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今天分享一份书单,来自豆瓣网友康若雪(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现居北京),这个书单中列举了作者推荐的两百多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他的品位很不俗,希望也对你的胃口。感谢作者授权发布。书单很长,建议收藏慢慢看。
曹雪芹:《红楼梦》
读红楼,第一遍叹其文采,第二遍思其命运,第三遍得其哲思。最后的哲思是什么呢?当然各有体验。我比较信赖顾城对红楼的很多感受。
一本红楼,醉了曹雪芹自己,也醉了后世千万人。张爱玲作《红楼梦魇》,周汝昌因此写《定是红楼梦里人》。鲁迅、胡适研究,刘心武、蒋勋解读。
红楼是幻境,亦是丰碑。令人惊叹,亦令人羞愧。人世一遭,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三生三世,此身此心,无名无功。时常读着,皆有韵味。所谓开卷有益。
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
杜拉斯在我国成了小资的代表之一。其为人,为文,皆浓烈。《情人》应该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因其感情的浓烈、技巧的深厚、文字的绚丽。在我心中,它是属于精致如玉的一本小说。
王小波:《黄金时代》、《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多少国人爱着,学着,甘做门下走狗。《黄金时代》我也总是看了又看。或许是因为我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或许因为我也出奇地热爱幻想。小波的文独具特色,拥有诗意的幽默、反叛的智慧。他的杂文也是极好的,鲁迅之后,几乎无人出其右。
加缪《局外人》
加缪曾把小说分为:故事型;社会型;哲学型。《局外人》应该是属于哲学型的。很短的一篇,惊叹人之生存。震撼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永恒的加缪。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当时是被故事震撼。某种程度上来说,马丁·伊登和于连有相似性。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如何挤进上流社会,而是人一旦成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个人,或者说,一旦内心的幻想有一日终得实现,人生会因此而沦入一种虚空之中。一直支持自己活下去的那个动力突然嘭的一下没有了,人该如何继续前进呢? 生而为人,对不起。
顾城:《英儿》
顾城身上有太多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了。纯粹之人,纯粹之诗,纯粹之文。因而有无限之美,因而有无限之悲。这里没有说他的诗,而是他死之前唯一的一本小说《英儿》,小说也有诗的味道。诗有天才,小说却见人性。
三岛由纪夫:《忧国》
三岛由纪夫很短的一篇小说,然而足以理解三岛独特美学。死亡、爱情、军国都在其中。《金阁寺》《潮骚》等也都很好。当你安安静静地读三岛,是能获得震撼的。这种震撼无从说起,也不知去向何处。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古都》
川端康成对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令人敬佩。这两篇代表了日本文化独特而迷人的一面。川端的诺奖演讲即是《我在美丽的日本》可见他对日本古典文化的痴迷。川端有一种‘静’,由笔触而出,虽是淡淡的,但让人不可招架。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那时候争相看《挪威》,专门找里面性描写的部分看。我印象最深的是玲子回忆的那个女同性恋。但之后自己再看,却发现这是一本,我们的,青春物语。我们与渡边的生活不同,却又有相似性。不要因为畅销而拒绝一本书,这是不明智的。我个人也挺喜欢《1973年的弹子球》,以及《1Q84》里面的两个月亮。
夏目漱石:《心》
我常常发呆,那时候会想,我看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可我在社会上到底能有什么角色,有多大作用呢?《心》或许是一种思想的角度与指引。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第二位获得诺奖文学家的作家。与我国莫言先生关系非同一般。我现在仍记得读《个人的体验》时的震撼。人的一生势必面临许多苦难,因而有恐惧,有害怕,但最终,我们得找到战胜自己,战胜一切的力量。《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日常生活的冒险》也挺好。大江的文字读来挺费劲的。这也致使他读者群真的不多。
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的文字具有山野气,自然美。他一个人,在那个战乱喧嚣的年代,描绘的却是那样一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有那样一种纯粹的浪漫的悲剧的爱。
马尔克斯:《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出版《枯枝败叶》时,马尔克斯二十八岁。那时候他说他的野心就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而他二十三岁时已经得过两次淋病。他一天抽60支劣质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结局两个字真实刺痛:吃屎。我们不应该只是盯着《百年孤独》(当然是他最好最伟大的作品)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他的其它小说一样迷人。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是一个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作家。粗野、敏感、野心勃勃。他的那些技巧似乎更适合于中短篇。《流动的盛宴》很隽永。《永别了,武器》是他的长篇中体现他本人及思想的很好的一本书。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挪威的森林》里面无比推崇的书。爵士时代的诗人,美国梦。菲少似乎总在描述那样的一类人,这或许和他本身的人生经历有关。《夜色温柔》读起来会难读一些。贾平凹:《废都》
九十年代很火。话说每个知识分子家里都藏有一本《废都》,直到被禁。然而季羡林仍是大赞三十年后《废都》必然大放光彩。初读的感受是: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金瓶梅》和部分《红楼梦》嘛。反正我是专门找未删节版本看了好几遍。贾平凹先生或许是现世古典文学修为最深的几个作家之一。阿城古典修为也很好。
凯鲁亚克:《在路上》
说走就走、酗酒、乱性、吸毒,然后坐下来记述一切。写完之后,度过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就出名了。
这是疯子的路。这是年轻人向往的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文学回忆录》
木心先生的诗、散文、小说皆有独到处。他的文字极精炼,又极艺术。
然而我觉他更迷人的地方在于其高贵气、艺术气。
他是真正活在他喜欢的福楼拜的一句话里: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有一个人。
一部文学回忆录,是一部文学上的讲述史,亦是一部痴迷、懂得、归属史。
茨威格:《三大师》、《同精灵的斗争》
我更喜欢茨威格写的人物传记,对人物理解极深刻,是为知己。许多人读他或许是因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的24小时》,但我真正要强烈推荐他写的几部人物传记。
庄子:《庄子》
中国古贤,我尤好庄子。或是因庄子身上的自由与浪漫气息。鲁迅先生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又有刘熙载说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中,我极喜欢《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养生主》。庄子为人为文,皆逍遥而游,是为梦蝶。
沈复:《浮生六记》
我是在图书馆里看《浮生六记》的,一边看一边会想,如果我拥有陈氏那样的妻子,该是何等幸福生活?
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有人说爱情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也有人说,爱情是两个同样丰富并具有相同频率的灵魂之间的共振。《浮生六记》里,爱是谈诗论文,是赌书消茶,是被醒春重。而浮生是什么呢?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中国古诗水平极高。他与李叔同,几乎是古诗最后的高峰了。郁达夫以《沉沦》得名,其中可见他古文与西文的功底。在年少时,即木心诗所写‘我纷纷的情欲’的年纪,读《沉沦》还是挺有震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毕竟开放的多,也个人的多。《春风沉醉的夜晚》《迟桂花》也好。
沈从文:《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迷人的自然文字,迷人的湘西世界。我对沈从文的喜欢,可能与我同样出生那样的山水有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从文自传》沈从文只写了三个星期,一切皆从心底而发,自笔端而出。侯孝贤常常提到《从文自传》。大师与大师的通在人生与艺术的共同领悟上。
费孝通:《乡土中国》
这是读大学时写过读书笔记的书。作为学术著作,仍旧为一代又一代人读下去,可见其经典。乡土性、地缘、血缘、家族等等问题是研究中国社会极好的突破口。
史铁生:《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史铁生是2010年12月31日逝世的。我记得我从澡堂出来,外面正下着细雨,我在一个叉路口遇见朋友,他告诉了我说史铁生先生死了。之后,我和他分别,一个人走回寝室的路上,一切都显得清冷,我差点哭出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死,终于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降临在史铁生身上了。命若琴弦,说得多好呀!
阿来:《尘埃落定》
去了一趟西南之后,我才决定要把《尘埃落定》读一读。西南、土司、爱情、战争、宗教、历史都是迷人而不由自控的。最终,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了吧。《尘埃落地》也被拍成了电视剧。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其实,个人来说,我不太喜欢这类小说。我更喜欢看一些具有‘迷人而独特’的色彩的小说。所以,我也没有推荐余华《活着》、莫言《红高龄》、陈忠实《白鹿原》等小说。怎样描述我们民族的历史,怎样描述我们生活的土地,怎样描写哪些苦难的人,确乎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这丝毫不阻挡《平凡的世界》让很多人所喜欢。
阿城:《棋王》、《孩子王》
阿城的文越来越少了。然而是少而精,功力实在深厚。陈丹青说过阿城是一个极其博闻强识的人。看阿城的文,文学、电影等如数家珍,如享盛宴。
《棋王》写‘何以解忧,唯有下棋’,写的是生活与哲学。《孩子王》由陈凯歌拍成了电影。
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描写劳伦斯的一部传记《不是我,是风》写得极好。篮球迷说,史蒂夫·纳什是如风一样的男子。那在文学领域,DH劳伦斯或许也是如风一样的。
《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要稍微沉闷一些。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好读得多。或许是因为故事性和情欲性更强。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有关尼采的故事太多。崇拜尼采的人也太多。我接受尼采,接受的是‘超人哲学’,并忠实于大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真正是哲学与诗的结合,难怪尼采也说,德语世界里,除了海涅,唯有他自己是诗人。
尤记初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的彻夜畅读!“老鹰会为我们这些孤寂的人带来食物”,以书中的此句,为所有热爱艺术并孤独的人共勉。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夜》
陀氏是真正受过大苦难的人。他犯癫痫。从死刑下赦免,流放西伯利亚。陀氏用其敏锐,把那些苦难细细地剥给我们看。就像电影里用慢动作,拍那些犯罪过程。
托翁是富裕贵族,可以十年二十年精致地写一本小说,陀氏则最快二十六天写一本小说,原因是因为要还债(与巴尔扎克类似,巴尔扎克还债,是因为做生意总是亏本)。如他的小说《赌徒》一样,陀氏嗜赌,并常常输得身无分文。陀氏因写作上的快,小说富含冲击力。他可以是诗人、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病人、囚犯、赌徒。他曾经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被侮辱与被损坏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要花心思看。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因为我连《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源氏物语》等都没有读过。当然也不是不想读。我的体验是这样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我总是读了又停停了又读,仍没读完。《灯塔行》读了一部分也放下了。因这些原因,我常常觉得羞愧。
但《都柏林人》好读得多,也确乎美好。一生只写四本书的人,每一本书都是心血。《都柏林人》我最喜欢的是《阿拉比》、《往生者》。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些异域迷人所在,如梦。《我的名字叫红》中纷繁的细密画的冲击,让人炫目。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追忆甚至盖住了里面描写的爱情和谋杀。我还喜欢他的《新人生》,以及他的诺奖获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
老子:《道德经》
老子出函谷关,成《道德经》。我哪里也不出,什么也不成,只希望能听听老子说话。西方人都在听老子说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唯有我们自己对自己好点是办法。但我们终究还是太浅,也太年轻,我们都还不能懂得《道德经》,遗憾。《道德经》也可以读一辈子。
司马迁:《史记》 不读《史记》不知史。我最喜欢的是《史记》里写项羽等的篇章,直觉那才是司马迁的性情所在。读《史记》,不止读史,也读文。其文浩浩荡荡,或如春日艳丽,或如夏日热烈,或如秋日明媚,或如冬日冰寒。
汤显祖:《牡丹亭》
汤显祖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与柳梦梅至情至深。良辰美景奈何天?我写:你要享受良辰美景,就当是为我。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有志于文学,怎能不去读读木心呢?怎能不听听他的敦敦教诲呢?“不知原谅什么,城觉世事尽可原谅”。恨不相知未逝时。
木心最尊崇的人(文学)大致有:
老子、庄子、屈原、嵇康、陶潜、王勃、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
荷马、莎士比亚、拜伦、哈代、福楼拜、巴尔扎克、司汤达、纪德、尼采、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木心说,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我们也得多读读天才。至少多读读木心。王安忆:《长恨歌》
人为什么会老呢?恋爱使人老。恋的越多。老的越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杜拉斯:《杨·安德烈亚·斯泰奈》 一如既往的杜拉斯风格。一些莫名其妙。一种爱。
马尔克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依旧无懈可击。但或许算是大长篇间隙的休息之作。他的每本书都值得一读。
波拉尼奥:《附身符》
在我心中,波拉尼奥要渐渐去占有凯鲁亚克的位置了。《附身符》只能算是中篇了,也是《荒野侦探》里的一个章节的扩写,里面第一次出现了2666。波拉尼奥四十岁时才开始写小说,五十岁因来不及等待肝脏移植而离开人世。十年,就为自己在人间建好了纪念碑的底座。天才是挡也挡不住的。“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而这歌声就是我们的附身符。”
爱德华·勒维:《自杀》
当作者把书稿交给出版社十天之后,他自杀了。一切都像是预先安排。企图超越时间?只怕才华未能够。纪念碑很少的。
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
短篇集。听说他的最好的小说集是《万火归一》。还未看。在看《跳房子》。诗人之作。他与波拉尼奥是拉美文学新一批的代表人物。
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南非小说家。两次获布克奖(《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与《耻》)。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苦难中反映人的不易。因政治、战争等等原因,人居无定所。有博爱、人道主义。
注:以下图书为日本文学方面。
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奋然出阵。by_林少华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竹林中》
木心先生把芥川龙之介称为天才。35岁时在家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枕边有圣经、遗书、遗稿。死后有芥川奖,是日本文学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芥川先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鼻子》很好。《罗生门》与《竹林中》被黑泽明合改为电影《罗生门》,轰动世界。读芥川,惊之叹之怜之爱之。
川端康成:《千鹤》
川端先生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对他一篇散文《花未眠》的一句话记忆尤甚: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的《雨伞》又小又美。《古都》极美。他的笔触细腻,感情丰盛而又淡雅,绝然而又绵长。《千鹤》中的太田夫人、文子的描写,以及菊治夹杂在其中的性、愧疚、思念、艺术等无不让人常掩卷回味。
读川端先生,如静观垂柳下的某位妙龄女子,时而临江照水,时而掩面沉思,时而蹙眉,时而叹息。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三岛先生如果不是因其那么激烈的死亡,或许经年之后也能在川端先生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文学奖值什么呢。他写《青春的倦怠》,里面说“归根结底,我认为青春的种种问题,都是出自精神和肉体的不平衡。”。他还有小短篇《雨中的喷泉》、《旦角》等。很爱《春雪》。
小说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里面描写了一种‘美的嫉妒’而产生的毁灭。读三岛先生,就像人在异域,在冬雪之中,街道上却落满了红红的枫叶。
夏目漱石:《心》、《我是猫》
据说夏目漱石先生的大脑如今还保存在东京大学内。读夏目先生,如听严师敦敦教诲,如与老者对坐而谈。
太宰治:《人间失格》
初识太宰治,觉得其人简直“不死亡,不成活”。太宰治在年轻人心中总是有一些热度。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读此句,拍桌而起,此为知己!读太宰治,用你的热血吧。
安部公房:《砂女》
生于东京,长于沈阳。书晦涩,有哲学味。读安部公房,如读存在主义,如读超现实主义。
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刺青》
谷崎先生是日本唯美派的文学大师。但其唯美中又有毁灭、虐待、官能享乐等的存在。但到底什么是美呢?
读谷崎先生,如蚂蚁悄然爬上身体。
大江健三郎:《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
大江先生大学时即发表作品,引起文坛注意,成为新一代作家的代表。大学研究萨特、存在主义。
他很好的运用了西方的写作技巧和文笔,怀有博爱之心和人道主义,关注人的生存状况。
《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是他的小中篇。相比于他的《个人的体验》等长篇,这种小中篇会好读一些。
读大江先生,如火车行于茫茫隧道,内心且喜且恐,等终于出了隧道,一片艳阳,喜极而泣。
渡边淳一:《失乐园》
缠缠绵绵悠悠不绝的性爱描写。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到很美好,因为一是檩子本身给人展现的传统美,二是渡边的笔触写的细致。到中后部分的时候,会稍稍感觉到烦腻,好像满世界都是性,但看到最后,才会猛然醒悟,并得到极大的震撼:啊,性爱当真可以如此迷人心魄直至舍弃生命吗? 渡边先生已逝,悼念之。
读渡边先生,如听一博学好思的长者谈起那些人世间千万种感情,不由幻想重重。
村上春树:《1Q84》
天上有两个月亮,一个黄的,一个绿的。
青豆,天吾,我们同时存在,我们必将相遇,必将相爱。读村上春树先生,如一场优雅的旅行。
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
有人说村上春树如爵士,村上龙如摇滚,可见风格差异。里面描绘一群年轻人在日本的美国基地吸毒、滥交、酗酒等的故事。
读村上龙先生,如听一场摇滚现场。
东野圭吾:《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近年来在中国很流行。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这就是厉害的推理小说家。《白夜行》: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嫌疑人X的献身》: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读东野圭吾,知故事之可写,知故事之不可写,知人性之浅,知人性之深,知不合理处有合理,只合理处有不合理。
岩井俊二:《情书》
一次在上海电影节上看到岩井俊二,真是儒雅,有诗人气。《情书》应该大都是看的电影。
青山七慧:《一个人的好天气》
日本新锐作家。一个人会胡思乱想、会觉得孤独,会空虚害怕,但有了好天气,或许可以享受良辰美景。读青山七慧,如缓缓清流,如悠悠白云。
另外,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井上靖、宫泽贤治、岛田庄司、横沟正史、基本芭娜娜、司马辽太郎、片山恭
一、角田光代、石原慎太郎等等不再做介绍。
注:以下为美国文学方面图书。
惠特曼:《草叶集》
惠特曼是美国最伟大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艾米莉·狄金森:《我一直在爱》
纽约圣·约翰教堂开辟的“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狄金森两人。生前无闻,死后成名。
TS艾略特:《荒原》
晦涩难懂,好用典故,但地位极高。
庞德:《面具》《诗章》
意象派作家、诗人。喜好日本绯句、中国古文化,翻译《论语》《大学》等。二战时支持墨索里尼。
艾伦·金斯堡:《嚎叫》 垮掉的一代著名诗人。
华盛顿·欧文:《纽约外史》《见闻札记》《华盛顿传》 美国文学之父。
霍桑:《红字》 ‘这小说没有太阳光,却有月亮光’
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
尤金·奥尼尔:《天边外》《渴》
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4次普利策奖。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与莫泊桑、契科夫合称世界三大短篇之王。
梅尔维尔:《白鲸》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爱伦·坡:《乌鸦》
爱伦·坡是怪才。生前穷困潦倒。死后被世界上大多数作家尊崇。梦幻神秘。诗、恐怖小说、侦探小说。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王小波很喜欢的作家之一。幽默、机智、名气广大。
梭罗:《瓦尔登湖》
描写自然与哲思。我好几次试图静心来看,但都未能深刻理解。浮躁如斯,如何谈书?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
成名后自杀而死,马丁·伊登就像是早就写好的结局。《马丁·伊登》是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听闻列宁很爱看杰克·伦敦。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初为禁书,在巴黎出版,二战归来的士兵们看到后喜欢。写很混乱的东西。有电影《亨利和琼》,他的传记片。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 我最喜欢的美国作家。敏感、粗野、爱好广泛、自杀而死。世人都说《老人与海》代表了硬汉,不能被打败。我却觉得《流动的盛宴》里才是他的真性情。《一个虚假的春天》,多么独特的味道。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村上春树极推崇的作家。美国梦的描述者,然而都是破碎。爵士时代的诗人。夜色温柔,他们却心乱如麻。
福克纳:《喧哗与躁动》《八月之光》
与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芙并称为意识流四大小说家。写美国南方。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后如马尔克斯‘马孔多’,或莫言‘山东告密’。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纳博科夫:《洛丽塔》《微暗之火》
《洛丽塔》初为禁书,因为被批描写不伦之恋。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还有好几个电影版本。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模仿者不断。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下土地,在山顶修建小屋,过起了隐居生活。我很喜欢《破碎故事之心》‘在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里,总是该男孩主动出击的。’
凯鲁亚克:《在路上》《达摩流浪者》
凯鲁亚克成了背包客流浪者心中的英雄。出版《在路上》后,凯鲁亚克度过了‘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他就成名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巴勒斯:《裸体午餐》
同时垮掉的一代。自我感觉比凯鲁亚克更加混乱。写了无数的吸毒者、乱交者、同性恋者。读来昏沉。
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 二十二岁写完《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我在图书馆读《伤心咖啡馆之歌》时觉得这个作家真是独特。谈不上伟大,仅是独特。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黑色幽默代表作。描写一个叫做尤索林的男主角在二战时期美国驻扎在地中海一个小岛上目击的种种除恶现象。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又提出,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猫的摇篮》
依旧是黑色幽默。《五号屠场》写德国德累斯顿炸毁的情形。《猫的摇篮》写一个虚构的‘山洛伦佐’的宗教统治者与政治统治者互相利用,把社会推入到巨大的恐怖之中。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主角:菲力普·马罗。冷硬派私家侦探的代表人物。
耶茨:《十一种孤独》 被称为美国的《都柏林人》。
厄普代克:《兔子富了》
我听闻厄普代克的大名后,买来了四部头的兔子系列。如今几年过去,还只看一本。总是在描绘中产阶级。
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同样是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简约主义。卡佛的目光如此澄澈,几乎叫你心碎。
菲利普·罗斯:《再见吧,哥伦布》《乳房》《美国牧歌》近些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穷途,墨路》
保罗·奥斯特自有其迷人处。《穷途,墨路》是他的自传性作品,也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之路。
注:以上标记部分为美国文学。
卢梭:《社会契约论》、《漫步遐想录》
如今再读《社会契约论》,我们当然觉得不甚出奇。然而在当时,它是一声棒喝。之后的几百年,人类都在按书里所写的在前进。‘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此时中国,好像第一句话都还没有做到。《漫步遐想录》是卢梭的最后一部作品。自然、自我、自由,我们总当以赤诚之心回忆此生。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我心中,马克思·韦伯的分量要大于卡尔·马克思。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理论家。他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多么好的定义啊,比‘上层建筑’的说法好多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宗教观念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茱丽叶》
有一类作家,因其名气过大,反而会让我们不愿意去读。对曾经的我来说,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等属于其中。但随着年岁渐长,你会知道,后世的作家们还都活在他们的润泽中呢。他们的名气只会愈加表明其艺术的伟大与不朽。秋日和风中,再读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不觉再次惊叹艺术品之迷人。读《哈姆雷特》,你会成为你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而读《罗密欧与茱丽叶》,你会想起青春曾经的爱。那爱没有罗密欧们痴迷,却是唯一的诗句。另外,朱生豪本身是个情痴,情书高手。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经典小说永远在告诉我们写小说应该是怎样一回事。狄更斯、福楼拜、托尔斯泰等的小说就是标杆。《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最完美最精致的小说之一,每个篇章,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有其作用,都应如是,想到此,常常让我对自己的写作满是羞愧。包法利夫人像那些永不安分的文艺女青年一样,读过太多小说,觉得生活应该是如小说的,殊不知,生活是琐碎之庸。艺术家,也难逃每一日的一点点的细细碎碎的庸。只不过,整体看来,他们传奇罢了。
托尔斯泰:《复活》
读《复活》,应该一个人在深夜,静。慈悲的力量会慢慢扩散至整个夜,人性在那一刻会复苏。托是幸运的,因为他是贵族,可以花五年十年二十年去写完一本书。一个人拥有天才已经可怕。可是同时拥有金钱,时间,耐心,刻苦钻研的精神,那么他必定通向了伟大。
卡夫卡:《变形记》《城堡》
卡夫卡的孤独带着脆弱,使他成为地狱里的歌手。他说他是最瘦的人,他崇敬却又害怕父亲,他曾三次结束婚姻。他为什么不逃离呢?但如果逃离了,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卡夫卡了吧。宿命天定。《变形记》极有名。马尔克斯看后兴奋说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城堡》更有宿命感与无力感。
纪德:《田园交响曲》
纪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木心推崇纪德,说纪德继承了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中间人。《田园交响曲》很短,五万多字,有一种深邃的人道主义与悲悯的爱。‘你们若是盲人,你们就没有醉了。’爱,原来是在盲中,即为想象。想象之爱最迷人。
乔治·奥威尔:《1984》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有‘老大哥’,有各种监视控制,有极端的集权。不觉让人想起电影《窃听风暴》《v字仇杀队》。
黑塞:《荒原狼》
少年时代的黑塞说‘要么成为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你们看,那些伟大作家们总是雄心勃勃。我几乎是震颤着读完《荒原狼》的,一个具有丰富细腻的心思的人面对这个世界,总会感到无边无际的孤独。然而叔本华说得好,要么庸俗,要么孤独。黑塞在《荒原狼》里写,人拥有人性与狼性。然而无论哪一种性获胜,人都不会获得幸福与安宁。因为人是极其复杂的,人由无数种本质构成。只有认识并接受了这一点,人才能心安理得地活着。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捷克流亡作家,前些年在中国很受欢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提到很多,比如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轮回,布拉格之春等。他还有《笑忘录》《生活在别处》等。我推崇昆德拉,似乎在于他的一种‘强硬’。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
卡波特,上个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死前他说:“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幼年坎坷,后混迹于上层社会,与玛丽莲·梦露关系很好。《冷血》是一本让人惊叹的小说。细腻、真实、冷静、客观,开创了‘非虚构小说’的先河。这是作者对一起真实的杀人事件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后写成的。所谓写作之难,如此可见。
萨冈:《你好,忧愁》
萨冈十八岁写成《你好,忧愁》,一举成名。她年轻、貌美、喜欢写作、赛马、飚车、酗酒。人生短暂,出名要趁早,行乐当及时。一生若此,夫复何求!她还有《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等。
奈保尔:《大河湾》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说我,我完全没有兴趣,根本就无所谓,因为我是为这个叫做文学的东西服务的。”这是《大河湾》的开头,也大抵是奈保尔的人生理念。除了写作,他就是一个恶棍。嫖妓、折磨妻子、奴役情妇等等。而在写作上,他持续的写第三世界,写那些国家遭受的控制和破坏。
波拉尼奥:《荒野侦探》
初遇波拉尼奥是《护身符》,再遇波拉尼奥是在北京万圣书店,我呆了三个下午,一直在看《荒野侦探》。我多久没有那样内心翻涌的去看一本书了呢?我多想大声叫喊着波拉尼奥的名字,对他表示我无尽的喜爱与崇敬。现代之中,还在浪迹天涯者,惟波拉尼奥。可惜斯人已逝。可惜。
西尔维亚·比奇:《莎士比亚书店》
1919年,比奇在法国巴黎左岸开了‘莎士比亚书店’。从此之后,那里就成了詹姆斯·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纪德等等文学大家常去借阅书籍和聚会之所。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是由莎士比亚书店出版。1941年,德军占领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就此走入历史。1956年,比奇写成自传性作品《莎士比亚书店》。看看天才作家们的生活,可内省自身。
胡塞尼:《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
胡塞尼近些年大红大紫。他出生于阿富汗,后随父亲逃往美国。我是先看了电影版《追风筝的人》,才去看他的书,包括《灿烂千阳》。他确实善于说故事,故事里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萧红:《呼兰河传》
现如今这些作家,我就更加不知道可以推荐谁了。时间还不够,也没有真正够份量的作品。于是我看重一个品质:真诚。石康刚写小说时,有真诚在。后来就耗尽,也浮躁化,只想多赚钱了。《晃晃悠悠》谈不上是一本好小说,但有一些点可以触动。安妮(庆山)太梦幻,冯唐太自恋,韩不适合写小说,郭太俗情。阿乙文字、思想、个性都有让人惊艳的地方,但难成大师。其余人不提。
许鞍华要拍《黄金时代》,萧红又被挖出来。民国、五四那么几个女人,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特色。萧红在《呼兰河传》告别了那种宏大的时代性,回到个人化的回忆化的人事中,我们因而感动。我从来都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呼喊。郭沫若呼喊‘红旗插遍全世界’,终是没有人跟着他一起去的。个人其实更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感觉更童稚,也就更可爱。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八十年代,所谓先锋派,或‘寻根文学’,包括之后的作家们,哪些会留在纪念碑上,哪些会掩埋于尘埃,我们不得而知。莫言得奖余波已过,好与坏,时间自会作证。看完这些作家,我的几点断想:古典的高贵的美已消失;总是写进时代里,而不愿写更内心深处更个人化更精细的东西;学习了拉美或西方那一套技巧之余,自己创造了什么?;作家个人个性不够,总是依附于组织(我想起了高行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我读完了,但《兄弟》读了终于还是放下了。莫言《蛙》视角独特。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总让我想起他在宁夏影城爆出来的丑闻之间的关联。严歌苓不属于他们这一批,近些年也很红,她写作品总是做很多准备,花钱实地考察,很不错。其余人不提。
朱天文:《荒人手记》
朱天文是台湾作家,侯孝贤的合作编剧。朱氏姐妹与唐诺渐成台湾文学奇观。朱天文受张爱玲、胡兰成影响深。有人向我推荐她是因为说她的语言极具个人风格。读完之后,语言之余,你会想,眼界大千皆泪海。
石康:《晃晃悠悠》
现如今这些作家,我就更加不知道可以推荐谁了。时间还不够,也没有真正够份量的作品。于是我看重一个品质:真诚。石康刚写小说时,有真诚在。后来就耗尽,也浮躁化,只想多赚钱了。《晃晃悠悠》谈不上是一本好小说,但有一些点可以触动。安妮(庆山)太梦幻,冯唐太自恋,韩不适合写小说,郭太俗情。阿乙文字、思想、个性都有让人惊艳的地方,但难成大师。其余人不提。(本文整理自豆瓣网友康若雪“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系列文章)
第二篇: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曹雪芹:《红楼梦》
读红楼,第一遍叹其文采,第二遍思其命运,第三遍得其哲思。最后的哲思是什么呢?当然各有体验。我比较信赖顾城对红楼的很多感受。周汝昌、张爱玲等也很好。一本红楼,令千千万万后人惊叹与羞愧。时常读着,皆有韵味。所谓开卷有益。
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
杜拉斯在我国成了小资的代表之一。其为人,为文,皆浓烈。《情人》应该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因其感情的浓烈,技巧的深厚,文字的绚丽。在我心中,它是属于精致如玉的一本小说。
王小波:《黄金时代》、《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多少国人爱着,学着,甘做门下走狗。《黄金时代》我也总是看了又看。或许是因为我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正处于人生第二年黄金时代。小波的文独具特色,拥有诗意的幽默、反叛的智慧。他的杂文也是极好的,鲁迅之后,几乎无人出其右。
加缪《局外人》
加缪,曾把小说分为:故事型;社会型;哲学型。《局外人》应该是属于哲学型的。很短的一篇,惊叹人之生存。震撼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当时是被故事震撼。某种程度上来说,马丁·伊登和于连有相似性。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如何挤进上流社会,而是人一旦成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个人,或者说,一旦内心的幻想有一日终得实现,人生会因此而沦入一种虚空之中。一直支持自己活下去的那个动力突然嘭的一下没有了,人该如何继续前进呢?
顾城:《英儿》
顾城身上有太多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了。纯粹之人,纯粹之诗,纯粹之文。因而有无限之美,因而有无限之悲。这里没有说他的诗,而是他死之前唯一的一本小说《英儿》,小说也有诗的味道。
三岛由纪夫:《忧国》
三岛由纪夫很短的一篇小说,然而足以理解三岛独特美学。死亡、爱情、军国都在其中。《金阁寺》《潮骚》等也都很好。当你安安静静的读三岛,是能获得震撼的。这种震撼无从说起,也不知去向何处。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古都》
川端康成对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令人敬佩。这两篇代表了日本文化独特而迷人的一面。川端的诺奖演讲即是《我在美丽的日本》可见他对日本古典文化的痴迷。川端有一种‘静’,由笔触而出,虽是淡淡的,但让人不可招架。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那时候争相看《挪威》,专门找里面性描写的部分看。我印象最深的是玲子回忆的那个女同性恋。但之后自己再看,却发现这是一本,我们的,青春物语。我们与渡边的生活不同,却又有相似性。不要因为畅销而拒绝一本书,这是不明智的。我个人也挺喜欢《1973年的弹子球》,以及《1Q84》里面的两个月亮。
夏目漱石:《心》
我常常发呆,那时候会想,我看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可我在社会上到底能有什么角色,有多大作用呢?《心》或许是一种思想的角度与指引。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第二位获得诺奖文学家的作家。与我国莫言先生关系非同一般。我现在仍记得读《个人的体验》时的震撼。人的一生势必面临许多苦难,因而有恐惧,有害怕,但最终,我们得找到战胜自己,战胜一切的力量。《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日常生活的冒险》也挺好。大江的文字读来挺费劲的。这也致使他读者群真的不多。
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的文字具有山野气,自然美。他一个人,在那个战乱喧嚣的年代,描绘的却是那样一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有那样一种纯粹的浪漫的悲剧的爱。
马尔克斯:《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出版《枯枝败叶》时,马尔克斯二十八岁。那时候他说他的野心就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而他二十三岁时已经得过两次淋病。他一天抽60支劣质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结局两个字真实刺痛:吃屎。我们不应该只是盯着《百年孤独》(当然是他最好最伟大的作品)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他的其它小说一样迷人。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是一个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作家。粗野、敏感、野心勃勃。他的那些技巧似乎更适合于中短篇。《流动的盛宴》很隽永。《永别了,武器》是他的长篇中体现他本人及思想的很好的一本书。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挪威的森林》里面无比推崇的书。爵士时代的诗人,美国梦。菲少似乎总在描述那样的一类人,这或许和他本身的人生经历有关。《夜色温柔》读起来会难读一些。
贾平凹:《废都》
九十年代很火。话说每个知识分子家里都藏有一本《废都》,直到被禁。然而季羡林仍是大赞三十年后《废都》必然大放光彩。初读的感受是: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金瓶梅》和部分《红楼梦》嘛。反正我是专门找未删节版本看了好几遍。贾平凹先生或许是现世古典文学修为最深的几个作家之一。阿城古典修为也很好。
凯鲁亚克:《在路上》
说走就走、酗酒、乱性、吸毒,然后坐下来记述一切。写完之后,度过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就出名了。
这是疯子的路。热爱生活,永不疲倦。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木心先生的诗我很喜欢。他对文史哲画的讲解也极深刻。他的文字极精炼,又极艺术。
茨威格:《三大师》、《同精灵的斗争》
我更喜欢茨威格写的人物传记,对人物理解极深刻,自成一派。许多人读他或许是因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的24小时》,但我真正要强烈推荐他写的几部人物传记。庄子:《庄子》
中国古贤,我尤好庄子。或是因庄子身上的自由与浪漫气息。鲁迅先生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又有刘熙载说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中,我极喜欢《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养生主》。
沈复:《浮生六记》
我是在图书馆里看《浮生六记》的,一边看一边会想,如果我拥有陈氏那样的妻子,该是何等幸福生活?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爱情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也有人说,爱情是两个同样丰富并具有相同频率的灵魂之间的共振。《浮生六记》里,爱是谈诗论文,是赌书消茶,是被醒春重.。而浮生是什么呢?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郁达夫:《沉沦》
郁达夫中国古诗水平极高。他与李叔同,几乎是古诗最后的高峰了。郁达夫是以《沉沦》得名的,其中可见他古文与西文的功底。在年少时,即木心诗所写„我纷纷的情欲‟的年纪,读《沉沦》还是挺有震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毕竟开放的多,也个人的多。《春风沉醉的夜晚》《迟桂花》也好。
沈从文:《湘行散记》
迷人的自然文字,迷人的湘西世界。我对沈从文的喜欢,可能与我同样出生那样的山水有关。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费孝通:《乡土中国》
这是读大学时写过读书笔记的书。作为学术著作,仍旧为一代又一代人读下去,可见其经典。乡土性、地缘、血缘、家族等等问题是研究中国社会极好的突破口。
史铁生:《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史铁生是2010年12月31日逝世的。我记得我从澡堂出来,在一个叉路口遇见朋友,他告诉我这个消息。之后,我一个人走回寝室的路上,一切都显得清冷,我差点哭出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死,终于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降临在史铁生身上了。
阿来:《尘埃落定》
去了一趟西南之后,我才决定要把《尘埃落定》读一读。西南、土司、爱情、战争、宗教、历史都是迷人而不由自控的。最终,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了吧。《尘埃落地》也被拍成了电视剧。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类小说。我更喜欢看一些具有„迷人而独特‟的色彩的小说。所以,我也没有推荐余华《活着》,莫言《红高龄》,陈忠实《白鹿原》等小说。怎样描述我们民族的历史,怎样描述我们生活的土地,确乎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这丝毫不阻挡《平凡的世界》去让很多很多平凡的人所喜欢。
阿城:《棋王》,《孩子王》。
阿城的文越来越少了。许是因为他对生活的追求并不在乎名利。陈丹青说过阿城是一个极其博闻强识的人。看《棋王》《孩子王》,会看到一些生命之理之力,或许,这就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寻根文学。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描写劳伦斯的一部传记《不是我,是风》写的极好。有篮球迷说,史蒂夫纳什是如风一样的男子。那在文学领域,DH劳伦斯或许也是如风一样的。《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要稍微沉闷一些。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好读的多。或许是因为故事性和情欲性更强。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有关尼采的故事太多。崇拜尼采的人也太多。我接受尼采,接受的是„超人哲学‟,并忠实于大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真正是哲学与诗的结合,难怪尼采也说,除了海涅,唯有他自己是诗人(大概意思,原话记不清了)。‟老鹰会为我们这些孤寂的人带来食物„,以书中的此句,为所有热爱艺术并孤独的人共勉。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夜》
陀氏是真正受过大苦难的人。又因其敏锐,把那些苦难细细的剥给我们看。就像电影里用慢动作,拍那些犯罪过程。托翁是富裕贵族,可以十年二十年精致的写一本小说,陀氏则最快二十六天写一本小说,原因是因为要还债(与巴尔扎克类似,巴尔扎克还债,是因为做生意总是亏本)。如他的小说《赌徒》一样,陀氏嗜赌,并常常输的身无分文。他因写作上的快,小说富含冲击力。他可以是诗人、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病人、囚犯、赌徒,他曾经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被侮辱与被损坏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要花心思看。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因为我连《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源氏物语》等都没有读过。当然也不是不想读。我的体验是这样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我总是读了又停停了又读,仍没读完。《灯塔行》读了一部分也放下了。《喧哗与躁动》也没有读完。因这些原因,我常常觉得羞愧。
但《都柏林人》好读的多,也确乎美好。一生只写四本书的人,每一本书都是心血。《都柏林人》我最喜欢的是《阿拉比》,《往生者》。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些异域迷人所在,如梦。《我的名字叫红》中纷繁的细密画的冲击,让人炫目。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追忆甚至盖住了里面描写的爱情和谋杀。我还喜欢他的《新人生》,以及他的诺奖获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
老子:《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哲学家之一。(另一个是庄子。木心语。)
老子出函谷关,成《道德经》。我哪里也不出,什么也不成,只希望能听听老子说话。西方人都在听老子说话。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唯有我们自己对自己好点是办法。但我们终究还是太浅,也太年轻,我们都还不能懂得《道德经》,遗憾。《道德经》也可以读一辈子。
司马迁:《史记》
不读《史记》不知史。我最喜欢的是《史记》里写项羽等的篇章,直觉那才是司马迁的性情所在。读《史记》,不止读史,也读文。其文浩浩荡荡,或如春日艳丽,或如夏日热烈,或如秋日明媚,或如冬日冰寒。
汤显祖:《牡丹亭》
汤显祖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与柳梦梅至情至深。良辰美景奈何天?我写:你要享受良辰美景,就当是为我。木心:《文学回忆录》
有志于文学,怎能不去读读木心呢?怎能不听听他的敦敦教诲呢?“不知原谅什么,城觉世事尽可原谅”。恨不相知未逝时。
木心最尊崇的人(文学)大致有:
老子、庄子、屈原、嵇康、陶潜、王勃、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
荷马、莎士比亚、拜伦、哈代、福楼拜、巴尔扎克、司汤达、纪德、尼采(哲如诗)、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木心说,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我们也得多读读天才。至少多读读木心。
王安忆:《长恨歌》
人为什么会老呢?恋爱使人老。恋的越多。老的越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杜拉斯:《杨·安德烈亚·斯泰奈》 一如既往的杜拉斯风格。一些莫名其妙。一种爱。
马尔克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依旧无懈可击。但或许算是大长篇间隙的休息之作。他的每本书都值得一读。
波拉尼奥:《附身符》
在我心中,波拉尼奥要渐渐去占有凯鲁亚克的位置了。《附身符》只能算是中篇了,也是《荒野侦探》里的一个章节的扩写,里面第一次出现了2666。波拉尼奥四十岁时才开始写小说,五十岁因来不及等待肝脏移植而离开人世。十年,就为自己在人间建好了纪念碑的底座。天才是挡也挡不住的。
“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而这歌声就是我们的附身符。”
爱德华·勒维:《自杀》
当作者把书稿交给出版社十天之后,他自杀了。一切都像是预先安排。企图超越时间?只怕才华未能够。纪念碑很少的。
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
短篇集。听说他的最好的小说集是《万火归一》。还未看。在看《跳房子》。诗人之作。他与波拉尼奥是拉美文学新一批的代表人物。
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南非小说家。两次获布克奖(《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与《耻》)。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苦难中反映人的不易。因政治、战争等等原因,人居无定所。有博爱、人道主义。
木心先生把芥川龙之介称为天才。35岁时在家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枕边有圣经、遗书、遗稿。死后有芥川奖,是日本文学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芥川先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鼻子》很好。《罗生门》与《竹林中》被黑泽明合改为电影《罗生门》,轰动世界。
川端康成:《千鹤》
川端先生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对他一篇散文《花未眠》的一句话记忆尤甚: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的《雨伞》又小又美。《古都》极美。他的笔触细腻,感情丰盛而又淡雅,绝然而又绵长。《千鹤》中的太田夫人、文子的描写,以及菊治夹杂在其中的性、愧疚、思念、艺术等无不让人常掩卷回味。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三岛先生如果不是因其那么激烈的死亡,或许经年之后也能在川端先生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文学奖值什么呢。
他写《青春的倦怠》,里面说“归根结底,我认为青春的种种问题,都是出自精神和肉体的不平衡。”。他还有小短篇《雨中的喷泉》、《旦角》等。很爱《春雪》。
小说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里面描写了一种„美的嫉妒‟而产生的毁灭。
太宰治:《人间失格》
初识太宰治,觉得其人简直“不死亡,不成活”。太宰治在年轻人心中总是有一些热度。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刺青》
谷崎先生是日本唯美派的文学大师。但其唯美中又有毁灭、虐待、官能享乐等的存在。到底什么是美呢?
大江健三郎:《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
大江先生大学时即发表作品,引起文坛注意,成为新一代作家的代表。大学研究萨特、存在主义。他很好的运用了西方的写作技巧和文笔,怀有博爱之心和人道主义,关注人的生存状况。
《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是他的小中篇。相比于他的《个人的体验》等长篇,这种小中篇会好读一些。
渡边淳一:《失乐园》。
缠缠绵绵悠悠不绝的性爱描写。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到很美好,因为一是檩子本身给人展现的传统美,二是渡边的笔触写的细致。到中后部分的时候,会稍稍感觉到烦腻,好像满世界都是性,但看到最后,才会猛然醒悟,并得到极大的震撼:啊,性爱当真可以如此迷人心魄直至舍弃生命吗?
渡边先生已逝,悼念之。
村上春树:《1Q84》
天上有两个月亮,一个黄的,一个绿的。
青豆,天吾,我们同时存在,我们必将相遇,必将相爱。
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
有人说村上春树如爵士,村上龙如摇滚,可见风格差异。里面描绘一群年轻人在日本的美国基地吸毒、滥交、酗酒等的故事。
东野圭吾:《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近年来在中国很流行。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这就是厉害的推理小说家。《白夜行》: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嫌疑人X的献身》: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青山七慧:《一个人的好天气》
日本新锐作家。一个人会胡思乱想、会觉得孤独,会空虚害怕,但有了好天气,或许可以享受良辰美景。
另外,夏目漱石、安部公房、松本清张、井上靖、基本芭娜娜、司马辽太郎、片山恭
一、角田光代、石原慎太郎、岩井俊二等不做介绍。
惠特曼:《草叶集》
惠特曼是美国最伟大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艾米莉·狄金森:《我一直在爱》
纽约圣·约翰教堂开辟的“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狄金森两人。生前无闻,死后成名。TS艾略特:《荒原》
晦涩难懂,好用典故,但地位极高。庞德:《面具》《诗章》
意象派作家、诗人。喜好日本绯句、中国古文化,翻译《论语》《大学》等。二战时支持墨索里尼。艾伦·金斯堡:《嚎叫》 垮掉的一代著名诗人。
华盛顿·欧文:《纽约外史》《见闻札记》《华盛顿传》。美国文学之父。霍桑:《红字》。„这小说没有太阳光,却有月亮光‟ 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
尤金·奥尼尔:《天边外》《渴》。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4次普利策奖。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与莫泊桑、契科夫合称世界三大短篇之王。梅尔维尔:《白鲸》。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爱伦·坡:《乌鸦》
爱伦·坡是怪才。生前穷困潦倒。死后被世界上大多数作家尊崇。梦幻神秘。诗、恐怖小说、侦探小说。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王小波很喜欢的作家之一。幽默、机智、名气广大。
梭罗:《瓦尔登湖》
描写自然与哲思。我好几次试图静心来看,但都未能深刻理解。浮躁如斯,如何谈书?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
成名后自杀而死,马丁·伊登就像是早就写好的结局。《马丁·伊登》是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听闻列宁很爱看杰克·伦敦。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初为禁书,在巴黎出版,二战归来的士兵们看到后喜欢。写很混乱的东西。有电影《亨利和琼》,他的传记片。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
我最喜欢的美国作家。敏感、粗野、爱好广泛、自杀而死。世人都说《老人与海》代表了硬汉,不能被打败。我却觉得《流动的盛宴》里才是他的真性情。《一个虚假的春天》,多么独特的味道。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村上春树极推崇的作家。美国梦的描述者,然而都是破碎。爵士时代的诗人。夜色温柔,他们却心乱如麻。
福克纳:《喧哗与躁动》《八月之光》
与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芙并称为意识流四大小说家。写美国南方。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后如马尔克斯„马孔多‟,或莫言„山东告密‟。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纳博科夫:《洛丽塔》《微暗之火》
《洛丽塔》初为禁书,因为被批描写不伦之恋。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还有好几个电影版本。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模仿者不断。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下土地,在山顶修建小屋,过起了隐居生活。我很喜欢《破碎故事之心》„在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里,总是该男孩主动出击的。‟
凯鲁亚克:《在路上》《达摩流浪者》
凯鲁亚克成了背包客流浪者心中的英雄。出版《在路上》后,凯鲁亚克度过了„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他就成名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巴勒斯:《裸体午餐》
同时垮掉的一代。自我感觉比凯鲁亚克更加混乱。写了无数的吸毒者、乱交者、同性恋者。读来昏沉。
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
二十二岁写完《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我在图书馆读《伤心咖啡馆之歌》时觉得这个作家真是独特。谈不上伟大,仅是独特。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黑色幽默代表作。描写一个叫做尤索林的男主角在二战时期美国驻扎在地中海一个小岛上目击的种种除恶现象。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又提出,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猫的摇篮》
依旧是黑色幽默。《五号屠场》写德国德累斯顿炸毁的情形。《猫的摇篮》写一个虚构的„山洛伦佐‟的宗教统治者与政治统治者互相利用,把社会推入到巨大的恐怖之中。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主角:菲力普·马罗。冷硬派私家侦探的代表人物。
耶茨:《十一种孤独》 被成为美国的《都柏林人》
厄普代克:《兔子富了》
我听闻厄普代克的大名后,买来了四部头的兔子系列。如今几年过去,还只看一本。总是在描绘中产阶级。
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同样是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简约主义。卡佛的目光如此澄澈,几乎叫你心碎。
菲利普·罗斯:《再见吧,哥伦布》《乳房》《美国牧歌》近些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博尔赫斯:我想象,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卢梭:《社会契约论》、《漫步遐想录》
如今再读《社会契约论》,我们当然觉得不甚出奇。然而在当时,它是一声棒喝。之后的几百年,人类都在按书里所写的在前进。„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此时中国,好像第一句话都还没有做到。《漫步遐想录》是卢梭的最后一部作品。自然、自我、自由,我们总当以赤诚之心回忆此生。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我心中,马克思·韦伯的分量要大于卡尔·马克思。哈哈哈哈。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理论家。他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多么好的定义啊,比„上层建筑‟的说法好多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宗教观念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卡夫卡:《变形记》《城堡》
卡夫卡的孤独带着脆弱,使他成为地狱里的歌手。他说他是最瘦的人,他崇敬却又害怕父亲,他曾三次解决婚姻。为什么不逃离呢?如果逃离了,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卡夫卡了吧。宿命天定。《变形记》极有名。马尔克斯看后兴奋说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城堡》更有宿命感与无力感。
乔治·奥威尔:《1984》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有„老大哥‟,有各种监视控制,有极端的集权。不觉让人想起电影《窃听风暴》《v字仇杀队》。我还总想起一些已经过去的社会。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捷克流亡作家,前些年在中国很受欢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提到很多,比如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轮回,布拉格之春等。他还有《笑忘录》《生活在别处》等。我推崇昆德拉,似乎在于他的一种„强硬‟。
黑塞:《荒原狼》
少年时代的黑塞说„要么成为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你们看,那些伟大作家们总是雄心勃勃。我几乎是震颤着读完《荒原狼》的,一个具有丰富细腻的心思的人面对这个世界,总会感到无边无际的孤独。然而叔本华说得好,要么庸俗,要么孤独。黑塞在《荒原狼》里写,人拥有人性与狼性。然而无论哪一种性获胜,人都不会获得幸福与安宁。因为人是极其复杂的,人拥有无数种本质构成。只有认识并接受了这一点,人才能心安理得的活着。
萨冈:《你好,忧愁》
萨冈十八岁写成《你好,忧愁》,一举成名。她年轻、貌美、喜欢写作、赛马、飚车、酗酒。人生短暂,出名要趁早,行乐当及时。她还有《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等。
胡塞尼:《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
胡塞尼近些年大红大紫。他出生于阿富汗,后随父亲逃往美国。我是先看了电影版《追风筝的人》,才去看他的书,包括《灿烂千阳》。他确实善于说故事,故事里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萧红:《呼兰河传》
许鞍华要拍《黄金时代》,萧红又被挖出来。民国、五四那么几个女人,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特色。萧红在《呼兰河传》告别了那种宏大的时代性,回到个人化的回忆化的人事中,我们因而感动。我从来都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于呼喊。郭沫若呼喊„红旗插遍全世界‟,终是没有人跟着他一起去的。个人其实更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感觉更童稚,也就更可爱。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八十年代,所谓先锋派,或„寻根文学‟,包括之后的作家们,哪些会留在纪念碑上,哪些会掩埋于尘埃,我们不得而知。莫言得奖余波已过,好与坏,时间自会作证。看完这些作家,我的几点断想:古典的高贵的美已消失;总是写进时代里,而不愿写更内心深处更个人化更精细的东西;学习了拉美或西方那一套技巧之余,自己创造了什么?;作家个人个性不够,总是依附于组织(我想起了高行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我读完了,但《兄弟》读了终于还是放下了。莫言《蛙》视角独特。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总让我想起他在宁夏影城爆出来的丑闻之间的关联。严歌苓不属于他们这一批,近些年也很红,她写作品总是做很多准备,花钱实地考察,很不错。其余人不提。
石康:《晃晃悠悠》
现如今这些作家,我就更加不知道可以推荐谁了。时间还不够,也没有真正够份量的作品。于是我看重一个品质:真诚。石康刚写小说时,有真诚在。后来就耗尽,也浮躁化,只想多赚钱了。《晃晃悠悠》谈不上是一本好小说,但有一些点可以触动。安妮(庆山)太梦幻,冯唐太渣,韩不适合写小说,郭太俗情。听闻阿乙不错,还未读。不敢读,怕失望。其余人不提。
第三篇: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文章编辑/杂志铺.杂志订阅网
南方多雨,遂听歌听雨,回思闲来看过之书,始有此文。排名不分先后。
曹雪芹:《红楼梦》
读红楼,第一遍叹其文采,第二遍思其命运,第三遍得其哲思。最后的哲思是什么呢?当然各有体验。我比较信赖顾城对红楼的很多感受。
一本红楼,醉了曹雪芹自己,也醉了后世千万人。张爱玲作《红楼梦魇》,周汝昌因此写《定是红楼梦里人》。鲁迅、胡适研究,刘心武、蒋勋解读。
红楼是幻境,亦是丰碑。令人惊叹,亦令人羞愧。人世一遭,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三生三世,此身此心,无名无功。时常读着,皆有韵味。所谓开卷有益方法 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
杜拉斯在我国成了小资的代表之一。其为人、为文,皆浓烈。《情人》应该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因其感情的浓烈、技巧的深厚、文字的绚丽。在我心中,它是属于精致如玉的一本小说。
王小波:《黄金时代》、《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多少国人爱着、学着,甘做门下走狗。《黄金时代》我也总是看了又看。或许是因为我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或许因为我也出奇地热爱幻想。小波的文独具特色,拥有诗意的幽默、反叛的智慧。他的杂文也是极好的,鲁迅之后,几乎无人出其右。加缪:《局外人》
加缪曾把小说分为:故事型、社会型、哲学型。《局外人》应该是属于哲学型的。很短的一篇,惊叹人之生存。震撼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永恒的加缪。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当时是被故事震撼。某种程度上来说,马丁·伊登和于连有相似性。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如何挤进上流社会,而是人一旦成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个人,或者说,一旦内心的幻想有一日终得实现,人生会因此而沦入一种虚空之中。一直支持自己活下去的那个动力突然嘭的一下没有了,人该如何继续前进呢?
生而为人,对不起。顾城:《英儿》 顾城身上有太多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了。纯粹之人,纯粹之诗,纯粹之文。因而有无限之美,因而有无限之悲。这里没有说他的诗,而是他死之前唯一的一本小说《英儿》,小说也有诗的味道。诗有天才,小说却见人性。三岛由纪夫:《忧国》
三岛由纪夫很短的一篇小说,然而足以理解三岛独特美学。死亡、爱情、军国都在其中。《金阁寺》《潮骚》等也都很好。当你安安静静地读三岛,是能获得震撼的。这种震撼无从说起,也不知去向何处。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古都》
川端康成对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令人敬佩。这两篇代表了日本文化独特而迷人的一面。川端的诺奖演讲即是《我在美丽的日本》,可见他对日本古典文化的痴迷。川端有一种“静”,由笔触而出,虽是淡淡的,但让人不可招架。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那时候争相看《挪威》,专门找里面性描写的部分看。我印象最深的是玲子回忆的那个女同性恋。但之后自己再看,却发现这是一本,我们的,青春物语。我们与渡边的生活不同,却又有相似性。不要因为畅销而拒绝一本书,这是不明智的。我个人也挺喜欢《1973年的弹子球》,以及《1Q84》里面的两个月亮。夏目漱石:《心》
我常常发呆,那时候会想,我看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可我在社会上到底能有什么角色,有多大作用呢?《心》或许是一种思想的角度与指引。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第二位获得诺奖文学家的作家。与我国莫言先生关系非同一般。我现在仍记得读《个人的体验》时的震撼。人的一生势必面临许多苦难,因而有恐惧,有害怕,但最终,我们得找到战胜自己、战胜一切的力量。《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日常生活的冒险》也挺好。大江的文字读来挺费劲的。这也致使他读者群真的不多。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的文字具有山野气,自然美。他一个人,在那个战乱喧嚣的年代,描绘的却是那样一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有那样一种纯粹的浪漫的悲剧的爱。
马尔克斯:《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出版《枯枝败叶》时,马尔克斯二十八岁。那时候他说他的野心就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而他二十三岁时已经得过两次淋病。他一天抽60支劣质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结局两个字真实刺痛:吃屎。我们不应该只是盯着《百年孤独》(当然是他最好最伟大的作品)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他的其它小说一样迷人。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是一个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作家。粗野、敏感、野心勃勃。他的那些技巧似乎更适合于中短篇。《流动的盛宴》很隽永。《永别了,武器》是他的长篇中体现他本人及思想的很好的一本书。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挪威的森林》里面无比推崇的书。爵士时代的诗人,美国梦。菲少似乎总在描述那样的一类人,这或许和他本身的人生经历有关。《夜色温柔》读起来会难读一些。贾平凹:《废都》
九十年代很火。话说每个知识分子家里都藏有一本《废都》,直到被禁。然而季羡林仍是大赞三十年后《废都》必然大放光彩。初读的感受是: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红楼梦》嘛。反正我是专门找未删节版本看了好几遍。贾平凹先生或许是现世古典文学修为最深的几个作家之一。阿城古典修为也很好。凯鲁亚克:《在路上》
说走就走、酗酒、乱性、吸毒,然后坐下来记述一切。写完之后,度过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就出名了。
这是疯子的路。这是年轻人向往的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文学回忆录》
木心先生的诗、散文、小说皆有独到处。他的文字极精炼,又极艺术。然而我觉他更迷人的地方在于其高贵气、艺术气。
他是真正活在他喜欢的福楼拜的一句话里: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有一个人。一部文学回忆录,是一部文学上的讲述史,亦是一部痴迷、懂得、归属史。茨威格:《三大师》、《同精灵的斗争》
我更喜欢茨威格写的人物传记,对人物理解极深刻,是为知己。许多人读他或许是因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的24小时》,但我真正要强烈推荐他写的几部人物传记。
第四篇:好书,值得推荐作文600字
好书,值得推荐作文600字
好书,值得推荐
绩溪县实验小学 402班曹心一
古训有言“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能使我们心情舒畅;读一本好书,能增长我们的见识;读一本好书,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好书是——《感动童心的美德>故事》。
这本书主要由“一个美丽的故事”“愿你写好这个字”“做个善良人”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二十个小故事。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感人,每看过一个故事我都泪如泉涌。《享受生命的春光》中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全身已开始溃烂,但她很想留点什么给这个世界,当听到弟弟说“姐姐,你的眼睛好明亮哟”这句话时,她顿时兴奋起来:对,我要捐献眼角膜!可无情的癌细胞却肆意扩散,加上用药,她的全身已开始水肿。为了不损伤眼角膜,王飞越苦苦哀求医生和亲人拔掉氧气管,拔掉输液瓶。最终,亲人尊重了她的意愿。她的眼角膜完好无损地留下了,生命之花却永远凋零了„„让人高兴的是王阿姨的眼角膜竟让四位病人重见光明,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读了这个故事,我流泪了。王飞越阿姨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留给别人的爱却在延续。她的爱温暖着人们的心灵,点亮了盲人心中的航标灯。
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那天凌晨的惊心动魄》告诉我们:在爱的道路上,没有红灯,没有黄灯,只有畅通无阻的绿灯。爱能化解一切,爱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无限温情。《财富成功还是爱》更让我明白:爱的存在让一切事物变得美好,拥有了爱,地球才是一个美丽的家园。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心灵震撼的同时,还会给我们许多启迪。爱,能创造奇迹;爱,能让世界变得美好!同学们,你想拥有别人的爱吗?你想播撒你的爱心吗?你想认识更多善良的人吗?请读一读《感动童心的美德故事》这本书吧,相信你会像我一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五篇: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在这美丽的世界 “爱”究竟是什么呢?就是这本书—《爱的教育》,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都写得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人间温情的小故事时时催人泪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德·阿米琪斯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我刚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平凡,才读了几篇我就有些厌倦了,因为它是名著我才肯继续读下去。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
故事的主人公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读到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呢?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主要写了一个被父母卖掉的少年,在回国的轮船上遇到几个施舍给他钱的外国旅客,当少年准备上床睡觉时,却听到那些外国旅客边喝酒边辱骂自己的国家,于是愤怒的把钱砸在他们的头上,说“:谁辱骂我的国家,我就不接受谁的施舍。”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都应该爱自己的祖国,保护自己的祖国。
还有很多故事是讲述朋友与师生间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我想把这本书珍藏起来,希望在多年之后,我还能把它找出来,重新阅读这本书,从新感受从这本书中透露出的对祖国、对朋友、对亲人、对任何人的爱!
曾云毅
胡前小学四(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