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万明 说课稿
《风景谈》说课稿
江苏省武进职教中心 曾万明
一、说教材
1、《风景谈》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二篇。
2.我想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系统论所强调的整体性、联系性和条理性来把握所教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文体要求和单元要求。这个单元是此种教材的第四个现代文阅读单元,重点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提要,《风景谈》由六幅画面构成,看起来很散,但它们又由议论句子很好的有机的串连在一起,符合教学重点的需求,让学生在培养概括和提要能力的同时去理解课文。3.教学目的:
在拟定教学目的的时候,我根据单元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来确定以下教学目的: A.把握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B.了解课文结构安排和景物描写的特点。C.理解作者对“风景”的独到看法。
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教学目的为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的则为教学难点。4.教学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课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讲解第一幅画面。第二、三幅画面由学生讨论。第二课时:复习,学生讨论第四、五、六幅画面。总结本文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案导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老师始终都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忌填鸭式、满堂灌,硬塞结论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形象:“真正的老师不是让学生观察已经峻工的科学建筑,而是带领他们一起去修筑基础的工程,直到修完科学的大厦为止。”另外,我们老师还要激思增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鉴于以上理论,《风景谈》共有六幅画面,如果依次讲解分析,那就显得平谈呆板。因此,我就根据教学的变式原则,采用教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案导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具体的作法是:第一幅画面由老师示范讲解,其余五幅由学生讨论完成。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从分析文章的语文入手,分析第一、二、三个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教学重点:一、二、三幅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教学难点: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
(一)导入新课
导入时,力求做到先声夺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对课文的直接兴趣。导语:描写风光景色的文章我们学了不少。“风景谈”即“谈风景”,这里为什么要用“谈”字呢?先由同学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这一句话。作者写风景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赞颂解放区的军民,赞颂那些主宰大自然、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延安儿女;而这一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靠文中的议论来揭示的,所以用一“谈”字。
这也与作者生活在重庆有关,为了能在重庆发表,文章只能写得含蓄些、隐晦些。第5页“黄土高原”,10页的“北国”,指的是延安。第6页多处描写了“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文音、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读书的人,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还有清晨号兵,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人。
(二)、作者简介:
初中阶段学生已读过《白杨礼赞》,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可让学生介绍,然后老师补充,明确几点;作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其他极有影响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追求》)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三)教学过程:
1、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速读课文,利用学案和检查预习效果,从而明确六幅画面的名称。
它们分别为庄严妩媚的“沙漠驼铃”、古朴纯净的“高原晚归”、弥漫着生命力的“延河夕照”、清新怡然的“石洞雨景”、注入了“第二自然”的桃林小憩、粗犷刚性的“北国晨号”。这一幅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表现了“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在这里也教学生学会利用“阅读提示”,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2.课文分析:老师示范分析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
A.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四顾茫茫一片、平坦、纯然一色、寂静)。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最单调、最平板)。
B.找出具体描写驼队语句(黑句、安祥而坚定、昂首高步、铃铛“丁当”的柔声、和谐、长方形猩红的大旗)
C.指导学生探讨这一画面所蕴含的意义。沙漠这个大自然是最单调最平板“改变”之巨大,又用一个反问句强调改观后的沙漠就是“风景”。这一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具体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反衬驼队出现后的庄严妩媚。段末的议论,揭示了“沙漠驼铃”这一景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果说描写的是“画龙”,那么段末议论则是“点睛”
D.这一段写的是猩猩峡外沙漠的景观,并不是延安的风景,为什么文章首段要写并不是延安的风景呢?
明确: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人类更伟大”。其次,这样写使文章别具一格,在它的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第三,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也体现了本文含蓄的语言特色。
3.学生讨论第二、三幅画面。(分析“沙漠驼铃”采用的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方法,在耳濡目染之中给学生以思维训练、学法示范),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在活动,采用的是发现学习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运用这一方法也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在学生讨论时,区边巡视指导,力求做到因材施教。4.讨论学习第二个画面(高原晚归)
A.作者用了“于是”、“又”作衔接和过渡,所以很自然又想到另一个画面来
B.“黄土高原”加上引号,前面又用上“所谓”,后面再加感叹号,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黄土高原加上引号是表示它有特定的意义,需要强调,用“所谓”也是为了突出强调,懂得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这“黄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强烈情感的,用在这里是表示一种赞美之情。
C.写山上的梯田,写山上的植物,是要写黄土高原的特色;穷山秃岭上开出了梯田,黄土高原上种上了庄稼,正好显示了人改选自然的力量。这些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的活动。结尾的歌声描写则着力刻画“种田人”,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后能有这样的一份乐土,心情愉快,就是要表明他们是以劳动创造为乐事的人,显示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面貌。5.第三幅画面(延河夕照)描绘“静穆的自然”,描写“弥漫着生命力的人”。
A.这里写的是延安的山,延河的水。作者用准确、生动而又精炼的语言去描写景物,夕阳“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构成了美丽的静穆的景色,更好地映衬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人们。
B.这些人是什么人?
“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说明他们是一群文艺工作者。他们操着“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又用同一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说明他们有着同一目标——抗日,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他们吃的是小米饭和青菜,参加劳动后,手“一律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生产劳动中认识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所以“兴奋地谈话”,发出“爽朗的笑声”,愉快地在河边戏水。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困乏、一点厌倦,他们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静穆的自然有了这些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当然会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C.第4自然段比第1段的议论推进了一层,由赞美“人的活动”到赞颂“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表达的情感也更强烈了,连用四个“伟大”,加一个“尤其”,还有句末的感叹号,对延安人发的劳动的生活的赞颂。
(四)、小结
1.第一个画面写“沙漠驼铃”,这不是抗日根据地的风景。在结构上,写这一段的目的在于揭示题旨,领起下文。
2.第二、三两个画面是写根据地军民的劳动生活,说明人的活动能使自然改观,人类比自然伟大,写到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议论的关系,完成作业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沙漠驼铃
风景(沙漠):茫茫一片、平坦 纯然一色、寂静
最单调、最夹板 议论人类更伟大
人的活动:黑点、安祥而坚定 和谐、猩红大旗 高原晚归
风景(黄土高原):秃顶的山、梯田、高杆植物、月明之夜、黑的山、蓝的天
人的活动:掮着犁、姗姗而下、粗朴短歌 议论
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
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尤其伟大
延河夕照:(面的描写)风景:夕阳在山、满天彩霞、河水汤汤、喧哗、雪白的泡沫:“急、冲、跌、喷”
人的活动:一对“生产”归来的人、兴奋的谈话、爽朗的笑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从分析语言入手,分析四、五、六个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对画面的作用及议论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通过议论对人物进行赞颂的 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老师运用控制论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来发言,展开讨论。了解和学习第四、五、六幅画。
(一)、教学过程
1、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
(1)在第1和第4自然段里,作者出赞美人的活动进而赞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赞颂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用景物的荒凉衬托人的精神,还写到公园里“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构成
对比,强调“只有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才能主宰自然。
(2)、“值得怀念”的是什么?值得怀念的是在沉闷的雨天、荒山石洞里那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读书的情景,作者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它体现了延安青年的高尚情操。
2、第五幅画面(桃林小憩)
桃林环境描写说明桃林并不是优美舒适的地方。“半盘旧石磨”成了“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成了“难得的几案”,“怪样的家具”成了“奢侈品”。“值得留恋”。这样的变化,充分增添了景色。(在这里请学生注意,本文所写的自然环境都不美,荒凉的沙漠,贫瘠的黄土高原,原始的石洞等,但在作者的眼中都是一幅幅风景,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3、第六幅画(北国晨号)
由照片(静态)写到现实生活中所见(动态),作者通过声音、色彩、感受,用比喻和衬托,完成了对两个战士的描写。看着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战士,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高贵精神,作者“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这里所说的“民族精神”,在当时是指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的压迫的精神。这一段议论在表达上同前面的议论有些不同。先用一个假设,然后作肯定,还用“真的”去修饰“风景”,表示毫无疑义,非常肯定之意。接着是一个感叹句,反复用了两个“伟大”。“伟大中之最伟大者”,战士身上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吗?作者赞美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二)总结本文特点
1、课文用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运用了反衬和烘托的手法。
2、本文的议论六幅画面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第一幅画面,说明有了人的活动自然就增色了,第二层是第二、三幅画面,一是延安的农民,他们愉快的劳动、二是知识分子,在生产劳动中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表明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伟大。第三层是第四、五幅画面,在贫瘠的环境中,人对自己思想境界的改造,在荒山石洞里读书,在桃林“茶社”探讨人生。第四层是第六幅画面使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赞美保卫延安的战士,而前面所写的一切安宁的生活,都是因为有他们的保卫,进而完成对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赞美,议论的句子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层层递进,并且像一根红线把六幅画面串在一起,连在一体。
(三)、小结
1、第四个画面,写那在石洞中促膝而坐、“明白生活意义”的一对男女,表明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是“大自然的主宰”。
2、第五个画面,通过写人们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表现了“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3、最后一个画面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体现者——英雄战士乃是伟大中最伟大者,层层深入,最后完成主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二、三、四题:
练习二目的是进一步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练习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练习四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石洞雨景(点的描写)
风 景:黄褐色的浊水、怪石峭壁
静寂灰黄、天然石洞
议论
人的活动:延安一对(促膝谈心)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
重庆一对(偎依低语)是“大自然的主宰”
桃林小憩(面的描写)
风 景:
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石磨、几尺断碣、荞麦、大麻、玉米
议论
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人的活动: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争论哲学问题 北国晨号(点的描写)
风 景:空气清洌、朝霞、粉红的声色 议论
民族精神的化身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人的活动:小号兵、荷枪战士(严肃、坚决、勇敢、高度的警觉)
四、说板书
我在设计板书时借鉴了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纲要信号,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尽量做到直观、简明、有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A)
高原晚归(农民)延河夕照(知识分子)
沙漠驼铃(驼队)记叙:人的活动 石洞雨景(革命恋人)
北国晨号(士兵)桃林小憩(革命者)
板书(A)景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北国、人物是驼队、农民、知识分子、革命恋人、革命者、士兵。景物描写从详到略进行,而人物描写从抽象到具体进行的。用以告诉学生人是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也就无所谓风景了。充分体现课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在课文开始讲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把握阅读提示。
(B)自然伟大 人类活动 人类更伟大 伟大之中伟大
议论:人的活动是真的风景 崇高精神的人
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
真风景 增添景色 伟大中的伟大者 创造第二自然
板书(B)充分展示了议论是如何层层递进表达中心的,第一个议论抓作者“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第二个议论抓“人类的活动”伟大,第三个议论抓“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证实”值得怀念。第四个议论抓人创造第二自然,第五个议论抓“那便是真的风景”。作者在这些议论中表现清晰的思路把他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表现的十分充分,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文的写作特点时讲让学生把握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它们分别体现了本文的两个教学重点“人的活动”和“作者的议论”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课文,理解思路。
五、现代技术的运用
为使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使学生更深入地得钻研课文,更为了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由而快乐地学习,我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本篇我将主要应用图片、音响、录音等现代技术增加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从单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全方们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从而使他们更加的热爱、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体现分层教学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理解探索问题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设计分理解——鉴赏——评价——创造四个层次,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学生程度不一,语文能力有差异,多媒教学具有很重的个人化色彩,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研究的内容和难度,教学目的的分层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受益。
第二篇:工作总结—曾凡明
工作总结
尊敬的公司领导:
时光飞逝,转眼间2015年已经过去。2015年注定是改革创新的一年、是奋发向上的一年、是攻坚克难的一年。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下面我从履职经历对2015年进行简要的总结,以及对2016年工作开展做简要的计划,不妥之处请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一、乡镇中心工作
2014年12月,经公司体制改革,在公司安排下到仁怀市高大坪销售中心就职,对于转战市场、接受综合,初次统筹中心工作的我履如薄冰,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外,更兼管理日常事务工作。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更要以身作则协助中心同事完成具体事务。在乡镇中心工作期间,致力于渠道建设、渠道支撑、关注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中心同事们艰苦工作以及渠道积极配合下,从整体而言乡镇中心工作期间经营业绩处于全市中等偏下水平,有负领导重托。
2015年7月,在公司二次改革下,继续带领乡镇销售中心同事们艰苦奋斗在乡镇市场,然而在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支撑、优秀经营思路指导下,乡镇中心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1、在坚持渠道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7-11月期间,建设社区沃店3家、自控营业厅2家、转型核心渠道2家。整体渠道规模做到月发展100户以上渠道3家,50户以上渠道5家。在夯实渠道基础工作方面做出了贡献。
2、在公司“4G到乡、3G到村、光纤到户”的网络资源引导下,深入开展扫村工作,先后组织高大坪、火石岗、三合等渠道进行扫村工作,其中高大坪车站指定营业厅单月发展突破300户,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3、坚持服务渠道、支撑渠道的服务理念,将渠道经理定位在渠道店长、渠道老板进行单项业务收益分析,在一店一方案的指导下,1家渠道佣金(不含店奖)从4000元/月提升至1万元/月。增强了渠道经营的信心,竖立了渠道表率。
二、宽带中心工作
2015年12月,经公司领导安排,回到宽带中心开展工作。致力于村寨拓展、低端口利用区域提升、城区精细化经营、社会化合作开展等方面工作。
1、接手工作以来,着力与宽带村寨拓展工作,提升发展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先后配合协助开通坛厂关田、茅坝飞龙、学孔兴隆等村寨,发展量均在50户以上/村。
2、在提升城区经营能力方面,通过拟定发展计划,细分责任人员,城区宽带业务发展量环比提升20%以上。
3、在社会化合作方面,通过充分与渠道进行沟通,进行收益分析测算,调动了渠道建设积极性和发展热潮,初步拟定了高坪银水、坛厂枇杷、鲁班龙宝、鲁班山水等村寨的新建工程。
2015年在工作中收获颇多,特别在自身业务能力提升、个人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上得到显著提高,同样在经营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工作落实较为缓慢、专项工作开展略显乏力,个人情商水平有待提升。为此,在2016年工作中需要克服之前工作中的不足,同时继续发挥个人专长,力争在新的一年收获更多的经营成果和丰富自身成长经历。展望2016年工作,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坚持。
1、夯实基础工作,做好分工及监督机制。按周拟定工作计划,制定时间进度表,对于未完成事项需及时请示,对于完成工作需要做好小结。
2、提升业务水平。在视屏引领,融合提升的新浪潮下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业务书评,同时更要将互联网思维带到工作中,带到渠道思想中。
3、坚持网络覆盖和渠道覆盖。在社会化合作的背景下,通过政策分析,收益导向、遴选优质代理渠道,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必将是优胜劣汰的格局,务必保障公司营销政策、经营思路、产品资源等综合竞争实力充分展现。
4、在营维分离背景下,将坚持提升服务水平,拟定新的服务标准,业务流转制度,通过营维分离为契机增强智慧沃家产品发展占比。
5、做好业务支撑,及时响应和处理客户、渠道等方面的问题。
2015年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已经度过,2016年需要在坚持优秀品质上改良工作中的不足。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时刻围绕市分公司工作要求,坚定“视屏引领和融合提升”经营思路,再创仁怀宽带美好局面。
曾凡明
2016年2月16日
第三篇:曾明海
27年的感动与坚守
——记水昭高速(高等级)公路交巡警大队二中队曾明海先进事迹
他一辈子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他是一名车水马龙中司机们却总能过目不忘的交警,他是年近五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高龄疏导者。27年的风雨岁月中,无论酷暑严寒、风霜雪雨,他始终坚守。他,是水昭高速(高等级)公路交巡警大队年纪最大的交警。作为一名交警,现年48岁的曾明海同志奋勇前行了27个年头,在从警27年中他始终一直恪守人民警察的天职,严格按照《人民警察法》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在工作过的交警一大队、盐津大队、二中队都留下了一次次忙活的身影,踩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
从警27年来的默默付出和毅然坚守,让曾明海见证、收获与感悟了很多,也在这27年的风雨兼程中洒下了无限的热情、忠诚、奉献、乐观、坚强,一个普通的交通警察,一段平凡的事迹;一个朴素的追求,一行闪光的足迹。
严标准要求自己
他自己严格遵守队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按时出勤,文明值勤,注重团结。在工作上,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使自己受益良多。他严格遵守队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服从领导的指挥,听从命令。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论天气怎样恶劣,他都能认真站好每一班岗,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努力维护好自己辖区内的交通秩序,保证各种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并且严格执行刚刚颁布的《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违法车辆驾驶员和违法行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对那些不理解他们工作的人民群众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有理有节,向其宣传《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提高人民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遇到轻微的交通事故,他能及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调解,避免交通堵塞。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从不敷衍塞责。
今年1月28日,昭通城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整个水麻线交通严重堵塞,身患重感冒的曾明海坚持带病上岗,导致病情加重,年轻的同时看不过去劝他请假休息,他说:“堵成这种样子哪有心情休息哦”。第二天,他仍然没有请假,若无其事地继续参与抢险保通工作,直到晕倒在高速公路,同事们才强行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危难之处显真情
在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的危急关头,是什么让曾明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这一壮举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从警27年,在维护道路畅通工作中千锤百炼的必然结果。
2011年10月21日00:50分,二中队接到报案,电话称:在K389+800M处发生交通事故,其中有一辆罐车在漏油。接警后,曾明海迅速率领一队民警迅速出警前往事故地点,在了解到事故现场车辆涉及到危化物品时,他迅速与中队值班领导汇报,做好事故先期处置。事故现场的第一辆事故车是一辆运输天然气的拖挂罐车,车头与车身已经分离,第二辆发生事故的是一辆半挂型货车,载满一车香蕉,第三辆发生事故的是拖挂罐车,车头与车身已经分离,罐内所装柴油已经泄漏,油污面积2000余平方米,路面油滑,现场500米范围内弥漫着刺鼻的柴油味,一触即燃,气氛紧张。在中队向大队汇报后,大队立即启动了《水昭高速交巡警大队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应急预案》。
根据现场情况曾明海同志安排在现场组织人员疏散、维护现场秩序,他凭借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一切处理的有条不紊。在5时40分左右,从昭通赶往现场转油的油罐车到达现场,曾明海同志在安排施救的过程中,不慎落入道路右侧紧急停靠线旁边的坑里。随后,他被身旁的战友拉了出来,可他却强忍着疼痛,并接着指挥安排施救人员进行施救,中队指导员看到他一瘸一拐的身影,才知道他在抢险过程中受伤,随后立刻让他去医院进行治疗,可他却说,“没事,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我要看着他们转运完,我这点小伤算啥子。”紧接着,他又继续在现场指挥施救,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到最小、最少,尽快将路面清理完,确保道路畅通。快过去一个小时了,中队指导员实在不忍心看着一个老同志拖着受伤的身体还在现场忙出忙进的,立即联系施救公司车辆,并强行将他架上车送去医院接受诊治。在7时左右,曾明海同志在接受医生的诊断后确认,他的左手手腕骨折、腰部、臀部、腿部等多处软组织损伤。就在接受了简单的治疗后,他又急急忙忙赶往现场,与大家一起顺利完成抢险保通工作!
正是他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崇高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一切只为道路畅通
“做交警,就要做个好交警,站好岗,管好交通!”他很平凡,也很伟大直到现在,他还是一名普通的交警。然而,伴随着曾明海的勤劳一起闪耀的就是徒弟们的警衔,在的曾明海指导和教诲下,徒弟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成长为中队长、教导员。“为了人民的需要,为了良好的交通秩序,为了大家的安全保障,我不能离岗,而且还要继续努力干下去,当一名合格的交警,决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希望。”他说,自己最最开心的就是保障道路畅通。每一次交接班,他都会认真告诉接班的同志哪些路段最容易堵车,那些路段要加强巡逻监控,这一切,都让同事们感动不已。
曾明海也见证了昭通交通的发展和变化,感受到了时代进步逐步给交通指挥带来的改善。从专注纠正行人、自行车违法,再到车水马龙中处罚、纠正违法车辆,27年的线路工作中,纠正了多少违法行为,他记不清了,但是有一点却很清楚,那就是投诉记录为“零”,曾明海任劳任怨的工作劲,不仅让同事敬佩,也让接受处罚的违法司机心服口服。
让青春燃烧的是热血,更是坚定不移的信念;让奋斗不息的是责任,更是宽广无比的情怀;让站立不倒的是坚韧,更是超然物外的精神!一名48岁,有着27年从警经历的老警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交通警察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高速交巡警可歌可泣的新篇章,感动着每一个人,给新时代的高管民警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2011年11月4日
第四篇:曾瑜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
富顺一中 曾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二节《乙醇 醇类》的第一课时,是继甲烷、乙烯、苯有机化合物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苯的性质,又为后面的乙酸、酯、油脂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乙醇的结构,了解乙醇的取代反应,催化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并能正确书写其反应方程式
难点:经历对乙醇性质的实验探究,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教学重点确定的说明
将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确定为重点,理论依据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 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形成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会用实验进行分析、检验的科学思想,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将乙醇性质确定为重点,因为只有了解、掌握物质的性质后,才能更好的使用这种物质。
重点难点突破: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推算来推导,用分子模型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严密逻辑推理。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去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另外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是实验设计能力,他们渴望独立的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欠缺的地方:
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用途,没有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的认识到它们的性
质、组成和用途。
对策:
教师通过本节的教学,指导同学们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有机物学习模式,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有利于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基础。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探究法: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按“引导、实验探究、点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CAI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四、学法分析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2、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引导等方式,并辅以讨论,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
五、教学程序
总体设计
情景激学,引入新课
由四川宜宾特产五粮液广告引出,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而有的人半杯就面红耳赤,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跟着老师一起走进乙醇的世界。1.探究乙醇的物理性质
为学生提供无水乙醇、水、单质碘、苯,并提出探寻目标:
一、色、味、态、密度、挥发性;
二、乙醇的溶解性及其作为有机溶剂的特性。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得出乙醇的物理性质.然后我设计两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应用乙醇的物理性质,去巩固乙醇的探究结果,体现乙醇的社会价值
提出问题: 下列应用体现酒精的哪些物理性质
(1)家里有人发高烧,会用酒精或者白酒帮助其降温
(2)消毒用的“碘酒”里面含有什么?说明什么? 2.探究乙醇的结构
先让学生回忆乙醇化学式,进而让学生按C、H、O的成键规律推测出乙醇的分子结构,并用球棍组装其分子模型,教师给出乙醇的氢核磁共振图后,并做解释,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自己书写乙醇的结构式,以及结构简式,这时教师介绍羟基官能团,为下面性质介绍打下基础。然后教师给出乙醇的结构简式,并对比水的结构简式,提出水能与钠反应,那么乙醇与钠是否能反应。
3.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首先,让学生分组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对钠与水、乙醇反应现象的异同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原因,通过对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时断键情况的分析,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然后教师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让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断键的特点,是为了让学生深化理解羟基在该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的反应。
4.探究乙醇氧化反应
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由酒精燃料引出燃烧氧化、由人们饮酒引出乙醇的催化氧化、由酒驾引出被强氧化剂氧化
过渡: 酒精是一种相对清洁的高能燃料,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问:你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吗? 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接着讲解,乙醇可被 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
创设情景:人们饮酒后,有的会头痛呕吐,乙醇是否也是被氧化成CO2和H2O,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提出思考,通过同学们的思考与交流,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一定的初步认识,接着我用电脑动画演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催化氧化的过程,及形成的产物,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动画,自己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同时教师介绍它的产物之一乙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的物质,为以下的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乙醇的体外催化氧化引出乙醇在人体内的氧化过程,并详细介绍它在人体内的氧化是以两种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并且介绍这个过程中,中间产物有乙醛,让学生深该体会过量饮酒的危害。
并由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引出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的原理
5.消去反应
在前面乙烯学习时,我们已经知道,乙醇在有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即生成乙烯。
探究过程进行完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乙醇的性质。接着让学生利用乙醇性质归纳总结乙醇用途,这一环节可以充分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把课堂活跃起来。
6.课堂反馈
乙醇分子结构中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判断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键的部位
(1)和金属钠反应时键 断裂,(2)在银或铜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断裂
7.课外拓展探究性课题(1)、小论文:乙醇的用途或酗酒的危害
(2)、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在喜庆、祥和的传统节日,亲人团圆,朋友相聚,孝敬父母,迎来送往,酒自然是少不了的。然而此时假酒充斥市场,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也让酒类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头疼不已。你能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通过查找一些资料,告诉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鉴别假酒。
这是我为学生设计的两个课下探究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乙醇 醇类
一、乙醇
(一)乙醇 的物理性质
(二)乙的分子结构
(三)乙醇 的化学性质
1、乙醇 与钠的反应
2、乙醇 的氧化反应
(1)燃烧
(2)催化氧化
(3)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四)乙醇 的用途
第五篇:曾万明在内江市重大课题调研工作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新的起点上内江市情再认识” 课题调研工作会上的讲话(提纲)
中共内江市委书记 曾万明(2011年12月18日)
同志们:
12月11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立足区域实际,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内江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希望我们深入贯彻省委对内江加快发展的各项要求,紧紧抓住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内江发展新跨越;要立足本地区特点和发展基础,坚持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找准发展定位,优化发展路径,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对内江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推动内江加快发展、科学发 展、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决定,从现在起到春节前,开展以在“新的起点上内江市情再认识”为主题的重大课题调研活动。
下面,我就搞好这次调研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总体考虑
调查研究是出思路、作决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次调研,立足点是“新起点”,着眼点是“再认识”,目的是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为“推动内江新跨越”提供决策参考。
“新起点”包括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再认识”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五个层面:一是‚发展的成就‛需要再认识。近年来,内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们干好明年乃至‚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座各位都是组织者、参与者、亲历者,为内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要高起点起步地谋划和推进内江的发展,首先就要对现有的发展基础进行系统认识,作出准确把握,把发展成绩总结出来,把发展经验提炼出来,把发展潜能激发出来,在继承中 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二是‚发展的形势‛需要再认识。从自身看,内江已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阶段,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进程看,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些新的时代特征,必然会对市情变化带来重大影响。三是‚发展的空间‛需要再认识。在各地竞争激烈、竞相发展,尤其是成都经济圈和重庆领先发展的背景下,内江在川南、在四川、在成渝经济区的地位作用以及功能定位都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深化,内江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对外联系的空间距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四是‚发展的政策‛需要再认识。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我国、我省的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合作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总体安排,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政策和措施都有新的部署。五是‚发展的责任‛需要再认识。在新的条件下,内江人民有哪些新的发展诉求、新的民生期待,这是我们应当了解和承担的发展责任;同时,国家规划、省上对内江有哪些新的发展要求、发展定位,这也是我们应当了解和承担的发展责任。
“再认识”弄清什么,也就是调研成果应当包含什么内容。我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板块:一是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所调研的发展领域,我市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包括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包括已经存在的和可预见的两个部分。二是准确把握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要对所调研的发展领域,正处在发展进程的哪个阶段、处在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作出精确评估。评估的维度,既包括从自身发展历程的纵向维度,也包括从全国、全省同类城市的横向维度。三是准确把握制约发展的瓶颈。也就是,在所调研的发展领域,我市的最大短板是什么,特别是发展要再上台阶,需要着力突破的关键部位在哪里。四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是调研的重点。也就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举措。这既包括如何使优势得以利用的对策,也包括如何使劣势得以转化的对策,还包括如 何使短板得以克服的政策。
二、主要任务
这次调研,主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重点,从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角度出发,拟定了一个总课题,十二个子课题:
一个总课题是——内江发展战略再研究,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发展定位,优化发展路径,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定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懈怠,科学发展不折腾,推动内江实现新的跨越。这个课题由我牵头,义贤、志明同志配合,由市府办张蕴书、市委办黎兆武同志、市委政研室曾强同志具体负责。
十二个子课题是:
1、内江发展水平分析研究,就是要通过内江与发达地区、国内同类城市、省内城市的综合分析比较,找出内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有什么主要特征?加快发展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怎么样?优势在哪里?劣势是什么?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抢抓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内江在全省和成渝经济区处于什么地位?要实现 升位,可以确定哪些追赶的目标城市?需要找出哪些赶超路径和发展方位?这个课题由晓春同志牵头,由市统计局张明高同志具体负责。
2、内江‚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城乡统筹分析研究,就是要分析研究内江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城乡统筹的实施情况如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确立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策略。这个课题由泽广同志牵头,志习、王猛、国华同志配合,市经信委葛强同志具体负责。
3、内江开放合作分析研究,就是要在总结内江招商引资有效举措的基础上,分析‚内江变外江‛,‚区位中心变区域中心‛,‚中部塌陷变中部崛起‛,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的成效如何?与省上的要求还存在哪些差距?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融入成渝、配套成渝,错位发展如何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招商引资如何打好引进‚外企、央企、民企‛三大战役,实现新的跨越?采取什么措施在项目落地上实现新的突破?这个课题由坤飞同志牵头,陈朗同志配合,市招商局徐炼英同志具体负责。
4、内江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分析研究,就是要客观分析内江交通区位优势的变化,准确把握内江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规划实施哪些重大交通项目?如何发展通道经济,变区位交通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这个课题由泽广同志牵头,国华同志配合,市交通运输局杨忠同志具体负责。
5、内江特色优势产业定位分析研究,就是要围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分析内江现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在全国、全省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知名品牌、拳头产品?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发展前景怎么样?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些产业、产品,发展高端产业,打造产业高端?怎样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课题由晓春同志牵头,国华同志配合,市发改委蒋学东同志具体负责。
6、内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研究,就是要分析内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如何?业态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失衡的原因?与同等城市相比有哪些不足?原因在哪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在哪里?如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 献?这个课题由坤飞同志牵头,陈朗同志配合,市商务局张静同志具体负责。
7、内江新农村建设研究,就是要分析新农村建设现状,思考如何用好用活中央关于水利改革等农村工作的政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何再上台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如何突破?怎样才能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现代畜牧业试点如何更为有效地推进?这个课题由发强同志牵头,志***配合,市委农办曾令鹏同志具体负责。
8、土地保障分析研究,就是要分析内江国土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有哪些主要问题?用地指标为什么总是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怎么才能争取和用好‚双挂钩‛政策?推动内江实现跨越发展有多大的国土利用空间和可挖掘的潜力?有哪些对策建议?这个课题由戴震同志牵头,王猛同志配合,市国土局康厚林同志具体负责。
9、内江财税金融分析研究,就是要分析为什么内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么低?为什么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这么高?为什么市本级人均财力连续10多年排名全省倒数第一?为什么内江存贷差这么大?采取什么举措增加财税收入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服务地方经 济发展的能力?民间投资如何激活?这个课题由晓春同志牵头,海刚同志配合,市财政局李东洪同志具体负责。
10、支撑内江加快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就是要分析内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内江加快发展的人才需求,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有什么困难和制约?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对策。如何通过创先争优,提升内江干部队伍支撑加快发展的能力?这个课题由付康同志牵头,市委组织部黄英同志具体负责。
11、影响内江稳定的主要矛盾问题及对策研究,就是要分析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化解?怎样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这个课题由发强同志牵头,明华同志配合,市委政法委李若木同志具体负责。
12、内江城市形象品牌打造研究,就是要分析内江城市形象现状,研究城市形象定位,提出城市形象品牌打造的措施和办法。这个课题由潘梅同志牵头,市委宣传部林武同志具体负责。
三、基本要求
(一)要落实责任。做好这次重大课题调研,关键在领导。各项课题,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市委领导牵头,市委或市政府有关领导配合,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具体落实。牵头领导要亲自抓,把课题调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要从全局出发,切实行动起来,认真完成调查研究。市委办、市委政研室要抓好工作的联系协调和调研进度的跟踪落实。
(二)要把握方法。调查要深入,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研究要深刻,要通过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等方法,深刻揭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写作要深耕,做到精心立意、精确谋篇、精致表达、精炼文字。
(三)要提高质量。这次重大课题调研,要求各个课题最终都要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力求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认识要深刻,问题要找准,对策要可行,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要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认识再深化、作风再转变、工作再进步的过程。
(四)要强化保障。要组织精干的调研力量,把那些了解实际情况,熟悉调研业务,对工作有思考、有见解的同志选进课题组。要保障充足的调研时间,本次调 研处于年终岁首,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平时工作都很辛苦,但一定要确保及时上报调研成果。要创造良好的调研条件,保证足够的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调研工具和设备。
同志们,搞好这次重大课题调研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是不断开创新局面的现实基础。我衷心希望同志们把工作当作学问来研究,当作事业来追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切实圆满地完成这次重大课题调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