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上课外阅读的孩子不爱教材怎么办?
爱上课外阅读的孩子不爱教材怎么办?
周其星
昨天去给某区小学语文老师讲座,谈阅读的力量。
这个阅读,自然不是指教材的阅读教学,而是教材之外的儿童文学乃至成人文学的阅读。
如果教师没有海量的阅读,自然不会去思考教材到底有没有问题。
如果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自然不会去质疑教材。
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阅读作为基础,自然不能再解构教材,重建你的语文课堂。
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大量的阅读实践。
回过头来看这个话题,有老师反映,孩子们爱上了课外阅读之后,不再爱教材了。
这个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可以讨论。
比如说,老师的课上得有趣吗?
前几天去广州一家绘本馆讲座,会后有个妈妈拉着我说话。她的意思是她儿子上课老是读课外书怎么都不好好听课,老师很恼火,每次都是没收,而且告诉孩子,永远也不会还给他。可是如此无情的惩罚措施并没有消除孩子上课看课外书的现象。孩子妈妈心里嘀咕的是,老师你也要想想,为什么孩子这么爱看课外书,会不会是你的课的内容没有课外书那么吸引人啊。
这位妈妈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教材上的内容本来就没有课外书有趣,加上老师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分析分析讲解讲解练习练习,想不犯困只好看课外书了。
所以,拿着无趣的教材要让老师上得有趣,这是极大的挑战。包括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回想自己的课堂,真能上得很有趣的,并不是特别多,有几节课倒是让我念念不忘,但是上完之后,总是大汗淋漓全身虚脱,太耗精气神了。
有人说,教材病了;有人说,教材是毒药。既然教材并不吸引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它?
我觉得有几个方式可以参考:
首先,把教材当做识字学词朗读的工具,不要指望能从中得到多少营养,尤其是精神上的滋养,这个要从课外去找。简化了思路,手段自然也简单起来,朗读主要是训练语感,并为熟悉内容服务,有些书后注有“要求背诵”的,肯定是要考试的,那就应付考试吧。字词的学习,可以活泼一点。我在一年级时推行的“超级变变变”(认识一个字的前生今世,了解它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历程),二年级以后推行的“生字故事”“词语故事”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其次,要把教材当作训练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质疑能力的摔跤场。拿那篇神奇的科幻文《一面五星红旗》为例,在认识记忆字词,朗读疏通课文之后,可以设立一个对话情景,让孩子选择“面包店老板”“爱国青年”“记者”三个不同角色进行对话,鼓励“记者”打破沙锅问到底,大胆提问,勇敢质疑,然后还可以写出一篇有意思的小报道来。记得在我的课堂上,甚至有孩子开始质疑作者起来,问他写的这篇文章是不是自己编的。
可见,只要你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出口,他们的思维一定会打开。孩子可以不爱教材,这很正常,但是他可以从教材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在摔跤中建立自信。
但是我也要声明一点,我们当然不要像《死亡诗社》里的基廷老师那样鼓励孩子撕书,这是不对的,爱书之心,还是要有的。更何况,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壤上,可不能像基廷那样悲剧地离开,养家糊口的活儿,还是要妥善对待。
第三,如果你的语文课只是讲教材,你肯定奥特(注:网络用语,意为落后)了。现在市面上那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那么多吸引人的故事,你都傻到不拿到课堂上来讲,不去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讨论,然后像我带着孩子们读《窗边的小豆豆》那样趁机挖几个陷阱,把孩子们家长们都陷进去,那该多傻!因此,一周的语文课,你大可以拿出两到三节来带着孩子读书讲故事,一边吸毒,一边排毒,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这是一位语文老师必然的担当。
别跟我说这样那样的限制或要求,要知道,你的语文课堂是你做主,没人天天节节都坐在你教室后面盯着你。在自家园子里都不种点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都不知道你每周辛苦忙碌值不值。
第四,作业要尽量让孩子在课堂和学校完成,不要像某某那样迷信数字,饭吃多了也要倒胃口,何况令人头疼的作业。设计点好玩的比赛,比如查字典比赛啊,听写比赛啊,现场作文比赛啊,朗读挑战赛啊等等,有比赛有激励就有劲头嘛。回家的时间呢,让孩子多看看书也是好的。我要求我的孩子们一个学期至少要看完 1000页文字书,根据这个学期末的统计,大家都超过了这个数字,一般都是在两千多页左右,多者甚至有七八千页!你只让他们做作业,他们哪有时间看书,这样下去,没有耐力,在长跑一样的学习途中他终究会落伍的。
大致就说这么多,语文学习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大家重视一点,把力用对地方,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第二篇:不爱写作文的孩子
不爱写作文的孩子
去年春季班开课的第一天,我带的三年级五的语文课,班上有59个孩子,刚开始一周我就发现很多孩子不喜欢写作文,其中一个小男孩是妈妈送到教室的,当时他还挺不乐意的,撅起嘴巴,眼睛向上翻。我从他妈妈的口中得知,男孩叫王家旭,语文成绩一直都不好,作文特别差,因此妈妈专为孩子报读“快乐大作文”。
我打量了王家旭,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有点胖,可一双眼睛很有神,总爱东张西望。第一堂课是教《起立的时候》。课上,请全体学生做上课起立、问候和坐下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环节和注意别人的语言、行为和动作的好习惯,懂得把观察到和体验到的用文字描述出来。
由于课堂上以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学,孩子们特别喜欢,非常开心,王家旭也开心地玩着,还能兴奋的回答着每一个问题,每次回答得很好,也很有创意。可到了写作的时候,他咬着笔头,撑着头,苦着脸,想很久才写几个字。同学们都一行一行不停地写,就他落在最后,还时不时地影响同桌的同学。我问他:“刚才你说那么多,你怎么不写呢?”他说:“我不想写,我也不会写,没劲。”最后才写了五十多个字。连续三、四节课过去了,不管我怎么鼓励,他还是只写两三行字,真让人着急!看来,他真的对作文畏惧,没有兴趣!于是,我改变方法,我发现每次游戏中他总是兴高采烈,每次发言说游戏时总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办法了,就从口头表达入手。
我在课堂上让他发言时有意训练他的条理性,而他基本能够完成口头作文。到第五节课,我又叫他写作文,他说他在想,可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词句。哦!我明白了,原来每次作文时,他总是想词句,忘记游戏了。我提示他:“刚才你做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他一五一十地说给我听,我就请他把刚说过的话写下来。他问:“怎么开头?”我答:“刚才你说的时候如何开头,文章就如何开头呀!”他疑惑地问:“能这样写吗?”我认真地答道:“当然!你今天写五行就行了。”“真的?”我说:“对啊!把你看到听到的、说出来的直接写出来就行了。”那堂课,他写了一百十几个字。
第七堂课他突然不停地写,这次写了三百多字!
随后的作文课里,他的作文都超过三百字,其中第十二次作文写了五百多字。因为他知道了原来作文不用按老师给的一字一句来写,自己一样可以做到我手写我心。王家旭喜欢作文了,自信了!
第三篇: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整天就想着玩怎么办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他们学习,显然是要他们承受痛苦的折磨。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变痛苦为快乐,一个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大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第四篇: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
常有些孩子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如果小孩真的不爱学习,家长们应当适当说服,而不是打骂的方式,而最佳的说服方式,我们将分为6个情景为您支招。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 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受广西区妇联儿童部邀请,从北京来到南宁,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说服不了的常见2种情景
情景
一、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情景
二、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 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2、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 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3、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但关鸿羽想了想
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
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情景
三、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
“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第五篇:孩子真的不爱写作业吗
广州家教网 http:/// 广州家教 http:/// 家教http:///家教网http:///
孩子不爱写作业,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每天从职场上打拼回来已是精疲力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面对的却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或者边做边玩,需父母陪在身边三令五申才有点微效。作为家长,操了不少心,心中烦乱又手足无措,孩子也并非作业不会做。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是孩子不爱写作业吗?
以下是一则教育心理学家利用孩子潜意识,实现良好教育效果的范例。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可能会对我们更好地解决孩子不爱做作业的问题有启发借鉴意义。
晓旭:男孩,10岁,小学四年级。父亲:公司高级职员,常年外出。母亲:编辑。该孩子从小活泼多动,刚上小学时就经常被老师骂,因为他上课时总是不停地折腾,喜欢乱画,小动作一直不停,下课又不怎么和同学玩。放学回家也从来不爱做作业。妈妈怕老师训孩子,实在顶不住就替他做了。现在,孩子连爸爸的话都听不进去了,一家人为了帮孩子纠正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办法。爷爷、奶奶一有时间就对他讲他爸爸小时候如何努力学习,听老师的话,一个懂事的孩子应该怎样做。想让他看到自己的差距,尽快赶上来。姥姥、姥爷更是操心,经常给他买好吃的,一旦他功课完成得不错就奖励他。最开始还不错,可是后来他宁可不吃也不做作业,还说谁要是逼他写作业,明天就不去上学了。妈妈无奈之下,替他做功课,因为担心孩子天天被老师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