发源于刚果盆地东南高原(赞比亚的东北部)地区,河流呈弧形穿过刚果盆地,向西注入大西洋;刚果河流域面积小于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流量也小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流经盆地边缘及下游河段时,河谷深,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比亚马孙河丰富,而航运条件比亚马孙河差。
24.(1)鄂毕河 冬季严寒,结冰期长;沿岸地区人口稀少;南北方向经济联系弱,物资运输需求量小。(2)①人口、科技力量和经济重心相对集中在西部区域,而重要资源和大部分国地面积分布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较落后的区域。经济和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制约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②俄罗斯的东部大开发可以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③东部大开发可以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资源,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④可以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发展。⑤加强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巩固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3)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的自给程度很高,进口量小;俄罗斯有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和深厚的国内市场。
25.⑴③;澜沧;南 ⑵山河相间;侵蚀(切割)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⑷B ⑸甲;丙;丙 ⑹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26.(1)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东部为低缓的山地、高原,中部为平原,总体上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2)现代谷物农业 水稻种植业(3)D地年降水量比C地多;C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地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降水多。(4)② 气候变得干冷
27、共21分(1)(4分)这两个洲的气候的相同点是:都是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2分)因为这两个洲大部分地区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2分)。(2)(5分)非洲地形简单,以高原为主,号称“高原大陆”(2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起伏不大(2分),海岸线较平直(1分)。(3)(12分)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面积最大的。(2分)位置: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热带范围广,终年高温。(1分)大气环流: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内(1分),气流作上升运动(1分),多对流雨(1分),终年多雨。地形:南北两面有低缓的高原,西侧有山地,亚马逊平原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1分),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深入内地(1分),加上有西部山地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丰沛(1分)。洋流:东侧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2分),增温增湿,降水丰沛(1分)。
第四篇:中考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专题十二 地域发展差异检测复习
专题十二 地域发展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洋洋学校来了一位高鼻梁、白皮肤、蓝眼睛的外籍老师,洋洋想了解老师来自哪个国家,老师说:“我的祖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位老师来自()A.加拿大 B.俄罗斯 C.日本 D.美国
2.符合“北半球、发达国家、人口超过1亿”三个条件的一组国家是()A.美国、印度 B.澳大利亚、法国 C.中国、巴西 D.美国、日本
3.国际经济活动中,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提供()A.资金 B.技术 C.管理经验 D.原料
我国与非洲在农业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目前已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几内亚等国创建了350万亩的高科技农业基地。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属于()A.南南合作 B.南北对话 C.东西合作 D.东西对话 5.我国与非洲进行农业合作的原因是()A.可以充分发挥非洲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优势 B.帮助非洲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C.我国劳动力匮乏,充分利用非洲廉价的劳动力 D.协助非洲开发丰富的农业资源,实现互惠双赢
6.(2013年天津)读“不同类型国家人均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关系图”(图122),图中信息显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是()
图122
A.发达国家人均GDP低 B.发展中国家人均GDP高
C.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低 D.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低 7.国际经济合作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①资源、技术共享 ②人才、信息共享 ③经济相互依赖 ④生产分工不明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4年湖南株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差异,对这些差异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发展中国家相反 B.发达国家国民受教育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慢于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相反 9.下列不能体现国际经济合作的是()A.波音787“梦想客机”由多个国家公司共同研发生产 B.海尔公司在海外设分厂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主研发 D.我国每年向国外输送大量海外务工者
10.有关国际经济合作重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输入本国经济发展稀缺的技术或产品 B.有利于输出本国多余的技术或产品 C.通过优势互补,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D.产生经济贸易纠纷,不利于经济发展
11.当今世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尤为重要,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不均 B.各国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不同 C.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D.国家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
12.(2014年山东泰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纠纷也会不断增加,解决国际贸易仲裁和协调的机构是()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二、非选择题
13.(2014年山东滨州)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于2014年5月7日至9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召开。本届峰会围绕“促进包容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整合非洲大陆的各种力量,推动结构性改革。
材料二:“世界局部区域图”(图123)。
图123
(1)材料中所述大洲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全部属于______________(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该大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沙漠。
(2)图中数码①②③中,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的是____________。(填数码)。(3)图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
(4)A、B、C三地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玲玲在网上搜集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景观图片,其中位于大洋洲的是()
A B C D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某汽车公司生产一辆汽车,售价10 000美元,汽车的价值分配情况是:3900美元付给美国的生产厂家、银行与保险公司;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商、经销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3000美元付给韩国装配工人;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厂商;400美元用来购买新加坡各式零件。
(1)材料中与美国合作生产汽车的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反映的国际经济交往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3)简述这种合作方式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十二 地域发展差异 【演练·巩固提升】
1.B 2.D 3.D 4.A 5.D 6.C 7.A 8.A 9.C 10.D 11.C 12.C 13.(1)发展中国家 撒哈拉(2)①(3)欧洲
(4)A 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等(答出一点即可)(5)C 14.(1)韩国、新加坡(2)国际经济合作
(3)有利于各国技术或产品的优化组合,使各国的技术或产品充分发挥作用,优势互补,推动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篇:2012高三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复习目标
1.记住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
2.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复习重点
加强区域分析和比较。复习难点:
深层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
复习指导:结合相应地图,认真背记“知识梳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红笔标出答案,8分钟后点名提问。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及措施。
3、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知识梳理
一、日本概况: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人口超亿的国家,人口稠密人多地狭的岛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1)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
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原因: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消亡边界形成地形:深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附:板块张裂地带往形成裂谷、断层、海洋、海岭。)
(2)气候: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海洋性强原因: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
(3)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降水较多)
(4)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高。(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比较异同点)
三、人文地理特征——发达的经济
(1)
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主指工业)
发展条件:不利: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有利: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措施: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发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主要工业带: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业,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
(2)农业:农业单产高(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红富士苹果),但仍需大量进口。(3)渔业发达: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原因: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4)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首都东京,是特大城市;科学城——筑波;硅岛——九州岛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5)文化:遣使者和留学生;日本文字中仍保留不少汉字;和服、寿司等 日本与英国在人文特征方面比较 同:
①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海运业发达
②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③工业化水平都很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④都有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⑤新兴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英国: 农业: 英国
1、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占农业主体,畜牧业中放牧与饲养并存。
2、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日本:
1、人口众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用地紧张,地块较小,精耕细作,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豆。
2、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工业: 英国:
1、传统工业:工业区和城市多建于煤炭产区,呈“资源型”特点。
2、新兴工业:开发了北海油田,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发展。日本:
1、传统工业:原料、燃料依赖进口,故工业区和城市多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呈“临海型”特点。
2、新兴工业: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进行产业转移利用他国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与城市:
英国: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海外移民 日本: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太平洋沿岸 合作探究
我国环渤海工业带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日本东京湾,而东京湾地区的酸雨危害却比较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