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清古代_文学笔记
明代文学
绪论
一、明前后文学发展特点:明初繁荣、中期低谷、后期变革复苏、跃动(1明前期文学 ①明初文学繁荣:由于元末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化,出现了宋濂、高启、刘基等文人,《水浒传》《三国演义》出现;②明初到明中期从繁荣—低谷。原因:(A治专制:废除宰相、大兴党狱、特务统治、削藩等;B文化专制:提倡程朱理学;C思想高压:治本于心,其用无穷,实行“八股取士”,大型文字狱,笼络文人)还有文人自身的原因,精神匮乏。
(2明代后期:文学的复苏、变革、跃进期。首先表现在小说领域,其次为戏曲、诗文 原因:
1、商业经济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形成了市民化的读者群。带来了文人士子世俗化。
导致文学作品商品化;市民的情趣、生活、审美、形象进入到文学作品中。
2、进步的社会思潮的推动。王阳明《心学》;出现了泰山学派(李贽等人),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张人人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3、文学自身的原因。小说戏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走向成熟的实机已到;小说戏剧能更广阔、更灵活的反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小说戏剧更有形象的具体性和感人性特点。
二、发展的:小说——戏曲——诗文
第二章 《三国演义》
一、《三国演义》的两个依据:陈寿的《三国志》、裴松志的《三国志著》 二、七实三虚:清代的章学诚认为《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来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三国 》以虚运实,表达出政治伦理思想、人民对明君仁政的渴望心理和作者的审美理想。
三、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1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
刘备”仁德爱民”是汉之苗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汉贼”。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2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广大民众渴慕明君的表现。
曹操: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3与宋元以来的民族矛盾尖锐有关。符合了人们的愿望,顺应了时代潮流。
四、用人思想(理解)
1、以仁义引才,凝聚人心。刘备
2、唯才是举、海纳百川。曹操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三次发布求才令
3、知人善任。孙权
五、《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写出了战争的多样性、复杂性、个性,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着一些比较轻松的场面,把战争写得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急者馁之,缓者急之”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
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作者笔下的战争多数并不惨烈可怕,而是在激昂的格调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总之这部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歌颂了力,更更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六、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
1、出场定型。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曹操少时“诈中风”以巫叔父
2、反复皴染。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层次多角度的强化、深化。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第三章《水浒传》
一、情节结构的特点: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分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分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七十一回之前,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将故事贯穿始终。但情节显得松散、拖沓,多有雷同、失真之处。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1、多层次多角度地塑造人物。抱着“类”的理念,去塑造人物,展现多方面性格特征,对同一性格惊醒多层次地展露
2、善于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经历及遭遇来刻画性格。(林冲、杨志)
3、传奇性与写实性结合。第四章 明代前期诗文
一、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宇、徐贲。高启被誉为“明代诗人之最”“词家射雕手”《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诗歌特点:雄豪悲壮、沉郁苍凉。宋濂“文以明道”《秦士录》 多道学气,散文:醒深演迤 刘基:“气奇生雄”寓言散文《郁离子》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
二、台阁体:
1、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溥、杨荣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2.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苍白贫乏的内容遏制了文学艺术的活力,没有反应作者真实感情。与当时八股取士、文字狱、政治高压密切相关
三、茶陵派
1、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的对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文学诗派,视为冲击反驳台阁体而出现的,代表作家:李东阳,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主要人物为台阁重臣,诗文复古运动的先驱者——李东阳
2、复古主张:诗学汉唐,轶宋窥唐,学古代诗的法度声调。后来被李梦阳所继承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主要人物李梦阳,还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等 主张:①提倡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学应重视真情,“文其人,如其人”。注
重时政题材的创作,也描写民间庶民生活。②学习古代的法度格调,开启了晚明的新思潮,崇情抑礼;消极上“尺寸古法”,很多作品成为假古董
二、后七子:时间:嘉庆中期以后的几十年。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主张:(1)承接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在复古方面更甚,对法度格调的学习更趋于强化、具体化。(2)作家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创作中应起主导作用,格调“本于情实”;先有真我,然后有真诗。
三、唐宋派:①嘉靖初年的几十年。代表人物: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等散文家; ②主张A:反驳前七子师法秦汉文风,提倡唐宋文风;
B注重“文以明道,以道为文”,反对以摹拟为能事,反对逐句为工。传道即可
第五章 明杂剧的流变
(理解)
1、明中后期杂剧发展的特点:①发展线索上,明初单调——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为代表的杂剧创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到万历年间前后便出现了以徐渭为代表的杂剧创作高潮期;②创作倾向上看,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弘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都不在少数;③演唱体式上: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杂剧的纯北体式,从整体上看已经终结;④从艺术成就而言,明代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2、讽刺杂剧 徐渭《四声猿》 《狂鼓史》的艺术特色:
(1)借历史讽喻现实。它不仅摆脱了小说的局限,有摆脱了历史的束缚,把曹操完全塑造成了一个狠毒、伪善、狡诈、杀人如麻的反叛角色。象征了给人以巨大压迫的残忍腐朽的生活实体。作者通过连珠炮似的狂骂,揭露批判统治者滥杀无辜。嘲笑了历史上的一切迫害狂,并由此宣泄了由社会迫害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2)表现出恣狂的个性和烈火般的激情。(3)语言辛辣而谐律。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一、明代传奇: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生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中期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剧中的林冲是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一部沉重的政治悲剧。
王世贞《鸣凤记》传奇作品中实事戏的先锋,从而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
三、明中后期传奇繁荣的标志:临川派(汤显祖)和吴江派(沈璟)的出现和竞争。临川派:与汤显祖同时或之后的作家创作,受到“临川四梦”的影响。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戏曲史上称之为“玉铭堂派”或者“临川派”。剧作家有吴炳,孟称舜,洪昇和张坚。
吴江派:以沈璟为中心,集合了吴江人沈自晋,苏州人冯梦龙和袁子令,上海人沈文若等昆曲作家,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所以被称为吴江派曲学家群。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
四、沈汤之争(简答题)沈璟 汤显祖 思想 倡导表现封建伦理道德看重因果报应 以男女挚情反封建礼教 语言 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 典雅炫丽 唱词与音乐 曲律是第一位的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 以意为重
第七章 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至情论”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世间万物都伴随着情
2、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对杜丽娘,“至情”是对美、自由、爱情的追求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二、名词解释 临川四梦
1.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2. “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艺术上超现实主义的李康满主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境界描绘上浪漫主义(梦境、掘坟、殿上)
2、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觉人物内心细密的情感,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语言上,采用抒情诗的手法,语言浓艳华丽,意境深远。
四、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以情反理,反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3、商品经济的日益增长、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八章《西游记》
一、《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特点:
1、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神异奇幻的境界;
2、塑造人物时,将“物性、神性和人性”相统一;
3、西游记运用多色调的手法刻画复杂性格。
二、“以戏言寓诸幻笔”:西游记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1、这种戏言,有时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
2、但有的戏言还是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有的游戏笔墨也能成为讽刺事态的利器。
4、还有的戏谑文字实际上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拉近人神距离
第九章 《金瓶梅》
一、艺术成就及贡献(小说史上的贡献)
1、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开创了不再依据历史、民间传说创作的先河,作家的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
2、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写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小说将视角转向普通社会,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这标志着我国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3、暴露了生活的丑,创造了艺术的美。立意上与之前的小说大异,其立意基点是无情的暴露。以写丑为立意,作者以美的观念情感理想间接地否定了社会的丑。因为丑进入了小说,小说的艺术空间被大大拓宽了,从此小说空间既有丑也有美,最终目的殊途同归,来展示美。
4、人物塑造上取得了新的进展。A淡化弱化情节,重在写人、刻画性格。
B、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刻画人物性格,但没有将人物个性化,创造的是类型化的人物。C、普通市井人物上升为小说的主人公。
5、叙事结构上有新进展。改旧有的线性结构为网状结构,以西门庆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商场、官场、市井生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6、语言上口语化、俚俗化。富有地方色彩的家常口头语、提炼的语言等,有助于塑造人物的个性,为作品创造浓郁的市井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十章 “三言”“ 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一“三言”指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二、市民思想意识(理解):
1、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2、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3、对于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三、艺术特色(看看)①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无奇之所以为奇”,运用巧合、误会的手段打破生活的规律、极限,对人和事进行巧妙地编制组合,写出了始料未及、阴差阳错、令人惊奇的故事;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富有层次感
四、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编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1、公安派(公安三袁)
①“公安派”是晚明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是其首要人物;
②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③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而反映在创作上则注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他们往往根据生活体验和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清逸自如、逸趣横生的创作效果。
竟陵派:公安派后崛起,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在文学观念上受公安派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看重像古人学习。总体上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2、竟陵派:①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诗派 ②重“性灵”,追求“幽情单绪”的创作境界,标志着晚明文学思潮精神的衰落“主情”、“尚真”“世俗”
清代文学
绪论
一、对清代文学影响巨大的三个因素: 1.清代文化专制:①康熙帝推崇程朱理学作为清代官方哲学;②控制传递古代文化典籍;③大兴文字狱
2、在清代文化专制下形成乾嘉汉学 提出“古文义法”,对桐城派产生重要影响
3、社会思潮人文思潮对文学产生影响:首先,清代人文思想对文学的影响:①产生了一批思想敏锐的学者,如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反封建的新思想;②将李贽的个性解放思想提升为社会解放思想;其次,清中叶的社会思想:由戴震提出的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文学领域出现了类似于晚明的思潮
二、乾嘉汉学:从学术源流上讲,可以说导于清初的顾炎武,从其学术精神上讲,则是清王朝文化专制的结果。丢掉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只埋头于古文献里进行文字训诂,名物的考证,古籍的校勘、辨伪、辑佚等工作。但是他们对于古代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全面总结,使得中国古代学问得以发展传播,促进了侗城派的形成,奠基人:方苞,提出“古文义法说”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集大成但创造性不够。清前:诗文词戏曲 清后期:小说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和词学的复兴
一、移民诗人: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
诗歌特点: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笔力遒劲,沉痛悲壮。
二、清初文学散文领域 清初三大家(古文):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散文特点: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文学散文特点,他的影响最大,打破了小说、散文的限制,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
三、吴伟业的“梅村体”: 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歌行体诗歌。它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特点: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它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代表作《圆圆曲》
四、清初词的两大派:陈维崧阳羡词派 朱彝尊浙西词派 陈维崧阳羡词派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
朱彝尊浙西词派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等人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词特点:哀郁凄婉的情调。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爱情词低回悠渺,执著缠绵,是其词作的重要题材。纳兰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擅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认感情在笔端倾泄。他还吸收李清照、秦观的婉约特色,铸造出个人的独特风格。有“李重光后身”之称。王国维评他是“千古第一伤心人”。
《长相思》《蝶恋花》赏析!
六、王士禛 神韵说: 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南洪北孔 一个是钱塘人洪昇,代表作《长生殿》一个是山东人孔尚任代表作《桃花扇》
是当时剧团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其意蕴是化长恨为长
生。《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二、《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1、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借儿女之情的离离合合,写时代国家兴亡之感。
2、在真人真事有情有据的基础上大量虚构。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于过去作品意蕴不同,他化长恨为长生,借离别之情写兴亡之感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一、清初白话小说的状况:数量大未出现特别杰出的作品。但不失为丰收期。续书成为一种现象比较好的有《水浒后传》出现了著名的《醒世姻缘传》
二、《醒世姻缘传》李渔小说特点(看看):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唱片世情小说,以家庭为中心,他的抒情性为白话小说带来了心得艺术素质。它是从《金瓶梅》向《红楼梦》过度的阶段性作品
1、他的小说描写的不是真实生活,而是别出心裁的经验之论和游戏人生的意趣。他是最早在小说中投入自己和表现自己的作家,将自己生活的艺术转化为文学小说艺术。
2、不提倡封建纲常伦理,事理搭配在一起。
3、表现出一种主观专断的叙事特征和情节的随意性。
才子佳人小说固定模式 人物男女都才貌双全,天下无双。情节: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小人拨乱,情人分离——功成名就,赐婚团圆。
4、突出表现出“玩世”的娱乐性。
第四章《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重点前两项)
1、狐鬼花妖的故事具有了文学表现形式的性质,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蒲松龄要抒写个人独特的生活感受感知,曲折地写出内心的隐秘。
2、用唐传奇的写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
3、《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
4、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强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
5、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
第五章《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是按形象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类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为批判对象,以嘲讽、批判、抨击的态度描绘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形象、事物、现象。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性格品质上有缺陷的人物。
艺术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的艺术结构。(鲁迅)讽刺艺术“威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写实
第六章《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一、《红楼梦》版本的两大系统:脂本系统、程本系统
二、《红楼梦》的悲剧命运? 高启《秋柳》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参毛)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匆匆至今王。我怀郁塞向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向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向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刘基《感兴》
百年疆半已无能,愁人膏盲病自增。千里江山双白鬓,五更风雨一青灯。繁弦急管谁家宅?废圃荒窑昔代陵。不寐坐听鸡唱尽,素光穿牗(yong)日华生。
唐寅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李东阳 《寄彭民望》
(石斤)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jia)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袁宏道 《山阴道》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纳兰性德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此无声。
纳兰性德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jue)。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簾(lian)钧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自认取双栖蝶。
第二篇:《古代文学史明清》
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1、朱权和朱有炖。朱权和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他们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二、临川四梦
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三、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五、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大量写作戏剧的作家李渔《闲情偶寄》是他的一部戏曲理论。
六、诗界革命: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的,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七、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李东阳盛赞“馆阁之文,铺典章,裨道化”。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李门六君子”邵宝、何孟春、石珤(bǎo)、顾清、罗玘、鲁铎等。
八、《一文钱》作者徐复祚
九、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禛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南洪北孔——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十、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十一、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十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十三、吴伟业《圆圆曲》七言歌行
十四、纳兰性德最为推崇南唐李煜。
十五、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十六、吴敬梓《文木三房诗文集》
十七、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十八、《桃花扇》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明清易代时期称得上是南明王朝的一部兴衰史。作品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由兴到亡的全部过程。孔尚任主要是想以《桃花扇》来总结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十九、曾国藩是桐城派后继者,使桐城派一时复盛,从古文理论到创作实践对桐城派的改造使桐城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人称之为”湘乡派“
二十、纪昀批评《聊斋》“一书而兼二体” 名词解释
一、童心说: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二、三灯丛话: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三、京华三绝: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四、乾隆三大家: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五、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六、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这种文风由于由统治者倡导,因此一时模仿成风,千篇一律成为流弊。后来这种萎靡的文风渐为时代所不容,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七、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八、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九、李玉的四种传奇:【一人永占】明末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合称。李玉著。《一捧雪》写莫怀古被幕客汤勤告密,严嵩之子严世蕃向其强索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肯给予,被严世蕃捕获问斩,临刑前由义仆莫诚代主受戮,怀古得以脱身。首级传至京师,又被汤勤识破。法堂审头时,汤勤又逼怀古妾雪艳成婚。雪艳假意应承,洞房中刺死汤勤,然后自杀。严家败势后,莫怀古一家才得以团圆。《一捧雪》揭露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世风险恶,成功地塑造了卖友求荣的人物汤勤的形象。《审头·刺汤》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惟义仆莫诚的形象,过多地鼓吹了落后的封建奴隶道德观念。《永团圆》是一部讽刺喜剧,写秦文英和江兰芳婚姻事,揭露了嫌贫爱富的种种丑态。《人兽关》据小说《警世通言》之《桂员外途穷忏悔》改编,谴责桂薪忘恩负义,立意与《中山狼》相近。《占花魁》据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写卖油郎秦钟和妓女莘瑶琴的爱情婚姻故事,较好地体现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十、肌理说:清代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肌理指义理和文理。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正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
十一、拟人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之类。
十二、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十三、格调说: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十四、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除李梦阳、何景明之外,这个运动的骨干尚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总共七人。
十五、后七子: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元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简答题
一、《三国》尊刘贬曹的原因
①刘备是帝士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刘备是“刘皇叔”
②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
③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二、三言二拍在题材选择上的时代性
①、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商人在三言二拍中频频亮相,并且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不同,这些商人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淳朴以及吃苦耐劳、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并且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直接的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②婚恋自主与男女平等意识的张扬。“礼顺人情”主张。《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歌颂真挚爱情。《卖》莘瑶琴对秦重感情的认识;尊重女性、男女平等观念,对贞节观的突破。《蒋兴哥》对女性失贞的理解;对于“改嫁”的认识(《满少卿》);对人格尊严的强调(《杜十娘》)。
③、对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赞赏。清官的市民化色彩,承认人情人欲,身上的私欲《滕大尹鬼断家私》
三、蒲松龄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①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② 30多年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③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④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四、《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表现在哪些地方?
《聊斋》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他,具体表现为:
①从故事体到人物体。唐传奇多为故事体小说,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为主要特征,艺术上由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生动,与作者“作意好奇”的创作思想一致。《聊斋》则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性格特征。
②其次是环境描写。唐传奇中有环境描写,但比较少。《聊斋》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③ 再则是心理描写。唐传奇中极少心理描写,然而《聊斋》中且不乏见到。如《青凤》《辛十四娘》《聂小倩》等较好的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五、《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特点
(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讽刺,而且,作者的讽刺还往往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2)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作者“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3)善于将讽刺对象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4)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夸张性相结合。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六、《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他虽然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已不是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
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统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步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
③作者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创作成熟。
七、明中后期小说繁荣原因
八、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①清代社会文化的环境,尤其是乾嘉朴学的兴盛,给骈文的再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②清代骈文的兴盛是清代尊崇汉学的考据学家与尊崇宋学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产物。③汪中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其骈文风格与当时诗歌领域袁枚等人的“性灵说”遥相呼应,是清代中期敢于重振主情和澡丽文学思潮逆当时文学大潮流而动的弄潮儿。论述题
一、《三国》人物形象类型化,曹操、诸葛亮、关羽怎样塑造?
1、突出人物主要性格。即特质型性格(单一化、类型化、定型化、终极型),性格特征比较单纯、稳定、犹如雕塑,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程式化、脸谱化、简单化的不足。
2、具体方法; 其一,出场定型
其二,反复渲染
其三,细节强化 其四,对比烘托
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残暴、权术、伪善、狡诈。(1)中风诬叔(2)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3)狡诈善变
2、雄。即英雄的一面(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
(2)足智多谋。其一,不做皇帝,顾全大局。其二,转嫁危机。厚葬关公。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其四,败中取胜。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
关羽: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
1、勇
2、义
3、傲。因此,关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志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
1、智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
3、德
《三国志演义》主要人物塑造呈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那就是重神而不重形,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现实,表现出夸张的特点。
二、《红楼梦》通过人物形象是如何对儒家思想质疑的 ①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他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他一方面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种不惜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对社会的服从是儒家传统思想的负面影响。《红楼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反省。②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不仅可以从贾府那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见儒家思想的失败,而且连那些作者肯定的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贾迎春尽管与人为善,胆怯懦无能,他逆来顺受的性格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生命葬送在孙绍祖的折磨摧残之下;尽管林黛玉自己的悲剧就是儒家道德和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同时也是她自己被儒家道德文化浸润而难以自拔的原因所造成的;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她在自我上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只知道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她与贾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社会道德文化所造就的标准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三、《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以情反礼,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蔼情感价值,拨开了理学统治的迷雾,导引着人们与腐朽的礼教抗争,唤起当时人们强烈的共鸣。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给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以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3、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四、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谈谈你的看法
(一)女性突出,以往小说都以男人为主,女性地位低下,《红楼梦》中则以女性为主,且是较女性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对女性尊重。
(二)以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来铺展描写整个社会风貌,其中人物也是日常普通人,突破注重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打破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
(三)人物形象上更加丰富,每个人极有特点,性格分离,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是比较真实的人物塑造,而没有把人物完美化、英雄化,这是一大突破。
(四)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一见钟情,建立在外貌基础上,哦《红楼梦》中才子佳人是日久生情,爱情建立在思想共鸣上,且是缘定三生,如宝黛。
(五)《红楼梦》中将作品中的诗词歌赋来反映作品的主旨,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这是一大突破。
(六)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大团圆结局,如《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才子佳人非大团圆模式,打破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模式。
(七)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还提出了反对等级制度,主张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如宝玉悼念金钏,为晴雯写悼词。
第三篇:明清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A.《赵氏孤儿》 B.《张生煮海》 C.《墙头马上》 D.《柳毅传书》 2.《陈州粜米》是()
A.历史剧 B.爱情剧 C.公案剧 D.家庭伦理剧 3.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 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
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D.宣扬道德教化 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 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5.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
A.最长的诗 B.最短的诗 C.最早的诗 D.最晚的诗
6.《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
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
C.追求词藻华美
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7.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
A.清新 B.沉郁 C.典雅 D.豪放
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A.文道合一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9.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
A.写景散文 B.传纪文 C.序文 D.寓言 10.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11.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12.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
A.注重合律侬腔 B.推崇语言本色
C.强调场上之曲 D.注重文采才情 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A.师法汉魏 B.师法唐诗 C.师法宋诗 D.兼学唐宋 14.陈维崧的词风是()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 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
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 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15.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
A.性灵说 B.神韵说 C.格调说 D.肌理说 16.《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
A.历史演义小说 B.公案小说
C.讽刺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17.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
A.脂评甲戌本 B.脂评庚辰本
C.程甲本 D.程乙本
18.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
A.《梧桐雨》 B.《临川梦》 C.《比目鱼》 D.《奈何天》 19.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
A.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 B.古意境、新语句、新风格
C.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 D.新意境、古语句、新风格 20.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
A.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B.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C.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 D.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二、多项选择题
1.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特点有()A.以文为诗
B.以文字为诗 C.以才学为诗 D.以议论为诗 E.以诗为词
2.从三十首论诗绝句可以看出元好问的诗美追求是()A.翻新出奇
B.慷慨激昂 C.天然浑成 D.质朴浑厚 E.阴抑穷愁
3.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几种重要说法有()A.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B.讴歌贤才说
C.为英雄豪杰立传说
D.反映三国兴亡说 E.宣扬正统说
4.下列总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有()A.《白雪遗音》
B.《霓裳续谱》
C.《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
D.《古谣谚》
E.《挂枝儿》 5.清代曾国藩是()A.咸同之际宋诗运动的倡导者
B.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缔造者
C.湘乡派的领袖
D.同光体的中坚
E.湖湘诗派的核心
三、简答题
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指什么事?作者借此表达何种含义? 2.姚鼐《登泰山记》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3、梅尧臣诗歌有何特点?
4、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
四、论述(每小题 15分,共45分): 1、试析《红楼梦》中凤姐性格的丰富性。2、试分析窦娥的悲剧形象价值。
3、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一:1.D 2.C 3.D 4.B 5.A 6.B 7.D 8.C 9.B 10.B 11.A 12.C 13.B 14.D 15.A 16D 17.D 18.A 19.C 20.C 二: 1.ABCDE 2.BCD 3.ABDE 4.ABC 5.ABC 三:1.南朝宋文帝草率从事,北伐失败;警告韩侘胄吸取历史教训,不要仓促北伐。
2.抓住季节特点,冰雪满山;抓住泰山特点,日出,石,松。
3、答案略
4、答案略
四:1、王熙凤是全书刻画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善于机变和权术,对贾母、王夫人等贾府上层家长,极尽奉承讨好之能事,对下则作威作福、盘剥克扣,无所不为。一方面,她有超群出众的能力,精明强干,辛勤操劳,另一方面,她贪婪嫉妒,心狠手毒,是中国小说中极为独特的一个妇女形象,集聪明、能干、泼辣、美艳、狠毒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四)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用西晋
的《三国志》以及南北朝时
的注作为历史材料,最终写成这部巨作。2.《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步步骄]一曲为“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迤逗的彩云偏。3.元至治年间的 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宋末元初的 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
4.继《西游记》之后,明末还出现了许仲琳的、董说的 等神魔小说。5.徐渭的杂剧集
代表了明代杂剧最高成就,它由渔阳弄、、女状元、翠乡梦四个短剧组成。
6. 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的概括是“虽云长篇,”,讽刺艺术的概括是“无一贬词,”。
7.明代传奇发展史的“汤沈之争”,沈是指
。《桃花扇》的作者在“小引”中称自己的作品“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
8.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和白朴的 等。
9.清代诗歌创作中,“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
,“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
。10.八股文的别名还有
和
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情节中,东吴实施“苦肉计”的是()。
A、孙权、鲁肃
B、周瑜、黄盖
C、周瑜、陆逊 D、周瑜、鲁肃 2.金圣叹删改的《水浒传》是()。
A、七十回 B、七十一回
C、八十回 D、一百回 3.《水浒传》中扈三娘的配偶是()。
A、史进 B、张青
C、王英
D、燕青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是()。A、《紫箫记》 B、《南柯记》
C、《紫钗记》 D、《邯郸记》 5.明代第一部以昆腔演唱的传奇作品是()。A、《鸣凤记》 B、《宝剑记》 C、《浣沙记》D、《牡丹亭》 6.下面哪一组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
A、婴宁、匡超人、张鸿渐
B、商三官、瑞云、江城
C、聂小倩、青凤、牛浦郎
D、娇娜、紫鹃、红玉 7.《桃花扇》中,()一出描写了主人公李香君痛斥阉党的情景。A、却奁 B、选优
C、骂筵
D、闲话
8.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较大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瓶梅》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三言” 9.《聊斋志异》中能嗅出文章好坏的瞎和尚出自()。A、《贾奉雉》 B、《于去恶》
C、《司文郎》
D、《叶生》 10.下列哪部作品有“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称()。A、《通天台》 B、《清忠谱》 C、《桃花扇》
D、《长生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章回小说 2.前后七子 3.《醒世姻缘传》 4.钱谦益
四、简答题:(30分)
1.简要评述公安派的理论主张。2.“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一首诗,试作分析。
3.试以《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为例,说明其写人物的方法。
五、论述题:(20分)
1.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例,谈谈你对处理历史题材小说中虚与实关系的理解。
答案
一、填空题:
1.陈寿、裴松之 2.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3.《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4.《封神演义》、《西游补》 5.《四声猿》、《雌木兰》6.形同短制、情伪毕露 7.沈璟、为末世之一救 8.《长恨歌传》、《梧桐雨》9.翁方纲、沈德潜 10.时文、制艺(制义、时艺、八比文等)
二、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B 7.C 8.A 9.C 10.C
三、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所谓章回,是指在小说中标明回目,分章叙事。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前后七子:前后七子是明代的两个文学集团,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他们掀起了文学复古运动。
3.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署名“西周生”,全书一百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作品对世态人情的描写相当真实而鲜活。4.钱谦益:明末清初诗文作家。有《初学集》、《有学集》等。主张转益多师,屏弃复古,推陈出新,确立有清一代诗风。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有较高成就。
四、简答题: 1.公安派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诗歌创作主张,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但也有浅率化的弊端。2.这首诗写诗人对南京的向往,把一派“浓春”比拟作“残秋”,表达了一种内心之愁。诗作风格清新温婉,自然入妙,富有韵致,体现了“神韵”诗的特点。3.《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化,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塑造人物。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路线,将所见所闻如实写去,将人物的迂腐的性格写活了。
五、论述题: 1.《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所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清代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尤其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小说与历史“质”的差异上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它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但它在虚实方面的成功结合,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虚实结合的成功范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________ 和宾白组成。剧本还有表示演员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的文字,叫做_______。
2、明代长篇小说中,历史演义类、英雄传奇类、神魔类、世情类的代表作品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剧作家“南洪北孔”的传奇代表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语句所自篇目或作者(每小题 2分,共12分):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2、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 3、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5、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三、填补下列诗词的上句或下句(每小题 2分,共14分): 1、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2、杨柳青青江水平,______________。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_。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6、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7、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四、翻译(每小题 10分,共20分):、先生口不絶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旣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2、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五、赏析(15分):
默写并赏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六、论述(每题15分,共 30分): 1、试析《西厢记》中莺莺的“作假”。、以《青凤》为例,试析《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人格化。答案:
一:1、曲词;科范。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长生殿》;《桃花扇》。二:1、关汉卿(《窦娥冤》)2、高明(《琵琶记》)3、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4、孔尚任(《桃花扇》)5、杨万里(《插秧歌》)6、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三:1、万里悲秋常作客 2、闻郎江上唱歌声 3、晓风残月 4、人比黄花瘦 5、良辰美景奈何天 6、晓来谁染霜醉 7、经行秦汉伤心处
四、翻译:(略)
五、赏析:(略)
六、论述: 1、崔莺莺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作者揭示了她青春的觉醒,对爱情的追求,以及走上叛逆道路的过程。特别是细致地描写了她作为性格深沉谨慎的贵族少女,在封建礼教精神重压下的矛盾心理。她的种种“作假”行为,就是这种矛盾复杂心理的生动体现。、《聊斋志异》作品主人公多是花妖鬼狐,作者以丰富的幻想幽冥幻域世界的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社会现实生活中来,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又以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超现实性来表现理想中的境界。《青凤》中青凤在恋爱过程中的羞涩、犹豫、痴情及礼教观念等,生动地体现了小说的这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五)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格中。每空2分,共 10分)
1.元好问是________代杰出诗人。
2.元杂剧《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传奇小说《________》。
3.睢景臣《高祖还乡》:“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这是指仪仗旗队中的_____旗。4.杜丽娘是《________》中的女主角。
5.《哀盐船文》的作者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出自 A.《西厢记诸宫调》
B.《窦娥冤》 C.《西厢记》
D.《高祖还乡》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体裁
A.书序
B.诗序 C.文序
D.赠序 3.明代归有光所属文学流派是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唐宋派
D.公安派 4.柳遇春这个人物出自小说 A.《柳毅传》
B.《错斩崔宁》 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D.《中山狼传》 5.蒲松龄《席方平》:“越道避之,因犯卤簿。”“卤簿”是指 A.史书
B.帐册 C.法律条文
D.仪仗
6.下列作品中,作者自注称“青词”的是
A.夏完淳《别云间》
B.张维屏《三元里》 C.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D.戚继光《登舍身台》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史传文中的人物,属于战国时代的有
A.烛之武
B.子玉
C.孟尝君
D.触龙
E.冯谖 2.下列作家中,名列“建安七子’的是
A.孔融
B.曹植
C.陈琳
D.王粲
E.曹丕 3.下列作品中以李隆基、杨玉环事为题材的有 A.《长恨歌》
B.《将进酒》 C.《马嵬》
D.《过华清宫》 E.《轻肥》 4.下列词作中,属于豪放词的是 A.《念奴娇》(大江东去)
B.《卜算子》(缺月挂疏桐)C.《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E.《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5.文学史上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
A.南戏
B.词
C.杂剧
D.散文
E.传奇
四、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5分,共15分)
1.《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足妾)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这反映了楚国政治生活中怎样的情状? 2.说说《木兰辞》中木兰形象的特点。
3.柳宗元《捕蛇者说》中为什么要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语来点明题旨?
五、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过秦论》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2.王安石《明妃曲》之一(明妃初出汉宫时)哪些方面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 3.从席方平与冥王的斗争中分析席方平的反抗性格。
六、阅读理解(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白处。每题6分,共18分)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麯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凤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1.文中论述了徐文长哪几方面的杰出成就? 2.为什么徐文长“其名不出于越”? 3.翻译:
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长皆叱而奴之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汉 2.左传 3.齐宣王
4、离骚5.顶真(针)6.西安 7.阮籍8.心远地自偏 9.渭城曲(阳关三叠)10.谢朓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2.黑云压城城欲摧 13.春
14.为谁流下潇湘去 15.杜牧 16.金 17.莺莺传(会真记)18.日(太阳)19.牡丹亭 20.汪中
二、单选:1.D 2.A 3.C 4.D5.A 6.C 7.D 8. 1.CDE 2.D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C16.D 17.C 18.C 19.D 20.C
三、多选 ACD 3.ACD 4.AE 5.CD
四、简答
1.君王憎恨贤者,喜欢小人;小人日益得势,贤者日渐疏远。2.孝顺勤劳;勇敢善战;功成不受赏;热爱和平生活。
3.自我保护;增加深度,苛政自古皆然;引用圣人之言,增强说服力。
五、论述题
1.强秦与九国之师对比秦统一后的强大与陈涉义军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对比突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论的惊心动魄发人深省
2.矛头指向汉元帝,责任不在毛延寿刻画昭君之美在于风度、情态,不在于面容、体态表现昭君思念故国之情,不以哀情、怨恨为重点借昭君遭遇寄托士大夫怀才不遇之感 3.不怕严刑 不受利诱 反抗到底
六、阅读理解
1.诗、文、书、画
2.不能迎合当时文坛流行风尚,蔑视当时把持文坛者
3.不是那些象女子奉事别人那样的人所敢企望的徐文长都呵叱他们并视之如奴婢
第四篇:明清文学试题
明清文学 简答题
简述明代以八股文取士的制度对文学的影响。简述明初文学创作的概况。简述高启的诗歌艺术成就。简述昆腔的特点及其代表作。简述徐渭杂剧的艺术同格特征及影响。
简析《牡丹亭》中“情”与“理”的矛盾冲突及其斗争实质。简述汤显祖的文学成就。简述明代散曲的主要特色。简述前后七子文学主张及影响。简述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及文学主张。简述李贽的文学见解。
简述《项脊轩志》所体现出来的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简述陈子龙的“尊古”与前后七子“复古”的区别。简述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过程。略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简述《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
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简述《三国演义》的影响。略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简述林冲形象的典型意义。说说你对宋江这一人物的认识。简述《水浒传》的影响。
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描写。简述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什么是拟话本?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 简述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贡献。简析杜十娘这一艺术形象。顾炎武诗歌有哪些思想内容?
简析吴伟业《圆圆曲》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简述《长生殿》中的《惊变》一出在全剧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桃花扇》中的《余韵》一出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艺术独特性? 说说侯方域传记散文的艺术成就,在散文史上有什么地位? 简述清初三大词家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不同的词风及其特点。说说苏州剧派的创作倾向和艺术成就。
说说《长生殿》和《桃花扇》两剧共同的创作主题。简述薄松龄的生活经历与创作的关系。简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简述《促织》的典型意义。简述《水浒后传》的主要内容。简述《说岳全传》的主要内容。《醒世姻缘传》有何认识价值? 《镜花缘》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好逑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儒林外史》在小说史上有何地位? 《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有什么特点? 简述《红楼梦》成书过程。简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简述贾宝玉的悲剧性格。简述晴雯与袭人的性格特点。简述林黛玉的悲剧性格。
举例说明《红楼梦》中的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简述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简述《红楼梦》高鹗续书的主要成就和缺点。袁枚《随园诗话》有什么诗论特点。清弹词和鼓词的流行状况如何? 论述题
试论《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试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特色。
以赤壁之战为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论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意义。试论《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试论《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它对后世章回小说有何影响? 试论明代拟话本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试论杜丽娘叛逆性格的发展。
试论《浣纱记》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试述李贽的文学主张及影响。举例说明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评价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其成就。举例说明陈子龙、夏完淳诗歌的风格特征。晚明小品文兴起的原因及艺术成就。
比较清初“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诗歌创作的不同风格。为什么说《清忠谱》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历史剧? 怎样评价李渔的戏曲理论?
《长生殿》对李、杨爱情既谴责又讴歌,产生这种矛盾的双重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以《却奁》为例,分析李香君的人物形象,并评价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女性人物画廊里应有的地位。
结合作品,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
《儒林外史》怎样通过正面人物体现作者的社会理想? 论述《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红楼梦》在艺术结构上的特点。结合作品,分析《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就。桐城派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第五篇:古代文学史-4明清
填空
1.台阁体:杨荣、杨溥、杨士奇。2.茶陵派:李东阳。
3.前七子:何景明、李梦阳。
4.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诗文,提倡诗文复古,反对宦官专权。
5.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6.唐宋派: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 7.徐渭(杂剧成就最高):“明曲之第一”杂剧《四声猿》(绝异:A.贯穿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B.曲词艺术和杂剧形式。):《狂鼓史》(“击鼓骂曹”)《玉禅师》(A.揭露封建官吏官府丑恶B.强调娼妓也可进入佛门C.对禁欲主义嘲弄)《雌木兰》(花木兰爱国主义精神,及男女平等,女子也可报国。)《女状元》(A.赞美封建社会女子不让须眉的才能B.黄崇嘏一旦暴露身份便被剥夺卫国治国的资格,这是对人才的摧残,是封建制度的黑暗。)
8.喜剧理论著作:吕天成《曲品》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王骥德《曲律》最早的有关南北曲的论著。9明代“三代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a.取材《水浒传》林冲故事,多做改动,如把林冲与高俅父子的冲突写成忠与奸的矛盾;b.经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写作的传奇剧本。把范蠡与西施的爱情和国事的兴衰巧妙结合,将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融为一体;c.写严嵩等结党营私,杨继盛等痛斥严嵩惨遭杀害等。表达对黑暗政治的激烈批判。)
10.沈璟:戏曲理论:A.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合律依腔”。B.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11.汤显祖(戏剧成就最高):戏曲创作“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12.冯梦龙:“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白话小说 13.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文言文 14.“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彦《觅灯因话》
15.清初诗人:A.遗民诗人:顾炎武、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B.国朝诗人:宋琬、施闰章、纳兰性德C.入仕文人(易代文人):钱谦益、吴伟业、侯方域 16.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17.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 18.杨潮观:《吟风阁杂剧》A.形式:短剧集,每剧一折,每折前有一小序B.内容:借用历史人物、事件、传说,加以点染,以表达作者的爱憎。19.李玉:“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曲》)甲申之前反映世态人情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20.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王世贞的《鸣凤记》)名词解释 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太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唐宋派:是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代表人物有于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故称唐宋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受李贽“童心说”影响而提出的因主要人物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他们均是湖北公安县人,故称公安派。其核心理论是主张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花部:清中叶传统戏曲衰落,而迅速发展的形式生动、风格粗犷、富有强烈生活气息的地方戏,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等,各地方戏已成为剧坛主体,演出剧本包括《清风亭》等。简答
1.《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虚构情况及其虚构准则?
答:虚构情况:A.正史所无,纯属虚构的情节。如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等。B.正史记载简略,《三国演义》又加夸张与渲染。如刘备之访孔明,将“三往”曲折为“三顾茅庐”的故事;将“率众南征”衍成“七擒孟获”的故事。
C.把正史所记某人之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如把有损刘备宽厚形象的行为转嫁给性格暴烈的张飞。
虚构准则:有利于更集中地表现人物性格;有利于情节的丰富多彩,生动感人;有利于美化颂扬蜀汉集团及其人物。2.沈璟戏曲理论
A.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合律依腔”。B.强调语言必须本色。3.清中期四大诗歌理论 A.王士祯提倡诗之神韵。
B.沈德潜标举格调,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C.袁枚提倡性灵,主张抒写个人情性。D.翁方纲提倡肌理,以学问为诗。4.桐城派三人散文理论:
A.方苞:义法论,即言有物,阐道翼教;言有序,雅洁。
B.刘大櫆:适世用,即文章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神为气之主,即要有精神气。C.姚鼐:讲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并用;讲文章有阳刚阴柔之分。5.《儒林外史》讽刺特点?艺术成就?
A.讽刺的最大特点:真实性。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自身的言行构成讽刺。如马二先生原型是冯粹中,他他被科举制弄得昏头昏脑却仍坚信科举天经地义。
B.讽刺不是对某个人的针砭,而是对整个科举制的揭露。风格含蓄委婉深沉。如对夏总甲和周进的描写将身份、地位、性格等一笔写尽,表现前者粗鲁傲慢,后者苍老寒酸。
C.通过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以及表里不一制造讽刺效果。如胡屠夫对范进态度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市井小人的市侩习气。6.《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A.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人物性格鲜明、富有变化。B.花妖狐魅,多具人情。是艺术形象的共同属性,既有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动物原型的自然特征。如《绿衣人》中绿蜂化成的美丽女子。(声细如丝)
C.描写委曲,序次井然。语言特点,虽写幻境,并不玄虚;凡所藻绘,多用白描;叙事简洁含蓄。如《婴宁》中写王子服独往西南山,其中景物的描写。7.《长生殿》艺术成就
既有戏剧文学的可读性,又有演出实践的舞台性。强烈的对比艺术:《惊变》前的宫廷欢乐与其后的离别凄苦的对比,突出对兴旺的感叹。突出的性格特征:对李隆基性格刻画最为成功。李隆基身为帝王不能像痴情男子那样殉情,作为风流天子又不能像某些天子 真正忘情。
浓郁的抒情气氛: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闻铃》借景抒情,加重悲剧气氛,表达李隆基悲苦心境。b.吊古伤今,更深广地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
神话色彩:下卷写李、杨先后升入仙界。幻想他俩的爱情天长地久只能在神话中实现。结构宏伟、组织严密:以李杨爱情味主线,以朝政为副线,两条线索彼此串穿,互为关联。8.《西游记》艺术成就
A.情节构思:a.戏笔与幻笔相兼:构思出幻想奇特,既有现实的真实感又有神魔世界的奇异感、生动性。如花果山无拘无束的生活正反映了饱受压迫的百姓对自由的向往。
b.用幽默笔调设置妙趣横生的情节:描写师徒、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的矛盾,各自独立又环环相生。如三调芭蕉扇。c.用游戏笔墨刺世泄愤,贯穿全篇,是吴首创。如观音院中僧人某宝贝。
B.形象塑造:a.人物形象性格定型,通过虚构的情节、幻想的环境来多层次渲染、强化、丰富这种性格。如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宽恕罗刹女等中性格的渲染。b.用游戏笔墨统一了形象的生物性、社会性、神奇性。如孙悟空既有猴性又有人的社会特点、性格特征。心理状态。
C.珠串式结构:全书主线贯穿但又相对独立。9.《牡丹亭》艺术成就
A.情节结构的特色:构思杜丽娘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以此展现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冲突与调和。B.人物塑造的特色:注重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C.运用语言特色:文学语言而非生活语言;剧诗而非口语。也有明白如话、通俗晓畅的。论述
(一)《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人物描写:
个性鲜明、各具风采:如心雄胆大、勇武刚烈、果敢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打虎英雄武松;粗鲁性急的鲁达等。
揭示形成不同个性的原因;对各阶层人物及其关系以及逼上梁山的种种情节进行描写,真实展现北宋社会生活,将人物置于此历史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揭示人物个性形成因素。如李逵贫民出身和鲁智深提辖经历都是其独特性格成因。
通过行动斗争刻画人物,展现性格发展变化;如林冲起初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后来的桀骜不驯、敢作敢为,是因为火烧草料场、手刃路谦富安之后。
具体手法:a.注重人物出场的描写,一出场就处于复杂矛盾中:如林冲一出场就写他妻子被高衙内调戏。
b.注重构思有力度的动作性情节描写,表现人物英雄气概:如武松打虎,用夸张笔调增饰传奇色彩。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成就出色:如写武松景阳冈打虎,通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一兜,武松的一闪、一躲、又闪、一棒的细致描写,将人虎相搏的惊心场面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表现了武松的勇猛神威。
结构艺术:环链结构/串连结构:主线为起义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从人物故事系列到逼上梁山串联起来。
语言特点:A.全用通俗口语,标志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B.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宋江开口十之八九必讲忠义。
C.风格壮美: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细腻、简洁夸张等,但都粗犷豪放。
(二)如何从王国维的悲剧论看《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爱情(婚姻)悲剧:宝黛钗的爱情是作品的灵魂、悲金悼玉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叛逆之上的,受到封建礼教的反对。最终林黛玉病死。
宝钗的金玉良缘更符合贾府的利益,以及对宝玉的改造。但宝玉不爱宝钗,宝钗也是封建婚姻的殉葬品。
女性悲剧:剧中女性,无论小姐、丫环、夫人、奴仆,都被摧残、扭曲、蹂躏,最终被吞噬。以十二金钗为中心,写了很多女子的遭遇和命运,所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正是写这些女子都有一部心酸的历史和命运。
家族悲剧:写出了贾王薛贵族没落的过程,暗示封建王朝的衰落,写出了无可挽救的衰败。贾府衰败的原因:
后继无人:文字辈须眉浊物;玉字辈纨绔子弟;草字辈无人成才。
道德沦丧、生活荒淫:敲诈勒索、图财害命、荒淫乱伦,如贾珍贾蓉与秦可卿。贾府上下矛盾重重:如宝玉挨打、嫡庶之争,绣春囊==邢王二夫人斗法。经济拮据:秦可卿之丧。
贾家的罪恶史:贾蓉花千两银子捐官。
人生悲剧:以宝玉为核心,具有反叛意识,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和人道主义精神,但他处于伦理之家,思想与社会格格不入,最后无路可走。宝玉的反叛: A.无意仕途:不仅自己无意仕途,对追名逐利的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B.反对世俗礼仪:对上层社会的贺吊往返毫不关心,对家族荣辱从不介意。C.渴望自由:既是宠儿,又是囚徒,偷读杂书,暗交蒋玉菡,私祭金钗 D.平等思想: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偏见。“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女儿就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
(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标志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最高峰。“天然浑成”成为其最有价值的总体艺术特征。
结构:网状结构:A.两条线索:a.宝黛钗爱情b.四大家族的衰亡旁及社会各方面。全书以第五十五回为标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宝玉挨打为高潮;后部以抄检大观园为高潮。双峰对峙,遥相呼应。B.讲究微观结构的精巧:如从一点引出几条线,最后又有归结;明暗写相交错;同写两家事,构成复线发展等。
情节:A.重大冲突与生活小事巧妙结合。如抄检大观园中绣春囊时隐时现,有如盘马弯弓。B.以小见大,有深远寓意。如通过对宝钗、王熙凤、宝玉、贾母过生日时的描写,表现矛盾冲突的过程。
人物刻画: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人物性格。A.精彩的人物出场艺术,给读者最强烈的第一印象:如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B.把人物置于重大矛盾冲突或重大事件发展过程中:如晴雯、鸳鸯的反抗皆在激烈矛盾中刻画。C.运用比较的艺术手法:整体上对比,如黛玉与宝钗,晴雯与袭人,王熙凤与李纨;在细节中比较,如写刘姥姥凑趣,引出一场大笑,每个人笑态的不同。D.用绘画中“皴”,即在不同条件下,以不同形式重复表现某种性格特点:如宝玉摔玉、砸玉等。E.多种形式的侧面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对黛玉和探春居室的描写,将两者的娇小和爽朗表现出来。F.描写心理活动方面,富有民族风格。以一言半语、一个动作、一诗一画等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是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写意、传神。
语言艺术:语言既通俗晓畅又委婉细腻。表现在叙事和些人的语言上,尤其是写人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方面:A.贵在传神:如凤姐在听到鲍二的媳妇吊死时的描述,流露出凤姐的故作镇静和处乱不惊。B.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写凤姐个性突出的语言,以及宝玉几分痴呆语言中带有的奇异、警策之语,而在醉酒后又颠三倒四。C.以诗词刻画人物:是书中人物的创作,如黛玉葬花词,宝钗咏絮诗。
红楼梦版本:抄本“胭脂斋”的脂评;印本:程甲、程乙 背诵篇目:1.登太白楼(王世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明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2.牡丹亭.惊梦(汤显祖)A.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B.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3.后秋兴(钱谦益):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4.画竹(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5.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6.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