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2018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2018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历史文物,建筑遗迹,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的。再加上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和结晶,它们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本次素材储备中心从“文化类作文”这一主题入手,辑录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目的是让广大考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话题释义:
对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我们整合以下信息,作为诠释的依据和参考。(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大百科辞典“七》P1)(2)“文化: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金山词霸》)(3)“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的所有事物之总和。一般意义上的亦即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习惯以及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
(一)》P109)(4)“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和传播,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观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
(一)》P107)(5)“英、美传统的文化研究者将文化理解为既定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即将文化视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P1)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令人惊叹的东西来”。(笔者《五彩贝》)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
●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雨淅淅沥沥下过不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神世界的雨”、“心灵”、“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而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季羡林《人间第一》)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怎么能够忘记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与。我们要在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和睦的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不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卞毓方《张家界》)
[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者在文章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斑。思维发散:
1.中国文化中的体验
孔子的“天人合一”观念本身有其深刻蕴意。孔子既然把道德本体化,那么,他的“天人合一”观念,就是人和道德的“同一”,他的“天”就是道德,是人的内心外化出去的“天”,因此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可见,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不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但它也是对人类实践的一种很有深度的感悟。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提醒我们,人和外部的世界──包括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间要处理好关系。他把整个世界完全看成是一个道德的世界,道德化的世界,也是一种的世界。所以,人和这个世界应该是同一的,这个同一是道德的同一。因此,孔子的学说最后归结到: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和谐的、和平的、友爱的,未来的世界前景是“大同”的。这都是非常美好的道德体验。所以,今天要是用“科学的观念”来研究儒家的道德学说,则会发现,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过于理想化的,是一种道德的“乌托邦”。(《道德体验论》刘惊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运用方向]
⑴自我同一⑵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⑶和谐、和平、友爱⑷道德的“乌托邦”⑸理想与现实⑹和实践⑺道德和人生⑻道德境界⑼生存与价值
2.文化的交流与
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加快了各国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一方面是对外国文化的“引进”,一方面是把中国文化向外传播。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自“”运动以来,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广人,历来十分关注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的接触及其命运,并有许多思考和见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瞿林东《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运用方向]
⑴交流与合作⑵拿来主义⑶文化与经济⑷封闭与开放⑸文化与政治⑹引进⑺外来文化⑻文化交融 3.社会主义文化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这是我们党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论述的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也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我们宣传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新的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凝聚的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运用方向]
⑴先进文化⑵凝聚力⑶前进方向⑷创新与发展⑸科学与文化⑹特色⑺积极探索⑻阳春白与下里巴人⑼服务人民 4.佛学与中国文化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赵朴初《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运用方向]
⑴佛学与文化⑵佛学与建筑⑶佛学与唐诗⑷空灵美⑸留白艺术⑹文化遗产⑺宗教与文化⑻风格⑼举世闻名⑽造像艺术⑾艺术是相通的 5.徐文长对对联
明代大画家徐文长,一日邀友泛舟而游。文人墨客相聚,谈笑风生。一人随口念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左右听后,细细推敲,倒蛮,原来这个上联把从一到十的数目字顺次用完了。大家想对,无奈拟不出个下联来。徐文长笑答道: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话音刚落,舟中人击掌首肯。这联
道出了封建文人一心追求功名的苦心,真实地揭露出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
(笔者《趣话对联二题》)[运用方向]
⑴对联与文化⑵趣话⑶谈笑风生⑷积极入世⑸理想与追求(6)科举弊端(7)推敲 6.茶文化集锦
杭州藕香居茶室的茶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成都望江楼茶联,作者清代何绍基: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茶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浓。历史悠久名茶联: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当相聚知音人。为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运用方向]
⑴清馨⑵淡泊名利⑶醉⑷茶与人⑸清心寡欲⑹修身养性⑺爱好⑻陶冶、濡染
7.博大精深的京剧
不仅有美丽的名胜古迹、特有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更有精美绝伦、令人赞叹的京剧艺术。约在二百年前,徽调与汉调在北京吸收昆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京剧。作为国粹艺术,京剧博大精深、美伦美奂。京剧的行当、京剧表演的唱念做打、锣鼓经的演奏,多方面、多层次地呈现京剧艺术的丰富多彩。锣鼓经节奏谱:
2/4 仓 才 七 才 |仓才七才 | 仓 仓 仓 | 仓仓仓仓 仓仓仓仓| 仓 才|仓 0 ‖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尽显百态人生;京剧表演——唱、念、做、打,展示绝美京剧。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京剧的“冰山一角”,京剧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了许多人的心,很多外国人开始不远万里来中国学唱京剧。多姿多彩的脸谱、色彩缤纷的服饰、无穷的道具、精彩分呈的唱腔流派,京剧不愧为戏曲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呈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道德、审美观念。随着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很多外国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感兴趣。京剧艺术有最绚丽的色彩、最丰富的手段,更有最恢宏的气势。[运用方向]
⑴国粹⑵艺术魅力⑶文化交流⑷虚拟与写意⑸民族的与世界的⑹节奏⑺艺术与人生⑻经典与流行 8.《兰亭序》与书法文化
世界上文字的种类很多,书写也都有工拙美丑之别,但真正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不断有人开宗立派,各呈异彩而蔚然成为书法艺术的,却只有汉字。中国书法从文字书写的实用中演化成艺术,在“实用”之外开拓了以笔墨抒情的广阔天地,表现出十分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王羲之,被冠以书家的最高称谓:“书圣”。他的书法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兰亭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的书法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方向]
⑴书法文化⑵汉字⑶书法与人品⑷世界之最⑸艺术价值⑹书法与数字化⑺赏析⑻开宗立派⑼笔墨与抒情 如何驾驭素材的指点:
2006年全国卷以及各地的(包括近年来的)语文卷,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类”的,从2004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到2005年浙江省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以及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等,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人生是密切相关的主题,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交流、合作,与世界接轨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2007年的作文命题肯定少不了“文化类”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文化类的作文呢?下面主要说明两点。
扬长避短,写自己熟习的文化。例如,“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等。“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当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
深思熟虑,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写到:“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霎时春暖花开。”
“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骆冬青语)透过本文可以看出“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两地为纽带,以山与水的对话为契机,以歌赋为文化背景,以灵动与沉稳为哲学内核,以历史与人文为情结,很好地演绎了中华民族具有“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生活画卷。因此,培养自己自己的故乡,挖掘其人文情怀,不仅是作文的真谛,而且也是做人的宗旨。
:、人物碎片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李苦禅教子故事》)3.“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学集“中华成语典故》)
4.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陈钢《钢琴家的脚》)
5. “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高尔基语)
6.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独具个性话书斋》)
7.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笔者《古诗中的柳》)
8.《齐书》上说:“手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览万里为遥。”小小一柄扇子,浓缩了的山山水水、传达出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笔者《咫尺扇面话风情》)
:轻轻地对你说——
作文十分重视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来自文化积淀和个性思维。所以,平时注意收集整理有关“文化类”的写作素材,临到时,针对所写的话题进行整合、加工,挖掘出其中的精髓,以至成为写作题材,这是事半而功倍的举措。
第二篇:高考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写作教学
0606 0723
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历史文物,建筑遗迹,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的。再加上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和结晶,它们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本次素材储备中心从“文化类作文”这一主题入手,辑录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目的是让广大考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话题释义:
对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我们整合以下信息,作为诠释的依据和参考。(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大百科辞典七》p1)(2)“文化: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金山词霸》)(3)“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的所有事物之总和。一般意义上的亦即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习惯以及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
(一)》
p109)(4)“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和传播,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
方式和模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观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
(一)》p107)(5)“英、美传统的文化研究者将文化理解为既定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即将文化视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p1)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令人惊叹的东西来”。
(笔者《五彩贝》)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
●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雨淅淅沥沥下过不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神世界的雨”、“心灵”、“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
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而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季羡林《人间第一》)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怎么能够忘记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与。我们要在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和睦的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不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卞毓方《张家界》)
[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文章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斑。
思维发散:
1.中国文化中的体验
孔子的“天人合一”观念本身有其深刻蕴意。孔子既然把道德本体化,那么,他的“天人合一”观念,就是人和道德的“同一”,他的“天”就是道德,是人的内心外化出去的“天”,因此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可见,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不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但它也是对人类实践的一种很有深度的感悟。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提醒我们,人和外部的世界──包括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间要处理好关系。他把整个世界完全看成是一个道德的世界,道德化的世界,也是一种的世界。所以,人和这个世界应该是同一的,这个同一是道德的同一。因此,孔子的学说最后归结到: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和谐的、和平的、友爱的,未来的世界前景是“大同”的。这都是非常美好的道德体验。所以,今天要是用“科学的观念”来研究儒
第三篇: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
作文素材四:文化元素准备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中盛开的花朵,近观才见是那样的龌龊让他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等不了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当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上了天堂。有人问,是什么伤害了他,伤害了这个有着无数“明天”构想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这个诗人本来只应该生长在神话中。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是矛盾的,只因这样,文人才把手中笔当作刀斧,砍向他有愿看到的一切。是距离造成了海子永远不可能笑脸走向喧闹的人群,海子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幸福,也许好多人还没有看透。
一、人物文化元素
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节选自冯泽立《漫游的心》
这段文字充满鲁迅的气息和味道。这气息和味道从哪儿散发出来的呢?便是从一些暗示着鲁迅信息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坟”,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或散文集或杂文集的名字。“铁屋子”、“水乡”、“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百草园”、“社戏台”,分别是鲁迅先生《〈呐喊〉自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里的物象。正是这些物象的组合为读者构筑了一个鲁迅的世界。
文化元素从何而来?文化元素其实是文化的沉淀物。譬如有关“李白”的文化信息,我们在熟悉了李白的生平诗文后,便可概括提炼出以下文化元素:
骑驴高歌、遍访青山绿水、烟花三月下扬州、高力士脱靴磨墨、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这些文化元素点缀在语言之中,那么,我们的文章就能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文字: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李商隐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2、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1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3、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现在,我们再来品读一些文字。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爱琴海的烽烟弥漫在苍凉空寂的天幕上,我找到了阿喀琉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而至死也不肯从暗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我无愧无悔。”他刚毅冷酷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注定了要被铸成青铜塑像,英雄的名义千年不朽。
二、地域文化元素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这段文字分别用几个物象写出旷远的草原风情、苍凉的黄土文明以及柔媚的江南情调。
谁唱江南断肠句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化为美丽的错误?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入雾霭,却唱江南断肠句,将江南的小雨染成青泪?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心头保留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酒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2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营造文化意境的方法,那就是在文章中巧妙组合能传达一种文化气息和味道的词语。如果给这种词语命名,可以称之为文化元素。说语言的丰厚沉重是因为语言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信息最终是以文化元素为载体的。为此,只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包孕着文化信息的词语,也就是文化元素,并能娴熟的将其和谐地组合在文章中,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定能受阅卷教师青睐的。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
梦中敦煌
我是你沧桑岁月中一个忧郁的传说。
我是你野旷荒漠中一缕飘逝的云烟。
飞天的长袖旋舞着寂寞,乐伎的歌吹悲凉着阳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匹赢弱的瘦马,在西风古道里恸响着历史的蹄音。
风摇的枯藤,凄呜的昏鸦,如梦如幻残阳下。平沙万里,是何处断绝了人烟?蹒跚的旅途,何处是我的驿站?
西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北望祁连山,幽思衡阳雁。驼铃声声.那可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诺言?风烟滚滚,那可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幽怨?苍茫无语天际下,穿透岁月的脸上.热泪涟涟!
强汉盛唐的丝绸之路,那辉煌的郡邑大道,还剩得几处断壁残垣?桑田沧海,塞北江南,茫然中我曾望眼欲穿。渭城朝雨,花明柳暗,纵把琵琶反弹千万遍。可能唤来春风吹度玉门关?
千佛洞,呜沙山。莫高窟,月牙泉。我在梦想里捧着你流泪的脸。咏一首唐诗唱一句宋词,我在欲望里掀起你蒙满黄沙的经典。
胡笳十八拍,吹弯了黄河古道。羌管浊酒霜满地.雕就你石壁上的图案。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应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江南是一阕古雅的小令,小令里有荆钗布裙的女子素手采桑于绿水之阳,有皓腕玉镯的女子踏着水车采着菱角;我的江南是雨中的短歌,歌中有弄舟江渚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
我的江南,梅雨纷纷扬扬。泛舟南塘,桨声和着雨声,点点惊飞了鸥鹭。
路旁的酒旗依旧古风扑面,酒肆里含笑的人儿依旧有着秋水盈盈的双眸。酒香盈巷,只道有故人在这里候我,故酒未饮而人已醉。微醺之中听得窗外雨打芭蕉,像古时女子拨弄的冰弦,有淙淙的音,有叮咚的韵,便认定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同一场雨中,只是弄不清到底是南唐的那一场雨里,还是唐时的那场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了今天。
在光阴的流转中,如水的月华凝为青铜之镜。我在江南一个女子悲秋的眼中瘦成薄薄的一枚黄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箫声里,玳玳花纷纷坠落如雪。婉约的词人躲进玲珑皎月的帘后。这时,我听到了第一枚秋雨打在残荷上的声音。
我的江南就这样的从雨季里走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历史文物,建筑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引以自豪的的,广大考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故事,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劳动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人生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 4 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笔者《五彩贝》)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雨淅淅沥沥下过不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神世界的雨”、“心灵感悟”、“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烦恼,而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季羡林《人间第一爱》)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父爱、母爱)”、“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怎么能够忘记母亲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幸福与温暖。我们要在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 5 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歌颂战争,抒发立功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团结和睦的理想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体会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卞毓方《张家界》)[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者在文章开头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斑。
如何驾驭素材的指点:
2006年全国语文卷以及各地的(包括近年来的)语文卷,越来越多地重视“文化类”的写作,从2004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到2005年浙江省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以及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等,这些都说明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人生是密切相关的主题,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交流、合作,与世界接轨更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此,2007年的作文命题肯定少不了“文化类”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文化类的作文呢?下面主要说明两点。
扬长避短,写自己熟习的文化。例如,“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等。“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当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
深思熟虑,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写到:“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骆冬青语)透过本文可以看出“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两地为纽带,以山与水的对话为契机,以诗词歌赋为文化背景,以灵动与沉稳为哲学内核,以历史与人文为情结,很好地演绎了中华民族具有“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生活画卷。因此,培养自己热爱自己的故乡,挖掘其人文情怀,不仅是作文的真谛,而且也是做人的宗旨。
拓展资料:名言警句、人物碎片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教子故事》)
3.“典故是一滴水,映射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简短的典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中华成语典故》)7
4.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陈钢《钢琴家的脚》)
5.“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高尔基语)
6.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独具个性话书斋》)
7.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笔者《古诗中的柳》)
8.《齐书》上说:“手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览万里为遥。”小小一柄扇子,浓缩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传达出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它是我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笔者《咫尺扇面话风情》)
寄语:轻轻地对你说——
高考作文十分重视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来自文化积淀和个性思维。所以,平时注意收集整理有关“文化类”的写作素材,临到考试时,针对所写的话题进行整合、加工,挖掘出其中的精髓,以至成为写作题材,这是事半而功倍的举措。
第四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元素
1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元素
【作文话题】
29个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它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幅中国画卷从纸张制作、文房四宝到落墨着色、装裱成轴的全部过程,预示着文艺表演的整体美学品格,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画纸四周的绫子上,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岩画是中国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陶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由他的“三千弟子”吟诵,穿越历史,来到现代。
一幅长达70米的画卷缓缓打开,伴随着悠扬的琴声,20多名舞蹈演员如飞般地舞动,一幅水墨画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原本铺在地上的水墨画瞬间缓缓立起。巨大的舞台上,孔子的弟子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而一个个活体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巨大的中国古代的“和”字出现在人们面前,又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展现在眼前,第三个现代的“和”字再次出现,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时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长幅画卷上,出现了茶叶和陶瓷,一名女子捧指南针,她在为勇士指明方向。
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了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反射到场地的缶上,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据了解,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的演奏。光的律动,传达了“光阴”的概念。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拉开戏曲表演大幕。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而京剧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兵俑是兵马俑的一种,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灯光渐渐聚集,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自然》环节表演太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太极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
提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中国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开幕式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热爱和平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毫无疑问,“中国元素”通过奥运已经征服世界,世界通过开幕式“中国元素”更加了解中国。北京奥运会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地球村中的位置,更温情地对待历史,更有信心地面向未来。
作文设计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世人一个惊喜。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瑰丽雄奇的中国元素,为“人文奥运”作了最好的注脚与诠释。请以“中国元素”为话题,展开文笔,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不得抄袭。
【话题解读】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中国元素”包含了很多方面:过去我们有四大发明,有琴棋书画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有鸟巢、水立方,更有神舟飞天的尖端科技;有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有抵制分裂、维护国家尊严的万众一心„„
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对这个话题进行不同解读:要传承,我们可以呼吁传统的回归;要创新,我们可以吸取、消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要批判,我们可以指责某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捍卫,我们可以谈到民族节日、文化申遗„„
一.什么是中国元素?
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不管在什么背景下,“中国元素”应始终保持其严肃性、庄重性和象征性,绝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其进行恶意曲解、歧视甚至亵渎。
中国元素是中国独有的,能反映中国,认知中国的东西。现在说的中国元素有点狭窄。除了具象的之外,更应该包括那些抽象的。比如龙、旗袍、长城、书法等等图像化或者符号化的东西都是中国元素,还有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习俗习惯等等也同样是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的展现离不开物质载体,就如同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通过有形的瓷器、建筑和音乐等来展现。
中国元素是指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之一的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换言之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它包括历史名人、神话传说、发明、天文、历法、自然景观、民族精神、衣、食、住、行、医学、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里,值得记住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知识、精神等!中国元素是中国人的智慧精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他自己的元素。美国的叫美国元素,英国的叫英国元素,法国的叫法国元素,但这些就不属于中国元素了!
【拟题演练】
①《为“中国元素”骄傲》、《活力中国》、《瞩目东方》(可以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角度立意,展示中国强大的科技、文化实力,弘扬民族文化。)
②《“金牌”的背后》、《不得不说的秘密》(在中国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强烈的民族意识面前,一切皆有可能,谈奥运辉煌,谈祖国的进步,都能与“中国元素”扯起关系。)
③《“拿来主义”新谈》、《文化中的外来客》(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中国元素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④《“孔子”的尊严》、《“拿来”与“送去”》(捍卫中国文化,宣扬中国文化,可结合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说起,中国元素不仅仅只是中国的,我们要让她成为世界的!)
【作文素材】
一、物质文化层面的:
四大发明、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四书五经、丝绸磁器、针灸推拿、中国功夫、方块汉字、华夏美食、特色建筑„„
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国戏曲的抽象写意、中国山水的留白艺术、中国书法的“飘若浮云,矫如惊龙” „„
说到中国元素,就必须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物质文化可感可知,可以在文中大量应用。
二、精神文化层面的:
古圣先贤的哲学观点如儒家的积极入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家的洒脱出世,“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法家的以法治国,“废私立公”“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墨家的“兼爱”“非攻”,提倡人人平等,反对不义战争„„
再如爱国、诚信、平等、团结、博爱、尊老爱幼等,相关事例数不胜数,都可拿来为我所用!
三、文化交流方面的:
①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如儒家文化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②文化融合的事例:从席地而坐到椅子的进步;葡萄、苜蓿等外来物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干部、英特网等外来词汇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胡服骑射、丝绸之路、玄藏西游、签真东渡、郑和航海一直到今天的英语热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时事事例:
①对待国学的态度的转变:清明、端午、中秋被纳入法定假日;我们身边的国学热等等。②网上几则让人热血沸腾的消息:正面的有全球方兴未艾的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地生根,对外汉语教师成了新兴的热门职业。反面的如韩国把端午祭申报为文化遗产之后又大放厥词说汉字、中医源自韩国;汉城改名首尔是因为汉城这个名字太中国化等等。
③在抵制藏独、家乐福事件、圣火传递受阻等事件中,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民族自尊与自豪,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面对南方大雪、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国人表现出的让世人瞩目的团结精神、抗争精神,一名美国美联社的记者,被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广大官兵、人民和中国同行所感动,他写到:“看似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蓦然间变成了钢板一块,这太可怕了!以前,总是弄不明白朝鲜战争失败的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答案就在这里。”
功夫熊猫传播中国元素文化
好莱坞梦工厂08年动画片力作《功夫熊猫》6月份全球上映后,票房大卖。这位“肥过史莱克,懒过加菲猫,可爱超七仔”的熊猫阿宝凭着一席中国功夫热卷全球。《功夫熊猫》是好莱坞继《花木兰》之后,又一取材于中国文化的动画片,从片名便可读出其中国味儿: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而从影片内容看,其承载了很多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因此,在影片全球热映的同时,也让充满意蕴的中国元素及文化走向世界。
一、影片中的中国文化
君子自强不息
影片中的主人公阿宝,是和平谷里最懒的动物,早上起床几个“鲤鱼打挺”都起不来,它拖着面条去比武场,仅上几个台阶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笨拙的阿宝练武时拳击沙包的反弹力就把它弹出很远,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和功夫不应该有任何关系的形象,居然天天梦想着做功夫皇帝。而事实上,通过坚韧顽强的意志、无坚不摧的勇气以及不懈的努力,它最终成了打败泰狼的“神龙勇士”,这是对中国“君子自强不息”文化精神的弘扬。
因材施教
熊猫阿宝能够成为神龙勇士,当然与其不懈精神与自身努力分不开,但浣熊师傅也功不可没。阿宝嘴馋、贪吃,它半夜到厨房偷吃食物时,居然腾空跃起,连猴子藏在屋顶的食物都能够到,甚至可以驾在半空中吃东西。这个细节被浣熊师傅发现,原来食物能激发它的无限潜能,于是浣熊师傅便抓住了阿宝的这一个性特征,从此切入来训练阿宝,用食物作为其动力诱惑它练功,不练好就不能吃东西,直到它自己能从师傅那里抢到食物吃为止。从这点看,浣熊师傅是真正因材施教的大师,它根据阿宝的特性,帮它找到了独特发展的路径,最终获得成功。而这个教育理念,是由几千年前中国的孔老夫子提出的,更是现在中国大力提倡的。侠义精神
中国的侠气,是一种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大气凛然的英雄豪迈,甘为平民打抱不平、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的大无畏精神。片中,当五侠之首悍娇虎深夜狂奔,其余四子紧随其后,称要与其并肩作战与泰狼决一生死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荡然侠气。中国式的哲理
片中的一些台词深入浅出,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和哲理色彩。尤其是睿智的乌龟大师,它说的很多话都耐人寻味。在桃花树下,乌龟大师对浣熊师傅说:“我不能强迫这颗桃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我只能等它成熟。”好象在告诉我们,万事自有其自然成长周期,我们不能改变其本质,却可经过精心、耐心的栽培和呵护,使其变得更加优质,切勿“揠苗助长”,颇有欲速则不达的哲理意味。而它的那句“你的思想就如同水,当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展现了中国人追求“气定神宁、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乌龟大师还说:“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还是个谜,只有今天才是天赐的礼物”,强调了当下现实的重要性,只有抓住今天,才能看清历史,预见未来。
另外,浣熊师傅在影片结尾时说的那些话也颇具意蕴:“你就是神龙勇士,你给这个山谷带来了平和”,“我还没有死,我只是在享受平和”,这道出了中国功夫的真谛——它的最高境界不是武功的高深、克敌制胜,也不是称霸和平谷,而是平和,即最为平静和谐的状态,而这也是中国人及中国社会追求的最佳状态,被制片人准确地把握到了。
阻挡阿宝梦想的鹅爸爸也说出了平凡的“真理”:“我私家汤的绝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没有,想让一件东西特别,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别的就够了”,你要做的就是相信,完全相信。我觉得这也是对片中神龙秘卷缘何空白的解释,世界上最强的武功秘笈是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潜能无限。
这些台词在撰写上都运用了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含蓄、深沉、深刻。
【例文一】
我的中国印
小时候,常常听到哥哥姐姐们唱这样一句“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当时很有些迷惑,一个人关在卫生间,脱光衣服,对着镜子,在身上仔细地寻找,总是找不到身上的中国印。现在长大了,我才明白,那鲜红耀眼的中国印,不是烙的身上,而是烙在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里!
你看,原本该烟笼雾锁的南国风光,也变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老天爷一时糊涂,把本该送给华北大地的丰年瑞雪,全部投到了华南。交通受阻,电力中断,困在途中的旅人归心似箭,家里的亲人正盼着自己能赶上春节阖家团聚呀,但又寸步难行,饥寒交迫,紧要关头,大家捧着一颗关切的心,到车站、到途中去慰问被困的同胞,为他们送去温暖的被褥、可口的饭菜,送上家庭的温馨、亲切的问候!
考验还在继续,南方雪灾后的重建正在紧锣密鼓中,汶川地震再次把同胞推向深渊,屋舍倒塌,山体滑坡,堰塞成湖,整个西南,一片废墟,瓦砾下,是上万上十万命在旦夕急盼求援的脆弱生命,瓦砾外,是刚和死神擦肩而过惊魂未定的骨肉同胞。危急之中见真情,温总理亲自到抗灾一线,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齐声呐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呐喊震惊全球,世界关注东方,一名美国美联社的记者,被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广大官兵、人民和中国同行所感动,他写到:“看似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蓦然间变成了钢
板一块,这太可怕了!以前,总是弄不明白朝鲜战争失败的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答案就在这里。”
不只旁观者明白了,我们更明白,我们是龙的传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烙在内心深处的鲜红的中国印!13亿中国人团结在一起,我们能创造出世界上的任何神奇。
看,奥运圣火传遍全球,在鸟巢上空熊熊燃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来引导,百年奥运更需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来助他升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因为有了中国元素的加入,奥运文化更完美,奥运精神更博大;北京奥运会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一次爱国主义大凝聚、大展示,在向全球展示中华民族的和谐、人文与科技进步的同时,2008,已成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起点!我骄傲,我自豪,黄皮肤黑眼睛只是我的外表,我的血管里奔流着长江、翻腾着黄河,我要放声歌唱: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佳作点评】这是一篇激情澎湃的抒情散文,作者把“中国元素”聚焦到“团结”、“奋发”,聚焦到战胜困难,结合2008年的热门素材,展示了中国元素、赞扬了中国元素。读这篇文章,要体会作者如何抒情,如何把满腔热血倾注在字里行间,使叙事与抒情浑然一体。
【例文二】
中国文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暑假里,一个可爱的邻家小孩子问我美国国庆节,我向他解释,美国没有国庆节一说,他们把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通过作为独立的标志,至今已有了二百三十二年的历史。小孩子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说:“怪不得他们那么发达,他们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成立还不到六十年呢!”听了他的话,我浑身直冒冷汗,看他那忧国忧民的样子,我只能责问每个大人,我们都向孩子灌输了些什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两百年岂能相提并论?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几分关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商品经济浊浪滔天,现代人满脑铜臭,还要找一个冠冕的借口,美其名曰“经济意识”,挣钱,成了一代人的最高理想。我悲哀,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五千年文明在我们手中断裂?难道要让我们背上千古罪名去向音容犹存的古圣先贤请罪,向儿女子孙请罪?
反思一下吧,我们都做了什么!
有位教授,到全国几十所大学作了一个调查,大学四年,学生百分之七十的学习时间都用来学英语,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时间用在了谈恋爱、找工作上面,剩下可怜的百分之五还有一半时间在打瞌睡。且不说古人谆谆教诲的“学而不厌”“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凿壁偷光”等学习态度,单看看学生那文不对题错字连篇的毕业论文,就该质问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向他人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没必要邯郸学步啊!五千年的积累,有好多精华让我们吸取啊!我们应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再拿来别人的长处,进行优势互补啊!古人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你先得保证自己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如果你本是一块疏松的石灰石,别人一攻你早就粉身碎骨了,这不正是那些高分低能儿的悲剧吗?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吧,曾子杀猪是为了取信于儿子,古人把诚信看作处身立世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今天呢?诚信成了欺骗的遮羞布,成了逃避监督赚黑心钱的挡箭牌。看看三鹿奶粉吧,扯着诚信经商的幌子,干着天怒人怨的勾当,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那成百上千的结石患儿,他实际上就是当着全世界的面,狠狠地扇了每个中国人两记耳光,五千年引以为自豪的诚信,在金钱面前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
中国文化日见流失,到底是谁的过错?虽然我们口头也时时在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说
“两手抓,两手硬”,实际上我们的一切评价机制都只注重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即使提到可怜的一点精神文明吧,又被我们理解为否定过去,全盘创新,唉,中国文化,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元素
2006年下半年,央视《大国崛起》的热播,让中国的观众放眼全球,了解近五百年来的列强兴替之道;与此同时,2006年10月末,在昆明中国广告节上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一部分优秀的中国广告人、创意人打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提倡在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手法以及民族自信心的重建。
《大国崛起》让观众站在世界角度,认识了中国的位置,从别人的“过去”思考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中国元素”让我们站在民族角度,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进行现代化应用,它既是一次广告界的集体反思,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寻找和民族自信心的一种重建。
如果说《大国崛起》含有很强的启蒙意味,那么,“中国元素”则告诉我们一条使广告业及至中国品牌,自立于世界广告和品牌之林的道路。它的重要意义,绝对不仅限于广告界、创意人方面。
正如“中国元素”的首倡者——梅高广告董事长高峻先生所言,“20年前我们学习西方是应该的,但是现在还在学习他们,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在中国企业开始实施国际化发展的今天,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但目前的状况是我们自己的声音、形象、品牌,几乎一个都没有。
从多年前反映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制造”概念,再到两三年前希望对“中国制造”进行提升而由中国企业界自发提出的“中国创造”概念,再到现在的“中国元素”,我们终于寻找到了改变“中国制造”的被动局面,使“中国创造”落地生根的那一个发力点,寻找到了自我和属于自己的道路。
从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的发展可以看到,拥有索尼、丰田等世界级的品牌,才能让你充满民族自信;有韩国那样完整的文化发展战略,才能使《大长今》等韩剧、韩流携带着“韩国制造”风靡一时。21世纪注定是一个更为重视品牌与创意的世纪,我们还没有索尼、丰田,也没有三星、韩剧,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希望的种子,即“中国元素”。
我们采访了以高峻先生为首的九位“中国元素”创意人,也采访了多位国内顶尖的营销品牌专家,邀请来自华人圈的广告人各抒己见,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韩国文化战略等角度,对“中国元素”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我们认为,“中国元素”不仅属于广告创意人,也属于营销人,更属于中国企业界。
值得欣慰的是,在外国企业打中国牌的时候,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在广告中加入“中国元素”。像吉利汽车、李宁运动鞋,都在“中国元素”的挖掘与运用方面,带了个好头。当国内很多消费者对吉利汽车不屑一顾时,远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吉利汽车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当李宁运动鞋从赵州桥设计上获取灵感时,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现代科技实现了成功融合。
尽管对“中国元素”的认识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但我们相信,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挖掘“中国元素”,并让“中国元素”成为品牌的支撑点,这是共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只有产生更多更强大的中国品牌,“中国元素”这个躁动的灵魂才会有所依附,才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第五篇:2016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中国元素
2016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中国元素
【作文材料】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世人一个惊喜。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瑰丽雄奇的中国元素,为'人文奥运'作了最好的注脚与诠释。请以'中国元素'为话题,展开文笔,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中国元素'包含了很多方面:过去我们有四大发明,有琴棋书画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有鸟巢、水立方,更有神舟飞天的尖端科技;有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有抵制分裂、维护国家尊严的万众一心
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对这个话题进行不同解读:要传承,我们可以呼吁传统的回归;要创新,我们可以吸取、消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要批判,我们可以指责某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捍卫,我们可以谈到民族节日、文化申遗
【参考范文】
我的中国印
小时候,常常听到哥哥姐姐们唱这样一句'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当时很有些迷惑,一个人关在卫生间,脱光衣服,对着镜子,在身上仔细地寻找,总是找不到身上的中国印。现在长大了,我才明白,那鲜红耀眼的中国印,不是烙的身上,而是烙在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里!
你看,原本该烟笼雾锁的南国风光,也变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老天爷一时糊涂,把本该送给华北大地的丰年瑞雪,全部投到了华南。交通受阻,电力中断,困在途中的旅人归心似箭,家里的亲人正盼着自己能赶上春节阖家团聚呀,但又寸步难行,饥寒交迫,紧要关头,大家捧着一颗关切的心,到车站、到途中去慰问被困的同胞,为他们送去温暖的被褥、可口的饭菜,送上家庭的温馨、亲切的问候!
考验还在继续,南方雪灾后的重建正在紧锣密鼓中,汶川地震再次把同胞推向深渊,屋舍倒塌,山体滑坡,堰塞成湖,整个西南,一片废墟,瓦砾下,是上万上十万命在旦夕急盼求援的脆弱生命,瓦砾外,是刚和死神擦肩而过惊魂未定的骨肉同胞。危急之中见真情,温总理亲自到抗灾一线,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齐声呐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呐喊震惊全球,世界关注东方,一名美国美联社的记者,被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广大官兵、人民和中国同行所感动,他写到:'看似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蓦然间变成了钢板一块,这太可怕了!以前,总是弄不明白朝鲜战争失败的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答案就在这里。'
不只旁观者明白了,我们更明白,我们是龙的传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烙在内心深处的鲜红的中国印!13亿中国人团结在一起,我们能创造出世界上的任何神奇。
看,奥运圣火传遍全球,在鸟巢上空熊熊燃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来引导,百年奥运更需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来助他升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因为有了中国元素的加入,奥运文化更完美,奥运精神更博大;北京奥运会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一次爱国主义大凝聚、大展示,在向全球展示中华民族的和谐、人文与科技进步的同时,2008,已成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我骄傲,我自豪,黄皮肤黑眼睛只是我的外表,我的血管里奔流着长江、翻腾着黄河,我要放声歌唱: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佳作评析】
这是一篇激情澎湃的抒情散文,作者把'中国元素'聚焦到'团结'、'奋发',聚焦到战胜困难,结合2008年的热门素材,展示了中国元素、赞扬了中国元素。读这篇文章,要体会作者如何抒情,如何把满腔热血倾注在字里行间,使叙事与抒情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