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策j教育答案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沉着应对,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夏粮再获好收成,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正确认识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一是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认识做好下半年工作对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较好基础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二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这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上,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三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七项主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做好农业发展工作,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继续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战胜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应对复杂不定的市场影响,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夏粮在连续六年增产的高基数上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自给率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较高水平,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有力。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较好,工资性收入普遍增加。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比重逐步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发达地区重点抓公共服务均等化,欠发达地区更多关注城乡基础设施和收入的统筹,取得了明显成果。但同时,由于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全球农业相互交织,其运行状态和形势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异常艰巨。做好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深刻理解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夏粮生产扶持政策,对战胜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既要看到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要看到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三是要全面了解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今年下半年主要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来开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是:切实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好收成;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努力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三、集中开展“十一五”成就回顾、民族团结、抗洪救灾等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要抓住有利契机,挖掘教育资源,集中开展各种主题教育。一是要集中开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宣传教育。结合今年“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深入宣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成就,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新进展,宣传我国政治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是要集中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结合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等重要纪念、节庆日,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广泛进行近代现代史教育,运用翔实的历史事实,深入宣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工作,着眼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要集中开展防汛抗洪救灾成果的宣传教育。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甚至重发,一些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汛情发生早,洪涝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特别是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部署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科学调度,统筹安排防汛抗洪救灾和经济工作,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恢复。要将防汛抗洪救灾与四川、青海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取得的成果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洪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主心骨,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和决心。四是要集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组织和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精心设计务实管用的载体,不断巩
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让大学生真正在思想上入党,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今年7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7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全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高校要采取学习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使广大师生全面了解、普遍知晓,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等载体,开设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学习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强大声势,营造广大师生共同关心、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要着重进行四个方面的学习宣传:一是要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牢牢把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二是要学习宣传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教育事业的成就和经验。三是要学习宣传“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学习宣传“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学习宣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学习宣传《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保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四是要学习宣传各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优秀典型,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五、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大交流局面,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
2010年以来,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积极促成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各领域、各界别往来更加热络,大交流局面已经形成。认识当前台海形势,理解中央对台工作部署,要从以下几点把握:一是要深刻认识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意义。框架协议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进程,明确了两岸经济往来自由化的目标,构建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平台。两岸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二是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岸大交流的深远影响。两岸关系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共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深化合作的过程。新形势下,两岸交流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应当扩大基层民众的交流,从而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共识,化解和消除部分台湾同胞存在的疑虑,在日益密切的交流交往中,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感,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相互扶持的命运共同体。三是要深刻理解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同时,保持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和发展势头,逐步破解政治难题,需要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两岸政治互信。反对“台独”,意味着双方可以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有利于双方良性互动,妥善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四是要充分认识反对“台独”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美国经济保持复苏势头,消费需求显著上升,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较好,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拉动日本出口迅速增长;欧元区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经济复苏乏力。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发达国家债务风险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主要股市、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调整,各类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不稳固,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缓解,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意愿减弱,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世界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投票权整体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超过47%,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核心机制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四是各国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西方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努力增强自身发展后劲。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各国均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主要手段。
二、大国关系继续调整,力量对比变化推进国际体系变革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大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出现新的变化,相互间关系更加复杂。一是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消长变化。美国继续受一场金融危机和两场反恐战争的拖累,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金融机构、评级机构等名誉扫地,发展模式的光环褪色。传统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内外困难,自信心和优越感受挫,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大国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而且成为西方解危脱困和解决国际问题的求助对象。巴西、土耳其积极斡旋伊朗核问题,更加主动参与国际事务。“金砖四国”协调合作进一步加强。但是,国际力量对比北强南弱的基本格局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二是美国等大国加紧调整对外战略。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强调重振美国经济等实力基础,对外推行“多伙伴”外交,巩固与盟友关系,加强同中、俄、印等“影响力中心”合作,更加借重国际机制和多边合作。其他各大国应对美国政策变化,也纷纷调整对外战略。三是大国关系互动更加活跃。中美关系经历波折,走出低谷;俄美双方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加强合作;日本新内阁重申对美关系为外交基石;美欧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问题上矛盾突出;新兴大国加强联合;大国间的传统敌友界限越来越模糊,围绕不同议题形成不同组合。
三、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
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交织发展。一是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不稳定因素增多,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严峻。以色列袭击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问题在国际议程中位置前移。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方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期待上升。三是传统军备竞赛更趋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争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战略边疆”拓展。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加剧。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突出。国际安全威胁日趋多样化,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综合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增强。
四、我国全方位外交活跃世界舞台,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
2010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普遍视中国崛起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全球性事件。我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进一步上升,继续成为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各方对中国的重视进一步增加,同时对我国快速发展的不适应感也进一步增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新的论调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继续办好峰会外交这一重头戏,扩大了我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二是“世博外交”、“亚运外交”成为新的重要平台,促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信任,展示我国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形象。三是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关系,我国同其他新兴大国的合作继续加强。四是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
[1]好合作。五是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
第二篇:形势政策教育
学《纲要》 看教育
这是第一次看这么正式的文件,有幸是有关于教育这个又大又深的话题(当然得益于这次论文),文件名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就是新的、较好的事务取代旧的、较差的事务,这是事务发展的必然规律。纲要中的规划时期为2010年到2020年,到那时,“旧的事务”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既然要改革那么一定是存在着问题。好的方面不消多说仍是好的,然而存在问题的地方就一定要指出才能改进,所以我就浅谈一下学习纲要中高等教育部分后对现行教育的弊端一些拙见。
一、特色
文中有这样一些话:“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臵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纲要中多次提到“特色”,说明没有特色已经成为党建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着眼现实也正是如此,大学和大学的差别越来越小,“建设研究型、综合性、一流”等口号广泛见于各个学校的发展目标中。精而深,广而泛,两者无所谓孰好孰坏。然而一些本就急剧特色的学校却非要做得“综合”,就好比让刘翔去踢球,必然耗费了在优势项目上的时间与精力。一个开放健康的学术环境应该是百花争鸣,异彩纷呈,相互之间存有矛盾,又在大方向上一致,这种对立统一才符合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生和学生的差别越来越小。学校的趋同,以及目前“一锅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难见到。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创新的匮乏,同样的道理,没有个性就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
二、实践
纲要中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词是“实践”。纲要指出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教学无疑是教师的实践,而在平时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现在我们的绝大多数学校在操作中都以科研为考核的首要内容。一方面大学教师的确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否则肯定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对知识的需求。但大学毕竟是学校,不是研究所,其根本任务在于教书育人。教师的科研应该反过来用于教育,而不是高于教育。其次,以教学为考核内容实施起来具有难度,教育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能够马上体现的。这就要提到现行检验教学的方法:考试。考试本身无可厚非,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国内国外都是如此。但目前我们的考试大都过于程式化、机械化,无法达到检验教学的目的。“一学期就是十八周的幼儿园加两周的高三”这是微博上以为网友对大学生的描述,跑去夸张和幽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何改进考试机制这个一直以来缠绕教育的大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纲要对实践提出的另一个要求。以我们自己学校来说,实验设备与学生数量严重失调、设备老化无法满足正常教学,已经被各届同学抱怨过了。而且同考试一样,实验程式化,不知所以一样更过,使得实践在同学心中的重要性大打折扣。
实践与创新是经常被一起提到的两个词,试问在我们所赐缺乏实践的基础上(老师和同学都是如此)而空谈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得到的成果更够具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三、锦标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考试要得第一名,别人会的你也要会等等。这种锦标化得比较竞争从小就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少考十分就低人一等,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然而现在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这种竞争中磨灭掉了对科学的渴望与热爱,最后剩下的事数字带来的快感。
这种锦标化早已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比如体育、经济甚至于这篇纲要中也经常见到“增强某某质量,深化某某改革,争创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这样的话。当我们为某一亩地而奋斗,付出不懈的努力后一定会有所回报,同时各种锦标也会作为奖励随之而来,但绝不应该以这种锦标为目的。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因为想要获奖而投身科学事业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以学生为基础,努力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毕业生,这样我们的学校一定就是一流的大学。
四、服务
大学是一个社会思想最前沿的地方,同样也是精英及未来经营汇集的地方,在这里的和曾经在这里的人们具有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大得能力。所以这里的人们理所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纲要中提出了要求高等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我觉得这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如果这样一个掌握着社会大部分先进文化的团体五项外界输出的话那么社会将没有发展的动力。
以上是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的一些体会,最后衷心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三篇:形势政策教育
一、引言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基本上实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也在逐渐显现,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占中国大部分面积的农村仍然处在贫穷落后之中。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批能安心在农村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其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使我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义务教育法》,这使得义务教育在法律上得到了保护,更进一步的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而其也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受经济、环境、人口、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很难实现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国家从2006年开始逐步从中西部农村开始免除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杂费。这样的政策到底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对河南省信阳市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现将活动中所发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总结出来,仅希望能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学校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师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请保留此标记。)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
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第四篇:形势政策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省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区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决定,在全系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我省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引导我系统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及区市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上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我县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区、市、县党委全体(扩大)会议的重大意义。重点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基本判断,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把握。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乐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引导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重大意义。
(二)深入学习宣传“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大力宣传“十一五”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重大挑战,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巨变。大力宣传区、市、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财富影响深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信心,自觉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深入学习宣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大力宣传我县“十二五”时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的总体思路、战略部署、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阐明完成好这些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深入学习宣传区、市、县“两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区、市、县“两会”精神,重点学习宣传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学习贯彻区、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谋划好明年工作;加强区情、市情、县情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强化对区情、市情和县情的再认识,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满怀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三、方法步骤
这次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从2010年12月中旬开始,到2011年2月底结束。
(一)开展集中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12月10日至2011年1月15日)。一是各单位要精心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热潮。要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培训辅导、座谈交流、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推进形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各单位要把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作为近期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领导干部通过集中辅导、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力求学深学透。三是抽调人员成立宣讲团,由各单位一把手带头,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四是充分发挥橱窗、板报、宣传单、宣传墙、宣传栏和电子屏等宣传阵地作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五是利用网站专题,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切实把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重大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推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凝聚社会力量。
(二)广泛征求意见,完善“十二五”规划和明年工作思路(1月16日至2月10日)。一是各单位、各股室要重点围绕中央、区、市、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利用今冬明春开展党员轮训、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述职述廉会、年终总结会等有利时机,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等对全县“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工作思路的意见建议。二是征求干部群众对生态移民、新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意见建议。三是征求干部群众对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涉农部门干部、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意见建议。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意识。四是广泛征求当前全县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特别是涉及重点民
生工程、社会事业建设、基层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谋划明年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三)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月10日至2月28日)。一是要认真解决城乡贫困户、残疾智障人员、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病残困难老党员、拆迁户、生态移民、受灾贫困户、企业困难职工的冬季暖等生活困难。二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化肥种子、畜牧养殖业、设施农业、致富科技培训和春播备耕等方面的困难。三是结合今冬明春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采取“集体拿一点、干部捐一点、群众帮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通过“领导包乡镇、干部包村组、党员包农户”的形式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四是要增强维稳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网络、手机、小刊小报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这次形势政策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由我局统一安排部署,各乡镇、各部门集中组织实施。我局从各部门抽调13名干部与各乡镇、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宣传教育组,深入全县13个乡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为了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成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各单位、各股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抽调人员专门成立开展形势政策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组和宣传工作组,精心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明确职责,强化督查。各单位、各股室以及抽调下乡开展集中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发扬求真务实之风和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一级带一级,上下联动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要注意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切实为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被抽调人员要保证下得去、蹲得住、安下心,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将对抽调干部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不得力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三)正面宣传,注重实效。各工作组成员要全面准确掌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战略布置、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宣传基调,要坚持全面、辩证地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宣传成就、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方式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形势政策教育宣传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各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要将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和活动总结分别于2011年1月4日和3月14日前上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要及时上报开展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以便推广。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答案
autocheck autochk * 复习思考题:
1、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为何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的相似之处有三点:一是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二是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了下滑的现象;三是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偏紧转向放松。但也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是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虽然回落,但回落的幅度和回落的原因都与2008年有明显不同。从回落的幅度看,没有那时的大。从回落的原因看,虽然两次下降都是由工业增长速度下滑引起的,但是具体原因又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增长速度的这种回落是符合我们调控预期的。
二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拉动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大幅度下降。
三是经济增速回落没有对就业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就业状况仍较好。
四是宏观经济政策虽然都是由从紧转向放松,但是性质和力度不同。
五是社会对国际经济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思想准备也比过去要充分。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有很大不同,故政策取向要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
2、近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神一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2.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
3.神六发射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4.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成功升空 5.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7.2003年5月25日,我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8.04年,中国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
(一)要提高专业能力
(二)要提高职业素养
(三)要提高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五)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六)在艰苦中锻炼与在实践中成才
3、腐败是“越反越多”吗?结合你了解的身边情况谈谈认识。答案:
1、关于对腐败现象的客观认识
腐败现象是一种超越历史界限和国家界限的存在,作为权力的滋生物,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体制下,凡有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的存在而没有完整的监督和防范体制,腐败行为就会有可能存在。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国家和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各国的政府和政党都把反腐倡廉看成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反腐倡廉是党自成立以来就一贯坚持的治党原则和治国方略。
2、我国在反腐问题上做出的努力(1)推进反腐教育(2)强化监督制约
(3)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制度
(4)建立防御腐败的相关机制体制制度
3、我国在反腐败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1)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趋势(2)校级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3)反腐倡廉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4)反腐国际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5)反腐倡廉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6)反腐倡廉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重要保证 反贪在具体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举报难:举报者害怕打击报复或对受理机构缺乏信任;
2、查证难: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内幕非内部人士很难获得真实证据;
3、阻力大:涉及腐败网络,常常收到各方面关系的阻力;
4、执行难: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5、受理难:以上问题,造成部分举报难以受理。
4、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反腐情况,谈谈我国反腐该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答案:
国外反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权力制衡、媒体监督、司法独立。
一、国外惩防腐败提出“预防为主”的理念
二、国外反腐败的具体措施。国外防止腐败的法律主要有两个特点:
1、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
2、较为细密的法律法规。
(一)严密的法律规定。一是轻罪重判。二是赋予了反贪部门较大的权力。三是重点监督高官。
(二)严峻的刑法。
(三)开展道德教育。
(四)信息的公开透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个人财产信息公开制度。
2、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五)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多主体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
1、立法机关监督。
2、党派监督。
3、新闻舆论监督。
4、公众监督。
(六)多主体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
1、立法机关监督。
2、党派监督。
3、新闻舆论监督。
4、公众监督。
国外反腐败对于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意义 一)国外反腐败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1、西方的“阳光法案”值得借鉴。
2、舆论和公众的监督值得深化。
3、法国的财政监督制度值得参考。
(二)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1、我们承认国外,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借鉴国外反腐败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选取适用我国情况的成功经验,避免盲目与国外接轨,毕竟不同国度的腐败活动都会被打上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的烙印。
2、在分析他国反腐长处和经验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单因素分析。
总而言之,国外反腐败的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我国在反腐败实践中,应既能立足于本国实际,又能成功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不断加速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进程,推动反腐败向前发展。
以上这些方面国外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当前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5、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这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在社会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认识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变化而来。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方向。“五位一体” 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定下了总体规划和努力的方向, 对中国的未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把每一方面的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得更全面,它的规律性认识就更加深刻。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答案:
第一,一定要把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的产业,使我们的产业能够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第二,我们要大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第三,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
第四,大力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多花一些力量,这样使我们整个环境不断改善。
第五,现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空气方面的治理。
再一个是提倡社会公民大家来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生态的消费方式、生态的文化、生态的理念,包括帮助我们监督各方面,一定要注重生态文明,弘扬生态理念,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求。
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带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8、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答案:
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基础。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也必然体现在制度竞争的结果之上。中国之失败显然在于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是制度之败。
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还在于超强的纠错能力。新中国六十年,最大的失误有二:一是三年灾荒,二是十年文革。中国纠正这些错误一是时间短,分别为三年和十年,二是自我纠错。这一点和西方的民主制度相比,尤其明显。
中国的现行制度如何,从自身取得的成就,从纵向与满清、民国相比,从横向与西方相比,都可以得出无容置疑的结论。如果套用西方的话语模式,至少是“最不坏的制度”。也就是制度的成功,才创造了中国的复兴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9、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有何不同?谈谈你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答案: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确保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日本右翼为何猖獗?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儿? 答案:
4、日本财团不仅为右翼势力提供经济支持,而且直接参与右翼组织的活动。
5、右翼势力猖獗的文化根源。
中日原本希望建立的“战略互惠”关系,以及中日韩共同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努力,经历“钓鱼岛事件”后无疑受到严重影响。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却不容忽略,这主要表现在“历史问题”的长期影响、双方对于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以及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上三个基本矛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形势下,凸现的形态和影响程度会有所区别,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却将产生持续的影响作用。中日在经历了“钓鱼岛事件”后,能否清醒的看到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矛盾已经起了变化的客观情势,能否理智的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海上领土主权争端的可行办法,并对今后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甚至军事冲突预有应对之策,实在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这个问题倘若能妥善解决,中日关系就有望走出困境,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反之则必然会逐步走向对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