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功率说课稿(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4: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3功率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3功率说课稿》。

第一篇:7.3功率说课稿

7.3《功率》说课

镇远中学——李飞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与学法

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启发讨论法。

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又采用了层次探讨法。学法:采用感知探索、讨论归纳学法。

五、教学程序

1、提问: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物理量,以及从几个方面来研究它们,使学生认识到:对于物理概念教学一般围绕“用途导出定义、由定义导出公式、由公式写出单位、由单位说出物理意义”这一线索进行的。为新课学习提供思路与依据。

2、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片比较两物体做功快慢,把学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点燃起其思维火花。

3、讲授新课:在学生观察投影片之时,老师进一步启发:如果二者时间相同的话,谁做功快呢? 学生会回答:当然是做功多的做功快。老师再追问:如果二者做功相同,谁又做功快呢?学生会回答:当然是花费时间短的做功快。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比较做功快慢有两种方式:即时间一定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一定比较时间长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功率的两种定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启发学生:既然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慢又有两种表示方式,那么功率的定义就有两种定义方式,请同学们给功率下定义(即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者完成单位焦耳的功所花费的时间)。使学生认识水平上升一步,发散思维达到了顶峰。然后让学生根据定义写出公式,根据公式写出单位,根据单位说出一瓦特的物理意义。使知识富有层次性,思维具有逻辑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以后认识事物提供了规律和方法。再补充一点,对于功率单位的换算,兆瓦与千瓦、千瓦与瓦特都比较好记。而对1马力≈735瓦特学生经常记错,于是对这一单位换算关系我又做了点小文章。利用谐音法在“7”下面写个“妻”,在“5”下面写个“吾”接着我说:“妻子对我怎么啦?”然后做一个用巴掌打人的动作。同学们领会道:“735”即“妻扇吾”。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枯燥的单位换算变得“有意思”!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的情感。

4、是巩固练习、利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不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把功、功率、机械效率三者区分开来,解决了本节的难点,也解决了本章的难点。

5、小结.在下课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又提出问题:这节课虽然学完了,那么影响功率大小因素有哪些呢?这种启发、浓缩式的小结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使所学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六、板书设计:

7.3功

1、功率

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w/t,叫做功率。用p表示 P = w / t(1)p=w/t指平均功率。

(2)用这个公式也可以表示瞬时功率,当△t→0。时,即表示瞬时功率。(3)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学习

(1)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2)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3、功率与速度

根据公式P = F v(1)当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其速度就越小。当交通工具的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所以汽车上坡时,司机用换档的办法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当速度v一定时,P与F成正比,即做功的力越大,它的功率就越大。汽车从平路到上坡时,若要保持速率不变,必须加大油门,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3)当力F一定时,功率P与速度v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功率越大。起重机吊起同一物体时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输出的功率不等,速度越大,起重机输出的功率越大。

第二篇:《功率》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说课稿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三节 功率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

2、进行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4题

第三篇:功率说课稿

功率说课稿15篇

功率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鲁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三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贴士二块。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使学生顺利学习,本节内容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安排电功率概念和千瓦时的来历的教学,把它概括为一大部分:电功率。第二课时安排额定功率和电功率的测量的教学。把它概括为:生活中的电功率。下面,我仅就第一课时的教学继续我的说课。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知道千瓦时的来历,能区别千瓦和千瓦时。

过程和方法: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体验电功率对用电器用电的影响。经历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经历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各种用电器铭牌有观察了解的兴趣,对生活中各种电器耗电情况有关注的热情,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电功率概念的教学。我所教的学生基础不错,经过大半年的物理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概念学习的思维方法及从教材中的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电能的消耗不比喝水,用实物,它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电炉(1000W),电熨斗(500W),两个功率不同的灯泡,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

演示,引入新课。——谈话讲解,形成概念。——资料阅读,理解概念。——单位比较,明确概念。——例题讲解,巩固概念——解读铭牌,应用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辅之以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谈话法,练习法。

具体过程:

第一环节: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把家庭电路示教板接入电路,接通100W灯泡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是否转动 转动意味着什么

再分别接入500W电熨斗,1000W电炉,再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情况。问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再分别接入100W,25W的电灯,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情况。当学生发现铝盘转动变化后,再实物投影两个电灯,电熨斗的电炉的铭牌,学生注意到100W,25W,500W,1000W的字样。于是问:这些量的意义是什么

它和电能表显示的耗电快慢有什么关系

在这个环节,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让学生对不同的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两个灯泡的比较及各铭牌的对比,引出课题。从直观的情景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又体现了促进教学发展的问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多种方式,多种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体验更丰富,印象更深刻。

本环节教学需要5分钟。

第二环节:谈话讲解,形成概念。

问题1: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不同说明了什么 (认识意义:电能消耗的快慢。)

问题2:怎样比较电能消耗的快慢 (类比速度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形成概念: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讨论思考交流,从中明确电功率的概念和意义。

用问题驱动教学,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习。

本环节教学大约8分钟。

第三环节:资料阅读,理解概念。

再实物投影几种用电器的功率让学生读数并说出其意义。再让学生看书上的小资料,让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1,电功率数值的意义是什么

2,如果它工作1秒钟,1分钟,1小时会消耗多少电能 3,比较两种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4,比较两个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

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过程,也是物理思维的培养过程,老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并形成概念。从现象中认识意义,从类比中形成定义,再通过对具体电功率的解读来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和意义。讨论问题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第4个问题是个陷井,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错中深刻理解电功率概念。第2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计算,从1秒到1分钟学生容易解决,到1小时学生就感到难,这为后面千瓦时的教学埋下伏笔。

本环节教学大约7分钟。

第四环节:单位比较,明确概念。

用前一个环节中某用电器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不好计算为例,提出如果电功率用千瓦做电位,时间用小时做单位,电能的单位该是什么

让学生进行推导。因为学生具备基本的数理推导能力,容易推导出千瓦时和焦耳的关系,老师在请学生推导后强调在公式P=W/t中单位的对应关系。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来推导,一是上一环节的伏笔,让学生体会到焦耳作为电能的单位有时数值过大,不好记录,另一方面是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接触过千瓦时,很容易在推导中产生顿悟的喜悦,并体会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和物理表达的简洁奇妙。

本环节教学需要10分钟。

第五环节:习题讲解,巩固概念。

讲解课本上的例题。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电功率概念,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帮助学生养成有理有据,严密认真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

本环节教学需要5分钟。

第六环节:解读铭牌,应用概念。

在完成第五个环节的教学后,本节课新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本环节先让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共同形成一个学习要点的板书。之后老师让大家一起轻松地观察课本上洗衣机铭牌,解读各项数据,尤其是电功率数据的意义并交流,让学生运用这些数据自编一道物理题目供作业用。

这个环节是电功率教学的拓展,老师放在小结之后进行,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对电功率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物理问题并用他们的问题做作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环节需要5分钟。

功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率》是在学生学完了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之后,又接触的一个新物理量,它以对功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采用比较法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习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谁做功更快”的活动,让学生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

难点: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电子拍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刻度尺,体重秤,时间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知道比较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习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让全体学生全面地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说教法

以讨论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设计简单计算功率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让他们承担不同的任务,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发挥所长,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说学法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用能有效地激发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对比,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得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释,不仅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质疑、推理和批

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通过真正的“做”科学,学生既学到知识内容,又掌握更深入地运用和探究那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对比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出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情景都需比较快慢,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做功的快慢即功率。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 通过提供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

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建立功率的概念 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讲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由功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即:“焦/秒(J/s)”。为纪念瓦特,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J/s=1W)。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单位(1KW=1000W)。

(三)内化提高 实际应用

估测上楼功率,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判断所需没的物理量和所需的器材,指导学生列出实验记录表格,并且推出功率的表达式.

简单介绍现实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功率,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功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的计算。

(三)课堂小结 感悟收获: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这种启发、浓缩式的小结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使所学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升华P20WWW1

六、板书设计

11.4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功率=功/时间 P=W/t (p=Fv)

4.单位:w、kw、Mw

单位换算

估测上数功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功率的测量.采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做功的快慢,同时也易理解功率定义,公式,单位.对于估测上楼功率,因测量的方法不同,得出表达式也不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功率说课稿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科版书八年级第八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功率》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部分学生在学习浮力、压强等知识后,会感到物理有些难学, 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而第八章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本节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采用与之前学习的速度定义进行类比,自然的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习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受到做功的快慢,学会运用类比速度定义的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

2.学生通过实例,提高读题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物体的功率,对功率有一定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举例,学生加深对功率的理解,注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功率的概念的建立及理解(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功率的概念建立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的情境导入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用计算机多媒体课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节省许多板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讨论学习。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半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物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初三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 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习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用估测方法学会测算人上楼时的功率,让全体学生全面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某同学家里要建造新房子正在挖地基的情景,这里挖地基的两种方式, 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讨论后, 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 ― 做功的快慢。

(二)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 通过提供的两情景:

一头牛一天(12小时)能耕地5亩;一台耕地机耕地5亩需要3小时。

一个农民一天能收割一亩水稻;一部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数十亩水稻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 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 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 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水到渠成的建立出功率的概念,进而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 率的公式。

(三)巩固练习与课内检测:巩固练习:回归生活,讨论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巩固功率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讲解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练习读题能力和计算题思路步骤;最后进行课内检测,主要以判断题的形式给出,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知识拓展与延伸: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说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功率说课稿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功率》。本节课的内容是上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功和机械》中第2节。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教材统整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理解功的概念很有用处。对后面学习电功率也有很大的好处。《功率》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是从新的角度对功进行深入探讨,深化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这节课是架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概念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发展学生创新素质和培养能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感受1瓦的大小。

2、知道功率的单位,会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物理与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历年升学考试的题目及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可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 理解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程度。

4、教材的处理: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概念之后来研究的,对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机械功率也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本节课从小组间搬矿泉水的比赛入手,复习做功的多少,再引出做功的快慢。进一步通过学生实验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瓦特的故事和另一个单位马力。展示两张铭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利用鸡蛋做功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1瓦的大小。通过重放片头动画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安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狐狸和老虎上楼的动画,引出本节的课题。通过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来说明做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小组实验,测量功和时间的大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讨论,来解决“当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的问题,引出功率的定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就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一样。而后运用快速提问并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有关“功率”的知识,教师引导并归类成几个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后并给出标准答案。展示电影文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三、学法指导:

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知道如何比较功的大小。也具备了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八年级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逐步由感性转为理性,对于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为了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采用了比赛、讨论、课堂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类比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提供了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活动Ⅱ

学生实验

情景Ⅰ

动画

活动Ⅰ

搬矿泉水

情景Ⅱ

视频

活动Ⅲ

应用

活动Ⅳ

巩固训练

功率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放映动画,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课题。

活动Ⅰ

通过学生搬矿泉水的比赛,判断他们做功多少和快慢是否相同。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活动Ⅱ

通过各小组提起重物做功的实验,比较做功的快慢。得出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情景Ⅱ

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活动Ⅲ

通过回放片头动画引出问题,并归纳得出结论。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活动Ⅳ

通过课后训练,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通过学生活动,来说明功除有大小外还有快慢的事实,总结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第二环节 通过实验,感受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二)导入设计:

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放映两个重力不同的小动物在不同时间内走上楼梯的动画(情景Ⅰ),提出问题“根据动画请同学们回答,谁做功多?谁做功快?”引出本节课题。

(三)实验设计:

通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完成搬矿泉水做功的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问题,进行学生实验。为感受1瓦的大小,教师演示实验。

(四)课堂应用:

1、通过回放片头动画进一步引出问题:

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一定大吗?

功率小的物体,做功一定慢吗?

做功快的物体,功率一定大吗?

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吗?

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

做功多的物体功率不一定大。

功率大的物体,做功一定快。

功率小的物体,做功一定慢。

2、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

(五)板书设计:

4.2b 功率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式:

二、功率:

1、定义: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

2、公式:P = W / t

3、单位:瓦特 1瓦 = 1焦/秒

4、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五、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活动卡的设计,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功率说课稿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这四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北师大版的教材编排,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功率、欧姆定律以及电能和电功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电流的热效应和家庭电路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功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电功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分析、推理、理解等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既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单位。

(2)会用P=W/t和P=UI进行简单地计算。

(3)能理解及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机械功率类比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体会类比思想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用电器在待机和休眠状态下依然消耗电功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

2、教学重点: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定义,会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及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三、教学策略:

1、教法设计:为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用以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启发引导、分析归纳为主要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学法指导:为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的课程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科学探究、分析归纳等多种学习方法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本节课采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通过观察功率不同的两只白炽灯发光程度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设计意图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1、课本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功率,这种定义方法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而且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与机械功率一样,所以电功率的概念教学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机械功率类比得出电功率的概念。但这样设计不利于学生理解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因此在给出电功率的单位后通过引导学生说出1W的物理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2、这部分内容学完后设置了2道练习题和1道例题,练习题主要针对P=W/t的运用,引导学生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例题主要是针对公式P=UI的运用。

3、通过例题计算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不同,引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用电器的铭牌,培养学生学会从铭牌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际电压不一定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4、关于实际功率的计算,为了降低难度,我把课本上的例题,分解成4问,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最后2道练习题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并通过第2道练习题使学生认识到很多家用电器在待机和休眠状态下也在消耗电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以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功率说课稿6

功、功率是初中物理阶段的一个重点的内容,首先,功和功率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功的概念需要咬文嚼字并配合实际的例子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好,功是否掌握也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机械效率是否能够掌握好。其次,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因此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这节课体现了生命课堂的理念,杨老师敢于放手,物理概念都由学生自己在复习资料上找到并划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这节课体现了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开始杨老师就建立了知识网络,并把部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而后面的内容让学生代表板书完成,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复习使知识更加系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

3、这节课杨老师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例如:杨老师在讲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时候,举出了生活中三个不做功的实例(①、有力无距、②、无力有距、③有力有距),这三个实例最容易出错,特别是第三个有力又有距。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复习了知识要点后,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或者构建了物理模型,最好是联系生活实际出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2、每个知识点复习后,巩固的题目最好是出现在投影或者黑板上,也或者是在复习资料上,用口头出题然后学生口头回答可能照顾不到反应较慢的一部分学生。

功率说课稿7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科版书八年级第八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功率》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部分学生在学习浮力、压强等知识后,会感到物理有些难学,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第八章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本节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采用与之前学习的速度定义进行类比,自然的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习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受到做功的快慢,学会运用类比速度定义的方法理解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

2、学生通过实例,提高读题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物体的功率,对功率有一定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举例,学生加深对功率的理解,注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功率的概念的建立及理解(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功率的概念建立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的情境导入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用计算机多媒体课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节省许多板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讨论学习。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半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物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初三学生对物理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习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用估测方法学会测算人上楼时的功率,让全体学生全面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某同学家里要建造新房子正在挖地基的情景,这里挖地基的两种方式,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这样选择?在学生讨论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做功的快慢。

(二)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通过提供的两情景:

一头牛一天(12小时)能耕地5亩。一台耕地机耕地5亩需要3小时。

一个农民一天能收割一亩水稻。一部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数十亩水稻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水到渠成的建立出功率的概念,进而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

(三)巩固练习与课内检测:巩固练习:回归生活,讨论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巩固功率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讲解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练习读题能力和计算题思路步骤。最后进行课内检测,主要以判断题的形式给出,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知识拓展与延伸:想想议议: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六)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说教材统整

本节课的设计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延续了上节课机械功的实验,而没有用学生走或跑楼梯的实验。主要是考虑到上课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课堂应用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回放引题中的动画提出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即做到了前后呼应,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展示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功率,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这节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功率说课稿8

一、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教学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实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

实验过程:

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

评估交流: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比如实验前,学生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情况,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察得特别仔细。

(二)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三)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表述,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呈现与说教。

(四)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功效性,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了实验,并在实验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五)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束,每个小组都推荐了代表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得出了较多合理的结论。我也适时地给予了教学评价,鼓励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探究过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

功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

2、进行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4题

功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电流、电阻、电压、电能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铺垫。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我把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安排电功率概念和千瓦时的来历的教学。第二课时安排额定功率和电功率的测量的教学。

2、教学目标:根据学科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知道千瓦时的来历,能区别千瓦和千瓦时。(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让学生体验电功率对用电器用电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各种用电器铭牌有观察了解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电器耗电情况有关注的热情,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电功率概念的教学。学生经过大半年的物理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从教材中的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但电能的消耗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对电功率物理意义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用具: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电炉(1000w)电熨斗(500w)两个功率不同的灯泡100W、25W。

二、说学情:

中学生对电压和电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各个量间的联系还有点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例和演示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各个量间关系的认识,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刚开始学习电学的知识,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知识,因此相对而言,学生容易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材内容、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演示、比较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归纳。逐步形成概念。注重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练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验演示,引入新课。(5分钟)

把家庭电路示教板接入电路,接通100w灯泡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是否转动?转动意味着什么?再分别接入500w电熨斗,1000w电炉,再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情况。问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再分别接入100w、25w的电灯,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情况。当学生发现铝盘转动变化后,再实物投影两个电灯,电熨斗的电炉的铭牌,学生注意到100w、25w、500w、1000w的字样。于是问:这些量的意义是什么?它和电能表显示的耗电快慢有什么关系?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让学生对不同的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两个灯泡的比较及各铭牌的对比,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依据)从直观的情景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又体现了促进教学发展的问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多方式,多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体验更丰富,印象更深刻。

(二)新课教学(23分钟)

1、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1):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不同说明了什么?(认识意义:电能消耗的快慢。)

2):怎样比较电能消耗的快慢?(形成概念: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讨论思考交流,从中明确电功率的概念和意义。

(设计理念依据)用问题驱动教学,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习。

2、接着展现几种用电器的功率让学生读数并说出其意义。再让学生看书上的小资料,让学生读出某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电功率数值的意义是什么?

2)如果它工作1秒钟、1分钟、1小时会消耗多少电能?

3)如何比较两种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4)如何比较两个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设计理念依据)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过程,也是物理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并形成概念。从现象中认识意义,从类比中形成定义,再通过对具体电功率的解读来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和意义。讨论问题层层深入。第4个问题是个陷井,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深刻理解电功率概念。第2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计算,从1秒到1分钟学生容易解决,到1小时学生就感到难,这为后面千瓦时的教学埋下伏笔。从某用电器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不好计算为例,提出如果电功率用千瓦做单位,时间用小时做单位,电能的单位该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推导。因为学生具备基本的数理推导能力,容易推导出千瓦时和焦耳的关系,我在让学生推导后进一步强调在公式p=w/t中单位的对应关系。(w—————J、t—————s、p————W)

(设计理念依据)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来推导,一是前面问题的伏笔,让学生体会到焦耳作为电能的单位有时数值过大,不好记录,另一方面是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接触过千瓦时,很容易在推导中产生成功的喜悦,并体会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和物理表达的奇妙。

3、分析和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设计理念)通过这个环节,巩固电功率概念,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帮助学生养成有理有据,严密认真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接着让学生一起轻松地观察课本上洗衣机铭牌,解读各项数据,尤其是电功率数据的意义并交流,让学生运用这些数据自编一道物理题目。

(设计理念依据)这个环节是电功率教学的拓展,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对电功率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物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结(2分钟)

(四)达标练习、检测(动手动脑学物理)(10分钟)

(五)作业布置根据初二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本节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我布置了课本45页第2题与第6题为作业。

功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电功和电功率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而不少学生在理解时经常混淆这两个物理量。复习时应重在理解,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对电功、电功率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系统复习;再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最后采用“一题多问,系统复习”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知识,消除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和中考考纲要求,制定的目标如下:

1、知道电功和电能,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3、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列举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5、通过对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自编物考题,小组内解答物理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重点:知道电功的概念、公式;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电功的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从本节内容特点和复习巩固的目标出发,这节课主要采取讲练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考情回顾——考点扫描——典例精析——考场演练——命题预测

首先,考情回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题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我采取的是通过播放“物理大师”视频,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进入到电功和电功率的复习。

接着,对知识考点进行梳理。一是电功:①、定义及其单位;②、公式(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③、测量,电能表。二是电功率:①、定义及其单位,②、公式(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③、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④、电功率的测量。

第三部分是典型例题的分析,主要有四类,一是电能表的相关计算,二是动态电路分析,三是电功、电功率的理解和计算,四是实验突破: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

第四部分是实战演练,也就是变式训练。在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任何综合题总是由几个简单的知识点构成。电功和电功率就比较典型。教学大纲指出:要掌握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功、电功率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由于涉及到欧姆定律及串并电路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为“上课能听懂,公式能记住”但就是做不出来的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抓住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白炽灯入手,采用“一题多问,系统复习”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编物理题,在小组内解答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知识,消除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复习完本课时内容后,教师请学生就这节课的复习之后,有了哪些收获或困惑与大家一起交流。最后,分层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完成教学。

功率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物理意义和利用功率公式解决综合题目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法、讲演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素材,如1000块砖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二、进行新课

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学生结合阅读教材1、2自然段,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完成相同的功,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呢?

2、如果做功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呢?

3、如果两物体做的功不同,做功的时间也不相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仿照速度的概念,我们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概念: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上式可写作:

P=W/t

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

1kW=103W 1MW=106W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例题:见书112面

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为降低难度,教师可把此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请同学分步进行讨论、演算。

1、0.7t的水泥板重是多少?

2、用一台起重机把它提升4米,需做多少功?

4、若完成这些功用15s,则这台起重机的功率是多少?

具体解答过程见书

三、练习:

1、某机器铭牌上标有“750W”,它的物理意义是( )。

2、用一动滑轮提升重200牛,拉力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10秒,求拉力做的功和功率

四、小结

五、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2、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3、计算公式:p=W/t 单位:瓦特 千瓦

4、生活中各种机械功率的意义及功率知识的应用。

功率说课稿13

各位评委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节是《研究功与功率》第一课时——功的概念与计算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及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但对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功是陌生的,这里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初中关于功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二: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功的概念与计算是本章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上节课学习了动能定理,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2。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a,会计算恒力的功

3。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

4。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2。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学习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2)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

难点: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三:说教法:

依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具体实施方案:

①通过初高中知识对比,得出功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课堂讨论,体会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正负功含义;

②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恒力做功的定义式。

对于重难点的教学,特别设计:“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

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符合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景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通过复习初中功的定义及做功二因素的知识过渡到高中对功的明确定义。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后面讲课作准备)

2、新课教学:

1。对功的一般计算式W=F·SCosα这一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措施:

⑴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为W=F·S,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做功如何计算?

⑵启发学生利用矢量的分解知识,自己通过分析、推理得出W=F·SCosα。

教材上方法是将力分解成平行于位移S的分力FCosα和垂直于位移的

分力FSinα,后一分力做功为0,所以W=FSCosα

⑶公式W=F·SCosα各量意义。

F━力的大小,S━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

⑷公式的适用条件。

公式W=F·SCosα其实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必须及早向学生指出。通过课堂的3个讨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如何突破“正功,负功”这一难点。

⑴设计表格,讨论力的方向跟位移方向夹角α的不同取值,做功的正负问题,通过随堂练习加深正功,负功理解。从公式上看α>90°时,Cosα<0,W<0,即力和物体位移间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从动力学观点看,力F是阻力,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因为前几章的学习中,对“负”号我们已强调是表示方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功是标量,功的正负只反映力是动力时使物体速度增大,力是阻力时使物体速度减小,不说明功具有方向性,并且明确指出:力F做负功-FS常说成物体克服力F做功为F·S。

3。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求总功的方法。

设计多个力做功的习题,求各力做功问题,及总功的计算。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功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电功和电功率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而不少学生在理解时经常混淆这两个物理量。复习时应重在理解,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巩固对电功、电功率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系统复习。再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最后采用“一题多问,系统复习”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知识,消除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和中考考纲要求,制定的目标如下:

1、知道电功和电能,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3、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列举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5、通过对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自编物考题,小组内解答物理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重点:知道电功的概念、公式。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电功的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从本节内容特点和复习巩固的目标出发,这节课主要采取讲练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考情回顾——考点扫描——典例精析——考场演练——命题预测

首先,考情回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题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我采取的是通过播放“物理大师”视频,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进入到电功和电功率的复习。

接着,对知识考点进行梳理。一是电功:①、定义及其单位。②、公式(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③、测量,电能表。二是电功率:①、定义及其单位,②、公式(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③、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④、电功率的测量。

第三部分是典型例题的分析,主要有四类,一是电能表的相关计算,二是动态电路分析,三是电功、电功率的理解和计算,四是实验突破: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分析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

第四部分是实战演练,也就是变式训练。在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任何综合题总是由几个简单的知识点构成。电功和电功率就比较典型。教学大纲指出:要掌握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功、电功率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由于涉及到欧姆定律及串并电路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为“上课能听懂,公式能记住”但就是做不出来的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抓住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从学生所熟悉的白炽灯入手,采用“一题多问,系统复习”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编物理题,在小组内解答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相关知识,消除解题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复习完本课时内容后,教师请学生就这节课的复习之后,有了哪些收获或困惑与大家一起交流。最后,分层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完成教学。

功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 ”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目标导学:

一、出示目标,学生阅读: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示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U实= U额P额___P实灯泡发光_____

U实>U额P额___P实灯泡发光_____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分组实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实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决定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用电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电功率知识的综合性强,根据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在给出实际电压(或实际电流)的基础上求实际功率、在已知电功和电功率基础上求通电时间等都是在考查同学们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能否“依靠公式”展开思维。所以,我以课本例题为依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用一个标有“PZ220---1100”字样的电炉烧水。若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为200V。这个电炉的电阻是多少?此时该电炉的电功率是多少?1.8KWh电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五)反馈检测:

1、电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

2、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过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训练,可以看出学生对电功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3、小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某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15min内消耗的电能为0.3kWh,则这个由电器可能是( )

A、电视机 B、白炽灯

C、电冰箱 D、空调器

这道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同学们对电功率公式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体现了“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电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电功率计算,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用电器工作情况与其电功率的关系。本节课我是按我校“五步导学”的模式设计的。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物理课堂应以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从教学流程看,本节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被充分调动。尤其是在体会用电器工作情况与电功率关系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出现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略显得不足。

第四篇:《功率》说课稿(范文)

7.3 《功率》说课稿

高二理综

杜凯茗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的两种启动模式。其中对于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在高考中有涉及,对于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在高一就应该打下分析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很快的理解,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以前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知。教学中多提示、多帮助,结合学生以前的储备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分析、讨论、类比、归纳、总结出概念,从而收获快乐。

三.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到P=Fv,会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会分析两种机车的启动方式,会分析图像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知识回顾】部分,回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针对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辅助,解决并突破重难点。

3、通过例题讲解和导学案【课后练习】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P=Fv的含义,以及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意义。2.难点:利用P=Fv分析机车的启动方式,并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回顾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典型讲解、巩固练习的思路设计的。主要以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的。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巩固练习,作以小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我们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经知道功率跟速度有关,我们生活中跟速度有联系的地方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汽车了。那么本节课我们就分析汽车功率和速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2、进行新课

①导学案知识回顾部分的处理,教师通过PPT展示答案,学生交换导学案相互批改,并给定等级。教师巡视。

②结合导学案上【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学生抢答。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并板书。

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的例题,并用刚得到的结论分析。

④结合导学案上【合作探究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汽车的两种启动情况。学生讨论完成导学案设置的题目。抽调小组上黑板作图。

⑤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见导学案。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⑦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7.3 功率

一、P=Fv:P=W/t=Fs/t=Fv

二、P=Fv各量之间的关系

三、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1)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2)以恒定的功率启动(3)结合v-t图像分析

第五篇:功率的说课稿

《功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率》是在学生学完了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之后,又接触的一个新物理量,它以对功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采用比较法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也为今后学习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3)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比一比,谁做功更快”的活动,让学生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

难点: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

教具:电子拍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刻度尺,体重秤,时间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实际意义;用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方法知道比较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用阅读的方法获得对功率单位的感性认识,用练习巩固对功率公式的理解,让全体学生全面地投入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说教法

以讨论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为主,情景激学、比较、阅读、讲解等方法为辅;设计简单计算功率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让他们承担不同的任务,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发挥所长,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说学法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用能有效地激发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和对比,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得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释,不仅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质疑、推理和批

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通过真正的“做”科学,学生既学到知识内容,又掌握更深入地运用和探究那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对比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承前启后,从生活到物理,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出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情景都需比较快慢,水到渠成的提出本节要探究的物理问题――做功的快慢即功率。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以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讲授新课

1、讨论交流比较做功的快慢 通过提供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情景中的不同条件。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讨论结果,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去的时间。

比较做功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完成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2、建立功率的概念 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讲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由功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即:“焦/秒(j/s)”。为纪念瓦特,便用他的名字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j/s=1w)。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单位(1kw=1000w)。

(三)内化提高 实际应用

估测上楼功率,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判断所需没的物理量和所需的器材,指导学生列出实验记录表格,并且推出功率的表达式.

简单介绍现实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功率,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功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的计算。

(三)课堂小结 感悟收获: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这种启发、浓缩式的小结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使所学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

六、板书设计 11.4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功率=功/时间 p=w/t(p=fv)4.单位:w、kw、mw 单位换算

估测上数功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功率的测量.采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做功的快慢,同时也易理解功率定义,公式,单位.对于估测上楼功率,因测量的方法不同,得出表达式也不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篇二:电功率说课稿

电 功 率

常德市第五中学:李萍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的又一个电学概念;它既是对电能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知道用电器消耗电能有快慢,又为后面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原理,教材建议分2个课时完成,我的安排如下:(课件展示)下面我将就第1课时进行说课。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和单位

(3)认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过程目标:(1)自主探究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培养学生的实验探

究能力。

(2)通过课堂模式的改变,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与他人

交流、合作的意识;

(3)通过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不仅做

到“学会”更做到“会学”。

情感目标:(1)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2)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点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认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4、教学难点

电功率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引导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穿插实验,情景激疑,组织学生讨论,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和点评,以达成教学目标。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知识,更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过程

1、练习检测

将本节课要用到的电能表图片印在导学案上,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相关问题(课件展示),上课第一时间交流答案。

既是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2、自主探究

(1)首先(出示甲乙两只灯泡,分别为100w和60w)并提出:你想知道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吗? 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交流,得到最终实验方法,然后选2个小组同时进行演示。教师有意指定小组甲时间1分钟,小组乙时间2分钟,然后进行实验,得出数据。(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和数据)

(2)接下来,引导学生将甲乙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思考以下问题:

①哪个灯泡消耗电能多?(乙)

②哪个灯泡亮一些?(甲)

③哪个电能表转得快一些?(甲)

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消耗电能快)

④你能通过分析数据证明你的观点吗?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出相同时间(1分钟、1秒钟)消耗的电能,即可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理解和比较是学生很难跨越的环节,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加上问题的引导,思维发生了碰撞,最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灯泡越亮,电能表转得越快,消耗电能越快,同时也得出了比较快慢的方法,为下一环节建立电功率的概念作好准备。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3、合作互学

有了刚才的实验结论为基础,接下来用问题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完成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我们为什么要引入电功率?(引入“电功率”的目的是。)怎么表示电功率呢?(电功率的定义是。)根据定义,应该如何计算呢?(计算公式:)

它的单位是什么?(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

在问题的层层引导下,学生以前面的实验为基础,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电功率概念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所以我采用了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梳理提升

(1)首先,出示常见用电器的铭牌,让学生找出电功率,并试着表达电功率的含义。

(2)千瓦时(俗称“度”),这个单位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1kw.h=3.6x106j?

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设计了一道习题:

练习

1、有一台空调,电功率为1000w,那么它工作1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他的答案和1kw.h相等!学生恍然大悟:

如果电功率用 kw 作单位,时间用 h,则电能单位就是 kw·h。另外,我还设计了一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熟悉公式的推导和单位的统一。

练习2:1度电能让100w的灯泡工作多少小时?

学生学了电功率的定义之后,还面临很多问题。对单位“瓦特”的理解,在计算时,单

位的统一,公式变形等等。本环节通过观察 表达 推理 运用等手段,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推理等能力。

5、联系实际

通过本节课开头的实验,学生还留下一个印象,灯泡越亮,消耗电能越快,也就是电功率越大。如果改变灯泡的电压,它的亮度会变吗?也就是电功率会发生变化吗?

演示实验:取一个“12v,25w”灯泡,用学生电源提供电压,让它在3种情况下发光。

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灯泡的电压变了,它的亮度呢?它的电功率变了吗?

由此结论可知,今后我们在指明电功率之前,先要指明。

再反问学生:灯泡上标的“220v,25w”是什么电压?什么电功率呢?

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定义)

讨论交流:用电器在实际工作当中,电压过高和过低对用电器有什么影

响?

此环节以开头实验探究为铺垫,使学生意识到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有关;又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认识到实际功率会受实际电压的影响,进而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在这里,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与提高,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现象,学生接受更容易。

6、知识运用

这一环节设置了2道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知识,达到巩固加深的效果。

四、设计理念: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活跃课堂,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通过导学案引进新知识,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引出方法,进而建立新的概念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学习,受益终身。篇三:《功率》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说课稿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三节 功率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

2、进行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4题篇四: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

《电功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体验的深化和具体化,让学生体验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体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体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2.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和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2.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3.体验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养成物理与生活时刻相联系的习惯,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4.体验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电功率概念。但电能的消耗不比喝水,不是可以看见的实物,所以电功率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体验电功率物理意义确定为本节课的学生体验学习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

教法:以讲授法,探究法为主,辅之以演示法。

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

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问:我们家里的电能表上的铝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为什么呢?

铝盘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答:铝盘转动快慢不同,表示消耗的电能快慢不一样。

电能是表示电流所做的功。

出示相关电器图片,问他们电流做功是否相同?在比较,不同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做功多

少.1.家用饭锅和灯泡,在通电时间相同时,哪一个电流做功更快些? 2.2.若家用电饭锅和灯泡,都要消耗1度电,那么哪一个消耗电能更快些?

得到答案:电饭锅.通过教师引导提问:有哪些办法可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可能的答案:①通电时间相同,电流做功多的做功快

②电流做功相同,通电时间短的电流做功快

这样就得出了电功率相关的两个量,w、t及时给出电功率的概念: 1.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 w—消耗的电能 p—电功率 t—所用的时间

单位:瓦,千瓦——(w、kw)

千瓦时的意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在1h内所做的功,就是1kw·h。通过问题抢搭来对重点有一个强调:从公式w=pt中你想到了节能的办法吗?

答:可以在不改变用电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用电器的功率,也可以在不减小用电器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用电时间

也可以同时减小用电器的功率和用电时间 3.在这里有必要对千瓦和千瓦时的区别:瓦和千瓦是功率的单位,千瓦时为能量的单位。由电功率公式 w=pt 如果功率用千瓦,时间用小时为单位

即:w=pt得1kwh=1kw 1h,1kwh的电能可以供一个1kw的用电器工作1h 1焦耳的电能可以供一个1w的用电器工作1s 通过例题,对电功率和电功在做一个强调和巩固。.额定功率:

通过观察电器铭牌,提出额定电压和额度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正常工作时的功率p额

问: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区别?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对一个用电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 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u额,则p实> p额,用电器容易烧坏

当u实<u额,则p实< 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电功率的测量

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得知用电器的电功率。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如下: p=uip—电功率—瓦 u—电压 —伏 i— 电流 —安

(五)反馈检测:

1、电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

实践活动:

调查你家中的用电器(如下图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并了解它们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进行调查充分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都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对同学们初步养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并能合理使用各种用电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篇五:电功率说课稿范文 电功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9号选手欧阳翱翔!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 电功率 ?..我的说课包括以下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首先是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不是孤立的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现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三声)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电功率是在欧姆定律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功和能转化的进一步应用。为下节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理论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驾起了物理与生活的桥梁,无论是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本节课都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欧姆定律及电功和能转化的知识基础,并拥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思维深刻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 对电功率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比较公式p=w/t和p=ui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 : 三维目标以过程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我准备使用以下教法学法进行教学:观察归纳法、交流合作法、实验探究法、和媒体辅助法,教学准备: 为配合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做准备以下准备: 教学过程: 根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为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使整堂课的教学更加自然流畅,我对教学过程做如下处理: 第一个环节是观察与发现

老师在家泡茶喝,在烧水时观察到电磁炉有很多档位的火力,用600w的火力烧开一壶水用时2分钟,用1200w的火力烧开用时1分钟,烧开同样一壶水所

消耗的电能是一样的,说明电流做功相同。但用不同的火力,电流做功的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第二个环节,引概念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采取观察生活,启发思考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引出概念,不但有利于学生得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处处留心皆学问。

用电磁炉不同档位烧水快慢的生活现象,很自然的引出电功率的概念。由于电功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采取把电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建立学生对电功率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对比,便于学生理解公式p=w/t。介绍瓦特的故事,瓦特不但发明和改进了蒸汽机,而且在电学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功率的单位用他的名字命名,让学生学习他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精神。

教师顺势规范“度”的概念,并规范其科学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科学态度。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家庭的冰箱要另外配一个稳压器?稳压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想到稳压器的作用是保证冰箱正常工作,从而引出额定电压的概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达到额定功率。但实际生活中,有时外加电压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自然而然的引入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概念。紧接着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铭牌。学认真观察后发现,每个铭牌上面都标有额定功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区别。这样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呢?就需要设计试验方法进行测量,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决定实际功率,不变的是什么,测定什么,如何测定电功率。首先解决第一问题:学生不难回答,实际电压决定了实际功率;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改变了电功率也会随着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接着思考第二个问题,对于小灯泡来说不变得是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学生能够想到小灯泡的电阻不变,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小灯泡来说电压改变了、电阻不变,电路中什么变了,根据欧姆定律得出,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变了。那么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直接给出公式p=iu,对于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不需要学生掌握,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公式的由来要到大学才能学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分析得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最终归结为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比较电功率的两个公式p=w/t和p=iu,只有理解透彻,才能灵活运用。然后介绍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另外两种方法,电能表测量法、功率表测量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设计后发现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和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一样,这时教师让学生回顾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理论基础r=u/i,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理论是p=iu。两个公式放在一起比较,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比比谁的收获多。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交流体会,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和评估的能力。

物理与社会:让学生在欣赏美丽夜景图片的同时,明白绚丽的灯光不但打扮了城市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教师向学生介绍100瓦灯泡的亮度与15瓦节能灯的亮度相当,但灯泡消耗的电能比节能灯的6倍还多,国家出台文件,到2010年所有生产灯泡的厂家要全部停产。教师再向学生介绍一种新型节能灯led,利用半导体发光,比目前的节能灯还要节能一半。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比一比,100瓦和15瓦的灯泡哪个灯泡电阻大,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欧姆定律,利用欧姆定律i=u/r和电功率的公式p=iu,推导已知功率求电阻的公式,r= u2/p。学生经过计算后发现,电功率大的100瓦的灯泡电阻反而小,与我们的思维定势不同。使学生养成深入研究,不能想当然的习惯。

接下来是课外加油站,让学生回家调查下列内容,并把调查细化,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节能环保意识。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难点,起到梳理知识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下载7.3功率说课稿(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7.3功率说课稿(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功率的说课稿

    功率的说课稿 功率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功率》是在学生学完了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之后,又接触的一个新物理量,它以对功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本节内容充分......

    功率的说课稿(精选5篇)

    篇1:功率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功率》是在学生学完了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之后,又接触的一个新物理量,它以对功的一个延伸与拓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

    功率教案

    《功率》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

    功率教案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用P=W/t进行解题。 (3)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功率》教案

    《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3)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教案[范文模版]

    《7.3功率》教案平江四中 何功科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PW,PFv的运用 tW通常指平均功率,t0为瞬时功率 t(二).过程......

    功率物理教案

    (一)引入课题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

    建筑设备功率

    你的意思我明白,是要做一个建筑企业机械设备资产表吧,我把我单位的给你好了,但是不太全,你要自己再找找啊() 另外,总功率就是你说的,以千瓦时计算. 基本上,有电动机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