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时间:2019-05-14 13: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第一篇: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1.沁园春

长沙(背诵全诗)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氓《诗

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归园田居(背诵全文)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短歌行(背诵全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兰亭集序(背诵全文)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赤壁赋(背诵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文讲解的时候的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文言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称它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坟墓。距离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座石碑倒在路上,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字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由此向下的山洞平坦宽阔,有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前洞”。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后洞”。我与四个人举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了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来说,大概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从洞里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叹: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多;地势险阻、遥远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遥远的地方,因此少有人至,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跟随别人而中途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随着别人而怠惰,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帮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谁难道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的一个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下的石碑,由此感叹古代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人能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能不深入思考而慎重采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鸿门宴》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第三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2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2

①《赤壁赋》(1000)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长,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潜伏在深渊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与明月一同长久存在。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上天的无尽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酒器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经吃完了,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交错地睡在一起,不知不觉天边已经微白。

②《游褒禅山记》(945)

褒禅山也称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称它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坟墓。距离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座石碑倒在路上,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字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由此向下的山洞平坦宽阔,有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前洞”。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听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后洞”。我与四个人举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

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了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来说,大概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从洞里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叹: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

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多;地势险阻、遥远的地方,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遥远的地方,因此少有人至,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跟随别人而中途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随着别人而怠惰,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帮助,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谁难道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的一个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下的石碑,由此感叹古代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

人能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能不深入思考而慎重采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

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③《张衡传》(1115)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

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

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

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

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

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④《鸿门宴》(2503)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

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

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

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

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

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

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第四篇:高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10.胜

沛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

2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 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 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 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 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 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 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 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 今:技艺巧妙)

3、词类活用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4、虚词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5、句式(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一词多义

长 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虽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实词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 今:睡觉的地方)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 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 今:下一次)

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 今:书信)

渠会永无缘(渠:古:他 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

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

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

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

4、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

5、一词多义 ①适:

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 适得府吏书:适,刚才 适彼乐土:适,往、到 ②为

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

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

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

大人故嫌迟:故,仍旧 故作不良计:故,故意 知是故人来:故,旧的

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 ⑥得

幸复得此妇:得到 汝岂得自由:能够 ⑦应

汝可去应之:答应 六合正相应:合适 零泪应声落:随着 以我应他人:应许 ⑧举

举动自专由:动作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举手长劳劳:举起

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 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 ⑨区区

何乃太区区:愚蠢 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

二、虚词

1、相

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

2、且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3、自

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4、何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

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

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 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

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 省略主语

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 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 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 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 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 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 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 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 人)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 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 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 府吏)省略介词

出置(于)南窗下 窈窕艳(于)城郭 长叹(于)空房中 严霜结(于)庭兰 我命绝(于)今日 徘徊(于)庭树下

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 ——曹操

1、通假字

契阔谈讌(讌通宴)

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3、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 以

(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 :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 ——苏轼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凌:古:超越

今:欺凌)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

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儿子)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唱歌)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③下江陵(攻占)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4、一词多义

①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②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如诉如泣(副词,像)

(3)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4)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adj)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6)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ady)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

(7)然 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8)歌

歌窈窕之章(唱,v)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歌曰(歌词,n)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 声调或节拍,n)

二、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 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句式

l.判断句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 ①

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③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④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四、其他重要词语: 客亦知夫水与月夫:(夫:那,代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④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5)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

3、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名词做动词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3)动词做名词 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4)形容词做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形容词做动词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4、一词多义 ①“道”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②实词“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③“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④实词“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5)观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v.观察)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n.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的 楼台、宫殿)(6)得

此余之所得也(得到)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

二、虚词

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2、“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补充)②用作副词

Ⅰ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Ⅱ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Ⅲ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补充)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三、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何??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三)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本文来源于高中复习提纲网 http://www.tigang.net

第五篇: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

(一)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二)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看过““的还:

下载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文言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翻译汇总

    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断句汇总 2011.11.28 一、(全国新课标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

    文言文翻译

    郑板桥《养鸟有道》P80 我从来不曾不喜欢过鸟,只是养鸟有养鸟的方法罢了。只想养鸟,不如多种些树木,让树围绕着房屋多达几百棵,枝叶茂盛,纷披拂动,成为鸟的乐园。每天早晨,从睡梦中......

    文言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 初⒈,郑武公娶于申⒉ ,日武姜⒊。生庄公及共叔段⒋。庄公寤生⒌,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⒍。爱共叔段,欲立之,亟 请于武公⒎,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⒏。公......

    文言文翻译

    《庖丁解牛》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

    文言文翻译

    193晋人有好利者 晋国有个贪图利益的人,来到市场。遇到东西就拿,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器皿我可以装东西。”拿了以后,就走。市场管理的官吏赶过来让他交钱,那晋......

    文言文翻译

    舒洪凡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22.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文言文翻译大全

    不怕鬼 原文: 不怕鬼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

    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