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三

时间:2019-05-14 14:5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题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题三》。

第一篇:论述题三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答:①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②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三是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③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和谐发展。④努力增强党性修养。⑤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争取早日在组织上入党。2.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公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请结合对雷锋这段话的理解,谈谈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答:雷锋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有利息那个、有抱负的当代大学生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1、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2、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要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5、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第二篇:入党积极分子考试(三)论述题

一 党员的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团体组织,反对阴奉阳违的两面派作风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维护国家我人民的利益,自阿一切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二 党员的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 在党的会议和党报刊物上参与有关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的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与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也可为其作证和申辩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与负责的答复

三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 中国共产党是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基础坏死中国工人阶级,当由其先进分子组成,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聚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分子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核心地位是由其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人民的正确选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 入党誓词的内容: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五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在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事实求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 方针政策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3在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呆滞是没有出路的。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8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9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六如何实力正确的入党动机?1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2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3不断增强党性观念,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4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七 入党要履行的主要程序?1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2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3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4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5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做出决议6必须经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7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8预备党员要经过一年预备期的考察,预备期满时支部大会才能讨论他能否转正

八 党员的条件:一)起码条件:

(一)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满足的资格和条件1党员的年龄满十八岁2党员的国籍,中国国籍的公民3党员的成分必须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

(二)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三)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愿意参见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工作

(四)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愿意执行党的决议

(五)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愿意按期缴纳党费 二)党员的基本条件1要树立共产党信仰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要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三)具体条件就是党员的条件和义务

九 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修养是指德行涵养,对身心,包括举止仪表艺能情意等方面的陶冶,按照一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行为过程。共产党员的修养不是古人说的闭门修身养性,是一个党员本质的改造,使要求党员立身行事表现按照党性原则要求自己,改造自己,就是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塑造自己完善自我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1在社会生活方面,尊重人的存在维护人的尊严创造人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展示人性才能的平台2在政治方面,尊重人的民主权利,创造人们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机制和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在社会文明方面,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明为人提供思想支持道德判断舆论环境引导每一个人4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使人们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4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使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十一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1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型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形势,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发展规律,更好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2它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3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发理论要求4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为我们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十二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党的先进性,本

质是执政为民

A十三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本质特征,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允许,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其主导作用,要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2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国体上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是民主专政的证权组织形势,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十四 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个人理想的关系?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党的工人阶级意志体现,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进分子追求和奋斗的目标2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是一定阶段的具体目标,即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使近期奋斗目标,其实现直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党提倡最高理想,强调共同理想,表明理想的先进性广泛性的统一4个人理想不可离开最高理想共同理想而存在,党员的个人理想必须在实现共同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中寻找统一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创造性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也实现个人理想5个人理想,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是一致的,个人理想不是超出党的最高理想,共同理性的纯粹的个人所有物

第三篇:毛邓三 问答题 论述题 简答题

第一章

(三)分析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重大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集体实际相结合。它包含以下内容: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成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第一,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及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武器。

第二,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高度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情势冀其发展作了精确的分析判断,善于把群众的经验、一直和思想集中起来,以高度的理论修养和极大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应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完全是中国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些一方面而否定或忽略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污蔑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左‛的错误。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案】第一,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旗臶。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具体国情,逐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成就。今天,时代主题已由革命转到了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这一面旗臶,‚丢掉了这个旗臶,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建国立国的思想基础。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方针,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思想,仍然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并加以发展。总之,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建国立国之本。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在汲取中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中的形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上提出了正确的见解,即对待西方文化是‚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对中国文化是‚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从而解决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进文化,充满了魅力和活力而被人们所接受。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所培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勤俭建国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等价值观念和优秀品质,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构成中国人民重要的价值观和指导人民行动的准则。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赢得胜利的过程也是激励并形成民族革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过程,从而也成为中国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它培育了几代中国儿女,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它毕竟诞生于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现代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欧洲,因而对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是不够的。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落后国家开辟了一个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俄国仍然是一个欧洲国家,具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毛泽东思想指导取得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东方大国,它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它的正确经验上升为理论,而以独特的内容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孕育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第五,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我们不但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整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立足点,它永远不会过时,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依靠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依靠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至未来更长的历史时期仍然要依靠它。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臶。

4.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臶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2)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 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

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答案】党的十七大明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首先,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分析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作出快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生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数字仪的典范。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指挥的结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主题,进行了艰辛的努力,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以邓小平理论为内核,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以理论创新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尤其是上升到哲理上来的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原有创新的基础上予以丰富、充实和拓展;二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有这两种形式的。【答案】

6.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 请回答:(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三)论述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答案】思想路线,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解决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最早是在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74页。)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号召,要求‚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522页。)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之后,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进一步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保证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毛泽东用‚实事求是‛四个字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克开辟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赢得了胜利。

2.邓小平、江泽民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答案】

(一)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第一,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为了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以下努力:(1)旗臶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明确地指出:第一,‚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用完整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2)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他认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3)实现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邓小平的努力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来邓小平回忆说‚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发展。第一,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第二,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三,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二)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1)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2)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推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3)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从而为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内容。(4)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发展。(1)2004年1月,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强调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2)提出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案】

(一)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经典表述,即:‚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所谓精髓指的是能使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它贯穿于、体现于、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于革命实践之中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两个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5.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关系?

【答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还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要做到实事求是,必定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各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案】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他们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彼此之间保持着历史连续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第一,他们四者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三大理论在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运用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牢固地站在马克思主义阵地上,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沃土里。 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坚持与强调的基本理论,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它们回答的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而这自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三,他们四者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强调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强调要立足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脚踏实地,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不同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他们四者像马克思主义一样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他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四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他们的创立者们历来强调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他们做为理论成果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结果。

第二,他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上。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具有差异性,因此,理论的发展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他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他们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它们更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章

(三)分析题:

1.评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观点。

【答案】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 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试述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

【答案】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该命题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就是有害的。

4.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答案】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的。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实际,阐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资产阶级复杂关系问题上的经验。

【答案】(1)中国资产阶级分成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大资产阶级是带有垄断性、买办性和封建性。民族资产阶级则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上。

(2)在大革命时期,党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但在后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资产阶级右派妥协退让,导致统一战线最终破裂。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工农大众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武装斗争。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将民族资产阶级当成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遭受挫折。

(3)1935年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党及时纠正了王明在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领导人民同发动内战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决战,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综上所述,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党内容易出现右的错误,在分裂时容易出现‚左‛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所谓联合,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程 度上同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破裂时,要注意团结、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所谓斗争,一方面是指在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在分裂时,同大资产阶级展开武装斗争。

6.比较分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异与同。

【答案】(1)‚二次革命论‛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同于‚一次革命论‛主张过早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但是它却过分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助手和帮手的地位,否则就会改变民主革命的性质,从而没有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没有明确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就不可能正确揭示‚两个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在正确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本能的将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革命性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民主革命。

(2)毛泽东提出: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是由革命任务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民主革命性质;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必将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掌权,就保证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二次革命论‛为‚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后者是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判性继承中逐渐形成的。二者的异同在于:①二者相同点是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依次进行;②两者不同之处:在民主革命的动力及领导阶级方面,‚二次革命论‛强调以资产阶级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强调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地位和作用就没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两步走‛思想在明确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同时又将资产阶级视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从而使中国‚民主革命‛成为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在民主革命‚前途方面‛,‚两步走‛思想认定了民主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既判明了两个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了其内在联系,而‚二次革命论‛只是推测两个革命之间存在着连续进行的可能。

(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或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在于: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③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既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共同富裕之路。④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国营经济的建立,私营工商业和农业的合作化实践,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实践基础;⑤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国际环境。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8.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

【答案】(1)从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看,新合格名为能改变中国旧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心海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的花。(2)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结出的丰硕果实。

9.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分开,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 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案】(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在一定历史阶段实际采用的现行政策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10、关于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段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某个阶段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腽,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11.下面是一组关于统一战线的材料: 材料1:

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

摘自1931年9月22日《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

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二六年八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华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阅读材料1和2,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②比较材料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③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答案】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下层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党内存在‚左‛倾错误,把资产阶级看作了革命对象。

①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12.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1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

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材料2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段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段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段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臵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国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答案】(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第四章

(三)分析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答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宿愿。但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近代中国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同样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

(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个体农民尤其是缺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为避免重新出现两极分化,为了兴修水利,抵制自然灾害,为了采用农业机械,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主要的阶级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3.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试析之。【答案】首先,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造,是对旧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解决的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他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奠定了中国进步发展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的具体运行机制问题。他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部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因此,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失误和不足的改正与弥补。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党的领导人在1956年底前后就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要改善合作社的内部经营管理,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制;要纠正合作社集中过多的问题,适当给农民一些自由;要正确对待单干户;既要消灭资本主义,又要容许搞一些资本主义;以及‚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的思想等。但是,这些可贵的探索不久就被反右斗争、‚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所打断,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不足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述问题才重新引起党中央的重视,并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再次,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一致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还要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以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使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正如没有 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一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都是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4.中国为什么在20 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答案】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明确的。不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是民主党派也赞同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所以,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20世纪50年代才选择的。

(二)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具有了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党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主要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5.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6.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1)在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不能采取没收的政策,而必须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因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政策,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国计民生起有积极的作用。

在建国初期在财政经济上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因此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才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2)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第五章

(三)分析题

1.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答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重要的逻辑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突出特点和创新,就在于将生产力标准纳入社会主义范畴,赋予它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邓小平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是从生产关系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邓小平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把发展生产力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目标上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与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并从动态发展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基本前提,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依据,为我国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案】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惟一途径。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手段。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全部问题的关键?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从这个方面看,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 性的战略价值。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三)之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三)之论述题

1、假如你是当时五四时期的一名大学生,面对巴黎和会藐视中国权利的做法,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结合学习与生活的实际,谈谈今天的大学生怎样表达爱国情感。

我会。。。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

(一)抓住契机,深入开展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国民心态

(二)把爱国情感与公民意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公民的爱国行为

(三)激发公民理性爱国的内在动能,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同时,应把公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为公民的素质。爱国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朴素的自发情感,理性爱国却是一个人理性的表现和整体素质的反映。爱国情感来源于内心,理性却来自于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思维活动。只有把理性的分析判断与朴素的爱国情感相结合,才会在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提升整体素质。

2、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3)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5)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由”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3、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p190)

4、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请说出名字并系统论述理由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5、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6、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p164-165)

7、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意义?

历史影响:(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4)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意义: 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缅怀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荣业绩,认识先烈志士们为中国富强所做的工作。

让年轻人铭记历史,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文化理念,推动中国的进步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发展。

8、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l)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指导思想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

(3)战略技术因素.在甲午战争后,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4)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抗日战争在1939年以后,国际环境有所改变.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发表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5)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灾难.但是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它为什么没有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富国强兵的道路?其教 训是什么?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原因:p49 教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改革政治制度 摆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封建地主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富强

10、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p67-68)

11、从内容上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旧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2)意义: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义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特征:孙中山三民主义是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历史条件下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1)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与平等,对内反对民族,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2)意义: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统治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3)特征:其核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2、比较两次国共合作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1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 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 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五篇:论述题

三、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再听录音)(注:⑴+⑵也是一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⑴+⑵+⑶+⑷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边>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边城》全书21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

下载论述题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题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述题

    共产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呈现前所未有的复......

    论述题

    六、论述题 La3F3003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分哪几个等级?为什么要将其他等级的电压过渡到额定电压? 答:(1)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 低压供电:单相为220V,三相为380V; 高压供电:......

    论述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

    论述题[范文模版]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答案要点: 第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 第二,按照党员标......

    论述题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第一,它们都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基本观点、理论精髓、辩证精神和......

    论述题

    五、论述题 1.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如何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意识?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预防和惩治暴力恐怖犯罪?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讲法治‛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

    论述题

    1、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答:一、必须端正入党动机 1、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2、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正确认......

    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一个服务”变为“四个服务”(即升学变为适龄学生、学生素质、合格新生和合格劳动者) 2、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