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先秦-明清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
1.散文(1)历史散文。
《尚书》言记、《春秋》记事.编年体—《春秋》及《三传》(春秋三传)指《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国别体—《战国策》、《国语》.(2)诸子散文.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的《论语》;孟子(名轲,字子舆)的《孟子》;荀子(名况)的《荀子》.道家: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名周)的《庄子》又称(《南华经》).墨家:墨子(名翟)的《墨子》.法家:韩非的《韩非子》.(3)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加上《乐经》合称“六经”,又叫“六艺”)。2.诗歌
(1)《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六艺:风、雅、颂(内容)和赋、比、兴(手法)。(2)《楚辞》是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编辑成书.屈原(名平,楚国人),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九歌》、《离骚》、《国殇》等.(3)《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先河,其中“《国风》”和“《离骚》”并称为“风骚”。
两汉文学
1.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代表作《过秦论》;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部 “纪传体史书”,分为70列传、30世家、12本纪、10表、8书, 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千古。2.诗赋
(1)《孔雀东南飞》是乐府叙事诗的高峰,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双璧”是《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都很有名。
魏晋南北朝文学
1.诗歌散文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另有:“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2)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是传世之作。
(3)诸葛亮《出师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4)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和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并称“前四史”.2.小说——具小说雏形
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唐代文学
1.唐诗
(1)初唐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腾王阁序》、《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脍炙人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盛唐诗
①“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字摩诘,诗有《山居秋暝》等。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有《过故人庄》.②“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登鹳雀楼》。
③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主义诗人,被称为“谪仙”.有《将进酒》、《静夜思》、《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④诗圣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号少陵野老,是现实主义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其诗有“史诗”之称(3)中唐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刘禹锡有《乌衣巷》、《竹枝词》、《陋室铭》等。李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致酒行》等。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4)晚唐诗—“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诗作《夜雨寄北》、《无题》等;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诗《过华清宫》、赋《阿房宫赋》。2.散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有《师说》、《马说》,著《昌黎先生集》.3.小说
神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期。元稹的《莺莺传》成为后来西厢记的原形,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宋代文学
1.宋诗
北宋诗人有林逋、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等; 南宋诗人有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文天祥等。林逋,世称林和靖,有“梅妻鹤子”典故。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词有《卜算子·咏梅》。朱熹,理学家,诗有《观书有感》.杨万里,号诚斋.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2.宋词
(1)婉约派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人称柳七,世称柳屯田.词作《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词作《声声慢》、《如梦令》,词集《漱玉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词作《扬州慢》.3.散文
唐宋八大家:宋代有6位: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唐代有2位: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学过的作品有《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作品《六国论》收在在他的《嘉佑集》里。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右丞.作品有《游褒禅山记》。有《临川先生文集》传世。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具有极高的文学、史学价值。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4.小说
宋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
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元代文学
1.杂剧
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另有王实甫《西厢记》。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2.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清文学
1.小说(1)章回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这四本书被称为“四大古典小说”.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2)三言二拍
“三言”指明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3)其他:
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清末四篇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志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和曾朴的《孽海花》.2.戏剧
(1)明传奇—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代表作是《牡丹亭》.(2)清传奇—“南洪北孔”: 洪异《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3.诗歌(1)明代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2)清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字灵皐,号望溪,著有《左忠毅公逸事》,是桐城派始祖; 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人物,著《登泰山记》;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龚自珍,学过其诗《己亥杂诗》、其文《病梅馆记》;梁启超,字卓如,号任父,著有《饮冰室文集》.
第二篇:明清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A.《赵氏孤儿》 B.《张生煮海》 C.《墙头马上》 D.《柳毅传书》 2.《陈州粜米》是()
A.历史剧 B.爱情剧 C.公案剧 D.家庭伦理剧 3.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 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
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D.宣扬道德教化 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 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5.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
A.最长的诗 B.最短的诗 C.最早的诗 D.最晚的诗
6.《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
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
C.追求词藻华美
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7.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
A.清新 B.沉郁 C.典雅 D.豪放
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A.文道合一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9.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
A.写景散文 B.传纪文 C.序文 D.寓言 10.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11.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12.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
A.注重合律侬腔 B.推崇语言本色
C.强调场上之曲 D.注重文采才情 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A.师法汉魏 B.师法唐诗 C.师法宋诗 D.兼学唐宋 14.陈维崧的词风是()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 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
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 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15.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
A.性灵说 B.神韵说 C.格调说 D.肌理说 16.《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
A.历史演义小说 B.公案小说
C.讽刺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17.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
A.脂评甲戌本 B.脂评庚辰本
C.程甲本 D.程乙本
18.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
A.《梧桐雨》 B.《临川梦》 C.《比目鱼》 D.《奈何天》 19.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
A.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 B.古意境、新语句、新风格
C.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 D.新意境、古语句、新风格 20.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
A.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B.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C.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 D.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二、多项选择题
1.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特点有()A.以文为诗
B.以文字为诗 C.以才学为诗 D.以议论为诗 E.以诗为词
2.从三十首论诗绝句可以看出元好问的诗美追求是()A.翻新出奇
B.慷慨激昂 C.天然浑成 D.质朴浑厚 E.阴抑穷愁
3.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几种重要说法有()A.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B.讴歌贤才说
C.为英雄豪杰立传说
D.反映三国兴亡说 E.宣扬正统说
4.下列总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有()A.《白雪遗音》
B.《霓裳续谱》
C.《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
D.《古谣谚》
E.《挂枝儿》 5.清代曾国藩是()A.咸同之际宋诗运动的倡导者
B.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缔造者
C.湘乡派的领袖
D.同光体的中坚
E.湖湘诗派的核心
三、简答题
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什么事?作者借此表达何种含义? 2.姚鼐《登泰山记》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3、梅尧臣诗歌有何特点?
4、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
四、论述(每小题 15分,共45分): 1、试析《红楼梦》中凤姐性格的丰富性。2、试分析窦娥的悲剧形象价值。
3、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一:1.D 2.C 3.D 4.B 5.A 6.B 7.D 8.C 9.B 10.B 11.A 12.C 13.B 14.D 15.A 16D 17.D 18.A 19.C 20.C 二: 1.ABCDE 2.BCD 3.ABDE 4.ABC 5.ABC 三:1.南朝宋文帝草率从事,北伐失败;警告韩侘胄吸取历史教训,不要仓促北伐。
2.抓住季节特点,冰雪满山;抓住泰山特点,日出,石,松。
3、答案略
4、答案略
四:1、王熙凤是全书刻画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善于机变和权术,对贾母、王夫人等贾府上层家长,极尽奉承讨好之能事,对下则作威作福、盘剥克扣,无所不为。一方面,她有超群出众的能力,精明强干,辛勤操劳,另一方面,她贪婪嫉妒,心狠手毒,是中国小说中极为独特的一个妇女形象,集聪明、能干、泼辣、美艳、狠毒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四)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用西晋
的《三国志》以及南北朝时
的注作为历史材料,最终写成这部巨作。2.《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步步骄]一曲为“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迤逗的彩云偏。3.元至治年间的 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宋末元初的 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
4.继《西游记》之后,明末还出现了许仲琳的、董说的 等神魔小说。5.徐渭的杂剧集
代表了明代杂剧最高成就,它由渔阳弄、、女状元、翠乡梦四个短剧组成。
6. 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的概括是“虽云长篇,”,讽刺艺术的概括是“无一贬词,”。
7.明代传奇发展史的“汤沈之争”,沈是指
。《桃花扇》的作者在“小引”中称自己的作品“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8.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和白朴的 等。
9.清代诗歌创作中,“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
,“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
。10.八股文的别名还有
和
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
A、孙权、鲁肃
B、周瑜、黄盖
C、周瑜、陆逊 D、周瑜、鲁肃 2.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
A、七十回 B、七十一回
C、八十回 D、一百回 3.《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A、史进 B、张青
C、王英
D、燕青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是()。A、《紫箫记》 B、《南柯记》
C、《紫钗记》 D、《邯郸记》 5.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A、《鸣凤记》 B、《宝剑记》 C、《浣沙记》D、《牡丹亭》 6.下面哪一组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A、婴宁、匡超人、张鸿渐
B、商三官、瑞云、江城
C、聂小倩、青凤、牛浦郎
D、娇娜、紫鹃、红玉 7.《桃花扇》中,()一出描写了主人公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情景。A、却奁 B、选优
C、骂筵
D、闲话
8.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瓶梅》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三言” 9.《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A、《贾奉雉》 B、《于去恶》
C、《司文郎》
D、《叶生》 10.下列哪部作品有“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称()。A、《通天台》 B、《清忠谱》 C、《桃花扇》
D、《长生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章回小说 2.前后七子 3.《醒世姻缘传》 4.钱谦益
四、简答题:(30分)
1.简要评述公安派的理论主张。2.“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一首诗,试作分析。
3.试以《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为例,说明其写人物的方法。
五、论述题:(20分)
1.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例,谈谈你对处理历史题材小说中虚与实关系的理解。
答案
一、填空题:
1.陈寿、裴松之 2.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3.《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4.《封神演义》、《西游补》 5.《四声猿》、《雌木兰》6.形同短制、情伪毕露 7.沈璟、为末世之一救 8.《长恨歌传》、《梧桐雨》9.翁方纲、沈德潜 10.时文、制艺(制义、时艺、八比文等)
二、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B 7.C 8.A 9.C 10.C
三、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所谓章回,是指在小说中标明回目,分章叙事。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前后七子:前后七子是明代的两个文学集团,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他们掀起了文学复古运动。
3.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署名“西周生”,全书一百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作品对世态人情的描写相当真实而鲜活。4.钱谦益:明末清初诗文作家。有《初学集》、《有学集》等。主张转益多师,屏弃复古,推陈出新,确立有清一代诗风。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有较高成就。
四、简答题: 1.公安派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歌创作主张,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但也有浅率化的弊端。2.这首诗写诗人对南京的向往,把一派“浓春”比拟作“残秋”,表达了一种内心之愁。诗作风格清新温婉,自然入妙,富有韵致,体现了“神韵”诗的特点。3.《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化,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塑造人物。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路线,将所见所闻如实写去,将人物的迂腐的性格写活了。
五、论述题: 1.《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清代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尤其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小说与历史“质”的差异上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但它在虚实方面的成功结合,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虚实结合的成功范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________ 和宾白组成。剧本还有表示演员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文字,叫做_______。
2、明代长篇小说中,历史演义类、英雄传奇类、神魔类、世情类的代表作品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剧作家“南洪北孔”的传奇代表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语句所自篇目或作者(每小题 2分,共12分):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2、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 3、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5、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三、填补下列诗词的上句或下句(每小题 2分,共14分): 1、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2、杨柳青青江水平,______________。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_。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6、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7、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四、翻译(每小题 10分,共20分):、先生口不絶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旣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2、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五、赏析(15分):
默写并赏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六、论述(每题15分,共 30分): 1、试析《西厢记》中莺莺的“作假”。、以《青凤》为例,试析《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人格化。答案:
一:1、曲词;科范。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长生殿》;《桃花扇》。二:1、关汉卿(《窦娥冤》)2、高明(《琵琶记》)3、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4、孔尚任(《桃花扇》)5、杨万里(《插秧歌》)6、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三:1、万里悲秋常作客 2、闻郎江上唱歌声 3、晓风残月 4、人比黄花瘦 5、良辰美景奈何天 6、晓来谁染霜醉 7、经行秦汉伤心处
四、翻译:(略)
五、赏析:(略)
六、论述: 1、崔莺莺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作者揭示了她青春的觉醒,对爱情的追求,以及走上叛逆道路的过程。特别是细致地描写了她作为性格深沉谨慎的贵族少女,在封建礼教精神重压下的矛盾心理。她的种种“作假”行为,就是这种矛盾复杂心理的生动体现。、《聊斋志异》作品主人公多是花妖鬼狐,作者以丰富的幻想幽冥幻域世界的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社会现实生活中来,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又以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超现实性来表现理想中的境界。《青凤》中青凤在恋爱过程中的羞涩、犹豫、痴情及礼教观念等,生动地体现了小说的这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五)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格中。每空2分,共 10分)
1.元好问是________代杰出诗人。
2.元杂剧《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传奇小说《________》。
3.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这是指仪仗旗队中的_____旗。4.杜丽娘是《________》中的女主角。
5.《哀盐船文》的作者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出自 A.《西厢记诸宫调》
B.《窦娥冤》 C.《西厢记》
D.《高祖还乡》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体裁
A.书序
B.诗序 C.文序
D.赠序 3.明代归有光所属文学流派是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唐宋派
D.公安派 4.柳遇春这个人物出自小说 A.《柳毅传》
B.《错斩崔宁》 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D.《中山狼传》 5.蒲松龄《席方平》:“越道避之,因犯卤簿。”“卤簿”是指 A.史书
B.帐册 C.法律条文
D.仪仗
6.下列作品中,作者自注称“青词”的是
A.夏完淳《别云间》
B.张维屏《三元里》 C.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D.戚继光《登舍身台》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史传文中的人物,属于战国时代的有
A.烛之武
B.子玉
C.孟尝君
D.触龙
E.冯谖 2.下列作家中,名列“建安七子’的是
A.孔融
B.曹植
C.陈琳
D.王粲
E.曹丕 3.下列作品中以李隆基、杨玉环事为题材的有 A.《长恨歌》
B.《将进酒》 C.《马嵬》
D.《过华清宫》 E.《轻肥》 4.下列词作中,属于豪放词的是 A.《念奴娇》(大江东去)
B.《卜算子》(缺月挂疏桐)C.《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E.《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5.文学史上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
A.南戏
B.词
C.杂剧
D.散文
E.传奇
四、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5分,共15分)
1.《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足妾)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这反映了楚国政治生活中怎样的情状? 2.说说《木兰辞》中木兰形象的特点。
3.柳宗元《捕蛇者说》中为什么要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语来点明题旨?
五、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过秦论》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2.王安石《明妃曲》之一(明妃初出汉宫时)哪些方面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 3.从席方平与冥王的斗争中分析席方平的反抗性格。
六、阅读理解(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题6分,共18分)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麯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凤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1.文中论述了徐文长哪几方面的杰出成就? 2.为什么徐文长“其名不出于越”? 3.翻译:
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长皆叱而奴之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汉 2.左传 3.齐宣王
4、离骚5.顶真(针)6.西安 7.阮籍8.心远地自偏 9.渭城曲(阳关三叠)10.谢朓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2.黑云压城城欲摧 13.春
14.为谁流下潇湘去 15.杜牧 16.金 17.莺莺传(会真记)18.日(太阳)19.牡丹亭 20.汪中
二、单选:1.D 2.A 3.C 4.D5.A 6.C 7.D 8. 1.CDE 2.D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C16.D 17.C 18.C 19.D 20.C
三、多选 ACD 3.ACD 4.AE 5.CD
四、简答
1.君王憎恨贤者,喜欢小人;小人日益得势,贤者日渐疏远。2.孝顺勤劳;勇敢善战;功成不受赏;热爱和平生活。
3.自我保护;增加深度,苛政自古皆然;引用圣人之言,增强说服力。
五、论述题
1.强秦与九国之师对比秦统一后的强大与陈涉义军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对比突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论的惊心动魄发人深省
2.矛头指向汉元帝,责任不在毛延寿刻画昭君之美在于风度、情态,不在于面容、体态表现昭君思念故国之情,不以哀情、怨恨为重点借昭君遭遇寄托士大夫怀才不遇之感 3.不怕严刑 不受利诱 反抗到底
六、阅读理解
1.诗、文、书、画
2.不能迎合当时文坛流行风尚,蔑视当时把持文坛者
3.不是那些象女子奉事别人那样的人所敢企望的徐文长都呵叱他们并视之如奴婢
第三篇:明清文学试题
明清文学 简答题
简述明代以八股文取士的制度对文学的影响。简述明初文学创作的概况。简述高启的诗歌艺术成就。简述昆腔的特点及其代表作。简述徐渭杂剧的艺术同格特征及影响。
简析《牡丹亭》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斗争实质。简述汤显祖的文学成就。简述明代散曲的主要特色。简述前后七子文学主张及影响。简述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及文学主张。简述李贽的文学见解。
简述《项脊轩志》所体现出来的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简述陈子龙的“尊古”与前后七子“复古”的区别。简述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过程。略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简述《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
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简述《三国演义》的影响。略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简述林冲形象的典型意义。说说你对宋江这一人物的认识。简述《水浒传》的影响。
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描写。简述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什么是拟话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 简述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简析杜十娘这一艺术形象。顾炎武诗歌有哪些思想内容?
简析吴伟业《圆圆曲》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简述《长生殿》中的《惊变》一出在全剧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桃花扇》中的《余韵》一出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艺术独特性? 说说侯方域传记散文的艺术成就,在散文史上有什么地位? 简述清初三大词家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不同的词风及其特点。说说苏州剧派的创作倾向和艺术成就。
说说《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共同的创作主题。简述薄松龄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的关系。简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简述《促织》的典型意义。简述《水浒后传》的主要内容。简述《说岳全传》的主要内容。《醒世姻缘传》有何认识价值? 《镜花缘》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好逑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儒林外史》在小说史上有何地位? 《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有什么特点? 简述《红楼梦》成书过程。简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简述贾宝玉的悲剧性格。简述晴雯与袭人的性格特点。简述林黛玉的悲剧性格。
举例说明《红楼梦》中的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简述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简述《红楼梦》高鹗续书的主要成就和缺点。袁枚《随园诗话》有什么诗论特点。清弹词和鼓词的流行状况如何? 论述题
试论《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试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特色。
以赤壁之战为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论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意义。试论《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试论《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它对后世章回小说有何影响? 试论明代拟话本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试论杜丽娘叛逆性格的发展。
试论《浣纱记》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试述李贽的文学主张及影响。举例说明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评价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其成就。举例说明陈子龙、夏完淳诗歌的风格特征。晚明小品文兴起的原因及艺术成就。
比较清初“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诗歌创作的不同风格。为什么说《清忠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历史剧? 怎样评价李渔的戏曲理论?
《长生殿》对李、杨爱情既谴责又讴歌,产生这种矛盾的双重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以《却奁》为例,分析李香君的人物形象,并评价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女性人物画廊里应有的地位。
结合作品,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
《儒林外史》怎样通过正面人物体现作者的社会理想? 论述《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红楼梦》在艺术结构上的特点。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就。桐城派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第四篇:先秦两汉文学习题(模版)
先秦两汉文学习题
一.填空:
1.先秦文学指 以前的文学。
2.史前传说时期的文学形态主要为两类:。
3.《击壤歌》、《康衢歌》、《南风歌》等歌谣相传为 时期的作品。4.《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 》卷九。
5.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 》、《 》、《 》、《 》、《楚辞》和其他一些古籍中。6.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古籍是《 》。7.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 故事最为著名。8.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 的故事。9.商民族始祖 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10.《 》记录了后稷神话。11.在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数 父子。12.黄帝与 战于涿鹿之野。13.“与日逐走”的神话人物叫。1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5.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16.有关女娲的神话应产生于 社会。
17.黄帝“与 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18.解释“黄帝四面”神话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19.《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 世纪。20.《诗经》中的“风”共有 篇。
21.《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十 国风。22.《诗经》中的“雅”分为。23.《诗经》中的“颂”是 之乐。
24.《诗经》在汉代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人 和赵人 的古文“毛诗”晚出,但盛行于世,最终压倒了三家诗。25.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讴歌先公先王德业的诗篇多与 活动相关。26.《生民》、《公刘》、《绵》、《皇矣》和《 》五篇作品,被认为是周族史诗。27.《诗经·大雅》中的《 》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的历史。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 》中的句子。29.“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 》一诗中的句子。30.《诗经卫风·硕人 》 一篇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一个贵妇人说:“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3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32.《诗经·周南》中的《关雎 》开篇以“,”起兴。3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邶风· 》一篇中的句子。34.《国风》中描写农业生产最全面最色的作品是《 》。
35.《鄘风·柏舟》是一诗表现了一个少女强烈要求 愿望的作品。36.《诗经》章法最明显的特色是:。37.我国第一部记言记事文字的总集是《 》。
38.先秦散文主可分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又称 散文;二是以记载历史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为主的 散文。39.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 》、《 》《 》、《韩非子》、《吕氏春秋》等。40.《 》是专门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
41.先秦历史散文中,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的两部著作是《 》和《 》。42.《左传》又名《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学巨著。43.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则是借助它的编年以记事的独立的史学巨著。44.所谓春秋三传是《左传》、《 》和《 》,古人认为它们都是阐释《春秋》的作品,故有此称。45.《国语》是我国第一部 史。46.《国语》大约成书于 初年。
47.晋文公早年流亡之事记载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里。48.《战国策》,初名《短长》、《 》、《长书》、《 》之称。49.《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中的《 策》。
50.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儒家学派大师是和,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论语》和《 》。5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52.“气盛”被认为是《 》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53.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两位大师是和。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和《 》。54.庄周的著作现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 篇,55.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邯郸学步》等都出自《 》。56.《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都出自《 》。57.《 》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5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 》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59.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60.诗人屈原在其诗《 》中写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61.“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是屈原《 》一诗中的句子,以人格化的描写表现太阳。62.屈原在《离骚》一诗中吸收了很多的神话,诗中的曦和与望舒分别是
神和 神。63.《 》被认为原本是民间祭歌,屈原利用其形式进行了再创作。64.《九歌》包括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东君》、《 》、《少司命》、《大司命》、《礼魂》。65.屈原作品中有一首奇特的长诗,他共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部题,这首诗就是著名的《 》。66.与屈原同时而稍后的另一名楚辞作家是宋玉,他的楚辞代表作是《 》。67.《涉江》选自屈原组诗《 》。68.屈原的组诗《九歌》共有 篇作品;
69.屈原作品据王逸注本共有 篇。其中最为有名的一篇代表作是长篇政治抒情诗《 》。70.屈原一生共被流放两次,第一次是被楚怀王流放到 地区;第二次是被顷襄王流放到 地区的沅水、湘水一带。71.一般认为《招魂》是为招 之魂而作。72.《九歌》中写山神之恋的作品是《 》
7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出自《九歌》中的《 》。74.《九辩》“悲 ”的内容给对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5.《高唐赋》、《神女赋》的作者是。
76.刘勰评价屈原说:“其衣被词人。” 77.赋,在《诗经》里的本意是____ 78.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上介于____与____之间。79.最早将自己文章命名为赋的是____。
80.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三个阶段。81.贾谊的赋作以《____》和《____》为代表作。82.《子虚赋》和《_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83.枚乘的赋中,《____》最为重要。
84.扬雄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河东赋》、《长杨赋》、《____》、《____》。85.被认为是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的作品是《____》。86.张衡的《____》,赵壹的《____》是东汉著名的抒情小赋。87.西汉初年,散文的代表作家是 和。
88.《论贵粟疏》是____写给文帝的一篇奏疏,文章中心是阐述强本抑末的主张。89.《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史。
90.撰写的《汉书》是第一部____ 史。
91.《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____、十表、八书、三十____、七十____五个部分组成。92.《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部分。9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 传。
94.司马迁除《史记》之外,还有《悲士不遇赋》和《 》传世。95.《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改____为志,去掉世家并入____。96.《汉书》由纪、____、志、传四部分组成。97.乐府原是古代____的名称。98.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____的《乐府诗集》。99.《孔雀东南飞》最初见于徐陵编的《____》,题为《____》。
100.汉乐府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创作精神上的特点。班固将其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101.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102.在《乐府诗集》里,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103.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兒行》表现的都是 的疾苦。104.“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二句出自《 》一诗。
105.乐府诗《 》叙述主人公“八十始得归”的退役老兵返回荒芜家园的情景。106.《陌上桑》表现了女主人公 巧对使君的机智。107.《上山采蘼芜》写了一位弃妇与 邂逅的故事。
108.铙歌十八首的曲调属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源于。109.民间歌谣中,除杂言体外,还有较多的 言诗。
110.汉乐府鼻祖《安世房中歌》17章中有4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 体。111.《 》对太守家迎亲场面作了大肆的渲染,写得铺张扬厉。112.刘勰 《文心雕龙》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为“五言之
也。” 113.《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 》卷二十九。114.《古诗十九首》当出现于 年。
115.《古诗十九首》多数是写 的乡情和思妇的闺愁。116.“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出自《 》。
117.《回车驾言迈》称:“盛衰各有时。” 118.“人生天地间。”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119.《古诗十九首》 的抒情主人公绝大多数都在诗中直接出现,《 》是个例外。120.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 》。121.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122.秦嘉有《 》三首。
123.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 》二首。
124.————————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
二.单项选择
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
B、三百零五篇
C、二百九十五篇 2.《诗经》的句式,以()为主:
A、四言
B、五言
C、七言 3.()说“不学诗,无以言”: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4.()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5.《诗经》全集分为()部分:
A、三
B、五
C、六 6.()最早为我们提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A、《离骚》
B、《诗经》
C、《古诗十九首》 7.《诗经》中最能体现其现实主义风格的是():
A、风
B、雅
C、颂 8.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 A、六义
B、六经
C、六法 9.下列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邶风·静女》
B、《鄌风·墙有茨》
C、《周南·关雎》
10.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起始于():
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 11.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国语》
C《尚书》 12.《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13.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A《战国策》
B《国语》
C《老子》 14.我国记事文之祖是指()
A《荀子》
B《孟子》
C《春秋》 15.我国记言文之祖是指()
A《尚书》
B《左传》
C《史记》 16.《战国策》是按()国分别记述的。
A十
B十一
C十二
17.《春秋》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严谨的笔法,称为()
A佶屈聱牙
B兢兢业业
C春秋笔法
18.《春秋》记史实,用精微的语言寄寓是非褒贬,称为()
A革故鼎新
B微言大义
C见微知著
19.下列哪一部著作着重记录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活动及其有关的谋划和辞说
A《楚辞》
B《战国策》
C《庄子 2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A《国语》
B《春秋》
C《论语》 21.我国第一部记事详明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道德经》
B《诗经》
C《左传》 22.《盘庚》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诗经》
B《国语》
C《尚书》 23.《曹刿论战》是以下哪一部著作中的一篇()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24.《战国策》是西汉()整理编纂的
A刘歆
B刘向
C司马相如 25.《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
A《战国策》
B《左传》
C《尚书》 2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27.孔子的主要思想都表现在()一书中
A《诗经》
B《论语》
C《国语》 28.《论语》是一部()著作
A语录体
B编年体
C国别体 29.西汉武帝时,《论语》被尊称为()
A“礼”
B“仁”
C“经” 30.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31.孟子着重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A“仁”
B“礼”
C“义” 3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他的()思想
A民本
B天道
C王权至上 33.孟子主张(),反对霸道
A“王道”
B“以力服人”
C“非攻” 34.以下哪一位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赋家()
A荀子
B孟子
C庄子 35.《齐桓晋文之事章》选自以下哪部著作()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36.《老子》又称()。
A《诗经》
B《书经》
C《道德经》 37.《庄子》又名()。
A《书经》
B《南华经》
C《山海经》 38.《逍遥游》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39.《吕氏春秋》是一部()的著作。
A儒家
B法家
C杂家 40.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
A《汉书》
B《谏逐客书》
C《杂家》 41.屈原的作品篇目最早见于():
A、《史记》
B、《诗经》
C、《汉乐府》 42.()是现存楚辞的最古的注本:
A、《楚辞章句》B、《史记》
C、《汉书·艺文志》 43.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屈原作品有()篇:
A、26
B、25
C、24 44.()是中国诗史上的一篇最早的长篇:
A、《诗经》
B、《天问》
C、《离骚》 45.()是屈原的代表作:
A、《离骚》
B、《九章》
C、《天问》 46.《九歌》共有()篇:
A、9
B、10
C、11 47.“屈平词赋如日月”是()对屈原诗歌的评价: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48.“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是()对屈原和宋玉的评价: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49.第一个把“楚辞”汇编成集的是():
A、屈原
B、宋玉
C、刘向
50.称屈原的作品为“楚辞”、“赋”,都最先见于():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51.《高唐赋》是()作品:
A、屈原
B、宋玉
C、刘邦 52.《屈原列传》是()的内容:
A、《史记》
B、《左传》
C、《汉书》 53.《离骚》是一篇():
A、抒情诗
B、叙事诗
C、写景诗
54.楚辞从用词方面体现出地域特色是指它多用()字:
A、哉
B、兮
C、也
55.“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一语出自()的《楚辞章句》: A、李白
B、王逸
C、朱熹 56.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A楚国 B齐国 C鲁国 57.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58.“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A班昭《为兄上书》 B司马迁《报任安书》 C杨恽《报孙会宗书》 59.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
A荀子《赋篇》
B 贾谊《吊屈原赋》
C 扬雄《长杨赋》 60.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转化的标志是
A枚乘《七发》
B 贾谊《吊屈原赋》
C 班固《西都赋》 61.从散体大赋转向抒情骈体小赋的标志
A《归田赋》
B《二京赋》
C《鵩鸟赋》 62.《两都赋》的作者是
A张衡
B 班固
C 赵壹 63.《二京赋》的作者
A张衡
B 班固
C 司马相如 64.《羽猎赋》的作者
A扬雄
B 班固
C 赵壹 65.谁的作品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
A枚乘
B 扬雄
C 司马相如 66.汉武帝读了()感叹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A司马相如《子虚赋》 B 司马相如《上林赋》
C 班固《两都赋》 67.真正体现西汉政论风格的是贾谊和()的著作 A 晁错
B 司马相如
C 董仲舒 68.《过秦论》的作者是()。
A、贾谊 B、李斯 C、晁错 6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70.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春秋》 B、《汉书》 C、《战国策》 71.标志中国叙事诗的飞跃发展的是
A《诗经》
B 汉乐府
C 五言古诗 72.《孔雀东南飞》属于
A 汉乐府
B 古诗十九首
C 南朝民歌 7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
A 10类 B 4类 C 12类 7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二句出自乐府诗
A 《上邪》 B《饮马长城屈》 C 《东门行》
三.多项选择
1.《诗经》中《颂》分()颂:
A、齐
B、周C、鲁
D、商
E、卫 2.下列作品属于战争题材的是():
A、《无衣》
B、《秦风》
C、《豳风》
D、《东山》
E、《采薇》 3.《诗经》中的表现方法可分为():
A、赋
B、风
C、比
D、兴
E、颂 4.在汉朝流传的诗学有():
A、毛诗
B、鲁诗
C、齐诗
D、韩诗
E、郑诗 5.下列诗作属于《大雅》的有():
A、《生民》
B、《公刘》
D、《皇矣》
E、《大明》 6.风共()篇,雅()篇,颂()篇:
A、150
B、160
D、40
E、46 7.《诗经》最初称()或():
A、《诗》
B、《诗三百》
D、《三百诗》
E、《经》
8.下列描写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的有():
A、《周南·关雎》
B、《邶风·静女》 D、《周南·芣苢》 E、《秦风·无衣》 9.《尚书》包括()
A《夏书》
B《周书》
D《虞书》
E《盘庚》 10.“春秋三传”是指()
A《左传》
B《战国策》
D《谷梁传》
E《儿女英雄传》11.《左传》可称为()
A《春秋古文》
B《春秋左氏传》C、《绵》
C、105
C、《诗经》 C、《卫风·氓》
C《商书》
C《公羊传》
C《醒世姻缘传》
D《书经》
E《左氏春秋》 12.今存的《尚书》分为哪两种()
A今文尚书
B《易经》
C《坛经》
D古文尚书
E《秦誓》 13.下列属于国别体的著作有()
A《国语》
B《春秋》
D《论语》
E《战国策》 14.以下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有()
A《诗经》
B《老子》
D《韩非子》
E《左传》 15.春秋战国时的散文可分为()两大类
A历史散文
B政论文
D论说文
E政论哲理散文 16.《战国策》又可称为()
A《国策》
B《国事》
D《事语》
E《长书》 17.下列()作品出自左传
A《郑伯克段于鄢》
B《盘庚》
D《触龙说赵太后》
E《晋楚城濮之战》 18.以下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有()
A孟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孔子
E荀子 19.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礼”
B“兼爱”
C“节用”C《左传》 C《春秋》 C诸子散文 C《短长》 C《秦晋殽之战》
D“仁”
E“非攻” 20.以下是孟子主张的有()
A“王道”
B“与民同乐”
C“忧民之忧”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E“自然无为” 21.以下关于《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现存七篇
B长于辩论
C善于运用譬喻和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
D语言流畅,辞锋犀利,对话生动,富于鼓动性
E虽存有语录问答形式,但主要的已成为富于文学性的说理文章 22.《庄子》全书共分为哪三个部分()。
A内篇
B《大宗师》
C外篇
D杂篇
E《人间世》 23.以下对《庄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其文大都通过神话寓言和各种比喻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想象丰富,具有的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B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而且自然流畅。
C语汇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而且尖锐泼辣每多幽默讽谏意味。
D语言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E善于叙写战争。
24.从内容上分,属于纯粹的祭歌的有():
A、《湘夫人》
B、《东皇太一》
C、《大司命》 D、《云中君》
E、《东君》 25.下列属于《九章》篇目的是():
A、《天问》
B、《惜诵》
C、《涉江》 D、《抽思》
E、《桔颂》 26.下列属于宋玉作品的是():
A、《九辨》
B、《风赋》
C、《神女赋》
D、《九歌》
E、《招魂》 27.先秦时代两位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屈原
D、荀子
E、宋玉
28.《史记》中司马迁提到读过屈原作品的篇目有():
A、《离骚》
B、《天问》
C、《招魂》 D、《哀郢》
E、《九歌》
29.《九歌》是经屈原加工的民间祭祀乐歌,其中包括():
A、《云中君》
B、《湘夫人》
C、《大司命》 D、《东君》
E、《礼魂》 30.下列被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的有():
A、《离骚》
B、《九章》
C、《天问》
D、《招魂》
E、《九歌》 31.下列篇目取自古乐曲名的有():
A、《九辨》
B、《九歌》
C、《天问》
D、《离骚》
E、《渔父》 32.下列属于《楚辞》在语体上的特点的是():
A、六言
B、七言
C、四字调
D、长短句
E、多用口语方言
3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成就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A《子虚赋 》 B《酒赋 》 C《长门赋 》 D《长杨赋 》 E《归田赋 》 34.西汉的重要赋作家有()
A贾谊 B枚乘 C张衡 D赵壹 E扬雄 35.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作表作品有()
A《归田赋》 B《二京赋》 C《刺世疾邪赋》 D《两都赋》 E《述行赋》
36.司马迁以“实录”的精神写作《史记》,表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论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历史观的作品是()A《陈涉世家》 B《留候世家》 C《项羽本纪》 D《高祖本纪》 E《李将军列传》 37.赋在汉代兴盛的原因有:()
A与汉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基础有密切关系;
B、汉朝国力强盛,出现了不少大都市,帝王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内有灿烂夺目的装饰,珍禽怪兽应有尽有,这些都成为汉赋描写的现实基础; C、统治者的奢侈欲望,好大喜功心理,正需一种与之相应的文学形式去表现;
D、汉王朝的文艺政策;
E、汉武帝不仅奖励御用文人写赋,他自己也写赋鼓励文人 38.汉赋全盛期的代表作家有
A 枚乘
B 司马相如
C 王褒 D 扬雄
E 班固 39.扬雄辞赋的代表作有
A《甘泉赋》
B《羽猎赋》
C《长杨赋》 D《幽通赋》 E《两都赋》 40.西汉前期散文的代表是()的政论文
A 贾谊
B 晁错
C 枚乘 D 董仲舒
E 司马相如 41.《史记》分为()部分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表
E 书 42.《史记·项羽本纪》突出写了
A 黾池会 B 钜鹿之战
C 鸿门宴 D 垓下之围
E 负荆请罪
4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哪些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A 鸿门宴
B 垓下之围
C 完璧归赵 D 黾池会 E 负荆请罪
44.《汉书》中的部分志、表是由()补作
A 班彪
B 班超 C 班昭 D 马续 E 刘向
45.汉代乐府机关收集民歌的主要目的有()
A观民风 B定郊祀之礼 C训练乐工 D供帝王娱乐 E丰富乐府乐章
46.下列曲调包括在《乐府诗集》的音乐分:
A 鼓吹曲
B 相和歌
C杂曲歌
D 清商曲
E 横吹曲和杂歌谣 47.下列作品属汉乐府的有
A《妇病行》
B《出东门》 C《涉江采芙蓉》
D《迢迢牵牛星》 E《上邪》 四.判断
1.《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至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2.《诗经》中的风分为十五国风。
3.颂是在以朝廷为代表的各级官府宴饮时演奏的官乐。
4.文学史上经常“风”、“骚”并称,“风”本即《国风》,“骚”即《离骚》。5.《诗经》的“兴”句,有时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 情绪的作用,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6.《魏风·伐檀》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的贪残,使人民陷入绝 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民不得不逃往他方。7.《小雅·六月》 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
8.《郑风·出其东门》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9.《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10.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记事,一类记言。()11.《春秋》是鲁国史官记载,又经荀子修订编纂而成的。()12.《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13.《国语》是一本以记载言论为主的历史著作。()14.《论语》是一部只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15.孟子主张“仁政”,提倡以道德人格德力量来征服和统治天下,反对暴力和战争。()16.《庄子》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寓言为主要表现方式。
17.《吕氏春秋》分十二经八览六论,每种体例下又分若干篇,共计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18.从创作的作品来看,宋玉对屈原的创作有直接的继承。19.《九辨》还属骚体,是辞而不是赋。20.《楚辞》本意是楚地的歌辞。
21.《离骚》篇题,王逸认为是遭受忧患之意。22.“九歌”原是古歌之称,是盛行于夏代的歌。
23.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间,文章主流是散体大赋()24.晁错的名作《论积贮疏》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25.司马相如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
26.司马相如的作品继承了荀子赋篇主客问答的形式,有意识地虚构人物展开辩论()27.《汉书》的写作图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8.《汉书》是纪传体史书。()
29.《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30.“刻舟求剑”故事出自李斯的文章。31.李斯的《谏逐客书》作于战国末年。32.《吊屈原赋》是汉初抒情小赋的代表之作。
33.《文选》的编者解释说:“《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34.在杨雄的作品中,《长门赋》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35.扬雄创作的赋,以《甘泉 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最著名 36.司马迁在《悲士不遇赋》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7.《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38.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在《史记》中都被列入本纪。39.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40.乐府在汉武帝时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41.《妇病行》写孤兒受到兄嫂虐待,尝尽人间辛酸的故事。42.《陌上桑》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
43.两汉乐府诗中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而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44.《东门行》写了一个贫苦农民为贫困所迫走向不满和反抗的情景。45.《古歌》和《悲歌》是抒发思乡之愁的作品。46.《枯鱼过河泣》采用了寓言的形式来表现乡愁。47.《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都是出自思妇之手。
48.《古诗十九首》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49.《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却不是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50.《古诗十九首》的大多诗篇都是一开始就抒情明理。51.《明月何皎皎》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52.《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是高楼之上弹奏乐曲的女子。53.《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两诗在篇中巧妙地运用了叠字。54.《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55.钟嵘《诗品》卷上称《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56.“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孟冬寒气至》中的诗句。
五.名词解释
1.四家诗 2.比兴 3.风、雅、颂 4.重章叠咏 5.毛诗 6.春秋笔法 7.《春秋》三传 8.诸子散文 9.历史散文 10.甲骨卜辞 11.民本思想 12.语录体 13.楚辞 14.《九歌》 15.《九章》 16.屈宋 17.赋 18.散体大赋 19.骚体赋 20.抒情小赋 21.纪传体 22.互见法 23.班固 24.《吕氏春秋》 25.乐府 26.汉乐府诗 27.《乐府诗集》
六.简答问题 1.先秦文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简述几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状况。2.简要说明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
3.简述先秦文学的创作主体发生了哪几次重要变化。4.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对于先民的意义。5.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6.我国神话大致有哪几种类型?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7.简略说明我国神话散佚的主要原因。8.简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9.简述《淮南子·本经训》所记的“后羿射日”的故事。10.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1.简述《诗经》的编集过程。
12.《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社会生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13.简述《诗经》修辞手法的运用。
14.简述《诗经》中怨愤讽刺诗的表达方式。15.简要说明《诗经》中有关战争描写的情况。16.简述《生民》对后稷的描写。17.简述先秦散文兴盛的原因。18.简述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19.简述《论语》的文学成就。
20.《左传》表现出哪些进步的思想倾向? 21.试述《战国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2.简析《烛之武退秦师》外交辞令的特色。23.《尚书》是怎样的一部典籍?
24.什么是“甲骨卜辞”简述甲骨卜辞的特点。25.铜器铭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26.《国语》是怎样看待民意的?
27.《左传》是解经之作还是独立史著?与《春秋》有怎样的关系? 28.作为史著,《左传》是怎样表现其思想倾向性的? 29.《战国策》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阶层的思想和言行? 30.结合作品,简述楚辞体的诗体特征。31.简述屈原的生平。
32.简述《天问》的艺术特色。
33.如何理解《九歌》中对所祀神灵的描写。34.简要说明《九辩》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5.述在艺术方面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6.简述秦代文学的概况。37.简述西汉初期散文的概况。
38.汉代文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39.简述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及发展衍变。
40.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
41.简述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42.简述《子虚》、《上林》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43.《归田赋》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汉赋发展中的意义。44.简述汉代抒情小赋勃兴的原因。45.简述《史记》进步的历史观。
46.《史记》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纪传体的体例?
47.以《鸿门宴》为例说明《史记》人物传记的故事化手法。48.以李陵和苏武的传记为例,说说《汉书》人物刻画的特点。49.简述《史记》的语言成就。
50.司马迁生平中与他写作《史记》关系密切的有哪几件事? 51.简要说明《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52.简述汉乐府诗从题材上大致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53.为什么说汉乐府诗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54.汉乐府诗质朴本色和求新尚奇的特征各有哪些表现? 55.简述《陌上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56.简要说明汉乐府诗对下层百姓苦难生活及其感受的描写。57.简述五言诗的起源。
58.简述文人五言诗的初步发展。
59.简述《古诗十九首》关于游子思妇之苦情的表现。60.简述《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不平之鸣和忧生之嗟。61.如何认识《古诗十九首》对于生命意义思索。
七.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中的婚恋描写。2.谈谈《豳风·七月》是如何描写农事活动的。3.举例说明《诗经》作品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4.《左传》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作品说明之。5.《战国策》与《左传》相比文学上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6.试比较《论语》和《孟子》二书的语言特色。7.结合实例谈谈《孟子》一书中比喻的运用。8.结合实例谈谈《庄子》一书中寓言的运用。
9.《离骚》为什么会产生于战车后期的楚国?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10.试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1.《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12.汉代文学从总体上看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结合具体创作试说明之。13.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用了哪些基本手法。14.《史记》作为我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其叙事成就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5.为什么鲁迅称《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 16.结合《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谈谈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17.论述汉乐府诗在古代诗体发展史上的意义
18.《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写作上提供了哪些重要的艺术经验?
第五篇:《元明清文学》作业
《元明清文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答:①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②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③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一说是“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④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⑤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应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地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⑥ “一人永占”: 明末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2.结合《窦娥冤》,浅论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舞台性。答: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20年的人生历程,其前19年的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3.分析《长亭送别》一折的艺术特色。答:《长亭送别》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语言优美绮丽,“诗词警句,满口余香”;感情细腻缠绵,“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极具阴柔婉约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注重细节的刻画,更使文章摇曳生姿,动人心弦。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4.简述马致远在之前期散曲创作中的成就。
答:马致远的散曲现存小令115首,套数22套,大都辑入《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广泛,其中叹世归隐一类的作品最多,此外还有描写自然景物、表现男女恋情、咏史怀古等类型的作品。其作品的思想倾向也较为复杂,既有壮志未酬、愤世疾俗的感慨,也有对超脱旷达、隐逸避世思想的咏叹,交织着入世与出世、恋世与愤世的矛盾心态,也蕴含着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马致远号为“曲状元”,其散曲的艺术成就在整个元代都是最高的,是元曲豪放派的主将。其作品开拓了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散曲的艺术表现力,风格疏宕宏放,语言清新俊丽,能创造出不同于诗词的独特的意境,并显示出散曲语言由俗转雅的趋向,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散曲的代表作品。
5.简述《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答: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如刘备的出场一段,作者有关刘备的身世、形象、性格、爱好等等所有情况无所不知。但纯粹的全知讲述也容易使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太远,适当地转换视角对于全知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手段,其技巧重要有: 1.“笙箫夹鼓”法。如34回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忽有水镜庄遇司马徽一段轻松文字。变换节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调节张驰。2.“横云断岭”法。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
6.试述《水浒传》所反应的绿林文化精神。
答:纵观绿林活动的发展轨迹,可见绿林活动的成熟和巅峰是在宋代,水泊梁山的宋江起义是其中的代表。因此,从《水浒传》来剖析绿林文化的形态与内涵,不啻为了解绿林文化的一条捷径。“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绿林文化是社会利益受损害的一方过问政治的表现方式,是由此而形成的人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观察一个社会清平程度的检测表。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它都已经并还将作为中国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用于人们的观念和行为。7.试析孙悟空形象。
答:①孙悟空是一个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
(二)勇于斗争、坚忍不拔,有着顽强的斗志;②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英雄好汉形象;③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除上所述,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只要细心研究孙悟空的形象,它给我们的启示会更多。
8.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答: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将讽刺艺术发展到了新的境界。①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讽刺和真实相结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体现了这个精神,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有原型,如庄征君取材于程绵庄。②从讽刺的态度上来说,具有秉持公心的严肃性。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③从讽刺的审美特征看,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④从讽刺的手法上来说,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将爱憎隐蔽于场面和情节之中的冷峻性。综上可见:《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在小说发展中,《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的讽刺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9.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答:孔尚任自称其写《桃花扇》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为后人提供历史与人生的借鉴。为此,他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又加以点染虚构,将侯李二人的爱情悲欢离合置于南朝弘光王朝覆灭的社会环境中,从中揭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作者抛离了俗套陈说,宁肯用苦涩和失落来取代这些浅薄的认识和廉价的慰籍,从而使自己的剧作具有更为深入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从现实上来看,作品的思想旨趣表现了清初文人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逃避心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心态的反映,从而揭示了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这就是作品的思想社会意义。
10.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答:《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作者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11.试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答:《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个“花的精魂”、“诗人化身”的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