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

时间:2019-05-14 13: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化知识》。

第一篇: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知识

殷商时,天下土地均为天子所有,天子再分封土地给宗族、亲戚、功臣和古代旧有的国家,这些土地其后成为国家或采邑/采地,「家」便是指这种采邑而言。土地的收入大部分为被封者所有,一部分向天子纳贡。

2.凡邑,有宗庙先王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是古代庶民聚居之所,只是有一些田地罢了。

3.<<论语>>中的「天」有三种意思:一是自然之天,一是主宰或命运之天,一是义理之天。自然之天仅出现了三次。古代所讲的天道一般是指自然和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关系。

4.孔子虽不信鬼神,但主张祭祀,因为藉以稳定统治者的政权。5.春秋时代的「礼」包括礼仪、礼制、礼器等。

6.殷商时是奴隶社会,那时有以活奴隶殉葬的风气,其后改为用木偶人、土俑代替,但春秋时秦穆公也曾以活人,甚至是当时的贤良三兄弟殉葬。其实春秋时期一般人都不会以活人殉葬。

7.春秋时齐都临淄西面城门叫稷门,在稷门外建了不少学舍,优厚供养四方学者,让他们辩论和著书,当时称这班被供养者为稷下先生。

8.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学费只是十条肉干(束修),用作见面礼。修是干肉,又叫脯,每条脯叫一脡,十脡为一束。9.<<论语>>的「论」是「论纂」之意,<<论语>>的「语」是「语言」之意,<<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

10.<<论语>>的篇章排列并无一定意思,即使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关连。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絶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而是当时孔门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曾参的学生)之手,所以弟子间各有记录而汇集成书(着笔始于春秋末,成书于战国初),因此出现了不少重复的章节。而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差不止三、五十年。

11.<<论语>>和<<孝经>>是汉朝初学者先读之书,然后才学「五经」。12.「君子」可指「有德者」或「在位者」。

13.「未之有也」是「未有之也」的倒装。古代句法中凡是否定句,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14.古代用四匹马拉兵车。春秋时代,打仗用车子,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春秋初期,大国都没有千辆兵车。15.古代的「人」有两种意思:广义的指一切人群,狭义的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

16.弟子指年纪幼小的人或学生。17.古代凡是做过大夫的可以被称为「夫子」,孔子曾是鲁国司寇「治理刑事之官」,所以被称为「夫子」,后来沿袭以称呼老师。18.臣下对答君上的询问一定用「对曰」。

19.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那横木,大车上的叫「鬲」,小车上的叫「衡」。20.人初死,陈设饮食以安其魂,叫做「奠」。

21.八佾,古代舞蹈奏乐,八人为一行,一行叫一佾,八佾为64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

22.古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否则便是僭越。23.<<论语>>中的「文献」二字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当时的贤者两项。

24.「祼」,音贯,祭祀的一种。古时用活人代受祭者,这活人便叫「尸」。

一般用幼小的男女。第一次献酒给「尸」,使他/她闻到「郁鬯」(一种用香料煮成的酒)的香气,叫做「祼」。……尸位素餐

25.屋内西南角叫「奥」,弄饭的设备叫「灶」,古代都以为那里有神,因而祭它。

26.「射不主皮」中,「皮」代表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皮做的。当中画有各种猛兽或者别的东西,中心叫「正」或者「鹄」。

27.古人称凡是过分以至于失当地步的叫「淫」,而「淫祀」是指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

28.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古代祭土神,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牌位,这牌位叫「主」,而这一木主,便是神灵的凭依。如果国家有对外战争,必须带这一木主而行。

29.「塞门」,用以间隔内外视线的一种东西,作用与今日的「照壁」相同。

30.「反坫(音店)」,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土筑成,形似土堆。31.「大(音泰)师」,乐官之长。古代乐官一般用瞎子充当。32.<<论语>>中的「见」字,从前都读去声,音现;「请见」是请求接见的意思。

33.木铎,铜质木舌的铃子。古代公家有甚么事要宣布便摇这铃,召集大家来听。

34.古代法律制度写作「刑」,刑罚则写作刀井。后来都写作「刑」了。35.瑚琏,即簠簋,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方形的叫「簠」,圆形的叫「簋」,是相当尊贵的。36.古代一县的县长叫做「宰」,大夫家的总管也叫「宰」;贵客叫「宾」,一般客人叫「客」。

37.孔子是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传播者,「文章」指有关古代文献的学问而言。

38.古代人把大乌龟叫做「蔡」(见<<公冶长5.18>>)。「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古人迷信卜筮,卜卦用龟,龟愈大愈灵,筮用蓍草。

39.「山节藻棁」――「节」,柱上斗栱;「梲」,音啄,梁上短柱。40.古代在下的人杀掉在上位的人叫做「弒」。

41.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了,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伐纣,他们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耻吃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2.<<论语>>中若单用「侍」字,便是孔子坐着,弟子站着;若用「侍坐」,便是孔子和弟子都坐着;至于「侍侧」,则或坐或立,不加肯定。

43.古代也知坐北向南是最好的,所以也以这个方位最为尊贵。古代卧榻一般设在南窗的西面,国君来,从东边台阶走上来。44.粟,是指未去壳的谷粒,去了的就叫「米」,但在古书中也有把米叫做粟的。古代以谷米为俸禄。

45.釜,古代容量名,容当时六斗四升,古代以十斗为斛(音浩);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一石两斛,沿用到民国初年。

46.孔子时穿著大袖子宽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直到战国时的赵武灵王才改穿少数民族服装,骑马射箭。

47.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48.大红色叫「朱」,红和紫都属尊贵之色,不用作平常家居服饰的颜色。周朝以赤色为贵,所以祭祀时也用赤色的畜牲。古代祭祀时不用耕牛,甚至耕牛之子也不配作犠牲。

49.古代酿酒,因不懂蒸酒的技术,所以酒精成分很低,而升的量又少,两三升酒是微不足道的。

50.古代「逝」字和「往」字不同,往而不复返才用「逝」字。51.中庸,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折中和平常的东西;忠恕是其中心学说。

52.根据<<周礼>>,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

古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人让道,另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来维持秩序。

53.古代六尺约为今日138厘米。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人。七尺为一仞。54.「始」是乐曲的开端,古代奏乐,开始叫做「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乱」是乐曲的结束,由始到乱,叫做「一成」。「乱」是合乐,等如今日的合唱。

55.「冕」,古代大夫以上的人的帽子,后来只有帝王的帽子才叫冕。56.上为衣,下为裳;古代男子上穿衣,下穿裙。衣裳不相连。57.周制,诸侯中的大国可以拥有军队三军,因此用「三军」作军队通称。

58.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叫做「裼(音锡)衣」。

59.古代大被叫「衾」,小被叫「被」。

60.帷裳――礼服,上朝和祭祀时穿,用整幅布做,不加剪裁,多余的布做褶叠(褶叠古代叫做襞积),犹如今天的百褶裙。61.古代用黑色作吉服,不能穿戴此色去吊丧。62.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

63.「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不按此法的叫「割不正」。

64.古代的大夫、士都有助君主祭祀之礼。天子诸侯的祭礼,当天清早宰杀牲畜,然后举行祭典。第二天又祭,叫做「绎祭」。「绎祭」之后才令各人拿自己带来助祭的肉回去,或者又依贵贱等级分别颁赐祭肉。

65.古代没有椅和櫈,都是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坐法有几种:恭敬的是屈膝,膝盖着地,而足跟承着臀部,作客和见客时必须如此。居家不须如此,省力的坐法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和蹲一样。最不恭敬的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伸直。像箕一样,叫做「箕踞」。孔子平日的坐式可能像蹲。66.停放灵柩叫「殡」,埋葬也可以叫「殡」。古代大官棺木至少用两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的叫「椁」。

67.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才入室,比喻做学问的阶段。「入室」犹如「到家」之意。

68.财货的缺少叫「贫」;生活无着落,前途无出路叫「穷」。69.古代的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更不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安排好一切。这叫做「受命不受辞」,亦即是「专对」。同时,春秋时的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所以<<诗经>>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70.筲(音梢),古代的饭筐,能容五升。斗筲譬如度量和见识狭小。71.古代以禳祷之术替人治疗的叫巫医。72.好好先生但没有是非标准的,孔子叫他做「乡愿」,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

73.古时国君死了,继承的君王三年不问政事,各部门的官员听命于宰相。

74.「士」有时指有一定修养的人,有时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75.柳下惠,鲁国贤者,本名展获,字禽,又叫展季。「柳下」,可能是其居所,因以为号;据<<列女传>>,「惠」是由他的妻子的倡议给他的私谥(不由国家授予的)。

76.萧墙是鲁君所用的屏风。人臣至此屏风便会肃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字从肃得声)。

77.古代对于在高位或有道德的人叫「大人」,「圣人」则指有道德的人。

78.书写<<论语>>的竹简不过八寸,短者每章一简,长者一章数简,没有多大空白。

79.古代钻木取火用的木四季不同,所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马融引

<<周书月令篇>>文)。

80.古代北方以稷(小米)为主粮,水稻和梁(精细的小米)是珍品,而稻的耕种面积更小。81.春秋时已用牛耕田。

82.古代天子诸侯用饭都得奏乐,所以乐官「亚饭」、「三饭」、「四饭」之名。

83.有司,古代管事者之称,职务卑微。

84.祭祀时用的牲畜,体全为「犠」,色纯为「牲」。

第二篇:古代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选择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

10、中华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_

A、夜深无人私语时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_ A、清 B、元 C、唐 D、宋 20、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__

A、山东菜系 B、四川菜系 C、赣菜系 D、湘菜系

2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请问“金风”是什么风 A.春风 B.夏风 C.秋风 D.东风

22、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只 A.285 B.286 C.287 D.288 23.“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2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2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26.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2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 8 B 10 C 12 D 14

28、“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C、《烈女传》 D、《三国志》 2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31、长城的长度为__

A、6300公里 B、6000公里 C、6800公里 D、5500公里

32、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33、戏剧中的“戏胆”是指: 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 C、演员的精彩表演

34.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35.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36.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 37.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38.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39.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40、“文武二圣”指的是__

A、孔子 曹操 B、老子 关羽 C、孔子 刘备 D、孔子 关羽

41、“小李杜”指__

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42.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43、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 A、山 B、医 C、命 D、坤

44、玄奘去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 A、100 B、110 C、128 D、138

45、三冥节指的是__

A、鬼节 五月节 下元节 B、清明节 中元节 下元节 C、鬼节 端午节 中元节 D、重阳节 冥节 下元节 46.中国近现代女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宋庆龄的主要事迹有 ①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②领导一二.九运动 ③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7、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4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49.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50.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二、填空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哪一个地方旁边

2、「环肥燕瘦」中的「燕」是指谁

3、韦小宝是哪一部金庸武侠小说作品中的人物

4、“前四史”是指()()()()

5、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

6、相传“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的诗作。

7、()()()()并称我过古代四大发明。

8、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9、《诗经》分为()()()三大类共305篇。

10、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

11、无边落木潇潇下,()。(杜甫《登高》)

12、周敦颐最爱什么花()

13、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该成语是()

14、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

15、《人间四月天》这出电视剧描写的男主角是哪一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

16、“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

17、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

18、通称“四书”的是()()()()

19、我国著名的 三大石窟是指位于甘肃的(),位于山西的(),位于河南的()。

20、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

21.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_____。

22.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么花()23.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哪儿结义()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是

25、“七月七日长生殿”的下句是()。

26、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

27、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______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28、什么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

29、女子成年之后要把头发梳起来,称为()。30、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

31、《三国志》的作者是谁()

3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是谁()

33、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和代表《楚辞》的()并称为“风”“骚”。

34、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__文,也叫钟鼎文。

35、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____。

36、一甲子是()年

37、科举制形成于。

38、“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加点的字注音()。....

39、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著有「雅舍小品」是()40、写怀旧回忆文章著名,且小说《橘子红了》曾被拍成电视剧的女作家是谁

41、在古代汉语中“干”的本义是()。

42、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石鼓书院)()(睢阳书院)。

43、散曲分为小令和()。

44、我国创作妇女诗最多的诗人是()

45、中国苏州园林之四大名园()、狮子林、()、(),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狮子林代表元代的建筑风格。

46、清末4种揭露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的作者分别是()、()、()、()。

47、金陵十二钗是指 林黛玉,()(),史湘云()()()()()()、妙玉、贾巧姐。

48、“元曲四大家”是谁()()()()

49、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 50、“十三经”分别是指?

51、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

52、“三吏三别”()()()()()()

53、“三言二拍”()()()()()

54、唐宋古文八大家:

55、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

56、“六礼”和“六艺”分别是指?

57、十三朝古都是指?有哪十三朝?该城的历史?

58、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请说出“三从四德”的具体内容。

59、博士、硕士、学士从何而来?

60、古代科举考中叫(),落榜叫落第,科举经过乡试会试,然后进入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其中第一名称为(),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

第三篇:2018年高考最新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

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 CaO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颜色反应

8、“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地沟油成份是含有有毒物质的油脂,可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1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

12、古人精制砒霜过程为:“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13、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朱砂.HgS

1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5、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溶解

17、《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20、《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21、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22、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2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

2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 27、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

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28、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

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碱剂”或“石碱”是指草木灰

29、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硝石和臭粉 KNO3、NH4HCO330、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是指的硫酸

3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氨水、碘酒

32、《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33、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制得水煤气

34、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叙药物730种,其“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硝酸钾

35、我国医“山居多瘿”,也提到“海藻治瘿”“瘿”的产生与环境土质或饮用水的碘物质缺乏有关

36、“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37、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

38、《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39、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应。

40、“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41、“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前者化学变化后者物理变化。“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4、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

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45、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碳酸钾

46、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47、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8、,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是指硝酸钾不能撞击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烟”字的诗句,“烟”实则为“雾”

50、《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下列

51、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

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52、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53、《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化学腐蚀

54、《本草纲目拾遗》中述“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 “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第四篇:古代诗词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古代诗词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环节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小题2分)

1、总角之晏,言笑宴宴。诗词鉴赏

(×)

2、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

(×)3.“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4.“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

1、纤纤捉素手,扎扎弄机抒。

(×)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3.《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

4.“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

(×)

2、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3.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4.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1、苍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

(×)

2、楼船夜雨瓜州度,铁马春风大散关。

(×)

3.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00-3:00。4.《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2、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

3.《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4.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址。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曰者务为有用”而得名。4.“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

第二环节 单选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B)A、304篇

B、305篇

C、306篇

D、307篇

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B)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3、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B)

A、灯火辉煌 B、灯火即将熄灭 C、灯火忽明忽暗 D、灯火次第闪烁

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B)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D)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D)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寒食节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D)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

9、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B)

A、男子十三四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十五六岁 D、女子十五六岁

10、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作者是(C)A、屈原

B、王羲之 C、陈子昂 D、李白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的作者是(D)A、陆游

B、辛弃疾 C、岳飞

D、李清照

1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对哪个诗人的评价?(B)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张籍

13、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梅妻鹤子”的诗人分别是(A)

A、王昌龄

林 逋

B、杜甫

陶渊明

C、王昌龄

陶渊明

D、杜甫

林逋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的作者是(C)

A、苏轼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怀素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的作者是(A)A、杜甫 B、白居易 C、李贺 D、屈原

16、“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首诗的作者是(A)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贺龙

17、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指的是(C)A、菊花之香 B、荷花之香 C、梅花之香 D、丁香花之香

18、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指的是(A)A、菊花 B、荷花 C、梅花 D、丁香花

19、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B)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一种种植在岸边的花草

D、词人的一个朋友 20、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修辞一致的是(D)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1、诗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用修辞是(D)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谐音

22、下列标题中不属于词牌的是(B)

A、《忆江南》 B、《凉州词》 C、《虞美人》 D、《沁园春》

23、“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2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几句诗是诗人欣赏什么乐器而产生的联想?(D)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箜篌

25、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哪位诗人的诗歌?(A)

A、张继《枫桥夜泊》 B、王维《枫桥夜泊》 C、张继《山居秋暝》 D、王维《山居秋暝》

26、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B)

A、辛弃疾 B、李煜 C、宴殊 D、李清照

27、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作品是(B)A、《木兰诗》和《敕勒歌》 B、《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C、《长歌行》和《敕勒歌》 D、《长歌行》和《孔雀东南飞》

28、诗句“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明末崇祯皇帝吊死于北京景山和清兵入关的历史史实。请指出“冲冠一怒”和“红颜”分别指的是(C)(据说此乃台湾高考试题)

A、张圆圆

吴一桂

B、李圆圆

吴二桂 C、陈圆圆

吴三桂

D、高圆圆

吴四桂

29、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下联分别给古代哪两位名人有关?(C)

A、项羽

夫差 B、刘邦

夫差 C、项羽

勾践 D、刘邦

勾践 3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B)A、蓬莱阁

B、腾王阁

C、崂山

D、百花洲

31、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D)A、黄山

B、峨眉山

C、天姥山

D、庐山

32、杜甫诗歌“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其中“岱宗”是指(A)A、东岳泰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南岳衡山 33.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34、下列送别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3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A、《水浒传》 B、《封神榜》 C、《三国演义》 D、《三国志》

36、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作学问的三个境界时,引用了古代三个词人的词句加以说明,其中第三个境界是(C)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蝴恋花》)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蝴恋花》)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D、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第三环节——背诵 •

1、庄生晓梦迷蝴蝶。•

2、两情若是久长时。

3、深林人不知。《竹里馆》 •

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石破天惊逗秋雨。

6、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7、冲天香阵透长安。(黄巢《菊花》)•

8、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9、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五首》)• 10

,老大徒伤悲。

11、暧暧远人村。(陶渊明《归园田居》)•

12、山寺月中寻桂子。•

13、山寺鸣钟昼已昏。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离骚》)

15、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二首》)•

17、莫等闲。(岳飞《满江红》)•

18、情人怨遥夜。•

19、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20、无可奈何花落去。•

2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3人生在世不称意。• 2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25.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26、海日生残夜。•

27、客心洗流水。•

28、,此时无声胜有声。•

29、,两朝开济老臣心 • 30、,清泉石上流。

第四环节 抢答题 •

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和“美玉无暇”分别指的是()• A、林黛玉 贾宝玉

B、贾宝玉林黛玉

• C、薛宝钗 贾宝玉 D、林黛玉薛宝钗

2、《红楼梦》中有这样两句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身量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此诗描写的是:()•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薛宝钗

D、晴雯 •

3、《红楼梦》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的()•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D、宝钗 •

•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 2.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 3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的是下列哪首诗词()• A、《观沧海 》 B、《次北固山下》 • C、《如梦令 》 D、《天净沙》 •

1、“赤兔追风,踏开吴魏三千里。青龙偃月,撑住炎刘一半天。”这首诗歌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形象?()• A、赵子龙

B、关羽

C、曹操

D、吕布

2、“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首诗的作者是《水浒传》中的()• A、吴用

B、武松

C、宋江

D、童贯

3、《山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他是()个朝代的文学家。•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A.天地 B.兄弟 C.姐妹 D.夫妻 2.“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 B.患难兄弟

C.共患难的朋友 D.彼此处境都不妙

3.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1.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A.李煜

B.秦观

C.李清照

D.柳永

2.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3.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A.欧阳修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1.庄子《秋水》篇首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的“河”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A.洞庭湖

B.湖泽湖

C.苏州河

D.黄河

2.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3.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A.李白

B.李商隐

C.苏轼

D.陶渊明

第五环节 风险题1、2、3、4、5、6、7、8、9、说出文言文中四个降级免职的词。说出婉约派的三个代表人物。说出古代称自己的四个谦称。

仓央嘉措在他的子民和心上人进退两难的境地发出怎样的感慨: 《李凭箜篌引》中含有历史典故的佳句为: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他用哪两种意象表现夫妻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指——

我国第一部以日记体形式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及作者是

10、唐代诗人的的三吏三别分别是

11、《山海经》是哪一类著作

12、唐代有一诗人擅作五言,自号“五言长城”,请问该诗人是

13、曾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其中“龙种”是指

14、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中“石头”指的是

15、“衣带将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中“消得”指 A 吃不下饭B 日渐消瘦 C 使得,弄的D值得

1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其中“楚天指 A 北方的天空 B 东方的天空 C 西方的天空D南方的天空

17、“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其中“梅子黄时”指 A 春夏之交B 夏秋之交C 秋冬之交 D 冬春之交

18、杜牧的《赠别》中,托物寄意,表达男女主人公离愁之恨的句子是

第六环节 实力大比拼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宫女如花满春殿。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戎马关山北。

9、漠漠水田飞白鹭,..。

10、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1、五更鼓角声悲壮。

12、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13、《书》曰:“满招损。”

14、复道行空,?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宫女如花满春殿。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戎马关山北。

9、漠漠水田飞白鹭,..。

10、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1、五更鼓角声悲壮。

12、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13、《书》曰:“满招损。”

14、复道行空,?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宫女如花满春殿。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戎马关山北。

9、漠漠水田飞白鹭,..。

10、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1、五更鼓角声悲壮。

12、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13、《书》曰:“满招损。”

14、复道行空,?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宫女如花满春殿。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戎马关山北。

9、漠漠水田飞白鹭,..。

10、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1、五更鼓角声悲壮。

12、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13、《书》曰:“满招损。”

14、复道行空,?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宫女如花满春殿。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戎马关山北。

9、漠漠水田飞白鹭,..。

10、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1、五更鼓角声悲壮。

12、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13、《书》曰:“满招损。”

14、复道行空,?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金樽清酒斗十千。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宫女如花满春殿。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可怜春半不还家。

8、戎马关山北。

9、漠漠水田飞白鹭,..。

10、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1、五更鼓角声悲壮。

12、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13、《书》曰:“满招损。”

14、复道行空,?

第五篇:2018年高考冲刺之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

化学古代文化知识归纳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 CaO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颜色反应

8、“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地沟油成份是含有有毒物质的油脂,可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1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

12、古人精制砒霜过程为:“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13、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朱砂.HgS

1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5、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溶解

17、《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20、《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21、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22、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2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

2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 27、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28、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碱剂”或“石碱”是指草木灰

29、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硝石和臭粉 KNO3、NH4HCO330、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是指的硫酸

3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氨水、碘酒

32、《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33、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制得水煤气

34、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叙药物730种,其“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硝酸钾

35、我国医“山居多瘿”,也提到“海藻治瘿”“瘿”的产生与环境土质或饮用水的碘物质缺乏有关

36、“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37、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

38、《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39、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应。

40、“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41、“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前者化学变化后者物理变化。“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4、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45、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碳酸钾

46、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47、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8、,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是指硝酸钾不能撞击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烟”字的诗句,“烟”实则为“雾” 50、《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下列

51、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52、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53、《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化学腐蚀

54、《本草纲目拾遗》中述“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 “铁线粉”是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下载古代文化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化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

    知识清单 重温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 (一)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

    文化知识

    1、中国苗族以服饰丰富而着称,特别是妇女身上的装饰更多达130多种。吹芦笙、对歌、斗牛是这个民族最有特色的活动。2、傣族的住处被称为孔雀之乡。 3、中国的“七大古都”中,......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单项选择题 (一)民风民俗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 A......

    企业文化知识

    企业文化知识 集团的企业精神是() 集团价值价值观是() 集团四真精神:真想事,()真管人,() 做企业关键是() 三友员工誓词:进入三友们是骄傲,(),作为三友人是幸福 集团的廉洁理念:一(),二(),三() 集团的......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选合集)

    1.《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在孔子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私立学校里,课本用的是孔子收集和整理的各种典籍,他们是( 《诗》《书》《礼》《乐》《易》《春......

    古文文化知识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

    企业文化知识

    企业文化知识企业文化------管理之魂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是一朵经济和文化结合的奇葩。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理论界的高度重......

    中国文化知识

    中国文化常识1、《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按体裁分,这部诗集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按表现手法分,则可分为赋、比、兴三种。2、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是屈原,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