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气候类型评课稿
《 世界气候类型》评课稿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 授教班级:七年级(2)班 授课教师:白羡萍
授教课题:《世界气候类型》 评课内容:
本周有幸听了白羡萍老师对人教版地理科第四章第一节《世界气候类型》的执教过程,教学前白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总的看来,本节课算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看法如下:
教学中的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教师思路清晰,环节间过度自然。
(2)、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6)、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
(7)、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课堂中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较少。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上仅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高二世界气候类型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世界气候类型和名称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能够分析各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看地图,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种气候类型,并说出他们的分布地区,提高学生的能力
2.联系以前的气压带风带和降水,以小组为单位,个小组选择气候类型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不同纬度气候不同,甚至同一纬度不同位置气候类型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解释新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具有联系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气候的类型
2.气候的分布
3.气候的成因
〈教学难点〉
气候的成因分析
〈教学用具〉
以PPT为主
〈教学过程〉
一、天气和气候
二、气温的变化
1.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是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与北半球为例陆地上最高值在七月,海洋上在八月;陆地上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海洋上出现在二月。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一般来说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大致与纬线平行
(2)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弯曲明显
(3)世界最低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
(4)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冬季相反
(5)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6)一月和七月海陆等温线的凸向(不分南北半球)
3.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级递减。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2)海陆差异的影响: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低于海洋。且陆地冬夏温差大,海洋冬夏温差小。
(3)地势高低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降低。
(4)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所以有暖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降温减湿,所以有寒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低微凸出。
(5)人为原因: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
4.等温线的判读
(1)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3)等温线为闭合曲线,中间气温高为盆地和低地;中间气温低为高原和山地。
(4)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凸向高纬;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凸向低纬。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
(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多对流雨。
(2)地形雨:湿润气流遇到山坡,沿山坡爬升,在上升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在迎风坡产生地形雨。
(3)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北纬60度多锋面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
(2)两级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地区
(1)全年多雨型:分布在赤道附近
(2)全年少雨型:分布在两极和干旱地区
(3)夏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550的大陆东岸
(4)冬季多雨型:南北纬300到400的大陆西岸
(5)常年湿润型:南北纬400到600的大陆东岸
四、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五、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三篇:世界气候类型判读教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学会判读不同的气候类型图
3、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珠海气候舒适宜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不少人前来定居。世界气候形形色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气候,学会判定不同的气候类型。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二、根据气温降水量图判读气候类型
(一)、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合作探究1】
第一步:判读气温曲线图,区别南半球和北半球
第二步:判读气温曲线图,区分气候类型所处的热量带 第三步:判读降水柱状图、区分同一热量带的不同气候类型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判别: 【自主探究1】(1)、区别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2)、区别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气候 【教师小结】板书展示
【承接】常见的气候统计图表有:气温降水统计表、各月气温降水坐标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温降水玫瑰图等等,无论何种类型,只要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曲”的技巧,此类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典例分析】(见学案)【高考链接】(2014年上海地理20)(见学案)
【承接】常见的气候类型判读除了利用统计图表以外,有时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判读。这里需要我们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来进行。
三、利用气候模式图判断气候类型
【自主探究2】 完成地带性气候分布模式图(见学案)
【合作探究2】 请判读右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题目见学案)由此归纳根据模式图判读气候类型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总结】①依据纬度位置,判断南、北半球和温度带;②依据经度位置,判断位于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还是内部(熟悉世界海陆分布);③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在模式图中确定类型。
【承接】有关气候的试题是地理高考试卷中的“钟情点”,其解题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断。
【高考链接】(2013年江苏地理 13)(见学案)
【承接】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加之影响气候的因素复杂,同一种气候类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温和降水量。因此大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2
四、头脑风暴:你还知道其他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吗? 【高考链接】(2015年浙江文综)(见学案)
【教师总结】气候类型的判读还可以根据该地区景观图判读,也可以通过分析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来推测气候类型。方式多种多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加以综合使用。
五、课后作业
1、【变式训练】(2014年浙江文综 10)(见学案)
2、【迁移应用】请自己选取气候统计资料,设计一条有关气候判读知识的题目。
六、板书
一、数据图表
1、以“温”定球
2、以“温”定带
3、以“水”定型
二、模式图
1、以纬度定带
2、以经度定海陆位置
3、模式图中定类型
三、其他判别法:
景观图、气候成因判别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判读
/ 2
第四篇: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教案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教案
热带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3)记住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情感目标:
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重难点
各种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热带气候类型
1、介绍热带的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区域)
2、热带雨林气候
a、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
b、通过看图教学生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c、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d、通过看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来总结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期中以亚马孙平原雨林气候面积最为广阔,并介绍“地球之肺”。
e、看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图加深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印象。
3、用以上的方法讲解热带地区的其他几种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4、总结热带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地区
5、重点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
(三)、亚热带气候类型
1、讲解亚热带的划分
属于温带,是温带地区的低纬度地区。不像热地区那么炎热,没有温带地区那么长的冬季,所以科学家们把这个地区划分为亚热带。
2、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
a、出示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分布图。b、看图同学自行总结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的特征与分布地区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分布: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的沿海。c、看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景观图巩固特点
d、说明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对人类生活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3、用以上的方法学习地中海气候
说明地中海气候是世界上唯一的冬雨型(注意南北半球的不同图表表示方法)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第五篇: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8篇)
篇1:《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灵石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气候特点,了解山西省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出现预期的答案就赶紧总结出结果,比如,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等,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完全还给学生,对本节教学留下了遗憾。
4、反馈练习涵盖的。知识面不全。本节学生除了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还要会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而在设计练习时忽略了运用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没法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老师。
篇2: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题为《世界气候类型》,内容为初中地理的难点之一,我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
3、学会判读“气候直方图”。
4、从丰富多彩的气候和景观类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园。
5、在分析各气候的成因中,促进学生形成观察、比较、思考、质疑的科学研究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2、直方图的判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气候直方图”判读方法。
本节课内容丰富,全球的气候类型必须面面俱到,为了吸引学生,我不断变化方法,有的精讲,有的简讲,有的让学生讲,并且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展示常见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景观,使学生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获得最感性的认识,最终不仅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地理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本节的课内容涉及人与地球环境,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在本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整节课渗透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理念。
在提及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时,联系前一天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主人翁的意识。
整节课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圆满地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篇3: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由于本课内容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教师则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表达自己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育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而对于较好班而言,基本上掌握了各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气候特点的方法。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篇4: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了《世界的气候》一课,下面谈谈这节课自我感觉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整体上说一下自己这一堂课的情况。这堂课整体来说思路比较清晰,但是教学目标与课标有些偏离,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解读课标也没有很好的研究教学参考导致的。在教学基本功上感觉自己还是语言上欠缺很多,语调太平淡,一节课始终是一种语调听不出重点,板书还是不好第一字不好,第二不整洁,第三内容不成体系。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上台指图时,只关注了指图的学生,这时忽视了台下的同学,使得出现台上台下学生联系不起来,互动效果不好。
其次,具体来说一下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导入部分,采用景观图片导入较好,但是导入的太陡了,如果在同学们说出是气候不同导致的这些地方景观不同后加上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气候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导进来就比较好。接下来是“自主学习”环节,学习自学课本图3—22完成大屏幕上列出的要求,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学生找出是一年,接下来我让学生比较了天气与气候,然后又返回来讲的气候的两个要素,这个环节顺序安排的不好,感觉把描述气候的时间与两个要素分开了,要先了解了气候之后再对天气与气候作对比比较好。
接下来是回顾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来说的,学生指图说完后都是我对他们进行的评价他们说的不完整时也是我来补充的,这样感觉台上台下有些脱节,如果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回答做个补充或评价的话,这样互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由气温和降水差异过渡到气候的差异这个过渡还可以。接下来先让学生读图3。23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这个地方的指导读图方法比较到位。
接下来先回顾以前知识温度带名称范围也是让学生上台指图来说,让学生指图主要是为了突出地理学科中图的重要性。下面的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找出位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首先我来示范如何找,指导他们如何读图,下面就由他们自己找出,然后同学交流,最后再由学生上台分别指图说出。在学生指图时往往指的是点而不是范围,而我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指图进行纠正。在这一环节中,对分布在每一温度带内的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位置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具体介绍了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我先给学生从分布与特征两个方面讲解了热带雨林气候,然后观看这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加深印象。主要是教给学生分析气候类型的方法,便于下面学生自己分析另外三种气候类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在一起的图,先要介绍如何读这种类型的图。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对另外三种气候类型从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再找学生上台指图给大家分析,我在一旁指导纠正,这个环节台上与台下也有些脱节。
还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特征这两者处理的不好,如果把两者做个比较,把两者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效果会比较好。
接下来是对四种气候类型进行的总结,先通过动画观看总体的分布,然后再做练习对四种类型的特征进行巩固,最后对整节课内容回顾总结。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的练习用的时间较短。
最后,通过这次授课比赛,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提供了动力。因为又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每次听课后的评课给我收获最多,有些问题自己发现不了,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总能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总之,我相信只要能发现缺点及时改正,在课堂上勇敢地改变自己,自己进步会更快。
篇5: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小组讨论贯穿始终。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图片视频配套用,能引起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理解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其结论再加以分析。同学可以自己表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3、运用图表进行教学,一目了然。
板书就引用书上的图表,边教学边板书,能达到一步一个脚印的作用,而且板书也很规范,工整。
二、教学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课内容的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加上本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较差的班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的结果是他们只知道五带的名称和典型的气候类型名称,而有关各种气候类型的具体分布状况不是很清楚,而对气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体感觉较模糊,表述不清,出现“张冠李带”现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研究如何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美感。
2、出现口误:我们不能直接的说成热带荒漠气候,因为荒漠是景观,如果形容气候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3、在热带气候类型的幻灯片中,应该用比较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分几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别,这样更直观。
4、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说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对称分布的特点。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先看图例,再分析名称,再对应相应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难点;
三、以后努力方向:
1、教学语言的标准性是一定要注意的,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必须锻炼的;
2、自身的不断学习也是必须的。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东西我自己都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学生问倒。
篇6: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认真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哈尔滨市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气候特点,了解哈尔滨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课堂提问科学合理:
(1)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经过认真备课,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精心设计问题。比如复习旧知(世界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时,为了降低难度,我将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回忆气候的描述方式及特点,我设计问题:你能描述哈尔滨的.气候特点吗?从而引出不同气候的描述方式,总结出气候的特点,这样的衔接处设计的问题非常得体;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气候的类型及分布,因此在读图活动时为了提高效率,先让学生观察图,试着针对图提出问题让组内成员回答,然后我出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既给学生自主权,又逐步突破了障碍,突出了重点。而对家乡的气候优势分析时,我提出问题:根据气候直方图,判断家乡气候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你喜欢这种气候吗?你知道这种气候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吗?这一系列问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分析气候优势,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这是在关键处设计的问题。
(2)提问的方式较为灵活:比如课前预设好的教师提问,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学生自问、互问,学生回答不完整时的追问,分析完问题后的学生针对不明白的地方的提问等等,总之,我尽量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3)注意了科学的等待时间:在近期的“有效提问”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懂得了提问要给学生时间,不是教师提问后学生马上举手,代表学生表现好,能力强,效果佳。因此,提问后我都尽量停留几秒钟时间,稍难的问题就多等一会,只有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或表达不清时,给予学生“第二等待时”,耐心的听完,耐心地加以引导,而不把学生思维的火花随意地泯灭。
5、学生读图时深入指导: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地图的使用,因此在小组读图时,我进过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耐心指导,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6、注重激励性评价,学生积极性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对于不太肯定的答案常常犹犹豫豫地举手,因此我会说“勇敢些,抓住表达的机会!”对于平时学习不积极,本节课表现好的学生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本节课你表现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保持着这种学习热情,以后的学习会收获很大的!”判断天气还是气候的语句时,我提问了坐在最后不打算回答问题的一名同学,我观察他不打算参与课堂学习,提问时我用体态语言和语气进行提示,结果他回答正确了,“好极了,你的答案是正确的!”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结果在课堂上表现的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出现预期的答案就赶紧总结出结果,比如,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等等,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完全还给学生,对本节教学留下了遗憾。
4、反馈练习涵盖的知识面不全。本节学生除了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还要会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征,而在设计练习时忽略了运用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没法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老师。
篇7: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题为《世界气候类型》,内容为初中地理的难点之一,我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
3、学会判读“气候直方图”。
4、从丰富多彩的气候和景观类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园。
5、在分析各气候的成因中,促进学生形成观察、比较、思考、质疑的科学研究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2、直方图的判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气候直方图”判读方法。
本节课内容丰富,全球的气候类型必须面面俱到,为了吸引学生,我不断变化方法,有的精讲,有的简讲,有的让学生讲,并且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展示常见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景观,使学生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获得最感性的认识,最终不仅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地理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本节的课内容涉及人与地球环境,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在本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整节课渗透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理念。
在提及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时,联系前一天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主人翁的意识。
整节课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圆满地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篇8: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七年级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气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括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节教材的内容既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所在,是两大矛盾的焦点。从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基础。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教师,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重视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节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气候的地区差异是重点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分布及其气候特征都是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讲解。
就本节课而言,某一气候图的判读和绘制是一大难点,气候图是由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合成的,综合判读非常重要。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能的迁移,迅速实现知能的转化。可以温室效应、亚马孙热带雨林、沙尘暴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解读以上三大气候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