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时间:2019-05-14 13: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国演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

第一篇:《三国演义》

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不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源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彝陵之战——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天天。

曹操杀吕伯奢-----曹操欲刺董卓不成,骑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陈宫弃官与之同逃。后遇到吕后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后奢全家,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关羽温酒斩华雄(关羽的勇)------董卓当权,把持朝政。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觉得他是英雄,上前阻止,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壮行,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三英战吕布-----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骑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使董吕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曹操割发代首-----曹操下军令马踏麦者斩首,路中以鸟惊曹操马,践麦田,曹操召主簿议罪,欲自刎,部下皆认为法不加于尊,于是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恐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宴请刘备纵论天下豪杰,想借此试探刘备心机,刘备说出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却被曹操一一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随机应变,巧借刚响的惊雷加以掩饰,打消曹操 1 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的疑虑,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野心勃勃和刘备极深的城府。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操从程昱计诱关公出下邳城厮杀,围关公于土山。关羽突围不出。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刘备家眷给俸禄赡养,但知刘备去处便辞去。操从其言。关公告廿、糜二夫人后降操。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赏赐很多,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在袁绍处,关羽挂印封金,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杀六将闯关而去。

刘玄德三顾茅庐-----在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下,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孔明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便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才得以相见。刘备请亮助已,诸葛亮不应,刘备泪湿衣,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做出了鼎足三分的大事业。诸葛亮火烧新野-----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肯而屯兵新野,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刘备携民渡江------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刘备摔阿斗-----赵云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或 长板桥张飞三吼吓死夏候杰(张飞之勇猛)-----文聘追赵云至长坂桥,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曹操大军赶到。张飞睁圆环眼,厉声大喝日,声如巨雷,曹军股栗。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曹操颇有退心。张飞挺矛再喝,夏侯杰惊毙。操回马而走。

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之智)------曹操点马步水军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江而来。东吴孙权商议御操之策,鲁肃请往江夏说刘备共抗曹操。诸葛亮同鲁肃离江夏往柴桑郡,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诸葛亮辩倒群儒,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

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幕宾蒋干往说周瑜来降,周瑜设宴不准谈国事,周瑜晚与蒋干同榻,蒋干偷观蔡瑁、张允给周瑜降书。蒋干跑回曹操寨,曹操斩蔡、张二人。

孔明借箭-----周瑜欲斩诸葛亮,令诸葛亮十日内造箭十万枝。诸葛亮答应并不造箭,却于大雾之日以青布蒙船二十只,各束草千余个,擂鼓呐喊奔曹营,因浓雾曹操不敢迎敌,只在岸上放箭,诸葛亮从曹营借箭成功。周瑜打黄盖-----曹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周瑜将计就计。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黄盖派人献降书给曹操。二蔡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曹操不疑,后又派蒋干愿往东吴探听虚实。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庞统献连环计----蒋干到东吴探听虚实,庞统乘机诈投曹操,曹兵不习水战,庞统献计以铁索缚船,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诸葛亮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火烧连营——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关云长义释曹操-----赤壁兵败,曹操狼狈逃往华容道,诸葛亮早派关羽埋伏于此,只听一声炮响,关羽提刀截住去路,曹军个个丢魂丧胆。曹操上前求情,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曾受曹操恩惠,又见曹军个个皆欲流泪的样子,心肠一软,放他们过去了。而自己则顶着军令状去向孔明请罪。

诸葛亮三气周瑜(孔明之智)------孙刘联合破曹。周瑜气量狭小,多次设计害诸葛而不得。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孔明调赵子龙先夺城池,周瑜怒火攻心;周瑜孙权用美人计骗刘备至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欲突袭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打败周瑜。周瑜被气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陪了夫人又折兵------刘备亡了甘夫人,周瑜设计,让孙权以妹诈许刘备,乘机幽囚以换荆州。玄备带赵云往东吴招亲,吴国太反对周瑜美人计,于甘露寺见玄德后却大中其意,便接玄德、赵云从馆驿搬入府中。玄德与孙权妹成亲。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于吴中,然后以兵击之。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国太而去。行至柴桑界口,周瑜、孙权派兵堵截,均被孙夫人骂退。周瑜赶来,诸葛亮早已派兵接应,周瑜大败下船而去,岸上军士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曹阿瞒割须弃袍-------潼关一战,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关云长单刀赴会------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关羽早有准备,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关羽安然离去。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公元2 1 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公与庞德战百余回不分胜负,庞德一箭射中关公左臂,于禁恐其成,鸣金收兵。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关云长刮骨疗毒(关羽之勇)-------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关云长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白帝城托孤----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出师伐魏,司马懿领军攻街亭,马谡自告奋勇立军令状守街亭,不听王平劝告,于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领兵围山,马谡下山而逃,失了街亭,致使诸葛亮伐魏失败兵退,马谡被诸葛亮以军令杀。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诸葛亮六出祁山,粮米屯于剑阁,搬运不变,于是在上方谷(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依样制造,搬运粮草,被孔明所劫。

死诸葛走生仲达(孔明之智)------诸葛亮六出祁山,不幸身故,部下不敢举哀,退兵蜀中。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木象,司马懿吓退。得知真相后,司马懿滩息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乐不思蜀-----魏灭蜀,后主刘禅入洛阳,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见舞乐甚乐,司马昭问曰:“颇思蜀否?”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隧不疑后主。简述一个体现刘备“仁德”的故事。

“携民渡江”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之民“虽死,亦愿随使君!”于是,刘备不顾众将反对,坚持认为“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便却使刘备赢得了民心。(见《三国演义》第41回)

在对待徐庶的问题上,刘备颇有“仁”者风范。当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辞别刘备时,刘备不肯听从孔融的建议,强留徐庶,而是顾全其母子之情,忍痛应允。分别时,刘备又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不忍相离,甚至要“尽伐树林”,以免阻挡“望徐元直之目”。刘备的仁义,正是后来徐庶推荐诸葛亮和不肯为曹操效力的原因所在。(见《三国演义》第36回)

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刘备摔阿斗。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携民渡江。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简述一个体现曹操“奸雄”特点的故事。

小时候,曹操因顽劣而屡受叔父责骂和投诉,有一回,曹操在叔父经过之时,佯装头到倒地。其叔大惊。赶紧告诉曹操父亲,而曹操却在父亲起来之后做出一副委屈之状。声称叔父诬陷自己,从而使得父亲对叔父失去信任,再也没办法投诉曹操的顽劣。(《三国演义》第1回)

曹操与陈宫结伴逃亡之时,前往父亲好友吕伯奢家借宿,仅凭一句无头无脑的“缚而杀之”,便大起杀机,杀死吕伯奢便宜,事后才发现主人原来是要杀猪待客。对于这样的错事,曹操不但不感到后悔,反而一不做二不休,连外出沽酒的吕伯奢也一并杀害,并放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其奸雄之心可见一斑。(《三国演义》第4回)

曹操征张乡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了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没想禁令刚,曹操自己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此时,曹操假意要自杀以践军令,后来又在众将的劝说下,割发代首以示众人。曹操自欺欺人的虚伪个性展露无遗。(《三国演义》第17回)

“杨修之死”是曹操阴险毒辣个性的体现。杨修是曹操的行军薄,为人恃才放旷,曾多次触犯曹操之忌:他看出曹操书“活”字于门上是嫌门太阔,看出曹操中杀侍卫是假装的,他参与曹植、曹丕的皇位之争并触怒曹操。最后,杨修在曹操兵驻斜谷时由“鸡肋”号令预知曹操退兵之意,因而让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杀害。(《三国演义》第72回)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评论三国人物时,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试举《三国演义》中的例子加以评论。

曹操是奸雄,既奸诈又狠毒。官渡之战中,他对前来投奔自己的许攸赤脚相见,并接受许攸的计策,偷袭袁绍粮仓,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后来又因许攸对自己多次无礼而残忍地将其杀害。但曹操也有可爱的一面。他为了迎回被自己骂回娘家的丁夫人,亲自上门,又是笑脸,又是好话,甚至允许丁夫人改嫁。

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简述一个体现张飞“勇猛”或“鲁莽”的故事。

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后,恰逢督邮行部至县,刘、关、张出城迎接,但督邮却高坐马上,倨傲不还礼,张飞对此深感恼怒。过后,督邮因索要不到财物,多次羞辱刘备。一日,张飞酒后经过馆驿,见百姓为刘备而受督邮毒打,便按捺不住,冲进馆驿绑住督邮用柳条痛打一番,最后经刘备劝说才肯住手。“怒鞭督邮”可谓是张飞鲁莽个性的形象体现。(见《三国演义》第2回)

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答:张飞听说督邮逼勒县吏,要害刘备,便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就揪住他的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刘备得知张飞鞭打督邮,督邮求救,便急喝张飞住手。后又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分别表现张飞嫉恶如仇、勇猛粗暴和刘备忠厚善良、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使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形象丰满。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军众也仓皇逃窜。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曹操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简述一个体现诸葛亮“智谋过人”的故事。

安排锦囊妙计,逼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是颇能体现诸葛亮智谋的精彩细节。当时,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遭到拒绝后,周瑜向孙权献上“美人计”;用孙权的妹妹为诱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还荆州。但是,这个诡计被诸葛亮一眼识破,他将计就计,让刘备“择日便去就亲”,并给了赵云三个锦囊,教赵云“依次而行”。结果,刘备一行人按照锦囊中的策划,私会乔国老,智激孙夫人,其后又再气周公瑾,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54回)

“智杀魏延”是诸葛亮第三次运用“锦囊妙计”。诸葛亮初见魏延之时,便料定魏延会反,于是安排马岱在魏延身边卧底,并于临终之前,给了杨仪一个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时打开。后来魏延果真造反,杨仪按计行事,让魏延大叫三声“谁敢杀我”,这时马岱应声而出,杀死魏延。(《三国演义》第115回)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节也很能体现诸葛亮的智谋过人。自知阳寿之尽的 诸葛亮,交代杨仪在其死后秘不发丧,并后寨先行,缓缓撤退。若司马懿来追,则回旗返鼓。将自己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以吓退敌军。后来,事情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见木像以后,狂逃五十里,并几次惊问“我有头否?”(《三国演义》114回)

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

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7、鲁迅曾说:“《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举例说明。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正确。

在第九十九回中:司马懿率四十万大军奔蜀而来,诸葛亮让张嶷、王平率一千人马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二人惊恐,恐不敌。诸葛亮笑言自己早已仰望天文,料定月内必大雨淋漓,魏兵众士必不敢深入山险之地,而且料定,在安居一月之后,以逸待劳,魏兵必败。后来,事情果如其所言。

诸葛亮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此处,诸葛亮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了,近于妖。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仔,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那哪位大将?你如何评价他? 答:赵云 智勇双全,忠心耿耿,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情节中,张飞呼吕布为“三姓家奴”,这是为什么?

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后他在李儒的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杀害丁原改投董卓,先后父事丁原、董卓,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这体现出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结合《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用李肃的一句话就是“勇而无谋,见利忘义”。吕布的英勇,在《三国演义》第三回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初次交战,吕布就能大败董卓,并能让董卓说出“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这样一句话,足见吕布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但吕布也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李肃几乎不费什么工夫就说服了他。同时,吕布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当李肃给了他一点好处后,立即杀了自己的义父,投奔到董卓的营中。同样,吕布后来杀董卓也证明了这一点。

简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

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世人不深、用人不当,不听刘备生前劝告,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马谡虽能自动请缨,挺身而出,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公然违令,不听王平之劝,草率从事,致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杜甫《蜀相》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引用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个典故?请简述。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卧龙岗去请。前两次不在,无功而返。第三次刘备精心准备才去,没想到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直到他醒来,才与之促膝长谈,诸葛亮最终答应协助刘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爱才求才故事—“三顾茅庐”。(叙述事件要完整)

请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5分)

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

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举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用计。

反间计:周瑜在三江口挫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又故意将捏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杀了深的水军之妙的两位水军都督。

古代战争中常用“火攻”,在三国之间的征战中也不例外。请简述其中一个关于“火攻”的故事。

刘备挥师东进,连连告捷。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 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湖,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荆州新降,人心 未附,士气低落。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周瑜、诸 葛亮等人计谋精妙,处处占先。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多次写到刘备的哭,他的哭自有其丰富的内涵。毛宗岗说:“先主从来善哭。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也不无道理,请根据相关情节说说刘备怎样哭出自己的基业。

因为缺个好军师,刘备一直在打败仗。有了徐庶以后,他打了许多胜仗,很高兴。可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送徐庶时,一路上一哭再哭,这一路哭过来,打动了徐庶的真情,徐庶隆重推荐了诸葛亮,而且他还特地跑到卧龙岗,先把这件事跟诸葛亮挑明了。刘备这一哭,哭出了个诸葛亮。“三顾茅庐”时,请诸葛亮请了半天,他愣是不出山。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掩面而哭”。他不说自己需要诸葛亮辅助,而说是汉朝天下、黎民百姓需要诸葛亮“匡扶”,这一招果然感动了诸葛亮。从此在诸葛亮辅佐下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的哭,是其“仁君”心性的流露,是其“义士”性情的表现,是其“英雄”之志的表露,更是其“袅雄”之术的展示。

王司徒能够施行连环计,原因何在?

1、董卓仗势欺人,凌辱百官,无视皇帝,权威几同天下,甚至大有取汉天子而代之之势。

2、对待招安降卒,残忍无度,却谈笑自若。

3、董卓、吕布父子俱是好色之徒,都垂涎于貂禅的美色,都想占为己有。

4、貂禅天生丽质,貌美如花,聪明伶俐,善观颜察色。欲报司徒大人养育之恩,欲为大人排忧解难。

5、王司徒设计周详,所行之事让董卓、吕布父子深信不疑。

6、吕布的有勇无谋,见利动心,好色忘义。

简述来自《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成语。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人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余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成语比喻能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舌战群儒: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羽扇纶巾: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薛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论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彭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原形容名士的装束,后泛指文人谋士的潇洒风度。望梅止渴: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歇后语的故事。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这一典故说的是: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和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把刘备小狮子阿斗(刘禅)裹在怀中,持枪上马,出生入死,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时,刘备却把刘禅摔到地上,说:“为汝这儒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见此情景,赵云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三国演义》第41、41回)

徐庶进曹宫——一言不发

说的是谋士徐庶的故事。徐庶,曾经辅佐刘备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捉得其母,并伪造徐母亲笔信,将徐庶骗去许昌。徐母得徐庶为尽孝而离开刘备后,痛斥徐庶,并上吊身亡以绝徐庶尽孝之念。从此,身在曹宫的徐庶便践行离别刘备的誓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三国演义》第36、37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高考名著阅读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

说的是黄盖行苦肉计。

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恺,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三国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怎样,请根据相关情节简要说明。

人物:吕布。

性格特点:他本姓吕,先拜丁原为义父,后见利忘义,杀了丁原,取其首级,又投董卓,并认贼作父。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人争夺美女的圈套。吕布为此不惜与义父反目,再杀了董卓。这是个没有主见、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有勇无谋的人物。

“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个三国人物之死?死时的长叹意在说明什么?

写的是周瑜,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仅用二十余字,就把周瑜不服气,又不得不承认事实的无可奈何的情感表达出来。

9.中国传统戏曲常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比如京剧《失空斩》就取材于《三国演义》,请问这个剧名暗含了《三国演义》的哪三个故事?并请简要叙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失街亭:司马懿率魏兵出苯,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空城计:司马懿拔了街亭,亲率十五万魏兵望西城县杀来。此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将可使,只有二千五百兵卒。大兵压境,诸葛亮心生奇计,大开城门,只携二童子端坐城上,焚香抚琴。马懿疑有埋伏,忙挥令退兵。

斩马谡:街亭失守,马谡自知罪责难免,自缚谢罪。诸葛亮虽与马谡义同兄弟,为明正军律,不徇私情,喝令塑些堑董。左右献上马谡首级,孔明大哭不已,自责用人有失,上表白贬。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这一回中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情?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请简要叙述。(5分)

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吼.独退曹家百万兵。”这首诗赞的是张飞大战长坂坡。请简要分析小说从哪些角度描写了他在长坂桥的不战而胜。

文聘追赵云至长坂桥,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曹操大军赶到。张飞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声如巨雷,曹军股栗。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曹操颇有退心。张飞挺矛再喝,夏侯杰惊毙。操回马而走。小说通过声音(三声大喝),反衬(烘托、夸张)等手段来表现。

第二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 马腾、马超、马岱 ;后三马是指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4、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 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 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 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 鲁肃 ;把昏庸的人说是 刘禅。

5、三国中有两匹千里马 赤兔马、的卢;最后的主人分别是关羽、刘备(此两处有争议)

6、三国中有三位名士被称为一龙,他们是 华歆、邴原、管宁,华歆 和 管宁 分别是龙头和龙尾。

7、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曾先后依附 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8、魏国历代皇帝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9、三国中被称为三杰的是 孙权、刘备、司马懿。(莫名其妙,不知是何原因)

10、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 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还有其他)

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 隆中对。

12、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 庞统,他冠以 凤雏 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 庞统巧设连环计。

13、《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 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 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 马超。

14、《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 关羽。

15、《三国演义》中具有独家绝活的两个人是左慈、管洛。

16、“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 诸葛亮 写给 周瑜 的信中的内容。

17、刘备在长坂坡时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宝贵所能动摇也。”这里的子龙指的是 赵云。

18、“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刘备、关羽、张飞。

19、“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 魏、蜀 ; 吴、曹丕 ; 刘备、孙权。

20、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目的是 为报曹操之恩。

21、“鸡肋”的故事源自 《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 杨修 和 曹操。

22、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 新官上任三把火。

23、“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赵子龙在长坂坡 为了救刘禅杀了七进七出最终救出刘禅。

24、《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 官渡之战 和 赤壁之战。

25、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句话是 刘备 对 张飞 说的,来源于故事 张翼德大闹长坂坡。反映的人物性格特点是 粗中有细。

26、“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被赞之人是 陆逊,他因 在猇亭战役中击败刘备 而名声大震。

27、《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

2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29、《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一般讲的是 吕蒙奇袭荆州 的故事。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单:千里走单骑 三:三顾茅庐 五: 过五关斩六将 六: 六出祁山 七:七擒孟获 八: 诸葛亮排八阵图

3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 青梅煮酒论英雄。你对曹操的评价是 奸雄。你对刘备的评价是 随机应变,是英雄。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 战役 赤壁之战。涉及两个人物是 周瑜 和 曹操.33、《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 孙坚,称帝的是 袁术。三国是 曹操 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

34、“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关羽,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重义气,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35、“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人物是刘备。

36、诸葛亮的哥哥是诸葛瑾,他辅佐的君主是吴国的孙权。

3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 诸葛亮。

38、“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 蜀国 国的君主 刘禅,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 乐不思蜀。

39、“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 吕布。40、“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三姓家奴说是的 吕布。

41、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 庞统,死于麦城的是 关羽,死于白帝城的是 刘备,死于五丈原的是 诸葛亮,死于阆中的是 张飞。

42、“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 赵云。

43、《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

44、“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45、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 曹操,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 诡计多端。

46、曹操死后,其子 曹丕 继位,逼 汉献帝 禅位,改国号为 魏。

47、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物是 司马徽,后来 徐庶 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48、姜维 继诸葛亮之后,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 邓艾 斗智斗勇。

49、“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 关羽,“汉相”指的是 曹操,所寻之“兄”是 刘备。

50、王允利用貂婵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如下计策: 离间计、美人计、连环计。

51、表现诸葛亮“智绝”的事例有: 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借东风。

52、表现关羽“义绝”的事例有 挂印封金、败走麦城、过关斩将、华容道释曹操、千里走单骑。

53、表现曹操“奸绝”的事例有 杀吕伯奢、梦中杀人。

54、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55、曹操称赞他手下的大将 许褚 为“吾之樊哙”,樊哙是 西汉时期 刘邦 手下的猛将。

56、“空城计”主要体现了诸葛亮以下的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神机妙算,善于揣测别人心理。

57、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前后出师表、忠辅刘禅。

58、“智取瓦口隘”体现了张飞 粗中有细 的性格特点。

59、“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 曹操 所说,从 杀吕伯奢全家、徐州屠城、梦中杀人 等事例中可看出其残忍、奸诈的性格特点。60、下列战役中都采用了火攻 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猇亭之战、火烧乌巢、濮阳之战、火烧藤甲兵、上方谷战役。

61、彝陵之役中蜀国崭露头角的两员小将是关兴、张苞。62、计夺天荡山的蜀国两员老将是 黄忠、严颜。

63、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的是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父子三人。

第三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有板书的《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三结义、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

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看到的片断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所看到的片断进行阐述。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三、重点篇章人物分析、掌握阅读方法

1、曹操人物形象阅读分析——“奸雄”

第一回合(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便出现,更以整段篇幅给予描写。其中作者便把曹操的奸诈形象尽显无遗,并为曹操人物形象作了定位。

重点引导学生阅读:

①“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褒贬参半

②假装中风欺骗叔父,赢取父亲信任——小时即如此,长大后可想而知。③“‘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为曹操人物形象定下基调第四回合(废汉帝陈留贱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理解:

之间杀其八口人,若称其误杀;之后又杀吕伯奢,其原因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

下人负我”。充分展现出其奸诈凶狠的一面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曹操的马惊起践坏了麦田,违反军规,曹操“割发权代首”

重点引导学生阅读:

曹操践踏麦田后,“拟议自己践麦之罪”,而后“擎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割发权代首”

2、关羽形象阅读分析——“忠义”、“勇猛”

重点回合:

第一回合、第五回合、第二十五至二十七回、第四十五回、第五十回、第六十六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重点引导:

关羽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再到单刀赴会以及最后败走麦城。每一个故事和情节都把关羽的“忠义“、勇猛”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3、诸葛亮形象阅读分析——“智慧超群”、“鞠躬尽瘁”

重点回合:

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

重点引导:

诸葛亮形象要一分为二看待,首先从智谋上看,诸葛亮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被“神化”了,这一点老师在分析时候必须向学生点明;其次,诸葛亮对于刘备和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是否是封建的愚忠,不再这里作探讨!)

四、全面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

(1)首先要理清故事脉络、把握作者整体思想。

(2)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

(3)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人物特?、社会风貌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有许多的成语、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比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探囊取物、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等等

2、《三国演义》中人物并不是人人都有姓名的,有的有名无姓、有的有姓无名、还有的无名又无姓,你能找出几个来吗?

3、古典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你还读过哪些?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利用课外时间,认真阅读《三国演义》以及相关资料。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惋惜之哭声

三哭大哭不已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4、积累语文知识。

第四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通过对三国纷争的生动描写,全景式地展现了那个特定时期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及历史演变的宏阔画卷,几百年来,差不多被整个民族一代接一代地不停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各个角落,对我们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对民众历史知识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时间跨度很大,写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这漫长时间的错综复杂、纷繁交织的矛盾斗争和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的描绘中,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些复杂尖锐的矛盾的描绘以及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广大民众获得了有关三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历史启示。

1、它有利于广大民众了解三国时期军事、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以及历史演变的状况。

全书写汉末宦官专权,朝廷腐败,何进招董卓诛杀宦官,造成大乱;十八路诸侯借口讨伐董卓,又造成割据称雄的形势;后来经过互相争夺和吞并,终于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其中,穿插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复杂和尖锐的斗争,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为之目眩神迷,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的中国民众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关注。在《三国演义》出现以前,没有任何历史文学作品达到这一水平。因而尽管清代章学诚批评其“七实三虚”,但不可否认的是,民众了解三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的历史特点,不是直接来自历史著作《三国志》,而更多的是得益于通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可以说,中国广大民众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熟悉超过中国历史的其它任何一个时期,《三国演义》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2、它帮助广大民众初步认识自周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天下分久必合,从而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统一的衷心向往。

整部《三国演义》在客观上表现出来的总体趋向是通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而谋求最后统一的全过程,并由此引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结论。尽管在我们现在看来,这里面有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历史循环论,但这一结论却较为直观通俗地概括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趋势,即自周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地从统一走向分裂,同时又不断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这种普遍的、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说明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可能出现彻底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说明了中国人民希望统一、拥护统一的思想与行动,促成了中国历史统一多于分裂的局面。《三国演义》这种“分久必合”的思想,无疑给了中国广大民众有益的启示。

二对政治、军事谋略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评定东吴为止一百多年间的全部战争生活,描写了这一时期的一切战役和许多重要战斗。但它的战争描写不是孤立的,往往置于一定的政治斗争的背景下,战争描写与政治斗争密切地联系着,而谋略贯穿于斗争的始终。因而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其政治、军事谋略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清农民起义有过重要的启示作用。

1、据黄人《小说小话》里记载:“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王帐唯一之秘本。”这些传说虽未必完全可靠,但《三国演义》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农民革命的战略战术起过一定作用,则是可以断言的。此外,《三国演义》在描写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虽也重视武力的因素,歌颂了许多武力绝伦的英雄人物,但作品把斗智放在决定意义上面,一切斗争的最后胜败,都决定于斗智。许多有关斗智的描写,成为明清时代农民起义者的教科书。

2、满清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身处关外,还是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阅读《孙子兵法》之类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带军、打仗的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

3、《三国演义》反映的一些重要政治谋略,如“政治斗争的胜败,决定人才的多少和是否善于使用人才”以及“团结朋友、孤立敌人”都对后世有着重要启示作用。前者会使人感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信任人才的重要意义,后者会使人明白团结一切的人,从而壮大自身力量的重要性。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向刘备定下的联吴抗曹的战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便为何干之同志借用,以讲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三对民族性格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价值标准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生尽心辅佐“仁君”刘备,力图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方面表现出封建时代的忠君思想,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忠于国家民族和追求正义事业的济世情怀。他身为托孤大臣,集朝政大权于一身,但死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十分清廉。而他“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等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表现出杰出的智慧和才略。诸葛亮忠贞、济世、清廉、智慧,他高尚的道德人格和杰出的智慧才略为后世民众景仰和崇拜。这些都对民众的心理意识、价值标准及审美趣味有着深刻影响。此外,其处世格言“宁

静致远,淡泊明志”,体现出中国哲学“既处世又入世”的特点,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

关羽是忠义和神武的化身。他“义不负心,忠不顾死”,屯土山关羽约三事降曹后,面对曹操与之的高官厚禄及百般恩宠和劝诱,他毫不动心。曹操想使关羽与二位嫂嫂共处一室而乱其意志,“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一知故主消息,便不辞千里万里往投,“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成为千古美谈。而违反军令冒死于华容道“义释曹操”时,又表现出其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民族传统美德。作为“神武”的化身,他“诛颜良,斩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些都为民众所乐道。以至于关羽在后世成王成帝成神成圣,其在民间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孔老夫子。不同社会阶级或阶层对关羽从不同的出发点表达出他们的崇拜。统治者看重他的赤胆忠心,普通民众关注的是关老爷“禳灾祈福”的超凡本领,因而关羽崇拜成为民间久盛不衰的民俗文化现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作者把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反面人物的共性赋予了他,使他成为虚伪、奸诈、权变的人物典型。与作者塑造的“理想明君”刘备的宽爱仁慈相比,曹操表现出专横残暴、权谋机变、假公济私、表里不一,视他人性命如草芥的奸雄的特点。尤其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不惜杀死无辜的吕伯奢后的那句自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赤裸裸地反映了其极端利己的本质。《三国演义》中,将其“思想作风、为人处世以及品质修养等与刘备相比,一黑一白,以邪一正,一个卑劣,一个高尚;一个是奸雄,一个是仁君,从而反映出民众对“理想明君”的渴望心理。

此外,《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所反映出来的刘、关、张之间同生共死和相互信赖的关系在群众中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明清以后的秘密社会凡以兄弟结义关系为纽带的几乎都标榜秉承桃园精神,“桃园”几成为兄弟结拜的代名词。不但入会结拜的仪式上供奉“桃园',外出拜码头的暗号和词令中也有“桃园”。除了秘密社会,民间一些无证治倾向的兄弟结拜活动也以桃园结义为楷模。四对语言和民族风物的影响

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以及其广泛深刻的影响,对所谓的三国掌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虚构,有时并不是很容易分辨清楚。因而不少诗词文、对联在运用三国典故或评价三国人物时,竟脱离了三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五说道一个叫崔念陵的进士,诗才极佳,却有五古一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袁枚觉得很可惜:“此小说演义语也,何可入诗?”又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愧。至于大诗人王渔洋误用“落凤坡”的典故,更是传为笑柄。在有关三国的对联中,受了《三国演义》影响的也不少。比如某关帝庙联:

赤面秉承心,骑赤兔追风,驰驱处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青”对“赤”,对得极佳。只是历史上的关羽大概既没骑过赤兔马,也未舞过青龙刀,此联所依据的自然是小说语言。又如华佗庙联:

未劈曹颅千古恨

曾医关臂一军惊

要砍曹操的脑袋和给关羽刮骨疗毒,皆非史实。此外,有些对联在评价三国人物的褒贬的倾向上,也与《三国演义》趋于一致。篇幅有限,这里暂不列举。对联之外,《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更多地作为话题在民间演化成谚语、俗语、歇后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如评价人物的:“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官运张守嫂嫂——情义为重”“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等。再比如在日常语汇中,说某人“不知脸红”,那叫“关公放屁”;说某人“人硬货不硬”,那叫“关公卖豆腐”;说某人“上了大当”,那叫“蒋干盗书”等。

《三国演义》虽不留意游戏,但它所写的那些人物和故事却在历来成为民间游戏的好素材,直到今天,依然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如民间的一些酒令,象棋活动,许多公园里设置的“八阵图”迷宫以及如今非常盛行的互联网上的三国游戏等。处处可感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除以上涉及的四个方面外,值得注意的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兴起了人才学、谋略学、管理学,领导艺术学的《三国演义》应用研究热,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三国演义》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这本优秀古典历史小说的无限魅力。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谋略的杰作,对各界各阶层人的种种为人处事、运筹工作以及整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风速习尚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以深厚的内容启迪了我们的思维,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提升着我们的生命质量。

第五篇: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讲史有直接的关系:章回小说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的“回”来自于讲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说的回目来自于讲史开宗明义的题旨;章回小说由“话说”、“看官”等构成的虚拟的说书场景来自于讲史的叙述方式。我国章回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五种类型: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描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三国演义》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三国结束后不久,就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一十余种,资料详实,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与此同时,关于三国的各种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到元代时,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罗贯中正是综合《三国志》、民间传说和《全相三国志平话》等最终写成了《三国演义》。可见《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目前知之甚少。明代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见他籍贯太原,大约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间。相传他颇有政治抱负,而且是施耐庵的“门人”。其材料如果可靠,他的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他写的作品很多,除《三国演义》外,今传世的还有长篇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一说《水浒传》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三国演义》的版本较多,其中明代的嘉靖本,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节。每节有七言回目一句。而《三国演义》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英雄传奇,但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几种思想倾向:

第一,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在《三国演义》中,以刘关张及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方面,是正义的代表。而曹魏集团则代表了邪恶。这种倾向并不是罗贯中首创,而是早已存在于民间,罗贯中只不过是继承了民间的观念。这样的倾向对于吸引读者的感情投入是必需的。这种倾向固然沿袭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另一方面,拥刘也表现了对仁政和明君的向往,反曹则是对暴君和暴政的痛恨。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糅合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来表现对昏君贼臣及黑暗统治的痛恨,对圣君贤相和清平社会的渴望。所以,生活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奉蜀为正统,不仅因为对否定蒙元正统地位,在“人心思汉”的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道德理想。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之为封建观念而加以否定。第二,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所谓“义”,本来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在《三国演义》中,简单地说就是友谊。《三国演义》中“义”的观念特别突出,“桃园三结义”、“义释曹操”等成了“义”的经典表现。“义”,其实是一种民间观念,作者是用民间的想象来描写三国时期的某些人物,并将这种观念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集中地表现在刘备、关羽、张飞身上。“义”,使他们变君臣为兄弟,平等相待;“义”,令他们相互救困扶危、同心协力;“义”,让他们舍己救人、知恩图报。特别是关羽成了“义”的化身,虽然关羽身上的“义”被绝对化,而产生了重私情忘大义的弱点,但总的来说,并不损害他忠肝义胆、光明磊落的形象塑造。这在高层政治斗争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它虽然未必符合事实,但切合民间心理。第三,十分崇尚智慧。就写人而言,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传奇人物,他懂政治、精军事、通外交,是典型的智慧的象征,另外,周瑜、司马懿等人身上也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观念。作者突出这些智者,使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智力的竞赛与角逐,因而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就叙事而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被人们称为全景性军事文学。其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突出智斗,是这一作品的特色。作品写战役,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关系交织在一起,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等,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下载《三国演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国演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化路小学孙金宇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人人皆知。其中,《三国演义》是把《三国志》通俗化之后所作的书。由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没有《红楼梦》的凄婉哀怨,也没有《西游记》的神奇缥缈,这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历史悲歌。当我看到一个个早已从书中熟悉的人物活生生地在荧屏上出现,当我看......

    三国演义(精选合集)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逝去的是三国历史,留下的是诸葛智慧。《三国演义》讲述了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勇士舍......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名为何是单字 《三国演义》中,人名单字不少,比如刘备、曹操、吕布、关羽等。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就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名都是单字?的确是这样......

    《三国演义》专题

    一、《三国演义》专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第一回引言 一、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别号湖海......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 1、《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剑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使______的关羽。2、《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真想回到那个时期参加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是罗贯中的代表作,以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