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前人历尽苦难,我们收获辉煌
伟人历尽苦难,我们收获辉煌
——《苦难辉煌》赏析
陶 洁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这是金一南将军写在《苦难辉煌》前言中的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我用它做我读后感的题目。
美国作家斯诺在上世纪30年代冒险跑到延安,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曾一举在美国掀起“红色热潮”。50年后的19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之后,世界各地不少“年轻的背包客”来到中国,把红军长征路线选为全球最具魅力的徒步路线之一。红军长征的故事,如同大海的波浪一般,每到一定的时刻,就总是在人们内心深处掀起巨大的波澜。
最近,一本讲述中共早期革命历史的新书《苦难辉煌》一年多来连续13次印刷,在当当网上一度占据军事类小说销售量排行榜第一位,被评为五星级图书。网上调查称,喜欢此书的读者占98.8%,94%的人认为看了该书以后“受益匪浅”、“过瘾”、“感动”、“开心”。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对红军四渡赤水的描写。从真实的历史看,那正是红军长征途中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而在四次渡过赤水的战略性转移中,红军并非每次都“用兵真如神”。至少有两次,是在决策失误或作战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退却。作者说:其实没有神。红军中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个人。人最不能避免的就是失误,人最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后人“好心好意”的回避,把人拔高成无往而不胜的“神”,恰恰把共产党人最富有生机的灵魂抽掉了。这个灵魂不是佛光神意,而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精神。
事实上,《苦难辉煌》里力透纸背的战略思维,可能是吸引当代青年读者最重要的地方。已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两方面全球化的当代中国青年,对国际政治和历史的认知方式,也已经本能地倾向全球化的战略思维。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方法天生具有“博弈精神”。他们崇尚力量,推崇技术,仰慕英雄,赞美那些集力量、意志和理想于一身的“实干家”。这些了不起的人物,要在具体的现实的残酷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红军长征的大历史,包含了丑恶与悲哀,没落与衰败,牺牲与献身,光荣与梦想,都浓缩在这样一次烈火真金的考验里。
可以把《苦难辉煌》当做一本当代中国青年培养地缘政治分析能力和“全球化”战略思维的训练手册,观念的种子由此埋下。这使他们习惯于“研究地球问题”,而不仅仅把目光限于一国之内,他们对历史的看法也不再是单线条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和宏观的。他们将学会把中国的崛起放在一个大范畴的历史框架中加以解读。这样一段波谲云诡又激情狂飙的真实历史,怎么不让他们心潮澎湃!
在金一南教授笔下,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养生。列宁去世时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927年就义时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负总责的人。聂耳为今天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时,不到23岁。一个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28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切,无不叩动着当代青年的心灵,牵引着他们的思绪。
索尔兹伯里曾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读过《苦难辉煌》的中国网友给作者留言,“渺小与伟大、卑贱与高贵、阴谋与阳谋共存,冷血与热血、低潮与高潮、失败与胜利交织,波澜壮阔,伟哉中华!”更有人感慨说:“商业大潮的汹涌已荡涤了国人的灵魂,谁还为思想而累,为激情而歌?”我们终于懂得,当个人的命运同一个国家的崛起紧密捆绑起来,当个人的理想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充分结合起来,人由此进入历史,也将创造历史。
这部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用晓畅传神的情节和话语吸引人。史家的成功,不在于呆板地叙述历史,而在于如何在叙述中重现历史活力,使过去的人和事鲜活地闪动在读者面前,使现在的人受其感染,得到启迪。这部书在说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时,通过与斯大林、孙中山、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立场、思想、经历与历史作用的对比;通过与李立
三、博古等人在同一历史时期,面对同一历史课题,经历同一斗争过程,却因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实践结果的对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这部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用炽热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历史研究需要客观冷静,不能带个人恩怨等主观色彩。但是,历史叙述却需要投入热情与感情,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把作者在研究当中所得到的历史情感熏陶,传递给广大读者,使他们也受到感染和教育。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能品读到作者对这段永远值得铭记的中国人民革命史怀有的炽热情感。正如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所说:“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中的地火。”透过作者满怀感情的叙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用流血牺牲铸造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都化作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部书的又一个特点,是用深刻精辟的分析启发人。历史记述的是过程,但过程并非历史的全部。应该从对过程的叙述和点评中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或可从中汲取智慧,或可从中汲取精神。诵读这部书,不乏这样的点睛之笔。例如,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斗争,不是个人意气之争,而是代表着新旧两种政治力量、代表着新中国与旧中国两条道路、两个前途、两种历史命运的殊死较量。作者用既富哲理又富形象的叙述讲清了这个道理:“毛泽东、蒋介石二人,心头皆有主义,手中皆有枪杆,历史选择他们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主义,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憧憬,在现代中国猛烈碰撞,用一场又一场生死拼杀演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作者介绍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进修,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防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学习时报》专栏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主持人。
目 录
第一章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二章东方之梦 第三章岩浆 第四章“围剿” 第五章崛起 第六章陷落 第七章突破 第八章湘江,湘江 第九章烈火真金 第十章瞩目大西南 第十一章苦难辉煌 第十二章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十三章阴见多云 第十四章福兮祸所倚 第十五章历史与个人 第十六章狂飙歌
《苦难辉煌》精彩睿语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一个中国人,如果仅仅会唱《大刀进行曲》,还无法明白那段历史。时光再流逝,我们也必须记住那些往往令我们不愿记忆的事情。
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
不走毛泽东开辟的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中国革命不但不能独立于敌人,也不能独立于友人。
真正起作用的,是默契。默契的基础,则是利益相符。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仆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者预言,而在于它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
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很多时候,友情起到的作用是金钱和大棒都起不到的。真理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更多的时候,它可能只是黑夜中一道电闪,甚至是遥远的前方一缕若明若暗的微光。
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
最容易被忘掉的,就是人人在论断历史,而人人又都被历史论断。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
第二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辉煌》演绎了真实的苦难历史,也再现了历史中的辉煌。该书由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广泛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0年时间撰写形成了52万余字的作品。该书是第一本以散文的形式来解读历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从国际背景、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该书以其独特得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时间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伟大信念和战争的正义、艰辛、困苦;清晰的描绘了一幅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不断探索中国革命,最终指引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
书中无数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苦难辉煌》这本书是在我井冈山红色学习回来之后的事,在井冈山的红色之旅我学到了很多、懂了很多,知道了信念、信仰的力量,知道了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伟大无私奉献的事迹。再来品读《苦难辉煌》,感触颇多,最让我刚到好奇的是,中国的革命与日本、德国、苏联之间息息相关。日本纳粹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形成,德国的军事顾问贯穿整个国民时期无论国共,苏联的援助最多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陈独秀也是被冤枉的。期间的种种事件都给我对历史以最新的认识。
金一南教授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如若皆从个人的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我认为,当代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信仰,国民党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把他们的信仰发扬好,在困难和机遇面前犹犹豫豫,错失良机。而共产党人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他们的主义舍弃一切。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却远远的降低了。有钱人,却把这种信仰丢得越来越远了,大量的企业家们用污染中国观景而挣得的钱移民国外,官商勾结榨取人民的血汗钱,为了名和利抛弃家人,越来越少的人为整个国家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谋福利,而是为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知道,中国人骨子里是不会变得,现在现象正是崛起前得黑暗,历史是不停前行的,历史是不断产生问题的,人类就是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历史才会进步。他们历尽了苦难,我们获得辉煌。希望这样的苦难不再重现,也希望中国人能深深的记住这次苦难,知道辉煌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让过去历尽苦难的英雄的亡灵得到安息,我们创造我们的辉煌,书写新的篇章。
第三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观后感
教研室葛惠丽
单位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我们观看《苦难辉煌》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观看期间的我忘掉所有繁杂事情,静下心来准时观看,感受颇深。
一、历史再现 苦难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
正如记录片中讲述的中华民族从满目疮痍的“东亚病夫”到屹立世界之林的东方巨龙,从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起大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所展开的殊死搏斗,以客观而又独特的眼光展现了一幅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二、深悟感触 苦难辉煌
百年沉沦到百年再起,《苦难辉煌》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虽然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史的一个阶段,但“看似写历史,实则写今天,看似问过去,实则问未来”。回答了1840年以来,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试过了,各条道路走过了,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它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倍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的是这个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强意志。高扬的是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旗帜,鼓荡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苦难辉煌》以其多方位的视角、鲜活的语言、激越的精神、深邃的思想把那段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在观看振憾记录画面的同时,更多地能感悟那一份厚重与悲壮,也能领悟那一种精神和辉煌。
三、回味《苦难辉煌》 倍感珍惜现在观看《苦难辉煌》就是就能通过电视画面看中国的苦难史,看中国的辉煌历史。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思考的是中国的未来。
在和平和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我们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甚至是前人从未遇见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教诲,传承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信仰,忘我工作,全心全系服务群众,完成他们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要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在今后的工作,我要更加乐观向上,充满热情的积极工作、踏实做人。
第四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近日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险阻艰难,去铸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最根本特色就是进一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让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掩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幼稚与单纯,也没有遮掩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作者不想让文革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复出现,以“重新思考”的姿态,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这恐怕是本书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培养一流人才。
《苦难辉煌》这本输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从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蒋介石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任默默无闻的英雄,这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以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艰苦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为自己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读后感。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拼搏过,我不后悔。我们是自然人,但是首先是社会人。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个人的命运不可能不和国家的崛起紧密相连。一个人一生不仅在为自己,更是在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强盛拼搏奋斗,这样的人生会更充实、更有意义,也定会更加绚丽多彩。今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不论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都要永远记住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苦难辉煌》读后感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少年时读着课本上革命小英雄的故事,看着革命教育电影,也许是年纪太小,只记得当时被老师要求,要读出感情,要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缅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们。不过当时的自己真的不太能深刻了解那其中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知识的充沛,让我能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那段历史,可以让我从中学习到更多,体会到更多。并且能够在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看了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新著《苦难辉煌》,跟随着作家的笔墨去追寻中华民族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不畏艰险,勇于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我们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从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到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公民,这其中的道路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许会遇到很多坎坷挫折。然而,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一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应该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知道,他们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他们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正是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坚持前进的决心预示着他们的光明前途和辉煌未来,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新中国才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东亚病夫,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赢得无数国际赞誉的强大国家,是不畏任何苦难,关心人民生命财产的负责任的大国。【《苦难辉煌》读后感】文章《苦难辉煌》读后感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这一切都是无数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就像书中说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不是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芒不是在于他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从而证明其#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我们是否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苦难辉煌》吹响了当代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最终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胜利。
看着书中描写的那些革命战争年代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祖国家园。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历史,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大河,滋养着生活在她身边的儿女,也许她不会时刻给予你想要的一切,甚至还会报复你的肆意任性,但她却永远流淌在你的身边,注视着你。历史铭记沧桑,苦难铸造辉煌,一段段血与泪凝结的苦难,一页页中国人民不懈的抗争,一个个战争的现实与和平的企望交织成了属于我们,属于中华民族的希望与辉煌。历史的沧桑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坎坷的苦难最终铸造了辉煌的中国共产党。硝烟弥漫的中国终于退却了它的阴霾,重见明媚的阳光,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从苦难中走来,一身尘土,一身鲜血,却依然面带着那份能够穿透迷雾的微笑,正是这份从容,正是这份坚持,最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民族,终于走向了灿烂辉煌!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寻着历史的长河,寻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汇进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贡献我们的力量,实现我们的理想,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民族伟大信念的继承人。
第五篇: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
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的?
坦率地说,对于这样一个极富历史感悟力的问题,以我的阅历和年龄,是决计不会懂的。
对于中国是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问的回答上,有很多人推荐阅读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待我仔细阅读后,感慨良多,获益匪浅。该书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立论深邃辩证、朴实公允,史料小中见大、新中求实,文气深沉激越、豪迈雄强。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阅后掩卷长思,心绪不能自已。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走“自己的路”。
这些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世界性话题。对中国当前的国力和未来的发展,夸大其词者有之,保守悲观者有之,欣赏赞叹者有之,恶意诋毁者有之。面对嘈杂的舆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和沉着,以“不盲从,不照搬”的清醒和冷静,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其中原委,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神州。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历史同样昭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们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不仅需要有这种清醒,尤其需要有这种自觉。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跋涉两万里,写就《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曾经通过《阿Q正传》等著作“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鲁迅先生,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向中共中央发出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没有品尝过理想信念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萎靡的。一批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英勇奋斗,绘就出了一幅幅壮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演绎出了一部部气势恢宏、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为过去、现在、未来那些已经成为或希望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树立起崇高的信仰标杆。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是地跨欧亚非的强盛帝国,但随着腐化奢靡之风日盛,最终难逃民族分裂和崩溃的命运。遍阅《二十四史》,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权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励精图治、克勤克俭而建功立业,因骄奢淫逸、享乐自怡而衰退败亡的事例。今天,当我们嗟叹美酒淹没宝座、金玉压倒豪舍、骄奢倾覆政权的时候,更应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对于本书的作者金一南教授而言,他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原始文献,阅读大量的党史、军史著作和相关回忆录,还要对浩如烟海的党史、军史资料详尽研究、分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大胆打破按照时空脉络平铺直叙的简约叙史模式,紧紧围绕若干重大事件,采取跳跃式、全景式、议论式相结合设计篇章结构和内容组合的方式,并多多运用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语言文字,使得形像描述与理性分析有机统一,忠于历史原貌与提高文史著作可读性有机统一。金一南教授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苦行僧式的创作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无论谁阅读这部著作,都会被其生动、精到的内容,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形象、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而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进入的中期进程,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合上《苦难辉煌》,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既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不懈奋斗、顽强拼搏、历经苦难,终于赢得了世纪辉煌而感动,也为金一南教授勇于担当、视野开阔、真实再现,给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史实翔实、分析经典的精神食粮而振奋。我们欢庆建党90周年,不仅需要坚定高尚信念,弘扬优良传统,更需要大力培养理性思维。我们早已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理性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战争年代的许多虽然有效,但系非理性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营造和谐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要增强全民族的理性思维。
理性地回顾历史,理性地评价前人,理性地营造和谐,用理性书写新的辉煌,这是《苦难辉煌》全书留给广大读者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