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关于马年节日习俗作文中国人过新年的方式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4关于马年节日习俗作文:中国人过新年的方式
过新年的前几天,我们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再去买新衣服、新裤子,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再在门上贴上春联、倒“福”,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倒“福”吗?我告诉你吧:有些人看到你家门上福贴倒了,就会对你说:“你家的福‘倒’了!”我们就会说:“谢谢!我家的福‘到’了!”
我们过年的时候是吃年夜饭的,年夜饭里要有鱼、芋头、年糕,鱼和芋头象征年年有余,年糕是因为年糕年糕年年高。可北方人跟我们吃的不一样,他们是吃饺子的。吃完年夜饭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他们会给我压岁钱。开始放烟花了,我看着一发发烟花升上天空散开来,可漂亮了。看完烟花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第二天早上,人们会说:“恭喜!恭喜!”
你瞧!我们中国人过新年是不是挺有趣的呀!
第二篇:日本过新年的习俗
日本过新年的习俗
日本新年又称“正月”,一般认为始自飞鸟时代,当时的推古天皇从中国唐朝引进元嘉历,仿效中国农历计算公元,并仿效唐人习俗庆祝新春(也有说法认为日本在六世纪前已有庆祝正月的习俗)。
但明治维新之后,全盘西化,1872年12月3日开始使用西方太阳历,不但开始重视起圣诞节,连新年也提前到了西历元旦。改用的公历将每年1月1日定为新年,元月1至3日,称为「正月三ガ日(しょうがつさんがにち)」(三贺日),截至1月31日都被称为正月。
一、【12月28日~30日:大掃除(おおそうじ)】→ 大扫除
12月28-30日(30日上午是过年前垃圾公司最后一次收垃圾时间)是日本约定俗成的大扫除日。为了迎接喜欢干净整洁、带来整年幸福的「年神様(としがみさま)」,日本普通家庭会动员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学校方面也会在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后正式放假。日本寺院和神社则会举行隆重的大扫除仪式,用羽毛或稻草做成的长帚轻掸佛像和屋檐,擦洗地板和榻榻米,以迎接新年朝拜和观撞钟礼的信徒。
扫除后,人们就会开始着手布置「正月飾り(新年装饰)」。因具有迎接年神意义的缘故,装饰都在12月20至28日之间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若忘记了,一般忌讳在29日(“九”发音与“苦”相同)和31日(「一夜飾り」有敷衍了事之意)这两天装饰。此外,新年装饰须在1月7日卸下。
1.【門松(かどまつ)】→ 门松
将由竹子、松枝等制作的门松(也叫松饰、门之松)装饰一对在玄关处,用来表示迎接「年神様」的标志,寓意请年神路过时稍作停留,送上祝福。简版可以将小松枝扎白纸并系上花纸绳,把这样的雌雄松树固定到门柱上。从外面看分别是左边雄松右边雌松的摆设。
还有袖珍迷你型的门松摆设与简单印刷着门松图样的「門松カード」贩卖。2.【注連飾り(しめかざり)】→ 注连绳、稻草绳
稻草绳象征洁净场所,也是不让灾祸进门的护符,跟神社等地常见的注连绳含义相同。制作材料一般为「裏白(うらじろ)」(正面绿色反面是白色的叶子,表达了纯洁心灵和这一年没有晦暗的愿望)、「譲葉」(当新叶长出后旧叶会自动脱落,象征家族的存续)、「橙(だいだい)」(带叶酸橙,发音同“代代”,寓意代代繁荣)。摆设在玄关正面或公寓门的正面。
3.【鏡餅(かがみもち)】→ 镜饼
“镜饼”是过年时日本人为祭祀「年神様」、在家供奉用的圆形年糕。摆设方法因地区不同而异,一般为大小两个圆盘状的饼相叠而成,象征着太阳与月亮、阴与阳,寓意时光流转一切圆满。其上放海带、酸橙果、柑橘等代表吉利的东西,两侧「譲葉」「裏白」。
二、【12月31日:大晦日(おおみそか)】→ 除夕夜
1.【除夜の鐘】→ 除夕钟声
日本寺院和神社在「大晦日」举行的108下撞钟仪式。至于为什么是108下,日本史学界对此也说法不一:有人说108下钟声代表消除人间的108种烦恼,还有种说法是108下钟声正好是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加起来的总数。值得注意的是,敲钟时要在除夕夜零点之前敲107响,最后一响则要留到秒针跨入1月1日元旦之际,反映了日本人通过这108下钟声驱走霉运、祈求神佛保佑的愿望。2.【年越(としこ)し蕎麦(そば)】→ 荞麦面
与中国人吃饺子、年糕不同,日本人过年必吃的主食是荞麦面。日本媒体曾报道披露,过年吃荞麦面的年俗早在江户时代已经流行。一是荞麦面细长,象征长寿。二是荞麦面属于五谷杂粮,对身体有益。三是寓意家族成员之间的缘分如荞麦面一样绵长。四是荞麦面比较脆容易切断,因此象征把过去一年的烦恼通通切断。
3.【おせち料理】→ 御节料理(年夜饭)
日本的年菜称为御节料理,传统上御节料理先用于供神,后又撤下供人们食用,意味着人们从神那里得到了食物。御节料理的摆法很有讲究,专用的饭盒里一共有四层,多半是些图吉利的菜色。例如,红白萝卜丝代表红白至喜;海带卷代表欢乐、愉快;黑豆代表勤劳工作;鲱鱼籽代表子孙昌盛。
三、【1月1日:お正月】→ 新年
1.【お雑煮(おぞうに)】→ 年糕汤
元旦早上最先吃的年糕汤和“御节料理”一样,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料理。用新年供奉在神龛的年糕、鸡肉和蔬菜、鱼虾合煮,也称作“烩年糕”,有表示在神明的保佑下无病无灾的愿望。作为一种传承了各地风俗和各家传统味道的乡土料理,大致分为“关东式”和“关西式”,不过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当地独特的年糕汤。一般来说,用清水煮的“关东式”是烤长方形年糕高汤,用白味噌煮的“关西式”则为圆年糕黄酱汤,吃时用的筷子称为“柳箸”。
2.【初詣(はつもうで)】→ 新年首次参拜
日本人自古有新年拜神佛的习俗。除夕夜钟声响后,成百上千万的日本人一齐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为「初詣」(也叫「初参り(はつまいり)」)。
许多女性都会穿上和服,围上毛皮围巾。人们喝着热乎乎的甜米酒,在有节奏的鼓乐声中或者神官祓厄,或者亲朋好友聊天谈笑,迎接新春的到来。电视里每年都有各地的着名神社参拜情况的实况转播。
3.【初日の出(はつひので):元旦の日の出】→ 元旦的日出
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风俗,拜祭日出的地点,往往是海边或者山上。人们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并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灵气。
4.【初夢(はつゆめ)】→ 初梦
初梦是指新年做的第一个梦,如能做一个吉祥美梦,据说会给人带来全年的好运。而从江户时代开始流传下来的「一富士二鷹三茄」初梦顺位是日本人最喜闻乐见的事了。因为据说这是当时最有权势之一的德川家康梦见的东西。
5.【お屠蘇(おとそ)】→ 屠苏酒
中国的年夜饭少不了喝点小酒助兴,日本也有这个传统,不过既不是喝清酒也不是喝烧酒,而是专门在新年喝的“屠苏酒”。屠苏酒其实是一种药酒,以白术、桔梗、山椒、防风、肉桂、大黄、小豆酿制而成,寓意驱除邪气。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用清酒代替。
6.【お年玉(おとしだま)】→ 压岁钱、新年礼物
同中国一样,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一般表现为长辈将装入压岁钱的信封交给晚辈或亲戚的孩子。
7.【カルタゲーム】→ 纸牌游戏:比较传统的有「歌ガルタ(百人一首)」「い·ろはガルタ」·「花ガルタ(花札)」
「歌ガルタ(百人一首)」:百人一首(ひゃくにんいっしゅ)原指日本鎌仓时代-藤原定家的私撰和歌集,他挑选了100位歌人的各一首作品汇编成诗集,这份诗集今称为小仓百人一首。在江户时代被制成了「カルタ」(纸牌),开始在民间流传。特别是作为新年的游戏,一群人聚在一起,一边咏唱诗歌一边抢着台面上的牌,实在是紧张、热闹又刺激。
「花ガルタ(花札)」:花纸牌(或是花骨牌),用来玩配花的纸牌。从1月到12月的个个月分别用画有松、梅、樱、紫藤、燕子花与菖蒲、牡丹、胡枝子、芒草与月、菊、红叶、柳与雨、桐的牌来表示。每种4张,共计48张牌。
四、【1月2日:福袋(ふくぶくろ)】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现,是一种促销方式,现在已经变成日本的年俗。每逢新年期间,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价格大多数在一万到五万円之间。这些福袋,象征着好兆头。装在福袋里的商品,价值肯定超过福袋的价格。福袋数量有限,为了买到优惠的商品,也为了给新的一年讨头彩,日本人会早早排队,在商店开门的一瞬间,拼命跑向福袋摆放柜台抢购,谓之“抢福”。
五、【1月7日:七草粥(ななくさがゆ)】
1月7日的早晨,日本有喝七草粥的风俗。旨在缓解在新年期间暴饮暴食的脾胃,全面补充冬季所需的营养。
七草粥的食材包括:「セリ」(水芹)、「薺(なずな)」(荠菜)、「御形(ごぎょう)/母子草(ははこぐさ)」(鼠曲草)、「繁縷(はこべら)」(繁缕草)、「仏の座(ほとけのざ)/タビラコ」(宝盖草/稻槎菜)、「菘(すずな)/蕪(かぶ)」(蔓菁/蕪)、「蘿蔔(すずしろ)/大根(だいこん)」(萝卜)。
第三篇:中国人过新年_王迪
中国人过新年
上海市奉贤区金水苑小学
王迪
教学目标:
1、通过询问父母,能向同学介绍自己家过新年的方式,分享过新年的快乐,提高表达能力。
2、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调查知道我国各地人民有各种过新年的方式,通过交流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
3、对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产生兴趣,并表示尊重。
4、懂得过新年的意义,学会选择文明、安全、健康的庆祝方式,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新年。
教学重点:
1、通过询问父母,能向同学介绍自己家过新年的方式,分享过新年的快乐,提高表达能力。
2、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调查知道我国各地人民有各种过新年的方式,通过交流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
教学难点:
1、对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产生兴趣,并表示尊重。
2、懂得过新年的意义,学会选择文明、安全、健康的庆祝方式,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新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调查过新年的习俗,向爸爸妈妈询问了解自己家是怎么过新年的。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互动,了解中国的农历新年。
1、游戏:猜节日名称
2、图片引出中国的农历新年,板书:中国 新年
3、揭示课题,补充板书:人 过 活动二:了解年的来历
1.出示图片 2.师讲解年的由来
3.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三:调查交流,知道我国各地过新年的习俗各不相同。
过渡: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赶野兽,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贴对联。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过年的方式也多了。
1.小组交流:自己家是怎样过新年的? 2.大组交流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习俗?师补充
4.出示图片资料,总结,板贴:放鞭炮 贴对联 吃饺子 包汤圆 拜年 „„ 5.游戏:装扮新年
活动四:了解少数民族过新年的习俗,激发好奇心和尊重之情。1.视频了解藏族、傣族、蒙古族的过年习俗 2.师介绍彝族过年习俗 3.游戏互动:连一连 4.海外同胞过新年的方式
小结:这些华人虽不在国内,但每年过年总会以舞长龙等形式欢庆新年。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子孙,身在国外,心系祖国,传承着中国的文化。
5.各个地方过年的方式不同,各个民族迎接新年的方式也不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间习俗,但是人们隆重地庆祝年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新的一年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也希望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板贴:风俗不同愿望相同
活动五:情景辨析,学会文明、安全、健康地过新年。
过渡:新年这么热闹,怪不得大家都喜欢过新年呢。说说过新年时你最喜欢干什么?
1.(媒体出示图片)辨析:看着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交流
3.(1)控制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2)燃放烟花爆竹要在大人陪伴下进行(3)合理花费压岁钱(4)不要过于迷信
4.交流:你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不吃三无产品、注意交通安全)5.师总结:是呀,欢度佳节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了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保护花草树木等等,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新年也会过得越来越开心!活动四: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各个地方过新年的方式不同,有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等,各个少数民族的习俗也不同,但家家户户过新年的愿望是相同的。
3.作业:春节就快到了,你打算怎样过?回去和爸爸妈妈制定一个计划,下节课交流。
多媒体资源来自于: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nc=1&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ie=utf-8&word=%E9%A5%BA%E5%AD%9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65_R&pv=&ic=0&nc=1&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6%98%A5%E8%8A%82 http://www.xiexiebang.com/search?key=%E9%9E%AD%E7%82%AE%E5%A3%B0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s=25&ie=utf-8&word=%E6%96%B0%E5%B9%B4%E5%A5%BD
板书: 中国人过新年
各地 各族
吃饺子 蒙古族火把节 包汤圆 傣族泼水节
放鞭炮 藏历新年
„„ „„ 风俗不同,愿望相同
教案说明:《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中国人过新年》是上海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迎接新年的第二课。本课时教材承接了第一课《日历告诉我》所学习的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的新年。教材提供了九幅图画,分别介绍了一些过年的习俗及欢庆场景,如包饺子、剪窗花等。通过呈现我国各民族欢庆新年的各种形式,反映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体现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还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你家是怎么过年的?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方式?一年级的学生有过春节的经历,但不一定知道春节与其他节日有很多重要的区别,不知道很多过年的形式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春节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变化的。他们不一定了解大人为什么重视春节、他们也不一定了解少数民族是如何过新年的。但他们喜欢过节,喜欢在春节里家人团聚、亲戚走动、朋友相互来往等活动,喜欢春节期间的气氛„„
千百年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绵绵的生命力,跨越时空,延续至今,被誉为“文化活化石”。我国传统民族节日本身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科书,节日中贯穿着民族文化传统,这些节日经久不衰,而且不断丰富发展起来。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最热闹,最隆重,人们庆祝时间最长,从腊月底“守岁”,直到开春正月十五“闹元宵”才告结束。在新年到来之际,我结合教学内容《中国人过新年》,在课堂里,渗透民俗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人过新年的情况,使学生感受过新年的喜庆。让学生通过了解春节这个最传统的民族节日,从民俗的角度去认识祖国,从中体会我国悠久的历史。
(一)、联系生活,参与交流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住中国人民如何过新年这一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爆竹、剪窗花、包饺子、包春卷、舞龙舞狮等。因为春节是孩子们喜爱的节日,节日的热闹气氛、欢乐景象都给他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此把这种生活体验有效地进行调用,是本课情感体验的关键。于是我让学生围绕“你们在家里是怎样欢度春节的?”进行交流。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利用了学生本身的地域资源,即创设了民主、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又能在谈话中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追求。在热烈的交流之后,我又让班级中来自外地的学生说说他们家乡过春节的传统方式。最后通过直观的录象,让学生了解藏历新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和蒙古族过新年的情景。这样层层深入、由近及远、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民族文化,知道我国各地各族人民有各种过新年的方式,感受各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二)、提升认识,倡导和谐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迎新方式中哪些值得提倡、哪些不值得提倡的做法进一步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我们应该怎样文明过年呢?”学生从吃、穿、收到的压岁钱、作客和待客、燃放烟花爆竹等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意识到自己以前在过新年时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值得提倡的做法。从而明白我们要让新年过得更快乐、更安全、更有意义,倡导文明,倡导和谐。
总之,在教材中象这样的资源有很多。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课程中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把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体系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
教学反思:《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过新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收集相关资料,主动参与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观念,训练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升华感情。
新年,作为中国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其背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依托。让孩子感受感受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体会新年给人们带来的新气象和美好祝福,只是最浅层的目标。让孩子了解元旦和春节的一些习俗,了解过新年各地各国不同的习俗及其变化,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让孩子因知而爱,爱上这个节日,爱上这些习俗,爱上家乡和祖国,发自内心的去喜欢,才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上课伊始,我用音乐渲染过年气氛,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公历新年和农历新年,并对其时间有所了解。接着,我让孩子们了解喜气的春联、年画、灯笼、鞭炮等,更重要的是我让他们自己贴对联,贴福,贴窗花等,这些环节的安排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从自己带来的布置上去的过年挂件中引导他们发现都是红色的,从而引出年的故事。于是就此展开一个小小故事会,你还知道的过年的故事还有哪些。渐渐,由点及面,引导孩子说出更多过年时的习俗。以吃、玩、活动等一一细讲,再由家乡习俗到各地习俗,再到世界习俗,用图片、影像等让孩子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让孩子在《新年好》的声声传唱中,细品新年的快乐!
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孩子们也学到很多,记住很多。教学过程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精品】节日习俗作文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节日习俗作文 篇1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由于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心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利。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听见,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节日习俗作文 篇2听说汨罗江因为屈原选择这里做长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里,江水都发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
每年都会举行的划龙舟大赛,从练习到正式比赛,天天敲锣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也是诗人节。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对后世的影响有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杀是错误的示范吗?
太多的疑问,想问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梦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难受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3史料显示,上古的夏殷周时代,对“正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不一样的。夏以今农历一月为正月,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为小寒;周则同样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却是从冬至开始,因此冬至这一天,也就是当年的“元旦”。
周以后,计算二十四节气,都从冬至开始,这样冬至便成了“岁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经是“正月”。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说的来头。
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确有一段时间把“冬至”视为“岁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视为“岁除”。当冬至节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式微之态时,原来那些习俗,便渐渐融入了后来盛行的“春节”之中了。
冬至具备“阳气始至”的特殊特点,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开始萌动。因此,在冬至日吃汤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呢?因此长了一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节日习俗作文 篇4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春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春节。
节日习俗作文 篇5农历三月十五是冀南漳卫河畔的庙会,热闹非凡,虽比不上南京夫子庙会那样正统,北京城隍庙会那样隆重,上海静安寺庙会那样肃穆,苏州玄观庙会那样神奇,成都青年宫庙会那样富有生气,但在当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庙会了。
这庙会的历史和由来源远流长。相传,在卫运河岸一个极普通的村庄里有一女子,聪慧贤良,专为百姓解忧排难,成了当地传诵和拥戴的“奶奶”。后来,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就在河的堤坎上建一奶奶庙。据说,当时的庙会很隆重,可惜现在看不到那样的景观了。以前,庙堂的建筑庄重古雅,房脊抬梁坚固如磐,四棱上线,双檀双挂,飞檐拱脊,整个庙宇巍峨通灵,气势恢宏。院内松柏苍劲,椿槐古拙,古色古香,四周翠柳依依,紫藤攀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庙内,侧卧正堂的奶奶,眉清目秀,雍容华贵,形象动人,殷重慈祥,呼之欲应。身边簇拥着善男信女,空悬丝绸灯盏,额前摆着丰盛的贡品。胸前横着“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千载难逢”的匾额。
日月递进,斗转参横。悠悠岁月像奔泻的漳卫河水,携着两岸的陈腐淘淘而去,这奶奶庙饱经大自然风雨雷电的洗礼,非但没被遗弃和泯灭,却又得到修复和新建,奶奶又重卧正堂,接受着众人的叩拜和许愿。
三月十五庙会这一天,一大早,那些从几十里以外赶来的老太太,扭动着奶奶辈的“三寸金莲”潮水般地向庙址集拢。她们有的抬着花轿(轿内睡着奶奶的化身),舞着彩旗,有的携带香火贡品,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到了晚上更加热闹,老远看见香火升腾,烛光辉映,靠近庙堂的路旁早已布满香火,锡箔,元宝的摊点,阻你无法行走。
我也被裹进拥挤的人流,加入了被熏陶和教化的行列。先是被“呼嚓—呼嚓”的打扇鼓声响所吸引,挤到围观的人圈,只见那奶奶们抖着手中的扇鼓,绕行“8”字,口中哼着歌,十分壮观。紧接着一伙年轻人,也加入了“8”字型行列,只是他们的动作不够逼真和虔诚,竟闹得满场轰笑,一时破坏了严肃凝重氛围。
前来参拜的人点燃的香火红光冲天,烟雾升腾,使人们呛了喉咙,熏出了眼泪。我发现在跪拜和烧香的行列里,不但有老年香客,还有七八岁的孩子被妈妈和奶奶强迫摁下磕头,看着孩子那茫然眼神,觉得那清白无瑕的幼嫩心灵也被升华和洗礼了一番。
走出香火缭绕的庙宇,登上堤坡观望,正有明月高悬,夜风在春寒料峭中微微吹动,似乎庙堂正冥冥地昭示着历史嬗变的阵痛和辉煌的悲壮。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上,有无数值得怀念和拥戴的形象,后人为他们修庙、立塔、建寺、树碑以倾吐敬仰和倾慕之情。这么多年了,沿河两岸的人们还把幸福和命运托付给奶奶这个冥冥中的偶像。我想,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其诚意到底如何?我断定,其中有的是诉诸衷肠,渲泄积愤;有的是占卦问卜,以求逢凶化吉;有的是借助奶奶的神力求医消灾,驱魔避邪;有的则是乘兴来看看热闹……
人类是如此渺小,如茫茫宇宙中一现的'昙花,随着自然法则生灭。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当人类处在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内心沉静的渴望愈来愈强烈。滚滚红尘,一切当随缘。随,顺从;缘,机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世间最可贵的是现在,如何把握珍惜现在,全在自己。
漳卫河水默默流淌,香火还在升腾、蔓延,扇鼓声传向天际。这盛况一直要持续到天明,迎接明天河两岸盛大的经济贸易交流大会。
从庙会上回来时,我想:这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奶奶庙会,一方面显示着文化的悠久,一方面又表现着封建迷信的扩展和延续,似乎科学越发达,一些人的封建迷信意识越浓厚,这阴差阳错的链环是多么神奇和超脱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6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十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让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
节日习俗作文 篇7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节日习俗作文 篇8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里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过年挂对联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挂对联时都要在门上贴一张“福”,不过要倒着贴,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因为这表示福到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
对联的挂法大家一定很熟悉。对联一般都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自右向左,因为上联和下联是竖排的,应该以右为上。而横批是横排的,就应该自右向左。
对联的发展还经历了三大阶段呢。第一阶段是对偶阶段,第二阶段是骈偶阶段,以及最后的侓偶阶段。杜甫的《登高》就是标准的侓偶“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通过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对联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春节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
节日习俗作文 篇9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 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 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节日习俗作文 篇10元宵节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动,放许愿灯、吃元宵,属于这个节日的活动一结束,就表示过年也告一段落,大家要乖乖的工作和上学,期待明年新年的到来了。
我编了一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大家听听看,我是不是很会说故事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名叫元宵岛的地方,他们跟我们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非常的爱吃汤圆,不管早、中、晚餐都要吃汤圆,有趣的是,那里的汤圆都是飘在半空中,想吃多少都有,吃到你撑死为止。
有一天,有两个小朋友阿元和阿宵,突然灵机一动,把要给国王的汤圆,拿去油炸,没想到国王吃了后,居然说很好吃。
从今以后,人民都变成吃炸汤圆,并且纪念阿元和阿宵,所以把他们挂掉的那天取名为元宵。
你吃过炸汤圆吗?试试看吧!那是阿元和阿宵发明的美食哦!
第五篇:【精品】节日习俗作文
【精品】节日习俗作文合集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日习俗作文 篇1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节日习俗作文 篇2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节日习俗作文 篇3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北京的春节》。看着文章中那喜庆温馨的'春节,我也不禁想起了不久前过年的景象。
我的家乡在河南武陟,武陟过年最有特色的,就数祭灶和过元宵节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家乡的特色风俗吧!
祭灶,就是我们所称的“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督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春节中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所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天上多说好话,便为灶神设香案、放鞭炮,并为灶王爷准备好上天的干粮(灶糖和烧饼)。这就是第一大特色——祭灶。
第二大特色就数正月十五闹元宵了。在武陟,我们每年的元宵节都不挂花灯,而是在大街上舞龙、舞狮。这场景特别热闹,引得了很多观众:两个人拿着一个“狮子”上蹿下跳,前翻后滚,就像一只真正的狮子在庆祝元宵节;舞龙则是一堆人拿着舞龙棒,把龙的形态举止模仿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到了晚上,人们总是吃上几个大汤圆,祈祷新的一年能圆圆满满。
这就是武陟过年的特色习俗,看了我的介绍,你是否心动了呢?如果心动了,那就请你快来我们武陟参观吧!
节日习俗作文 篇4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节日习俗作文 篇5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