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在《甲午大海战》这片电影片中描述了中日在甲午海战中中方英勇反击的光荣事迹,但所有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最后甲午海战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我方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进一步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总观全影片我们不难看出,海战的惨败不是不无道理。在战争爆发,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刻,慈禧太后,不过国国家,贪图享乐,丝毫不在乎战争状况。可怜光绪这个傀儡皇帝,欲挽救国家,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只得日日苦思懊恼。
中国官僚体系腐朽太深。
军资主管在上战场的前一天还在沉迷于淫逸之中,不顾军费军资筹备。可是时间不由人,邓世昌等爱国有志大将只好压制怒火毅然奔向战场。中日交战炮火四起,轰如雷,海面上的硝烟,使得战争危机四伏。战斗正火热之时,竟然没有了炮弹,有了炮弹既然不符合炮口规格,此刻形势严峻情况紧急,士兵们动手拿起大刀去割炮弹。可是人使刀,哪里比的上敌人的枪炮快,最终我军弹药殆尽,仍不曾击沉敌舰一艘!再战无望,邓世昌,高高拉起冲锋旗向敌舰冲去!途中枪林炮雨,邓世昌巍然挺立于致远甲板上扯着冲锋旗,坚定的冲向敌舰!终于致远舰被炮火击沉,邓世昌也与致远舰一起葬身大海。悲壮的场面触目惊心,邓世昌如此豪情令国人钦佩,为世人警醒!
中国制造侥幸心理,蒙混心理令人气愤。
在我军与日军的炮火对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军所扔炮弹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威力。还记得影片中在一次混乱的投弹中,我军曾投进两颗炮弹进敌舰的火药库!弹药库这么危险的地带,哪怕是一个明火也足以让它爆炸,进而整个军舰将爆破,那么我军就消灭了敌舰一只,况且这只舰上,镇守的是日本高级将领。但是,由于我军的弹药是空弹,日本人都惊险的时刻,我军的弹药 居然没有爆炸,这恐怕是最可笑的事情,自称泱泱大国,花费几百万造一支舰队,居然被这一小小细节给毁了,毁的一败涂地!中国军工厂造出的弹药多么劣质,应该说不是劣质,我国也曾造出世界顶级的枪炮,只是由于工厂的管理,工人侥幸的疏忽,导致如此下场!
甲午海战惨败,光绪悲痛,慈禧却还顾着自己的寿辰,忙着自己做寿。慈禧作为国家实际掌权人,不为所动,如此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目光短浅不知世界变数,清朝几百年根基腐蚀殆尽,新世界诞生想来也是必然。
甲午战败,中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国人生活更加艰难。中国有志之士纷纷激起,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群众政治运动开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开启中国一段新历程。世人皆须警醒,兴国强国,待吾辈,创新元纪!
第二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____强我国威,振兴中华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18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然而就在人们渐渐忘却国仇家恨的时候,《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1867年某一天清晨,李鸿章上书光绪皇帝奏请兴建新式学堂,发展海军,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随即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年纪尚小的邓世昌前来报考,一张试卷彰显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振兴祖国的雄心壮志。1877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们学习世界一流的海军技术。与他们一同学习的还有日本的海军学员。四年后,邓代表清政府来英国接同学及新购的军舰回国。同样,他们的日本同学也带着新购的军舰归国。
随着中日之间的矛盾加深,中日甲午海战终于爆发,但是北洋舰队武器装备十余年未更新,弹药不够充足,在战争前夕就暴露出极大的不足。海面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泱泱大国,四万万国人,竟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而在战争中输的一败涂地。北洋舰队的军舰竟用来为慈禧太后运送鲜果,八旗军队竟然派系林立在战争紧迫关头停滞不前,最后竟因叛逃军官的谎话而临阵退兵。真是为后世人所耻笑啊,大国尊严何在?
不仅在战场上清政府连连失败,就是再谈判桌上竟然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影片中,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历史的天平就这样倾向了日本,中国则走向了苦难的更深处。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其原因有很多,求不论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就军事力量对比及战争策略而言,中国远远落后与日本:(一)甲午海战中, 北洋舰队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即铁甲舰2艘:定远、镇远;巡洋舰11艘:即经远、济远、来远、靖远、致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炮舰6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练习舰3艘:威远、康济、敏捷;运输舰2艘:利运、海镜。舰队总排水量为4万3千吨。日本联合舰队则有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吉野、秋津洲、高千穗、浪速、金刚、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筑紫、爱岩、赤城、岛海、大岛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山城丸共26艘军舰,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很明显日本舰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吨位上都优于中国,而且日本军舰大多为新式军舰,在火炮数量上和射速上都远远大于中国。并且,日本工业比中国发达,可以实现军舰维修和弹药自给自足。
(二)在战略战术上,广岛大本营则有明确的作战目的和方案。并对战争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估并准备好应对措施。反观中国,北洋海军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和战略目标。甚至在旗舰被击伤,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没有明确的概念。更何谈指挥机制,战略部署。
由此看来,甲午海战中国失败是十分正常不过的事了。那么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当年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历史为鉴,无论何时,都不能忽略国家安全建设,军队的一切行动都应以打赢战争,保护国家安全及利益不受损害为目标。温总理曾说过,寸寸山河寸寸金,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应当自立自强,无论如何,不能失祖先寸土。
第三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王春晖
中日甲午战争是
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98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化的程度。
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行建立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中国海军,以北洋军队为主力的清朝海军当时拥有包括镇远舰在内的2000吨以上的战舰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就仅仅只有五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到了甲午海战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不仅如此,清朝的海军的军舰只是拥有一个空壳而已,炮弹量严重不足,而且大多为训练弹,杀伤力根本不够,部分穿甲弹和炮弹与炮台也不兼容,这也为我们甲午海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电影中的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一座富丽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如此这般腐败,甲午海战岂能不败,堂堂大清王朝号称天朝大国,却连军费都拿不出来,巨资修建颐和园,仅仅只是为了自己贪图享乐,置国家的国防于不顾,康乾盛世的强大军事实力已经不复存在,等待中国的将是灭国的危机,如今颐和园的那艘大船依然存在,向我们叙说着甲午海战那耻辱的历史,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我们不能遗忘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作为当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依然肩负着祖国复兴的重任,我们必须勿忘国耻,强我国防,复兴我中华民族。
甲午海战最终以清朝的战败而告终,划地赔款,一场耻辱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日本对我们的领土领海虎视眈眈,现在每天我们看新闻在头条上都可以看到关于钓鱼岛纷争的各种信息,然而我们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清政府,我们如今有实力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如果有谁胆敢侵犯,我们一定会誓死捍卫,我们绝对不允许有谁侵犯我们的底线,当那一天来临,我们必将誓死报国。
我们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我们怀柔并济的外交战略展现了我们大国的风范,我们爱好和平,但是我们绝对不害怕战争,如果必须要战争才能捍卫民族的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一定会誓死捍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四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海战》观后感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邓世昌的这句话一直在我头脑回荡。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历史,就在人们对百年国仇渐渐淡忘之时,冯小宁导演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上近日来钓鱼岛主权冲突愈演愈烈,这部电影来的正是时候。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百姓生活水生火热,外国列强肆意侵略,逼迫中国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了清政府唯一的选择。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创建中国的近代海军。1877年一批怀揣强国梦的少年登上了远赴英国的海轮,进入了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清政府买下的铁甲舰回到祖国。就是这么一支优秀的海军,由于长期没有新式战舰的补充,没有炮弹补给,最终导致了舰队实力的衰败,就如同一头垂死的雄狮,任人宰割。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气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而这场战争也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海战中日本的快速炮相比中国七年前的火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甚至出现弹药和炮筒不匹配,士兵们只能一边挫弹一边还击。面对北洋舰队的连连被击沉,关键时刻,邓世昌驾驶“致远”号冲出层层弹雨,挟着浓浓黑烟,直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冲去,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但是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最终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共存亡。
在感慨于邓世昌为国英勇献身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醒自己,为什么昔日的雄狮会被一个弹丸小国打败?一边是日本天皇带头捐款,全国官员捐出10%的工资购买最新式的战舰;一边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光绪问太监一个鸡蛋多少银子,太监回十两一个,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日本天皇为了筹措军粮,每天只吃一顿饭,号召全国节省开支;而我们大清国呢,不仅把购买军舰的银子用在了修建颐和园,甚至连购置弹药的银子也被官员私吞。更据讽刺的是慈禧口口声声的说“大清祖训有个规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 而最后只因怕日本打到北京丢了政权,就毫不犹豫的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影片中,邓世昌回家探亲,儿子问他,他的舰为什么叫“致远”,邓世昌回答“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邓世昌代表着一批爱国志士,他们不畏艰难,不畏牺牲,勇于为国献身,他们有崇高伟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他们的爱国精神引导我们追随他们的道路,为自己国家的强盛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不能不提的是,影片中详尽地说明了日本对钓鱼岛觊觎的由来,并用邓世昌率舰队巡游钓鱼岛、台湾及南海诸岛这一情节表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它记录了我们的先辈对于疆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同样体现在1945年民国海军南海宣示主权,同样体现在1974年人民海军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海战,以及此后许多次的保钓、护渔、对峙事件中。无论到什么时候,这种责任感在真正的华夏子孙的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绝不退让,这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钓鱼岛!
第五篇:《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看完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感慨颇多,心情久难平复。今早醒来,那些海战的镜头以及感人的故事依然萦绕在我心头。其实当时的北洋海军实力是不弱的,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而日本集合全国之力才组建一支联合舰队。但日本却相当团结,没军费了,明治天皇带头捐款,命令全国官员捐出10%的工资购买最新式战舰;没粮食了,天皇宣布每天只吃一顿饭,全国都节省开支。
日本人的意志和团结不得不让人佩服,反观天朝,北洋水师七年没添置新舰,弹药不足,以次充好,军费被贪污,难怪李鸿章无奈的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光绪有心奋发,以前每天吃三个鸡蛋,知道物力维艰后每天只吃一个,身边的太监总管告诉他:一个鸡蛋十两银子。他问李鸿章:“市面上鸡蛋怎么卖的?”李答:“一两银子大概可买800个左右。”官员腐败至此,可见一般。光绪有心强国,怎奈大权旁落慈禧,慈禧还教育光绪说:“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陵寝。”可惜后来一下子丢掉了1080里领土,很讽刺!
一声炮响,日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他只有这样打才有必胜的把握)。北洋官兵也奋勇抵抗,两边的战舰和指挥官实力其实差不多,但北洋的弹药实在太差,经常打中而不炸。否则至少可以击沉两艘日舰--松岛指挥舰和赤城号。海战历时两个小时,日军三艘战舰重创退出战斗,北洋被击沉四艘,其中包括邓世昌的致远舰,邓世昌本来可以活下来的,当时致远舰弹药打完了只剩鱼雷,世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挂起冲锋旗开足马力向日指挥舰松岛号撞去,把日军指挥官吓出一身冷汗,匆忙指挥附近所有日舰来拦阻炮击。在众多日舰的夹击下,致远舰沉没了,邓世昌及其他官兵落入水中,此时邓世昌依然可以选择生还的,但是他们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到一种理念“舰在人在,舰忘人亡”,所以他选择了牺牲,永沉大海,同致远号一起,伴随他的还有他那只忠心的德国犬—太阳。
这是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一幕,之后北洋的节节败退,附近的军队见死不救,乃至北洋军舰龟缩不出导致全军覆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甲午之败,仅仅是慈禧这个老太婆和那些官僚导致的吗?不然,时也势也。用《阴符经》中的话来解释:“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政治腐败,政府愚昧妥协,人心尽失,爱国之士难以伸展,焉有不败之理。
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
历史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电影反复提到这句话。
想到现在历史教育的缺失(中国的历史书更像皇家历史,都是按着“皇帝”的视野写的),也许我们这代人对历史的传承太过缺失。有些东西,并非我们不了解它就不存在了。先人的梦,先人的理想,先人的光辉在我们身边还剩下多少?并非我辈无能,只是遗忘了我们民族的信仰和坚持,因而我们没有办法去传承。
致远,镇远,定远,平远,济远,这些有着厚重历史的舰名应当传承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