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若干意见 2010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若干意见
(深发〔2010〕16号 2010年12月3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重大意义 新时期新阶段,受国际国内复杂因素的影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在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方面,面临的挑战更严峻,肩负的任务更艰巨;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中遇到的问题更具先发性,积累的矛盾更错综复杂。尤其是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深圳正迈入特区一体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新一轮发展时期,对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防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第五次党代会将确保城市安全稳定作为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性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社会建设投入,不断创新全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为抓手和平台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确保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我市顺利举办,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要求,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社会建设投入,主动加强社会管理,大力支持公安机关严格依法开展工作,大幅提升市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市公安机关要继续发扬特区警队的优良作风,切实增强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使深圳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二、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经济、教育、舆论等多种手段,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紧紧围绕“人、屋、车、路、网、场、组织”等治安基本要素,努力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管防控打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技防物防结合”的动态化、信息化、全时空、全覆盖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推动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综治部门统筹、政法公安主抓、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二)(二)总体要求和分段任务。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分三个阶段推进,重点是建设“情报信息网”、“基础防范网”、“视频监控网”、“网络管控网”、“打击整治网”、“区域协防网”。从2010年7月起到2010年底为试点阶段,由福田区、坪山新区率先探索,以点带面,建立起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基本架构,实现社会治安初步好转。从2011年初至大运会召开前为全面构建阶段,完成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形成规范高效、运作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为大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大运会结束后,再用一年半的时间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运作机制和配套制度,形成常态运作,实现长治久安。
三、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一)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出租屋综管队伍建设,赋予出租屋综管员队伍对人口和出租屋普查统计的职责,探索优化出租屋综管员队伍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登记管理工作,确保信息采集率和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
(二)深入推进居住证常态化管理。提高居住证“一卡双芯”的科技含量,推动居住证、劳动用工和出租屋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升级,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和人口数据统计信息系统,加强对持证人员的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严格落实办理长期居住证才能长期租房的“凭证租房”政策。按照“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必须掌握基础信息,实施有效管控”的思路,加大出租屋、工厂企业、劳务市场、来深通道、消费娱乐场所等重要节点的信息采集录入力度,探索实行“深圳通”等证件办理实名制,与主要人口输出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联动机制。
(三)加强重点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积极开展对涉恐、涉稳、涉毒、在逃、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的管理,改进和加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人员、服刑在教人员子女以及重点信访人员的管理和救助,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加强救助帮扶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对违法犯罪艾滋病患者的收教、收押工作,减少其社会危害。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切实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对外国人的服务管理,为外国人旅游、居住、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有效治理外国人“三非”问题。
四、加强基础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一)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进一步加强市、区信访大厅、街道信访维稳中心和社区综治信访维稳站建设,落实社区综治网格化责任管理,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针对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维稳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和报送工作,落实干部下基层摸排矛盾、就地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实行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各类企业、行业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消费者保护协会、仲裁委员会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制定统一的律师服务采购标准,扶持和鼓励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对以非正常方式反映利益诉求、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坚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严惩牵头组织者。
(二)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明确全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防范职责,对核电、水电、燃气、金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要害部门、高危行业实施重点防护,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工厂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相互之间在城市管理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综合管理效能。加强基层政权组织、社区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快发展群防群治力量,广泛建立社区治安理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逐步在社区、工厂、城中村落实社区治保制度,形成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深化完善警校共建和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强化校园周边安全防范措施,构筑校园安全屏障。全面推进城中村、老屋村、旧屋村等地区的围合式、院区式小区建设,提高物业化管理覆盖率。
(三)加强巡逻防控网络建设。加强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优化网格卡点布局,深化“大查控”工作,科学布警、动态设防。进一步扩大“警灯自行车工程”、“红袖章行动”的覆盖面,增加巡逻防控密度,强化社会面控制,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适应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加强市际卡口治安管理职能,建立公安、边防武警联动联勤机制,提高军警合成作战效能。深化“深莞惠”、“深港澳”区域联动机制,推进跨地区警务协作。
(四)构建“大保安”工作格局。按照“统一称谓、统一装备、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原则,整合全市巡防员、交通协管员、保安员、治安员、护村队等治安辅助力量,建立与市、区、派出所、社区对应的“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大保安”体系。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稳步推进保安服务公司改制工作,完善配套管理和运作机制,对保安队伍实施严格管理,落实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和培训考核等制度,逐步提高福利待遇,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五)大力推进技防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技防建设规范,加强技防设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城中村、老屋村、旧物业小区推广安装“视频门禁”系统,原经济特区内2011年上半年、原经济特区外2011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电子探头等防控工程建设,建立后续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公交客运车辆、地铁和交通枢纽安检系统建设,探索引进保险资金参与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探索推行重大火灾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科技手段在社会管理、治安防范上的积极作用。结合大运安保技防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探索人脸智能识别系统、车辆电子标签等智能化手段的实战应用。
五、树立严管理念,出台严管措施,全面提升打击犯罪、管理整治水平
(一)制定出台严管措施。加强出租屋管理立法,探索推行统一招租、主动申报、集中管理模式,引入有资质的租赁公司统管出租事项,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责任倒查和退出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立法,严格无业人员在深寄居条件,有效解决高危人群长期滞留问题。加强桑拿洗浴等行业管理立法,解决行业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处罚手段匮乏等问题。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立法,深化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积极推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管理立法工作,为深化“禁摩”提供法律依据。加强网吧管理立法,形成监督管理机制,增加工厂企业周边和外来工聚居区域的正规网吧数量,从源头上解决“黑网吧”问题。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立法,建立对无业流浪人员的特殊管理和保护性救助措施。
(二)严打突出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涉黑、涉枪、爆炸、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和两抢、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性犯罪。坚持完善“异地用警、异地审结”特别工作机制,对“黄赌毒”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加大对金融犯罪、证券犯罪、走私犯罪、偷税犯罪以及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对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的打击效能。严厉打击侵犯学校师生的暴力犯罪,依法惩治严重恶意欠薪逃逸、招工诈骗、操纵流浪儿童乞讨等侵犯弱势群体利益的犯罪。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重特大案件提前介入,做到快捕快诉快判,从严惩处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看守所、收教所、强制戒毒所、监狱和劳教场所的“第二战场”作用,加大深挖犯罪力度。
(三)推进重点区域整治。建立重点治安地区挂牌督办整治、验收达标摘牌、动态监控评估治安状况等制度,集中整治“城中村”、“同乡村”、“同业村”,市际区际接壤地、贸易物流集中地等治安重点区域,总结提炼不同地区的整治模式,做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好转一片。大力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原经济特区外的“禁摩”工作,建立查处假(套)牌、酒后驾驶、非法营运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完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黑名单”制度,推进“城中村”消防整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消防管理问题。
(四)严管重点行业。完善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分级管理制度,优化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典当业、二手手机市场及修理业、旧货交易业、废旧金属收购业等行业的经营行为,落实管控措施,堵住销赃渠道。严格对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枪支弹药的管理,加强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储存、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场所的清理取缔力度,对 “旅业出租屋”、“网络出租屋”等违规经营场所,符合纳管条件的要加强管控;不符合纳管条件的,要用足法律、行政等手段,依法予以取缔。
六、坚持分类指导,积极主动应对,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和扶持引导。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积极为社会力量创办公益性组织创造条件,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坚持培育扶持和监督管理并重,通过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自律、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分类管理制度,服务合法、打击非法,将社会组织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加强虚拟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加快网络警务室、网警便民室、网上警务室和网上报警岗亭等网络管理实体建设,充实网络警察队伍,建立常态化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拓展网上便民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网民的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和打击,严厉惩处网上造谣中伤、散布有害信息、黑客攻击、煽动闹事等危害社会稳定行为,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网民理性健康使用网络。充分重视网络舆情信息,发挥其加强和改善社会治安管理的正面作用。进一步完善网络业务管理政策,明确电信运营企业、网吧、网站论坛开设者、网络使用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落实“实名制”管理,加强对手机和互联网非法信息的监管,从源头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七、加强协作配合,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取得实效
(一)加强协作配合。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配合,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政法综治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实施分类指导,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因履职、履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要会同纪检、监察部门,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各级人大、政协和党委、政府也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相关工作部署得到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把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纳入“十二五”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将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要及时研究,给予专项保障。探索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市场化运作与社会有偿承担的投入机制,严格防控体系建设的准入审查、监管,多途径解决建设经费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机关支持,探索创新公安警务机制,合理解决公安编制不足的问题,逐步使原特区外警力配置达到原特区内平均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治安管理实际,调整派出所布局,优化治安管理力量的配置;进一步理顺全市公安派出所管理架构,根据人员规模、治安任务等实际情况,创造条件,逐步将派出所主要领导高配为副处级,形成合理、有序、统一的管理体制。
(三)制定完善法规规章。我市城市发展快,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管理,要根据经济特区扩大及当前社会治安管理实际,加强社会管理的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完善,运用特区立法权,积极创新特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树立严管理念,大胆探索创新,及时填补管理空白,弥补执法“短板”。
(四)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治安防范主题,建立社会公益广告发布机制,提高公益宣传的比重和实效,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大力宣传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入宣传推进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提高全社会对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的认同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配合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的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的意见
【法规标题】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的意见 【颁布单位】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深发[2005]16 号 【颁布时间】2005 年 12 月 05 日 【生效时间】2005 年 12 月 05 日 【全 文】
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促进全市人口 信息和服务建设,现就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的要求,把出租屋管理作为源头性,基础性,关键 性工作抓好抓细抓活,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加快 发展,便民利民,防范和消除出租屋隐患,积极预防和打击犯罪,形成规范有序的房屋租赁 市场, 促进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为深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安定, 和谐, 有序的社会环境.
工作目标:以出租屋和暂住人口情况明,底数清,控得住,管得严,服务好为总目标, 要求到 2006 年底实现出租屋和暂住人口信息采集率达 95%以上, 暂住人口资料准确率达 85% 以上,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和税费征管率达 90%以上;出租屋发案得到有效控制,消防, 安全隐患和各类非法经营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
做好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意义重大, 涉及面广.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 视,按照职责分工,严格执法,密切配合,强化责任,增强威力,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维稳及综治部门负责对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 协调相关部门全面 推进出租屋综合治理;建立出租屋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指导,督促,检查出租屋综合管理措 施的落实.
公安机关负责出租屋人口和治安管理工作.与出租屋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暂住人口的信息 采集工作;依法惩处和打击出租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出租屋管理人员做好出租屋治安 管理工作;会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与出租屋业主签订综合管理责任书.
出租屋综合(房屋租赁)管理部门负责依法管理房屋租赁市场,组织房屋租赁管理费收 缴, 代征私人房屋租赁税, 进行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和管理, 查处违规租赁和违规中介行为;与公安部门共同做好采集暂住人口信息, 及时录入信息系统提供相关部门使用;会同公安机 关与出租屋业主签订综合管理责任书;加强巡查,全面掌握出租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出租屋专项整治工作.
规划部门负责编制
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和改造计划, 依法对进入租赁市场的临时建筑和 改变用途的房屋进行审批.
国土房产部门负责规范物业管理公司, 房地产中介行业的管理, 协助查处违规中介机构 及其违规行为.
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出租屋内的生产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 采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改作生产, 商业用途的出租屋进行消防监管, 督促出租屋业主及时 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建设部门负责出租屋内燃气经营业务的安全管理工作, 依法查处, 取缔无牌无证燃气供 应站点.
工商管理部门依法依规查处出租屋内无证无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及其它违法经营行 为;配合查处,取缔非法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对以出租屋为经营场所的企业,依法进行注册 登记,严格把关.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出租屋内地下加工窝点的查处工作, 依法取缔各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的生产经营场所.
税务机关负责房屋租赁税收的征管工作,委托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代征私人房屋租赁 税,依法查处偷逃税费的出租屋业主.财政部门负责房屋租赁管理费的管理工作, 将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 算或以其它经费供给形式予以保障.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出租屋业主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 组织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查处进入租赁市场的违法建筑, 会同有关部门对出租屋内的非法经营 行为进行查处.卫生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出租屋内的“黑诊所”进行查处.文化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出租屋内的“黑网吧”等文化领域非法经营行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出租屋管理工作进行效能监督, 查处党员, 干部, 职工私人违规出租屋行为,依照党纪政纪追究相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对出租屋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进行宣传, 配合做好出租屋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舆论监督.各区委,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出租屋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按 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做好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水务,供电,燃气,电信部门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查处情况,负责对违法租赁和有非法经营行 为的出租屋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相应措施.房屋出租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处),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负责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 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三,全面落实综合管理工作(一)深入开展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按照“村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 求,认真做好暂住人口和出租屋信息采集和变更登记工
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暂住人口的 真实情况.依托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构建全市统一的人口信息基础平台.(二)实行出租屋分类管理.根据各类出租屋的硬件条件,业主守法纳管意识和实际管 理情况,对出租屋分别作出甲,乙,丙等级认定,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对硬件设施完善, 环境整洁,无消防安全和治安隐患,业主自觉纳管,诚信经营,没有发生过治安和刑事案件 的甲类出租屋,以提供服务为主,由业主负责人口登记工作;对硬件设施较好,无明显消防
安全和治安隐患,近期未发生过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乙类出租屋,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明 确专人登记管理,防止出现漏管现象;对硬件设施不完善,存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业主 规避管理,近期发生过治安或刑事案件的丙类出租屋,作为治安管理的重点,倾斜力量,完 善措施,定点包干,加强跟踪管理.社区民警和出租屋管理员要定期上门检查,督促进行整 改,必要时可责令其停租.由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文明守法租赁单位(户)”创建达标活动.对在活动 中表现突出的出租屋业主,授予“文明守法租赁单位(户)”荣誉称号,同时建立健全房屋 租赁税费减免的合法奖励机制.(三)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监管.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各类违规房屋 租赁行为;认真搞好市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定期公布房屋租赁指导租金标准,引导房屋租赁 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做好房屋租赁税费的征收工作,确保税费征收额逐年增长.(四)强化出租屋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经常组织开展出租屋清理清查活动,切实加强 治安防范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活动, 严厉打击出租屋内的违法犯罪 活动,始终保持严打严管的高压态势.大力查处违法建筑,清理整治“六小”场所和无证无 照非法经营行为,推进城中村改造进程,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优化相关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面向暂住人口的服务网络.由社 区工作站和出租屋综合管理站牵头, 各相关部门参与, 在出租屋集中的社区推行出租屋管理 服务中心模式,实行“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出租屋管理部门的网络系统,主动为租赁当 事人提供信息服务,现场受理暂住证办理,暂住人员信息登记,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租赁纠 纷调解和税费征收等业务.积极为暂住人口提供就业和技能培训服务;开展对暂住人口的计 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为暂住人口提供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服务措施;努力为暂住人口 子女入学提供便利;做好对暂住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 为暂住人口在深创业和生 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加快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全面推行五种出
租屋管理模式.1.“旅业式”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城中村的单位和个人整栋出租屋的管理.出租屋业 主亲自或依法委托楼管员,依照旅店管理的办法,对租住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并及时将人口 登记资料报送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2.“物业式”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住宅小区分散出租屋的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管 理处)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屋实施管理,认真做好租住人员的登记,注销工作,并在 规定时间内将登记资料报送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
3.“单位自管式”管理模式: 主要适用于工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集体宿舍暂住人员的 管理.企事业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暂住人员的登记工作, 在人员入住 7 日内将登记资料报送 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4.“散居包片式”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老屋村”,建筑工地,城市边缘部位等处暂 住人员的管理, 实行划片包干管理的办法, 由出租屋综管站负责人和社区民警带领管理员定 期巡查登记,纳入管理范围.5.“院区围合式”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自然村出租屋的管理.凡具备条件,能够实行 围合管理的地方,都要完善硬件设施,引入物业公司,全面实行“院区围合式”管理.要通过实行出租屋五种管理模式,准确掌握暂住人口的动态,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 销”,防止出现漏登,漏管现象.在不断完善出租屋五种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性租 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出租屋管理的整体水平.各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 制定对应管理模式的工作方案,务必把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每一间出租屋.市维稳 及综治办要制定五种管理模式的标准和达标要求,争取用一年时间推广到全市所有出租屋, 并统一组织检查验收.(二)抓紧建立“三区联动,四位一体,五员捆绑”的出租屋管理协作机制.由公安机 关和维稳综治部门牵头,建立“三区(社区,警区,安全文明小区)联动,四位(社区居委 会,社区综治办,出租屋综管站,物业管理公司)一体,五员(警员,出租屋管理员,治安 巡防员,安全员,计生员)捆绑”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共同做好出租屋管理工 作.派出所和警务室要保证出租屋综合管理所,站兼职领导人员到位和上岗工作;经常组织 开展各项协作活动,及时整治出租屋存在的问题;主动上门做好不服从管理,不配合工作的 “钉子户”工作.各职能部门对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通报的问题,要积极受理,认真解决, 及时反馈,决不能推诿扯皮.(三)建立健全出租屋综合管理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出租屋综合管理责任书制度.出租屋业主必须依法签订《出租屋综合管理责任书》,依法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建立和完 善人口信息申报登记制度.出租屋的业主和暂住人员的用工单位, 负
有协助政府部门搞好出 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的责任, 在规定时间内要向公安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如实报告暂住人 员情况.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区,街道,社区维稳及综治办(工作站)要牵头建 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落实出租屋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信息通 报,反馈制度.完善通报,处理,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好出租屋管理中发现的治安, 消防,安全,工商,计生等问题,对于处理和反馈率达不到 80%的,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案件倒查通报制度.公安机关要及时向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通报出租屋发生的重 大刑事和治安案件情况, 联合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倒查, 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倒查, 处理结果.五,切实加强对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一)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是出租屋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 落实者,对出租屋管理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为直接责 任人,要具体抓.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协调解决出租屋管理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督促基层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出租屋管理方面 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将出租屋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进行考核,严格 执行“一票否决权”制度.(二)加强出租屋管理的队伍建设.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保持出租屋综合管 理机构和队伍的相对稳定.区,街道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后,与出租屋综合管理机 构合署办公, 同时承担出租屋和人口管理两方面的职能, 社区出租屋管理机构只能加强不能 削弱.加强出租屋管理的队伍建设, 确保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设置, 人员配备与承担的职能, 任务相适应.要加强队伍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业务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员,坚决予以辞退并收回上岗证.(三)认真组织考核和责任追究.各级维稳及综治部门要定期检查考核出租屋管理工作.市综治办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办法中要明确有关责任追究规定, 凡出租屋内发生刑事案 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案一起,组织倒查一起,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失职渎职的社 区民警和出租屋管理员,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对不遵守管理法规,不认真履行职 责的出租屋业主,除依法追究其治安和刑事责任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停租和罚款处 理.属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 党纪,政纪处分.(四)不断完善出租屋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出租屋管理工作 的投入,将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的经费列入部门
财政预算,落实经费和设施配备,确保出租 屋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102
进一步加强XXX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促进我镇经济建设,结合我镇关于《XXX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1、总体要求
我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方针,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为目标,以推进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规范化、社会化为重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2、总体目标
进一步落实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镇综治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以派出所为主体,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多层面、多形式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全面覆盖、多层次、全时
空、全方面的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努力,力争使我镇达到“四个明显增强”: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矛盾隐患的能力明显加强;全社会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偷牛盗马、入室盗窃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校园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破坏农业生产秩序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矿山、交通、消防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即“平安坪塘、和谐坪塘”创建的群众参与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群众对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群众对政法队伍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1、建立维稳、综治工作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党委书记任主任,综治办、XXX派出所、XXX司法所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中心成员。按“主体不变、分工负责、整体联动、充分结合、方便群众、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中心统一领导和部署辖区综治、维稳工作;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统一协调处理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统一归档综治、维稳工作资料和案卷。中心建立每月一次的议事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通报会,实行考评、记实制度。
2、进一步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要求商场有保安队,校有护校队,集镇村有巡逻队,并充分发挥作用。
(1)保安队、护校队要做到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人。
(2)以政法干部为主,并抽调镇机关、民兵和各站所干部组成集镇夜间巡逻队,不定期对街面、主要交通主干线进行巡逻和喊夜。凡抽到的单位无条件服从安排,不服从安排的单位,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对单位负责人不予考核,已安排参加巡逻的干部,无故缺旷一次扣工资50元,连续缺旷三次者,年终考核评定为不合格。
(3)以行政村为单位,继续巩固和完善“户户联防”,坚持轮流巡逻、值班守夜制度。因“户户联防”工作抓不积极导致辖区内发生偷牛盗马、入室盗窃案件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各村根据本辖区实际,制订相应的治安防范方案,特别要制定预防偷牛盗马行动预案,控制偷牛盗马案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偷牛盗马案件,村与村之间要互通信息,在主要交通要道、主要地段设卡堵截,绝不让犯罪分子逃逸。
4、建立镇、(社区)村纵向和村与村(社区)之间信息网络。同时,派出所在治安乱点安插线人,形成信息明暗两条线,并对信息员进行培训。
5、建立镇综治办、司法所和派出所查访工作制度。每月至少深入各村委会一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掌 握治安情况,解决处理问题,为民排忧解难,防患未然,维护稳定。
6、以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建立村级人口管理联络站,掌握常住、暂住及流动人口和“四类”人口情况。调整充实完善村委会的调解、治保、帮教组织,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方面的工作。
7、搞好摸底调查,加强对两劳人员及有劣迹青少年的管理监控。组织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对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并积极协助破案的,视其贡献程度奖励。
8、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控。
9、截源堵流,加强阵地控制,截断销赃渠道,加强对金银首饰加工点、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等场所和特种行业的控制,堵死销赃渠道。
10、加强对中小学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学校治安管理。
11、建立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领导包村制度。并将工作实际与年终考核挂起钩来。
12、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问党风、听民意”活动,倾听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宣传创建“平安坪塘”、“平安社区(村)”、“平安家庭”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要求、方法与步骤。
13、加强与周边的协作,积极与周边乡镇建立周边联防,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边界联防组织,建立边界联防治安值班哨卡和治安信息员,互通信息。加强指导,抓好防范巡逻,建立边界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边界联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对治安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要密切配合,共同拦截和打击罪犯。成立边界联合调解委员会,加强对周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监控力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强边界群众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搞好团结,共谋和谐发展。
XXX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2012年5月10日
第四篇: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8-10-27
文号:深发〔2008〕10号
高层次专业人才是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推动深圳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现就加强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优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的政策体系,以国家级领军人才为龙头、地方级领军人才为骨干、后备级人才为基础,分步骤、有重点地建设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营造高层次专业人才安心生活、称心工作、专心发展、潜心提升的适宜环境,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提供核心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通过从海内外大力引进和本土自主培养等途径,积聚一批领军作用突出的国家级领军人才、一批专业地位突出的地方级领军人才、一批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崭露头角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后备级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活力充沛、择优汰庸、持续创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
二、创新引进使用政策,积聚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开辟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高层次专业人才来深工作可特事快办,实施无障碍引进。进入已满编事业单位的可申请专项编制,需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而暂无空缺职位的,可申请特设岗位破格聘任。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实行个性化服务,由人才
服务机构全程跟踪协助办理各项手续。引进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可使用专用窗口,专人快速办理引进手续。引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需补缴超龄养老保险费的,按引进单位经费渠道解决。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快速办理出入境手续的便利。
(四)吸引科研团队来深发展。科研领军人才带研发团队来深发展,政府资助启动经费,在选题立项、人才配置、经费使用、奖励分配等方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享有充分自主权。把科研团队建设情况作为科技立项评定奖励、评审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条件。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科研团队需从外地引进人才的,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拓展博士后工作新空间。实施“博士后引进工程”和“博士后留深计划”,加大博士后招聘力度。通过到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开展项目推介、优惠政策宣讲和定期发布岗位招聘信息等形式,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深圳设站单位从事科研工作。通过组织博士后企业行、成立博士后联谊会等方式,加强博士后与用人单位交流,提高博士后留深工作机率。支持博士后开展项目研究,每年从非共识技术创新资助计划中提供30个名额供在站博士后申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创新型中小企业分批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博士后科研工作与中小型企业科研项目紧密结合。
(六)加大力度引进海外智力。发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人才“高交会”、人才“文博会”、国际人才市场等平台作用,大力引进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中担任高级职务、拥有高新技术成果以及在海外知名院校、机构工作并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海外人才。通过定期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与我驻外使(领)馆、华人华侨组织和海外著名猎头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深圳驻海外联络处加挂引进海外智力联络处牌子,聘请专职或兼职引智专员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海外人才联系渠道。
(七)设置“国(境)外专家特聘岗位”。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设置面向海外专才的“国(境)外专家特聘岗位”,聘请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规划、建设、环保、水务、交通、城市管理、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海外高级专家来深工作,实行协议薪酬制。借助海外高级专家的国际视野、先进理念、专业眼光,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八)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实施“候鸟计划”,在高校、科研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设立短期工作岗位,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不转关系、不迁户口短期来深
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工作。市政府提供短期住房、生活补贴等,协助解决其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
三、加大培养力度,开发和提升高层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
(九)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建立公开、公平、体现能力、突出业绩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按照适应深圳发展目标、贴合产业发展方向、具备深厚发展潜力、引领专业发展潮流的要求,积聚一批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形成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资助,重点培养,鼓励其充分发挥领军作用,持续提升专业水平。相关人选实行任期制,定期考核,按实际业绩能上庸下,进行动态管理,在任期内享受各项配套优惠政策。
(十)建立学术研修技能交流津贴制度。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进修等学术研修活动,高技能人才应邀到国内外著名机构或者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参与技能技艺交流等活动,或代表深圳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给予津贴资助。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学术研修基金,支持高层次专业人才开展学术交流。
(十一)实施“卓越专家访问计划”。政府提供经费资助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深学术访问、举办学术讲座,或高技能人才来深进行技术技艺交流等。通过交流互动,使高层次人才便捷掌握学科前沿信息,了解技术技艺最新动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十二)多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政府间培训项目的合作,开发高端培训项目,每年围绕若干主题组织境外培训班,扩大选送境外培训交流的规模,政府资助培训费用。培养一批熟悉国际相关专业领域情况,具备专业资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为深圳向国际化城市转型提供人才储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申请注册国际认可的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注册成功的,由政府提供申请和注册费用资助。
(十三)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级技师、技师,重点培养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能手。整合培训资源,搭建高技能人才训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确认一批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资助制度,对支柱产业和政府扶持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所开展的提升培训,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十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承办国际性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政府给予经费资助。以“博士后创新讲堂”、“企业家创业讲堂”、“特贴专家展望讲堂”、“国际人才论坛”和“首席技师讲堂”等为主体,打造高层次、公益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其成长环境。支持高层次专业人才参加专业学术团体,担任国家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会费由政府资助。
(十五)打造深港人才互动新格局。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加强深港人才智力的交流与合作。畅通香港专家来深工作和创业渠道,重点引进香港高端服务行业高层次人才。推动两地互派科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到对方的相关部门学习、培训、挂职,合作实施人才培训、培养计划。积极推进两地专业技术资格互认,逐步实现两地专业人才的融合。
四、加强载体建设,为高层次专业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平台
(十六)加大院校建设力度。加强现有高校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技能实训室建设,赋予高校更大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开放、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城建设,研究解决在深工作人员编制及退休待遇问题,进一步办好大学城,增加高层次专业人才聚集载体。加快建设高级技工学校,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发挥虚拟大学园作用,依托入园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深发展提供有力扶助,为高端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平台。
(十七)加快发展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加大重点领域科研机构建设力度。鼓励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深设立分支机构,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或转化中心、中试基地。充分发挥市科技研发资金和技术进步资金作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首席技师工作室”,并给予资助。
(十八)扶持做大做强留学生经济。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优先安排留学人员创办的高增长型企业进驻产业基地,并一次性资助50万元。通过项目推介等方式,搭建风险投资与留学人员企业沟通平台。市政府设立的担保风险补偿金及再担保资金向留学人员企业倾斜,鼓励担保机构为留学人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融资难题。
(十九)鼓励创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社会投资新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市政府提供200万元以内的专项资助;社会投资新办留学人员产业园区,市政府视其规模
给予500万元以内的专项资助。支持留学人员以技术入股等方式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市场作用,鼓励风险投资机构为创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五、整合资源,强化激励,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二十)加大人才工作投入。通过整合现有人才资金和增加投入,设立“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项奖励、资助和补贴。市级专项资金首期投入约2亿元,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
(二十一)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相关单位,研究制定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指导各区、各部门建立分工协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督导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各区政府、各部门要围绕全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总目标,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本地、本部门人才工作目标和实施办法。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服务政策的落实、咨询及辅助协调等具体工作。
(二十二)设立“鹏城杰出人才奖”。在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有杰出贡献专业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按照专业贡献非常突出、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标准,每两年评选10名左右优秀高层次专业人才,授予“鹏城杰出人才奖”,每人奖励50万元。
(二十三)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政策,统筹解决其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市政府按照人才不同层次,分别以购房或租房补贴、购房贴息、提供人才公寓等方式,为高层次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根据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原就业情况及个人条件,按照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协助解决其就业问题,其子女需在深就学的,按不同情况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二十四)加强高端服务,为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切实保障。两院院士享受一级保健待遇,其他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均享受二级保健待遇,后备级人才享受三级保健待遇。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的体检费及超医疗保险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建立高层次专业人才信息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并由专门服务机构
负责与高层次专业人才联络工作。关心高层次专业人才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十五)建立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绩效监督机制,将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评估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由市政府绩效评估部门对包括高层次专业人才政策实施情况、高层次专业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整体建设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通过绩效评估和结果反馈,不断改进工作,切实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二十六)弘扬尊重人才社会风尚。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专业成就、突出贡献和钻研精神,在我市人才园建设“人才长廊”,介绍和宣传获得杰出成就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其社会地位,进一步弘扬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
第五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党政机关、事业单(xiexiebang推荐)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发[1997]27号 【发布日期】1997-12-22 【生效日期】1997-1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企业工作人员出国
(境)管理的规定
(深发(1997)27号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为了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的管理工作,纠正出国(境)存在的不良风气,根据中央、省的有关规定和中发〔1997〕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重申并作如下规定:
一、一、因公出国(境)一定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具体的任务,并与工作身份相符。
二、二、未经批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加企业事业单位团组出国(境);不得违反规定将出国(境)费用拿到下属单位、企业报销。违者,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三、禁止用公费出国(境)度假、办私事。违者,由其本人负担出国(境)费用,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四、持赴港、澳长证(包括三个月可往返两次的证件,下同)者,非紧急公务并经领导批准,不得在假日、双休日赴港澳。
五、五、申领因公出国(境)证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不得弄虚作假、谎报材料。违反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严格管理,对因违反规定,滥用审批权或因审批工作疏忽而发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派出单位和审批部门主管人员的责任。
六、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赴港、澳长证,统一交由市外事办管理;市委决定任免的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或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的赴港、澳长证,原则上由市外办管理并登记备案,但不收回集中,仍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保管,市外事办不定期抽查;市属资产经营公司任免的人员的赴港、澳长证,分别由各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其他人员赴港、澳长证,由持证人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管理。
上述人员赴港、澳返深归队后,须在三天内将其赴港、澳长证交回其证件管理的单位或部门集中保管。
七、七、市外事办和有关主管部门对赴港、澳长证管理要进行不定期抽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给予收缴证件或收回证件管理权的处理。
八、八、凡出国(境)期间参与色情、赌博活动或违反其他外事纪律的,一经查实,立即收回其证件,并视情节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
九、九、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企业人员不得持有外国护照或赴港、澳单程证件。违者,一经查实,作除名处理。
十、十、采用不正当手段,为自己或支持、协助配偶、子女非法持有外国护照或赴港、澳单程证件的,一经查实,一律撤销职务,开除公职,党员开除党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十一、十一、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