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鞠明会说课稿(2018.5)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潢川四中
鞠明会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石拱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作者茅以升抓住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本文属科普说明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周密而又不失生动。是初中生学习说明文的典范之作。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经验以及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说明对象,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把握说明顺序,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3.认识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把握说明顺序,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准备采用目标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与朗读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将继续培养他们用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此外为了提升高效的学习效率,我让学生课前扫除文字障碍,上网查阅课文相关资料,而我也提前准备了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次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让学生讨论在他们的生活或旅行中见过哪些桥,然后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接着板书课题《中国石拱桥》并介绍作者。
环节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首先,进行对比阅读。我把提前准备好的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分发给学生,《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初步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即可,我及时明确《荷情万种》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夏季玲珑剔透、风姿绰约的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荷花》则用非常准确、严谨、周密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荷花的食用、药用价值及其生长环境,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说明文的客观性、严谨性以及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其次,自由朗读,了解说明对象。我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 1.作者写了石拱桥的哪些共同特征? 2.赵州桥有哪些特征呢? 3.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卢沟桥有哪些特征? 4.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写了什么?
这个环节,各小组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环节三:细读理解、释疑解难。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我先是引导学生理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提问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整理、归纳,得出本文的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征——赵州桥的特点——卢沟桥的特点——石拱桥辉煌的原因——现代石拱桥的飞跃发展。接着,请学生着重默读第4、5自然段,找出作者说明赵州桥所采用的说明顺序,然后尝试说出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会很容易说出赵州桥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上学生一般也会答出列数字、打比方。有的还会找出引用。但很少有同学能发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这就需要老师给予点拨提示。在介绍卢沟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基本与赵州桥的说明方式一样,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找出卢沟桥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环节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环节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五题,双休日游览潢川京九大道的彩虹桥,试写一段或几段说明性的文字。
四、说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说明顺序:共同特征——赵州桥——卢沟桥——辉煌的原因——现代的发展
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引用 说明语言:准确、严谨
我觉得这样板书可以更加直观系统的体现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说课结束!
第二篇: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读后感(鞠明霞)
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读后感
新街小学鞠明霞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条建议中指出,有助于工作的计划还是应当写的,尤其是远景计划更显得很重要,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读后感(鞠明霞)。并且他就计划的内容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儿童在小学阶段应当阅读的文艺作品的节目。当然,前提是学校的图书馆里必须有这些读物才能实现。
(2)儿童在学校里应当欣赏的音乐作品(学校里最好有一个音乐室)。
(3)要跟学生谈话时用到的绘画作品。
(4)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和文艺作品的片段。
(5)最低词汇量,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小学里牢固而长远地记熟其正确写法的那些词汇。
(6)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需要阅读的科学普及书籍和小册子的书目。对于指定给学习困难的儿童(思维过程的能动性降低的儿童)阅读的那些书籍和小册子,应特别开列出来。
(7)“思维课”的主题,即带领学生到思维和祖国语言的源泉去参观的课题,读后感《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读后感(鞠明霞)》。
(8)儿童在小学阶段各年级要写的作文的题目。
(9)教师和儿童将要制作的只管教具的大致的目录。
(10)小学期间将要组织哪些参观。
这些计划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来说,很多是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打下基础,有助于我们的课堂学习,学生思维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本科目的教学计划制定好、将学生的动态发展预测规划好。
教学计划不能仅仅是一个“进度表”,更不能是应付检查的“摆设”,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引领我们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计划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门课程本身就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全班学生能够接受的那一条线,在实践
学习中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微调”,但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不变的,是不可随意“偏离”甚至“推翻”教学计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好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使得我们的各项工作更明确,目的性更强,为以后的课程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队会说课稿
库尔勒市第六届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
单位:库尔勒市第七中学
参赛人:王竞男 队会主题:我心中的小英雄
适合年级:二年级
一、设计理念: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每一位队员在入队时都会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然而,对这句话真正含义能正确理解的队员不多,“共产主义”、“接班人”、“革命先辈”等等这些崇高而庄严的词语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深奥,尤其是成长在新世纪的少年儿童,对祖国的风雨历程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策划了以“我心中的小英雄”为主题的少先队队会活动,旨在通过了解革命时期劳动童子团小英雄的故事,感受少先队一路走来的艰辛历史,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少先队员们感恩祖国,以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队员们了解革命小英雄的英勇故事,感受少先队建队的艰辛历程,从而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队员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红领巾添光彩!
三、活动环节: 本次队会活动共设计四个环节:
1、忆队史---了解少先队建队历史;
2、讲故事---讲述革命小英雄的故事;
3、谈感受---谈一谈听完了小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4、表决心----说一说,今后你准备怎么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四、活动形式:观看视频、诗歌朗诵、歌舞表演、团体合作
五、活动准备:
1、提前召开活动前动员大会,指导队员们查找队史、小英雄故事。
2、准备少先队建队历史视频资料,革命小英雄的视频资料。
3、排练诗歌朗诵《祖国,我爱你》
六、活动程序:
(一)活动准备:
1、各小队整队报数
2、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3、中队长报告中队辅导员,辅导员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4、全体起立,出队旗,敬队礼
5、齐唱队歌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队会活动开始!
2、忆队史:请队员们把自己提前查找的队史资料和大家分享并讲解。
3、播放少先队的建队历史:劳动童子团-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和少先队-中国少先队
4、讲故事:请队员讲述自己搜集的革命小英雄的故事。(王二小、海娃、张嘎)
5、谈感受:听完了小英雄的革命故事,谈一谈你的感想。
6、诗歌朗诵《祖国,我爱你》
7、表决心:分小组谈论,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8、歌曲表演《争当四好少年》
9、中队辅导员对此次活动做总结
(三)结束程序:
1、呼号: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队员们:时刻准备着!
2、退旗
3、中队长宣布活动结束!
第四篇:课堂实录-鞠颖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鞠躬)
师:请坐。古诗我们学了不少。有些诗啊,它是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赞颂草具有顽强生命的诗是?一起说(展示)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一起背一下(展示)生:(齐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赞美了梅花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展示)生:墨梅
师:预备起(展示)生:(齐声)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诗是?(展示)生:(齐声)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竹石》这首诗也有这样的特点(板书)跟老师把这首诗写一下,作者是? 生:郑燮 师:(板书)夑这个字上面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固大。第二首诗是? 生:题诗后(板书)
师:有的同学已经说了,作者是贾岛。深情一起念一下,预备起 生:(齐声)竹石。郑燮。题诗后。贾岛。师:竹石,写竹还是写石? 生:(齐声)竹
师:那么这个题目怎么理解呢?(指屏幕)选择一下。手势表示,1,2,3,举。(指XXX)你为什么选3?(屏幕内容:《竹石》是什么意思呢?1竹子和岩石2岩石上的竹子3扎根岩石缝中的竹子)
生1:因为竹石是形容竹子的,这位作者是把自己比喻成竹子了,而竹子具有一种很顽强的生命力。
师:请坐,把这个诗的意思已经理解了。为什么选3,题目的意思为什么选3呢?(指XXX)你说
生2:因为这是扎根在石头缝里的竹子 师:诗中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了? 生:(齐声)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根据诗句来理解题目的意思。题诗后,提什么意思? 生:写
师:那么这首诗就是写在另一首诗的后面,那么这另一首诗是谁写的?(指XXX)你说 生:另一首诗也是贾岛写的 师:对,这就是一首题诗。(指屏幕)题诗,就是就一事一物或书笔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其实这两首都是题诗。(指板书《竹石》)这是一首作者的题画诗,题在自己画的一幅竹石图上。(指板书《题诗后》)这是一首题注诗,在作者赢得了“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后,题写在诗的旁边的。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画上,诗边题写诗句呢?让我们走进这两首诗。把书打开。预习过课文吗?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呢?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一首诗,谁来读?(指XXX)我请这个女同学
生: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展示)
师:字音都很正。一起来,预备起。生:(齐声)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下一首谁来。(指XXX)这位男同学
生: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师:读的很流利。我们一起念一遍,预备起。生:(齐声)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师:诗句读正确了。接下来啊,老师要请你把诗句和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行吗? 生:行
师:好,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思是?(展示,指XXX)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思是竹子咬住青山不放松 师:请坐。“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指XXX)生2:意思是,扎根在破裂的岩缝中 师:“千磨万击还坚劲”意思是?(指XXX)生3:“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思是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坚韧挺拔 师:“任尔东西南北风”来,(指XXX)这位女同学,对就是你 生4:意思是,任凭那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 师:(展示连线)都是正确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颗生长在岩缝中的竹子。那为什么诗人要写这样一颗竹子呢?这个呀,和他个人的身世经历有关系。谁能介绍下郑燮?预习的很好(指XXX)你先来
生1: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字是板桥
师:请坐。你介绍的是他的一个身份是吧?(指XXX)你来 生2:郑燮在饥荒的时候开仓发放粮食给乡士们 师:救了灾民。(指XXX)你来 生3:郑燮会把自己比作成竹子 师:他很喜欢竹子。(指XXX)你说 生4:郑燮他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
师:这是他的一个成就,艺术上的成就。(指XXX)你来
生5:老百姓写了欠条给郑燮,然后后来还是还不起,郑燮就一把火把它(欠条)烧了。师:爱民如子,是不是啊。(指XXX)你来 生6:郑燮当官的时候十年没有一个冤案 师:清正廉洁。(指XXX)你来 生7:郑燮两袖清风
师:那你想说明他什么呢?他当官的时候„„ 生7:他当官的时候„很„
师:廉洁,是不是啊?请坐。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我们归纳一下:第一方面,我们交流了郑燮在艺术上的成就,讲到了郑燮很喜欢竹子,爱画竹,是不是啊。那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竹子,知道吗?(展示)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的介绍,读一读好吗?一起读一下 生:(轻声齐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因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师:你们看,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花中四君子有? 生:梅兰竹菊
师:有竹。岁寒三友是? 生:松竹梅
师:也有竹。你看,竹子是多么的受到人们的喜爱啊,因此在竹子的身上人们赋予它很多精神和品质。(展示)跟老师一起念一下。预备起。蓬勃进取、乐观向上,注意读词语的节奏。预备起。生:(有节奏的齐声)蓬勃进取、乐观向上、清新高雅、坚忍不拔、虚怀若谷 师:也许这就是郑燮爱竹、画竹的原因吧。(展示)刚才我们介绍的他的身世资料中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他的一个身世背景。老师也把它进行了一些梳理,可以归结这样的三句话。(展示)自己轻轻的读一下 生:(轻读)身世坎坷,生活穷困。官场失意,被迫辞官。客居他乡,卖画为生。师:你们查资料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是这样的三句话?
生:是
师:诶?你发现了身世坎坷,生活穷困。官场失意,被迫辞官。客居他乡,卖画为生的郑燮,和那岩缝中的竹子,什么像啊?生长的环境一样的艰难,厄运。也许这就是他画这个岩缝中竹子的原因吧。那这样的岩缝中的竹子,郑燮又赋予它怎样的意志和品质呢?(展示)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读诗句,先看看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结合前后诗句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竹子。谁来?(指XXX)你先来 生1:咬定的意思是咬住 师:牙齿咬得„„ 生1:牙齿咬得很牢
师:那你知道立根的意思吗 生1:扎根
师:根扎的很„„ 生1:很艰苦
师:很深。请坐。牙齿咬得紧,根扎的深。是为了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指XXX)你说 生2:这样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师:生存。还能说是什么?在恶劣的环境中„„(指XXX)你说 生3: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师:生存,生长。这就是它有一个多么明确的目的,明确的目标呀。好,我们写一下。(板书)好,接着交流,后面的,谁来?(指XXX)你来 生4:坚定的意思是坚韧挺拔 师:任尔呢?
生4:任尔的意思是任凭
师:任凭,对。那你看,这个打击啊,打击的次数,从哪看出来?千磨。打击的方向?四面八方,各种方向。哪里能看出来? 生:东西南北风
师:可是面临这样的打击,这颗竹子却还„„ 生:(齐声)依然坚韧 师: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指XXX)你说,哪个词? 生1:是坚定的 师:坚定的。(指XXX)你说 生2:是顽强的 师:顽强。(指XXX)你说 生3:是坚韧不拔的
师:坚韧不拔的。来,我们用四个字的词语„„(听不清)(板书)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到这颗竹子是一颗有目标,有意志,不怕困难的竹子。这个形象和郑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联合起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准备。郑燮的一生坎坷孤苦,他四岁丧母,十四岁的时候继母去世了。后来,他的父亲穷困而死,儿子也饿死。可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求学的决心,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读过的书几乎都能背诵。四十四岁啊!他才考上了功名。当他自己的求学生涯,他一定会对我们说„„ 生:(齐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考上功名之后,直到五十岁他才当上了县官。虽然只是个小小七品芝麻官,可他爱民如子。有一年,发生了饥荒,郑燮打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却因此得罪了当地的权贵,被迫辞官。如果再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他还会这样做,他说„„ 生:(齐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辞官的时候,郑燮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客居他乡,卖画为生,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画笔,没有一天停止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画艺术炉火纯青,自成一体。我们要对郑燮说,你就想岩缝中的竹子一样„„ 生:(齐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感受到了郑燮画竹,诉竹,其实是想对我们说,他也要„„(指XXX)你说 生1:因为他也要像竹子一样顽强 师:顽强。也要像竹子一样„„ 生2:坚韧挺拔
师:这时候你发现了,竹子的形象已经和诗人的自我形象融为一体。通过写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咏物言志。体会到了诗人情感,接下来我们通过朗读来把它表达出来。好,谁来读?(指XXX)你来
生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坚定,但是你有一点一字一顿的感觉,能不能把它连起来。(有感情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指XXX)你来 生2:(有感情的)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学的真快。是啊,学诗就是要体会诗人的情感,知道了郑燮他的情感。那么第二首诗,贾岛想对我们说什么呢?说起贾岛啊,我们曾在三十二课中与他相遇。三十二课讲的什么故事啊?(指XXX)你说 生:(齐声)三十二课讲了推敲
师: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就是讲了贾岛咛诗,写诗时候认真严谨的态度。那么题诗后这首诗写了什么呢?我们要连一下,这次我讲诗句的意思,请你讲诗句。好,准备。两句诗琢磨三年才写出 生1:两句三年得
师:吟诵的时候经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生2:是:两句三年得
师:吟诵的时候经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生2:一吟双泪流
师:不要紧张。知音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 生3:知音如不赏 师: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山里在秋风中躺下来 生4:归卧故山秋
师:找到下面的诗句,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这并不难。那么贾岛在这首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首诗里,有一个词最能反映贾岛此时的心情。找找看哪一个?这个时候他的情感,心情,哪个词?(指XXX)你来 生1:是泪流
师:对的,正常我们会用流泪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两句三年得,得是什么意思?(指XXX)你说 生2:得是写出来
师:对的,写出来。XXX怎么说?(指XXX)生3:得到
师:得到。得到诗句,写出诗句。(指XXX)你说 生4:还可以说是琢磨出
师:对呀。琢磨出,推敲出,构思出,是不是呀。既然得到诗句了,为什么还要流泪呢?你怎么想?(指XXX)你说
生1:因为他的两句诗是三年才琢磨出来的 师:因此他感到„„时间 生1:感到时间很长
师:请坐。是写了三年吗?这三年意思是说„„(学生回答,听不清)对的,我们在古诗文中啊常常看到三、九表示数量的多。比如说,飞流直下„„ 生:(齐声)三千尺 师:疑是银河„„ 生:(齐声)落九天 师:白发„„ 生:(齐声)三千丈
师:缘愁似个长。两句„„ 生:(齐声)三年得
师:就是说时间很长。诗人得到这两句诗花了很长的时间。可能他流泪是因为感受到了其中的辛苦。他为什么会用这么长的时间来构思琢磨呢?他又是怎么构思琢磨的呢?三十二课有这样两句话,男生,第一句预备起 生:(齐声)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 师:哦(ē),一边吟哦(ē)生:(齐声)一边吟哦(ē),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那个样子,都感到可笑 师:女生,第二句背一下预备起 生:(齐声)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师:贾岛被称为„„ 生:苦吟诗人
师:都知道。那么这个“苦”除了他咛诗的时间长之外,还包括,还因为什么?(指XXX)你说 生:(听不清)
师:不是光有灵感,而是很努力的在斟酌。所以他承受了心灵、精神上的很大的痛苦。精神上承受的痛苦,我们还可以用哪个词?精神上的苦恼我们可以说是„„苦? 生:恼 师:苦恼。心灵上我们感到很烦闷可以说是„„苦? 生:闷
师:苦闷。是啊,接下来我们就用上这些词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去揣摩一下当他在斟酌诗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第一句,谁来讲?(指XXX)你来
生1:我常常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比比划划。可是,称心的佳句就是想不出,得不到,真苦恼啊!
师:真苦恼,请坐。我来读,看下我的语速,语调,有时候不一样。(有感情、节奏地)我常常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比比划划。可是,称心的佳句就是想不出,得不到,真苦恼啊。表现人内心的痛语速要„„慢。语调要„„低。第二句谁来?(指XXX)你来
生2:不知不觉,我又冲撞了一个大官的仪仗队。一顿辱骂之后我被推倒在地。即便如此,佳句依然不得,真是痛苦啊。师:辱骂。第三句。(指XXX)你来
生3:我慢慢爬起来,骑上毛驴,继续往前走去。大街上的行人看到我的样子,都笑了。这让我的心中隐隐作痛,真苦闷啊!
师:是啊,辛苦的劳动得不到人的理解,多苦啊。接下来,我们配上音乐,连起来来一遍。我要请两个同学,请个女同学(指XXX),男同学谁来?(指XXX)你来。第三句我们一起来。好,我们先感受一下音乐(音乐)想一想诗人内心的痛苦„„回想这三年来„„
生1:我常常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比比划划。可是,称心的佳句就是想不出,得不到,真苦恼啊
生2:不知不觉,我又冲撞了一个大官的仪仗队。一顿辱骂之后我被推倒在地。即便如此,佳句依然不得,真是痛苦啊 师:第三句预备起 生:(齐声)我慢慢爬起来,骑上毛驴,继续往前走去。大街上的行人看到我的样子,都笑了。这让我的心中隐隐作痛,真是苦闷啊
师:回想着三年来,这样的苦恼、痛苦和苦闷,时时伴随着我。当我终于觅得佳句的时候,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我不禁感叹道„„ 生:(齐声有感情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师:我只是在感叹佳句难得呀„„(板书)。佳句难得,终于得,得到佳句赠„„? 生:(齐声)知音如不赏 师:赠? 生:(齐声)知音
师:对,赠知音。也许你学到了三十二课,这些知识都会学。这个知音应该是谁?(指XXX)你说
生1:这个知音应该是李凝 师:他碰到了? 生1:他没有碰到
师:那么这个知音是谁呀? 生2:这个知音应该是韩愈
师:是呀,如果像韩愈这样的文墨人,都不欣赏这样的两句诗,那么我就要回到以前住过的山里,在秋风中躺下。贾岛他躺在那,会做什么?(指XXX)你说 生1:贾岛会躺在那里睡觉
师:他这么容易就放弃啦?贾岛回去会做什么?(指XXX)你说 生2:贾岛回去应该会叹气,然后心里会想,我要坚持 师:恩,他的坚持的做法是什么呢? 生2:继续作诗
师:恩,你读懂了贾岛了。(指XXX)你说
生3:贾岛回去会自己思考,为什么得不到知音的欣赏,如何才能让知音欣赏我呢? 师:然后就„„思考了之后就会做什么? 生3:继续写诗
师:继续写诗。对了,你也是贾岛的知音。你看,贾岛在给友人的诗中这样写到„„(展示)生:(齐声)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师:是啊,只有坚持不懈的写诗、感诗,灵感才如源头波水汩汩的涌出,清澈而新鲜。所以,再难、再苦、再累,他都会去„„ 生:(齐声)继续作诗
师:继续作诗的。贾岛流泪是因为感叹写诗辛苦,佳句难得。可是当他归卧故山秋的时候,他又会在那里继续写诗、感诗,直到再得。我们也体会到贾岛的感情了,接下来我们就是贾岛,通过朗读把你的这项心愿,告诉大家。好,谁来读?我们先这边的同学来一起读一下,一起来好吗?预备,题诗后„„预备起 生:(齐声有感情得)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师:听出来,你们这边的贾岛对感诗啊,还是没有决心、信心的。好,我们这边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声更有感情得„„)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师:我听到了那个刻骨铭心的痛苦,但是也听到了后来的决心。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诗,第一首是„„ 生:(齐声)竹石
师:郑燮通过颂竹表现了自己的崇高、高尚的人格。那么第二首诗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贾岛写诗,精益求精,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一如石缝只能中的那颗竹子一样„„ 生:(齐声)目标坚定,坚韧不拔 师:可以这样理解吗? 生:可以
师:这也许就是这两首诗在一起的原因吧。好,接下来我们试着背一下这两首诗。已经会背了?要不要准备一下?不要啊?谁来。(指XXX)你来。你可以挑一首
生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背的很有感情。谁还愿意再来?(指XXX)你来
生2: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师:请坐,都愿意背诗吧?好,我们一起来。第一首,预备起。生:(齐声)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第二首,愿意背的起。(学生站立)预备起 生:(齐声)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师:好请坐。(下课铃声)今天的作业,先请大家回去默写一下,我们都背出来了,把它默出来。第二个,我们学过的贾岛的诗,请你找出来,也读一读,颂一颂,体会一下他的炼字的精妙。好,我们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第五篇:曾万明 说课稿
《风景谈》说课稿
江苏省武进职教中心 曾万明
一、说教材
1、《风景谈》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二篇。
2.我想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系统论所强调的整体性、联系性和条理性来把握所教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文体要求和单元要求。这个单元是此种教材的第四个现代文阅读单元,重点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提要,《风景谈》由六幅画面构成,看起来很散,但它们又由议论句子很好的有机的串连在一起,符合教学重点的需求,让学生在培养概括和提要能力的同时去理解课文。3.教学目的:
在拟定教学目的的时候,我根据单元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来确定以下教学目的: A.把握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B.了解课文结构安排和景物描写的特点。C.理解作者对“风景”的独到看法。
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教学目的为本文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的则为教学难点。4.教学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课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讲解第一幅画面。第二、三幅画面由学生讨论。第二课时:复习,学生讨论第四、五、六幅画面。总结本文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案导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老师始终都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忌填鸭式、满堂灌,硬塞结论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形象:“真正的老师不是让学生观察已经峻工的科学建筑,而是带领他们一起去修筑基础的工程,直到修完科学的大厦为止。”另外,我们老师还要激思增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鉴于以上理论,《风景谈》共有六幅画面,如果依次讲解分析,那就显得平谈呆板。因此,我就根据教学的变式原则,采用教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案导学法。学法:讨论法、听记法。具体的作法是:第一幅画面由老师示范讲解,其余五幅由学生讨论完成。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从分析文章的语文入手,分析第一、二、三个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教学重点:一、二、三幅画面风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关系。教学难点: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
(一)导入新课
导入时,力求做到先声夺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他们对课文的直接兴趣。导语:描写风光景色的文章我们学了不少。“风景谈”即“谈风景”,这里为什么要用“谈”字呢?先由同学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这一句话。作者写风景实际上是为了写人,赞颂解放区的军民,赞颂那些主宰大自然、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延安儿女;而这一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靠文中的议论来揭示的,所以用一“谈”字。
这也与作者生活在重庆有关,为了能在重庆发表,文章只能写得含蓄些、隐晦些。第5页“黄土高原”,10页的“北国”,指的是延安。第6页多处描写了“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文音、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读书的人,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还有清晨号兵,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人。
(二)、作者简介:
初中阶段学生已读过《白杨礼赞》,对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里可让学生介绍,然后老师补充,明确几点;作者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其他极有影响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追求》)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三)教学过程:
1、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之后,让学生速读课文,利用学案和检查预习效果,从而明确六幅画面的名称。
它们分别为庄严妩媚的“沙漠驼铃”、古朴纯净的“高原晚归”、弥漫着生命力的“延河夕照”、清新怡然的“石洞雨景”、注入了“第二自然”的桃林小憩、粗犷刚性的“北国晨号”。这一幅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表现了“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在这里也教学生学会利用“阅读提示”,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2.课文分析:老师示范分析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
A.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四顾茫茫一片、平坦、纯然一色、寂静)。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最单调、最平板)。
B.找出具体描写驼队语句(黑句、安祥而坚定、昂首高步、铃铛“丁当”的柔声、和谐、长方形猩红的大旗)
C.指导学生探讨这一画面所蕴含的意义。沙漠这个大自然是最单调最平板“改变”之巨大,又用一个反问句强调改观后的沙漠就是“风景”。这一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具体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反衬驼队出现后的庄严妩媚。段末的议论,揭示了“沙漠驼铃”这一景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果说描写的是“画龙”,那么段末议论则是“点睛”
D.这一段写的是猩猩峡外沙漠的景观,并不是延安的风景,为什么文章首段要写并不是延安的风景呢?
明确:它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人类更伟大”。其次,这样写使文章别具一格,在它的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第三,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也体现了本文含蓄的语言特色。
3.学生讨论第二、三幅画面。(分析“沙漠驼铃”采用的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方法,在耳濡目染之中给学生以思维训练、学法示范),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在活动,采用的是发现学习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运用这一方法也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在学生讨论时,区边巡视指导,力求做到因材施教。4.讨论学习第二个画面(高原晚归)
A.作者用了“于是”、“又”作衔接和过渡,所以很自然又想到另一个画面来
B.“黄土高原”加上引号,前面又用上“所谓”,后面再加感叹号,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黄土高原加上引号是表示它有特定的意义,需要强调,用“所谓”也是为了突出强调,懂得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这“黄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强烈情感的,用在这里是表示一种赞美之情。
C.写山上的梯田,写山上的植物,是要写黄土高原的特色;穷山秃岭上开出了梯田,黄土高原上种上了庄稼,正好显示了人改选自然的力量。这些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的活动。结尾的歌声描写则着力刻画“种田人”,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后能有这样的一份乐土,心情愉快,就是要表明他们是以劳动创造为乐事的人,显示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面貌。5.第三幅画面(延河夕照)描绘“静穆的自然”,描写“弥漫着生命力的人”。
A.这里写的是延安的山,延河的水。作者用准确、生动而又精炼的语言去描写景物,夕阳“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构成了美丽的静穆的景色,更好地映衬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人们。
B.这些人是什么人?
“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说明他们是一群文艺工作者。他们操着“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又用同一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说明他们有着同一目标——抗日,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他们吃的是小米饭和青菜,参加劳动后,手“一律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生产劳动中认识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所以“兴奋地谈话”,发出“爽朗的笑声”,愉快地在河边戏水。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困乏、一点厌倦,他们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静穆的自然有了这些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当然会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C.第4自然段比第1段的议论推进了一层,由赞美“人的活动”到赞颂“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表达的情感也更强烈了,连用四个“伟大”,加一个“尤其”,还有句末的感叹号,对延安人发的劳动的生活的赞颂。
(四)、小结
1.第一个画面写“沙漠驼铃”,这不是抗日根据地的风景。在结构上,写这一段的目的在于揭示题旨,领起下文。
2.第二、三两个画面是写根据地军民的劳动生活,说明人的活动能使自然改观,人类比自然伟大,写到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议论的关系,完成作业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沙漠驼铃
风景(沙漠):茫茫一片、平坦 纯然一色、寂静
最单调、最夹板 议论人类更伟大
人的活动:黑点、安祥而坚定 和谐、猩红大旗 高原晚归
风景(黄土高原):秃顶的山、梯田、高杆植物、月明之夜、黑的山、蓝的天
人的活动:掮着犁、姗姗而下、粗朴短歌 议论
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
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尤其伟大
延河夕照:(面的描写)风景:夕阳在山、满天彩霞、河水汤汤、喧哗、雪白的泡沫:“急、冲、跌、喷”
人的活动:一对“生产”归来的人、兴奋的谈话、爽朗的笑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从分析语言入手,分析四、五、六个画面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对画面的作用及议论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通过议论对人物进行赞颂的 教 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教学法 学 法:讨论法、听记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老师运用控制论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来发言,展开讨论。了解和学习第四、五、六幅画。
(一)、教学过程
1、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
(1)在第1和第4自然段里,作者出赞美人的活动进而赞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赞颂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用景物的荒凉衬托人的精神,还写到公园里“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构成
对比,强调“只有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才能主宰自然。
(2)、“值得怀念”的是什么?值得怀念的是在沉闷的雨天、荒山石洞里那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读书的情景,作者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它体现了延安青年的高尚情操。
2、第五幅画面(桃林小憩)
桃林环境描写说明桃林并不是优美舒适的地方。“半盘旧石磨”成了“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成了“难得的几案”,“怪样的家具”成了“奢侈品”。“值得留恋”。这样的变化,充分增添了景色。(在这里请学生注意,本文所写的自然环境都不美,荒凉的沙漠,贫瘠的黄土高原,原始的石洞等,但在作者的眼中都是一幅幅风景,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3、第六幅画(北国晨号)
由照片(静态)写到现实生活中所见(动态),作者通过声音、色彩、感受,用比喻和衬托,完成了对两个战士的描写。看着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战士,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高贵精神,作者“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这里所说的“民族精神”,在当时是指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的压迫的精神。这一段议论在表达上同前面的议论有些不同。先用一个假设,然后作肯定,还用“真的”去修饰“风景”,表示毫无疑义,非常肯定之意。接着是一个感叹句,反复用了两个“伟大”。“伟大中之最伟大者”,战士身上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吗?作者赞美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二)总结本文特点
1、课文用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运用了反衬和烘托的手法。
2、本文的议论六幅画面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第一幅画面,说明有了人的活动自然就增色了,第二层是第二、三幅画面,一是延安的农民,他们愉快的劳动、二是知识分子,在生产劳动中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表明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伟大。第三层是第四、五幅画面,在贫瘠的环境中,人对自己思想境界的改造,在荒山石洞里读书,在桃林“茶社”探讨人生。第四层是第六幅画面使文章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赞美保卫延安的战士,而前面所写的一切安宁的生活,都是因为有他们的保卫,进而完成对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赞美,议论的句子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层层递进,并且像一根红线把六幅画面串在一起,连在一体。
(三)、小结
1、第四个画面,写那在石洞中促膝而坐、“明白生活意义”的一对男女,表明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是“大自然的主宰”。
2、第五个画面,通过写人们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表现了“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3、最后一个画面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体现者——英雄战士乃是伟大中最伟大者,层层深入,最后完成主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二、三、四题:
练习二目的是进一步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练习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练习四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石洞雨景(点的描写)
风 景:黄褐色的浊水、怪石峭壁
静寂灰黄、天然石洞
议论
人的活动:延安一对(促膝谈心)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
重庆一对(偎依低语)是“大自然的主宰”
桃林小憩(面的描写)
风 景:
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石磨、几尺断碣、荞麦、大麻、玉米
议论
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人的活动: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争论哲学问题 北国晨号(点的描写)
风 景:空气清洌、朝霞、粉红的声色 议论
民族精神的化身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人的活动:小号兵、荷枪战士(严肃、坚决、勇敢、高度的警觉)
四、说板书
我在设计板书时借鉴了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纲要信号”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纲要信号,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尽量做到直观、简明、有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A)
高原晚归(农民)延河夕照(知识分子)
沙漠驼铃(驼队)记叙:人的活动 石洞雨景(革命恋人)
北国晨号(士兵)桃林小憩(革命者)
板书(A)景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北国、人物是驼队、农民、知识分子、革命恋人、革命者、士兵。景物描写从详到略进行,而人物描写从抽象到具体进行的。用以告诉学生人是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也就无所谓风景了。充分体现课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在课文开始讲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把握阅读提示。
(B)自然伟大 人类活动 人类更伟大 伟大之中伟大
议论:人的活动是真的风景 崇高精神的人
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
真风景 增添景色 伟大中的伟大者 创造第二自然
板书(B)充分展示了议论是如何层层递进表达中心的,第一个议论抓作者“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第二个议论抓“人类的活动”伟大,第三个议论抓“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证实”值得怀念。第四个议论抓人创造第二自然,第五个议论抓“那便是真的风景”。作者在这些议论中表现清晰的思路把他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表现的十分充分,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文的写作特点时讲让学生把握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它们分别体现了本文的两个教学重点“人的活动”和“作者的议论”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课文,理解思路。
五、现代技术的运用
为使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使学生更深入地得钻研课文,更为了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由而快乐地学习,我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本篇我将主要应用图片、音响、录音等现代技术增加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从单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全方们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从而使他们更加的热爱、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体现分层教学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理解探索问题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设计分理解——鉴赏——评价——创造四个层次,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学生程度不一,语文能力有差异,多媒教学具有很重的个人化色彩,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研究的内容和难度,教学目的的分层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