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讲座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尤其是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要求写完整的文章,有了字数的要求,学生很为难。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我运用早自习让学生诵读、背诵《杏坛魂》积累词语,给学生讲古人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利用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文章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尺子,我们要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作文,长大才能为祖国建设服务;又列举毕业生中刻苦写好作文的动人事例;最重要的是每篇作文,我几乎是做到不厌其烦地三批,一批符合作文要求,教会学生审题,跑题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对于四年级学生审题非常重要,学会审题就为五六年级打好了基础;二批语句通顺,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四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最大的普遍问题是错别字多,词语积累量少造成用词不当,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三批描写具体生动,培养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展开想象,将语句写优美。争取面批,用闪光点鼓励写作积极性。由于我在班上不断抓写作兴趣的培养,教师批的认真,学生自然很受启发就写得认真,渐渐地学生对作文不再望而生畏了,也不再把作文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
”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经验总结中讲到,以前怕写作文,现在爱写了。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有三点体会:
1. 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在第一单元,“美丽的沂河公园”张璨写得很有真情实感,不仅按顺序写出了各种景物的位置、形态、色彩;更重要的是想象丰富,使自己如同身临其境,“……我仿佛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一会儿藏在一片红色的桃花林中,一会儿又躲在金灿灿的迎春花中,与蝴蝶、蜻蜓一起玩捉迷藏……”描写得非常富有儿童情趣,把画面写活了。平时作文经常得“达标”,这次给她评了个“优”,她拿到作文本喜出望外,受到鼓舞,对写作的劲头更大了,三年级家长会后她的家长总是因为孩子后进挨留,而四年级因为孩子的作文有创新受到表扬,连家长也说孩子的作文大有进步。由于教师坚持鼓励、表扬,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
2. 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否则,势必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四年级,我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写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要求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神态加以刻画),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我体会到,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
3. 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辅助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作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写好作文,我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又结合学校要求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随笔,坚持了两年,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一段话。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很有成效。在这一辅导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与培养。
(1)给开头一句,要学生写下去。如:
①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用排比句写)②秋天到,树叶黄。……
③跳绳比赛开始了,操场上一片欢腾。……(2)给结尾一句,要学生补写上面一段。①……同学们玩得真高兴!
②……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啊!③……我真爱看这期的《中国少年报报》。(3)给过渡句,前后补充,写成一段话。……小明不但刻苦学习而且乐意帮助同学……
(4)扩充书上某一情节或给文章的前段、后段,要学生补充中段,发展创造性思维,看谁想得合情合理而又内容具体。
学习《搭石》后,根据书上介绍的简单情节对两人在河边相遇加以想象,丰富内容,同学们都写得不错。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人物,如临其境,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5)看书上的插图,改写古诗,写上一段话。
教《宋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后,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和图画,想象当时意境,写成一段话。
及时地表扬、讲评
发现写得好的作文一定要在班上及时地表扬、讲评,持之以恒,这样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达到“入迷”的地步,便不会产生灵感。通过作文教学的实践,我加深了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才能大大提高作文水平。
培养学生创造力
如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发展写作创造力的前提;那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1. 在平常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下棋,是平常生活中的小娱乐活动,我觉得下象棋特别开发智力,就鼓励全班学生下象棋,于是大课间也摆上了擂台。下面的作文,就是教师从培养学生下棋的“兴趣”,到有了写作的“思路”,最后至创造思维出“作文”,将作文教学渗透于每天,重视了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
2. 在新闻事件中进行作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甲流,是这一段社会上关注的焦点,让生注意结合新闻事实,有感而发地写作。
创设情景,分步训练 ——谈我的作文教学感受
曲阜市实验小学
韦亚东
自从05年教授语文以来,一直感觉作文教学特别重要,但是教好也不是特别容易。想写好作文就要开启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语言表达欲,让学生学会表达。
要让学生自己表达,教师就必须善于创设情景,诱导学生动口,动笔。
上世纪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于是便有了情景作文教学模式。所谓情景作文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场合,有意无意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获得一定的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工作第一年我是从四年级开始教起,有些学生的作文很差,我想他们三年级的作文基础没打好,很可惜,然后就想怎样一步步打好学生的作文基础。第二年教三年级,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老师要能够像家长教孩子学走路一样从基础抓起。不论是内容的启发,还是语言的训练。
情景作文是从作文内容入手,通过创设情景,增添或唤起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了一个个精彩的情景,情景不同,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也不尽相同。但是,情景作文总有它固有的特点,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模式:
【一几个模式】
1、出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如,上课铃响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铁锤锤蛋锤不碎”这几个大字,一个个问号立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铁锤锤蛋怎么可能锤不碎鸡蛋呢?莫非是只铁蛋?……一上课,学生就被这些问题吸引住了,他们的思维在瞬间得到了驰骋。在比如:写一次活动,为了便于指导,老师可以和学生在教室内做一个“贴鼻子的游戏”,一上课,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个没鼻子的小孩像,小学生对语文课上画画还是兴趣颇浓的,先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想象。写好一篇,触类旁通
2、情景演示,激发探究心理。前一段时间发生了日全食,我们曲阜这只能看到偏食,学生不懂日食,我们就可以利用科学课上的仪器演示演示,让学生明白日食的原理,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然后指导观察,或者让学生回忆。
3、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比如写一件后悔的事,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想起以前后悔的事,再次体验品味那“后悔”的滋味。不论写什么作文,都要学生学会审题,然后由题目联想回忆,由一个词联想到几个词,然后想成几句话。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话可谈。
4、交流碰撞,激发感悟心理。比如写读书笔记,大家都看了一本书,先交流交流,你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里面的人物你怎么评价?如果你是文中某某,你会怎样?给学生几个问题,学生的思路就容易打开了。
情景作文教学倡导教师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做朋友,和学生“商量”;做教练,给学生指导。情景作文教学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情景作文教学模式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作文的全过程。
我自从接触李吉林,知道他的情景教育之后对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探索。
【二探索】
一、首先教会学生把生活情景还原,或者为写作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原来的生活记忆。这也是第一阶段的任务之一。
小学生写作文总感觉无话可说,实际上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话不知道怎么去说。比如;你让孩子写一篇作文,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学生肯定有很多想说的事,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知道如何去选材,这时候就要老师给以指导,肯定其写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题材。有一句话提起当时的情景,然后生发开去想一想这件事的具体过程。比如;小区的王奶奶为了调解居民间的纠纷,饭烧糊了也顾不上,从而表现了小区干部热心居民工作,你就要提示学生发生这件事之前你对王奶奶有什么印象,她平时又是怎么样和大家打招呼的啊?发生这件事的时候,邻居们当时是什么情况啊 ? 她当时是怎么样说的啊 ? 说了之后当事人是怎样表现的啊?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这样这件事的大概也就出来了。
比如教授三上第一篇作文丰富的儿童生活,写课外活动,很多孩子喜欢书法画画等活动。课前你让一个孩子准备好东西,可以让他把东西带到学校,课上把他自己练习的原貌还原一遍,让学生认真观察。
二、要注意分步指导,比如指导写美丽的沂河公园与大成桥,1.首先是课前先带领大家去参观或让家长带着去,在去之前让学生重点观察几个方面,比如大桥的形状,大桥的长度宽度,大桥周围的建筑,从不同角度看大桥所呈现的姿态,乔两边沂河公园里都有哪些设施等等。去时带好笔记本,并且最好让父母从网上查些关于大成桥的信息,到时观察的时候就会对大成桥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看看以前学的写景的文章,比如《赵州桥》
2.编写写作提纲,明确写作方法 先讨论写什么,再讨论怎么写,同坐同学先讨论一下准备写几段,一段一段怎么安排,然后再看看本册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几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我们可以学习课文中的这些方法。(移步换景)
然后明确写作的几个部分:去参观 参观的经过 参观后 讨论这几个部分哪个部分应该详写再探讨本次作文的写法: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沂河公园与大成桥,可以按照两个时间段来写:白天与黑夜
参观进过怎么写呢?我们先来看几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板书长城 远看 高大坚固 气魄宏伟,总结)(板书 颐和园 总起 进了 绕过 走完 来到 登上 向东远眺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走过 就可以 总结)要求顺序要清楚明白(写清楚)
地方虽然不一样,但都是移步换景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我们举个例子然后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参观顺序(板书站在大成桥上 来到大成桥下东边的木桥上 顺着沂河边往西走 晚上来到大成桥)
有了一个写作提纲,全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段落再写什么,心里就有数了,最后提个小要求:写出大成桥的文化气息来
3.启发指点口述练习
仅举“来到大成桥下东边的木桥上”为例:先看远处的大成桥的样子,桥头堡像什么?有多少桥拱?再看桥洞上面雕刻的画;从桥上转到河面,水怎么样,水边岸上怎样,再转到公园的花草上?再看公园设施?调动多种感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关于文化气息。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大成路是曲阜最直的一条路,大成桥与大成殿遥相呼应,关于孔子的介绍等等。可以用一些句子让学生训练,比如: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让学生写大成桥,写沂河公园,当堂口述,当堂指导。
4.句子举例: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比如扩句练习,大成桥晚上的灯好看,启发学生想象,搜素晚上记忆。
5.范文展示指导,交给学生修改。6.各自检查自己作品。
三,阶段目标明确:三年级刚开始什么要求,四年级什么要求,要求不要过高。
四、你训练的每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到什么要求,心里要有数,学生达不到,你怎样去补救,怎样去指导
五,你对班级里的每个孩子作文水平要有比较细致的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在哪?是否能给以个性化的指导。我们班里的张某某(亚超),作文写得很有灵气,但基础很差,特别懒,但愿意写作文,我就在她写的好的作文上大加表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还有语文基础知识好,但作文写得干干巴巴的孩子,你就要点到他的缺点,帮助其找出原因:是不爱读书、还是不爱思考、不爱做笔记,是懒?还是不善于观察生活?要对症下药。
相反,班里有“吃不了”的,也有不少“吃不饱的”,有部分同学作文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你给他挂的苹果有点低。我班米思淼,我第一次上晨读检查日记,就发现写得不错,当时内容好像就是“开学了”,我只是在前一天放学时简单做了点提示,当时他写的一两个句子很好,我随即给同学们读了读,同时也表扬了她写的字漂亮,毕竟二年级刚上来嘛。谁知她以后表现的就一直不错。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孩子写的日记都有很大进步。作为语文老师,你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哪怕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用得好,及时表扬,同时说明好在什么地方,【三注意的几个方面】
1、写作文一定要切合题目这些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要特别注意
要指导学生审题。比如;还是拿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 不要写成《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了。你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准备写什么事,然后让大家讨论
2.讲究语言技巧:一些写作技巧 比如要写完整 写具体 要用上一些诸如 比喻 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 这些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细细的指导 以具体的句子 亲自当堂当众批改某一个学生的作文 对全体学生进行引导
3..要引导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 这样学生可以有切身的体会 学生也会写出真情实感 也便于老师指导
有时老师可以把事件还原 让学生演一演当时的真时情况 在表演当中老师提示学生注意哪些问题 当真实情景再现的时候人物形象会鲜活的出现在儿童眼前 这会极大地激起儿童的关注和兴趣 进而产生表达欲望 促使他们在现实情景中不断地从大脑的词语小仓库里挑选词汇 描述当时眼前景象,老师则结合情景中小主人公的动作神情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描述 这对学生今后敏锐觉察人物神态 情绪的变化并懂得选用恰当的词语 去表述是大有裨益的
4.教给学生积累素材。
我从三年级下学期具体指导学生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本子的题目定为《生活阅读新知》让学生在扉页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时刻激励自己读好书,好读书,刚开始做时我甚至给他们规定了读书笔记的几项要求。读书笔记格式 篇名或书名:--------作者———— 内容摘要:(分项或写成一段话)分项如: 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分项或写成一段话)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及高潮:---------故事的结果或结局:------------好词佳句美段摘抄:-----——————————————————————————
————————————————————————————————————
阅读心得:-------------------------------------后来学了一些成语我让孩子.学记“成语笔记”比如 成语:一不做,二不休
意思(解释字及字面义):休,停止。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深层含义(比喻、形容、引申等):事情既然做开了头,就索性做到底。故事大概或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生活中的思考(例子、读后想法):做读书笔记如果不坚持,收获就不大。坚持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而且我把这些都放在班级博客中便于同学们观看
其次是写日记,写什么老师要经常地给学生规定一些内容,先给学生定个小计划,这一个月我们都是要写什么,比如:重点写植物,每周也有所重点,学生就会心中有数
四年级后学生的日记、读书笔记写了不少,我分了下类:为的是便于孩子们练习,也好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5.规定题目与自由动作相结合
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统一题目写些东西,以便于指导,但还不能不给以自由的空间。要明白老师“逼”着写的和学生自发写的东西是有所区别的。下雪那天第四节课上课前我们班的张璨递给我一个条子,我打开一看是一首诗,上面还画了一些雪花,诗是这样写的:
远看雪成花,近看雪成山,冬来花睡去,春来万复苏。
我要求孩子们平时要多读书,写读书笔记,要用心观察生活,写生活随笔。课上课下我经常和他们交流,遇到好的在班上读一读。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由此看来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 用情景再现出来 让学生写作文 一是帮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 从而丰富学生写作题材的有效途径。
2009-10-21
积累
——是指语言材料的积蓄。目的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为习作做好铺垫。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的感性的语言结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阅读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强调积累。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多种途径(例: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注重语言结累以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广读课外书,将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经过分类,抄摘在本子上或卡片上,我们称这本子和卡叫“采花本”或“采花卡”,第一方面是词语的积累。成语、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描写性词语等都是摘抄的对象,日常用语还可分为:文具名称、蔬菜名称、家具名称„„;描写性词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动态性的;如表示“看”的词,“走”的词,“说”的词,“笑”的词„„。二是形容性的;如表示“快”的词,“慢”的词,“好”的词,“热”的词„„。第二方面是好句的积累;重点摘录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写得好的描写句。分类可以是粗线条的,也可以是细线条的。粗的可分四大类:人物描写句;景物描写句;哲理句;名人名言。细的各类还可分出各小类,如:景物描写句可以根据季节划分成春天描写句、夏天描写句„„。第三方面是片断的摘录;可分四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第四方面的要求较高了一些,适用于高年级,主要是作提纲笔记和写心得体会,例:列小标题、列提纲、摘要点、写读后感等。第五方面是生活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并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这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定期阅读、交流,一方面增加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读书、读报、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议——
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对零乱的材料通过思维加工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删选、组装的过程。具体地说,评议是对一些所见、所闻、所阅,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发表看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辨论,各抒自见,据理力争。此时要求学生做到三条:第一、敢于发表独立见解。要求学生说自己的所感所得,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思想,不要鹦鹉学舌式的有口无心,人云亦云。但要敢想敢说,又要有独特见地,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这种能力,笔者认为教师一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二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观点,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把话说完,适时进行比较、筛选,弄清事实真相,必要时“拨乱反正”。第二、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抓本质即是抓中心、抓重点、抓特点。第三、要言行一致,老老实实。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应该是老实话,绝不可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在思想内容上学习什么,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借鉴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评议的主要手段是用嘴说,必要时书面,“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做到人人开口,个个踊跃,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当然,在学生评议、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拔、引导,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和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写话—
—有了原材料的大量积累,有了实事求是,发自肺腑的评议,“写话”是势在必行,学生也很有这种写的欲望,水到必定渠成。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要体现由句到段到篇的训练程序。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或是稍微多一点的。一个幻想、一个梦境、一个状物、一段心理独白、一段牢骚等都可以作为写话训练的内容,目的是把学生的写话与他们自已无限丰富的第二宇宙结合起来,这无疑也是一个丰富的写作材料的源泉。这样不仅又有了一个原材料基地,而且通过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灵感,形成良好的语感。“句”是“段”的其本单位,“段”是“篇”核心内容,“句、段”能写得好,难道还愁写不好文章吗?
导改
——教师指点并引导学生修改。既然是这样,笔者认为这一环放有学生写话或习作之后进行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导性,根据写话、习作状况进行必要的指点,引导学生自能修改。况且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受事先指导框架的影响而千篇一律,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导”主要放在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上,体现“吾手写吾心”;“改”则主要是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使之能真实地表露这种真情实感。当然文章布局谋篇等方法和技巧也不能抛弃,恰到好处的点拔、诱导尤如画龙点睛。
第二篇:培养写作兴趣
个人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二 语文组 陈青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素养的高低。如何才能让学生“想写”、“能写”、“写好”成了语文老师们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实际情况却时常令人大跌眼镜。且先不说“能写”和“写好”两个终极环节,单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写”这一环节我们就遇见了拦路虎。
在2008年9月,我对我所任教的侨中初二14和初二15两个班级268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写作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是:非常喜欢写作的有24人,占8.9%;比较喜欢写作的有56人,占20.8%;无所谓喜不喜欢的有89人,占33.2%;不喜欢的有68人,占25.3%;对写作感到害怕的有31人,占11.6%。结果表明,对写作抱有兴趣的学生不够30%,有70%以上的学生是被拦在写作兴趣的门槛之外的。这样的结果告诉我,要想擎起写作教学这一半壁江山,就必须先让学生搬开写作心理上的拦路虎,顺利跨过写作兴趣这个门槛。于是,“如何让学生对写作生发浓厚的兴趣”成了我想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也是形成写作兴趣不高的一个决定因素。我想先得揪出驻扎在学生心里的障碍,才能做其他的排障工作。
综合分析,我认为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写作的心理原因应该至少有以下几种:
第一、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基础差,作文底子薄,不知如何组织成段成文,把自己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但当看到别人得心应手地写出好作文,就自愧不如,认为自己能力差,抬不起头来。所以,一写作文就怕自己写不好,久而久之,就对作文逐渐失去信心,变得自卑起来。
第二、无所谓心理。一些学生对作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应试作文拿高分不在于平时的刻苦努力,而在于背下各种类型的范文去生搬硬套,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无所谓态度,造成无论平时还是考试,总能发现成批的雷同卷,而缺乏有新意的作文。他们找到了敷衍了事的方法,对写作就再也没有什么兴趣了。
第三、求胜心理。一些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作文水平,求胜心切,总希望教师给自己的作文打高分,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往往事与愿违,屡受打击,使得写作兴趣大受影响。
我想,造成学生形成这些心理的过程和原因是长期而复杂的。但作为语文教师,我是能促使学生形成和改变写作心理的外因和动力。所以,我有必要对自己的写作教学做更好的反省和自我规范,改变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上的随意性和无系统性。经过一学期有 1
意识、有系统地研究积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创造情境,使学生融入游戏氛围,唤起写作兴趣。游戏的方法能够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中的游戏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系统性。具体步骤可概括为“玩玩、说说、写写”三步。教师先和学生一起融入游戏氛围中,在适当时机,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再口述游戏的内容及个人感受。最后把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章。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涨,游戏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游戏是手段,作文是目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把作文课变成了游戏课,但游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地请学生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游戏性质的。但是,我只要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说一个,看哪个小组最先词穷,就算输!”立刻,游戏的意味产生了。这里的成败输赢的刺激,使学生感到了游戏的紧张、小组的荣誉,一种竞争并且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马上达成,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搞好这次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又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被唤醒了。
第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写作,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生活作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文章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之前推荐可行性强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然后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后的作文可以写活动时某人的表现,活动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最后出一期有关这次有意义的活动的小报,为活动中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教会学生善于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引导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第四、教给学生恰当实用的作文方法,提高写作兴趣。很多学生写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总结经验,寻找化难为易的途径,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例:在要求学生完整、通顺、具体、生动地“记一件事”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教给学生“基本规则”,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后,明确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有哪些人参与?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就能完整地说出这件事的六要素。第二步教给学生用“分解事物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分解开来。如:写“种树”这件事,可把它分成挖树坑,放苗,填土,提苗和浇水等几步,使之通顺、有条理。第三步教给学生用“步步联想法”把种树过程中的环境,种树的每一步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碰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等有关细节加以细致描绘,达到写具体的要求。第四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和精彩优美的词、句,给文章中的语言加以修饰,达到生动的目的。这样指导,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叙事文,都觉得先依据文章的基本规则,再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来写作文,易写并写得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记叙文的顺叙法,还有倒叙法、插叙法、散叙法、概括细叙法等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文章的中心,写出更多的创新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在学到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世界的无穷乐趣。同时,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我们应
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第五、精心实际组织作文的评改,增强写作兴趣。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潜力。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我主要尝试了两种评改方法:教师评改和学生自改。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孩子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孩子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通过自评自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根据教学目标,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一作文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只重教师批改的单边教学模式,将评改放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把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每次习作后,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要求学生做到:评---评出主要问题;改---改的有方法,懂门道。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增强了写作兴趣。另外,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侧重于评改方法的推介,如符号圈点、批注、谈看法、查反馈等,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评价活动中,问题的发现、解决的办法、成功的经验、内心的感受都融汇到了一起,有启发,有支持,也有批
评。通过师评、生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自写、自改、自评和自悟的意识。这为再创造提供了鲜活、动态的写作环境。
第六、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巩固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以满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开展作文竞赛和评选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巩固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竞赛、评选中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磨炼学生的意志。针对作文方面存在的审题不清、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让学生都有获得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具体做法如:
1、仿效电视台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以笔答、必答、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作文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命题作文竞赛”;
2、为使每个学生均有获奖机会和参与整个活动的始终,评委由任教老师和学生轮流组成。个人评优分三个等级,设“最佳”、“优秀”、“进步”奖。在公布个人竞赛结果时,重视鼓励暂时成绩稍差的学生,使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在某一个方面写好一点就能超过对方,同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从而变过去“要我写、厌恶写、惧怕写”为“我要写、愿意写、喜爱写”的喜人局面。
3、集体评优将全班分为四组,按小组累计成绩,得出竞赛结果。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不甘落后,思维活跃,竞争异常激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摸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情感触发点,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给写作方法,并挖掘其闪光点去赞赏和评价,多种途径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作文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的价值。
第三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方案
《怎样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
1、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 题研究。
2、写作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心扉,绝对坦白,毫不隐瞒,他 讲出了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
3、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 兴趣更加强烈。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在农村中学每到周五我们会听到学生这样的谈论:唉,放周末不如不放,回去又要写作文,或者:每周都要写周记,烦人,我都不知道这周又去编什么。再看看语文老师们每次改作文:这些作文非常差,真想两下子给撕了。要是碰到月考,语文老师也就是改作文的机器,一天下来全年级的作文就盖棺定论了,这样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长此以往,岂能不令我们认真反省。
2、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农村虽然在发展但相对闭塞。农村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较差,可供阅读的书匮乏,所以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背人家的作文。在农村中学教师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然而部份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实事求是,写作理论较差。在上写作课时,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讲一大堆的写作技巧、手法,使得学生无法对这此高标准的东西有兴趣。另外,部分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理解为课文教学,因为这才是考试时有把握抓分的硬件,而作文教与不教都无妨,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低,或者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所以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怎样,作文怎样根本不在乎,而留守儿童这类更是无人关心他们的写作。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对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3、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紧迫性。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要求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狭小的教室,单一的素材,单向的灌输,单调的生活,封闭的情感,何以培养适应开放的现代化人才?我国历来就有“文如其人”之说。,作文的过程就是塑造出自我的过程,要把“人”放在作文的核心地位。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当把学生看作是有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用来灌装知识的“容器”。教学必须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提升学生发展的水平。作文教学同样应当如此,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过去作文教学中关注的是结果,至于写作的过程,特别是如何积累、准备写作的材料并不重要,更没有把此作为评价的标准,这是造成学生作文中假话的重要原因。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没有情景,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没有表达的欲望。更多的时侯,我们是强迫学生写他不愿意写的内容,或他没有生活积累无法写的内容,怎么还谈得上“情感”呢?课程标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也应当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学生丝毫没有自主权,写作的内容是教材中规定的,对初中学生来说,老师要求最好写记叙文,写的文章要符合套路等等,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一点自主写作的空间。至于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和探究,这是迫切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中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作文很难、很不好写,不爱写,不敢写。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基础,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写作起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兴趣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才能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首先,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研究有效课堂的教学有许多,但针对农村中学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成果很少,许多成果对农村学生的要求过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习自主能力下降。
其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作文课堂上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文题,在写作之前进行激励,在批改中多肯定优点,作文讲评生动有趣,作文指导有章有法,作文活动不拘一格,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发兴趣——以兴趣为先导,叩开作文的大门。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写作文这项艰苦的工作来说更是这样。实践证明:兴趣是直接推动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多方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主动参与作文过程,从而达到作文创新的目的。
2、引导积累——以阅读、生活为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量阅读教学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阅读量,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拓宽视野,积累语言,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以开放作文题材、体裁、形式等方面为突破口,强调学生的主体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个性。
4、合作方式——以生、师生互动为立足点,营造多层面的作文空间。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营造多层面的作文空间。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5、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
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4、实践操作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调查与综合调查相结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重点测试、个别走访、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举,以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完善和补充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八、研究步骤和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
2013年11月——2014年2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新课改,校本教研理论文章,实践经验。制订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
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3.结题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2月。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积累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九、实验预期成果。
1.阶段性成果
课题申请表、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等资料册;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各种阶段性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教育案例等。
2.最终研究成果 学生写作水平和教师作文教学策略都有较大转变,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论文集》、《案例集》、《学生优秀作文选》等。
3.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能独立完成任何形式的作文。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 学 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卫市永康小学 李文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们的教师感到很为难,更让我们的学生为难。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千篇一律,大同小异。造成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主要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全面,用成人的眼光去看破小学生的作文,重方法指导,轻生活积累。现在学生写作文受模式化的东西影响过多,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书本或教师所规定的习作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差之甚远,所以学生习作起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理,言之无情。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改进习作教学势在必行。下面我就浅谈一下作文教学中的独特感受。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施课堂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习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同的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种物,同一处景,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看法,会流露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不禁锢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展开独立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成为反映社会的“多棱镜”。同时,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产生个性化的立意。
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是学生个性的展示,真情的独白,生活的再现,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正如孔子老先生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适时激趣。
1、用新激趣。兴趣常由人们接受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兴趣。我时刻鼓励学生用新材料,写新事物,让他们耳目一新,想写爱写,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得一次作文指导课,我要求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尝试着写一篇状物的小作文,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马上想到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赞扬的事物上:生命力顽强的春草;具有坚贞不屈的高洁品质的梅花;不畏霜雪、刚劲挺拔的青松;虽千娇百媚却不招蜂引蝶的秋菊„„这时,我不慌不忙地从讲桌上拿起一个小粉笔头,请学生看,让他们想。马上有同学茅塞顿开,不多时,一篇文笔不俗的《粉笔颂》“问世了”。由此可见,只有用新的观点,新的事物才能点燃学生创作的热情,拓宽学生创作的空间。
2.用疑激趣。学生都有对没有定论的事物发表看法的冲动,因此,一些有争议的,比较焦点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学生会毫无忌讳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在一次的以“沟通”为话题的习作指导中,我板书了如下问题:你有心里话都想对谁说?当你遇到烦心事时想同父母沟通吗?你认为沟通好还是不沟通好?„„这些疑问马上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
三、丰富学生语言储备
习作是语言的艺术。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语言枯燥贫乏的现象,缺乏儿童语言应有的童真,童趣的个性特点。生活五彩缤纷,为什么在小学生笔下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语言积累不够,造成无话可说这一现象。要克服这种毛病,我们只有教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1.阅读积累。由于学生积累少,阅历浅,所以学生写作文时总是用不好词句。于是我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寻章摘句法”,从课内外阅读中发现那些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段,以及丰富的词语,并把它们抄录到专用的笔记本上,加以背诵;还可以用“滚雪球”的方式积累一大串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在写作时,适当取之。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似有雷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有那么多自己的感受和创造。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学习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不仅要采一朵花,一种花,而是采许多花,那样酿出的蜜才更好更甜。还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的内容除了语文课本外,还应该读历史、地理、自然等课外读物和名人名言等。而我们所学的课文很多都选自名家名篇,每一篇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修辞方法,习作特点,还是布局谋篇,过渡衔接,表达情感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读、熟读、读懂、读透,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2.生活积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作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我让学生从广告,影视作品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如群众中流传的歇后语,谚语等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3.口语训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外衣。进行口语训练也是丰富语言的最佳方法。在此我抄袭了读师范时文选老师的做法,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编故事,背诗词,背名言等。实践证明,演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几点的证明,习作不只是习作课的事,功夫在平时,有积淀才有作品。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学生表达起来就会有信手拈来的感
觉,学生就能如实地,自然地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充满童真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四、习作走进学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既是习作,习作既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习作就是让学生把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自己头脑的加工,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可学生总是表达不好。写老师一定是深夜伏案批改作业;写印象深的人不是见义勇为,就是主动让座;写同学一定是助人为乐;写友谊一定是文具、玩具引发矛盾后和好如初„„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在生活中不会积累和沉淀。另外,老师急于求成“逼”学生盲目的选材、表达,用固定的模式使学生误入“歧途”。由于学生缺乏心理准备和背景氛围,所以习作起来表达空洞,无真情实感的流露。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初次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敏感的生活需要。因此,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秋游、植树;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下棋、拔河、讲故事等文体活动。学生亲身参加了活动,情感得到体验,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习作的素材就会多起来,选材也就有了更大的余地。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把所写的事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造,这样的习作就有血有肉,情感细微了。
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人生,多练笔,就能写出佳作。
五、学生习作,自己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曾说过:自我评价自己的文章和勤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是整个习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
传统的“学生习作老师改”使学生变懒了,依赖性增强了,积极性不高了,兴趣不浓了,习作水平止步不前。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体验到学生学习写习作的甘苦和评习作的甘苦,学生都体会到了,那么习作就没有不进步的道理了。
因此,我认为学生习作老师要尽量少改、精改,改非改不可的;错别字绝不放过,措词不当要指出„„大部分应留给他们自己改,或交流互改。但决不能放手让学生随意乱改,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原则。平时的习作,我很少动笔为学生进行修改,而是留心观察、思考、发现学生在习作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以此为批改线索,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修改。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多读,依据自己觉察到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进行修改。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记住了写习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更深刻,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只有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完善自我,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个人工作信息:
李文慧:身份证:***421
工作单位:永康小学
职务:教师邮编:750004
通讯地址:宁夏中市永康小学
电话:***
第五篇: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郑井小学 冯晓波
三年级作文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转化。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
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去了解、认识事物,也只有对事物充分理解,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比如说,“六.一”儿童节是学生最高兴的日子,他们亲身体验节日的快乐。在习作课上,让学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有意义的事。这样便抓住了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学生写起来心情轻松,没有心理负担,很快就完成了习作。再做修改就差不多了。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范文。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石榴》后,我让学生仿照文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水果的外形,写时要抓住水果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我经常引 1
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
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
成功和快乐,是激励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得到教师和家长源源不断的鼓励和表扬,那么,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优秀作文展、范文宣读、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张贴等。另外,我还借鉴一种新的记分法——“二次记分法”,做法:每个学生准备两本作文本,一本为习作练习用,教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达到合格作文要求后,教
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然后写在另一本作文本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得高分,不少还得到了满分。这样持之以恒,修改作文已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最愿意做的事。这种记分方法既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厌烦心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又改变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文的习惯,有效地减少教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