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3:4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

第一篇:浅谈《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

《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三大白而别”的“强饮”,有老师按添字法译为“勉强地饮下”,也有老师根据作者遇知己的惊喜而译为“畅快地饮下”,人教版教参译为“尽力地饮下”,我认为,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首先要从该字(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出发,要从辞典中找依据;也可根据作者的生平喜好再作判断;还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综合上述三点,我认为人教版教参的翻译更为合情合理,现在我谈谈自己的理解。(一)该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从“强”的基本意义来分析,《汉语大辞典》中“强”字有五大类用法,读音也分别不同:1.qiáng,2.qiǎng,3.jiàng,4.jiāng,5.qiāng。后三类读音用法比较单纯,分别是jiàng:倔强;jiāng:①硬弓,②通“僵”,③通“疆”;qiāng:强水,即强酸的俗称。这三种意义均与我们今天的话题无关,可以排除不作考虑。第一类用法(读qiáng)中有16种用法,主要用作名词和形容词,能够直接用作状语修辞动词的只有第12种用法,是“坚决”的意思。以此“强饮三大白”可译作“坚决地喝下三大杯酒”,一般“坚决”是指。以此“强饮”可译作“坚决地饮下”,这也许是“畅快”说论者的立论依据,“畅快”是由“坚决”引申而来。然而仔细推究,“坚决”是一种坚定决然的主观态度,而“畅快”则是畅通无阻的主观心理,两者所指的对象不同,引申为“畅快”就比较牵强的。

第二类用法(读qiǎng),其中可以用作状语的就是“勉强”意,从“强”的基本用法来分析,《汉语大辞典》中没有“强饮”这一词条,但“强”字跟表示“吃”或“喝”这一类动词搭配,构成状语+中心词偏正关系的词语一共有五条如下: [强食]①努力加餐;②饮食过量;[强酒]勉强喝酒;

[强啜]勉强喝下;[强饭]努力加餐,勉强进食; [强醉]勉强醉饮。

这五个例子中的“强”字均读qiǎng,应该可以说明“强”后接表示吃或喝一类意义的动词时,多数理解为“勉强”的意思,如果作者想要表达“痛快地喝下”的意思,完全可以选用诸如畅饮、痛饮、豪饮、快饮等词语,而不应该选择一个容易发生歧义的“强饮”,那是不是“强饮”就译为“勉强地饮下”。(二)作者的生平喜好

如果联系到文章以外,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张岱为何不“痛快地喝下”这我们可以从张岱本人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性情癖好:“„„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师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③这些文字,完全发自于内心,才如此流畅,在这样率真的写作心理状态下,如果张岱好酒,怎么可能不写出来呢? 《张东谷好酒》一文则描述了张岱先祖太仆公以豪饮著称,而后辈却不善饮酒的情况:“余家自太仆公称豪饮,后竟失传,余父余叔不能饮一蠡壳,食糟茄,面即发赪,家常宴会,但留心烹饪,庖厨之精,遂甲江左。一簋进,兄弟争啖之立尽,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有客在,不待客辞,亦即自去。”④从文中看,到张岱父叔这一辈,一螺壳的酒也喝不下去,吃酒糟炒的茄子也要面红,这可能是酒精过敏。但不管怎样,文中也未提到张岱这一辈有所改观,看来先祖豪饮的风范是真的失传了。

能够直接表明张岱不善饮酒的是《龙山雪》的一段文字:“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欲之,竟不得醉。”⑤天寒地冻,以酒御寒,理应多喝一些,而张岱却是“勉强”举大觥敌寒,居然没有喝醉,想必作者本人也很奇怪自己的超水平发挥,所以用了“竟不得醉”的表述。看来张岱的确不是一个善饮之人了。(三)课文中的语境

那么,这样一个不善饮酒之人在文中的“强饮”就可以完全理解为“勉强地饮下”吗?我们还可以就这一词语出现的语境进行分析。

课文共两个自然段,在第一段“赏奇景”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西湖雪景,在景中也可看到作者已将烦心琐事抛于“雾凇沆砀”之外,才能寂静中稍带惊喜的心境绘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样一幅唯美的水墨画。第二段“遇知音”中,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更定之时,“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有了赏雪时的惊喜心情作为基础,此时作者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作者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视对方为有同样生活情趣的知己,所以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亭中人的惊喜之情。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在这样的氛围中,把“强饮”译为“勉强地饮下”,理解为“被动的、没办法地饮下”就不符合作者情感的表达了。究竟“勉强”为何意,《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或“不是甘心情愿但努力地做”。张岱的确不擅长饮酒,但有遇到知己的惊喜之情确实想表达出来,即使能力不够,还要尽力地做。因此以“尽力地饮下”解释“强饮”,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总之,无论是从“强”字的义项和用法分析角度,还是立足于张岱不善饮酒这一事实,或是从课文的语境角度分析,“强饮三大白”的“强饮”译为“尽力地饮下”更为合情合理。①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张岱《陶庵梦忆》,青岛出版社,2005

冉妍

第二篇:湖心亭看雪

29、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1课时

一、导入课文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1.推荐读(读准字音)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3.自

由朗读。

三、整体感知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问:“痴”为何意?“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

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1.“痴”于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不随流俗)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齐读,疏通,再齐读(穿插

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思考人生)

五、你的积累有多少(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第三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

我说课的课题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及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一单元都是描述自然山水的优秀试问,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凄清淡雅的雪美景,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有作者的那份“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逸趣。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已具备借助相关工具书,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学习目标定位三点。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好文章要不厌其读,经典文章多读不但能培养语感,体会作者写作手法,更能积累文言词汇,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体味文章更深层的含义)

3、欣赏雪后西湖美景,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因为,只有真正体会到雪后西湖的那种醉人的景美,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那份“痴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

2、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的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言简意丰,只有理清了人,事,景,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不一样的情趣,所以我把这两点列为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文篇幅短小,全文不到160字,因此,我设计用一课时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品味句子,把握情感——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导入新课”环节,我设计了一句问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雪吗?”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时值初冬,下雪可能是许多同学非常期盼的事情,他们会对以前的雪景有所回忆)然后引出课题突出一代文学家他是怎样“看”雪的,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检查预习”环节,一方面,可以了解学情。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资料,才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整体感知”环节,我设计了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或独立完成,或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品味句子,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2、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3、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做结,有何意义?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讨论,相互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明确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看雪背景,时间,天气的思考。讨论,交流来体会作者的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情感世界,通过对写景的句子的 体味感受作者内心的漂泊无依,茫然无态的伤感。通过对“奇遇,饮酒,抒感慨”及“舟子话”的分析,让学生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更对作者的品位,人格给予肯定,赞赏。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更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作业设计”环节,1、通过学生课外阅读张岱的《不二斋》,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柳宗元的《江雪》,体会本文的白描写作手法的运用。

六、说板书

板书者部分我设计了三块,分别是叙事、写景、抒情。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设计思路,谢谢大家!

第四篇:《湖心亭看雪》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湖 心 亭 看 雪》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2、学习文中白描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构思布局的妙处。

过程和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课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学习白描手法,解读作者痴心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悠远脱俗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课文

2、课前播放有关西湖十景的短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才大家欣赏了美丽的西湖十景,你知道哪些有关西湖的诗句呢?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是啊,同学们,诗人的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诗人的心中有一份牵挂,他笔下的西湖就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张岱(屏显作者简介)走进西湖,在他的笔下,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西湖又牵系了他怎样的心灵絮语?带着这些疑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陪张岱去《湖心亭看雪》

板书课题、作者

二、译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文言文,首先就要做到准确译读。(屏显)老师先将课文范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标记出容易读错的字。

2、师范读。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那这些生字谁来一显身手读一读?(屏显)

点名读(屏显)齐读

3、接下来请大家自读课文,仍是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标出你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点名问、答。

出示四组句子,点名答。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有痴心相公者。还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欲三大白酒杯

上下一白全

惟长堤一痕一条

是日更定这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的词

4、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这次的要求高了一点:老师觉得这篇短文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错误,请大家把它找出来。

(明明还有舟子,为何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是不谋而合,可张岱这篇文章几百年来一直很受人们的推崇,到底孰是孰非,咱们还是将课文仔细推敲后再作定夺,怎样?

三、品读: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还没听大家齐声朗读过课文,老师能有这个耳福吗?现在大家便用心地将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同时还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作者形象的字。(痴)

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最后两句是“都云作者痴,谁是解其中味?”我想这大概也是张岱独立天地间心中的独白,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味作者的一片痴心。“痴”,通俗一点讲就是傻气,呆气。大家再自由地读两遍课文,然后思考一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特别的“傻气,呆气”?

明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还去看雪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点名读、评价、齐读。

想象一下,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应是怎样的?书上从哪个角度进行了描绘?(“绝”从心理感受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大雪的威严,大雪后一片寂静,天寒地冻,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找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来概括。(万籁俱寂)冰天雪地,人鸟俱绝,就是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张岱驶一叶扁舟前往湖心亭看雪,可见他的确是个“另类”。刚才我们是从张岱的哪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痴行)

3、痴人就是痴人,连他眼中的景都是怪怪的,不信你把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①学生找写景句

②师问:古人写文章提倡简洁,老师觉得这个句子不用三个“与”字,句子更简洁,张岱这个老夫子是不是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③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④学生齐读两句,讨论。

⑤明确:连用三个“与”写出了天云山水在雪的覆盖下已茫茫融成一片,突出了天地苍白,阔大辽远之势,让人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的感叹,“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生发孤独落寞之感。

⑥出示: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

⑦学生齐读。

⑧学生讨论

⑨明确:前句描写的景物由大及小,后句由小及大,且前句量词的使用富于形象性,如此一来,景物随视线渐渐变化,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微小,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前进,展现微妙而灵动的意境,表现作者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已”不能去,与天地相比,堤也好,亭也好,舟也好,人也好,都是微不足道的,又一次表现了作者追求悠远脱俗的人生。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前面发现的“矛盾”是张岱不小心犯下的错误吗?是因为张岱此时已心无旁鹜,完全融入此情此景,心中已无外、无外人,天人合一了!

⑩讨论: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用白描手法,虽寥寥几笔,却创造了一幅空灵绝美的画面,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由此处的景物描写解读到作者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屏显: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它重在以形传神,一个重形似而求神似。教师举《天净沙 秋思》为例介绍白描。

⑾大家用心齐读这两句,你头脑中一定会出现一幅天地茫,不染纤尘的雪景园!(学生齐读)(痴景)

4、好一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景图,简直让人不敢高声语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作者却偏偏笔锋一转,来了一段喝酒聊天,正是一樽还酹江雪!热闹是热闹些了,但这样会不会把前文描绘出的意境给破坏了呢?咱们先来看看双方见了面,心情如何?(大喜)说了什么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喝完酒后还知道对方是“金陵人”“客此”)用什么语气读出这句话?你认为此人是指哪一类人?(雅兴、雅情、性情中人、清雅脱俗,任性放达,我行我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几位同样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之人,在短暂的相聚后即匆匆而别,如此异于凡人的举动令一旁的舟子,禁不住喃喃自语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如何来解读这颗痴心呢?现在请大家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是舟子对张岱的评价。那么,你认为张岱是个怎样的痴人?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①“强饮三大白而别”A、本不善饮,但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而且连饮三大杯,可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B、饮后就别,情绪由喜而悲,生发人生聚散之感慨。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表现了张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沟通,而对方的身份地位全不放在眼里,是个清高之人。

③作者写此文时已是清朝,但在本文开头第一句仍用明朝的纪年方式,表现了作者用这样特立独行的“痴”,化谴心中无可挥去的愁绪。

问题二:文题 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二段却详写了湖心亭奇遇?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①奇遇发生在雪中,是看雪行动中的延伸。

②情景交融,反映了作者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③写景又写人,叙事与写景抒情融合,使文章一波三折,富有情趣。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痴行痴景的解读,走进了张岱通位痴人的痴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的“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的痴,“小舟从北逝,江海寄余生”是苏轼的痴。和所有在现实中不能自由呼吸的文人一样,对张岱来说,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痴”寄寓的是政治上的失意;那么,张岱的“痴”则有失国之痛,同时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雅情雅趣。其“痴”痴得可爱,痴得洒脱。(痴心)

四、背诵: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学习经验。如何有效的背诵古诗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背诵。根据本文板书,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法最有助于记忆这篇文言文?现在就给三分钟给大家准备,有信心完成任务吗?注意文章先是描写作者的痴行,再是痴景,最后是一群痴人的痴心。开始!

点名背、齐背,让我们一起深情背诵课文。

回顾刚才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屏显)。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同一种风格的文章了。

五、联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千百年来,雪,燃烧了多少诗人的激情;雪,又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心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走进雪的世界,奏响雪的华章!

六、作业布置

最后请同学们回家完成这个作业。

第五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知识、多形式诵读及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三、说方法

1、说教法

(1)竞赛活动法

有位名人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确,如何在45分钟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调集在焦点上,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而如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有所创新,我设计了这堂竞赛活动法,意在用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2)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3)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2、说学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篇文言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而且本文又是自读课文,所以我打算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学习。

四、说程序设计

本文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主要面对的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设计的。

整堂课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课堂以读贯穿始末,以赛促其乐学。

(一)、初读

1、导入课题。(3分钟)

检查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看哪组同学搜集的多且好。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读描绘西湖名诗句,导入课题。

2、、检查预习,(10分钟)

(1)、在“字词障碍一扫清”这一环节里,检查了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句末虚词,读好重要段落,体会语气,把握语速。

(2)、“齐心合力疏文意”,采用卡片、抽签形式进行比赛,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文章语句的解读。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用到了教学方法中的竞赛活动法和朗读法,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文意的疏通,还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二)、精读(15分钟)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可有以下几类问题:

1、“看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写雪大的句子和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怎么写湖心夜景的?采用什么写法?

3、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我的态度呢?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特别是第1、2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难点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接下来进行意境的品与欣赏。

(四)品读

在反复朗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10分钟)

一读品词语。学生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个“与”字用得好,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的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二读品美点。学生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雾淞沆砀”一句美,写出了湖上雪光水气弥漫的景象。

三读品情感。学生以“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为话题发言。例: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处,理解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独特的生活方 式。说明:这“三品”的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既鉴赏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又体会了文中暗含的情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熟读背诵(5分钟)

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六)、创新活动(布置作业)(2分钟)

1.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教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如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

赏雪景寄情山水

(品诗人感悟意境)

独驾小舟赏雪景

(偶逢知己饮亭中)

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2.尝试用白描手法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段散文。(选做题)

说明:本活动设置,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对联),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五、说反馈

程序设计中的初读—精读—品读这三个环节,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湖心亭奇景(白描)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情:雅趣,超凡脱俗,孤芳自赏 言简意丰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2

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以读贯穿始终。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对西湖有个感性的认识。对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白雪覆盖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

(二)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三)质疑解惑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四)师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五)精读课文。

体会写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读。

(六)思考阅读:

1、本文赏雪之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熟读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八)课堂小结

通过“实话实说”和“焦点访谈”的形式对本课作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板书设计: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写景 白描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3

[创意说明]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粗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3、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力才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及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1、自学法。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

2、讨论分析法。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品读法,感受文章的美点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检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词,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同欣赏西湖名诗句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2、作者简介:

第一板块:朗读释疑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和质疑解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先听配音朗读,然后学生齐读。

2、学生自主学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3、老师释疑,讲解重点字词及难懂的句子。

第二板块:探究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四个问题,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1、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往湖心亭,这一举动有何意味?

2、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的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

3、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4、舟子用“痴”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第三板块:品读活动。

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通过三个句式说话,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一读,品词语

学生以“我认为词(字)用得好,写出了”为话题发言。

二读,品美点

学生以“我认为句美,写出了”为话题发言。

三读,品情感

学生以“我从文中处,理解了作者的心情”为话题发言。

第四板块:创新活动

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老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若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

上联:赏雪景寄情山水下联:品诗人感悟意境

上联:独驾小舟赏雪景下联:偶逢知己饮亭中

课文小结:

一篇短小的小品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像梦一样的冰雪世界。在这里有神奇的景、有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情交融、浑化无迹,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在如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不在乎;也许就曾把自己关进小屋,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甩甩头,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散;在那一刻,你也许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作者张岱以清闲淡雅的笔墨,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气象雄伟的湖山雪夜图,以不着痕迹的浅淡笔触展示了游湖人的高雅情趣,文情荡漾,余味无穷,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理念。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及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作为本文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竞赛活动法,朗读法,赏析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说学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另外作为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以读贯穿始终。

(一)初读

1.导入课题

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使学生对西湖有个感性的认识。对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我抛出引言“白雪覆盖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份好奇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检查预习

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句末虚词,读好重要段落,体会语气,把握语速。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说明:初读阶段,主要用到了教学方法中的竞赛活动法和朗读法,意在用多样性活动调节初三紧张乏味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气氛中初步感知文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精读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看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写雪大的句子和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写西湖雪景的句子?采用什么写法?

3.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我的态度呢?

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难点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接下来进行意境的品与欣赏。

(三)品读

在整体朗读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接下来开始对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加以深入挖掘。为了防止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留于表面,我于是设计了由词到句到文的三个环节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

一读品词语。文章虽篇幅短小,但言简意丰,余味无穷。我让学生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意在通过对词语的赏析,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例如文中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两句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绝”字和“独’字来分析,一个“绝”字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然而正是在这人鸟声俱绝冰雪天地里,竟有人深夜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趣啊!

二读品美点。本文意境深远,更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其中在写湖中雪景,视线由远及近,山水,景致,人物一气合成,如同一幅气象雄伟的湖山雪夜图。

于是我设计了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意在引导学生对景物描写进行鉴赏,由景入情,例如:“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我指导学生体会句中视线由远及近的移动,景物由面到点的变化,从而感受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的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及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粟米的深沉感慨。

三读品情感。文章虽是写景佳作,但它更深的寓意是在于抒发他冰雪独抱的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虽然就学生的年龄而言理解这一情感有一定距离,但在前文的层层铺垫之后学生的感情已经逐渐被调动起来,于是我设计了以“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为话题发言。虽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但学生很快就能捕捉到情感喷发的焦点。如: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作者夜深独往,既是不欲人见,也是不欲见人。那么作者的这种孤寂的情怀,避世的忧愤就溢于言外。再如:周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通过他的喃喃自语,把人们与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别有的怀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由此看来,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个环节确实有一点的难度,有时也遇到了引而不发的尴尬局面,但我始终紧扣文本,力图做到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正是因为品读细腻,所以整堂课情趣盎然,让人回味无穷。

课文赏析完了,我做了这样一个小结:亲爱的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下面让我们一起以我们最饱满的`情感再次齐诵全文,再次感知这位痴人之痴心。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5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⑵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⑵ 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2、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

一、本课对主题的体现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经典小品文,鉴于本校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以往在教授本课时主要就是以读书通文意为主,之后再简单了解下文中张岱的“痴”即可。此次,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我再次认真研读了文件,并注意到了其中的几条精神:《改进意见》中要求语文教学“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以及“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基于对此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总体目标定为:通过张岱的作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内心追求。但这个目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深,我又注意到了《改进意见》中的第五条:初中教学要“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以及第十一条“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这两条建议,决定选择张岱另一代表作《西湖七月半》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根据内容及学生情况对文段进行了剪裁,降低了阅读难度。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2.体会张岱所痴之景。3.品读《西湖七月半》片段,进一步理解张岱的“痴”。4.总结作品中所蕴含的古代文人的内心追求。

我上交的教学片断是第3、4环节,我认为这两个环节相对最能体现此次的主题。但其实1、2环节在本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才能有效地进行后面的环节。接下来我就主要说一下前两个环节的设计。

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俱绝”、“更定”、“独”,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张岱赏雪的独特及思考为何会有这些独特的行为。

接下来是体会张岱所痴之景。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张岱所痴之景所带来的感觉。相比前一环节要难一些。

针对此点,我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词从颜色、数量及性状来赏析雪景的特点,为学生体会雪景的感觉做一个铺垫。再引导学生将此景想象成水墨画,学生即可感受出宁静与素雅等。

体会雪景的感觉是后面总结文人内心追求的关键之处,所以此处一定要将学生的感受引导到位。

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中张岱的“痴”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文段的品读。这一环节主要是换个场景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张岱的“痴”,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行想象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主动意识。但考虑到我们学生的程度较低,让其当堂写作较困难,所以就设计为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古代文人的内心追求。让学生关注雪景及月景的共同点,以及张岱独特的欣赏方式,学生可以得出张岱是在追求一种自然、自由、宁静、脱俗的生活。

最后小结:古代有很多像张岱一样的痴人,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其内心都是在追求这种自然宁静、超凡脱俗的人生状态。

最后我来说一下这堂课的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比较担心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我设置的教学目标会不会有难度,但从上课时学生的整体反应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张岱的那种自然宁静的内心追求,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此次尝试,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发现对于普通校中程度不高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时不必只是以教授文言字句的知识为主,我们也可以试着让学生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也许他们的体会不会太多也并不深刻,但我们也要想尽办法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学生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试着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与思考,谢谢!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了解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领略了承天寺中如水的月色,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它自古就令许多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描写西湖的诗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正字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

三、学生合作探究:

1、语词破译组: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四、交流探讨的结果。

1、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自由翻译课文,然后一生读一生译。教师纠正不妥之处。

2、心灵探密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作者与众不同的表述: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号?

对故国的留恋

B、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吗?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他脱俗喜欢宁静,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性情。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在作者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

D、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状况?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E、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

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

(2)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3、性情评价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古代文人中有许多曾经有过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

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于句曲山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又如:陶弘景,曾经掌朝廷机密文书,后来不仕隐居,娱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

再如:刘禹锡,住在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辩论:

A、可取的地方:他们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官场为伍。他们性情高雅,娱情山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奇文。

B、不可取的地方:他们消极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统治阶级,可是另一个方面他们没有为当时的现实社会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他们的独善其身,使他们的杰出才干没有了社会的价值。

4、写法赏析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1)、本文写景的句子;写景的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写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预备资料:关于白描手法的解释。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五、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二)学法的点拨与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以读贯穿始终。

(一)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对西湖有个感性的认识。

对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白雪覆盖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

(二)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三)师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四)质疑解惑: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五)精读课文。

体会写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读。

(六)思考阅读:

1、本文赏雪之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熟读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八)课堂小结

:通过“实话实说”和“焦点访谈”的形式对本课作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板书设计: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写景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白描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

下载浅谈《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湖心亭看雪》中的强饮(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案[本站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

    《湖心亭看雪》教案集锦(范文大全)

    《湖心亭看雪》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

    关于《湖心亭看雪》说课稿[本站推荐]

    关于《湖心亭看雪》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

    湖心亭看雪教案[精选合集]

    湖心亭看雪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一、本课对主题的体现《湖心亭看雪》是......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说教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篇文章。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品词赏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作者复杂而特殊的感情。 教学过程: 作者看雪的行为,在舟子看来是一种“痴”,文中从哪些地方看出张......

    湖心亭看雪教案

    29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翻译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情况,把握时代背景。 3、解读人物言行,体会作者感情。 4、感受西湖美景,学习白描手法。 学习重难点: 深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