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与创新试题-答案
32、2006年浙江省提出了(CD)口号。
A、创新强省
B、创业富民
C、科技强省
D、创新型省份
3、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C)多门。
A、4000 B、5000 C、6000 D、7000
4、“新经济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熊.彼特
B、保罗.罗默
C、彼得.德鲁克
D、R.范艾肯
5、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A、4万
B、5万
C、6万
D、9万
6、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A)。
A、向科学进军
B、自力更生
C、独立自主
D、向科学迈进
7、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C)。
A、1965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68年
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B)以上。A、2% B、2.5% C、3% D、3.5%
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B)以上。
A、50% B、60% C、70% D、80%
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了(A)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A、4 B、5 C、7 D、8
1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B)。
A、马克思
B、马斯洛
C、杜威
D、斯金纳
14、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聚变,以获得创新突破 是(B)。
A、想象
B、综合C、联想
D、归纳
15、对所见现象产生与之具有某种关联的大跨度直接思维叫(C)。
A、想象
B、综合C、联想
D、归纳
16、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A)。A、灵感
B、直觉
C、联想
D、顿悟
17、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的伟大的发明家是(C)。
A、费曼
B、德雷克
C、爱迪生
D、吉尔福特
18、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A)。
A、门捷列夫
B、维勒
C、爱迪生
D、肖夫斯唐姆
19、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在(B)。
A、1--2%
B、2--3%
C、3---4%
D、4--5%
20、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B)A、1名
B、2名
C、3名
D、4名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23、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ABC)三大环节。
A、研究
B、发展
C、生产
D、消费
24、学科的分化与综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新型的(ABD)弥补空隙。
A、交叉学科
B、边缘学科
C、复杂学科
D、横断学科
28、高精尖技术壁垒化的特点(ABCD)。
A、技术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更新
B、技术壁垒的内容日益增多
C、技术壁垒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D、技术壁垒的连锁反应极大。
32、发展现代农业的三产安全是(ABD)。
A、生物
B、生态
C、生产
D、生活
33、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BC)。A、探索精神
B、创新精神
C、创新能力
D、综合素质
40、国家技术发明奖中的重大技术发明是(ABC)。
A、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
B、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C、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D、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题)
41、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中,资本就是核心和关键。(N)
正确不正确
42、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Y)
正确不正确
43、技术模仿可以替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N)
44、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
正确不正确
4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Y)
46、我国“神舟六号”飞船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例子。(N)
47、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Y)
4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N)。
50、成就动机是创新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及维持创新活动。(Y)
51、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抑制创新能力的发挥。(Y)
53、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的事情。(N)
正确不正确
54、目前,我国的科技立法很完善、健全。(N)
56、在当今社会的有些情况下,专利的申请是与对手一起为了技术创新。(Y)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中共中央颁发证书。(N)
60、“科教兴国”战略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N)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4分,共5题)
}
1、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D)。
A、军事
B、文化
C、经济
D、科技创新
2、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文明史中,科学的进步和(D A、经济
B、民主
C、宗教
D、军事
3、第二次技术革命以(B)的广泛应用为标志。A、水力
B、电力)的发展总是相伴而生。C、兽力
D、热力
7、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B)个左右。
A、10 B、20 C、30 D、40
8、在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下,(A)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A、企业
B、科研机构
C、教育机构
D、中介服务机构
9、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要知识的(B)左右。
A、5% B、10% C、15% D、20%
10、多因素理论的提出是(A)。
A、斯腾伯格
B、马斯洛
C、杜威
D、斯金纳
11、有专家研究表明,每一正常人的大脑在构造上没多大差别,且一般只利用了大脑潜能的(B)
A、5% B、10% C、15% D、20%
13、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B)。
A、陈景润
B、吴文俊
C、陶行知
D、郭沫若
17、在经合组织中,(C)国家的研发占GDP的比例最高。
A、英国
B、美国
C、瑞典
D、德国
18、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人员每年平均的科研经费约为(C)。
A、15万美圆
B、16万美圆
C、17万美圆
D、18万美圆
19、(A)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
A、基础研究
B、文化研究
C、前沿研究
D、社会研究
20、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数额由(B)规定。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教育部
D、科技部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25、在21世纪,空间技术方面的高新科技主要是(abc)。
A、空间提纯
B、微重力成形
C、太空基站
D、原子核
26、新中国第二次科技大会宣布的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BD)
A、全面恢复
B、全面安排
C、扭转困难
D、突出重点 27、863计划是由哪几位科学家提出的(ABCD)。
A、王大珩
B、王淦昌
C、杨嘉墀
D、陈芳允
36、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BC)。
A、探索精神
B、创新精神
C、创新能力
D、综合素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题)
41、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Y)
42、科技国际化是科技的组织形式发展到了国际合作,在国际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Y)
43、跨国公司的全球科技活动,是越来越多的跨公司实施国内战略的产物。(N)
45、技术引进是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N)46、21世纪,原始性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Y)
47、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创新资金是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N)
50、组合是创新,分离同样也是创新。(Y)
54、在我国要创新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Y)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中共中央颁发证书。(N)
57、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Y)
58、科学精神的内涵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Y)
59、在中国学术界学科与学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非常广泛。(Y)
60、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Y)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4分,共5题)
61、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1)、你认为以下哪个更确切(C)
A、提问题容易
B、解决问题容易
C、提问题要创造性
D、解决问题要创造性
19、最近,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最高的为(C)。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印度
22、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ABC)三大环节。A、研究 B、发展 C、生产 D、消费
35、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带来全球问题(ACD)。A、人口爆炸 B、粮食短缺 C、环境污染 D、生态破坏
38、世界各国的研发占GDP的比例最高的三国家为(ABD)。A、瑞典 B、芬兰 C、美国 D、日本
46、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有物质、资金、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五种资源。(Y)
13、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研究内容的形象化构思,叫(A)。
A、想象 B、综合C、联想 D、归纳
《科技与创新》题库 1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A)。
A、郭沫若
B、钱学森
C、李四光
D、范文澜
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A)。
A、向科学进军
B、自力更生
C、独立自主
D、向科学迈进
6、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D)。
A、1967年
B、1968年
C、1969年
D、1970年
7、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目家有(B)个左右。
A、10
B、20
C、30
D、40
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个战略重点。
A、5
B、6
C、7
D、8
9、今后15年中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课题有(B)个方面。
A、8
B、10
C、15
D、18
10、浙江从1978---2005年全省GDP的年平均增速,达到了(D)。
A、10%
B、11.3%
C、13%
D、13.1%)A
11、当今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多在(A)。
A、30%
B、40%
C、50%
D、60%
15、《人体结构》一书的作者是(B)
A、盖仑
B、维萨留斯
C、费曼
D、肖夫斯唐姆
17、有资料统计,过去20年(B)的绝对研发支出水平一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于什么时间揭晓?谁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1月9日,中科院院士叶笃正、吴孟超两位专家)2、2005年,反映国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奖项目总数分别达到多少项?两个奖总数比去年增加了近多少?(38项和40项,40)
3、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在于何时成功发射?(2005年10月12日)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什么?(科学技术)
5、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6、什么是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7、什么是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跨越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
8、什么是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支撑发展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
9、什么是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引领未来是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
10、什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人才)
11、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多少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多少以上?(2.5%,60%)
12、到2020年,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多少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多少位?(30%,前5位)
13、什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
1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什么来提供强有力支撑?(科技)
15、我国以什么为代表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整体提升综合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
16、什么将成为21世纪引发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17、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经济、高效、清洁利用和新型能源开发。)文秘114版权所有
18、什么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19、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什么为目标,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什么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1、什么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机制)
22、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是什么?(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23、什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自主创新能力)
24、发展创新文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25、什么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6、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何时、经什么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
28、《科普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宪法》和有关法律。)
29、科普的内容有哪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30、什么是科普工作的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31、科普工作应坚持什么形式?(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
32、科普工作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33、科普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科普活动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34、国家对开展科普事业有什么优惠政策?(国家支持科普工作,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可以依法获得资助和捐赠。)
35、制定《科普法》的目的是什么?(制定《科普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6、科普的属性是什么?(科普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7、科普责任怎样界定?(科普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8、科普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科普专业能力。)
39、文明生活的内容有哪些?(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要移风易俗,反对陈规陋习;要坚持“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40、国家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怎样开展科普活动?(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4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怎样开展科普活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
42、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哪些组织和个人可以获得表彰和奖励?(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都应当支持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3、《科普法》分哪几章共多少条?(《科普法》共分总则、组织管理、社会责任、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34条。)
44、科普倡导怎样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从本质上说,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它包括认识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树立学习并掌握现代科学方法的理念和意识。)
45、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是故意打着科学旗号,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的非科学、反科学的理论与活动。)
46、什么是邪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组织、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47、城镇基层组织及社区应当怎样开展科普活动?(城镇基层组织及社区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
48、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怎样开展科普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发挥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的作用,开展科普工作。)
49、生活方式病指的是什么?(生活方式病是指由于人们在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50、1999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天津时指出:“加强什么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普阵地)
51、国家扶持什么地区的科普工作?(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
52、哪些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所辖范围内加强科普宣传?(公园、商场、机场、车站、码头)
53、什么是科学精神,它包括哪些内容?(科学精神就是要崇尚真理、客观惟实、开拓创新、乐于奉献。它包括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其最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54、为什么要重视农村的科普工作?(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2、在我国,农民历来是所有阶层中最庞大的社会群体;
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55、科学技术协会在开展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56、什么是科普?(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57、科普工作有什么特点?(1、群众性。科普结合现实,依靠群众,贴近大众。
2、社会性。科普深入到公众、媒体、决策等各个层面,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经常性。科普活动在数量、时间、规模、声势上要灵活多变,符合各种活动的特点。)
58、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59、科普的特点是什么?(1、从传播目的看,科普的目的是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养。
2、从传播内容上看,科普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制周期的限制,可以随时对最新科技动态进行传播。
3、从传播的形式上看,科普是群众性的。它的形式多样,途径灵活,因需传播,因材施教,有利于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60、《科普法》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科普法》的颁布是一件大事,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件喜事,是我国科普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科普法》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科普工作已经纳入法制化轨道,它对于我国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深远影响。)
61、什么是科学思想,它包括哪些内容?(科学思想就是科学最高境界的体现,是科学家共同体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系统的看法和理论。其精华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62、科普对象有什么特点?((1)、广泛性。指科普要面向全社会和广大公众。(2)、多向性。科普对象知识水平层次、年龄、职业不同,对科普需求和兴趣也不同。(3)、延续性。科普是长期的具有渗透力的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63、重点抓好哪些对象的科普工作?(从国情和当前面临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急迫需要出发,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应着重抓好以下对象的科普工作:①、青少年学生;②、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③、国家公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④、职工,特别是厂矿企业职工;⑤、城市居民,特别是离退休者。)
64、为什么说科普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所取得的物质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进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科普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活动,也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65、怎样识别伪科学?(1、看其声称的功能。科学的功能是有限的,伪科学总是声称其无所不能,神通广大。
2、看其与现有科学体质的兼容性。科学体系是兼容的,伪科学常自立门户。
3、看其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科学结果是可重复可“证伪”的,伪科学结果是常以不变应万变,称其是绝对真理。
4、看其与“神灵”世界的关系。科学不相信神灵,伪科学视神灵为万能之宝。)
66、当前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大力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识别、抵制伪科学的能力,用科学战胜迷信。
2、举全国之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科普在提高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4、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生态和文明民风。)
6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68、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谁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
69、《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点领域是指什么?(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
70、《规划纲要》中提到的优先主题是指什么?(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
71、《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什么?(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72、银川市提出建设两个最适宜的城市的建设目标,两个最适宜是指什么?(西部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73、创新型国家应该具备哪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74、什么是前沿技术?(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75、选择前沿技术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一是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二是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三是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根据以上原则,要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6、重大专项是指什么?(是指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77、《规划纲要》中确定了哪些重大专项?(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78、加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着诸多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是什么?(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巨大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备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坚持对外开放,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五是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
79、《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要实现哪些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80、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什么?(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81、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82、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指什么?(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3、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8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什么?(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85、《规划纲要》提出了哪5个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二是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
86、什么是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这种膳食不但要提供给用餐者足够数量的热量和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多样化的食物 版权所有
96、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多长时间?会有哪些症状?(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
97、为什么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第一、禽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98、什么是科技创新?(就是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
99、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少年科普工作是怎样描述的?(“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100、未来我国科技事业在坚持什么的基础上,将更加突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以人为本、立足国情)101、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于什么时间在哪里举行?(2006年1月9日---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02、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10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做出了哪些重大部署,有哪些重大意义?(《规划纲要》对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从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确定了重点任务,明确了今后我国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加快我国科技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4、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企业建设有什么要求?(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05、《规划纲要》对我国科技发展确定了一个怎样的指导方针?目标是什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106、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2、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3、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
4、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07、实施《规划纲要》需要把握的哪几个重大关系?(一是经济与科技的关系。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四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五是统筹兼顾与保证重点的关系。六是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1.太原14.上海博路文具公司员工改变了公司产品以往单调、呆板的外观设计,运用新的理念,推出了造型精巧、别致的 “苹果”“销笔力”这款文具的年销售量居国内同类文具之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样的销售业绩益于该公司的_精神。C
A.艰苦奋斗 B.合作 C.创新 D.奉献
2.济宁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迫切需要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
判断:()
理由:
3.判断:正确。(1分)
理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1分)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分)
4.福州 下列选项体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是A
①我国研制成功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 ②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
③国务院决定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④《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白皮书发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德州市二○○九年】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内江市二00九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技真正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是因为D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当前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浙江省2009年]研究表明,航天科技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目前,我国每年的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主要说明B
A.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创新能力决定国际竞争力
8.【浙江省(湖州市)2009 年】2009 年1月29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宣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六大专利申请国。中国的华为公司首次以1737 项专利申请成为2008 年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公司。这表明A
①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② 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 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④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2009河南省七地市)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5日说,今后将努力建设100个左右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并从中扶持20个左右能够引领国内外学科发展的优秀队伍。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 ABD 】
A.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B.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的唯一途径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0.(09乌鲁木齐)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返回舱安全着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ABD)
A.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B.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C.表明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是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成果
11.(09新疆)2008年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我国大力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是因为(C)
①要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②发展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③发展科技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④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09绥化)某校举办“科技创新周”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征集小发明、小制作。中学生参加此项活动(ABD)
A.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B.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D.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
13.浙江省2009义乌市 “神7”成功经验表明(A)①科学技术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有力保障②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④爱国主义是成就伟大事业的物质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09河北省文综中考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A
①显示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②表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 ④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创新要教育:介绍创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育要创新:谈谈对教育创新的五点看法 讲八个问题: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升温
二、创新概念的含义解释
三、创新活动的重大意义
四、创新活动的国内外态势
五、创新活动的三大类型
六、创新活动的市场主体
七、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源
八、创新素质的获得方式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升温 创新是一个外来词。首提者: 熊彼特 22年间,有二个没料到: 1912年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无人问津 1934年英文版出版后——专家学者的学术时尚 企业家们的利益追捧
新世纪门槛的前夕——创新理论在中国理论界迅速升温 创新实践成为国家发展又一大战略(国策)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升温 1956年,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号令
1978年,邓小平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1986年3月,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1995年,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6年,国家启动《技术创新工程》
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提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1998年6月,启动“知识创新工程”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报告推动创新成为时代的潮流和主题(90多次提“新”)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年规划建议》,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连续七天,中央电视台《创新中国》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正式提出“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创新”这个关键词一共使用了56次。2006、2007、2008连续三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定为“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开展着各种各样的创新系列活动……(包括今天我们大规模组织“科技与创新”培训活动)
二、创新概念的含义解释
1、词义学解释:创——破旧;新——立新。创新就是破旧立新。
2、经济学解释: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主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创新”一词是个舶来品,而且专指经济领域,但今天的中国已广泛引用。时代最流行的标志性口号之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创新活动的重大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无止境》的报告中指出:
“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不能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
首先,对于一个民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如果没有创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的人们今天依然还居住在山顶洞内,依然还在茹毛饮血。正是创新,中华民族:才有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创新局面、才有了秦汉初盛和唐宋鼎盛、才有了四大发明……
正是创新,海外民族:才有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达尔文“进化论”、牛顿“力学三定律” 爱因斯坦“相对论” 爱迪生的众多发明创造
其次,对于一个国家,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没有自主创新的国防科研生产能力,试图以引进方式解决国家安全,那将是十分脆弱的。日本长谷川庆太郎《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 “没有日本的钢铁、机床,中国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 夸张但有一定道理。
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丝绸、陶瓷、茶叶等产品,因为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在国外正逐渐从专卖店转入超市大卖场”。
第三,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创新是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美国米拉克伦机床厂,调用五分之一的职工从事创造性活动,开发利用创新资源。每年更新50多种老产品,该厂约每10年全部产品创新一遍,其产品始终领先于世界同行业。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以来,其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海尔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正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所说:“创新是海尔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四,对于科学技术本身,创新是科技腾飞的有力翅膀
正是不断创新,当今世界的学科门类从上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正是依赖创新,电话走进50%的美国家庭用了60年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只用了5年。上世纪80年代末,大哥大在中国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只过了近20年时间,灵巧的手机已经民已经成为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多功能用具了。世界在变,创新不变!
☆从浙江省来看,创新活动更具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2006年浙江省提出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口号。
1、建设创新型省份是走出资源环境边覆盖境的唯一选择
生产缺电(我省的电煤自给率不足1%)、招商缺地(每年减地60万亩,10年后将无地可用),因此只能选择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之策。
2、建设创新型省份是破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难题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期间浙江产业发展发展方向是“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其难点在于如何引进新产业、打造新 品牌、创造新技术。要解决这一难题,只能走科学和自主创新之路。
四、创新活动的国内外态势
从国际看:创新成为世界潮流纵观历史,1700年以前的欧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仅为0.11%,630年才增长一倍。然从1820年到1990年这170年间,人均收入的增长英国翻了10倍,德国翻了15倍,美国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其原因:三次创新浪潮。第一次创新浪潮:
1760年到1840年,英国领导,蒸汽动力和工厂化生产; 第二次创新浪潮:
1840年到1950年,美英德法共同领导,电报、铁路、汽车、飞机、家用电器为代表; 第三次创新浪潮:
1950年至今,美日欧洲走在前边,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以色列:建国60多年来,资源贫乏又五场中东战争,但依然相当发达强大,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注意到了这三次创新浪潮所喷发出来的巨大的创造能力。他们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从新中国看:将迎来自主创新的春天(56年来,毛泽东向科学进军——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科教兴国——胡锦涛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次创新浪潮:计划经济时代: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国家为主体,很快拥有了“二弹一星” 第二次创新浪潮:改革开放中前期:开放状态下全面引进,国家主导(如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攀登计划等科技计划,211高校建设工程)与企业参与(如各地高新科技园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958种产品国际份额第一)由于是以市场换技术方式的全面引进创新,中国企业虽然走了捷径,缩短了技术与能力的差距,但并未真正获取自主开发原创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其中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来的,要更新换代,要大幅降价,则仍然受制于人。商业部长***说: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的收入,才够进口一架空客A380飞机!)
第三次创新浪潮:新世纪前夕开始: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正在初显成效(9月24日科技部报告,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4位;我国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已由1991年的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在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领域涌现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中国目前正在从非创新型国家迈向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中国近期目标: 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中国远期目标: 2050年成为世界一流创新
五、创新活动的三大类型
1、原始创新具有前所未有的原创性和重大变革的突破性的创新
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世界上研制出第一架飞机、第一台计算机、电视机……
2、二次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再生发展(模仿中创新)
如: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算是原始创新,那么,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可以算作是二次(多次)创新。
第一台计算机后的不断出现的各种类别的计算机(如笔记本电脑)
3、集成创新将原已存在而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合成重组成另一件东西。
如:美国普通技术员豪斯菲尔德,X射线照相装置与电子计算机组合,发明了CT扫描仪,从而获1979年诺奖;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总工程师曾说过:飞船拆卸后,其每一个零部件其实早就可以在美国市场上买得到了。
马克思在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后200年,提出了另一个著名论断:整合就是力量。儿童玩积木、拼七巧板就是儿童的一种集成创新
六、创新活动的市场主体——企业创新
1、企业创新的意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国家的创新实力
在传统的认识中,一谈科技发达,就是美国、日本、欧洲怎么样,其实发达的并不是笼统概念上的国家,而是具体概念上的企业。美国科技水平高,不是布什政府技术高,而是拥有了像波音、微软那样的企业。日本汽车畅销是因为有了丰田、本田等厂商。新崛起的韩国亦如此,消费者可能不知道首尔在哪,但愿意购买现代或三星的产品。没有拼命追逐自主创新的企业,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也只能是一句口号。所以,西方发达国家80%的科研创新是由企业来完成的,在美国和日本,创新的骨干力量70%以上都是存在于大企业之中;
熊彼特对此有着经典式的论述,他认为企业家的功能就是创新,一旦不再创新也就不是企业家了,而是老板!我们从亨利、福特、丰田佐吉、王永庆、李嘉诚、李书福们的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与时俱进的经历中,可以深切的领悟到“企业家的功能就是创新”论断的科学性。企业家注定不可能过着寺院般的宁静生活,他们只有不断地进行破坏性创新,经受竞争风暴的考验,才不会被竞争对手所击败。所以,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创造更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主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创新的内容: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形象创新 管理创新 经营创新 营销创新(安利)
3、企业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
否则,始终沿用老技术,就会被自然淘汰;一直引进别人新技术,就会既受制于人又让利于人(中国的彩电汽车空调冰箱和IT产品的利润大头几乎给了国外技术拥有者,中国仅仅是赚了点苦工钱。不过,近年来,众多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开始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四流企业卖劳力,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级企业卖标准”。如后起的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挺进国际市场。吉利汽车近期出口海外市场一帆风顺;奇瑞不但搞出了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未来还要涉水美国市场;尤其是一汽,在企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自主品牌实现产销100万辆,占总产销量的50%。)
4、企业创新的的社会配套:
(全社会必须拥有浓烈的创新文化(历史传统、心理倾向、社会观念、政策导向、制度支持……)社会观念创新、法人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执政理论创新、政府行政创新、大众文化创新…
七、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源——创造型人才
1、创造型人才的根本特征: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
2、创新素质包含的内容: 创新意识: 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
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形成新理论的能力、提出新方法的能力、发明新技术的能力等
创新人格:创造动机——好奇心、创造信念——自信、创造意志——执着、创造情感——激情
3、蕴藏在创新能力中的核心:创造性思维
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独立性(不人云曰云)、求异性(能多向侧向逆向想问题)、新颖性(结果新鲜奇特)、坚韧性(不半途而言,英医琴纳30年反复试验终得牛痘治天花)
5、创造性思维的动因: 内在动因:主要是兴趣爱好与善于调节
(假若爱迪生不喜物理学,袁隆平不爱植物学,那他们的创造发明是绝不可能的 ;但爱钻牛角尖而又出不来的人,一般说来也是无创造性思维可言的,如永动机的梦想者)
外在动因:主要是信息刺激与环境压力(见多识广的人点子就多;压力变动力,如中苏恶化、西方反华、蒋军反攻大陆的压力反而推动了中国原子弹的提前研制成功)
6、创造性思维的生理机制:右脑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证实,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蕴藏在人的右脑之中。一般说来,左脑主要承担语言功能,并管理着人的右手活动;而右脑主要承担思考功能,并管理着人的左手活动。而人的左手常不被重用。所以,左撇子其右脑得到了较多的磨练,整体上要聪明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容易得到充分发挥。故要重视左手动作!7、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期发现寻找问题——酝酿期为解决问题而长期沉思探索——明朗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顿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8、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直觉思维:不假多少思考的猜测或顿悟 阿基米德躺在浴盆里洗澡时突出悟出了浮力定理 联想思维:由一事触发而想到了另一事 仿生蝙蝠而造雷达 ;斑马而迷彩服
想象思维:抛弃常规约束而大胆设想 莱特兄弟冲破当时普遍认为机械装置只要超过空气比重就不能上天的定论而飞机上天
灵感思维:头脑里的一闪之念“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肖邦创作《F大调圆舞曲》后半部分旋律时的猫踩琴键
逻辑思维:按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新的推断 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创立化学元素周期表后按逻辑推断出 新元素的存在
逆向思维:反向求索 医疗中的以毒攻毒疗法、广州街头卖短裤等、拍集体照先让大家闭着眼 侧向思维:把注意力转向外部次要因素而找到新的思路
司马光砸缸救人 十二聪明法(一点通法)(和田创造十二技法)
加一加: 在现有发明基础上添加一点
机床+电脑=数控机床 减一减:在现有发明基础上减掉一点
盐--钠含量=钠盐 扩一扩:使现有发明扩展一点
电炉→电热毯 缩一缩:使现有发明压缩一点
保温瓶→保温杯
变一变:现有发明哪些地方可变化一点
绞肉机刀片变形状→磨豆浆…… 改一改:现有发明哪些地方可改进一点
自下而上造船→相反(电焊效率提高)联一联:把某些相关事物联结一点
上衣与裙子联结→连衣裙(更显曲线美)仿一仿:根据现成东西仿造一点
人体四肢关节→折叠伞;树根部泥坚实→钢筋混凝土 代一代:用别的东西来代替一点
磁效应制冷代替氟里昂制冷→无氟环保冰箱 搬一搬:把东西从这到那搬一点
激光、纳米技术从一领域搬用到了众多领域 反一反:上下、左右、前后颠反一点
高射火炮向上→向下建筑打桩机 定一定 :针对特定事物特别规定一点
纺织女工剪短发;金融员工禁炒股
——生理遗传、环境影响、教育塑造
(教育塑造又由三部分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先展示一个痛心的事实: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做大国梦、强国梦,也一直在实现着这些梦想:从东亚病夫到奥运三甲,从一穷二白到GDP增长,科技落后到神六飞天,从外交封锁到国际舞台崛起,几乎就缺一个诺贝尔奖!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到2004年全世界共有476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其中美国208人,英国68人,德国52人,连巴基斯坦也有人登上了诺贝尔科学奖的领奖台,而拥有地球近1/4人口的中国却得了个零鸭蛋!
1、从素质基因的角度看,中国人是笨还是不笨?
中国人很聪明:华裔非中国籍科学家还是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六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据统计,美国的12万多一流科技专家中;中国血统的占1/4,美国著名大学中1/3的系主任,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一半以上的分会主席,阿波罗登月工程中1/3以上的高级工程师是华人;目前美国火星探测工程中有300多名华人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志;在美国电脑研究中心19个部主任中,竟有华人12个。
2、中国人所处的环境是不是影响了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挥?
中国人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对中国人聪明才智发挥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屈不挠、勤奋朴实、开拓进取等就是有利的一面,但由于周边大屏障中间小天地的自然环境和二千年封建制度所引发的封闭保守、自满安逸等,又是不利的一面。
3、中国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本人的看法:中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中国的社会教育也有问题,中国的学校教育更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犹如一条生产流水线在生产标准划一的没有多少个性化特色的呆板产品!中国的不少家长和老师简直是在扼杀青少年原有的聪明才智!
连教育部周济部长去年9月12日回答美国CNN记者关于“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教育系统所能提供的却是填鸭式教育,两者是否矛盾”提问时说:中国教育最致命的缺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
家庭教育我们做老师的左右不了多少,社会教育更不是我们当教师能够把握得住的。但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我们老师责无旁贷!虽然在教育体制、招生制度、素质检测等根本方面,我们教师个体也显得无可奈何,但我们自己参与其中并主导其中的学科教学是肯定值得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的!我不可能具体阐述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科任课教师。这此,想谈谈如何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下贯彻渗透素质教育思想的问题。因为只有教育思想对头了,才有可能改善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工作。
八、创新素质的获得方式(2)
(一)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一个观念:素质教育
长期来,一会儿讲这教育,一会儿又讲那教育,最近网上又有人喊叫什么草根教育,其实,教育的功能就是一种奠定素质完善素质的素质教育,不要说孩提时代的家庭教育,成长中的学校教育,就是到老了进行临终关怀,仍然是一种引导其正确对待死亡的健康心理素质教育!那么,作为学校的任课老师,要施加给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素质教育呢?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精神
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把握学习方向的能力,展开理性思维的能力,全身心参与学习的能力,结合现实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拓学习领域的能力,自行组织学习的能力,协调学习关系的能力,融合做学合一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上,认真促使二个学习
眼下办学的宣传语中,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学习生活、学习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等等一大串,最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了学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那么,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二个方面:
1、会学习(智商命题)社会学认为,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一次性学习就完事的社会;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大脑潜能是一个无穷尽的宝藏;而马克思说过,“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这三条立论昭示我们完全可以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其一生的生命辉煌与潜能拓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撑点。因此,任课老师要研究的是,如何让学生“会学”,这是一篇大文章。虽然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许是一种最最经济的教学成本核算思路。但这是课堂教学的严重异化,因为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
2、爱学习(情商命题)家长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给自己的孩子
残忍地施加各种学习压力;学校考试这个指挥棒又让老师成为家长的帮凶。孩子年少,无力反抗,小小年纪比大人都忙都累。快乐暑假没快乐,美好童年不美好。等到中考高考一结束,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枷锁,进入大学生后老师又不太见面,于是乎,睡懒觉,处对象,进网吧,根本不再苦读书,读苦书,进入社会也不愿意好好再学习,因为他们讨厌学习!一个不爱学习的人,是很难想象能成什么才,能有什么出息。因为成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学习中突变、在突变中学习的过程。
完全可以断定,一个不会学和不爱学的人,即使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最后还是会死在终点线上的!会学智商决定着成才的可能性有多大,爱学情商则决定着成才的可能性实现有多少。
八、创新素质的获得方式
(三)教学任务上,力求突出三项重点
1、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知识(因为广博的知识是素质成长的基础和原料)
这一积累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度大的思维锤炼价值和能力演化价值。而且,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交融趋势,也要求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面。因此,学科教师切忌不可将目光教学目光局限在本学科,更不可局限在考试知识点上,而必须善于捕捉知识的连结点、引发点、扩散点、创新点,从而促使学生课内课外博览群书。可惜,我们仍有不少的老师唯考点知识是授。
2、组织学生积极训练思维(思维能力是素质能力的核心所在)
所以,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发问设疑,有意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及其各个立面,造就其思维的多样性、立体性、动态性和创造性。
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载体和途径)
广泛积累知识和积极训练思维,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媒介才能实现,并在其中得到深化和升华,进而才有可能积淀为永久性的素质!当然,鼓励其主动参与实践,从学科来讲,更多的侧重于鼓励其主动参与学习生活层面的实践,如综合练习、课堂阅读、讨论争议、社会调查、科技实验、模拟社会活动等。事实告诉我们,凡在校期间能够积极主动、热情大胆地参与各类学习生活实践的学生,走出校门大多会很快成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活跃分子,其中不乏成功人士。
八、创新素质的获得方式
(四)教学方式上,努力实现四大转变
1、以灌输课程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习情趣为主 灌输课程知识的背后,实际上把学生看成一个呆板机械的“知识接收容器”,这是一个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虽然学生有可能接收到相当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不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更难成为其发展其他素质的基点,时间一长,连已接收的知识也可能忘得精光。此类十分典型的课很少,但从本人所听的几百节课看,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是重点,要考,请划出,当堂背出”。其间学生兴趣何在?厌学情绪岂能不生?所以,以学生为本,诱发学生乐学情趣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当然,激发兴趣主要的不是指说笑调侃,而是要求教师修练导课断课艺术,教学语言亲切生动幽默,不停地鼓励肯定……。特别要善于利用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层层探析,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成功、跃跃欲试等类的情绪体验。
2、以调教学生接受能力为主转变为开发学生会学潜能为主
诚然,调教学生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之类的接受能力是必需的,但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层次应当是“会学”能力。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仅靠调教是远远不够的,最多只是教师能力的复制,但时代在前进,新东西层出不穷,老师也不得不继续学习,何况学生呢。因此,千方百计挖掘学生“会学”潜能为之上策。比如:增强学习信念和学习动机,规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诱发学习情趣和学习爱好,磨砺学习意志和学习毅力,探求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借鉴学习工具和学习技术……,只有如此,学生离开了老师也会更多更快地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衍生出新的学习能力。这方面,教育实践家魏书生是行家里手。
3、以直接给予问题结论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得结论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出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思考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思考:这里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原有结论对不对?……然而我国传统教育,为了确保高分,总是采用“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老师课堂上搬出师定的问题(实际上更属“题目”),并给予答案,让学生抄下记住,即便有所讨论,也总是设法让学生的回答符合老师自定的答案上来,一旦有所脱离,有所新见,少予鼓励,反被指责,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一种习惯——尽量琢磨(真实,用“猜”更确切)老师所需要的“标准答案”,从而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创造型“天才”被扼杀了。所以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有一篇《发问的精神》,真该请所有任课老师们首先来好好学学!老师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善于“发问”,并由学生们自己共同着解决问题,自得结论,这种教学模式颇具价值意义。特别是其中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符合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4、以要求学生静坐着听课为主转变为鼓励学生热烈地参与实践为主
《学习的革命》一书主张,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教室活起来,“使教室少一些宁静,分享以及相互交流是一种轻松气氛的关键部分”,甚至走出教室,把大自然和整个社会当作教学资源来使用,“让学生在超级营地学习”。走出教室,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或多或少会受到外部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制约,但尝试着“让教室少一些宁静”,则是各科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内完全应该且可以做到的。多动嘴——多阅读、多交流乃至多争议;多动手——多操练、多演示、多活动,别怕学生的多动嘴、多动手会影响你的安排,会干扰你的进度,因为你的安排、你的进度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实践活动教学法”无疑是促使学生融“思维的大脑、感受的大脑、运动的大脑于实践之中”的素质教育之举!
(五)教学实践中,时刻强化五种意识
1、主体意识
顾名思义,学校是学的地方,学习的主体自然是学生。但是,我们常常把“学”校当成了“教”校。教师讲,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精神必然会受到侵犯而失落殆尽。然而,正如教育家所言,离开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呵护和发展,创新教育便失去了依据和生命力。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凸现主体意识,时刻牢记课堂的主人是这此天真活泼的学生们;其次,要努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当好主角,唱好主戏,艺术性地调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展现出价值无比、魅力无穷的主体精神。
2、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就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对权威的挑战精神。它是创造性劳动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火花的摩擦点,中国传统文化中将知识能力称之为“学问”,是有道理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教育长期将“学”与“问”割裂开来,没有“问”,哪来“学问”!“这里有没有问题,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来解决”,应当成为各科课堂教学的常用语。可惜,中国师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没有了问题那我们就下课”成了最常听见的一种课堂结尾语。
有人比较了中美教育的差别: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墨守成规;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学生的问题连教师都回答不了,那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3、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既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也是一个寻求合作的社会。学习活动,是一种竞争性活动,也是一种合作性活动。人的综合素质中少不了与人合作、与人协调的那一面。十年来,盛行于上海等地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就十分倡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客观上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互求帮助,教师在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倡导“你帮我,我帮你”、“帮助你就是帮助我自己”的课内外学习氛围。
4、民主意识
民主、协商、平等、尊重等,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原本就属于人的素质的重要构件。所以,课堂内,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各抒己见,不轻易否定别人;交换看法宜用商磋探讨口气;要多表扬鼓励,也许在教师不经意的表扬声中,会诞生一代创新英才。遗憾的是目前仍有少数教师课堂内瞪眼、发恕、讥讽,甚至在恨铁不成纲的情况下,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其实,这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是一种课堂专制和教学践暴!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5、创新意识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斯有句名言:不创造就灭亡!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转述的一段话值得深思:一些外国教授跟金庸说,你们中国的一些学生来留学,第一年很好,第二年就差一点,第三年更差,到毕业时最差。因为没有创造,只知道背书本,这个是没有用的,在电脑上一查就查到了,去图书馆一找就找到了,用不着你去背。人具有活力的根本体现就是具有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力勃发,活力四射,就要想方设法,培育创新意识。怎么培养呢?一要营造合适的竞争气氛,因为竞争是活力的源泉;二要鼓励孩子标新立异;三是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四是引导学生挑战权威。
智者创伟业
天天是进取之时 慧眼看天下
处处是创新之地
让创新走进我们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让我们在专业技术工作领域内外,天天充满创新的激情,处处呈现创新火花!
科技与创新
第一讲
世界科技发展特点与创新走向
一、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一)科技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生产力”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生产力构成的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正越来越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重要资源,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是核心和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从过去主要依靠大量投入劳力、资金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二)科技是制度变革的“发动机”
科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是制度变革的发动机。第一,科技的发展引发经济制度的变革。第二,科技的发展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发展导致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经济形态的飞跃。科技进步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是通过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影响而间接发挥的。
(三)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助力器”
文化与科技都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科技表现为理性的、逻辑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科技发展对观念形态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多方位、多角度、整体透视逐步加深的过程。
二、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创新成为世界规模的强大潮流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在各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已被证实,科技创新成为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
(二)从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
1、技术模仿的过滤作用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模仿、移值和借鉴过程。
2、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范艾肯的“技术—经济趋同论”说明了这种从技术模仿向科技创新转变的趋势的必要性。
(三)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
(四)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
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和技术是分离的,它们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1)科学的技术化(2)技术的科学化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使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互为前提,互相推动,促进了科技连续体的形成。
2、“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一体化
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1)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中
(2)科学由生产的“女儿”变成生产的“母亲”
20世纪以前,科学和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生产决定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由生产的“女儿”
第二篇:团队建设与创新试题答案
《团队建设与创新》试题答案
一、填空:
1、目标
2、成员归属感
3、培养团队精神
4、作风
5、理清谈话内容 6坚定不移地行动
7、工作创造性
8、创造发明
9、横向共振
10、集体文化
二、单选
1、C2、A3、B4、B5、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
1、答案:
一、解决认识问题
二、解决引领问题
三、解决路径问题
四、解决配套问题
2、答:(1)鼓励成员高度参与决策过程。(2)承认团队内部不同意见的价值,鼓励不同意见。(3)对不涉及隐私的团队争议问题进行公开争论。(4)时间允许的话对争议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5)不轻易否定似乎不合理的建议和见解。(6)对明显荒谬的意见不是嘲笑了之,而是认真寻找发生的根源。(7)意见以事实为根据。
3、答案:
(1)平等友爱(2)善于交流(3)谦虚谨慎(4)化解矛盾(5)接受批评(6)创造能力
4、答案:
(1)提出一种新的经济思路并加以实施。(2)反复设计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方式方法。(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5、答案:(1)使团队成员愿意从事正在进行的事情。(2)工作进程要稳定。(3)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人生活空间。(4)了解成员的某些可以公开的个人信息。(5)分享成功的快乐。(6)面临特别困难时及时打气。
六、论述题:答:促进团队协同合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高效团队。团队要高效运作,必须要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使命,这个团队
运行成功与失败会对他们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将激励机制引入团队建设。
2、为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在学习型团队中,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观念上都充满了强烈的在学习意识,团队领导要善于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组织学习。
3、听取员工的意见。在团队里,需要每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证团队的执
行力。
4、支持员工的创造。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依靠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团队的综合性创新能力,在竞争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
5、团队分工与协同合作。团队领导人要拥有教练、发动团体的能力;管理层要拥有教练、发动部署的能力;员工要拥有教练、发动自我的能力,各阶层要对其他部门熟悉、了解,在工作中何相配合。
6、增强领导才能。首先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其榜样和示范作用;其次,明确具
体的工作范围、质量、工期、成本等;再次,明确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作用。
7、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作用。首先,明确成员之间的共同和协调;其次,团队成员
与工作环境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再次,团队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8、充分发挥领导的激励作用。工作中,领导必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团队成员进行适时地
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9、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灵活决策。首先,通过灵活的授权,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
任,也是团队精神在领导与团队之间的体现;其次,授权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咋;再次,灵活授权,有利于及时决策。
第三篇: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人类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才能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好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则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也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对于我国而言,科技创新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兴利除弊,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不同的科技革命,但相同的是,每一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所带来的都是经济发展的大步前进,而这种进步是其它任何革命所无法比拟的。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车等发明使工场手工业大大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英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成为世界上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力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得到创制、新通讯手段得以发明,使得世界市场出现,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变化,推动国际经济格局大幅度调整,同时也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一)怎样理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经济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经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显示: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
有0.05%,按此换算,1400年人均收入才能够增加1倍。可到了18世纪、19世纪,人均收入的增长增加了近1倍,从过去每年人均收入增长0.05%达到了1个百分点,按此换算,人均收入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从过去的1400年缩短为70年。进入到20世纪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又提高了1倍,从每年人均收入增长1%变成2%,而2%的人均收入增长只需要35年的时间就可以增加1倍。到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即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像欧洲、美国这些发达的国家、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还是每年还是2%,但是一批新兴工业化城市的人均收入增长每年达到了7%、8%。如果是7%的增长,那么,只需10年的时间人均收入就可以增加1倍。跟18世纪以前相比,为什么人均收入增长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类所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无疑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三)科技创新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美国经济学家Ferguson Jr.和Wascher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第一依赖因素就是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高能耗、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技贡献率较低,发展经济过于依赖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甘肃省为例,从经济增长方式来讲,甘肃省的经济增长表现为典型的投资驱动型,从1995年起算投资率呈持续走高趋势,“十五”时期年均投资率达47.59%,比“九五”时期年均投资率高6.26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47.9%,至今维持在40%~50%区间内,始终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消费来看,甘肃省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1999年跌破至60%以下,2006年恢复到61%;生产总值净出口率多年来一直为负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贸易呈现为逆差,表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因素在甘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较弱。
当前要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个重要的自变量就是科技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科技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
科技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一直与近代科技进步形影相随,人们简科其为科技伦理,指的是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科学伦理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当然也事关经济发展的好坏。
(一)科技创新的伦理陷阱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技术本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有力工具,但同时它也是一把有着“自杀力”的“双刃剑”: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使人类文明大大地向前跨了一步,但也使得杀人的兵器得到升级;核能的开发利用可以造福四方,但同时也让人类面临原子弹的毁灭性威胁;克隆技术让人可以死而复生,但却对人类社会伦理造成巨大的冲击。这种相伴相生却又相反相成的困惑,可能是人类所面临的空前绝后的一种伦理陷阱。
科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自身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比如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发展所引起的人类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平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一方面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必将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甚至是破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新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新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新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要求人类活动应当以不破坏生物物种的持续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为最低道德要求。
(二)科技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
科技创新有其本身的伦理困惑,这需要科技创新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同样,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规则,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科技创新的伦理陷阱进行规避的需要。经济通常是以经济行为的主体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客观目标,而不是以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利益最大化为客观目标,因此经济行为的价值效应通常具有局限性、短期性、低价值层次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如果与科技创新的伦理困惑相结合的话,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可小觑的。虽然这种结合的负面效用更多的体现在社会问题层面,但是其对经济发展的间接破坏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比如国际恐怖分子、网络黑客等人员的高科技犯罪,其一方面破坏的是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地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更为深远也更为巨大的破坏与阻碍。
三、科技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就当代中国而言,经济发展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的适度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测量指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二是结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包括分配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各个层次上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福利的改善,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事业有基本的保障。四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本地、本国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好务,进而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
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第四篇:《科技与创新》题目
一、判断题:
1、科技创新成为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的动力。(知识)ⅹ
3、现代技术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ⅹ
4、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5、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制高点。√
6、跨国公司和科学共同体是科技国际化的重要动力。(科技全球化)ⅹ
7、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ⅹ
8、生物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9、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10、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战略目标,国家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确定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1、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是筋骨。√
12、引领未来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的根本任务。√
1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错 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口号)
14、浙江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全面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错 初步具备)
15、建设创新型省份,能真正实现浙江经济由“浙江创造”向“浙江制造”的战略转变。(错 “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6、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具有较高模仿、吸收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程度。(对)
17、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优势,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错 综合国力)
18(错 科技将帅人才)
19、科技将帅人才就是战略科学家。(对)
20、我国将帅人才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属于综型科技将帅。(对)
21、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观点、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对)
22、科学方法即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对)
23、追求健全人格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对)
24、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错 美国)
25、创新能力是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高度统一的产物。(对)
26、个体创新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综摄法等。(错 集体创新方法)
27、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造发明的对象,用一张一览表列出一系列设问的提纲,然后逐项进行核对和讨论,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发明的设想。(对)
28、检核表法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明的。(错 奥斯本)
29、5W2H法是以5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并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对)30、5W2H是从10个方面进行思考,设计问题,然后逐项检核,达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的目的。(错 7个)
31、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奥斯本借用一个精神病学术语“brain storming”作为该方法的名称所创立的。(对)
32、科技创新思维的产生过程一般要经历积累已有知识,通过灵感产生新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验证三个阶段。(对)
33、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灵基石,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对)
34、创新文化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35、科学精神源于人类的求知、探索精神和感性、实证的传统,并随着科学实践不断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错)
36、创新就是打破原有范式,或者在原有的范式中寻找新的表达形式。(对)
37、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对)
38、创新文化中一个重要而常见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科技资源匮乏问题。(错)
39、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文化,需要倡导追求真理、不允许任何宽容和失败的科学思想。(错)
40、科技工作的主线就是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对)
41、团队主要是强调集体业绩,而不是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错)
42、科技强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对)
43、“块状经济”是指区域特色经济。(对)
4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人才,关键在科技创新,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错 核心在科技人才 关键在人才)
二、单选题:
1、现代科学六大高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新能源技术领域、空间技术领域、海洋技术领域和(B)。
A、环保技术领域;B、新材料技术领域;C、农业技术领域;D、可再生资源。
2、江泽民在1995年5月26日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要做到“五个结合”,分别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过外先进技术的结合、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的结合和(A)的结合。
A、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
C、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 D、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3、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的主线是(A),也是科技进步的核心目标。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4、(C)是我国典型的集成创新。
A、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B、超级计算机C、神舟六号;D、DNA数据库研究
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了(D)个可见发展的战略重点。
A、11;B、9;C、6;D、56、(B)浙江省提出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口号。
A、2005年B、2006年C、2007D、2008年
7、全省已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力争到(A)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
A、2010B、2015C、2020D、2025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关键因素是(A)
A、创新型科技人才 B、创新型科技 C、科技创新 D、科技人才
9、(B)是创新的主体,而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形成依靠科技创新。
A、人才B、企业C、资源D、科技
10、科学方法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适用于某一门学科的具体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适用于多门学科的一般方法,第三个层次是(B)。
A、多种方法 B、哲学方法 C、创新的方法 D、辩证的方法
11、(B)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现代教育B、传统教育C、西方教育D、欧式教育
12、完全自主式教学模式指的是(B)
A、教师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由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方向及内容,自主选择专题。
B、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想学习的东西。
C、由老师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真正进入知识世界。
D、学校只负责一半的上课时间,另一半时间,由学生自己决定当天究竟还要学什么。
13、(B)是指人们进行思想或信息交流以取得互相了解、信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A、应变能力B、沟通能力C、语言能力D、思维能力
14、(D)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研究开发而获得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的能力。
A、应变能力B、沟通能力C、语言能力D、自主创新能力
15、(A)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也是区别创新思维与非创新思维的重要依据。
A、显效性B、新颖性C、能动性D、综合性
16、“创新基金”成立已有(A)年,成效卓著,培育了一大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A、8年B、9年C、10年D、11年
17、科学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那么,技术回答的是什么的问题?(A)
A、怎么办B、发明的形状C、专利的价格D、专利的权力
18、近代科学革命的大旗是(D)?
A、理想主义B、理性主义C、经验主义D、实验科学
19、《天体运动论》的作者是谁。(B)
A、维萨留斯B、哥白尼C、布鲁诺D、伽俐略
20、意大利之所以能成为科学中心,是因为在意大利发生了哪个运动?(B)
A、欧洲文艺复兴运动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巴黎和会
21、法国的科学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D)
A、巴黎和会B、洪堡教育C、文艺复兴运动D、法国科学院的成立
22、第一产业是指哪个产业。(B)
A、生产业B、农业C、工业D、服务业
23、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D)。
A、蒸汽机革命B、电力革命C、电子信息技术革命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引发的基因革命
2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哪一年爆发成功的?(A)
A、1964年 B、1965年C、1966年D、1967年
2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D)
A、1966年 B、1967年C、1968年D、1970年
26、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四次大调整,其中第三次大调整是(C)?
A、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B、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胡锦涛提出科技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27、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的主线是什么?(B)
A、重点跨越B、自主创新C、引领未来D、支撑发展
28、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是什么?(B)
A、集成创新B、原始创新C、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D、科技创新
三、多项选择题:
1、知识经济似的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科技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B、科技是制度变革的“发动机”;
C、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助力器”;D、科技是社会进步的“立足点”。
2、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ACD)
A、研究;B、立项; C、发展; D、生产。
3、在21世纪,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主要是哪些:(ABC)
A、微电子;B、光电子;C、生物电子技术;D、纳米技术。
4、生物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ABD)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生物工程;D、生命工程。
5、科技国际化的表现有哪些:(ABCD)
A、生产国际化;B、科技标准国际化;C、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D、科技合作国际化。
6、现代科学四大基本发现:(ABCE)
A、相对论;B、量子力学;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E、分子生物学。
7、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主要包括哪些创新:(ABC)
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激励创新
8、目前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哪些:(ABC)
A、美国;B、日本;C、韩国;D、中国。
9、创新型国家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特征:(ABCD)
A、创新投入高;B、科技进步贡献率高;C、自主创新能力强;D、创新产出高。
1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想未来的重大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具体表现在:(ABC)
A、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转边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B、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需要;
C、建设创新型国家,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D、建设创新型国家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1、科技将帅人才的类型(ABCD)
A、基础研究型 B、设计研发型 C、科技管理型 D、综合型
12、对于科技将帅人才的国际地位及影响的判定可以通过(ABD)三项指标进行。
A、获得国际性权威科学奖的情况B、成为国际性权威科学院会员的情况 C、身份被国际性权威科学院认定的情况 D、论文被国际引用的情况
13、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ABD)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思维创新 D、消化吸收再创新
14、我国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等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在于(ABCD)
A、初中级人才多 B、高层次人才少 C、继承性人才多 D、创新型人才少
15、科技将帅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B、较宽的知识面C、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D、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
16、创新素质是由(ACD)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哲学素养、较强的学习兴趣保持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等方面所组成的复杂系统。
A、创新个性 B、创新方法 C、创新思维D、创新意识
17、创新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BCD)
A、感觉思维B、求异思维 C、逆向思维 D、发散思维
18、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的特点是: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还包括:(ABC)
A、大量程序性知识B、双重知识结构C、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D、大量陈述性知识
19、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主要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BCD)
A、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B、较浓厚的专业知识 C、有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D、了解相关方面的科技发展状况的前沿知识
20、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学生的(AB),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A、创新精神B、创新能力C、创新方法D、创新思维
21、传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
A、标准化B、同步化C、集中化D、分散化
22、创新教育是一种(ABCD)
A、超越式教育B、主体性教育C、健全人格的教育D、高层
次的素质教育
23、创新技法基本原则的法则有(ABCD)。
A、迁移法则B、组合法则 C、分离法则D、还原法则
24、创新教育是指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ABCD)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育。
A、人才学 B、教育学C、创造学D、心理学
25、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一般而言是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ABCD)语言能力、情感及心理调节能力等构成的。
A、思维能力 B、沟通能力C、应变能力 D、洞察能力
26、思维定式包括(ABCD)。
A、权威定势B、从众定势C、书本定势D、经验定势
27、常用的创新技法有(ABCD)
A、组织法B、移植法C、联想法D、列举法
28、奥斯本检核表法,是一种(AB)的思考方法。
A、多视角B、多渠道C、多类型D、多手段
29、头脑风暴法的四项原则是自由畅想原则(ABC)。
A、延迟评判原则 B、以量求质原则 C、综合改善原则 D、全面评价原则
30、创新思维包含门个要素:(AD)联想、想象、综合、归纳。
A、求疑B、探索C、实践D、求异
31、国家研究发展计划的要素有(ABC)。
A、明确的目标B、明确的期限C、具体实施步骤D、明确要求
32、胡锦涛总书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ABC)。
A、鼓励创造B、尊重创造C、保护创造D、不断探索
33、“里斯本战略”制定了28个主目标和120个次目标,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AB)。
A、就业率B、科研投入C、技术创新D、失业率
34、科技创新的三种形式是:(ACD)
A、集成创新B、个体创新C、原始创新D、引进消化创新
35、文化可以从哪些层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ABCDE)
A、观念B、制度C、方法D、价值E、习性
36、要用怎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我国科学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ABDE)
A、开放B、公平C、择优D、流动E、竞争37、20世纪创新思维的成果有哪些?(ABCD)
A、相对论B、基因论C、量子论D、信息论
38、在未来30-50年,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领域是:
A、社会科学B、信息科学C、生命科学D、数学与系统科学
39、高效的团队具有哪些特点?(ABCD)
A、齐心协力B、技能互补C、行动统一D、承担责任
40、解决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总体的要求是(ABD)。
A、优农业B、强工业C、促农业D、兴三产
41、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是(AB)。
A、创新体系B、创新平台C、创新科技D、创新发明
42、构筑哪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ACD)?
A、公共科技基础条件B、行业合作C、行业专业创新D、区域创新
43、“十一五”时期省政府重点培育“三个一批”,指的是培育(BCD)。
A、一批重点科技企业B、一批大企业大集团C、一批“块状经济”
D、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
44、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有物质资源,还有(ABCD)。
A、资金资源B、信息资源C、技术资源D、人力资源
45、科学精神包含哪些方面?(ABC)
A、怀疑一切的批评态度B、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C、尊重人格的宽容思想D、逞强好胜的性格
4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西方注重对自然的研究B、东方注重对人的研究C、西方研制炼金术D、东方研制炼丹术
47、科学技术有哪些功能?(ABC)
A、认识功能B、生产力功能C、文化功能和文化影响D、军事功能
48、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BC)
A、古代B、近代C、现代D、希腊时代
49、下列属于古希腊杰出人物的有?(ABCD)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毕达哥拉斯D、欧几里德
50、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BCD)
A、人类积累的总体科技能力不断提高B、科学研究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化C、科学研究工具更为先进D、各国普遍重视科技发展
51、人类的发展有哪三大支柱?(ABC)
A、材料B、能源C、信息D、科学
52、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有哪些要素?(ABD)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手段D、劳动工具
53、集成创新就是指?(BCD)
A、多高校会聚B、多技术集成C、多知识融合D、多领域交叉
54、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ABCD)
A、创新投入高B、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C、国家的对外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D、创新产出高
55、下列各项,属于加块“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内容的有哪些?(ABD)
A、加快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B、加快一批重点科研院所建设
C、加快一批重点科学数据平台建设D、加快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第五篇:创新与科技发展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实录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孙成强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2.能力目标:正确把握好奇心,增强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明确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重点:科技发展靠创新
教学难点:由好奇到创新
课时安排:计划用1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 创新与科技发展
一、教师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语:
爱因斯坦在幼年时曾惊讶罗盘的指针永远指向北方,并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后来,他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语道出了科学家成功的奥秘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步入科技创新的殿堂,来学习《创新与科技发展》。
2.出示课题:创新与科技发展(多媒体出示)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68,根据屏幕上的问题自己预习《创新与科技发展》一课,从课本中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学习成果。现在计时开始,五分钟后交流,看哪组的讨论气氛活跃。
(1)科技与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
(2)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3)好奇心怎样才能发展为创新?
2.学生预习课本内容,从书中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
1.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下面请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
2010年11月17日国家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
(2)我说我想:
思考:计算机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①靠的是创新。
②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
展靠创新。
(3)自主创新光照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国
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
②教师介绍
吴良镛院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谢家麟院士: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③多媒体出示历届获奖情况历年获奖人物,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并记住他们的名字。
2000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物理学家)
2002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3刘东生(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航天技术专家)
2005叶笃正(气象学家),吴孟超(肝脏外科学家)
2006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植物学家)
2008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化学家)
2009谷超豪(数学家),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10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内科血液学专家)
2011吴良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
④多媒体出示国家最高科技奖资料: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
• 创办时间:2000年
•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奖金:500万元
教师小结:看到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而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想一想:国家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发言。
(4)回眸历史,明确创新对国家和民族民族的作用
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科技创新成就?
教师总结:四大发明、地动仪、圆周率等
②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发电机电脑
③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崛起;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德国和美国的崛起;三次科技革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国。科技创新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
思考:创新对国家和民族民族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1986年3月邓小平提出,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现在我们我家正扬起创新的风帆,乘着科技之船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做时代的弄潮儿。
2.自主探究2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后来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国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国外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思考:根据故事你能说出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教师总结: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探究天地:有了好奇心一定能创新吗?
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
有的人因为好奇,染上了吸烟、酗酒、网络游戏、浏览色情网站甚至吸毒等不良嗜好。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好奇心也需正确把握,否则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3)好奇心如何发展为创新呢?
请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出示课件:科学幻想画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三、自我展示
(一)请你选择:
1、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B、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
2、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容量不断增加。体积和耗能不断减小;软件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发展到高级的系统集成软件;功能方面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发展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这一事实说明()
①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②创新依靠科技发展;③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④科技发展靠创新;⑤计算机是瞬息万变的,人类永远跟不上它的变化;⑥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机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⑥D、②③⑥
3、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认为“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成功”。对此,你的理解是()
A、是正确的,因为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C、是正确的,因为好奇是创新的使者,好奇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D、是错误的,因为好奇心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二、嫦娥二号发射成功,你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参考答案提示: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2)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四、回首反思谈收获
创新与科技发展
(一):科技发展靠创新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本质是创
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由好奇到创新
1、好奇心是发明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由好奇到兴趣,再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能
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
五、课后提升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并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
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没有过多的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而是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选取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并且设计难
度适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分解大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教学内容多,且不易理解,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较多的问题,尽管效果不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稍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如果部分材料能够再精简一下,删除个别没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更多自主思维的空间,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