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QA的定义
QA(Quality Assurance,中文意思是“品质保证”,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的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保证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A人员.基本简介
无论是ISO9000还是CMMI,都是以过程为中心。也就是说,通过过程的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而过程质量与产品质量如何正向关联呢?就需要质量保证(QA)。这也是ISO9000和CMMI都很推崇的方法。但从国内软件企业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的过程体系都相差无几,而开发出来的产品质量却千差万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有很多,过程及其执行方式的生搬硬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建立QA组织的时候,多数企业也这样实行“拿来主义”。就像看着别人穿着一双非常漂亮的鞋,就想拿过来自己穿,一般都不会适合自己。其结果要么是打肿脚穿大鞋,要么是削足适履,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做的是“量脚买鞋”、“量体裁衣”。QA组织的建立也一样,应先了解企业的文化、可获得的资源以及过程成熟度水平等,再据此选择适宜的QA组织。下面我们就从一个动态的视角来探讨QA组织的建立。
建立组织结构
建立一个组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它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岗位的职责,而且还决定了资源如何配置。按照国内多数企业的做法,QA组织结构可划分为三类:职能结构、矩阵结构以及两者结合而成的柔性结构。
职能结构
在职能结构中,各个职能部门设立自己的QA岗位,位于高级经理之下,独立于项目组。QA直接对高级经理负责,但业务上需要向项目经理汇报,属于项目成薄H缤?所示。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QA容易融入项目组,易于发现实质性的问题,解决问题也很快捷。缺点是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经验缺乏交流和共享,还可能出现对过程、方法和工具研究的重复性投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由于高级经理专注于业务的发展,QA的职业发展容易受到忽视,难于接受到应有的培训和提升。
矩阵结构
在矩阵结构中,设立了专门的QA部门,与各业务职能部门平级。QA隶属于QA部,行政上向QA经理负责,业务上向业务部门的高级经理和项目经理汇报。如图2所示。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由QA部经理对QA考评和授权,有利于保证QA的独立性和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利于确保组织的长期利益与项目(或个人)的短期利益之间的平衡。QA资源为所有项目所共享,可按照项目优先级动态调配,资源利用更充分,但也可能出现资源竞争冲突。此外,QA部门对QA流程的改进、QA知识的管理、QA人员的发展负责,并可集中资源进行QA平台的建设,以防止重复性的投资。但另一方面,在矩阵结构中,QA难于融入项目组,发现的问题也很少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柔性结构
柔性结构是职能结构和矩阵结构的混合形态,在职能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QA组。
QA组是一个专业组
QA组是一个专业组,不是一个行政机构。QAG Leader可由质量管理部委派人员担任或由某业务部门的QA兼任。与职能机构一样,QA直接对高层经理负责,但在业务上向项目经理和QAG Leader汇报。柔性结构吸收了职能结构和矩阵结构的许多优点,既便于QA融入项目组,又便于部门之间经验的分享,还利于QA能力的提高。QAG Leader可以从各部门QA汇报中提取出各项目的共性问题,用于组织级过程的改进。企业还可以通过授予QAG Leader不同的权利,比如按照20/80原则与高级经理分配QA的管理,来促进QA专业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确定岗位职责
在CMMI中,QA的主要工作是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从实践经验来看,QA只完成这两项工作很难体现出QA的价值。为了让QA组织的产出大于组织的投入,实现增值,就应该根据企业需要适当增加QA的职责,比如过程指导、过程度量和过程改进等。过程指导主要是项目前期辅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包括辅助定义或修改项目过程和过程模型、协助项目估计、建立项目验收准则、设置质量目标等),对项目成员进行过程和规范的培训以及在过程中进行指导等。过程度量(包括产品度量)在CMMI中已经成为CMMI ML2级中一个单独的过程域,但却是对所有过程的一个共性要求。特别是成熟度越高,对度量的要求也越高,难度也越大。这就要求有专业的人员来负责,QA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主要职责包括收集、统计、分析度量数据,以支持管理信息需求。过程改进在CMMI中主要是EPG的职责。但事实上,QA更接近于过程实施的环境,更了解过程运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发现“木桶中最短的那块”。同时,QA也是改进过程试施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了解了QA的这些工作以后,是否认为每个企业的QA职责应该都一样或者差不多呢?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的现状确实是这样,这也是QA整体效果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在确定QA职责的时候应该考虑自身的需要和环境,主要包括业务需求、过程成熟度水平和企业文化。
业务需求主要是确定了QA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比如执行同行评审过程中,QA可以协助评审和组织会议;在存在外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QA在监控外包方方面发挥作用。QA职责分配很重要的因素
过程成熟度是影响QA职责分配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成熟度等级所要求的QA工作分布是不同的,如图4所示。在低成熟度等级下,需要抽取各项目最佳实践来定义过程,并指导过程的试施,QA在这方面的工作最多。随着过程的完善、制度化和实施,QA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向了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当企业的过程成熟度达到4级或5级以后,对过程的遵守已经成为员工的一种习惯,过程和产品的审查需求减少,而度量和过程能力的优化又成为QA的工作重点。
企业文化对QA来说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它,但却深深地被它影响。比如说,在一个氛围活跃、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QA应该倾向于服务职责;而在一个强纪律、低技术、规章制度成熟的企业,QA就应该倾向于监督职责。
配置岗位人员
在建立组织结构过程中设立了QA工作岗位,现在就需要为岗位配备足够的资源,特别是分派岗位人员。从大体上说,QA人员的配备可根据企业特点分为两类:全职和兼职。
全职就是设置专门的QA人员,QA的主要职责就是质量保证工作。在设置这类人员时,最重要的是考虑他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是否符合组织和岗位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要求是依据企业文化和成熟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说,对于一个协作意识较弱、官僚主义较浓的企业,沟通对QA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对于成熟度较低,还没有制度化标准过程的企业,对业务的了解和QA专业知识的精通可能是选择QA最重要的标准。
兼职就是将工程师分派到其它职能部门或项目中去兼任QA工作,每一位工程师都作为一名潜在的QA。这也是QA人员配置的一个可选方案,一般适宜于开放的、以质量为向导的文化,反过来也能对质量文化的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方案应小心地与组织制度结合,比如奖惩制度、成本制度等,否则容易引起利益冲突。
由于QA的概念引入国内不久,QA人才相当缺乏。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来完成QA工作,也可以采取岗位轮换的方式。比如,允许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岗位和QA岗位上轮换,把一定的QA工作经历作为项目经理上岗的必备条件。采取岗位轮换的方式,一方面解决了QA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还促进了轮岗人员把QA的思想和方法融会到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中,更大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建立QA组织需要动态地考虑企业的文化、可获得的资源以及过程成熟度水平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而不是生搬硬套。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宜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中确立了QA岗位和汇报渠道。接下来就是确定岗位职责,并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配置合适的QA人员。只有在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岗位人员都设置和整合好以后,才能充分发挥QA的价值,确保通过过程的持续改进来带动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IQC,QA,FQC,OQC,IPQC的定义和职责
IQC,QA,FQC,OQC,IPQC的定义和职责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其主要职责如下:
1、对供应商所送货物,按照技术标准,工作指示用最好的测量系统进行检验;
2、对供应商所送货物料进行质量评估,如月报,季度评估;
3、对供应商所送货物的异常进行反馈、跟踪,并协助供应商进行改善; QA:QUALITY ASSURANCE QA是质量保证,英文就是quality assurance,在CMMI中QA的主要工作是质量评审和产品评审,在ISO8402:1994中的定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的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保证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A人员;QE是品质工程的意思,英文就是quality engineer,主要从事品质工程的文件制定,QE是建立、分析、完善品质控制程序的人,不会去查每一单货品;QC是品质管理的意思,英文就是quality controller,主要按照QE指定的品质文件进行品质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qc是对人事、对物,直接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具备必要资质的qa是组织中的高级人才,需要全面掌握组织的过程定义,熟悉所参与项目所用的工程技术;qc则既包括软件测试设计员等高级人才,也包括一般的测试员等中、初级人才。
OQC: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这种情况下一般只有存在库存的时候才会有的,没有库存的情况下不需要OQC的,FQC就可以了,因为FQC就是最终检验了。如果你们的产品库存周期比较长的话,那么这个抽样标准一般不是根据GB2828,而是根据GB2829来的,属于监督性的质量检查。1 }, D2 ^7 r' s5 O 8 ~7 k% g, y.o FQC: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最终检验Final Qulaity Cotrol,也就是成品的入库前的“最终检验”(没有库存的情况下属于出货前的检验了)。第二种情况是完工检验Finished Quality Cotrol,这种情况下即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的,都可以称之为“完工检验”。半成品FQC后入半成品库,或者成品(也是完工件)的最后检验(这里同FinalQC)。。一般这种检验的依据是GB2828的标准。IPQC:
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4M1E的巡查。
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验证。
详细的说 :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
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4MIE)。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
1.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
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
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① 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② 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③ 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④ 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对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特别是以工装为主导影响因素(如冲压)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精度必须反复校正。为了使工装定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1/2 公差范围的预控线内。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步步高工作期间,他们对IPQC的首件检查非常重视,毕竟国内从事AV家电生产的企业,工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员工的操作控制。因此,新品生产和转拉时的首件检查,能够避免物料、工艺等方面的许多质量问题,做到预防与控制结合。
¬
(2)巡回检验 ]
巡回检验就是检验工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在大批大量生产时,巡回检验一般与使用工序控制图相结合,是对生产过程发生异常状态实行报警,防止成批出现废品的重要措施。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有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 一是、寻找工序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
二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
巡回检验是按生产过程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因此有利于判断工序生产状态随时间过程而发生的变化,这对保证整批加工产品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为此,工序加工出来的产品应按加工的时间顺序存放,这一点很重要,但常被忽视。.(3)末件检验:
.靠模具或装置来保证质量的轮番生产的加工工序,建立“末件检验制度” 是很重要的。即一批产品加工完毕后,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被发现,从而因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
过程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前所述,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通常要把首检、巡检同控制图的使用有效地配合起来。过程检验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质量改进密切联系,把检验结果变成改进质量的信息,从而采取质量改进的行动。必须指出,在任何情况下,过程检验都不是单纯的剔出不合格品,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和质量改进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还要指出,过程检验中要充分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工序质量表”中所列出的影响加工质量的主导性因素;其次是要熟悉工序质量管理对过程检验的要求。工序质量表是工序管理的核心,也是编制“检验指导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工序质量表一般并不直接发到生产现场去指导生产,但应根据“工序质量表”来制定指导生产现场的各种管理图表,其中包括检验计划
对于确定为工序管理点的工序,应作为过程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除了应检查监督操作工人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及工序管理点的规定外,还应通过巡回检查,检定质量管理点的
质量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的主导性因素,核对操作工人的检查和记录以及打点是否正确,协助操作工人进行分析和采取改正的措施。(以上内容为本命年的困惑搜索整理转发)
第三篇:QC、IQC、IPQC、FQC、OQC、QA分别的定义
QC、IQC、IPQC、FQC、OQC、QA分别的定义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IQC:即英文(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是来料的质量控制,简称来料控制。
IPQC:即英文(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FQC :制造过程最终检查验证(最终品质管制, Final Quality Control), 亦称为制程完成品检查验证(成品品质管制, Finish Quality Control)。
OQC:即英文(Outgoing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成品出厂检验。成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才能达到产品出厂零缺陷、客户满意零投诉的目标、检验 项目包括:成品包装检验:包装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运输要求等;成品标识检 验:商标批号是否正确。成品外观检验:外观是否破顺、开裂、划伤等。成品功能性能检验。批量合格则放行,不合格应及时返工或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QA:即英文(Quality Assurance)中文意思为品质保证,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体系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的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保证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叫做QA人员。
第四篇:QC、IQC、IPQC、FQC、OQC、QA分别的定义
QC、IQC、IPQC、FQC、OQC、QA分别的定义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其在ISO8402:1994 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IQC:即英文(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是来料的质量控制,简称来料控制。IPQC:即英文(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
从物料投入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OQC:即英文(Outgoing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成品出厂检验。成品出厂前
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才能达到产品出厂零缺陷、客户满意零投诉的目标、检验 项目包括:成品包装检验:包装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运输要求等;成品标识检 验:商标批号是否正确。成品外观检验:外观是否破顺、开裂、划伤等。成品
功能性能检验。批量合格则放行,不合格应及时返工或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QA:即英文(Quality Assurance)中文意思为品质保证,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
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
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体系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
设置这样的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保证的职能,担任
这类工作的人员叫做QA人员。
第五篇:QA职责
QA是成为一种边缘化的角色还是产品质量真正的保护神,我们面临了大量的困惑:QA的地位究竟在那里?QA如何发挥其价值?QA的工作职责究竟有哪些?本课程以国内外各类典型企业(IBM,PCCW,ORACLE,HP,华为等)的实践为依托,结合培训讲师在数个企业的专业QA专家的实战经验,通过质量及质量保证概念、理念,质量保证角色定位及价值的分析;来界定质量保证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质量保证工作内容、技术、方法与工具应用。
本课程包括质量保证启动篇、质量保证历史篇、质量保证角色篇、质量保证知识篇、质量保证实践篇、质量保证展望篇,通过本课程,能达到的目标包括:
质量保证价值定位
了解质量的内涵以及质量在企业竞争力中的价值
正确理解质量保证的定位(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和个体职业通道)
质量保证的角色和职责定位
正确理解质量保证人员的工作职责
了解QA的工作方法、基础知识
质量保证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如何建立有效的QA工作流并确保落地
分析IBM/PCCW/ORACLE/HP/华为等组织的经验和案例,给出QA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使您快速步入优秀QA工程师行列,拥抱美好未来。
QA岗位培训资料
一、QA是代表客户对产品质量作出判定,客户是否满意即可反映公司产品质量状态。
二、抽样方案:不同的客户对产品质量标准有所不同,除非客户在A.Q.L方面有特殊规定,否则按国诺标准执行,但客户有要求的,一定要尊重。
三、产品质量标准:一般国标规定为:IPC610B;有些质量标准在SMT也许是通用的,但DIP就有较大区别,此种情况为了使本公司能与客户达成统一,必须要有充分的沟通,尤其是物理性能方面的,通常我们把本公司检查规范所未有体现但客户又有要求的这部份称为特殊要求。我们理想的做法是:将其写成书面规范并受控(有时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发出),特殊要求可用专门的文件夹保存。
四、熟悉本公司产品检查规范,每个人均必须全面掌握。
五、不良项目的识别:QA在作半成品或成品检查时,要系统的考虑不良项目的全面识别问题,也许99%的不良内容均得到了识别,但QA最重要的是识别1%不容易识别的内容,即此方能更好的体现QA的业绩。
六、不良反馈(退货):QA根据A.Q.L标准,识别不良需要退货时,退货品需得到主管确认(夜班除外),拉长或助拉亲自与生产部门拉长或助拉沟通对机。
七、退货记录:QA识别不良品后,除非明确无误的缺陷,可直接填报表确认,若有任何凝问或无明确标准来判定是否需要退货时,应先请示助拉、拉长,拉长请示主管作出决定,主管无法决定的,可请示经理作出判定,QA根据判定的结果决定是否记录。
八、退货原则:
1、根据QA检验规范作出判定;
2、无检验规范的不良项,由主管或经理决定是否退货;
3、特殊的返工看其不良是否属于偶然性的若是则可只处理当前不良品,不用整批退货。
九、QA检板时,要坚持轻拿轻放的原则,防撞击、防掉落等任何影响板卡质量的动作不得存在。
十、检验时,需高度集中,不得三心二意,交头接耳,以免影响注意力。
十一、QA在检板时,需不断的总结经验,以提升自己的岗位素质。
十二、QA检板前,要特别注意送检单上的状态,有关任何不良内容或特别的要求需出货的均须有书面的通知或证据且产品的任何特别状态有明确细致的标识单;
十三、关于套装产品出货,QA应根据BOM单、作出指导书、送检单上的说明进行检查,以确保包装是齐套、准确无误的。
十四、因为任何原因需分开出货的产品,均需识别状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十五、有关各类资料的保存,应整齐有序,尤其是各类通知应得到有序的保存。
十六、对通知的识别:特别重要的通知(如工程变更类)适当时拉长要提醒所有QA作业人员,然后由QA员自己认真识别其内容,发现有任何疑问应主动提出。
十七、QA检板时,拉长、助拉要带头有意识的识别该产品有无特别通知(该工作应养成一个作业习惯)。
十八、QA对一个工作令这产品作出检查时,首批及尾批均要对BOM单,以防错料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