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全部知识点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田园牧歌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曾经因题材的“故乡性”和情调的乡土性被认为是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的一员,30年代的创作由被归入“京派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倾向和归隐情绪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呈现独特的风格。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等。“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施蛰存——(1905~2003),“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
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讽刺批判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等;短篇《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写实与抒情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取材丰富多样,但大多取自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挖掘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等;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是“五四”以来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解放区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现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是她发表小说《梦珂》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短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解放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通讯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特写集《南下记》、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1921~1995),现代著名女作家,小说大家。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是她小说创作的基调。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 成就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禁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大家。“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 发展和繁荣。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钟敬文——(1903~2002)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俗学家、文艺评论家。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等。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后创作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书写孤独灵魂的忧郁、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灵、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散文名篇《山之子》等。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现代散文家、画家、翻译家。其作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含,尤其善以儿童的眼光来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质。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人世间虚伪、卑俗、自私的憎恶,读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的赞美,充满清幽玄妙的情趣。后期散文透出强烈爱憎之情,有诙谐峭拨的风格。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教师日记》、《帅真集》等。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杂文集《骂人的艺术》、散文集合《雅舍小品》、《秋室杂忆》、《文学因缘》等,散文名篇《雅舍》、《汽车》。
唐弢——(1913~1990),原名唐端毅。现代文学史家、杂文家。代表作有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边鼓集》、《横眉集》、《松涛集》、《落帆集》,散文名篇《桥》等。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自己的话》;散文名篇《祝土匪》、《论趣》、《说文妖》等;小说代表作有《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朱门》等。
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双。现代文化名人、作家、理论家。20年代所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之作。30年代编有《鲁迅杂感选集》并作重要序言。散文名篇有《暴风雨之前》、《一种云》等。
夏衍——(1900~1996),原名沈乃熙,又名沈端先。现代文化活动家、剧作家。1936年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戏剧代表作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终身大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诗集有《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星空》、《前茅》、《瓶》、《恢复》等;诗歌名篇《凤凰涅槃》、《晨安》、《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历史剧代表作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小说代表作有《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和《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
闻一多——(1889~1946),新月社代表诗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作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诗歌名篇《死水》、《发现》等。
殷夫——(1909~1931),又名白莽,原名徐白。“红色鼓动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代表作诗集有《孩儿塔》等;诗歌名篇有《血字》、《我们》、《别了,哥哥》等。
冯至——(1905~1993),沉钟社代表诗人,曾被鲁迅称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诗歌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北游》等;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歌名篇《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海韵》等;另有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李金发——(1900~1976),中国现代文学史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早年留学法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于1920年在法国开始创作白话诗。20年代中期以后,接连出版了《微雨》(1925年)、《为幸福而歌》(1926年)、《食客与凶年》(1927年)三本新诗集。李金发在国外创作的这些诗歌,明显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营养。他留法期间,正值法国诗坛象征主义盛行,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马拉美、魏伦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极其诗作,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思想情调和艺术技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以法国象征派诗歌以梦幻来取代显示和以颓废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更引起了李金发的强烈共鸣,这一点深深地反映在他整个诗歌创作中。
戴望舒——(1905~1950),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田 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街头诗的发起人,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代表诗集有《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等;诗歌名篇有政治抒情长诗《给战斗者》以及街头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呵,游击司令》、《给饲养员》、《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
臧克家——(1905~2004),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代表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等,诗歌名篇有《老马》、《有的人》等。
卞之琳——(1910~2000),“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等;诗歌名篇有《断章》、《淘气》、《圆宝盒》、《距离的组织》、《尺八》等。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代表诗集有《大堰河》、《旷野》、《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火把》、《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歌名篇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片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绿原——(1922~),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童话》、《集合》(抒情短情诗集)、《又是一个起点》(长篇政治抒情诗集)等;诗歌名篇有《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诗与真》、《诗人》、《你是谁?》、《复仇的哲学》、《颤抖的钢铁》等。
牛汉——(1923~),本名史成汉,又名牛汀。“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彩色的生活》、《温泉》、《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悬崖》等;诗歌名篇有《种子有翅膀》、《鄂尔多斯草原》、《地下的声音》、《驼队的摇篮》、《夜的憧憬》、《悼念一棵枫树》、《根》等。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九叶”诗派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探险队》、《旗》、《蛇的诱惑》等;诗歌名篇有《野兽》、《蛇的诱惑》、《赞美》、《诗八首》、《自然底梦》、《森林之梦》、《隐现》等。
郑敏——(1920~),“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花》等;诗歌名篇有《树》、《金黄的稻束》、《生的美:痛苦、斗争,忍受》、《人力车夫》、《马》、《时代与死》、《清道夫》等。
袁可嘉——(1921~),“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沉钟》、《岁暮》、《空》、《南京》、《上海》、《进城》、《难民》等;诗论集有《新诗现代化》、《新诗戏剧化》、《对于诗的迷信》等。
李季——(1922~1980),解放区代表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
袁水拍_——(1916~1983),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政治讽刺诗《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等。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巽甫。独幕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家,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代表剧作有《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
欧阳予倩——(1889~1962),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代表剧作有《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等。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话剧住主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曹禺及其代表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另有剧作《蜕变》等,并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田汉——(1889~1968),原名田寿昌。现代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代表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梅雨》、《回春之曲》、《丽人行》。
陈白尘——(1908~1994),原陈增鸿、陈征鸿。讽刺喜剧和历史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代表剧作有《征婚》、《恭喜发财》、《魔窟》、《乱世男女》、《禁止小便》、《结婚进行曲》、《升官图》、《岁寒图》等讽刺喜剧;《虞姬》、《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等历史剧。
作品知识
鲁迅《孔乙已》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收入《呐喊》。
鲁迅《故乡》发表于1921年《新青年》第6卷第4号,收入《呐喊》。
鲁迅《阿Q正传》连载于1921年底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收入《呐喊》;
鲁迅《伤逝》收入小说集《彷徨》之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鲁迅《过客》完成于1925年3月,收入散文集《野草》。鲁迅《杂感》创作于1925年5月,收入杂文集《华盖集》。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收入《寒灰集》。
郁达夫《沉沦》完成于1921年5月,收入《沉沦》集,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创作于1924年11月。发表于1925年1月《小说月报》第16卷1号。冰心《超人》创作于1921年,发表于1921年4月10日《小说月报》第12卷第4期。许地山《春桃》发表于1934年7月1日《文学》第3卷第1期。
茅盾《林家铺子》完成于1932年6月,发表于《申报月刊》创刊号,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
茅盾《子夜》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1月出版,作品相关人物: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屠维岳、冯云卿。
巴金《家》最初连载于1931年4月至4月至1932年5月《时报》,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发表时原题为《激流》,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作为《激流三步曲》的第一部;据统计,1933年到1951年期间,《家》先后再版33次之多,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巴金《寒夜》创作于1946年底,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小说相关人物:汪文宣、曾树生。
老舍《月牙儿》最初发表于1935年4月天津《国闻周报》。
老舍《骆驼祥子》连载于1936年《宇宙风》第25期至第48期,1939年3月由人间书屋出版单行本,小说相关人物:祥子、虎妞、小福子、刘四。
老舍《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组成,第一部《惶恐》、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创作于1930年。
萧红《小城三月》完成于1941年夏,是萧红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萧红《生死场》出版于1935年。
沈从文《萧萧》作与1929年,原载《小说月报》21卷1号。
沈从文《边城》1934年10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穆时英《街景》收入1934年出版的小说集《白金的女体塑像》。
施蛰存《梅雨之夕》收入1933年上海新中国书店出版的小说集《梅雨之夕》。
废名《菱荡》作于1927年10月。
张天翼《包氏父子》发表于1934年《文学》第1卷第1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创作于1940年。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发表于1932年12月《小说月报》第1卷第5、6期,是短篇小说《南行记》的第一篇。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5月。
孙犁《荷花淀》作于1945年,收入《白洋淀纪事》。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年2月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8年9月由东北光华书店出版,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周立波《暴风骤雨》1948年12月完稿,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钱钟书《围城》1947年5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张爱玲《金锁记》收入1947年11月出版的小说集《传奇》增订本。
朱自清《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收入散文集《背影》。
朱自清《给亡妇》写于1932年10月,收入散文集《你我》,它与《背影》都是朱自清以描写身边琐事为主的“家常体”散文的代表。
冰心《笑》发表于1920年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收入《冰心散文集》,北新书局1932年出版。《笑》被称为“现代抒情散文的开韧之作”。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作于1932年8月,原载于1932年9月16日《论语》第1期。
周作人《乌蓬船》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27日《语丝》第107期,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作于1929年1月,收入《西湖拾漫》,北新书局1929年出版。
何其芳《雨前》作于1933年春,收入散文集《画梦录》。
李广田《山之子》作于1936年,发表于《文丛》创刊号,后收入1939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雀蓑集》。
丰子恺《山中避雨》 梁遇春《“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收入北新书局1930年3月出版的《春醪集》。
梁实秋《汽车》
唐弢《桥》写于1947年8月,收入《落帆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10月出版。
林语堂《论趣》30年代写的一篇幽默小品文。
瞿秋白《暴风雨之前》作于1931年12月。
夏衍《包身工》写于1936年4月,发表于同年6月《光明》创刊号。
胡适《蝴蝶》作于1916年8月,最初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6号,后收入诗集《尝试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3月出版。
郭沫若《晨安》作于1920年1月,收入诗集《女神》,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8月出版。
郭沫若《凤凰涅槃》作于1920年1月,并于同月30日、31日两天连续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后收入诗集《女神》,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8月出版。
闻一多《死水》作于1925年4月,收入诗集《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1月出版。
殷夫《我们》作于1929年12月。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作于1925年,收入《昨日之歌》,北新书局1927年4月出版。
徐志摩《沙扬娜拉》作于1924年7月,收入《志摩的诗》。
徐志摩《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发表于1928年12月《新月》第1卷第10期,收入《猛虎集》。
李金发《弃妇》收入《微雨》,北新书局1925年11月出版。
戴望舒《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最初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写于1942年7月日寇狱中。
田间《给战斗者》完成于1937年12月,后收入同名诗集。
臧克家《老马》写于1932年4月,收入1933年出版的诗集《烙印》。
卞之琳《断章》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于1933年1月,收入《大堰河》,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8月出版;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也是艾青的成名作。
艾青《手推车》作于1938年初,收入《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出版。
绿原《诗人》
牛汉《种子有翅膀》作于1945年。
穆旦《自然底梦》作于1942年11月。
穆旦《旗》作于1945年5月。
郑敏《金黄的稻束》是一首抒情哲理诗,收入《诗集1942~1947》,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出版。
袁可嘉《沉钟》作于1946年,发表于《文艺复兴》第2卷第1期。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作于1945年12月,1946年9月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
袁水拍《发票贴在印花上》作于1946年4月,收入《马凡陀的山歌》。
郭沫若《屈原》作于1942年1月。
丁西林《三块钱国币》收入1947年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西林独幕剧集》。
欧阳予倩《屏风后》发表于1929年5月《戏剧》(广东)第1卷第1期。
曹禺《雷雨》作于1933年,发表于1934年7月1日《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1936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田汉《名优之死》发表于1929年5月《南国月刊》第1期。
夏衍《上海屋檐下》1937年11月由戏剧时代出版社出版。
陈白尘《升官图》1946年6月由群益出版社出版。
作品年谱
1916年
诗歌:《蝴蝶》
1918年
小说:《狂人日记》
1919年
小说:《故乡》
1920年
散文:《笑》
诗歌:《晨安》、《凤凰涅槃》
1921年
小说:《阿Q正传》、《沉沦》(小说集)、《沉沦》(小说)、《超人》
1924年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潘先生在难中》
诗歌:《沙扬娜拉》
1925年
小说:《伤逝》
散文:《过客》、《杂感》、《背影》 诗歌:《死水》、《我是一条小河》、《弃妇》
1926年
散文:《乌蓬船》
1927年
小说:《菱荡》 诗歌:《雨巷》
1928年
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诗歌:《再别康桥》
1929年
小说:《萧萧》
散文:《西湖的雪景》
诗歌:《我们》
戏剧:《屏风后》
1930年
小说:《为奴隶的母亲》
散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1931年
小说:《家》
散文:《暴风雨之前》
1932年
小说:《林家铺子》、《人生哲学的一课》
散文:《钓台的春昼》
诗歌:《老马》
1933年
小说:《子夜》、《梅雨之夕》
散文:《雨前》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戏剧:《雷雨》
1934年
小说:《春桃》、《边城》、《街景》、《包氏父子》
1935年
小说:《月牙儿》、《生死场》
1936年
小说:《骆驼祥子》
散文:《山之子》、《包身工》
1937年
诗歌:《给战斗者》 戏剧:《上海屋檐下》
1938年
诗歌:《手推车》
1940年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1941年
小说:《小城三月》
1942年
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自然底梦》
戏剧:《屈原》
1943年
小说:《小二黑结婚》
1945年
小说:《荷花淀》
诗歌:《种子有翅膀》、《旗》、《王贵与李香香》
1946年
小说:《寒夜》 诗歌:《沉钟》、《发票贴在印花上》
戏剧:《升官图》
1947年
小说:《围城》、《金锁记》散文:《桥》
戏剧:《三块钱国币》
1948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
1949年
小说:《四世同堂》
作品与作品集
鲁迅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
郁达夫
小说集:《沉沦》(《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寒灰集》。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散文集: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
叶绍钧
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城市中》、《四三集》。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冰心
“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爱的哲学”小说:《超人》、《烦闷》。小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
许地山
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
20年代的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
30年代的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多角关系》。40年代的小说:《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巴金
早期小说:第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灭亡》(1928)。《新生》(《灭亡》的续篇)(1931)、《死去的太阳》(1931)。《爱情三部曲》:《雾》(1931)、《雨》(1933)、《电》(1933)。《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日战争后的小说:《抗战三部曲》(《火》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散文集:《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
老舍
第一部小说:《小铃儿》。英国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新加坡创作的长篇童话小说:《小坡的生日》。回国后创作的长篇小说: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此时创作的《大明湖》手稿在战火中被毁,作者根据自己的回忆压缩成短篇小说《月牙儿》,这期间还创作了短篇小说《断魂枪》。抗战爆发后,老舍在国内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前两部(《惶恐》、《偷生》),在美国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
柔石
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
萧红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小城三月》短篇小说集:《牛车上》、《跋涉》(与萧军合著)、《朦胧的期待》散文集:《商市街》、《旷野里的呼喊》、《萧红散文》
沈从文
短篇小说:《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中长篇小说:《阿里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
穆时英
短篇小说:《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短篇小说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
施蛰存
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品行》、《小珍珠》。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
废名
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小说:《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张天翼
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长篇小说:《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小说:《清明时节》。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沙汀
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短篇小说:《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小说:“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
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赵树理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孙犁
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玲
短篇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周立波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钱钟书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
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
《孔已己》、《故乡》、《伤逝》、《春风沉醉的晚上》、《月牙儿》、《小城三月》、《梅雨之夕》、《人生哲学的一课》
人物形象
《孔已己》:孔已己。
《故乡》:闰土、水生、杨二嫂、宏儿。
《阿Q正传》:阿Q、赵太爷、小D.《伤逝》:涓生、子君。
《春风沉醉的晚上》:我、陈二妹。
《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潘师母、王妈、姓吴的、局长、局长的表弟。
《超人》:何彬、程姥姥、禄儿。
《春桃》:春桃、刘向高、李茂、老吴。
《林家铺子》:林先生、林小姐、林大娘、寿生、阿
四、陆和尚、王三毛、痨病鬼经理。
《子夜》: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屠维岳、冯云卿、唐云山、李玉亭。
《家》:觉新、觉民、觉惠、鸣凤、梅芬、瑞珏、冯乐山、高老太爷。
《寒夜》:曾树生、汪文宣。
《四世同堂》:祁老人、祁瑞宣、程长顺、钱诗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
《小城三月》:翠姨。
《生死场》:王婆、麻面婆、二里半、赵三。
《萧萧》:萧萧、花狗。
《边城》:翠翠、傩送、天保。
《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邢幺吵吵。
《小二黑结婚》:二诸葛、三仙姑、小芹、小二黑、金旺。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张裕民、顾涌、程仁、钱文贵、李子俊。
《暴风骤雨》: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肖祥、老孙头、韩老
六、杜善人。
《围城》: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苏文纨、唐晓芙、高松年、韩学愈、李梅亭。
《金锁记》:曹七巧、姜季泽、长安、长白、芝寿。
《屈原》:屈原、张仪、郑袖、郑詹尹、婵娟。
《雷雨》: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四凤。
《名优之死》:刘振声、刘芸仙、刘凤仙、杨大爷。
《上海屋檐下》:林志成、杨采玉、匡复、赵振宇、黄家楣、施小宝、李陵碑。
作品场景
鲁镇:《孔已己》。
未庄:《阿Q正传》。
吉兆胡同:《伤逝》。
上海:《春风沉醉的晚上》、《子夜》、《街景》、《梅雨之夕》、《金锁记》。
日本:《沉沦》。
碧庄:《潘先生在难中》。
北京:《春桃》、《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重庆:《寒夜》。
东北:《生死场》。
湘西:《萧萧》、《边城》。
陶家村:《菱荡》。
四川:《在其香居茶馆里》。
昆明:《人生哲学的一课》。
刘家交:《小二黑结婚》。
华北暖水屯:《太阳照在桑干河》。
东北元茂屯:《暴风骤雨》。
评价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手记”的叙述方式。
■现代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峰并峙”,指的是鲁迅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沉沦》(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沉沦》体现了作家一贯主张的“自叙传”文学观。
■《潘先生在难中》在艺术上达到了叶绍钧短篇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茅盾指出叶绍钧善于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第一个“十年”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叶绍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
■1923年出版的叶绍钧《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集。
■鲁迅指出:“十年来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个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钱杏邨评价:叶圣陶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小说家”。
■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体家。她的语言既融化了古典文学的神韵,又融合了欧美文学的乳汁,赢得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和模仿,被评论家称为“冰心体”。
■朱自清说,茅盾作《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
■瞿秋白评价《子夜》:“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巴金被称为“20世纪的良心”。
■《家》发表时原标题为《激流》,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家》,自1933年到1951年期间,先后再版33次之多,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家》标志着巴金小说艺术走向成熟。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
■鲁迅评价萧红的作品“女性作者的制止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沈从文以独特“湘西”色彩而成为中国小说大家。
■穆时英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
■毛泽东称赞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有“活的中国”之称。
■茅盾评价《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的那时的女性作家中是伟大的”。
■《围城》被称为现代版《儒林外史》。
■周作人被誉为“小品文之王”。
■“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1936年,何其芳《画梦录》、卢焚《谷》、曹禺《雷雨》一起获得天津《大公报》奖金。
■郁达夫称梁遇春为“中国的爱利亚”。
■1936年夏衍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鲁迅评价殷夫的作品:“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戴望舒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
■田间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
■臧克家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
■艾青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
■丁西林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
■《升官图》被称为新《官场现形记》。
文学社团
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创建了创造社。
1921年,叶绍钧、茅盾、郑振铎、周作人等发起创立新文学第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1918年,柔石、朱自清、叶绍钧、冯雪峰、潘漠华、魏金枝等组织了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而又很有名气的“晨光文学社”。
1928年,柔石与鲁迅一起创办“朝华文学社”。
“语丝文体”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
周作人是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的主要发起人。
1921年,郭沫若参与发起创建《创造社》,先后与社友创办了《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3年,冯至参加了浅草社,浅草社解散后,他与友人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人成立了沉钟社。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为现代派诗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现代诗派”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1937年9 月11日《七月》创刊。
“七月”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
“九叶诗人”:唐湜、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袁可嘉、穆旦。作品内容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三种意象:大自然、有母亲情感的女性、祖**亲
《沉沦》(小说)描写着一个有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
《为奴隶的母亲》讲述的是“典妻”的故事。
《杂感》的四个部分:批判眼泪的无用,盛赞无泪者的伟大、比较不同死的悲剧性、比较不同的世界观、提倡韧性的战斗。
《背影》的写作时间距当时二年余。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了“信天游”的方式。
《屈原》共五幕。
《雷雨》共四幕。
创作主张与创作经历
叶绍钧始终坚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爱的哲学”的小说有:《超人》、《烦闷》。
“爱的哲学”包括:母爱、童真、大自然。
冰心创作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又以小诗抒唱对人生的思考,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流行的时代”。
抗战期间,冰心曾用男士的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文章,后结集为《关于女人》。
许地山主张文学要“切实地描写群众”,“指导群众一条为生而奋斗而牺牲的道路”。
1921年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
茅盾主张作家要努力反映“全般的社会现象”和“全般的社会结构”,使文学成为时代的镜子。他的小说创作基本印证了自己的主张。
茅盾开创了“社会剖析派”风格小说,同时也是它的代表作家。
巴金奉行“人类至上”的人道主义思想。
沈从文用“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
沈从文说:“我只想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林语堂公开提倡“不谈政治”,自称“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性灵小品文。
“写人生永久性的真理”是臧克家诗集的重要内容。
“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是艾青给自己诗歌定下的最初基调。
“土地——农民”成为艾青诗歌创作中始终关注的中心。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是艾青诗歌的“永恒主题”。
曹禺善于将“生活戏剧化”,夏衍善于将“戏剧生活化”。
名词解释题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 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
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
柔 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沈从文
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田园牧歌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曾经因题材的“故乡性”和情调的乡土性被认为是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的一员,30年代的创作由被归入“京派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倾向和归隐情绪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呈现独特的风格。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穆时英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等。“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沙汀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讽刺批判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等;短篇《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写实与抒情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取材丰富多样,但大多取自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挖掘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等;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是“五四”以来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
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解放区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玲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现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是她发表小说《梦珂》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短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解放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通讯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特写集《南下记》、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
张爱玲(1921~1995),现代著名女作家,小说大家。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是她小说创作的基调。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禁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 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大家。“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 发展和繁荣。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俗学家、文艺评论家。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等。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后创作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书写孤独灵魂的忧郁、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灵、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
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散文名篇《山之子》等。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现代散文家、画家、翻译家。其作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含,尤其善以儿童的眼光来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质。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人世间虚伪、卑俗、自私的憎恶,读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的赞美,充满清幽玄妙的情趣。后期散文透出强烈爱憎之情,有诙谐峭拨的风格。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教师日记》、《帅真集》等。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杂文集《骂人的艺术》、散文集合《雅舍小品》、《秋室杂忆》、《文学因缘》等,散文名篇《雅舍》、《汽车》。
唐 弢
唐 弢(1913~1990),原名唐端毅。现代文学史家、杂文家。代表作有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边鼓集》、《横眉集》、《松涛集》、《落帆集》,散文名篇《桥》等。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自己的话》;散文名篇《祝土匪》、《论趣》、《说文妖》等;小说代表作有《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朱门》等。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双。现代文化名人、作家、理论家。20年代所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之作。30年代编有《鲁迅杂感选集》并作重要序言。散文名篇有《暴风雨之前》、《一种云》等。
夏衍
夏衍(1900~1996),原名沈乃熙,又名沈端先。现代文化活动家、剧作家。1936年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戏剧代表作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胡适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终身大事》。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诗集有《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星空》、《前茅》、《瓶》、《恢复》等;诗歌名篇《凤凰涅槃》、《晨安》、《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历史剧代表作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小说代表作有《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和《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
闻一多
闻一多(1889~1946),新月社代表诗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作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诗歌名篇《死水》、《发现》等。
殷夫
殷夫(1909~1931),又名白莽,原名徐白。“红色鼓动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代表作诗集有《孩儿塔》等;诗歌名篇有《血字》、《我们》、《别了,哥哥》等。
冯至
冯至(1905~1993),沉钟社代表诗人,曾被鲁迅称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诗歌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北游》等;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歌名篇《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海韵》等;另有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李金发
李金发(1900~1976),中国现代文学史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早年留学法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于1920年在法国开始创作白话诗。20年代中期以后,接连出版了《微雨》(1925年)、《为幸福而歌》(1926年)、《食客与凶年》(1927年)三本新诗集。李金发在国外创作的这些诗歌,明显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营养。他留法期间,正值法国诗坛象征主义盛行,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马拉美、魏伦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极其诗作,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思想情调和艺术技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以法国象征派诗歌以梦幻来取代显示和以颓废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更引起了李金发的强烈共鸣,这一点深深地反映在他整个诗歌创作中。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田间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街头诗的发起人,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代表诗集有《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等;诗歌名篇有政治抒情长诗《给战斗者》以及街头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呵,游击司令》、《给饲养员》、《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代表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等,诗歌名篇有《老马》、《有的人》等。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等;诗歌名篇有《断章》、《淘气》、《圆宝盒》、《距离的组织》、《尺八》等。
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代表诗集有《大堰河》、《旷野》、《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火把》、《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歌名篇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片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绿原
绿 原(1922~),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童话》、《集合》(抒情短情诗集)、《又是一个起点》(长篇政治抒情诗集)等;诗歌名篇有《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诗与真》、《诗人》、《你是谁?》、《复仇的哲学》、《颤抖的钢铁》等。
牛汉
牛汉(1923~),本名史成汉,又名牛汀。“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彩色的生活》、《温泉》、《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悬崖》等;诗歌名篇有《种子有翅膀》、《鄂尔多斯草原》、《地下的声音》、《驼队的摇篮》、《夜的憧憬》、《悼念一棵枫树》、《根》等。
穆旦
穆等;诗歌名篇有《野兽》、《蛇的诱惑》、《赞美》、《诗八首》、《自然底梦》、《森林之梦》、《隐现》等。
郑敏
郑敏(1920~),“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花》等;诗歌名篇有《树》、《金黄的稻束》、《生的美:痛苦、斗争,忍受》、《人力车夫》、《马》、《时代与死》、《清道夫》等。
袁可嘉
袁可嘉(1921~),“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沉钟》、《岁暮》、《空》、《南京》、《上海》、《进城》、《难民》等;诗论集有《新诗现代化》、《新诗戏剧化》、《对于诗的迷信》等。
李季
李季(1922~1980),解放区代表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
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3),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政治讽刺诗《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等。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巽甫。独幕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家,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代表剧作有《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代表剧作有《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等。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话剧住主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曹禺及其代表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另有剧作《蜕变》等,并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田汉
田汉(1889~1968),原名田寿昌。现代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代表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梅雨》、《回春之曲》、《丽人行》。
陈白尘
陈白尘(1908~1994),原陈增鸿、陈征鸿。讽刺喜剧和历史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代表剧作有《征婚》、《恭喜发财》、《魔窟》、《乱世男女》、《禁止小便》、《结婚进行曲》、《升官图》、《岁寒图》等讽刺喜剧;《虞姬》、《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等历史剧。
《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26年起改由北京书局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呐喊》中,鲁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对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以及民主革命的出路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概括和反映。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不仅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也代表了新文学发展的方向。
《彷徨》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收小说11篇。在《彷徨》里,鲁迅继续对农民的不幸遭遇、妇女的悲惨地位以及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前途给予了深沉的关注,对封建传统尤其是封建思想意识进行了更为透彻的揭露和批判,同样塑造了一批永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与《呐喊》相比,《彷徨》在艺术上更为成熟,丰满而又洗练,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激流三部曲》
它是巴金早期创作成熟的代表,由《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作品中巴金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兴衰变迁、垂死挣扎,以及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必然趋势。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对青年人、女人、下人们的残酷压迫,在作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家”,所显示的只是社会的一角,却构成了“五四”时代形象的家族历史缩影。这部作品是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血泪的控诉。
《南行记》
小说家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初版于1935年,收作品8篇。解放后出版的《南行记》增至31篇。内容大都是作者漂泊于我国西南边陲和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见闻。把西南边境的绮丽风光和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和斗争首次带到文学作品中来。其创作的基本特色是:朴实的风格,奇异的情调,带有浓郁地方传奇色彩,有一种野性 的气愤,人物性格鲜明,独具风采。在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生活实感的基础上揉进了浓郁浪漫主义色彩,有很强的抒情性。整个作品洋溢着明朗乐观的精神。有内在的思想力量。其中的《山峡中》、《人生哲学的一课》等篇最具代表性。
《荷花淀》(小说集)
短篇小说、散文合集。孙犁著,1947年4月由香港海洋书屋出版。内收小说4篇,散文2篇,依次为:《荷花淀》、《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散文)、《村落战》、《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散文)、《山里的春天》、《麦收》。其中的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因而人们把他这一派称为“荷花淀派”。他在这本集子里继续保持着小说散文化的趋势,而且写得更加空灵与轻巧;对于细节与对话的描写也更入微和传神,尤其是对各种各样女性的刻画,显示出了作家对生活细致精心的观察。作品积极、乐观、向上、风格优美流转。
《野草》
现代散文诗开先河之作。创作于1923年至1926年间。1927年由北平北新书局作为“乌合丛书”之一出版。共收鲁迅诗23篇,其中包括《秋夜》、《影的告别》、《墓志铭》等广为人知的篇章。《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通过是的意象与气质表现出来。大量运用象征、梦境和幻觉自然联系,语言具有是一样的跳跃性的音乐感。《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重重困惑坚持探索前行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寻求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
《尝试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者胡适。《尝试集》的基本内容是反对封建主义,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表现了争取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尝试集》在“诗体的大解放”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是在对旧体诗词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体诗,全部用白话创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建立和发展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初步建立了白话新诗的地位。
《女神》
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等诗。《女神》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死水》
是闻一多最重要的代表性诗集,其中的诗篇创作于1925年6月留美回国后到1927年之间的两年时间中,是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的产物。诗人在美留学8年,饱尝了天涯羁旅的孤苦和身为“弱小国民”的耻辱。他怀着极大的愤慨和热切的富国强民愿望,回到了日思夜梦想的祖国。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黑暗腐朽的“死水”般的社会,一个内忧外患,四海萧条的国度。诗歌幻想中的瑰梦彻底破灭了,他那敏感的心弦发出强烈的震撼。《发现》、《荒村》、《大鼓师》等篇,均是这一心境的具体体现。与前期发表的《红烛》相比,《死水》消退了那种青年式的单纯透明的色彩,更加贴近丑恶的现实,更深沉厚重,艺术上更为成熟。其中的大多数篇章结构整饬,韵律和行数、字数都经过精心设计,一般以7字一行为主,2行或4行一节,有时巧妙运用长短相间的手法,既整齐雅洁,又错落有秩。诗中运用大量精巧的叠句、叠字,压韵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使节奏鲜明、生动、不富有弹性。《死水》显示出较高的诗歌语言技巧,对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具有一种开创作用。
《三个叛逆的女性》
1926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一书出版。这三个剧本塑造了三个大胆叛逆的女性形象,以炽热的革命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觉醒和斗争,猛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制度,强烈体现出反封建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革命精神。在艺术上,剧本有着重要特征:通过历史题材以戏剧形式反射现实,用大胆的想象和虚构手法发掘、描画历史人物的精神思想,使之与新时代精神息息相通。
《阿Q正传》
鲁迅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1921年12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成功塑造了阿Q的性格,高度集中地概括了民族的病态及国民的劣根性,显示了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独特的典型化艺术手法。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阿Q正传》都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是丁玲创作的享有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1948年9月由东北光华书店出版,小说出版后立即在国内外文坛引起普遍关注,并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改斗争题材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长篇代表作,也是丁玲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小说以华北地区桑干河畔一个名叫暖水屯的村庄为背景,着力反映了这里的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几经波折最终斗倒地主分了田地的完整过程,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村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和土改斗争的艰巨性。
《暴风骤雨》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以广阔的艺术视野真实地展现了东北地区土改的全貌,以血淋淋的阶级斗争,表明了土改运动的残酷、悲壮和伟大。整部作品突出了土改斗争的尖锐、反复,写出了广大农民向旧世界发起暴风骤雨般冲击的坚定信念,写出了浩然激荡的历史发展趋势。
《围城》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方鸿渐为主要代表,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作者以幽默而嘲讽的手法,写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方鸿渐是“现代儒林”中“新儒”的典型代表,他在事业、婚恋、家庭多方面不断寻求、不断失落、不断幻灭。他的命运,不仅蕴涵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破产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路究竟何在这样深刻的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性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一生不断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困惑始终伴随着他,他总想走出“围城”,然而人生处处是“围城”。
《升官图》
是陈白尘的一部讽刺喜剧,完稿于1945年10月。剧中写了两个强盗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里,为了躲避追捕,闯入一古老的住宅,在疲惫不堪和无限惊惧中沉入梦境,做了一夜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他们的美梦,正是对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们巧立名目,鱼肉人民的真面目,对国民党反动组织提出了强烈控诉。全剧构思新颖、结构精巧,运用了夸张、变形、漫画的手法刻画人物,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戏剧性强。
汪文宣
巴金著名长篇小说《寒夜》的男主人公,他是当时黑暗社会典型的被损害者、被侮辱者。汪文宣是个典型的“好人”,他处处忍让,事事委曲求全,但社会并没有对他有所宽容,他最终在孤独与悲哀中“吐尽了血痰死去”。作品中汪文宣这样的小人物之死,预示着那个“寒夜”一般黑暗冷酷的社会的必然灭亡。
虎妞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着墨较多、很有特色、性格复杂的一个人物。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性格泼辣、爽快。作为生活在病态社会里的30多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并因这种愿望的不能正常实现形成了她变态的心理;她对祥子有感情真挚的一面,为与祥子结合,她失去了父亲和财产,最后难产身亡,在她身上具有某种悲剧因素。但她的剥削意识十足,想利用自己经济上的优势,控制祥子以及周围的人们,妄图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这就暴露出她作为剥削阶级自私、冷酷的一面。
祁瑞宣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描写得最有深度的形象。一位“温雅自然”的知识分子,“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他失 去了往日的沉静,家与国的矛盾使他处于极度的“惶惑”中。他不愿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但作为长孙、当家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维系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又不能够离家出走。他知道家庭之累使他耽误了报国大事,但又只能这样苟且偷生,心里痛苦万分。最后,他终于从痛苦的矛盾中挣脱出来,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战的事情。
莎菲
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内心痛苦而充满矛盾的时代女性。她追求一种完美的爱,却又以游戏的态度对待爱与生活。莎菲的形象是“五四”以后那种冲出家庭,大胆追求爱情却又找不到正确道路的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要人物。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极其凶狠狡诈的伪君子。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专横独断的暴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的代表。
鲁侍萍
曹禺戏剧《雷雨》中性格较为复杂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蔑视封建道德,心甘情愿与周朴园同居。他对周朴园的感情是专一的、执著的。当她被周朴园赶出家门后投河自杀未成,她活着不再是为了自己,孩子成了生活的她唯一希望。为孩子的“牺牲”精神和对外界压力的“忍让”精神,使他的自我意识完全消失。她是一个可怜的、不自由的、不完整的“非人”。
周萍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人公之一,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他投入后母繁漪的怀抱,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他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的命运的种子。他性格软弱自私,根本无力也不想承担任何压力,妄想以逃避的方式摆脱心灵的重压。在周公馆内部矛盾的总爆发的电闪雷鸣中,首先毁灭的是他年轻的生命。
周繁漪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她性格复杂,感情丰富,既有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又有个人主义的一面。
问题小说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诗歌的“三美”
新月诗派代表诗人闻一多提出的有关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具体是指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新格律诗派
得名于1928年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的发展。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精神胜利法”
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
第二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人物是()A.方鸿渐 B.汪文宣 C.凌吉士
D.李玉亭
2.在小说《春桃》中,春桃的前夫,后沦为乞丐又出现在她面前的人物是(A.刘向高 B.李茂 C.李梅亭
D.孙吉人
3.下列关于长篇小说《家》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作品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B.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
C.作者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
D.作品对工人生活的表现有些概念化4.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与“陈二妹”之间属()A.兄妹关系 B.夫妻关系 C.邻居关系
D.恋爱关系
5.张裕民这一人物形象出自长篇小说()A.《子夜》
B.《寒夜》 C.《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D.《暴风骤雨》
6.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中的人物是()A.翠姨 B.二伯 C.冯歪嘴子
D.陈剑云
7.创作并出版了《十四行集》的诗人是()A.陈敬容 B.徐志摩 C.冯至
D.卞之琳
8.以“一首忏悔的诗”作副标题的作品是()A.《雨巷》
B.《大堰河——我的褓姆》 C.《我用残损的手掌》
D.《上山》)
9.下列突出表现了“忧郁”感情的诗作是()A.《我爱这土地》 B.《别了,哥哥》 C.《洗衣歌》
D.《发现》
10.下列属于书信体散文的是()A.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 B.鲁迅的《春末闲谈》 C.茅盾的《风景谈》
D.冰心的《寄小读者》 11.徐曼丽这一交际花形象出自长篇小说()A.《家》 B.《子夜》 C.《骆驼祥子》
D.《寒夜》
12.在《上海屋檐下》一剧中,最后毅然投身抗日救国洪流的人物形象是(A.黄家楣 B.杨彩玉 C.林志成
D.匡复
13.鲁迅在《忆韦素园君》中特别提到的一个现代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未名社
14.下列一组均属路翎创作的作品是()
A.《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 B.《财主底儿女们》、《青春的祝福》、《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C.《财主底儿女们》、《在其香居茶馆里》、《蜗牛在荆棘上》 D.《饥饿底郭素娥》、《求爱》、《蜗牛在荆棘上》 15.陈敬容的《铸炼》一诗创作于()A.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 B.抗战即将爆发时的上海 C.40年代初的延安
D.抗战即将胜利时的重庆
16.废名小说《桃园》中王阿毛的性格特征是()A.虽然有病,但依然充满爱的向往 B.健康活泼,充满青春朝气 C.身体病弱,心情忧郁
D.心直口快,疾恶如仇
17.《华威先生》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左联时期
D.北伐时期
18.赵辛楣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金锁记》 C.《断魂枪》
B.《在其香居茶馆里》 D.《围城》
19.聂绀弩创作的有关白蛇和雷峰塔的杂文是()A.《论雷峰塔的倒掉》 C.《蛇与塔》
20.下列属于喜剧的作品是()A.《日出》 C.《上海屋檐下》
B.《南归》 D.《升官图》
B.《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D.《山之子》
21.下列被称为“自传体小说”的是()A.艾芜的《山峡中》 C.郁达夫的《沉沦》
B.张爱玲的《金锁记》 D.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22.下列明显具有现代派创作特色的诗是()A.《大堰河——我的褓姆》 C.《我是一条小河》
B.《死水》 D.《航》
23.“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这诗句出自()A.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C.杜运燮的《山》
B.鲁藜的《泥土》 D.胡适的《上山》
24.《日出》一剧中陈白露的社会身份是()A.电影演员 C.职业妓女
B.交际花 D.贵妇
25.下列对小说《丈夫》的判断不正确的有()...A.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B.在貌似平淡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C.具有讽刺、幽默的特色
D.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26.《小二黑结婚》所体现的赵树理创作思想是()A.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 C.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表现主题
B.确立主题,到实际工作中寻找素材 D.以展现民风民俗来突出作品主题
27.“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沉重”,这句话是一位诗人对田间的评价,这位诗人是
()
A.徐志摩 C.臧克家
B.艾青 D.闻一多
28.“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以上诗句出自()A.徐志摩《再别康桥》 C.戴望舒《雨巷》
B.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D.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
29.阿垅诗作《孤岛》的主题是()A.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C.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诗人与正义力量的血肉联系 D.诗人对祖国的热烈赞颂
30.下列一组属于梁实秋的作品是()A.《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
B.《平屋杂文》、《雅舍小品》
C.《浪漫的与古典的》、《乡风与市风》 D.《雅舍》、《画梦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关于诗歌《断章》的判断正确的有()A.作者卞之琳为著名现代派诗人 B.诗作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C.诗作表达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D.诗作具有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 E.诗作富有节奏与诗意的回环往复之美
32.《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写到了()A.爱尔克的灯光 C.作者旧居的灯光 E.作者书桌上的灯光
33.曹禺的代表性剧作有()A.《雷雨》 C.《屈原》 E.《原野》
B.《日出》 D.《北京人》 B.广州的灯光 D.心灵的灯光
34.下列符合《边城》的表述有()A.展现了边城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 B.描写并歌颂了曲折动人的爱情
C.揭露了封建礼教给青年人造成的爱情悲剧 D.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 E.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悲愤和厌倦 35.小说《财主底儿女们》()A.描写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浮华倾轧 B.刻画了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C.揭示了民族资本家与买办之间的矛盾 D.展示了知识分子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 E.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6.简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及其意义。
37.简析《手推车》中的“手推车”意象和本诗的艺术手法。38.简析话剧《南归》的浪漫主义特征。
四、论述题(16分)
39.分析鲁迅散文《秋夜》中“枣树”和“天空”的象征寓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冯雪峰的散文《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原文)
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冯雪峰
一位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一个非凡的水手:坚强、勇敢、尽职,而且富于冒险精神。老人真的爱他,认为这是一个做父亲值得骄傲的光荣。可是,在一次暴风雨中,这
个儿子以他的大胆和勇猛,葬身于大海的狂涛骇浪里了。
二儿子是一个不知道辛苦和疲劳的、力气比一般伙伴都更大的壮健的矿工,又很诚实和守信义,乐意帮助伙伴和朋友,所以矿工们,尤其是青年们,都和他做朋友,以得到他的友谊为快乐。那父亲也真爱他,尤其是大儿子死了以后,更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最大的弥补。可是,不久,二儿子也殉身于自己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的行为了,因为这一天他在煤矿中工作,矿坑因为支柱损坏而崩塌,他英勇地撑住一根支柱,救出了许多伙伴,而他自己是被压死了。
老人的伤痛是不用说的,他马上变成一个非常衰败的软弱的人了。不过,还剩下一个小儿子,是做父亲的唯一的安慰。老人改变了主意,决心不让小儿子成为一个出众的英雄好汉的人物,因为他实在不能再忍受那种折损儿子的痛苦。他叹着气说:“唉,与其因为他有才能而被夺,我宁愿他是一个一无所长的没出息的人呵。”这样,老人就亲自教育这个小儿子,采取了一种那些老婆婆们教育娃娃都很少采用的教育方法,而这个小儿子也真孝顺,果然没有叫父亲失望。就是说,他让自己成为一个又懦弱又自私而真的一无用处的人了。可是,真没有想到,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老人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悲哀和不幸了。他一边痛悔自己的错误,一边憎恨而又可怜自己的小儿子,说:
“这就叫做废物,这就叫做脓包,是我一向所痛恨的。现在因为我自私,亲手把他制造出来了!嗳,嗳,这样一个海淹不死、山压不死的人,他活着到底做什么的?”
这个老人实在无法爱他的小儿子,因为他只能爱波浪壮阔的海和巍峨坚实的山以及像他大儿子和二儿子那样的人的。因此,他现在做父亲的心,不得不无限地痛苦,这是他一度错误的想法和他亲手毁坏了小儿子这件事情的一个惩罚。
——选自《雪峰文集》
(一)
第三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7)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1000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对西方传统的十四行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验,并在我国正式出版了第一部十四行诗集的诗人是____________。
2.萧红小说《____________》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3.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____________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4.叙述一个青年农民进城看望他当妓女的妻子,思想从麻木到觉醒的小说是《____________》。
5.闻一多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三美”,即“____________”、“绘画的美”、“建筑的美”。6.“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7.胡适在诗篇《____________》中积极赞唱“头也不回,汗也不揩”、“努力往上跑”的精神,以及不达“高峰”决不罢休的愿望和抱负。
8.《寄小读者》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贯穿全书的是对____________的讴歌和赞美。
9.《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从开端到结束都围绕____________的叙写伸展开来,虽然春天已经来临,可是春意却被无情地关在城外,在太原城里仍然冬寒凛凛草木皆兵。
10.《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出浪漫主义悲剧。该剧童话般地描写____________与流浪诗人辛先生、青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上独具匠心,描写到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并且使之同女主人公感情变化相呼应,起到了以小见大效果的小说是【
】 A.《伤逝》 C.《潘先生在难中》
B.《祝福》 D.《山峡中》
12.《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
】 A.张天翼 C.叶绍钧
B.郁达夫 D.沈从文
13.《家》里面有两重人格的人物是【
】 A.觉慧 C.觉新
B.鸣凤 D.瑞珏
14、让主要人物在对比强烈、自相矛盾的言行中,作自我暴露,收得强烈的讽刺效果的小说是【
】 A.《在其香居茶馆里》 C.《潘先生在难中》
B.《财主底儿女们》 D.《华威先生》
15.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出自的作品是【
】 A.《寒夜》 C.《沉沦》
B.《围城》 D.《金锁记》
16.《寒夜》所反映的生活背景是【
】 A.抗战胜利后的上海 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
B.抗战胜利前后的重庆 D.解放前夕的北京
17.下列作品中以爱和美为主题的是【
】 A.《桃园》 C.《小城三月》
B.《春桃》 D.《钓台的春昼》
18.“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是哪首诗的诗句?【
】 A.《大堰河,我的褓姆》 C.《凤凰涅槃》
B.《我用残损的手掌》 D.《十四行(四·鼠曲草)》
19.《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
】 A.作者的恋人 C.作者日夜思念的故乡
20.《星星》的语言特点是【
】 A.含蓄隽永 C.凝炼简劲
B.作者熟悉的祖国 D.作者追求的美好理想
B.清新高雅 D.亲切朴素
21.下列属于“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的诗人是【
】 A.何其芳 C.臧克家
B.冯至 D.阿垅
22.“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这些诗句的作者是【
】 A.冯至 C.殷夫
B.徐志摩 D.艾青
23.被闻一多誉为“擂鼓的诗人”是【
】 A.艾青 C.田间
24.丽尼的《鹰之歌》是一篇【
】 A.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B.以记人为主的散文 D.杂文 B.卞之琳 D.戴望舒
25.下列作品属于赞颂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著名散文是【
】 A.《春末闲谈》 C.《鹰之歌》
B.《爱尔克的灯光》 D.《风景谈》
26.《荷塘月色》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烘托 C.通感
B.比喻 D.对比
27.《山之子》中的“山之子”指【
】 A.刘兴 C.山民
B.高立山 D.哑巴
28.《简论市侩主义》一文的作者是【
】 A.梁实秋 C.吴组缃
B.聂绀弩 D.冯雪峰
29.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
】 A.夏衍 C.茅盾
B.宋之的 D.冯雪峰
30.《日出》中始终未出场的,但却操纵着众多人物命运的人物是【
】 A.潘月亭 C.金八
B.李石清 D.方达生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关于鲁迅小说《铸剑》,正确的说法有【
】 A.选自《故事新编》 C.原题《眉间尺》
E.手法夸张,情节离奇,想象奇特
32.下列作品中情节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是【
】 A.《子夜》 C.《华威先生》 E.《拜堂》
33.下列作品中属于新格律诗的是【
】 A.《断章》
C.《我用残损的手掌》 E.《天上的市街》
34.下列作品属于游记散文的是【
】 A.《钓台的春昼》 C.《荷塘月色》
E.《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5.下列诗人中属于新月社有【
】 A.闻一多 C.辛笛 E.郭沫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简析《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37.《大堰河——我的褓姆》一诗以哪些手法表达强烈感情?
B.最初发表于《莽原》上 D.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B.《山峡中》 D.《断魂枪》
B.《死水》 D.《偶成》
B.《白马湖之冬》
D.《一九三九年春在太原》
B.艾青 D.徐志摩
38.简析“祝土匪”的含义。
3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40.分析蘩漪形象。
六、阅读分析题(本大题20分)41.阅读巴金散文《废园外》,要求:(1)写出6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
(2)文章包含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行文线索、艺术特色方面的评析;
(3)标题自拟,有一定视角,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整洁。原文:
废园外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 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楞。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习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选自《废园外》
第四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湖南省自考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湖南省自考 诗歌部分
郭沫若,创造社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凤凰涅槃选自诗集女神1920,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社会理想。这凤凰不仅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可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诗作想象瑰奇,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同时,诗作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既表现诗人与祖国人民溶合为一的愿望,也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在诗歌形式上,它彻底打破了旧诗格律的镣铐,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此外还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获得酣畅的表达,又做到节奏谐美,适于讽诵。冯至,是沉钟社的诗人,早期诗作以格调幽婉、韵味浓烈著称。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写于1925的我是一条小河,便是这样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一首抒情诗。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做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愁中见执着。诗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地”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 闻一多,新月社诗人,主要作品有《红烛》《死水》。死水作于1926年,主要抒发诗人留美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惨状而引起的悲愤心情。诗人在国外激情的歌唱着如花的祖国,可是现实给予他的只是荒凉和破败,混乱和杀戮,使他经受着莫大的痛。正是在这种心情下写成的。诗中描摹那一沟无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涵蕴着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揭露和斥责。诗作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正如朱自清所指出的,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便是他这种理论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发现——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本诗写作背景与写作时的心情略同于死水,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但是在写法上却各具特色。本篇不像死水那样通篇用了象征的手法,而采用比喻、征询的写法,以恐怖的噩梦极写现实的黑暗,以紧迫的追天擂地的发问抒发内心的痛苦,想象丰富,感情像烈火在燃烧,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诗作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发现作结把自己对祖国家邦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新奇独特的表现,构思精巧,感人至深。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作品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在绵绵细雨中,他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 是孤独伤感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却也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心情。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词影响很深,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有象征手法抒情,雨巷里的许多形象都凄婉迷茫,充满象征意味。另外他十分注重音乐感,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押韵两至三次,同时还以复沓、重复等手法来强化诗的音乐性。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新月社代表诗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去游等。
徐志摩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译剑桥。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再别康桥中,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别愁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整齐,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艾青,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等。
1932年7月,艾青因从事爱国运动在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正式开始诗歌创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即其中之一,带有自传性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大堰河在艰苦竭蹶中度过一生,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地操劳着,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因此,这是一首呈献给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赞美诗,也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诗人把爱和恨、赞美和诅咒交织在一起,传达了他对当时罪恶社会的愤慨和不平。
大堰河——我的褓姆,是一首优美的自由诗。在诗里诗人以你我他的人称变换,通过叙事进行抒情,常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大堰河的梦与现实的对比,生前与死后的对比,农民生活与地主生活的对比,我在生父母家与在乳母家的感情对比),有重叠的诗句或诗节反复咏叹,使诗篇既明朗单纯而又多姿多彩。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的画面。诗句长短无定,但有内在韵律,音调和谐,色彩鲜明,情味极其深长。
手推车——艾青作于1938年,它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哀,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的同情。诗中那独轮车发出的尖音刻出的辙迹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悲哀,都出自一种生活实感,是诗人深切感受到这片大地的贫穷与凋敝,所以这诗也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而又怆痛的抗议。
诗在光色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却是丰富、活跃的。阴沉的天色与灰黄的土层配合,造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的声响,刻划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沉郁凝重,从而烘托出一个悲哀的主题来。在语言上,运用了虚实法动宾结构,将诗人得自生活的独特感觉艺术地传导给了读者,使人深入到一种兴会无穷的境界中去。
航——辛迪,九叶诗派主要成员。主要诗集有珠贝集、手掌集、印象·花束等。
航写于1934年作者乘船访友途中。因友人家境贫寒,作者面对暮天大海时,内心忽然涌起了对人生遭际的思考与感喟,遂一一融于诗中。
本诗情感呈现方式采取现实画面与想象画面叠印的双重结构。诗作注重呈现主体的心理现实(访友忧思),又格外重视捕捉、再现真实的感觉印象(落日帆船)片段,使二者互相渗化,营造了一个既真切又朦胧有如月晕的艺术境界。
卞之琳,主要作品诗集三秋草、鱼目集、十年诗草等。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它将刹那的感觉升腾为深邃的慧思,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之一部而被别人观赏;可以看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你我的形象互换在对方的眼里和梦里。四行诗里表现出诗人对于宇宙万汇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一种哲理性思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本诗表现的本是抽象的观念,但却以鲜亮明美的生活形象写出。诗行间的逻辑关系 也十分明确,故诗意深沉而不晦涩
生活多么广阔——何其芳,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铸炼——陈敬容,九叶诗派女诗人,主要作品有交响集、盈盈集。臧克家,家民诗人泥土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孤岛——阿垅,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
泥土——鲁藜
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等。泥土 山
——杜运燮是九叶派诗人
一种云——瞿秋白,文学作品有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等。一种去写于1931年,它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的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文章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一连串的象征,加以有机的组织安排,简洁生动地表现出主题思想。它先描绘阴云遮蔽下的人间;再写天际刚刚出现的虹,开始响起来的雷电;最后预示必将有惊天动地的霹雳,来冲破层层乌去,拨开愁云惨雾,迎来灿烂阳光。全文似乎都是描绘自然景象,但几乎所有的景象,各各是某一种社会力量的象征。因此这篇杂文虽只有短短六百余字,却高度概括地鲜明地暴露了旧中国无比黑暗及其根源,显现了复杂的阶级关系,揭示出唯有以人民的革命暴力才能改造中国的真理。雨前——何其芳,是诗人也是散文家。他于1936年出版的第一个散文集《画梦录》,以优美精致的形式,委婉曲折地抒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旧社会既对黑暗现实不满、失望又没有找到出路的那种忧郁感伤情绪,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雨前写于1933年。其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加紧蚕食华北,而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主义,对外妥协投降,对镇压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民族危机深重,政治气候低沉。雨前通过对雨前各种自然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在密云不雨的气候下的种种复杂的感情。对南方故乡的雨的怀想,写得生机勃勃,与北方的气候景物形成鲜明的对照,既是借乡愁慰藉自己,也寄寓着诗人对理想、对美女的天候的深情向往。而希望“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荫来覆荫我自己”,也正是尚未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一种心态。
雨前是一篇美文。用词准确洗练,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精细传神,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对故乡的怀想,写得似诗如画,情思缕缕。在优美的形式中含着深刻的意蕴,显示出一种清新隽永的韵味。
鹰之歌——丽尼,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等。丽尼的散文以抒情见长。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作为全文中心的那个忧愁的故事,作者并不重在对事件过程的具体叙述,而是以抒情的笔调,含蓄的手法,抒写了我在那个希望变为失望光明变为黑暗的动荡的年代里的忧愁凄伤,以及由女友而忘却忧伤、感觉奋兴。对女友,也不交代她的身世事迹,而着重写了她对鹰的赞美。“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暗里飞”,女友的对鹰的特征的概括、评价,也正是女友的性格、精神的赞歌。鹰之歌是旧世界的叛逆者的赞歌,是在黑暗的逆境中也仍然展翅奋飞的顽强的革命战斗精神的赞歌。
作品中对南方美丽 的黄昏的描写,和数次出现的那赤红的天空之中的鹰的翱翔和歌唱,构成色彩浓重情调悲壮、富于象征意蕴的动人画面,加强了作品的诗的韵味。“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的反复抒写,像乐曲中的主旋律,奠定全文基调,使全文各部分连成一气,首尾呼应。
囚绿记——陆蠡,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极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散文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他还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这就动人地写出了他对绿的爱之深切和为什么爱。也因此,一年以后,他仍然怀念我的圆窗和绿友。文章最后写到释绿的时间是芦沟桥事件发生后,释绿的地点是烽烟四逼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民、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的心情。
第五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二)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
(二)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哪位作家被钱杏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小说家”?
A.叶圣陶
B.朱自清
C.冰心
D.茅盾
2.《屏风后》是下列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A.陈白尘
B.欧阳予倩
C.夏衍
D.田汉
3.历史剧《屈原》创作于
A.1937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
4.季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春桃》
B.《生死场》
C.《金锁记》
D.《围城》
5.朱自清的《给亡妇》一文全篇都是
A.与孩子的对话
B.与父母的对话
C.与亡妇的对话
D.与朋友的对话
6.下列哪一部作品称的上是心理小说?
A.《人生哲学的一课》
B.《菱荡》
C.《金锁记》
D.《梅雨之夕》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7.方治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子夜》
B.《潘先生在难中》
C.《街景》
D.《在其香居茶馆里》
8.下列哪一部作品是丁玲到陕北以后创作的?
A.《梦珂》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我在霞村的时候》
D.《韦护》
9.“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以上诗句出自下列哪位诗人之手?
A.袁可嘉
B.卞之琳
C.郑敏
D.冯至
10.下列哪一位人物形象最终决定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
A.翠姨
B.莎菲
C.何彬
D.涓生
11.李玉亭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围城》
B.《四世同堂》
C.《子夜》
D.《日出》
12.在小说中描绘山水田园画面,追求唐诗绝句意境的作家是
A.沈从文
B.废名
C.施蛰存
D.冰心
13.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赵树理创作的?
A.《李家庄的变迁》
B.《三里湾》
C.《山乡巨变》
D.《传家宝》
14.陶家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场景?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A.《菱荡》
B.《萧萧》
C.《林家铺子》
D.《春桃》
15.胡适的《蝴蝶》一诗创作于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
16.下列哪一部作品曾与卢焚的《谷》等一起获得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
A.《荔枝小品》
B.《泽泻集》
C.《寄小读者》
D.《画梦录》
17.《昨日之歌》是下列哪一位诗人的诗集?
A.徐志摩
B.冯至
C.闻一多
D.卞之琳
18.鲁迅早期的白话小说《故乡》发表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19.艾青的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
A.1933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2年
20.以长篇小说《桥》而被周作人大为称道的小说家是
A.废名
B.沈从文
C.穆时英
D.许地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列属于现代派诗人的作品有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A.《灾难的岁月》
B.《距离的组织》
C.《尺八》
D.《有的人》
E.《云游》
22.下列属于散文的有
A.《雨天的书》
B.《自己的园地》
C.《画梦录》
D.《车厢社会》
E.《泪与笑》
23.下列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有
A.《沉沦》
B.《伤逝》
C.《故乡》
D.《人生哲学的一课》
E.《梅雨之夕》
24.下列哪些是40年代完成的作品?
A.《小城三月》
B.《围城》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金锁记》
E.《荷花淀》
25.下列属于独幕剧的有
A.《一只马蜂》
B.《屏风后》
C.《三块钱国币》
D.《压迫》
E.《妙峰山》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匡复
27.《人生哲学的一课》
28.《野草》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9.穆时英
30.牛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请简单谈谈你对朱自清散文《背影》创作背景的认识。
32.简述沈从文《边城》作为“诗化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33.简述郁达夫《沉沦》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34.曹禺的剧作以紧张的戏剧冲突见长,请结合《雷雨》第四幕谈谈你对这一点的认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结合作品,谈谈对阿Q形象典型意义体现在哪几个不同的层次之上?你认为哪个层次最有深度和广度?
36.请结合《手推车》论析艾青的诗是如何将情、音、光、色、图融合协调在一起的。你认为这样做收到了什么样的审美效果?
六、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7.阅读叶圣陶的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该文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0字)(附原文)
没 有 秋 虫 的 地 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有,邻居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拟声词)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信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那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间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惟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们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到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苦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欢乐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本文源于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