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中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中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董立国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综合素质工作实效性差,陷入了困境。本文结合当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新课改的总体要求,从多方面寻求有效评价对策,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作了理性的思考与探讨。从而改变新课改下中学生素质评价滞后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生综合素质 有效评价
正文: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掀起了新课程改革浪潮。改革理念的核心是采用人文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1]。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把“升学率”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于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这样的评价方式造成的严重苦果是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能力。要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应试分数为评价、选拔人才的制度,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教育新政要求,更要积极大胆地探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路径。为此笔者认为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势在必行,对其实施有效评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2]。没有理论的新生,新的路线就永远不会出现,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充满了时代的挑战性。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和实施的意义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综合素质评价既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认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同时,又要求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即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反映了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动向与趋势。
(二)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3]。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从而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 新课改下的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正如潘永庆在《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中所表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习题能力的个体。
新的课程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意在培养具有各种素质的人才,这不仅是形势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新课改的开展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目前多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透彻、评价目的迷失、评价方法不成熟、评价体制不完善、专业引领缺失、支持性环境欠缺,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四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策略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要以“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进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4]。
五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实践途径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正确、有序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并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保证。
反思当前我们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要解决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一)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有效评价机制。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同层次群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指标。即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二)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三)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规范评价标准。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培训
(三)。加强科学文化素质评定,增强量化评价效能。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应当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教师从上课、听课及提问、发言情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适合促进学科发展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也应当充分鼓励学生的爱好和自由发展,最后给予综合评定。
(四)关注学生心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实效额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五)注重评价结果,提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既定量又定性的诊断性价值评价形式,它注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把日常生活片断事实和学生在中学生活中的整体表现相结合,避免了以偏概全和一俊遮百丑的评价问题。这种评价方式,客观上讲确实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的思想要求,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六个方面为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定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有效地评价,将关系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成败,更影响到中学生的未来。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开辟出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新天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性之舟才会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2001.[2]卢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3]李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8)[4]马亮,何芳,马和民,陈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8)
第二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遵守一切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内一切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和谐,信守承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2、学业水平
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习主动,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自觉独力完成各科作业,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几次获得成绩进步奖。作为学生代表,在班级介绍过学习经验。
3、社会实践
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善于与人沟通,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且成效显著。能够创造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学工活动,有食雕,做风铃,模拟驾驶等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耐劳性格。还参加过一些学农活动等等
4、身心健康
注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平时注意锻练身体,上放学尽量步行,外出尽量骑自 行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讲究个人卫生,无不良嗜好,远离毒品,无网瘾。能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自我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
5、艺术素质
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艺术作品展,到大自然欣赏自然风光,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闲暇时喜欢欣赏经典音乐,还喜欢自我涂鸦,用画笔记录美好的生活。在学习绘画期间,被老师评为构图能力最强的,因此经常帮助同学学习构图。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就自己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肤浅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1、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2、实施素质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综合素质评价表》上说:“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的改革通知》的精神,为了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特制订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四大部分: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与素 1
质考察;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在这些要素中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
4、综合素质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是一致的。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六个评价维度和我们日常进行的德育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其一致性:那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价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难点。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才能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呢?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1、运用每日量化扣分的办法评价。
依据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行为规范的内容,通过学生讨论,制定学生非每日量化扣分的标准,学生轮流值日记录学生不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并扣除相应的分数。每位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每天的表现,记录相应的扣分情况。每周进行总结公布,并作为学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
2、采用个人评价,班级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级评价方法。〈1〉个人评价:就是让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的各项内容,回顾一学期的各项表现,找出依据并量化,打出等级。学生个人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表现,并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好办法。
〈2〉班级评价:首先成立由班委会部分成员与学生公推的学生代表组
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参考学生个人自评和量化扣分以及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找出依据,进行讨论,最后量化,判定等级。
〈3〉老师评价:每位任课老师依据每个学生日常表现及日常量化扣分情况,找出依据,共同讨论,判定等级。
〈4〉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在学生、老师的评价基础上,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又要指出其不足。
〈5〉综合评价公示与家长沟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对学生进行公示,同时把素质评价的结果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明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能相应的做出一定得教育措施。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为培养新型合格建设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北营房中学 张平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文意识的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在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开展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在这十年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等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综合素质评价。希望早日把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评价 初步成果 困难 不足 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新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人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认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的好坏,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2.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
/ 5
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3.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诊断功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开展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在这十年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1.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科学。
以目前使用的《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为例,其重点突出了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创新。它的基本结构和分值是这样的:
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200分)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50分)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50分)(以上三项内容均为A.B.C.D四个等级)
创新实践成果评价(100分)(此项可按不同等级给出分值)其中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又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评价维度。
以此说明,考试制度做了重大的变革,中考将是千分制,600分来自文化考试,另外400分将来自《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提高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更有效的为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可见其科学性和重要性。
2.评价的方法更加丰富、多元。
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规格也是多元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只是学业成绩优异,还需要有应对日趋竞争激烈社会挑战的综合素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引入了多
/ 5
元化的评价主体。按照评价方式,我们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性评价、学校审核等评价方式,初步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而客观的描述,即使从某一方面来说有一点偏颇,也不影响整体评价结果,这样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避免了以偏概全,使评价的真实性更加接近被评价主体。
3.应对了中考改革实践,为人才的选拔制定了更合理的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配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综合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中的应用,初步改变了“只靠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考试选拔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发展创新能力不一定强,而所谓的“高分低能”正是在只靠成绩衡量人才的标准下的畸形产物。所以说成绩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不一定高,但综合评价高的学生成绩肯定好。这样的评价结果给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那些成绩又好创新发展力又强的学生真正走到了考试队伍的前列。
素质教育改革时至今日,各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开始使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此项改革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为普遍的问题。
三、在素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
1、社会、学校、教师的认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素质评价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舆论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势,根深蒂固,要想改变,难度较大。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
/ 5
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它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积极,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情绪。
笔者就本地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下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是走过场,奔着成绩好的学生评定等级高的原则,在学生毕业之前按照一定的等级比例一次性填好,有的学校甚至由老师全盘代填,造成了评价体系形同虚设。所以,如果评价的社会大环境不改变,即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只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2、教师负担重,操作难度大。
新课改不断地对教师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接受各种学习培训,还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这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还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处于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压力下,最终导致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从而造成评价的失真或不全面。
3.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注重管理。
各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管理很是不规范,时常造成资料混乱,连续性差等现象。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通常都是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多是上一任交给下一任,代代相传,并且查阅不规范,造成资料的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现象,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应当有专人或专门的科室统一管理,定时发放与归档,规范资料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能像学籍等资料一样装入学生档案,一般到某一个学业阶段就结束,下一个学业阶段又重新评价不具备连
/ 5
续性。
另外,评价分值与高中录取的松散关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中招生制度,这种评价结果形同虚设。笔者就当地的评价结果调查到,除极少数的重点高中招生中要求必须达到A级外,一般的高中对评价结果基本不予考虑,还是由成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录取。这样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使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乃至对课程改革失去信心。这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克服,必将影响素质教育进程,使课程改革再度陷入应试教育泥潭。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认识没有突破、正确的理念没有形成、改革的政策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很多做法都可能会导致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因此,我们应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脚踏实地,认真实践,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程改革实现质的飞跃。
/ 5
第五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是一名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里我有了很大进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学校里,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上刻苦努力,思维活跃。希望今后努力学习的同时,能更加好问。相信我会迎来自己崭新的一页。
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关心体谅父母,使得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使我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社会上,我文明用语,礼貌生活,得到一些好评,我以后会继续努力。
面对未来,我充满希望,相信只要有真心付出,就一定能有所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