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时间:2019-05-14 14:3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一篇: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

一、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教师取杯中的一滴水放在学生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小水滴的变化。

问:1.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就消失了?

爱因斯坦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小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问题讨论:①三峡人民怎么做的?②三峡人民怎样舍小家顾大家?③全国的其他地区如何安排三峡移民?

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要尊重人。第二,要主动关心人。

一青年学生坐在列车靠近窗口的一个座位上,眼见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因闷热而昏倒,也不愿与之调座位,其理由是“不放弃最小的利益”,怎样看待类似这种观点?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如个人身体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

(课件显示)寓言故事: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能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舍。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所有这些鸟儿都被捕获。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有哪些危害?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案例创设情境:《扬州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消息:17日清晨,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起老人,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再次摔倒在地,伤势变得严重了,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

A.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伙子会怎么做?为什么?

B.从公与私、义与利的角度分析,小伙子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拜金主义有什么危害? 享乐主义的危害?

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这位班长名叫郑林书,他在雪地绝境作出了一个生死抉择:把最后一个馒头留给相识仅仅38天的新兵陈俊贵。记者见到陈俊贵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对我在这里守护班长24年,现在的人肯定很难理解,因为没有那段经历。我跟你说吧,你的命是另外一个人给的,你会怎么样吧?其实感情比钱重要得多。如果我对班长说,把这个馒头给我吧,我给你两万、三万,班长肯定不会答应的。”

思考:1.义和利是否是等值的?是否可以相互代替?2.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谈谈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义利观?

有个西方故事:神甫们为了使基督徒们将来有个较好的归宿,就先后带他们到“地狱”和“天堂”去看看。在“地狱”里,有许多人坐在餐桌旁,愁眉苦脸。因为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而他们的双手却被绑得直直的,用餐的工具被绑在直直的手上。每个人都自己拼命想吃,可就是吃不着,只好都在那里干着急,看着美餐受饥饿。在“天堂”的情况和“地狱”一样,唯独不同的是那里的人都满脸笑容,因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餐具喂给别人吃。

你喂给别人吃,别人也就喂给你吃,这说明什么道理? 如何看待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第二篇:“责任营销” 利他更利己

责任营销,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对谁负责。简单来讲,企业经营者要不断地来诘问自己,企业创办的目的是在于股东权益最大化、消费者权益最大化还是利益攸关者权益最大化?从单纯的投资回报来看,任何商业企业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这样的理念,会导致部分企业利用其在资本和信息等方面的强势地位,“不择手段”地成为十足的“赚钱机器”。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侵害其他利益链条成员的合法或者合理利益,例如渠道成员和消费者。我们再来看,如果企业曲解了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也会导致企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却没有谨慎地去辨别消费者需求的合理性和健康性。例如快餐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快速、舒适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食品健康和包装浪费的社会长远福利。因此,责任营销,在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对所有广义上的利益有关人肩负起责任,这些当事人包括股东、渠道成员、消费者、政府、社区和公众等等。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实施责任营销的企业将会在经营过程中,在股东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多方面实现一种平衡。

责任营销应该怎样来做?企业通过生产或者提供具有卓越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合理选择渠道成员,及时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还要遵守国家法令法规、顾及公众健康消费的树立,善待社区和整个自然环境等等。总之,责任营销促使企业在实现合理化利润的同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目的在于整个社会长远福利的提高和改善,而避免了企业滥用优势地位、不择手段攫取市场暴利的短期行为。

最后,责任营销理念的树立及其实施,看似利他实则利己。从表面来看,好像企业总是在让渡或者顾及其他当事人的利益,而使自己的利益“缩水”。实际上,企业和所有利益有关人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让渡短期的利益,最终实现的是企业长期的良好公众形象。责任营销,要求企业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利益回报和转移。看似利他,实则利己,只不过企业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现,通过消费者利益和利益攸关者权益最大化的手段,放到了更加长久的时间段来获得。

通过责任营销,在利他与利己之间达到一种长久的平衡,企业的品牌营销将无往而不胜。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利己和利他的抉择

敬爱的党组织:

天使和魔鬼像一对永久矛盾,似乎总也没有消融的一刻,它们彼此挑战着,憎恨着,对立着,在阴暗的街角处,在烈日的太阳光下,或是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们时刻存在着,总是对应着每一个有生命跳跃的个体。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天使和魔鬼双方。当天使打败魔鬼占据上风时,人将变成一个精神的人,他总是为自己寻求一种与他人而言亦是幸福的幸福。

长江大学学生在江水中搭成“人梯”救人的壮举。他们在特定的时空坏境下,在面对利己还是利他的人生价值取舍,在对美好生命年华作出去留抉择时,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把最美的灵魂交给天使,以守护一片爱的殿堂,他们毫不吝啬地选择把生命流光定格在似水年华的海面江水,他们很好地诠释着当代大学生面对生和死考验的关键时候对利己和利他人生价值抉择。

当天使被魔鬼打到在地备受凌辱时,人将变成一个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甚至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复旦大学生被投毒事件可怖又可恨,当个体的仇恨和报复蒙蔽了本就脆弱的心灵时,他甚至比魔鬼可怕百倍,因为他毁灭的是他人生命存在的权利和本是绚丽灿烂的青春年华。这种为了满足自身仇恨释放而不顾他人的疯魔利己行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该时刻提防,并积极地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利他如天使,总能给人送去雪中送炭般的人文关怀;利己似恶魔,一旦过度便给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但真正地是,我们应该持最大的胸怀利他,持最合理的方式利己。利己和利他本不冲突,冲突往往是我们装满仇恨和蔑视的心灵,打开心扉,一切便也因为坦然而变得明朗。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简单做大的不是努力争取伟大,而是努力不太渺小。

汇报人:xiexiebang

小编为大家分享更多的思想汇报:

大学生思想汇报:学习国际形势

大学生思想汇报:党员发展对象的答辩

大学生思想汇报:为祖国效力,为民族添彩

大学生思想汇报:当今国际形势下的使命

第四篇:手语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

词语

(体育

卫生)

体育

运动

比赛

锻炼

裁判

喝彩

冠军

亚军

季军

奖章

金牌

银牌

铜牌

训练

轮椅

篮球

网球

游泳

足球

排球

田径

跳高

跳远

卫生

身体

医院

感冒

发烧

失眠

中药

西药

门诊

诊断

内科

外科

按摩

化验

手术

急救

环境

预防

营养

传染

污染

治疗

理疗

疗养

健康

康复

保健

句子

1、小李(57-2)(366-2)(59-4)在(1003-1)跳高(764-4)比赛(195-5)中(837-

4(一))获得了(267-5)冠军(775-5)。

2、妈妈(16-2)感冒(789-5)了(1004-5),我(9-4))陪(270-5)她(10-1)去(360-5)医院(794-4)看(264-5)病(36-4)。

3、经常(1013-1)参加(488-2)体育(761-4)锻炼(762-1),保持(469-2)身体(1-2)健康(805-5)

1、小李在跳高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小李 一、一手拇、小指指尖相捏。二、一手打手指字母“L”和“I”的指式。

小李 小李

左手横伸;右手伸出拇、小指,由上而下移至左手掌心上。

在 在 跳高

左手食指横伸,象征跳高栏杆;右手食、中指分开,手背向外从左手食指上越过,如背跃式跳高动作。

跳高 跳高 比赛

双手伸拇指,在胸前上下交替动几下,表示两者之间做高低比较。

比赛 比赛 中

左手拇、食指与右手食指搭成“中”字形。左手拇、食指与右手食指搭成“中”字。中 中

获得

一、双手五指弯曲,掌心相对,由外向内收进。

二、双手平伸,掌心向上,边向内移动边握拳。获得

获得 了

一手食指书空“了”字。

了 了 冠军

一、左手伸拇指;右手食指敲一下左手拇指,表示第一。

二、右手横伸,掌心向下,贴于前额。

冠军 冠军

好,我们来复习一下:

小李在跳高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小李在跳高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这一句话部分聋人的习惯打法是:小李比赛跳高冠军。

2、妈妈感冒了,我陪她去医院看病。妈妈

右手伸食指,指尖左侧部贴在嘴唇上。

妈妈 妈妈

感冒 一、一手捂于胸部,面露痛苦表情。二、一手伸食、中指,指尖对着鼻部,上下移动几下,如流鼻涕状。感冒 感冒

一手食指书空“了”字。了 了

一手食指指自己。

我 我 陪

双手食指直立,一左一右,同时向前移动,如一个人陪着另一个人。陪 陪

一手食指指向侧方第三者。

她 她 去

一手伸拇、小指,由内向外移动。去 去 医院 一、一手拇、食指搭成“十”字形置于前额。

二、双手搭成“∧”形。

医院 医院 看病 一、一手食中指分开,指尖朝前,从眼部向前移动一下。一、一手食中指分开,指尖朝前,从眼部向前移动一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模仿看的的动作)一、一手食中指分开,指尖朝前,从眼部向前移动一下。

二、左手平伸,掌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拢,食、中、无名指指尖按于左手脉门处,如中医诊脉动作。看病 看病

好,我们来复习一下:

妈妈感冒了,我陪她去医院看病。妈妈感冒了,我陪她去医院看病。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经常

右手食、中指直立并拢,掌心向外,向太阳处碰两下。右手食、中指直立并拢,掌心向外,向太阳处碰几下。右手食、中指直立并拢,掌心向外,向太阳处碰两下。经常 经常

参加

左手直立,掌心向右;右手伸出拇、小指,向左手掌心靠拢,表示加入一个行列的意思。

参加 参加 体育

一、双手握拳屈肘,在胸前做扩胸运动。

二、双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对,手背向外,前后微动几下。

体育 体育

锻炼

双手握拳屈肘,在胸前做两下扩胸运动。

锻炼 锻炼 保持

一、双手斜伸,掌心向下按一下。

一、双手斜伸,掌心向外,然后同时向下按动一下。

一、双手斜伸,掌心向下按一下。

二、双手伸食指,指尖斜向相对,然后向斜下方移动。

保持 保持 身体

双手掌心向内,贴于胸部,向下微移,表示身体。

身体 身体 健康

双手贴于胸部,边向下移动,边伸出拇指,并向下一顿。

健康 健康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聋人的习惯打法是:经常锻炼,身体健康。

课后练习

想一想

练一练

(一)手译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二)区别下列两组带点字的手势动作

裁判、法律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

(三)用所学的词语编几句话,再用手语表示出来

答:(一)手译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二)区别下列两组带点字的手势动作

裁判、法律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 答:“裁判”的“判”与“法律”的“法”的区别是:

“裁判”的“判”—— 一手食、中指并拢,向下一挥。

“法律”的“法”—— 一手打手指字母“F”的指式,然后向下微动一下。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的区别是:

“篮球”——左手横伸,五指微曲,掌心向上置于头部前上方;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前,置于左手后,然后手腕向前弯动一下,如投篮状。

“排球”——双手上举,五指微曲,指尖朝前上方弹动一下,如打排球状。

“足球”——左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形;右手食、中指叉开,交替踢向左手小圆,如踢足球状。

“网球”——

一、双手五指分开,交叉相叠,然后向两侧下移,象征球网。

二、右手虚握拳在胸前左右挥动,如打网球状。

(三)用所学的词语编几句话,再用手语表示出来

我哥哥是个游泳冠军 妈妈是个内科医生

第五篇: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

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导入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教材分析 首先,应明确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二十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其次,作为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之下的一个专题,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路设计来诠释辛亥革命,即中国近代是一个外受侵略内受压迫的畸形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进步的最大桎梏,因此,反帝反封是中国民主革命最主要任务,先有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后有资产阶级发动的辛亥革命,都因其主观的不足和客观条件限制而功败垂成,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因此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失败同样也是历史的必然。第三,本课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三个子目加以简明的阐释。

第一目,“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从兴起到爆发将近二十年,从全国整体来看它是古代与近代、主观与客观、根本与直接、政治与经济、偶然与必然多种因素汇集而成的结果。教师要通过对事件的条分缕析,层层剥笋,切实提高学生认知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之能力。从各省来看,湖北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各省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武昌拉开革命的序幕,也体现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探究中应悉心体会。

第二目,“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资产阶级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政体设置、首都选择、历史纪元、国旗与国名的认定都彰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开辟中国灿烂未来的希冀和愿望,尽管它运作了两个多月就宣告夭折,但从其人员的构成、体制的构建、法律的颁布,都表明这是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政府,它体现了以一国之民而治一国之事,则事无不治;以一国之民而享一国之权,则权无越限的政治构想。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五权、三民、三步走的民主发展战略,希望彻底实现主权在民、民为邦本的目标,然而仅仅两个月孙先生的目标就化为了泡影。

第三目,“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具备彻底铲除腐败社会机制,建立更新机制的能力。从主观角度看,中华民族资本自身发育严重不良。从客观角度看,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仍可称是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它对封建体制的冲击、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对进步意识的弘扬、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尽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最根本的任务,但是它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薪火相传的后来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毛泽东同志正是从前辈的革命历程中悟出了革命纲领、革命政党、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革命中心等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才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简单地讲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进一步拓宽历史的视界,而不是简单下结论。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①导言的设计

每当“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作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先生何以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陈天华,一个正当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何以有如此大的胆魄,以赴汤蹈海牺牲生命为代价来唤醒亿万同胞呢?邹容、吴樾、秋瑾、宋教仁,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用鲜血谱写了振兴中华的华彩乐章,让我们通过本课来回顾这段悲怆而辉煌的历史,在缅怀中珍惜美好的今天。

②三个子目相互关系的设计

首先,通过设计提问,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近代前期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三个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和二十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化历史的感觉。

其次,以表格为载体,以师生共同探究为形式,完成对辛亥革命时代背景知识意义的构建。

通过对本表的操作,使学生对时代背景的领悟具备一定的穿透力,同时也为其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思路。

其三,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近二十年的较长过程,进行历史时空的动态研究才是历史思维的高级形式。辛亥革命的酝酿从经济发展到阶级的强大、从思想理论的提出到组织的建立、从人民的斗争到革命党的起义、环环相扣,一度前行,节奏很快。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聚集正是从1894~1911年的过程,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在这之后的种种变化又在为新的革命聚集能量。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聚集了最大能量,一举荡涤了旧的尘埃,完成了对旧制度的初步改造。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哲学化的思考来诠释历史,看看辛亥革命前有着怎样的积累能量之过程。在师生的活动中首先归纳出辛亥革命酝酿的五个方面,再提供材料对其进行深层分析。经济发展是辛亥革命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革命的伟大力量。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和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则要进行重点分析,对于军事斗争略讲即可。

其四,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则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南京政府、南北对立、台港澳的殖民化等。

其五,辛亥革命的高潮。可以提供一个临时政府构成的成员名单,借以强调其资产阶级性质。绘制一幅西方代议制示意图,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认识民主共和整体架构。引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条文,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其六,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同时这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因此,迷信任何一个固定不变的结论并不是尊重历史本身,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评论。还可以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作革命前后的比较与思考,这样比干背条文要更易被学生吸纳。把马克思、列宁的有关革命最精彩的言论提供给学生,同时也适当介绍一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性认知的方法,如怎样理解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怎样认识事件的功绩与不足,怎样把握评价的标准等。评价是学生认知的最高层次,多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才能逐步提高学科能力。

2.教学案例

案例1 关于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创作“国乐”,声称声词壮美,定为“国乐”(国歌)。

其歌曰: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臬,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今译曰:保牢疆土,靠老天庇佑,百姓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象天不会坍下,象海不会枯干。

当时百姓倒悬,歌词却说其乐融融;天下已大乱,歌词却说歌舞升平;清覆亡在即,歌词却说固若金汤,清廷行将就木而不自知,没几天国歌变挽歌,今天看来不失为笑料。这段材料出现在武昌起义的前一周,又是以国歌的面貌出现,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对清朝的腐朽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择机采用。

案例2 关于清朝的“新政”和“宪政”

20世纪初,清朝为维持统治,先后推出了“新政”与“宪政”,其力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其措施归纳如下:

政治:裁冗官衙及军机处、设内阁、资政院咨议局、初行三权分立、地方自治。

法律: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例,刑分主刑从刑,刑民分开。

经济:1902清上谕,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设立商部,出台保商措施。

教育:1904通过《癸卯学制》,分学前、小、中、大、职等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开端。军警:编练新军,仿照西方设立警察制度。

这段材料的运用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权威定论很有帮助。历史本身是完全客观真实的,但主观的认识却差异很大,我们通过此材料使学生能站在更公正、全面的立场上而不囿于某种定论很有帮助。比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各种版本课本都未提及清政府及北洋政府所起的作用,这显然是片面的。此外通过这些很有见地措施与清朝辛亥年间的土崩瓦解结果之间的相互悖离,提醒学生历史的因果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时一致,有时完全悖离是经常出现的,需要寻找其答案。

案例3 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

凡是要想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毛泽东

利用以上这两段历史名人的言论再结合书上的《革命军》的材料,充分认识思想动员为革命所起的鸣罗开道作用,思想解放是革命的前提和先导已经被无数革命或改革所证明,法国大革命、中国真理讨论都表现了思想动员所起的伟大作用。

案例4 关于三民主义

我们绝不能让先烈们的鲜血白流,我们要使我们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护下,得到自由的新生,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司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证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想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以上三段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借鉴了林肯的三民主义,但有所发展;其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其民族观、政治观、经济观的具体体现;第三,三民主义的内容、手段、积极性与局限性应是分析的重点;第四,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想既调整生产关系,又不打倒地主,又不两级分化,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可操作。

案例5 关于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机关被清破获,三位领导人牺牲,当时清方搜出名册一本,内有新军多名。有人给湖广总督瑞徵献计,说香帅(张之洞)处理此类方法是将名单当众烧掉,可安军心。瑞觉得有理:“我也当众烧掉,但要抄录一份保存”。这席话不久传开,新军中革命者更不安,也是加速武昌起义原因之一。

1911年5月由清朝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最为猛烈,甚至产生了全国第一个革命政权,清朝急调三批鄂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大大削弱,客观上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大好时机。孙中山曾说: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武昌起义前,湖北的革命党总部被破坏,群龙无首,熊秉坤是革命党在新军第八工程营总代表,发展了二百多人。10月10号他主动承担起指挥之责,一举攻占武昌城,取得了辛亥革命第一个胜利。孙中山亲切地称熊为“熊一枪”,高度赞扬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

以上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为什么首先在武昌打响,除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侵略压迫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这个导致革命的根本因素外,在发生革命的必然性之外还有许多偶发因素在影响着革命的发生,联系前面所说的辛亥革命发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就会使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考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案例6 关于南北议和

首先,要学生参照辛亥革命的形势图,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北对立、建立民国。

其次,选用材料:

„„我认为,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列强不欲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因为只有他是稳定的保障。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

用此段材料帮助学生认清列强严守中立与策划南北和谈的目的。案例7 关于中华民国的成立

国号:中华民国正式提出是在1905年同盟会大会上,南北议和时有人主张用中华共和国、大汉民国,但未采用。

国旗:湖北军政府用十八星旗,南京临时政府用五色旗,1914年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时采用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时废十八星旗和五色旗,正式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军旗。

国歌:民国初年,杂然纷陈未能统一,直到1924年孙中山为黄埔军校训词定为国歌。歌词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如1912年,后二位12-11=1,民国1年。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1949年。以上这些民国初建的小常识,可以使学生兴趣更浓厚。

案例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家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这段材料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民主共和的思想主要来自法国启蒙思想,临时约法所规定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代议内阁无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导致西方强大的精神力量,然而规则的制定,必须遵循一个最根本的原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是一条元规则,是决定规则的规则,古今中外概莫例外。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首先用暴力推翻旧体制,成了掌握国家权力的暴力最强者,然后再以政权为杠杆,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国家,在改造中完善规则。而孙中山当时并没有成为暴力最强者,自然也就不能左右规则的执行,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为什么玩议会、约法、政党于股掌之中?皆因他们是封建势力代表,又是暴力最强者,这充分证明一个真理,武器的批判是批判的武器的前提条件,完不成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发挥不了作用,毛泽东同志枪杆子打天下,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正说明此点。

案例9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它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

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马克思

评价是史学的最高层次,也是学生认知的最高层次。以往教学多是要学生干背教条,缺乏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本课尝试做一些变化。

首先,应明确评价的标准,生产力、实践、社会的进步是最主要的衡量尺度。

其次,要引导学生从以上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史料中选取哪些材料反映的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原因,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的巨大影响,并能具体从不同角度阐述。使学生牢固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引导学生先占有理解材料,再下结论。

第三,应指明学生评价的一个明确的路径,如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等,使学生在前后对比当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四,“神入”一词由西方历史教学界传入我国,是指研究者要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这种教学方法的操作就要帮助学生尽量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观察当时的世界,像他们那样思考,尽可能的深入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经历、经验,不要迷信现成的定论,事实上像黎元洪为何被逼上任、南北和谈、孙中山去职、告友邦书等都有许多未定的疑点,大胆鼓励学生去探究,文字的历史永远都不是绝对的,客观的历史不可能完全被人类所掌握,只能求得更接近真实。

第五,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理性认识的一般理论问题应循序渐进地传导给学生。

说到底,评价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高低,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精心策划聚沙成塔,学生的史学能力才能得到稳步的提高。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

解题关键:首先要读懂题文立意,然后解剖题型结构(分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确定基本题型(述、析、评、比),筛选二基(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发表独到见解,规范文字。

本题的提示项为查找,确定了分析类题型,限定项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中心项为康有为发表言论。求答项为查找原因,注意应以史带论,以论驭史,史论结合。

思路引领:首先,应回顾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及中国面临的问题。其次,明确在当时面临国家危亡,出现了维新、保皇、立宪、革命等代表进步政治倾向的派别,其共性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但其继承性、手段策略、追求的形式,又有其个性。第三,进一步挖掘造成资产阶级不同派别手段不同的内在原因及外部条件。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提示:①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内忧外患,各界有识之士就开始了追求强国富民道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在此关头几乎同时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③这两派在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有其共性。④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建资产阶级共和国。⑤两派围绕国家体制、斗争策略以及土地政策发生了一系列争论。⑥最终事实说明,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先天不足,不管它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没有改造中国的能力,结果只能是失败。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解题关键:首先要弄清民主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其次,抓住每一项具体条款阐释民主精神的精髓。

思路引领:从《临时约法》的产生过程、主权的归属、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体与政体的运作四个方面考察新旧体制的本质区别。

答案提示:

①《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②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③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制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④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⑤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学习延伸 收集外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封建势力妄图复辟的材料,同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进行比较,认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历史作用。

答案提示: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结果:

这次民意测验发生在辛亥革命十年之后的中国,它反映的主流民意是:革命救国,亲苏远美,列宁和孙中山两位革命家如日中天。这份材料是对那个特定时代关于革命、民主、共和、领袖、民意等诸多历史元素最生动的反映。

1660~1688年是英国复辟王朝时代,能否发现类似的反映主流民意的材料,对于从社会角度把握时代的特征大有好处,同学们可以寻找最基层的材料来解读这段历史,百度、雅虎、谷歌是很好的工具。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兴中会宣言论时局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

《同盟会宣言》中阐述同盟会纲领

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枢机而已。自今以往,国民之责任即军政府之责任,军政府之功即国民之功,军政府与国民同心戮力,以尽责任。用特披露腹心,以今日革命之经纶暨将来治国之大本,布告天下: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册

孙中山论说三民主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坛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治化焉。其他施维于小已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比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才,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职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肝沥胆,为国民告: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不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行动,整齐划一,夫岂甚难?──是曰军政之统一。

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此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法行之,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此后行政,期于中央政府与各省之关系调剂得宜。大纲既挈,条目自举。──是曰内治之统一。

满清时代,藉立宪之名,行敛财之实,杂捐苛细,民不聊生。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之统一。

以上数者,为行政之方针,持此进行,庶无大过。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循序以进,不为幸获。对外方针,实在于是。

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以至今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其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无阻,必使中华民国基础确立于大地,此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万万同胞鉴之。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卷

2.课文注释

预备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说因为“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只能作立宪的准备工作。开始改变中央官制,设度支部、法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等,同时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把他们的军权收归中央。1907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下令在中央设咨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各省设咨议局。第二年又宣布以九年为期完成立宪的筹备工作。革命派不断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接连发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保皇派和立宪派对预备立宪热烈响应。康有为对它大加赞赏,将保皇会改为“帝国宪政会,期待从清朝的立宪中寻找政治出路。立宪派张謇等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汤化龙等在湖北成立“宪政筹备会”。他们在各省咨议局中占据多数,希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他们发起16省咨议局联合请愿,要求立即召开国会。1910年,清政府宣布,将原定九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五年,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会召开前两年成立新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7人,全部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室,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机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

章炳麟宣扬革命论

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与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去发辫立志革命。1902年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一文(即《南海先生最近政见书》),鼓吹保皇谬论。1903年,章炳麟在上海《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他主要以反对满族的统治来论证革命的必要,他说:“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他在文章中猛烈抨击康有为诋毁革命、宣扬保皇的谬论,并热情歌颂革命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760页)

邹容与他的《革命军》

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四川巴县人。1902年留学日本。次年撰成《革命军》一书,由章炳麟作序发表。全书共七章,二万余字,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顺乎天而应乎人”,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书中论述了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他号召人们奋起革命,“作十年血战之期,磨吾剑,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同清朝统治者“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革命军》写成后不胫而走,风行海内外,发行总数达一百多万册。“君既卒,所著《革命军》因大行,凡摹印二十余版。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餈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章炳麟:《赠大将军邹君墓表》)

陈天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号思黄,湖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人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陈天华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写成《猛回头》《警世钟》两本著作,成为宣传民主革命的锐利武器。其中心内容是指明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危亡局势,唤起人们为改变这种局势而斗争。

《猛回头》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质。书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书中还描述了祖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指出帝国主义“把我们18省都划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警世钟》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书中写道:“四万万人都舍得死,各国纵有精兵百万也不足畏了”。陈天华号召各阶层群众一致奋起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这爱国的心,一定就要发达了,这救国的事,一定就要担任了”,“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陈天华的文章一字一泪,深刻感人。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兵士读之“即奉为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辛亥革命》第1册,第577页)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1897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1900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其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经失败。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最初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中开始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会员有一百多人。当时参加兴中会的有华侨工商界人士二十多人,其中有孙眉(孙中山的哥哥)、邓荫南、何宽等人。据统计,华侨人数占可查的全部兴中会成员的78%,因此孙中山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

兴中会以救国为目的,其章程说:“是会之役,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19页)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兴中会成立后,数月之内会员增至百余人。第二年2月21日,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对外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杨衢云被选为会长。

以湖南革命党人为主体的华兴会

华兴会是黄兴等在湖南长沙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2年,黄兴被派到日本留学,经常与湖南留日学生倾谈反清革命。他十分留意军事技能的学习,每天演习枪弹骑射。1903年7月,他被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遣回国,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道路。11月4日,他在长沙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刘揆

一、陈天华、宋教仁、章士钊等人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推黄兴领首。次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先后入会的有五百多人,大部分是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各学堂的知识分子。在斗争过程中,华兴会曾提出“驱逐鞑虏,复兴中华”的口号。

光复会的建立和发展

光复会是成立于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龚宝铨等人回国,在上海组织暗杀团,参加的成员基本上是浙江籍的留日学生。1904年冬,在暗杀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光复会以“排满复仇”为号召,带有较为浓厚的汉族传统的民族主义色彩。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光复会还注意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因此一部分会党成员参加了光复会。

中国同盟会

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先后同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商议筹建统一的革命政党问题。他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宋教仁集》下册,第546页)7月30日,孙中山召集筹备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数百人。大会通过了黄兴等人起草的章程。总章第二条规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干事。在东京设立总部,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国外设立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还决定将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来出版时改名为《民报》。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孙中山选集》第201页)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34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第75页)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平均地权“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选集》第78页)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5页)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424页)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三民主义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弱点,主要是未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没有提出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等等。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因此它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又称为旧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重要舆论阵地《民报》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初为月刊。它的前身是黄兴等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于1908年10月遭日本政府封禁,共出二十四号,另附《天讨》等增刊(章炳麟主编),1910年初又在日本秘密印行第二十五号、第二十六号。主要编辑和撰稿人有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汪精卫、胡汉民、章炳麟、陶成章等。《民报》从一开始就以战斗的、批判的姿态出现在政治舞台。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一系列文章以犀利的笔锋和严密的逻辑,从政治上、理论上、历史上对保皇派提倡的君主立宪以及清王朝的假立宪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同时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党人的主张。《民报》在国内进步分子中广泛流传,也和国外进步舆论相呼应,对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了巨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

黄兴(1874—1916),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1902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和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辑社”。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不久即回国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被推举为会长,决定于11月16日(农历10月10日,慈禧太后70岁生日)在长沙起义,未发事泄,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被推为执行部庶务。1907年到1908年间,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川粤汉铁路督办一职,次年1月辞职。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在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1916年10月病逝。著有《黄兴集》。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发难,和清政府决一死战。会后进行分头准备,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做准备。

原定4月13日起义,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8日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吴镜运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南大门。黄兴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

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达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1年,蒋翊武、詹大悲等鉴于振武学社已遭破坏,决定将其改名为文学社,以研究文学为名,秘密进行革命活动。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遥尊孙中山为总理,以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半年间社员发展到近三千人,遍布湖北新军各标、营、队。由于发展对象主要是新军中的普通士兵和学堂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具有较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战斗力。文学社还出版《大江报》,进行革命宣传,促使湖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9月,在同盟会的帮助下,与共进会联合组成统一的革命领导机关,发动了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后,停止活动。

共进会

1907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革命团体。由同盟会员焦达峰、张伯祥、孙武等发起,推举张伯祥为会长。由于不满孙中山、黄兴等只注意在华南边境发动起义,所以致力于策动长江流域的起义,在四川、两湖、江西的会党中吸收会员。虽拥戴孙中山为领袖,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有相对独立性,并将同盟会誓词中的“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1908年10月,主要成员陆续回国。1909年4月在汉口设总机关,后焦达峰在长沙建立组织,邓文辉在南昌建分会。除联络会党外,还注意在新军中发展势力。1911年9月,在同盟会帮助下,与文学社联合组成革命领导机关,发动了武昌起义。之后,停止活动。

清末的新军

新军是清朝末年组建的近代化陆军。1895年,由胡燏芬募集5 000人,编为10营,号为“定武军”,由德国教官用西法训练,以新式枪炮装备,初驻天津马厂,后移屯天津小站。旋由袁世凯接办,扩充为7 000人,改称“新建陆军”。同时,署两江总督张之洞也在江苏编练“自强军”两千余人。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逐步将新建陆军扩充为六镇(师),人称“北洋六镇”。1903年,清政府以推行“新政”的名义,设立练兵处,由奕劻任总理。袁世凯为会办,掌握实权。而后由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各省设督练公所,新军编练推广到全国,计划全国编练36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编制为12 512人。采取募兵制,应募士兵在年龄、体格、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中下级军官多由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充任,也任用一些学习军事的归国留学生。到清朝覆亡前,全国已编练成新军14镇。清朝统治者的本意是以新军作为维护其垂危统治的支柱,但它却成为革命党人争取的重要对象。经过革命党人的秘密工作,新军中许多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倾向革命,成为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起义的重要力量。

武昌起义时清朝的湖广总督瑞澂

瑞澂(1864—1912),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曾任江苏布政使、巡抚。1910年任湖广总督。1911年10月10日晨杀害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并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当晚,武昌起义爆发,民军攻占督署,瑞澂率部分卫队在署后围墙凿洞而跑,避入“楚豫”号军舰,逃往上海。清政府以失守武昌,潜逃出省,下令逮治,不久病死。

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

熊秉坤(1885—1969),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早年参加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为士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夜七时许在该营率部起义,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16日民军扩编第五协,被推为统领,率部转战汉口、汉阳,后退守武昌。次年3月改协为旅,任第五旅旅长。“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反袁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期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

被逼“革命”的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派往海军服役。1896年参与训练新军。1900年任护军马队第1营管带。1905年任湖北常备军第2镇第3协统领官,后为暂编第21混成协统领。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之初,被士兵和下级军官逼迫“革命”,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实际上他一贯仇视反清革命,曾杀害革命党人。1912年被选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6年8月,袁世凯死后继任为大总统。张勋复辟后,黎元洪辞去大总统职务。1928年6月病死于天津。

1911年10~11月各地独立情况

10月22日,湖南共进会首领焦达峰、陈作新率会党及新军攻入长沙,驱逐清巡抚,建立都督府。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

10月22日,陕西新军起义,清军将领文瑞自杀。革命党人推新军管带张凤翙为全陕复汉军大统领。

10月23日,九江独立。11月1日,南昌光复,新军协统吴介璋为都督。

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杀清巡抚陆钟琦,新军协统阎锡山为都督。

10月30日,云南独立,新军协统蔡锷为都督。

11月3日,同盟会在上海起义,6日,成立沪军,推陈其美为都督。上海宣布独立。

11月4日,贵州光复,新军教练杨荩诚任都督。

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为江苏都督,宣布江苏独立。

11月5日,浙江独立,立宪派汤寿潜为都督。

11月7日,广西独立,原巡抚沈秉堃任都督。

11月8日,安徽独立,同盟会员孙毓筠、柏文蔚相继任都督。

11月9日,广东独立,同盟会员胡汉民任都督。

11月9日,福建独立,新军统制孙道仁任都督。

11月4~11日,海军宣布起义,“海筹”舰管带黄钟瑛为海军司令。

11月13日,山东独立,原巡抚孙宝琦为都督。

11月22日,四川重庆光复,中学监学张培爵任蜀军都督。

11月27日,四川独立,立宪派蒲殿俊为都督。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成员是: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同盟会员)

陆军部总长黄兴(同盟会员)

海军部总长黄钟英(原清海军“海筹”舰管带)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曾在清政府中任过要职)司法部总长伍廷芳(原清驻外公使)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实业部总长张謇(江苏咨议局局长,立宪派)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兼)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同盟会员)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印铸局长黄复兴(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均为同盟会重要骨干)

民国最早的法定国旗──五色旗

五色旗,中华民国国旗之一。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

自1906年同盟会讨论旗帜时起,孙中山一贯主张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但当时因意见不一,未作正式决定。武昌起义时,共进会在湖北用的是“十八星旗”,陈炯明在惠州用的是“井字旗”,陈其美等在上海用的是“五色旗”。南京临时政府通过决议,以五色旗为国旗,在全国悬挂。但各省仍不统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则仍被当作国旗使用。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改悬青天白日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采用的是夏历(即今农历)。革命胜利后有人提出:“我们始祖轩辕氏,以甲子年、甲子月朔的一天冬至为岁首,而现在世界所用的阳历,以冬至后第十天为一月一日,是与轩辕氏所定以冬至为岁首相近,不同夏历正月初一,要后冬至四十五天。”经过讨论,多数代表同意改用阳历。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改用阳历,以临时大总统就职之日──1912年1月1日(黄帝纪元4609年,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七章五十六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七章“附则”,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清政府起用袁世凯作内阁总理大臣

武昌起义的消息震惊了清王朝,清政府急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赶往武昌镇压革命。但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北洋军不听荫昌指挥,清政府束手无策。袁世凯的党羽们乘机掀起一股拥袁登台的声浪,理由是:不用袁世凯,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凯,或可不亡。东交民巷使馆区也有“非袁出来不能收拾大局”的传言。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办“剿匪”事宜。但袁世凯嫌官职太小,借口“足疾未愈”拒绝出山,并指使他的亲信、北洋军将领采取观望态度,不要贸然向革命军进攻。此刻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又相继独立。27日,清政府不得不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袁世凯仍不满意,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他军事全权,保证供应充足军饷等条件。清政府不肯接受这些条件。这时,独立省份日增。29日,山西宣布独立,革命烽火已烧到清政府脚下。同一天,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在袁世凯指使下致电清政府,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等十二条主张,扬言如清廷不允,就要率军进攻北京。在此压力下,10月30日摄政王载沣连忙下“罪己诏”,解散皇族内阁,宣布解除党禁。11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这样,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实际落入袁世凯之手。

南北议和 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向湖北军政府多次试探,11月26日由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向湖北军政府提出议和条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军事失利为理由,竭力主张妥协。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美、德、俄、日、法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

1912年1月26日,袁世凯指使北洋军将领段祺瑞等四十多人联名向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发出通电,极言局势万分危急,如“政体仍待国会公决”而再迁延不决,即“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瓜分惨祸,迫在目前”。强硬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不得为“

一、二亲贵所尼”,否则将带兵入京。原已心惊胆颤的皇族亲贵读到这份通电后,更加丧魂失魄,感到大势已去。1月29、30日清廷御前会议决定“逊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12日清政府公布退位诏书,并宣布退位后“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3.学术观点

①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

将辛亥革命认定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多年来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发生之时,中国业已存在着一个作为新兴社会集团的民族资产阶级,它尽管幼稚和弱小,但确实“形成了一股阶级的力量”,足以扮演发动和领导一场革命的角色,是这个阶级的中下层政治力量的代表,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他们提出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和趋势的纲领及方针政策,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努力付诸社会实践。有的论者持有不同意见。如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次国内民族革命运动,它由国内被排挤的汉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和在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所进行,以推翻满民族的统治阶级为主要目标。近年有的学者则这样对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提出质疑:如果把资产阶级狭义地理解为“资本家阶级”,那么辛亥革命还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这样的阶级基础;即使对资产阶级作相对广义的理解,孙中山等人虽然可以被认为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但他们并非就是资产阶级;从孙中山等人提出的革命纲领及其实践是否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看,其民生主义纲领至少在主观上并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因为它并不主张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要节制资本。

② 关于辛亥革命的结局

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言其胜利,主要是鉴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言其失败,主要是因为革命胜利果实未能保持和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完结,政权最终落于袁世凯等军阀之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有的论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4.图画说明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赤坂区灵南坂召开。具体地点是日本国会议员阪本金弥的住宅。图为后人根据历史资料绘制的油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始建于1912年,建成于1921年,墓园大门上镌刻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烈士墓穴位于黄花岗岗顶,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上修建碑亭,碑上有“七十二烈士墓”七个字。墓后立有“纪功坊”,坊的上半部用72块青石垒成金字塔状,坊顶立有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象征先烈们争自由,洒热血,精神崇高。

5.参考资料目录 ① 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③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④ 张磊:《孙中山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⑤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下载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全文5篇)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

    (文库上传稿)利他就是利己-《利他与分享:马云推崇的商业理念》读后(5篇)

    利他就是利己 ——《利他与分享:马云推崇的商业理念》读后 《利他与分享-马云推崇的商业理念》作为一季一度的阅读书目,发下来已很久了,开始并没有去翻它,一方面当然有工作忙......

    第十三课 尽忠-1

    第十三课 尽忠 有忠才能诚,才不会轻易改变,尽忠就是我们始终用诚实的信念追寻真理。古往今来,许多仁义志士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国家,在历史上留下感人的一页。作为普通人,我......

    第十三课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一) ——如何补题,选材 一、课前组织 1、点名2、检查作业 二、新授成语《欲盖弥彰》 1、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 2、意思是说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明显得暴露出......

    第十三课:珍爱生命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珍爱生命》。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四川文艺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心理健......

    第十三课 虾和蟹

    第十三课 虾和蟹(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学会观察,了解虾和蟹的形态特征。 2、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用彩笔勾画出虾和蟹的形象,并能 联想其他生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

    第十三课 小小音乐家

    第十三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小音乐家》。并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从中体会当“音乐家”的乐趣。 2、在......

    人的本质与人性

    人的本质与人性 文/范海辛 说到人的本质,我们常常会想到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人具有理智(理性)能力。因此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理智,或说人的本质是一种具有理智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