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中国教师报微语录(二)
2016.12.21微语录
王占伟 辑
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认识有一种偏差:没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是当作知识传递者。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叶澜)
教育即生活。教师必须在生活中寻找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到知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认知,从智商到情商。这样,就没有厌学的孩子,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云南省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
提升一个人要从提升其人生目标开始,提升一个组织要从提升其精神追求入手。智慧的传递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需要他们以智慧的手段和智慧的方式传递智慧。
(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陈东强)
有教师认为,现在不缺少理论,缺少的是落实理论的策略与方法。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根子在于一些理论本身就没有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和论证。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陈大伟)
比较典型的低质量的勤奋,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河南省延津县胡庄小学教师 程宪勇)
卓越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根本差别不在于“三字一话”等技能,而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有没有教师职业信仰,是不是把职业仅仅看作谋生手段,二是合宜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专业性知识、人类普遍知识等,三是要攻克几本经典书籍,为未来的飞翔插上翅膀。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师 郝晓东)
如何打造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建立共同体的愿景。所有改革第一重要的就是改革的愿景。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将学校重新定义为“儿童们相互协同合作学习的场所,作为专家的教师们相互协同合作学习的场所,家长和市民积极参加到学校活动中进而相互协同合作学习的场所”,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不让一名教师掉队„„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佐藤学)
2016.12.14微语录
王占伟 辑
课堂教学改革,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是让学生学习增值。增值的指标有4个:一是怎么让学生更想学;二是怎么让学生更会学;三是怎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得更多、更好;四是怎么让学习更有意义,不仅现在有用,将来还有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耐不住寂寞,急于寻找归属感,急于得到他人的认可,小富即安,无法心无旁骛地长期在一个领域深耕,是许多人不能发生“质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志于专业成长的教师不要过多地穿梭在讲座、培训、分享、交流活动中。
(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师 郝晓东)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
(美国管理学大师 彼得·德鲁克)
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放在中心,所有资源、手段、方式才会围绕“学”来研究,才可能重构师生关系、再造学习流程,以及让每一位教师更了解学生。一旦学生开始反思,真实的学习就会发生。
(《上海教育》原副总编辑 沈祖芸)
许多成人用头脑中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对待和要求孩子成长,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与孩子永远生活在两个频道。他们难以通过心灵之爱,与孩子产生内在的生命链接。
(靛蓝纪教育机构创始人 王树)
教师的工作是“帮”学生,而不是“管”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无条件接纳学生的全部是教育的起点。教师与学生玩在一起、“打成一片”时,可以讲规则,但要少讲原则。
(云南省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
就教师而言,不管是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人生成长,需要教师承担的都是帮助的责任。学生学得越多,教师承担的助学责任也就越大;学生学得越深刻,教师助学的要求也就越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彬)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在日本,“真正的学习”这一概念,常在批判学校性知识的文脉中使用。真正的学习是“从知识的理解与习得”的学习,迈向“基于知识活用的思考与探索的学习”。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佐藤学)
2016.12.7微语录
王占伟 辑
当教学与研究、生活融为一体时,教学本身变成一种有意义的创造、道德的创造。这种教学不仅贯通“启蒙精神”和儒家传统的“德性生活”,而且能够根治“工具理性”弊端。这是我国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张华)
儿童的内在是一个宏大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对儿童的认识非常有限,我们需要不断打开自己的生命,不断摸索前行。成人的内在世界和生命状态,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本质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越了所有的教育技巧。
(靛蓝纪教育机构创始人 王树)
孩子需要表现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场,一定要捧场,一定要微笑,一定要鼓掌。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赞扬。别说那些“你要自信”的废话,别说那些“我爱你们”的假话。
(云南省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
学生旺盛的生命力从何而来?自信从何而来?来源就是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学生不会做的,教师教,学生尝试去做。呵护孩子的每一次发言,在课堂给予孩子安全感。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外国语小学校长 李洪涛)
跟学生说一次、两次、三次,他还是不听话,这肯定是自己错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晓春)
应试教育是批量生产“分才”,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中国教育究竟是生产“分才”还是培养人才?或者说,中国教育究竟是遵循“分才”逻辑,还是人才逻辑?也许“分才”逻辑是中国教育的实然,人才逻辑是中国教育的应然,当实然与应然的偏离程度愈深,对中国教育的危害就愈严重。
(湖北省麻城二中教师 袁幼成)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德国作家 赫尔曼·黑塞)
2016.11.30微语录
王占伟 辑
有教师认为,现在的孩子不缺乏竞争,而是过度竞争。问我怎么看课堂上的小组评分。我的回答是:许多思考不要在0和1之间选择,不要非此即彼,要么选0要么选1。要在0.1到0.9之间选择,0.1不合适就选0.2,0.2不合适就选0.3„„总之,要改变我们的思维。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智慧的教师保护学生,不智慧的教师伤害学生;智慧的教师“用”学生,不智慧的教师“管”学生;智慧的教师用1000种方法教1个学生,不智慧的教师用1种方法教1000个学生;智慧的教师把自己当学生,不智慧的教师把所有人当学生;智慧的教师研究学生,不智慧的教师只研究教材。
(云南省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
我们无法从一个苹果上看出苹果树的影子,无法从一粒小麦种子看出一株小麦的影子。种子有自己的计划,需要我们按照它的自然需求去培养和种植,才能长大成才、开花结果。孩子现在就是一粒种子,有自己的成长计划,需要我们去了解,而不是按照我们的计划安排他们。
(北京芭学园创始人 李跃儿)
童年决定一个人的一切。一个人怎么样,取决于0至6岁或者0至12岁的形成期。也就是说,人类与动物的本质不同,在于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妈妈的肚子里10个月,另外一个是在出生之后0至6岁或12岁。在这12年里,儿童完成、形成并破译了他的精神胚胎。
(孙瑞雪教育机构创始人 孙瑞雪)
孩子属于谁?属于父母吗?还是属于社会?还是属于国家?答案是:每个生命都属于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生命的去向,自己决定自己的体验、成长、幸福,与任何外在的其他生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是我们彼此成长的镜子。
(教育培训师 朱元培)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
(伦敦大学教授 哈罗德.泰勒)
第二篇:中国教师报
瑞昌市铜城学校何忠学
《中国教师报》我的最爱
《中国教师报》,认识您是在2007年的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由培训单位给我们每位学员发了一本全年《中国教师报》的,当时收了50元,我至今还保存着,并且“一见钟情”。培训完后,回到单位,第一时间就是要求学校订《中国教师报》,从此我只要有时间就想细细品读,每次品读您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剪报收集好的文章,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您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有时还向其他教师推荐我的最爱——您。通过阅读《中国教师报》,深深地被您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与理念,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我只想说您清新、亮丽的风采,令我耳目一新;您真实坦诚的胸怀,让我孜孜以求;您众多而丰富的栏目,使我兴致盎然。我感谢您与我相伴,让我有了心中的最爱。
先说“课堂实录”栏目吧。里面既有名师的课堂,也有新秀的展示。名师的课堂,风格沉稳,如述家常,让我感受到名师丰厚的文化素养,真实的人文关怀,使我由然而生一种学无止境的感受。新秀的课堂,虽有瑕疵,但老师教法的新颖,精心地提问、激情地投入,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我觉得这就是可以触摸的课堂模式。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手头有两样东西不可少。一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二是《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专刊。学魏书生,学的是以“飞花拈叶皆可伤人”之侠义境界教育学生的理想主义和迸发的教育灵感。看“班级在线”,期待的是了解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们经过实践提炼出的真知灼见。《中国教师报》“班级在线”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作为一名班主任,特别是以前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熟悉和适应了农村的教育;现在通过考试来到城区学校,很多
方面都和农村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特别是铜城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与农村孩子相比,他们生活的环境更优越,所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广泛,在管理上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我在班级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班级卫生、纪律、活动管理,小组建设、后进生的教育等等,是《班级在线》栏目帮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工作起来好多了;班级各项工作突出,学生在行为常规上也是做得最好的,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再说“杏坛春晓”栏目吧。这里展现的是教师真实而丰富的教坛生涯。有的身残志坚,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守望大山;一颗颗无私的爱心,一个个鞠躬尽瘁的身影。实实在在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给我以心灵的震撼,信念的坚定,世俗的看淡。
再谈谈“局内人”,“校园目睹之现状”、“一吐为快”栏目吧。我打心里认为这是您的一大亮点,也是广大教师的心声表白,更是一线教师的呼声与诉求。这些文章大多写的轻松、坦白,实在而趣味。文章讽喻了校园内的种种不良现象和现在教师的真实生活,坦露了教师作为凡人的正当需求。对我而言,这些文章就好比一位“心理医生”。她疏导了我的心灵管道,抚慰了我时常躁动的心。让我拥有一颗恬淡的心去看待世间万象,让我每天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走向课堂。
最后,我要说:《中国教师报》我的最爱,由衷的感谢您。是您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校名师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开阔了我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是您让我对人生的目标与价值有了重新的定位。是您让我对教师的职业与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伴随《中国教师报》这块沃土我像一株待长的幼苗逐渐地成长起来,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工作、继续努力、继续收获„„我深深地相信: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在《中国教师报》陪伴下,我会越来越优秀!同时也衷心地祝愿您越办越好!
第三篇:《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十多年两点一线的教师生活,习惯了**八稳的生活,热情和激情在时间的流里慢慢消退,偶尔有点想打破这种平静如水的意念,也只是一时迸发,震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他人,原以为就这样了,再也不会激情勃发……2009年高效课堂改革号角的吹响,让我感到了热血奔涌,那种蓬勃、昂扬的激情被唤醒,也让我有幸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中国教师报》,作为国内唯一的一份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始终坚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教师热情地称《中国教师报》是:”教师的精神归宿和生命家园”“课改的操作指南和加油站”。《中国教师报》锁定课改,拥有鲜明的办报特色。”课改”也确实为一线
老师最关注,最需要媒体提供引领,最需要加油助威。一所学校,如果想课改就离不开《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每期16版,以新闻为龙头,内含6大周刊:区域教育、现代课堂、幼教、民办教育、教育家、教师生活。每期头版特别报道都是用心打造,每个周刊都是用情在与教师交流,每个版面都是用智追求尽善尽美。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口味,借用6大周刊实施阅读分类,总有一刊适合教师。一刊一风格、一期一主题、一月一诉求;6大周刊相当于6大”营养套餐”,是中国教师报人献给教师的心灵礼品。
每每闲暇时,我都会拿起自己订的《中国教师报》细细品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我慢慢了解了她,喜欢上了她,慢慢学会了享受她给我带来的这份丰盛的大餐,明白了哪些浏览吞咽,那些需要细心咀嚼,慢慢消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给自己匮乏的头脑补充营养。现在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了解了教育的最新动态,(京ICP备13016261号-1)和来自教育战线的各种不同的呼声;是她,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充实;是她,为我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校园之外的校园,认识了大师中的大师。
是《中国教师报》,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现代课堂周刊锁定典型学校技术操作,挖掘它们与教育诸多元素的关系,为课堂提供”技术”扶持,还从基本的教育教学概念出发,挖掘新的内涵解读,聚焦”九大教学范式”新思考、新动向、新行动,及时提取学校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性……与此同时,现代课堂周刊由”建设新课堂”发展为”做课改的引擎”,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
是《中国教师报》,引领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生活周刊旨在丰富和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让教师
诗意栖居。周刊致力于引领教师冲破”像老黄牛般”的传统的单调生活方式,打造一套适合教师的的丰富的精神大餐,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充分感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并把这种幸福感产生的力量和智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课堂。周刊凸显办报理念,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栏目生活化,形式娱乐化,休闲充电化,共建一个轻松时尚但不失厚重的精神乐园。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懒惰,并助我扬起了前行的风帆,重新竖起了奋斗的目标;还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倍加珍惜。还是她,让我爱上了看报,让我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还是他,让我读出了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理念、育人方向;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份报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教育是神圣的,踏
进这个领域的时候,就应该抛弃功利性,不以教谋生,不浮躁,不攀比。但教育更是平凡的,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才不会随波逐流,才可能乐在其中!
《中国教师报》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清晰,让我们的课改有了方向,如一份教育精神大餐,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同为教师的爱人的教育理念,使我们以享受的心态来做教育,也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孩子的生活更加阳光。因此,我要说?中国教师报?,全家都需要。心得体会》
第四篇:中国教师报学习心得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学校一年前,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一期期翻阅下来,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原名《中国教育资讯报》,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第四。它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的贴进教师。报纸有很多板块专栏,有对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问题的关注;有专门针对不同教学与课程进行的设计,有疑问有反思;有教师的教学感悟,散文随笔;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这个栏目,这里的文章选的非常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深切体会就是: 做个好教师并不难,关键要有爱心和思想。正如教师报上有一位老师所说的:“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惩罚他们。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于是近期我又加入论坛,通过论坛上的学习与交流,我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中国教师报》的主旨: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抒发教师人文情怀;刊出优秀课堂设计,探讨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接连多期下来,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因为教育,因为不懈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感谢《中国教师报》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篇二:读中国教师报心得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颍泉区园区中心校抱龙中学:郑大海
一提到<<中国教师报>>,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早相识《中国教师报》缘于偶然。
一开始接触我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因为《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她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引导教师成长。而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广泛地阅读了与教师教学业务相关的书刊杂志其中给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是《中国教师报》。
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这里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等等。其中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总让我倍受启发。如: “和谐课堂”、“创新思维”、“网络资源”、“发散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对话”、“成长”、“教师论坛”让我怦然动心。报上,一篇篇教师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让我豁然开朗。我经常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之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之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去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引领我走在课改的前沿,报纸上许多同行的先进课改经验常常被我借鉴到自己的课堂,特别是引进一些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理念,给我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效果。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
《中国教师报》给我心灵的洗礼。许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感到不已。读了《肩上的分量和心中的责任》一文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唤醒,是将心灵点燃,这些与我们的高效课堂理念相一致。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给我巨大震撼,一下子将我从因困惑无助中解救出来,使我懂得,原来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她不能急于求成,她不是工业的流水作业,她需要耐心的浇灌,耐心的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等待学生的成才,可我们却在升学压力的面前,渐渐失去了这一份耐心,我们已不愿再等待!我们恨不能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诸多缺点和错误改正过来,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会大动肝火,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躁,我们严肃的指责和批评学生,感慨学生们越来越笨,教育越来越难??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会不断重复和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一个
老师,只有耐心、冷静地面对,才能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任何发火或者冲动其实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只能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自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读完次此文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一步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的发展,从容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中国教师报》上的诸多文章都贴合教学实际,从中能体味出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带动了自己一起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自己不再是一个盲目的教书匠
感谢《中国教师报》为我们创建了交流的平台,感谢中国教师报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我真诚地希望《中国教师报》能依托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会一直关注你的——《中国教师报》。篇三: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2010,那么的平淡,对我却也那么的不平淡。2010,进入了我大学的最后生涯,那时的我,褪去了大一时的稚气,不再对景点那么的向往;那时的我,失去了大二时对网络游戏的钟爱,不再对植物大战僵尸有非一般的干劲;那时的我,每天的生活那么的平淡、碌碌无为,犹如行尸走肉在校园穿行。幸运的是就在和往常一样平淡的一天,我发现我以后的生活将不再平淡、不再碌碌无为,因为我找到了我相信将陪伴我一生的伴侣——《中国教师报》。
和往常一样平淡的一天,懒睡晚起的我从床上向室友床铺望去,早已空无一人,只见我床边的桌上多了一份报纸,心中生出些许气愤,正想说是谁把这种没用的东西放我桌上的时,我却忽然被报刊题字之上那直截了当的宣告——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深深吸引,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教师原来有属于自己的报纸,也是从那天起,我每天捧报在手,细细读之,爱不释手;也是从那天起,我不再觉得每天的生活还将那么的平淡、那么的碌碌无为;也是从那天起,我不再觉得一个小学教师有多么的卑微!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让中国教育因我们而改变。是你,陪伴我走完了大学的最后时光,唤醒了我蛰伏于心底的激情,让我不再平淡无奇;是你,陪伴我进入了小学教师这一行业,时时地给我警醒,给我启迪,让我在工作中不再困惑,不再连连撞墙,不再那么的坎坷;是你,陪伴我至今,激励
着我在本职岗位上更加勤业、敬业、精业,给了我对教育数不尽的启发、影响。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爱上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没有时间,不去触碰书籍;都说买书费用大,很少走进书店挑选书籍;都说可以网上看看,忽视了纸质书籍,可“当教师认可教育这个工作是他的内在需求时,读书就自然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当他认可书籍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时,他自然会选择读书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纸质书籍。《中国教师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个良心活,是该平淡无奇的。教育是个良心活,平淡无奇的教育才会自然。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能让主课老师把音、美、体这些课给“抓
走”了。真正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杯的,最终都将跟良心活南辕北辙。
《中国教师报》——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篇四:一起走过的日子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一起走过的日子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中国教师报》,无论是对于学习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每次拿到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关注。
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我阅读过的教育杂志很多,其中我最喜爱的是《中国教师报》。与她相识缘于偶然,那天我校正在召开每周一次的例会,无意中随手拿着一份报纸,其中一篇《拂去灰尘心更明》的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她很快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知心伴侣。《中国教师报》给我的印象是既平实又亲切,她的平时平实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实用性,及时性,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语言简洁,朴实无华,她的亲切表现在能讲教师所想说的,更关心教师所关心的,真真切切,自自然然。不论是《杏坛春晓》中的一事一议,还是《班级在线》中的班级管理方法,都使人觉得讲的就是自己做过的和想过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我爱上《中国教师报》是因为她的《健康人生》栏目,她的《景由心造》、《人生感悟》、《职场心态》、《健康提醒》等话题让我爱不释手,每当报纸到办公室,我就急于浏览整、这个版面,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抛弃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金钱、地位,点亮心灯,不为心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让我这根红烛大放异彩。
我爱《中国教师报》是因为她的《班级在线》栏目。她及时为我提供一些育人的良方妙法。我在班级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班级卫生管理,双差生的教育,个别学生讲文明不够等等,是她帮我开了窍,教了我方法,让我从这位从不说话的老师那儿汲取了力量,因而工作起来好多了;班级工作连年名列学
校前茅,我班学生在行为常规上也是做得最好的,我个人也连年被评为市、县、镇各级优秀班主任。
我爱《中国教师报》还因为她为我更好的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育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今天我与学生的关系非常民主和谐,功劳就归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她使我深刻的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很感谢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它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几年来我负责教师教研工作,为了提高全片教师总体业务水平,每次业务学习的资料来源都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报》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年轻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方法,老教师从中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新东西。
《中国教师报》,遇到你是我的缘,爱上你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篇五: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在读书生涯中,我就经常听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就暗暗立志要当一个老师,更想当一个好老师。怀揣着这个梦想,我报考了,并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我终于成为了一个小学老师!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去,可想当一个老师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真正面对着这一大群孩子却很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下手来教好他们。正当我很困惑时,偶然从一老教师手中得到一份《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它让困惑的我如鱼得水。
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只要一有空,我都会静下心来品读着这份报纸,从中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和踏实,因为在教师道德成长的道路上又我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着这份报纸,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深陷于每一个字眼。倾听于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个平凡的教师,就是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我特别关注的是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和健康人生三个版面。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更时时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中国教师报》就象一个窗口,为我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沈阳的立人学校、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如一盏盏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光明前景!无论明天会怎样,我坚信自己与《中国教师报》解不开的情缘会一直延续下去,它让我在生命成长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它让我在生活世界里体验到趣味,它让我在教学工作中偿试到了成功。
第五篇:中国教师报征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与你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当耳畔响起这一首优美的歌谣时。我不由地把目光投向了你,我的良师益友-------《中国教师报》,心中洋溢着五彩缤纷的快乐。
一、初识的喜悦。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偶然有一天,一同事向我介绍起《中国教师报》,说那是我们一线老师自己的报纸,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带着一份亲切我借阅了近期的《中国教师报》,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覆盖面非常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好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许多灵感…… 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许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耳边欣赏着轻快的音乐,眼睛盯着报纸上每一篇文章,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我沉浸在文字中,享受着春风沐雨的精神洗礼。
二、相知的感动。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在诸多的版块中我最喜欢的杏坛春晓,她用精彩纷呈的文采征服了我,在抑或热情抑或浪漫的文字中讲述着我们老师自己的思想、故事,而这些又往往能引起我心中共鸣的,把我心中最柔嫩的一角拨开的,她诉说着无数同仁们怀着一颗细腻、感恩的心 1
在孩子间行走,收藏师生间点点滴滴的感动,生活中丝丝缕缕的温馨,我想许多老师也有同感吧。还有班级在线,阅读,新观察,教师教育,健康人生都十分贴近我们一线老师的工作与生活,语言风趣现实。在海内.海外栏目中我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动态,让我能跟的上时代的脚步,在创新课堂中我有了解到别的老师是怎样把新的理念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在读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学会换位思考,知道了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多面镜子去看待学生,用心与心去交流,于是师生的和谐应运而生。我自豪我有一群懂我的孩子,这都归功与《中国教师报》
三、一路前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在教师生涯中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将一路与《中国教师报》相伴,学习并运用,充实自我,培育新苗,一路高歌。很感谢它,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希望《中国教师报》能带给我更多的快乐,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最后,让我用一颗快乐的心祝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地址: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初级中学
姓名:詹昌兰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