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4 14: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责任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责任的重要性》。

第一篇:责任的重要性

责任的重要性

——读《爱,让生命延续》有感

记得我三岁那年,妈妈就让我在家中担当我的责任,考虑到我年幼,妈妈把倒垃圾的责任安排给了我。我好高兴呀,我也能有工可做了。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一手拎着垃圾下楼的时候,我都感到很自豪,邻居们也说我棒极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厌倦了倒垃圾的工作。我心想:倒垃圾又不给工钱,也没有奖励,我不扔了。找个机会,我要向妈妈提出抗议。

机会来了,那天学校有表演。我背着书包,又拿着小提琴、谱架。心想:今天我不扔垃圾,看妈妈怎么办。这样想着,我没有拎垃圾就直接下了楼。哎,妈妈的眼睛真尖,她见我没有把垃圾拎下来,一下子识破了我的心眼,说道:“你怎么不把垃圾拎下来?”“我。。我拿着这么多东西。”“狡辩,你自己看着办!”妈妈语气开始加重了,“那可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工作。。。”我只好不情愿地重新把垃圾拎了下来,妈妈这才送我去上学。

有了这一次,我开始变乖了,也心甘情愿地负起我的责任来。不用妈妈的提醒,我总能自觉地把垃圾倒掉。可是好景不长,我的毛病又犯了。那天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门,我心想:有爸爸在,我终于可以偷一下懒了。我跑在最前面,跑到三楼时,妈妈在楼上大叫:“叶天程,垃圾你怎么没拎下去?”我说:“今天叫爸爸帮我拿,明天我拿。”“可以,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回来把垃圾拿下去,要么晚上做饭,或者洗衣服。你自己看着办!”我心想,我既不会做饭,也不会洗衣服,我还是倒垃圾吧!于是,我跑上楼,从爸爸手中接过垃圾,往楼下的垃圾桶跑去。

今天我读了《与爱同行》里面的《爱,让生命延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栋栋的父亲在儿子生命垂危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捐献出自己的肝脏,拯救了儿子的生命。看完后,在餐桌上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栋栋的父亲懂得承担责任,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为家人遮风挡雨。”我们从这个故事聊到了我从小倒垃圾的事,妈妈说:“一个人只有在小事上有责任心,在大事上才能义无反顾地担当自己的责任。”

晚上,我陷入了沉思,是的,如果一个人在小事上没有责任心,在大事上怎么会有担当呢?

今天,我们在学习,早上的晨读、上课的认真和作业的完成上都能看出这个人有没有责任心。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这是小事上的责任心。再来看看大的责任心,如果一个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是没有一颗责任心,他设计的房屋桥梁就会做得不结实,就有可能会倒塌,并且发生事故,造成很大的损失。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是责任心是何等的重要。同学们,让我们在小事上有责任心,长大做大事更有责任心。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403叶天程

第二篇:责任的重要性

学好专业兴趣不是最重要

学好专业责任更重要

1、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企业乃至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态度,是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是对自己所负使命所具备的忠诚和信念,因此,责任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质,更是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须的条件。

2、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我们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3、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失去责任感,即使是做我们最擅长的工作,当你只是仅有兴趣的而没有浓厚的责任感时候,若事情复杂又枯燥,你也会做得一塌糊涂或一拖再拖。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顶多只在幼儿启蒙阶段哄给孩子们听。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过分广泛的兴趣,过分浮浅的阅读,只能给人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这些收获根本无法给我们今后的事业带来强力的支撑!

5、医生的救死扶伤不是只有兴趣就足够的,医学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事情,没有责任感自我监督着自己,单凭兴趣如何能做好?那些责任感不强的医科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学好技术,结果做起手术来笨手笨脚,让病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当今社会上的优秀的临床医生都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浓厚的责任感才能成为优秀的医生的。故学好专业责任更为重要。

6、那些责任感不强的泥瓦工和木匠,将砖石和木料拼凑在一起来建造房屋,在这些房屋尚未售出之前,有些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责任感不强的律师在读书时不注意培养能力,办起案件来捉襟见肘,让当事人白白浪费金钱;责任感不强的财务人员,在汇款时疏忽大意写错了一个账号,给公司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7、责任心是工作无差错的重要保证。2010年12月5日俄罗斯发射的3颗“格洛纳斯”导航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次事故给国家带来高达43亿卢布(1美元约合28卢布)的经济损失,事后经调查火箭推进器中的氧化剂加注过量是导致3颗“格洛纳斯-M”全球导航卫星发射失败的直接原因,检察机关将以玩忽职守罪对相关责任人提起诉讼。或许相关责任人对航空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加之勤奋而在国家航空局工作了,可是责任感不够,基础检查不到位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你还能说学好本专业兴趣更重要吗?所以我们认为学好本专业责任更为重要。

8、如果你没有兴趣,你就学不好这个专业。可是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兴趣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当你对某件事请有了深刻的认识,会对它产生认同,然后会产生兴趣。且今天你对某个事不感兴趣,说不定明天你 或因为一个你喜欢的人对它感兴趣 或因为突然不小心发现了它的好 或者其他原因,你就可能对它非常感兴趣。再加之只有兴趣,过分广泛的兴趣,过分浮浅的阅读,只能给人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这些收获根本无法给我们今后的事业带来强力的支撑!只有责任才能让我们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关于产品质量责任重要性的探讨

关于产品质量责任重要性的探讨

摘要:我国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有关产品质量责任的理论和立法工作日益加强。现在,《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产品质量责任制度不断完善,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尽管如此,纷繁复杂的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产品质量事故的出现,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给社会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明确生产者与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产品 质量 责任 重要

1、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的重要性

生产者以其在生产中特有的地位,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最了解生产出产品质量的好坏,这些优势是消费者难以具备的。法律应强调弱者权利的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尊重消费者而不仅将他们作为自己获取利润的工具。现实经济活动中,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相比更容易承受和转嫁损害,所以笔者认为弱势消费者的权利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是经济法所体现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缺陷产品致人人身、财产损害后,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国外的 《产品责任法》相比较,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呈现出二元性的特点,这在法律规定的理解上合司法实践的运用中都引起诸多不便。由于我国的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在本质上有较大的区别,显然我国现有理论对产品质量责任的研究有所偏颇。我们在确定产品责任应当适用的责任原则后,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本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本文立足于对现有各理论观点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详尽的比较研究,通过参考国外产品责任的发展与借鉴其成果,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建立担保责任与严格责任相结合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这一构想。并对生产者与销售者应承担的缺陷产品的严格责任和产品质量本身的担保责任进行了理论和制度上的完善,进而为建立健全完善的产品责任制度提供了新路径。

2、产品质量责任概述

2.1 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

所谓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即谁该就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承担责任。各国的产品责任法都对产品责任的主体确立了法定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件产品从设计、制造、装配、运输、储存、销售至消费,都要经过这一系列的环节,才能最终由消费者使用。事实上,在产品质量责任问题上,从产品的形成到消费,要经历许多的主体。也就是说,承担产品责任的主体是一个极为广泛的范围。参加产品过程的任何一个主体都需要对经其处理的产品负责,因此,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承担产品责任的主体。他们包括:产品的设计者、原材料的供应者、零部件的提供者、制造装配者、储存者、运输者、进口商零和售商等。消费者处于这一链条的末端,当消费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时,消费者往往难以找到对产品缺陷负责的确切的责任人。为了分清责任和诉讼上的便利,消费者大多会对关系最密切的销售者或可以承担最终责任的生产者提起诉讼,因为这两个责任主体最了解产品,发生损害的事实也相对最多,所以应该负的责任也要最多。虽然其他环节的责任人也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但是这对于消费者来讲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所以我国《产品质量法》主要规定了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

2.2 产品质量责任主体的义务

生产者与销售者是产品质量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只有明确其法律义务,才能使责任主体在违反法律强制规定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 的第三章重点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这里所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主要针对义务而言。

3、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3.1 生产者应当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符合法律的规定。

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这是由生产者在生产产品诸多环节中的自身地位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生产者以其在生产中特有的地位,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最了解生产出产品的质量好坏,这些优势是销售者或消费者难以具备的。另一方面,生产者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根据利润与风险的对等关系,生产者应当承担产品质量带来的风险,这也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所需。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应当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合同的约定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3.2 生产者应当遵守法律对产品标识的规定。

产品标识是用于识别产品或者其特征、特性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它表明有关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厂厂名、厂址、产品的主要成份含量及其他质量状况,保存期限等信息情况的表述和指示。产品标识由生产者提供,目的是给产品的销售者、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的真实信息,帮助他们了解产品的内在质量,说明产品的使用、保养等注意事项,起到指导消费的作用。产品标识一般由产品的生产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进行标注。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以及其使用的要求,产品标识可以标注在产品上,也可以标注在产品包装上或者附于包装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对此作了规定: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应当予以标明。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时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3.3 生产者应当遵循法律关于产品包装的规定。

产品的包装虽不是产品本身,但它与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产品质量法要求生产者履行产品包装的义务,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产品质量,保护产品的仓储者、运输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产品质量法还要求生产者对其特殊产品包装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中文警示说明,并标明储运注意事项。

4、总结

明示担保义务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的性能、特性和质量,直接通过语言或行为作出保证或承诺。由于是让消费者显而易见能够获知的条件,因此明示担保条件应该是明示和明确的。明示所采用的产品标准,是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重要依据。由于消费者无论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也无论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还是企业标准,一经企业采用,并明确标注在产品标识上,即成为明示担保的条件。明示担保除了包括明示采用的标准之外,还包括产品标识、广告、产品说明书中标明的质量指标和要求、实物样品表明的质量状况以及用合同、声明等方式予以表示。当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通过明示的方式说明产品质量状况时,就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已经作出对产品质量的陈述或承诺,保证产品符合宣传、说明或样品等所应当符合的产品质量。

第四篇:浅谈建立健全监督责任制度重要性

浅谈建立健全监督责任制度重要性

2010-08-04 | 作者:陈继安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制度的力量在于以规范性、可预见性和强制性,引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使其按照制度事先设定的标准和要求行为或不行为。执行是制度本身的根本属性,在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处于核心环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无庸讳言,目前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确存在着重制度制定和创新,轻制度执行与落实的问题;存在着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

例如,有的人不习惯以制度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对职责内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没有思路和见解,出了问题直接找领导,推给领导拿主意解决。有的人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中心,对相关制度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对执行有难度的,就想办法、找理由来抵制执行。有的人缺乏制度执行的刚性意识,执行制度人情化、有弹性,同样的制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执行方式和结果。也有的人干脆对制度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还有的人把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不管制度不制度,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办。尤其一些制定制度的权力部门,他们似乎总认为制度是用来规范别人的,自己执行不执行无所谓。应该指出,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够,往往会造成管理和工作混乱无序,导致人们对制度失去应有的相信和尊重。制度起不到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就不过是一张废纸,一种摆设。尤其有选择、有区别地执行制度,失去制度执行的统一性和公平性,就不仅会使规章制度失去应有的意义,而且还会招来群愤、激化矛盾,滋生畸形的人际关系。

存在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制度本身看,制度存在缺陷,不规范、不科学。如有的单位制度很多,但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很多制度存在交叉、重叠,甚至矛盾的问题;有些基层单位,不是按照自身实际制定制度,而是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度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有的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有的制度规定的过于笼统、原则,没有具体细则、操作规程或实施办法;有的制度滞后现象严重,个别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有的制度缺乏预见性、全面性和长期性,制度出台不久就落后于发展;有的制度漏洞百出、朝令夕改;有的制度十几年不变,不与时俱进,不及时修改完善等。

二是从制度执行的角度看,有些人制度意识淡薄,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怕得罪人,做老好人,不严格执行制度和规定。有的单位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部门和小集团利益严重,负责制度执行的干部素质低、私心重,执行制度打折扣、不统一。有些制度普及率、知晓率低,出台后没有及时公开、进行宣传,广大职工群众不熟悉、不了解。有些单位忽视制度的学习教育,忽视制度执行力意识的培养,放松管理,形不成执行制度的合力。有的领导自身不严格执行制度,表率作用发挥不好,挫伤了其他人执行制度的积极性。

三是从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的角度看,缺少科学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有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没有具体的监督保障,没有客观的评估标准,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使得有制度与没有制度一个样,执行不执行一个样。职责不明确,监督不到位,没有将应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执行制度的监督上,工作不深不细。监督部门运作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均衡,监督乏力,缺乏公开透明、畅通无阻的监督渠道。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对象不明确、不具体。

发挥制度本身的管理和规范作用,必须是既要有完善的制度,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必须使制度与执行力二者之间,尽可能地实现和谐统一。如何才能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的有效机制,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呢?

首先,要强化制度意识,从强化广大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做起。要强化制度权威意识。一般说来,制度是在一定利益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化形态,它代表和反映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规定和保证着一定组织的发展方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与个人作用、个人责任相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我们应该视制度为最高权威,应该具有“制度畏惧感”,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自觉地按照制度办事,按照制度要求运用手中的权力。要强化制度平等意识。就制度的规范化与强制性而言,制度就如同法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不管什么人,只要违犯了制度,就要受到制度的处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增强制度平等意识,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力。还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中发挥表率作用的意识。强化制度的与时俱进意识。制度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制度也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其次,要注重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各项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的科学建设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努力使出台的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的各个法规、各项制度、各种规定要做到相互统一、相互衔接、相互照应,形成有机整体。制度要尽量具体,不要太抽象、太原则,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在简明、实用上多做文章。要注重制度的刚性,明确制度执行的主体、途径和违反制度所承担的责任;要重视制度的程序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要提高制度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让执行者无所适从。在制度建设上,要克服跟风跟形势,上面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套的行为。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使制度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再次,要强化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加重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工作中不少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计划上、制度上和决策上,而是出在实际执行中,出在执行力不足上。制度必须得到不折不扣、认真严格地执行。有足够的执行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解决问题;才能树立制度的尊严和权威;才能扬正气、压邪气,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制度出台以后,要开展多层次的制度学教活动,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知晓制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要积极营造执行制度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对违反制度人和事,要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机制,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制度的落实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经常了解和掌握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新闻媒体、监察审计等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制度要公开透明,让所有职工都知道,使广大职工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制度执行的监督者。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将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落实制度执行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把执行情况同责任人的利益挂钩。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建立制度执行评价体系,通过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主观的民意调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以问责作为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有力抓手,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问责要严肃认真,问到具体人的头上,这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谈谈保护耕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中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2010-06-29 | 作者:王树森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子日益加快,怎样引导、规范当前的土地规划,真正保护好现有耕地,认真做好土地的节约利用,已经成为我们处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建造和谐国土的重要之所在。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是矛盾的两个焦点,两者务必协调统一,方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国农村保持繁荣。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保护耕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中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保护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意义

目前,保护耕地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保护好有限的耕地就是保护了我们的生命线,国家近年来一直把保护耕地视为富民强国之大事。住宅小区、开发区到处都有、地产浪潮不断升高,各地很多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占用了耕地。然而,目前我国又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多年以来建设用地的经营都是粗放式的。在规模上,出现了总量的失控,扩展的过快;结构上,出现了各种建设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城市用地容积率过于低。伴随着当前我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度,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需要一定量的土地,各行各业搞建设都须用地,单靠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来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如今,我国城市化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很大。城市要发展、壮大必定以占用土地为代价,这已是不必争论的现实。既要保护我赖以生存的土地,又要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怎样处理这个两难的问题,问题就在于如何正确地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所以,怎样节约用地对每个地域国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特点是人口众多,尤其是体现在农村,同时,咱们多数大城市人口较多,压力大,容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是有限的,新近建成的大城市既受各类因素约束,同时,对解决农村众多人口城镇化程度及其有限。从国情出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发展小城镇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要途径。在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探索,不仅能够促进各类用地效益的提升,而且优化配置了区域土地,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理论价值。一是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全国各地发展进程中的选择。唯有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前提下的土地供需矛盾,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节约利用土地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可少的组成要件。土地除作为生产要素外,还是其他资源的载体,因此,能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接影响了其它资源的利用问题,这对土地的节约利用探讨具有深层次意义。为此,怎样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已经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保护土地、节约用地之对策

此项工作是比较艰巨的,光靠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难以奏效的,这是一项国民的系统性工程,要全社会的努力。应该以下几点着手此项工作的落实:

提高认识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关单位、部门要统一思想,学习相关土地法律、法规,要服从大局,要从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出发,引导、规范保护土地,出台可行的耕保制度,并严格土利用程序。

完善机制

大家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采用的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土地资源用途的管制、土地征收、征用管制为主的耕地保护政策的推行,这对保护耕地资源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否认,其中运行效果的不理想,有些地方出观了政策失灵,政府对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缺乏必要的手段,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机制还有待完善、提高。

拓宽信息渠道

加大对从事土地耕作的农民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先进技能,提高农民的耕作、生产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地发展高效农业,让土地利益最大化,使得大量的土地不丢荒,接下来进一步推动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士地的效率,加大广大农民朋友的收入,从而推动保护土地、节约土地。

严格法律法规

一定要强化“一把手”在保护资源的总责制,为此,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执法集中大行动,同时,调集有关部门的相关专家对耕地数量及质量保护进行检查,对那些存在问题的地方一定要追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每一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的保有量以及基本农田面积真正负起责任,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负直接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务必耕地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把耕保和政绩挂钩,健全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制。

国土资源部门要用好用活人才

——一位基层工作者对人才强国土资源的五点建议

2010-06-09 | 作者:胡能灿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不久前,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人才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认为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为此,我们国土资源事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土资源战略,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工作,要通过人才工作的发展,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大发展。

建议之一:创新人才领导体制,树立爱才之心。“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得人则昌,失人则衰”。事实证明,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放眼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以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为后盾,抢夺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为此,国土资源部门各级领导要增强实施“人才强国土资源”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在人才领导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人才战略作为推动国土资源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一手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手抓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二是要把人才工作与国土资源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务必确立“人才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工作,人才事业是决定兴衰的事业”的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才工作与国土资源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谋划发展同步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步考虑人才需求,部署工作同步考虑人才措施。三是要建立强有力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对人才工作负全责,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其他班子成员也要根据工作分工,相应做好分管领域的人才工作。

建议之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找准育才之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关注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大教育、大培训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内训、外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促进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使各类人才在教育中得到成长,在培训中得以提升,在实践中得到锺炼。笔者认为,当前主要解决好三个具体问题。一要落实好专项人才培训资金,用于国土资源部门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二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国土资源人事部门要开设特色培训项目,每年培养一大批本地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业人才,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三要加强国土资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国土资源工作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建议之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聚才之策。“禽择良木而栖”,据笔者调查,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在人才方面先天不足,是人才的“贫血地区”,有的甚至还存在人才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和“墙内开花墙外香”等现象。人才竞争的劣势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要在人才争夺战中夺得先机,必须找准自身优势,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以优补劣,以特引人。要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推进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破”和“立”的关系。“破”就是冲破影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立”就是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新要求来制定人才政策。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人才工作文件的“废、改、立”工作。对现有的人才政策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继续坚持,对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阻碍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决废止,确保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抓紧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吸引和发挥作用的具体政策。要尽快出台引进人才的办法,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开辟吸纳外来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对本地急需、短缺人才的调入实行“特事特办”。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人才追求的是成就感和发展空间。因此,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方面多下功夫,多作文章,让人才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宿感。

建议之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掌握用才之术。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出主意,用干部”。古人也说过:“治国之道,贵在用人”。在人才选用上,要克服“叶公好龙”、“武大郎开店”等狭隘人才观,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最大限度地开阔人才工作的视野,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要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免职、辞职、降职制度,探索试行任期制、聘任制、政府雇员制等制度。一是要坚持用人之长,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才能的岗位。二是要坚持用人以信,用人不疑,给人才以实职实权。三是要坚持举贤荐能。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遗余力举贤荐能选贤任能,做到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育才一批。四是要坚持用人所愿,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爱好和意愿。让一切有志成才者有创业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干事的氛围,充分展现才华、成就事业。

建议之五:创新人才创业环境,尽到护才之责。优化人才环境的最高标准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使国土资源部门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同时,应主动承担起护才之责,对人才加强教育,善意保护。一是要细心呵护,改善宣传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和人才强国土资源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国土资源部门人才的创新创造精神,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不仅要落实经济待遇,而且在入党、评先以及参政议政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创业、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各类出类拔萃的人才政治上有前途,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同时,要规范人才贡献奖励制度,设立全系统的统一的人才贡献奖项,重奖突出贡献的人才。二是要真心保护,改善政策法制环境。要建立领导干部与知名专家定期联系制度,经常登门走访,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当人才偶尔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起领导责任,绝不应怕受牵连,把人才当成替罪羊,“丢车保帅”。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政策,特别是要把有关科技开发、利益分配、成果保护等核心问题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依法保障人才的各项权益。三是要贴心爱护,改善生活环境。在户口、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尽可能改善条件,提供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效应。四是要诚心关护,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要牢固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要彻底打破人才的地域、部门、单位及身份限制,通过聘用、借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技术咨询以及领办、创办、合办、承包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途径,最大程度地开发和使用人才,努力开辟一条“用人、用脑、用智”相结合的新路。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笔者相信,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只要具备了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培养、选拔、吸引、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真正做到重视人才、育好人才、聚好人才、用好人才,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才有了可靠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天天都是“土地日”

2010-05-24 | 作者:胡能灿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又要到“六·二五”,每年的“土地日”前后,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大街小巷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车开遍城乡角落,举办土地法律法规咨询,分发宣传资料„„活动内容不可谓不全,层面不可谓不广,形式不可谓不多。“土地日”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一过6月25日,很快偃旗息鼓,全无生气。结果,一年12个月,宣传只火一个月,甚至只有一天。

这当然就不好了。其实宣传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贵在经常、持续。土地管理宣传也就该是这样。要形成全民族文明用地的新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国情国策国法观念,使人们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的土地管理形势,就要常年不懈地展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不能热一阵,冷一阵,大起大落。

为此,国土资源宣传不能只等“六·二五”,应该天天都是“土地日”。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严峻形势,节约用地、强化管理、保护耕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时时绷紧土地法律法规宣传这根弦,宣传必须经常化、制度化,结合当地实际,分阶段确定宣传重点,树立一年 365天,天天都是“土地日”的观念。并力争做到“五忌”:

一忌重内部轻外部,宣传要面上铺开。一些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日”宣传活动中,存在着“内热外冷”现象,单位内部举办这比赛、那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却不肯走出机关,深入城镇乡村向群众宣传,使“土地日”宣传成了国土资源部门内部的活动。建议国土资源部门要走出去,多开展面上的宣传。同时,建议开通全国统一的土地违法举报热线电话,常年受理群众举报和咨询,建立健全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队伍。

二忌重节日轻平时,宣传不应有淡季。有些地方的土地管理宣传,重“六?二五”,轻平时,宣传日过分节日化。笔者认为有点不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利用报刊、网络、广播、宣传册进行长效动态宣传,真正做到宣传无淡季,天天都是宣传日。在抓好节日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日常宣传,用面对面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土地法律法规。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平时下乡,随身携带的东西除了应备的测量测绘工具外,土地法规宣传资料应该常备。和群众座谈时,遇到咨询,有问必答,并运用典型事例向群众讲解土地法规知识和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不要等到土地宣传日那天再去集中宣传,再去集中处理陈年积案。这样,容易使群众产生一种错觉:只有“土地日”,国土部门才动真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单靠“土地日”是不够的。要切实把保护耕地、用好土地化为自觉行动,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忌重场面轻效果,宣传形式要创新。“土地日”宣传要场面更要效果,宣传形式要常创新。笔者在街头经常看到一些大型集中宣传活动遭遇这样尴尬的局面。大量的宣传材料被群众扔得满地都是,举办方的满腔热情遭到冷遇。6?25“土地日”要避免宣传活动遭遇冷场,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宣传形式上有所创新。有些搞“土地日”宣传,就是开出宣传车、贴贴标语、散发材料、街头咨询等。注重的是热闹的场面,只要喇叭喊得响,标语挂得多,材料发得多,就认为达到目的了,至于群众是否听懂了、看懂了、理解了,却考虑得不多。这些“老掉牙”的年复一年的雷同宣传,确实已很难再提起群众的兴趣。由此,笔者认为,“土地日宣传要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宣传的艺术性和灵活性,要更多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四忌重应付轻实际,宣传要因地制宜。“土地日”宣传,不仅要对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文件认真贯彻落实,更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宣传。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仅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要求搞一些活动,却没有挖掘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土地日”宣传必须抓重点,应根据各地实际,有选择地加入当地群众需要了解的内容。如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要加大宣传矿产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的内容,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加大保护基本农田的宣传,易发生地灾的地区应加大地灾防治宣传。结合工作实际搞宣传,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办土地证的过程,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办证时,可向申请人宣传办证的有关法律规定。特别是在农用地转用办证过程中,宣传面就更广了,不仅有用地单位和个人,还有乡镇村干部和被征地的村民,抓住这一时机宣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土地整理、土地执法巡查、拆除违章违法用地、国有土地招拍挂工作中,都可以将宣传融进来。同时,可采取现场执法促普法。笔者认为,宣传月搞现场执法活动,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过去,在强制拆除违法占地建筑物之前,总是顾虑重重,怕伤了农民的心,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殊不知,这助长了农民违法占地之风,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被动。磨破嘴皮不如做出样子,可在“土地日”宣传月之际,强制拆除影响极坏的违法占地建房,并对其进行曝光,这样可扭转工作上的被动。

五忌重城镇轻乡村,宣传要深入基层。在农村,十几年过去了,当问起 6月 25日是什么日子时,竟有很多人不知道是“全国土地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地日”没有真正为乡村老百姓关注,也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缺乏力度和广度,不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为使 6?25“土地日”宣传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笔者建议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辖区内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土管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土地管理知识、矿产资源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并以知识竞赛和问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方式,可增强村级管理人员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同时,要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宣传辅导,乡镇国土所要定时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各村各户宣传,定期检查宣传的情况和效果,做到宣传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在正面宣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典型土地违法案件进行曝光和分析,提高群众守法的自觉性。

对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04-08 | 作者:赵广鹏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指出,国土资源领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系统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廉洁自律。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国土资源管理成为高危行业,诱惑大,风险大,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按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性和关注度高的问题,要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知情的形式,全面公开行政权力、办事程序和工作纪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决策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办理国土资源事务需求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二是以评议推动“阳光服务”。以广大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以评议为手段,以整改为重点,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在农村基层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国土”活动,在城市和乡镇驻地开展“请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评国土”活动,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开展“下评上”活动,完善社会监督,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三是以监督保障“阳光维权”。完善国土资源行风监督员制度,定期评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当前有的地方虽然也聘用了国土资源管理行风监督员,但聘而不用现象严重,一年开不一次会,一年履行不了一回职责,聘用的行风监督员,如同聋子耳朵成了摆设,个别地方甚至成了“包装品”,被“说”在加强行风建设的报告中,被“写”在落实行风建设的会议文件中,致使行风监督员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便民服务窗口,在开通“12336”监督举报电话的同时,开通阳光国土维权服务热线,或者扩充“12336”的作用,使其融监督举报与开展阳光服务热线与一身;办好网上公众信箱,完善实名举报奖励制度,畅通广大人民群众咨询、投诉和诉求渠道,从内容、程序、结果三个方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是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对人事管理、土地与矿产招拍挂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及大额物质、资金等重大事项,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广泛征求职工和社会各方面意见,考虑成熟后再作决策。严格土地、矿产招拍挂出让收入收取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五是规范重大事项审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作、热点工作权力运行监督。对审查报批土地、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探矿权采矿权审查报批等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健全档案,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确保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的公平、公开、公正、依法、严肃。

六是规范检查考核。各级检查考核要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尽量减少检查考核频率和环节,减轻基层负担,深入走访,虚心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实底、查实情,了解基层国土资源服务管理情况,认真记录,仔细分析,及时提出工作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既“查病”又“开方”,增强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后续整改工作。

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0-01-22 | 作者:胡敬远 肖莲云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通过国土资源信访工作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呼声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的不断深入、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大量通过信访渠道表现出来,使国土资源信访部门面临较大信访工作压力,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形势严峻。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访工作减少信访量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目前国土资源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渠道不畅,目前信访工作还是单纯采用等访、实访被动接访的方式,获得渠道单一,群众信访渠道不畅,信息工作不灵,造成工作被动。

(二)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虽然现在各单位都制定了一些信访工作制度,如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领导下访制度等等,但是在落实执行上,许多都没有做到,有的虽做了但只不过图个形式,没有真正地开展,从而没有发挥信访的应有功能。

(三)宣传解答不到位。导致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而上访,一是对行政执法的权限不了解。如国土资源执法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强制执行部分已移交给法院、公安等有权限的部门,但很多人不知晓国家政策,加上宣传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造成缠访和重复上访;二是极少数人不注重学习,对国土资源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上访者来了,言语比较简单,或者在对信访者解释过程中造成了新的疑问,越访越糊涂,导致信访人多头上访、越级上访。

(四)工作缺乏防范意识。信访问题虽不可杜绝,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信访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有一定的先兆。个别基层单位化解矛盾和纠纷的能力不强,思想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上级部门的事情,将问题上交,许多应在本单位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信访量的增多。

二、做好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一)扩大信访渠道,畅通诉求渠道,在每个乡镇设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信箱,通过张贴公告和发放明白纸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在工作中,根据需要还把信访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电话号码告诉来访人,以便互通情况。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形成“大信访”格局。同时,建立信访工作制度,制定信访工作流程,使信访工作程序化、制度化。

(二)增强政策观念热情接待,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注意细节,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也能降低信访率。一是努力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信访部门要以打造学习型部门为目标,加强学习,掌握国土资源信访的各项规律。对来访者要笑脸相迎,文明礼貌,热心接待,做到“一声热情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送上”,并认真听取信访者的讲述,详细了解来访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线索,进行如实登记。对少数性情暴躁的来访者,心平气和地进行劝说,及时化解矛盾。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接访和信访转办。

(三)耐心解答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信访的内容和反映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上访者听清弄懂相关政策,化解心中疑问。对相关政策一知半解的,不轻易作答复和表态。对不能及时解答的,积极督促各承办单位限定时间调查处理并主动上门对信访人进行解答。

(四)按时保质处理解决信访问题。对信访所反映出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真心诚意地解决。建立信访的考核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将信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将信访工作与各科室单位、各单位的职能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落实。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定期组织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同时在节日期间进行上门走访慰问活动。

(五)国土资源信访信息具有广泛性、直接性、敏感性。在处理各类举报信访件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调查的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任何一方,力求做到信访人满意,被信访人服气。

浅谈建立健全监督责任制度重要性

2010-08-04 | 作者:陈继安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制度的力量在于以规范性、可预见性和强制性,引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使其按照制度事先设定的标准和要求行为或不行为。执行是制度本身的根本属性,在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处于核心环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无庸讳言,目前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确存在着重制度制定和创新,轻制度执行与落实的问题;存在着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

例如,有的人不习惯以制度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对职责内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没有思路和见解,出了问题直接找领导,推给领导拿主意解决。有的人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中心,对相关制度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对执行有难度的,就想办法、找理由来抵制执行。有的人缺乏制度执行的刚性意识,执行制度人情化、有弹性,同样的制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执行方式和结果。也有的人干脆对制度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还有的人把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不管制度不制度,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办。尤其一些制定制度的权力部门,他们似乎总认为制度是用来规范别人的,自己执行不执行无所谓。应该指出,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够,往往会造成管理和工作混乱无序,导致人们对制度失去应有的相信和尊重。制度起不到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就不过是一张废纸,一种摆设。尤其有选择、有区别地执行制度,失去制度执行的统一性和公平性,就不仅会使规章制度失去应有的意义,而且还会招来群愤、激化矛盾,滋生畸形的人际关系。

存在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制度本身看,制度存在缺陷,不规范、不科学。如有的单位制度很多,但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很多制度存在交叉、重叠,甚至矛盾的问题;有些基层单位,不是按照自身实际制定制度,而是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度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有的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有的制度规定的过于笼统、原则,没有具体细则、操作规程或实施办法;有的制度滞后现象严重,个别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有的制度缺乏预见性、全面性和长期性,制度出台不久就落后于发展;有的制度漏洞百出、朝令夕改;有的制度十几年不变,不与时俱进,不及时修改完善等。

二是从制度执行的角度看,有些人制度意识淡薄,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怕得罪人,做老好人,不严格执行制度和规定。有的单位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部门和小集团利益严重,负责制度执行的干部素质低、私心重,执行制度打折扣、不统一。有些制度普及率、知晓率低,出台后没有及时公开、进行宣传,广大职工群众不熟悉、不了解。有些单位忽视制度的学习教育,忽视制度执行力意识的培养,放松管理,形不成执行制度的合力。有的领导自身不严格执行制度,表率作用发挥不好,挫伤了其他人执行制度的积极性。

三是从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的角度看,缺少科学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有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没有具体的监督保障,没有客观的评估标准,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使得有制度与没有制度一个样,执行不执行一个样。职责不明确,监督不到位,没有将应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执行制度的监督上,工作不深不细。监督部门运作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均衡,监督乏力,缺乏公开透明、畅通无阻的监督渠道。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对象不明确、不具体。

发挥制度本身的管理和规范作用,必须是既要有完善的制度,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必须使制度与执行力二者之间,尽可能地实现和谐统一。如何才能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理的有效机制,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呢?

首先,要强化制度意识,从强化广大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做起。要强化制度权威意识。一般说来,制度是在一定利益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化形态,它代表和反映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规定和保证着一定组织的发展方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与个人作用、个人责任相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我们应该视制度为最高权威,应该具有“制度畏惧感”,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自觉地按照制度办事,按照制度要求运用手中的权力。要强化制度平等意识。就制度的规范化与强制性而言,制度就如同法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不管什么人,只要违犯了制度,就要受到制度的处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增强制度平等意识,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力。还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中发挥表率作用的意识。强化制度的与时俱进意识。制度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制度也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其次,要注重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各项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的科学建设机制,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努力使出台的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的各个法规、各项制度、各种规定要做到相互统一、相互衔接、相互照应,形成有机整体。制度要尽量具体,不要太抽象、太原则,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在简明、实用上多做文章。要注重制度的刚性,明确制度执行的主体、途径和违反制度所承担的责任;要重视制度的程序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要提高制度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让执行者无所适从。在制度建设上,要克服跟风跟形势,上面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套的行为。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使制度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再次,要强化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加重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工作中不少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计划上、制度上和决策上,而是出在实际执行中,出在执行力不足上。制度必须得到不折不扣、认真严格地执行。有足够的执行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解决问题;才能树立制度的尊严和权威;才能扬正气、压邪气,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制度出台以后,要开展多层次的制度学教活动,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知晓制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要积极营造执行制度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对违反制度人和事,要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机制,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制度的落实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经常了解和掌握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新闻媒体、监察审计等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制度要公开透明,让所有职工都知道,使广大职工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制度执行的监督者。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将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落实制度执行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把执行情况同责任人的利益挂钩。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建立制度执行评价体系,通过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主观的民意调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以问责作为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有力抓手,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问责要严肃认真,问到具体人的头上,这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谈谈保护耕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中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2010-06-29 | 作者:王树森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子日益加快,怎样引导、规范当前的土地规划,真正保护好现有耕地,认真做好土地的节约利用,已经成为我们处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建造和谐国土的重要之所在。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是矛盾的两个焦点,两者务必协调统一,方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国农村保持繁荣。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保护耕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中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保护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意义

目前,保护耕地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保护好有限的耕地就是保护了我们的生命线,国家近年来一直把保护耕地视为富民强国之大事。住宅小区、开发区到处都有、地产浪潮不断升高,各地很多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占用了耕地。然而,目前我国又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多年以来建设用地的经营都是粗放式的。在规模上,出现了总量的失控,扩展的过快;结构上,出现了各种建设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城市用地容积率过于低。伴随着当前我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度,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需要一定量的土地,各行各业搞建设都须用地,单靠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来建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如今,我国城市化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很大。城市要发展、壮大必定以占用土地为代价,这已是不必争论的现实。既要保护我赖以生存的土地,又要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怎样处理这个两难的问题,问题就在于如何正确地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所以,怎样节约用地对每个地域国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特点是人口众多,尤其是体现在农村,同时,咱们多数大城市人口较多,压力大,容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是有限的,新近建成的大城市既受各类因素约束,同时,对解决农村众多人口城镇化程度及其有限。从国情出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发展小城镇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要途径。在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探索,不仅能够促进各类用地效益的提升,而且优化配置了区域土地,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理论价值。一是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全国各地发展进程中的选择。唯有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前提下的土地供需矛盾,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节约利用土地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可少的组成要件。土地除作为生产要素外,还是其他资源的载体,因此,能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接影响了其它资源的利用问题,这对土地的节约利用探讨具有深层次意义。为此,怎样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已经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保护土地、节约用地之对策

此项工作是比较艰巨的,光靠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难以奏效的,这是一项国民的系统性工程,要全社会的努力。应该以下几点着手此项工作的落实:

提高认识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关单位、部门要统一思想,学习相关土地法律、法规,要服从大局,要从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出发,引导、规范保护土地,出台可行的耕保制度,并严格土利用程序。

完善机制

大家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采用的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土地资源用途的管制、土地征收、征用管制为主的耕地保护政策的推行,这对保护耕地资源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否认,其中运行效果的不理想,有些地方出观了政策失灵,政府对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缺乏必要的手段,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机制还有待完善、提高。

拓宽信息渠道

加大对从事土地耕作的农民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先进技能,提高农民的耕作、生产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地发展高效农业,让土地利益最大化,使得大量的土地不丢荒,接下来进一步推动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士地的效率,加大广大农民朋友的收入,从而推动保护土地、节约土地。

严格法律法规

一定要强化“一把手”在保护资源的总责制,为此,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执法集中大行动,同时,调集有关部门的相关专家对耕地数量及质量保护进行检查,对那些存在问题的地方一定要追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每一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的保有量以及基本农田面积真正负起责任,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负直接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务必耕地目标责任落实到位。把耕保和政绩挂钩,健全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制。

国土资源部门要用好用活人才

——一位基层工作者对人才强国土资源的五点建议

2010-06-09 | 作者:胡能灿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不久前,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人才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认为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为此,我们国土资源事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土资源战略,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工作,要通过人才工作的发展,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大发展。

建议之一:创新人才领导体制,树立爱才之心。“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得人则昌,失人则衰”。事实证明,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放眼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以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为后盾,抢夺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为此,国土资源部门各级领导要增强实施“人才强国土资源”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在人才领导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人才战略作为推动国土资源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一手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手抓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二是要把人才工作与国土资源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务必确立“人才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工作,人才事业是决定兴衰的事业”的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才工作与国土资源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谋划发展同步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步考虑人才需求,部署工作同步考虑人才措施。三是要建立强有力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对人才工作负全责,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其他班子成员也要根据工作分工,相应做好分管领域的人才工作。

建议之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找准育才之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关注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大教育、大培训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内训、外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促进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使各类人才在教育中得到成长,在培训中得以提升,在实践中得到锺炼。笔者认为,当前主要解决好三个具体问题。一要落实好专项人才培训资金,用于国土资源部门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二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国土资源人事部门要开设特色培训项目,每年培养一大批本地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业人才,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三要加强国土资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国土资源工作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建议之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聚才之策。“禽择良木而栖”,据笔者调查,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在人才方面先天不足,是人才的“贫血地区”,有的甚至还存在人才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和“墙内开花墙外香”等现象。人才竞争的劣势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要在人才争夺战中夺得先机,必须找准自身优势,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以优补劣,以特引人。要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推进人才政策体系创新,必须正确处理“破”和“立”的关系。“破”就是冲破影响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立”就是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新要求来制定人才政策。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人才工作文件的“废、改、立”工作。对现有的人才政策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继续坚持,对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阻碍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决废止,确保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要抓紧制定有利于人才培养、吸引和发挥作用的具体政策。要尽快出台引进人才的办法,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开辟吸纳外来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对本地急需、短缺人才的调入实行“特事特办”。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人才追求的是成就感和发展空间。因此,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方面多下功夫,多作文章,让人才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宿感。

建议之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掌握用才之术。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出主意,用干部”。古人也说过:“治国之道,贵在用人”。在人才选用上,要克服“叶公好龙”、“武大郎开店”等狭隘人才观,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最大限度地开阔人才工作的视野,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要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免职、辞职、降职制度,探索试行任期制、聘任制、政府雇员制等制度。一是要坚持用人之长,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才能的岗位。二是要坚持用人以信,用人不疑,给人才以实职实权。三是要坚持举贤荐能。要树立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遗余力举贤荐能选贤任能,做到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育才一批。四是要坚持用人所愿,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爱好和意愿。让一切有志成才者有创业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干事的氛围,充分展现才华、成就事业。

建议之五:创新人才创业环境,尽到护才之责。优化人才环境的最高标准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使国土资源部门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同时,应主动承担起护才之责,对人才加强教育,善意保护。一是要细心呵护,改善宣传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和人才强国土资源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宣传国土资源部门人才的创新创造精神,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不仅要落实经济待遇,而且在入党、评先以及参政议政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创业、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各类出类拔萃的人才政治上有前途,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同时,要规范人才贡献奖励制度,设立全系统的统一的人才贡献奖项,重奖突出贡献的人才。二是要真心保护,改善政策法制环境。要建立领导干部与知名专家定期联系制度,经常登门走访,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当人才偶尔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起领导责任,绝不应怕受牵连,把人才当成替罪羊,“丢车保帅”。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政策,特别是要把有关科技开发、利益分配、成果保护等核心问题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依法保障人才的各项权益。三是要贴心爱护,改善生活环境。在户口、住房、医疗、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尽可能改善条件,提供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效应。四是要诚心关护,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要牢固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要彻底打破人才的地域、部门、单位及身份限制,通过聘用、借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技术咨询以及领办、创办、合办、承包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途径,最大程度地开发和使用人才,努力开辟一条“用人、用脑、用智”相结合的新路。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笔者相信,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只要具备了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培养、选拔、吸引、凝聚更多的优秀人才。真正做到重视人才、育好人才、聚好人才、用好人才,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才有了可靠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天天都是“土地日”

2010-05-24 | 作者:胡能灿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又要到“六·二五”,每年的“土地日”前后,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大街小巷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车开遍城乡角落,举办土地法律法规咨询,分发宣传资料„„活动内容不可谓不全,层面不可谓不广,形式不可谓不多。“土地日”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一过6月25日,很快偃旗息鼓,全无生气。结果,一年12个月,宣传只火一个月,甚至只有一天。

这当然就不好了。其实宣传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贵在经常、持续。土地管理宣传也就该是这样。要形成全民族文明用地的新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国情国策国法观念,使人们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的土地管理形势,就要常年不懈地展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不能热一阵,冷一阵,大起大落。

为此,国土资源宣传不能只等“六·二五”,应该天天都是“土地日”。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严峻形势,节约用地、强化管理、保护耕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时时绷紧土地法律法规宣传这根弦,宣传必须经常化、制度化,结合当地实际,分阶段确定宣传重点,树立一年 365天,天天都是“土地日”的观念。并力争做到“五忌”:

一忌重内部轻外部,宣传要面上铺开。一些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日”宣传活动中,存在着“内热外冷”现象,单位内部举办这比赛、那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却不肯走出机关,深入城镇乡村向群众宣传,使“土地日”宣传成了国土资源部门内部的活动。建议国土资源部门要走出去,多开展面上的宣传。同时,建议开通全国统一的土地违法举报热线电话,常年受理群众举报和咨询,建立健全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队伍。

二忌重节日轻平时,宣传不应有淡季。有些地方的土地管理宣传,重“六?二五”,轻平时,宣传日过分节日化。笔者认为有点不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利用报刊、网络、广播、宣传册进行长效动态宣传,真正做到宣传无淡季,天天都是宣传日。在抓好节日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日常宣传,用面对面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土地法律法规。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平时下乡,随身携带的东西除了应备的测量测绘工具外,土地法规宣传资料应该常备。和群众座谈时,遇到咨询,有问必答,并运用典型事例向群众讲解土地法规知识和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不要等到土地宣传日那天再去集中宣传,再去集中处理陈年积案。这样,容易使群众产生一种错觉:只有“土地日”,国土部门才动真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单靠“土地日”是不够的。要切实把保护耕地、用好土地化为自觉行动,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忌重场面轻效果,宣传形式要创新。“土地日”宣传要场面更要效果,宣传形式要常创新。笔者在街头经常看到一些大型集中宣传活动遭遇这样尴尬的局面。大量的宣传材料被群众扔得满地都是,举办方的满腔热情遭到冷遇。6?25“土地日”要避免宣传活动遭遇冷场,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宣传形式上有所创新。有些搞“土地日”宣传,就是开出宣传车、贴贴标语、散发材料、街头咨询等。注重的是热闹的场面,只要喇叭喊得响,标语挂得多,材料发得多,就认为达到目的了,至于群众是否听懂了、看懂了、理解了,却考虑得不多。这些“老掉牙”的年复一年的雷同宣传,确实已很难再提起群众的兴趣。由此,笔者认为,“土地日宣传要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宣传的艺术性和灵活性,要更多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四忌重应付轻实际,宣传要因地制宜。“土地日”宣传,不仅要对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文件认真贯彻落实,更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宣传。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仅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要求搞一些活动,却没有挖掘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土地日”宣传必须抓重点,应根据各地实际,有选择地加入当地群众需要了解的内容。如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要加大宣传矿产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的内容,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加大保护基本农田的宣传,易发生地灾的地区应加大地灾防治宣传。结合工作实际搞宣传,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办土地证的过程,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办证时,可向申请人宣传办证的有关法律规定。特别是在农用地转用办证过程中,宣传面就更广了,不仅有用地单位和个人,还有乡镇村干部和被征地的村民,抓住这一时机宣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土地整理、土地执法巡查、拆除违章违法用地、国有土地招拍挂工作中,都可以将宣传融进来。同时,可采取现场执法促普法。笔者认为,宣传月搞现场执法活动,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过去,在强制拆除违法占地建筑物之前,总是顾虑重重,怕伤了农民的心,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殊不知,这助长了农民违法占地之风,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被动。磨破嘴皮不如做出样子,可在“土地日”宣传月之际,强制拆除影响极坏的违法占地建房,并对其进行曝光,这样可扭转工作上的被动。

五忌重城镇轻乡村,宣传要深入基层。在农村,十几年过去了,当问起 6月 25日是什么日子时,竟有很多人不知道是“全国土地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土地日”没有真正为乡村老百姓关注,也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缺乏力度和广度,不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为使 6?25“土地日”宣传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笔者建议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辖区内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土管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土地管理知识、矿产资源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并以知识竞赛和问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方式,可增强村级管理人员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同时,要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宣传辅导,乡镇国土所要定时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各村各户宣传,定期检查宣传的情况和效果,做到宣传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在正面宣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典型土地违法案件进行曝光和分析,提高群众守法的自觉性。

对加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04-08 | 作者:赵广鹏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指出,国土资源领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系统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廉洁自律。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国土资源管理成为高危行业,诱惑大,风险大,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按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性和关注度高的问题,要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知情的形式,全面公开行政权力、办事程序和工作纪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决策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办理国土资源事务需求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二是以评议推动“阳光服务”。以广大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根本标准,以评议为手段,以整改为重点,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在农村基层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国土”活动,在城市和乡镇驻地开展“请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评国土”活动,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开展“下评上”活动,完善社会监督,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

三是以监督保障“阳光维权”。完善国土资源行风监督员制度,定期评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当前有的地方虽然也聘用了国土资源管理行风监督员,但聘而不用现象严重,一年开不一次会,一年履行不了一回职责,聘用的行风监督员,如同聋子耳朵成了摆设,个别地方甚至成了“包装品”,被“说”在加强行风建设的报告中,被“写”在落实行风建设的会议文件中,致使行风监督员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便民服务窗口,在开通“12336”监督举报电话的同时,开通阳光国土维权服务热线,或者扩充“12336”的作用,使其融监督举报与开展阳光服务热线与一身;办好网上公众信箱,完善实名举报奖励制度,畅通广大人民群众咨询、投诉和诉求渠道,从内容、程序、结果三个方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是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对人事管理、土地与矿产招拍挂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及大额物质、资金等重大事项,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广泛征求职工和社会各方面意见,考虑成熟后再作决策。严格土地、矿产招拍挂出让收入收取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五是规范重大事项审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作、热点工作权力运行监督。对审查报批土地、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探矿权采矿权审查报批等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健全档案,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确保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的公平、公开、公正、依法、严肃。

六是规范检查考核。各级检查考核要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尽量减少检查考核频率和环节,减轻基层负担,深入走访,虚心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实底、查实情,了解基层国土资源服务管理情况,认真记录,仔细分析,及时提出工作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既“查病”又“开方”,增强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后续整改工作。

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0-01-22 | 作者:胡敬远 肖莲云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通过国土资源信访工作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呼声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的不断深入、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大量通过信访渠道表现出来,使国土资源信访部门面临较大信访工作压力,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形势严峻。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访工作减少信访量提出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目前国土资源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渠道不畅,目前信访工作还是单纯采用等访、实访被动接访的方式,获得渠道单一,群众信访渠道不畅,信息工作不灵,造成工作被动。

(二)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虽然现在各单位都制定了一些信访工作制度,如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领导下访制度等等,但是在落实执行上,许多都没有做到,有的虽做了但只不过图个形式,没有真正地开展,从而没有发挥信访的应有功能。

(三)宣传解答不到位。导致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而上访,一是对行政执法的权限不了解。如国土资源执法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强制执行部分已移交给法院、公安等有权限的部门,但很多人不知晓国家政策,加上宣传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造成缠访和重复上访;二是极少数人不注重学习,对国土资源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上访者来了,言语比较简单,或者在对信访者解释过程中造成了新的疑问,越访越糊涂,导致信访人多头上访、越级上访。

(四)工作缺乏防范意识。信访问题虽不可杜绝,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信访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有一定的先兆。个别基层单位化解矛盾和纠纷的能力不强,思想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上级部门的事情,将问题上交,许多应在本单位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信访量的增多。

二、做好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一)扩大信访渠道,畅通诉求渠道,在每个乡镇设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信箱,通过张贴公告和发放明白纸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在工作中,根据需要还把信访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电话号码告诉来访人,以便互通情况。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形成“大信访”格局。同时,建立信访工作制度,制定信访工作流程,使信访工作程序化、制度化。

(二)增强政策观念热情接待,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注意细节,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也能降低信访率。一是努力提高学习创新能力。信访部门要以打造学习型部门为目标,加强学习,掌握国土资源信访的各项规律。对来访者要笑脸相迎,文明礼貌,热心接待,做到“一声热情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送上”,并认真听取信访者的讲述,详细了解来访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线索,进行如实登记。对少数性情暴躁的来访者,心平气和地进行劝说,及时化解矛盾。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接访和信访转办。

(三)耐心解答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信访的内容和反映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上访者听清弄懂相关政策,化解心中疑问。对相关政策一知半解的,不轻易作答复和表态。对不能及时解答的,积极督促各承办单位限定时间调查处理并主动上门对信访人进行解答。

(四)按时保质处理解决信访问题。对信访所反映出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真心诚意地解决。建立信访的考核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级抓一级”将信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将信访工作与各科室单位、各单位的职能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落实。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定期组织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同时在节日期间进行上门走访慰问活动。

(五)国土资源信访信息具有广泛性、直接性、敏感性。在处理各类举报信访件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调查的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任何一方,力求做到信访人满意,被信访人服气。

生物质燃烧机

http://www.xiexiebang.com

buifBMT3mt75

第五篇:中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过于内容化、程式化,缺乏实效性,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滑坡可归结为公民责任感的缺乏,正是因为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才导致一系列不良道德现象的发生。对初中生进行责任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新一轮课改改变了过去学校中以政治责任为主的片面的社会责任教育,把公民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公民责任教育的具体目标。可见责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近年来我国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片面强调学生的升学率,使得从学校走出去的半成品只会学习而不会做人。如果学校只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没有成功地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尤其教学生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那么这种教育就不是成功的。责任教育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都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确定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责任教育源远流长,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中一个古老而关键的范畴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中西伦理思想史中,对道德责任的论述早已有之。说它关键,是因为道德责任作为一种道德现象,体现了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伦理基本问题时,个人应该怎样做的道德要求。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胸怀大志,褒扬责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所有这些铿锵有力的社会责任情感和行为,始终是勉励人们斗志,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中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是生活幸福的一代,从小衣食无忧,享受着父母长辈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他们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在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中,被寄予了担负国家兴盛、民族振兴的重任。竞争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然而,许多社会调查表明,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上,家庭中父母最关心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认为“学习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习”。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会竭尽所能地去请家教、上培训班,包揽家务,生活上照顾备至———许多本应由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都被家长义不容辞地包揽了,很少有家长真正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这种教育上的欠缺带来什么结果呢?

1、缺乏家庭责任感

家庭是一个微型社会,一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心是从对家庭的责任心开始的。作为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天生的本能。可是,很多父母在关心、保护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学会负责任的。他们总是怕孩子辛苦,怕孩子吃苦,中学生主体性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

怕孩子受气,长期这样,孩子自然而然认为父母家庭对我好是应该的,缺乏对他人的关心照顾,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

2、学校、班集体荣誉感淡漠

现在的青少年处在密集的社会文化信息包围之中,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但另一方面,他们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做惯了“皇帝”,被过分宠爱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固执、娇气、自私、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社会生活公德的缺失

社会公德是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规范。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为此中央国务院相继制定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遵守社会公德,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快发展。然而目前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非常薄弱。2006年4月,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对北京市近2000名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关于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调查”。结果表明,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三个方面反映出的当前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着实令人忧虑:在公共卫生方面,57.6%的人认为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普遍或很普遍;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认为普遍存在着“在食堂买饭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现象的分别占39.6%和54.2%。

4、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社会矛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就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每年以超过两位数的百分比递增,平均达到1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人数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9%~10%左右。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二、造成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社会一些不良现象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与世界的进一步联系,我国已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凸显,社会经济与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步发展带来一系列思想层面的混乱: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私自利、人情淡薄、信用丧失、追名逐利、奢侈浪费、贪赃枉法等一些道德问题已有泛滥之势,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冲击

2、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

学生在家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长辈们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是事无巨细,倾心倾力,替孩子作一切选择,甚至于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事事包办代替。孩子们在被动的氛围中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萌发“书是为着父母念,考试也为父母考,我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安排、代劳当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的念头

3、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学校教育是较之家庭教育更为直接、系统的教育,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往往忽略责任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自然好”的思想还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的心中,要转变它可说是任重而道远。尽管目前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这样一个新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高中生责任感薄弱,还是一个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及时化。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和平和发展两大历史潮流中,为建立国际化秩序,社会主义中国理应尽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年青一代的身上。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人民、为世界尽义务、尽责任,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责任教育始终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中国也有人明确提出以“学会负责”为目标,构筑文化价值教育的新格局。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现实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再次研究道德责任,领悟道德责任教育的真谛,建构我国适应新一代发展要求的有效的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模式,培养真正有道德、肯负责的公民和合格的建设者。

综上所述,在21世纪多元化的的今天,责任教育势在必行。责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课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将责任进行到底。

下载责任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责任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

    以责任的重要性为题的作文题目[合集五篇]

    梁启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注定了我们要承担的,不可推卸的某种责任。它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它只会......

    重要性

    “重要性”与“必要性”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素材的积聚也就是论据的选择。“讲道理”的实质是指如何把论点和论据结合起来,也就是指论证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城相关这样描述: (一)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企业的调控 进入21世纪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逐渐受到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需要......

    三年级重要性

    三年级的重要性 一、孩子的心理方面: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

    安全意识重要性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是身心健康、家庭美满、企业安身、社会和谐的共同基础,也是我们全厂职工的共同期望。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看见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等安全提示......

    安全帽重要性

    配备安全帽的必要 安全帽是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工作者和高空作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一种安全用具,每位作业人员都应该时刻牢记不戴安全帽,不进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不可进行施工作业。......

    制度重要性

    制度的重要性 ——分粥的故事 为什么说制度是重要的?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经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而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