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景练习
一、回顾质检二原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出三种。
提问:
1.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
江弄琼花散绿纹 这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前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前三联调动了哪几种感官来描写景物?
4、前三联用什么顺序写景
5.“穿沙芦笋叶才分”句中哪个字展现早春芦笋的特点?
展示答案:
1.(0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一、回顾质检二原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出三种。
提问:
1.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
江弄琼花散绿纹 这三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
拟人:春风款款
江舞浪花
2.前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春风、江流、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
3.前三联调动了哪几种感官来描写景物?
视觉:云白 柳绿
梅红
嗅觉:兼红气
听觉:莺啼尚小
4、前三联用什么顺序写景
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
5.“穿沙芦笋叶才分”句中哪个字展现早春芦笋的特点?
“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
展示答案:
答案:(1)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喻,生动形象。②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③用多种感觉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
1.(0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1.(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2.(河北省石家庄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答案
(1)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
第二篇:写景片断练习
示例一:
西北的高原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粗犷不驯。野山用无尽的曲线包围了这黄土的世界。在这缺少水与绿的世界里,天空似乎被山水颜料中的土黄染得模糊不清。山里嵌的一个个窑洞像是一扇扇山的窗户,用方框的图案装点出风景。窑洞依山而建,土与山与房相连。漫步在窑场上,一种豪情油然而生,拿起大碗喝酒,然后拿起鼓槌,击打一人高的大鼓,震动大地,唱和黄风,豪气凌云,何止千里。重土浊空的西北,没有河道的急水,春日晴空万里,白云飘飘土地干坼,苗草危急。夏日热浪袭人,骄阳似火,雷雨阵阵,急流湍湍。秋日金风送爽,瓜果飘香,欢歌笑语,五谷丰登。冬日草枯叶尽,山川皑皑,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仿写练习:写黄土高原的景色,需要找一条线索,把零散的景物串起来。上面的文字,用水、土和四季为线,串起杂乱的景物。请你写一下你所在地的四季景色,以“„„就像„„”为开头。可以写写江南水乡。示例二:
那种雪白一直延伸到田野的最那边,一块一块的,一朵一朵的,覆盖着稻穗和田野,像无数只叠加的泡沫,晶莹剔透。枫树早已卸下了红衣,变得枯黄。该是红梅吐艳的时候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万籁俱寂的时候,群芳将不与它争艳,鸟儿也不来压弯它的枝条。世界是安静的,只有那雪花还在静静地飘落着,是那么的安详。还有那粉红的太阳,似乎是不愿破坏这雪白的世界,也收起了昔日的烈光。
第三篇:写景诗练习卷
写景诗练习
(一)(4分)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二)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3.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
4.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4、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三)(4分)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5.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5、(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四)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6、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7、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五)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8.(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8、(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②更:又。
9.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10.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3分)
9、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10、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七)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1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11.(2分)
1、“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2、“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
12.(2分):
1、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2、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八)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3.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14.“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B(2分)
14、A(2分)
(九)登西楼怀汤损之
陈允平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杨流水绕宫墙。
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阑干无夕阳。
15.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15、答案:借景抒情;失落、怅惘。(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十)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6.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17.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16、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17、“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华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浅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游西湖时的风光。一二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写湖上之景。有红花青草,还有黄莺白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三四两句,进而写春游西湖的人,“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在夕阳之中,一条条画船,正载着经过一天畅游的人们归去。船上还传来了吹箫打鼓的声音。他们春游湖上的兴致,至今还很浓哩。写春游的人,不写他们春游时的境况,独独写他们归去时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表现方法。“归”时兴趣还是这样的浓,那“游”时就更能想见了。
(十一)舟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18.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19.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18、“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19、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与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二)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2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1.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20、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1、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第四篇:写景作文的写作技法及练习
写景作文的写作技法及练习
抓住景物色彩特征写:
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景物是由这些颜色相互交错,相溶构成的,颜色的应用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是词的结构(如:ABB、AABB、AABC等)要用的生动;其次是不要单纯的只用红、白、黑等颜色的词语,还要会用与这些词相关的词,如:淡蓝,枣红,葡萄紫,西瓜红等;最后要注意颜色的变化。
描写雷雨过后,四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抓住景物的形状特征写:
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自己的形状,甚至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变幻莫测的,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去写,尤其要注意多用修辞手法,可以把拟人和排比放到一起去写,也可以把比喻和排比放到一起,这里我还想提一点,修辞的恰当运用很关键,如果用不好不如不用。作者权衡轻重去删减或增加。
用到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空中云彩变化的景象:
写出景物的声音:
人的感觉系统里,听觉占很大一部分,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试想如果自然界中没有声音的话,世界将会少了多少乐趣。当然,无声的世界也有它的有趣之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无声世界的乐趣呢?怎样突出世界的安静呢?主要是把一些细小的声音写出来,写得夸张一些……
积累:蜜蜂(嗡嗡)狂风(呼呼)春雨(淅沥)小雨(沙沙)大雨(哗哗)雷声(隆隆)秋风(飒飒)小溪(潺潺)琴声(悠悠)鸟鸣(啾啾)描写安静的词语:噤若寒蝉针落有声鸦雀无声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描写嘈杂的词语:人声鼎沸沸沸扬扬声如洪钟声色俱厉 :
夏夜是那么诱人、那么静谧,请写一段夏夜的美景:..
写出景物的历史变化:
简单写一段柳树的四季变化:
形象的写几个比喻句:
碧绿的湖水:瓦蓝的天空:光滑的地板:
形象的写几个拟人句:
叮咚的泉水:狂风中的柳树:昏暗灯光中的写字台:
积累名言佳句:
自古华山一条道。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还知道那些呢?
第五篇: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
一、阅读《夏》选段,完成选段后的练习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2.为什么作者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3.选段描写景物具体形象,语言准确生动。请分别以修辞和用词的角度各选一处加以赏析。运用修辞的句子: 赏析:
词语用得传神的句子: 赏析:
4.仿照句子,以第二段材料为内容,仿写一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夏之色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冬之色为寒的白,如寒冰,如冷雪,呈现了对生命的冷静的思考。
【课外选段】
(一)阅读方纪的《三峡之秋》,回答文后问题。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下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②早晨,透明的露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错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不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同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分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摘要填空)(1分)
2.本文在写法上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转移观察点并选择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多角度表现三峡之秋的各自情态。请你根据选文填空。(4分)
选文描写三峡秋天的早晨、中午和下午的景色,分别突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多角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三峡不同时间的三峡秋天的特征,请仿照(1)(2)两段的示例,在(3)——(6)段中任选两段加以概括。(4分)
第(1)段:描写了橘柚树色彩的变化和果实的清香,表现了三峡之秋的成熟。第(2)段:描写了露水,峡风,表现了山峡秋晨的明丽。第()段:描写了,表现了。第()段:描写了,表现了。
4.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5.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摘录其中一句并做简要赏析。(3分)
6.文章前三段结尾处都有一句小结性的话,请你在(4)、(5)、(6)段后任选一段也写..上这样的一句话。(3分)
(二)阅读《青春庭院》,回答文后问题。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2.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③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夏:
1.描写夏天的热烈。
2.夏天是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3.略
4.夏之色为中性的黄,如麦浪,如棉苗,体现生命的承前启后。三峡之秋: 1.成熟
2.明丽、热烈、平静;表达了作者赞美(三峡秋天的美好风景),热爱(大自然或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3.第(3)段 :描写江水多变的雄姿,表现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息。第(4)段: 描写“青雾” “山影”“江水”等,表现三峡黄昏的平静。
第(5)段: 描写“渔火”“灯标”“驳船”“汽笛”等,表现三峡夜晚欲睡还醒的情状。第(6)段:描写“月光”“山色”等,表现三峡月色的清冽。(共4分,景物和特征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4.恰当。因为三峡四围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峡中雾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3分。答出“恰当”给1分;理由说明2分,言之成理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分析出比喻的作用即可。(3分。找对比喻句得1分,分析2分。)6.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第(4)段,暮色中的三峡,充满了朦胧和神秘的色彩。第(5)段: 三峡是这样的宁静和安详。第(6)段: 三峡又是那样地澄澈和空灵。(3分。只要意思恰当即可。)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
8.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青春庭院
1.(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2.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3.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4.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5分。含义3分,作用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