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风格

时间:2019-05-14 14: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语言风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语言风格》。

第一篇: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

4.绚丽:

诗。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5.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6.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7.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

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3.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8.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部分诗、词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9.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10.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11.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诗词总体语言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

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诗歌流派语言风格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12.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13.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4.隽永:强调的是诗歌应有“味”,且“味”须深长。钟嵘的,《诗品》有“滋味”一说,当然这“味”并非给人以生理感受的“五味”,而应指给欣赏者带来审美感受的“味外之旨”。这种感受你能感觉到,但又难以说出来,也就是人们一般说的言近旨远,意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李煜的《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确实意味深长,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15.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2

第二篇: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风格主要类别:

(一)豪迈雄奇

•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

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大漠昂首奔驰的骏马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如何体现豪放的风格,结合句子分析。

诗歌前两句用“千里黄云”“雪纷纷”等描写了天地之广,风雪之大的壮阔之景色,也折射出诗人壮阔的胸襟。后两句,“莫愁”和“天下谁人不识”则于悲壮中充满乐观与信心,和前文的广阔背景融为一体,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悲壮慷慨

•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得不到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

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草原孤独翱翔的雄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时间上得孤独,在诗人之前和之后都没有谁和他相知,而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空间上得孤独,天地广阔,却依旧因为孤独而悲哀,于是诗人感叹苍凉和孤独,潸然泪下。

(三)沉郁顿挫

• 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胸

中,沉吟再三,然后勃发于笔端。

• 汩汩涌出的泉水,最终汇成一股曲折的溪流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诗人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暮秋时节,想到和朋友天各一方,倍感思念,于是借酒消愁。颈联描写江山见证作者的鬓发,“存肝胆”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忠贞。整首诗将眼前悲凉之景、自己的个人遭遇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紧密结合.(四)朴素自然

• 语言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的痕迹,显示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没有大肆描写送别的场景,而只用两句简笔勾勒告别友人,回到家中的情景,三四句则用询问的口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诗人截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五)含蓄委婉

•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把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藏在描写刻画的形象中,让

读者自己理解和想象。

•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在诗中表达什么思想?

诗歌真正的意思是要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风格是否符合考官的口味。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知音张藉比成丈夫,将考官比喻为科考的官员,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

(六)婉约细腻

• 语言和情感呈现柔美、委婉、含蓄、细致、绵密的特征。

——小家碧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诗歌婉约细腻的风格体现在哪些地方?

• 词开篇用寒蝉、骤雨、长亭、兰舟等凄凉的意象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接着通过细节

描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离别时的缠绵悱恻,最后写别后的想象之景“晓风残月”,抒发别后的孤苦凄凉。全诗描写离别场景和离别心理的语言细腻,表达情感含蓄。

(七)清新明丽

• 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以新颖轻巧的构思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

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春光明媚中踏青的红衣少女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歌描写诗人在酷暑的晚上游荷池,看到“细草摇头”,将细草拟人化,富有情趣。后两句同样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躲在荷叶下,化静为动。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明快。

(八)幽默讽刺

•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表现对世事或某类人的讽刺。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这首诗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诗歌揭示了

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用幽默调侃的语句,表达对秦始皇的讽刺和憎恶之情。

其他注意风格:

(1)明净绚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2)清新淡雅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雅致,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丰富,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3)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又如《诗经.硕鼠》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江楼月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快简洁——像一幅勾勒线条的淡墨山水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4)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但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高超峻拔)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结合有关语句具体分析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横江词(其一)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解析]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

第三篇: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语言风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语言风格1

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语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诗歌语言风格2

每个诗人或者某一诗歌流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同一个作者会在不同的作品里反映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诗歌将具体的去分析。诗歌中出现的风格会有如下几类: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纵观历年真题在语言部分的考查,我们可以看出偏向于炼字题的考查。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炼字题的答题过程。

a.可先解释字的本义,然后解释在诗歌中的意思。

b.结合诗句描绘画面。

c.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语言风格3

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语言风格

1.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王维、孟浩然的诗就比较清新。

2.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语言风格:平淡质朴。特点: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表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语言风格:华美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4.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言风格:委婉含蓄 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5.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语言风格:婉约细腻缠绵 特点: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6.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语言风格:明快简洁。特点: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7.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言风格:悲壮慷慨 特点: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8.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言风格:雄奇豪放 特点:骨力挺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当如苏东坡的诗词,豪放雄壮,像一位手执铜琵琶的关东大汉。

9.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语言风格:沉郁顿挫 特点:深沉蕴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

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 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诗人采用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将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

诗歌语言风格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二)高考真题示例1、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问题: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②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20xx【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4、20xx【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答:平淡质朴。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五)我来拟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翻译这一首诗: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清淡朴素。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更加耐人寻味。

六)教学小结,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来讲。

天生我材

诗歌语言风格5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

答案: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赏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解析: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诗的前两句是说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轻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后两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满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的炎热,化静为动。

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

解析:“一种壮怀能蕴藉”其实已经点明了本词的艺术风格:“壮怀”主要是指悲壮的情怀,而“蕴藉”则是“含蓄”的意思。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点明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答案: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注】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别是炼字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分析时可从词语的选择、词性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展开。

答案: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

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

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最妙的是尾联,写出了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些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

(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即可)

作者以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歌语言风格6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读:

1、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一首语言风格: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第二首语言风格:奔放豪壮——像一个威风凛然的将军。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诗歌的语言风格?

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2、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婉约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3、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1)清新生动——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虽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2)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绚丽雄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4)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简洁明快——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奔放豪壮——像一个威风凛然的将军。

其特点是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7)慷慨悲凉、悲慨苍凉——像一只孤单离群的大雁。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4、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5、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

三、提问方式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3、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4、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四、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四字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感受风格 1、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请翻译这首诗歌。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分别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2、春 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翻译这首小诗。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请翻译这首小诗。

2)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本诗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4、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请翻译这首诗歌。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________________;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六、课堂演练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七、高考真题

1﹒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问题: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

一流派?

2﹒20xx【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3﹒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绝句》杜甫————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春怨》————朴素自然,口语化。

《寻隐者不遇》————清淡朴素。

《宫词》————含蓄深沉。

《长干曲四首》——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

1﹒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问题: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 ②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20xx【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诗歌语言风格7

李白诗歌语言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其语言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胆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语言流畅自然,潇洒清丽。

一、任真淳朴,着意追求自然美,不事雕琢

用李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雕虫丧天真”,为了做到这一点,李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了尝试。

1.善于向民歌学习,从乐府民歌中点化而来。

李白的一生漫游从未停止过,他每到一地都会学到当地的知识,为他向民歌学习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大影响。

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显然受到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启发。

李白还有大量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作,如《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子夜歌》等。其中的《子夜四时歌》不管是从选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极具乐府色彩,明代王世贞评得精当:“青莲拟古乐府而以己意己才发之。”

2.善于锤炼诗的语言,使之工整自然。

李白在诗歌创作时,经常会力求精选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如“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秋浦歌》),表达了诗人游寓秋浦欲达扬州,而又留恋长安的愁闷心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睿弹琴》),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种精炼的语言,在五言诗中运用的最为明显,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低头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这首诗中毫无掩饰吞吐之语与矫揉造作之情,用最平淡的语言,唤起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3.善于将怵目惊心的自然景象,写得平和自然,令人神往。

李白的很多诗歌既有雄浑的意境,让人领略到奇险的自然景象,又使人心旷神怡,情绪松快。例如《送友人入蜀》,诗人写道“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人用优美的笔调写出艰险壮美的景象,使诗既有雄浑的意境,又给人以优美的感触。

二、散文句式的语言应用,比较自然,不受拘谨

诗歌语言要求严谨,散文语言比较自然,不受拘谨,而李白却能将诗歌语言散文化,决不让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冲破格律的限制,运用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这句诗用散文化的语言说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表现了李白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这样的语言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戏剧色彩。

这样散文化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在《上留田行》一诗这样写道:“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此诗沈德潜评曰“末一节促节繁音,如闻乐章之乱”。可见,这几句散文化的句子并没有让文章的结构不完整,反而使整首诗的艺术感、音乐感更强。

三、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李白一生志向远大,希望为国立功,是个典型的爱国诗人。他这一腔爱国之情,从不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用五岳的轻,来衬托然诺的重,来写侠客的豪侠性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写人生短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用汗水不能想西北倒流的客观事实,否定功名富贵的永久存在。

李白还善于将夸张和想象两者并用,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诗歌中的奇幻色彩。“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最好的表达。

这种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的句子在李白诗集中俯拾即是,但如若说用得最好的,当属《蜀道难》一诗。诗人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以致“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用到了数字上的夸张“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蜀道之艰险,他更是用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想象神话故事中太阳神的座驾都因这蜀道之雄奇而无法通过,极言蜀道之高。为了强调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诗人用到了“百步九折”。如此等等极度的夸张,配以作者从头到尾对于蜀道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高险,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所以说,李白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精神,而且在语言表述上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的手法。他在诗歌上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同样,在语言运用上也登上了耸入云霄的山峦。他的诗歌语言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今天的创作和新诗发展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四篇: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2、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3、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问答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指导学生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方法。

1、常见的表语言风格的词语有哪些?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①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②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③含蓄: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

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⑤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此外还有: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2、辨别下列诗歌属于何种语言风格,并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诗题一作《闺意献张水部》。近试:将近进士考试之时。上:呈献。张水部:即张籍,曾

任水部外郎。水部,工部下属四司之一,掌管有关水利河道政令。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小结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①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清新自然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慷慨激昂

李清照:清新自然(早期)、哀婉悲凉(后期 ②诗歌语言风格有题材特点;

③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

二、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题型的提问方式。浏览近年各地高考关于诗歌语言风格方面鉴赏的题目,归纳此题型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指出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三、通过解题,归纳相应答题模式。课堂示例:

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试卷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问: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

答案要点:语言特色: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总结:答语言风格题的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巩固练习: 1、2005年全国高考试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2007年高考浙江卷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

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3、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特

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4、2008年高考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

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2、[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解析][①刘诗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②吴词笔姿盘旋空灵,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③赵曲在寓意上与刘诗相比并无新的开掘,依然是盛衰兴亡。赵曲对燕子的刻画,特别是用“寻”字将寓意表达得更显豁了。尤其是结尾二句,直抒胸臆。利用“山坡羊”句格的特点,将“兴”“亡”对比起来,抒发感慨更有力。和刘诗相比,有散曲的风味。]

3、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4、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第五篇:诗歌语言风格分类赏析

诗歌语言风格分类赏析

(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二)平淡:又称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一般擅长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归园田居》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三)绚丽:其特点是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

(四)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五)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

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六)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七)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长。

如: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八)、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九)、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十)、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

慨激昂。

(十一)、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十二)、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练习

一、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二、阅读李白的《横江词(其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回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下载诗歌语言风格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语言风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 王安石— 李商隐— 李清照— 陆游—— 杜甫—— 白居易......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李白诗歌语言总体特色是清新质朴、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气呵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纵览李白诗歌,不论是古......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教案)

    诗中有真味 乃需细品评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风格教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语言风格(教师版)(精选5篇)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考点二 语言 课案三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理解辨识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2.熟练掌握语言风格鉴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考点探究】 1.(201......

    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风格精心准备

    语言风格 一、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 1.从用词的角度: 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2

    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