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爱国篇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诚信篇
信,国之宝也。——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
开诚心,布公道。——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颜之推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知礼篇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刘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张廷玉
爱国篇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诚信篇
信,国之宝也。——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
开诚心,布公道。——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颜之推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知礼篇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刘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张廷玉
第二篇: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爱国篇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班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尽忠报国。——脱脱
一寸山河一寸金。——脱脱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丈夫所志在经国。——海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颜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康有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梁启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黄遵宪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韩非子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礼记
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马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司马迁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司马迁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桓宽
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桓宽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王符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王符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桓范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陈寿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范晔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王通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吴兢
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吴兢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吴兢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吴兢
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魏征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刘昫
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欧阳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王安石
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苏洵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苏洵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苏辙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崔敦礼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徐祯稷
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吕坤
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吕坤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王夫之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顾炎武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张廷玉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诚信篇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左传
信,国之宝也。——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
失信不立。——左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左传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民无信不立。——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礼记•中庸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韩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司马迁
人先信而后求能。——刘安
诚无垢,思无辱。——刘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刘向
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班固
夫高论而相欺,不诺忠论而诚实。——王符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杨泉
开诚心,布公道。——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颜之推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颜之推
为国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国家兴废,莫不由之。——李廷寿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王通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魏征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败德,为下则危身。——吴兢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馋诉。——刘禹锡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逋
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晏几道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轼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苏轼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杨时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瑄
诺而寡信,宁无诺。——彭汝让
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申涵光
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唐彪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知礼篇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私。礼者,表也。——荀子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韩婴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刘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司马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司马迁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班固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立身唯清。——马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药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吴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张籍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欧阳修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王安石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苏洵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苏辙
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私,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陆游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杨万里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知耻是由内心以生。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
锄一恶,长十善。——脱脱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柏庐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张廷玉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陈弘谋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张潮
第三篇:名言名句精粹 [模版]
名言名句精粹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沈觐寿)忍一言风平浪静
退半步海阔天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皇天不负有心人。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将手下无弱兵。吃一堑,长一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众志成城,众口铄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律不严,何以服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汝欲果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水浒传》)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吃一堑,长一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后汉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闲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南朝·宋《后汉书》)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合棺。(陆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西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膑《孙子兵法》)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马迁《史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马迁《史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千丈之堤,以蝼蚁穴溃。《韩非子》(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独木不成林。报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南宋《约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水不腐,户枢不蝼(蠹)。(马总《意林》?)蚍(pí)蜉(fú)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知耻近乎勇。(《礼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铁怕落炉,人怕落套。(冯梦龙《三言二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三言二拍》)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红杏枝头春意闹 唯有牡丹真国色
雪却输梅一段香 采菊东篱下 却道海棠依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南宋《观书有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清)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北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曹雪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无边落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北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北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第四篇:中华绝学精粹
第一 帝王绝学
《帝范》(唐)——唐太宗晚年传授给太子的帝王法宝 《帝学》(宋)——专门供皇帝及其太子学习使用的教科书 《帝鉴图说》(明)——统治者以史为鉴的经典名作 《贞观政要》(唐)——唐太宗治国之方略
《治国方略》(明)——专门研究最高统治术的经典著作 《康熙政要》(清)——康熙大帝统驭之术 第二 从政绝学
《申鉴》(汉)——让汉献帝赞叹不绝的千古名篇 《臣轨》(唐)——中国第一部女皇家武则天的驭臣要术 《州县提纲》(宋)——州县官员处理政务的案头指南全书
《朱文公政训》(宋)——理学宗师朱熹精解为官之道与从政之法的经典名作
《三事忠告》(元)——千古官箴重要代表作 《官箴集要》(明)——治政与为学合为一体的从政录 《从政录》(明)——作者数十年官场生涯的经验之谈的论著 《牧鉴》(明)——居官者之从政宝鉴 《从政遗规》(清)——传世从政古训
《佐治药言》(清)——作者三十四年高级幕僚心得 《学治臆说》(清)——居官升迁的官场秘典 《居官镜》(清)——清代高官讲述的官用人成功之道 第三 兵法绝学
《孙子兵法》(春秋)——“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中国古代兵书之首
《司马兵法》(春秋)——世界上最早的军事法典,中国兵战理论史上的一部奇书 《吴子兵法》(战国)——与《孙子兵法》并行于世的兵学圣典 《太公六韬》(西周)——千百年来武举武科的必读教材 《尉缭子》(战国)——我国兵学著作中的奇葩
《孙膑兵法》(战国)——将《孙子兵法》兵学思想发挥到极至的兵法秘笈
《将苑》(三国)——诸葛亮兵法之精要
《黄石公三略》(汉)——藏于海外的孤本,为武举试士的教科书 《太白阴经》(唐)——兵战百科全书,实战指南 《李卫公问对》(唐)——古代最高层次的兵法论辨
《百战奇法》(明)——洞天、知地、察人的兵学奇书,百朝战例集成 《草庐经略》(明)——秘传数百年的惊世奇书 《兵经》(清)——得千古用兵精髓的兵学圣箴 第四 智谋绝学
《鬼谷子》(战国)——“奇变诡谲”的谋略奇书
《人物志》(三国)——中国古代第一部观人、识人、用人秘笈 《三十六计》(南朝)——充满玄机,应用最广的智谋学专著 《长短经》(唐)——历代统治者秘而不传,用而不说的一部从政谋略奇书
《经世奇谋》(明)——汇集从古至明奇策异谋的秘笈 《智囊》(明)——中国人智慧、谋略,实践运用集成 第五 处世绝学
《忍经》(元)——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
《劝忍百箴》(元)——破解哲学中“忍”学奥妙的劝世书 《菜根谭》(明)——风靡世界的为人处世名著 《呻吟语》(明)——汇集作者三十余年心得的处世宝典 《小窗幽记》(明)——迄今为止最为完备、最为便读的处世名著 《围炉夜话》(清)——相当深刻的人生教科书
《荆园小语》(清)——百读不厌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旷世奇书 《厚黑学》(民国)——作者勘破二十四史,得处世为人真谛的“天下第一奇书” 第六 经商绝学
《货殖列传》(汉)——古代富商列传第一书
《富国策》(宋)——从不同方面来论述富国的惊世名篇 《客商一鉴醒迷》(明)——指点迷津的从商要典 《士商要览》(明)——经商“策”、“法”、“术”之集大成者 《松窗梦语》(明)——剖析深刻的商史巨著
《生意世事初阶》(清)—— 乾隆盛世江南坐贾的经营成功之道 《商贾便览》(清)——集商贸经营经验之大成 《营生集》(清)——经商窍门与技法秘术 《发财秘诀》(清)——揭官商为幕的奇书
《盛世危言》(清)——引起朝野震动的商业政论巨著 《历代经商箴言》 ——历代名家对商业的精辟论述 第七 养生绝学
《马王堆汉墓医书》(汉)——中国现存最早的房中养生秘笈 《抱朴子内篇》(晋)——房中养生学的圭臬范例
《养性延命录》(南朝)——养生延年之方,交合之事,房中之术,尽收其中
《千金要方》(唐)——专论房事宜忌
《医心方》(宋)——中国古代房中典籍的不朽之作
《三元延寿参赞书》(元)——代表宋元房中养生学的最高成就 《摄生消息论》(元)——中老年人养生的“座右铭” 《饮膳正要》(元)——皇宫御膳食疗大全 《广嗣纪要》(明)——优生育婴的养性宝典 《养生四要》(明)——天人合一的养生增寿大法
《素女妙论》(明)——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房中术真本,家庭生活实用指南
《既济真经》(明)——道家的性秘术 《修真演义》(明)——道家房术秘书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明)——专论男科养性的秘书 《食色绅言 》(明)——绝世秘书,枕内乾绅
《四时调摄笺》(明)——详释一年十二个月不同的养生奇法 《祛病延年秘经》(明)——养身导引之古今诸法,尽收其中 《梅华问答编》(清)——养生宝典,养性秘笈
《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清)——古代养生家的功法秘笈 《颐养》(清)——风月才子,养生之术
《随园食单》(清)——养生长寿的饮食宝典,珍肴食谱的全面收录 《老老恒言》(清)——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专著 《男女强壮法》(民国)——系统论述男、女心身诸方面调养、保健及强身之法 第八 启蒙绝学
《千字文》(南朝)——太子的识字课本,最具影响的童蒙读物 《蒙求》(唐)——趣味横生的历史启蒙生
《百家姓》(宋)——常见常用,知宗探祖的不凡读本 《三字经》(宋)——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家庭儿童教育读物 《千家诗》(宋)——优秀的唐宋诗选本,最适儿童吟诵 《小学》(宋)——历史上最受推崇的儿童道德教育巨著 《幼学琼林》(明)——中国古代内容最为广博的百科全书
《龙文鞭影》(明)——集历史、名人、各类典故之大成,最具鞭策力的四言读本
《训蒙骈句》(明)——习文做诗,又饱含哲理的启蒙佳作 《增广贤文》(清)——剖析古今处事待人真谛的千古奇文 《声律启蒙》(清)——学诗作对的启蒙读物、字词俱佳的千古美文 《格言联璧》(清)——古代先哲智慧格言的总录 《笠翁对韵》(清)——清朝以来最流行的习对启蒙课本 《韵史》(清)——以四言韵诗,诠释二十四史的奇书 第九 古训绝学
《人间训》(汉)——通解仕途、左右逢源的神奇之作 《颜氏家训》(北朝)——历代最受推崇的家庭范本 《温公家范》(宋)——家庭道德教育的传世典范 《袁氏世范》(宋)——垂范后世的家训巨作 《治家格言》(清)——治家良策、修身之铭 《庭训格言》(清)——康熙大帝教子真言 《圣谕广训》(清)——雍正皇帝的治国治家之训 《聪训斋语》(清)——宰相治家训言
《澄怀园语》(清)——“父子宰相”、“两世豪门”的教子治家之法 《双节堂庸训》(清)——融圣贤书与人间事于一炉的古训名作 《曾国藩家训》(清)——后世人雄俊杰治国治家的仿效模本 第十 术数绝学
《月波洞中记》(宋)——体系最为完整的相术天书 《玉管照神局》(南唐)——历代相士所师法的相术教科书 《太清神鉴》(后周)——观人、识人之秘典 《人伦大统赋》(金)——相术总汇编 《水镜集》(明)——历代相术集大成者 《冰鉴》(清)——相人、知人、用人的千古奇书 《李虚中命书》(唐)——生辰八字与人生福禄的探究秘典 《三命通会》(明)——体系完备的“算命”秘术
《梅花易数》(宋)——依据可见的象来预测人生的凶吉祸福 《测字秘牒》(清)——以“字”知“命”的测字专书
《周公解梦》(西周)——中国第一部保存完整的解梦奇书 《黄帝宅经》(上古)——中国古代较早的一部风水绝世书籍 《葬书》(晋)——古代最为权威的风水经典 《疑龙经》(唐)——流传最广的相地学专著 《催官篇》(宋)——论阴阳五行,生克造化的玄书 《缪希雍葬经翼》(宋)——阴宅风水堪舆的代表作 《博山篇》(明)——实用的风水奇书 《灵棋经》(汉)——古代占术的巅峰巨著
《灵台秘苑》(北周)——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杂占术数的代表著作 第十一 儒家绝学 《易经》(西周)——人类史上最为神秘和玄妙的不朽著作 《书经》(春秋)——最早也是最富争议的历史文献总集
《诗经》(春秋)——儒家五经之首,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伦语》(春秋)——中国文化的纲领,修身治国的“圣经” 《孝经》(春秋)——中国伦理道德的尺规之作
《孟子》(战国)——中国思想文化的启明星,二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石 《礼记》(西汉)——中国传统礼仪与道德标准之总论 第十二 佛道绝学
《金刚经》(后秦)——历代高僧最为尊崇的大乘佛法智慧经典 《六宜坛经》(唐)——中国禅宗的奠基之作,佛教本土化的里程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篇幅最短、智慧最高的般若真经 《妙法莲花经》(后秦)——“诸经之王”中国大乘佛教经典之一 《阿弥陀经》(后秦)——中国佛教徒中流传最广的佛学经典 《观无量寿经》(南朝)——论佛教修持法的上乘佳作 《圆觉经》(唐)——弃欲开悟,“大圆满觉”的佛学“轨范” 《道德经》(春秋)——对中国人处世思想影响至深的“阴谋”哲学 《南华真经》(战国)——诸子百家中思想性及艺术性最高的伟大作品 《冲虚真经》(战国)——集哲理、趣味、文学于一炉的道学佳篇 《周易参同契》(东汉)——炼丹治药奇书 《黄庭经》(晋)——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
《太上感应篇》(宋)——历史上影响最大道教的劝善书 《悟真篇》(宋)——道教内丹术正宗经典密笺
第五篇:中华传统道德名言
中华传统道德名言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道德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71.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增广贤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i)。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倾,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1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197.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20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徐干《中论·赏罚》
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3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244.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245.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24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
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5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