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分组、演示)参考资料
实验题目:观察一棵大树(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实验目的: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实验器材:观察的测量工具(皮尺,放大镜),记录纸等 实验过程:
1、确定地点和观察的树种。
2、按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
3、画简图,测量树杆的粗细,摸树杆、闻树叶、看果实、捡拾标本、比较等。实验结论: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实验题目: 观察叶的形态(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实验目的:
1、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实验器材:放大镜,白纸,各种植物的叶(自然生长形成的多种形状的叶)实验过程:
1、肉眼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并比较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注意引导学生对维恩图的填写)
2、用放大镜观察叶。了解叶由哪几部分组成。
3、观察叶的生长变化(按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的顺序进行观察)。实验结论: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实验题目: 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实验目的: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运动特点以及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器材:放大镜,玻璃,饲养槽,绳子,树枝,蜗牛2-3只等。实验过程:
1、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2、观察蜗牛的运动情况。
3、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在水中的反应情况)。实验结论:
1、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腹,壳几部分,壳成螺旋形,头部长有两对触角,眼睛,嘴。
2、蜗牛靠腹足爬行,并在爬过后流下粘液。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
3、注意事项:教师给学生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题目: 观察蜗牛的食性,排泄,呼吸等(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会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等。实验器材:放大镜,水,蜗牛2-3只,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实验过程:
1、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2、观察蜗牛的吃食。
3、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让学生注意观察气孔的位置)
4、其它发现。
实验结论:蜗牛爱吃细嫩的绿叶,青瓜等,靠气孔呼吸和排泄。实验题目: 观察蚯蚓的身体和反应(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实验目的:
1、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
2、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器材:浅水碟子或培养皿,镊子,放大镜,几条蚯蚓等。实验过程:
1、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要出示图)
2、观察蚯蚓的运动
3、碰触蚯蚓时,蚯蚓有什么反应。
4、把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有什么反应。(注意在浅水与深水的反应情况)
5、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注意引导学生对维恩图的填写)
实验结论:蚯蚓的身体结构有口,环带,肛门。受到刺激身体会紧张收缩发生跳动或快速爬行。不能在水中生活等。
注意: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实验题目: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实验目的: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知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实验器材:放大镜,玻璃瓶,小盆子,小石块,少许面包,少许白糖,死掉的昆虫等 实验过程:
1、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要出示图)
2、观察蚂蚁的吃食,运动.3、观察并了解蚂蚁的群体关系及生活习性。
实验结论:蚂蚁适应陆地生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蚂蚁用触角交流信息,并在行进中分泌一种“信息素”。
思考:蚂蚁的身体小,爬行快,不便观察该怎么办?
1、可以在有水的盘子中央放一个纸盒,将蚂蚁放在纸盒上。
2、可以在培养皿中放少许水,中央放一个露出水面的石头或其它物体,将蚂蚁放在其上观察。实验题目: 观察金鱼的外形,捕食,呼吸(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实验目的: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捕食和呼吸情况。实验器材:玻璃缸,滴管,红水,鱼食,2-3金鱼。实验过程:
1、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3、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结论:金鱼适应水生生活,用腮呼吸,靠鳍运动。
注意:在喂养金鱼时取用的水最好是清澈的小溪水,并要常换水,喂食也不能在多,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
实验题目: 比较材料的硬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实验目的:硬度是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实验器材:木头,纸,金属,塑料各两根,铁,铜,铝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电路检测器,小锤等。
实验过程:
1、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材料之间的相互刻画)
2、用刻画的方法比较各种材料的硬度。(效果不明显时让学生多动手做几次)
3、认识金属并用实验验证金属有哪些性质。
4、了解金属的作用和用途。
实验结论:硬度是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金属的性质有:光泽,延展性,柔韧性,导电性。
实验题目: 造一张纸(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实验目的:了解造纸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并造一张简单的纸。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实验器材:放大镜,餐巾纸,筷子,棉布,报纸,杯子,沙网,水等。古代造纸的录像或图像资料。实验过程:
1、了解古代的造纸过程。
2、将餐巾纸撕碎放入有水的杯中调制成浆糊状。(注意:用热水效果比较好)
3、将纸浆倒在下面放有报纸的棉布上均匀铺平,在再纸浆上平铺一张棉布,并用毛巾盖上将水挤压吸干。(纸浆上下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塑料网最好)
4、过一会后取下压干的纸浆,便会是一张纸。
实验结论:吸水性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了解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实验题目: 比较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沉浮现象也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实验器材:水槽,水,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实验过程:
1、猜测哪些物体会下沉,哪些物体会上浮。
2、将不同材料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是沉还是浮并作好记录。
3、思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构成的材料有关吗?
4、了解并验证木头的特性。
实验结论:沉浮现象也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木头的特性有:坚硬,韧性好,易燃烧,会浮在水面上,承重力强等。
实验题目: 研究砖瓦,陶瓷的性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实验目的:了解砖和陶瓷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具有不同的用途。
实验器材:火砖、烧泥瓦,陶器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滴管,以及制作砖和陶瓷的黏土各一份。实验过程:
1、了解和认识砖瓦和陶瓷。
2、研究砖瓦,陶瓷的硬度实验(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
3、研究砖瓦,陶瓷的韧性实验(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
4、研究砖瓦,陶瓷的吸水性(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滴水时强调查最好是同时将水滴砖瓦、陶瓷表面上进行观察)。
5、研究砖瓦,陶瓷在水中的沉浮(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同时放入水槽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砖瓦,陶瓷都是黏土经过烧制而成。砖瓦,陶瓷的硬度好,在水中是沉。几乎无韧性,砖的吸水性较强,陶瓷的吸水性不强。
实验题目: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实验目的:了解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器材:塑料杯,玻璃片,蜡光纸,筷子,试管,试管架,木条,塑料瓶,水槽、烧杯等 实验过程:
1、观察水和食有油。(看颜色、透明度,闻气味,摸黏度)
2、滴液比较观察。(分别在玻璃片上,蜡光纸上,报纸上进行刚滴时和滴后一会的比较,)
3、轻重比较(用一透明玻璃杯先将油倒入瓶子中,然后顺杯壁将水倒入杯中。倒水入杯时让学生慢慢倒入进行观察)。
4、形状的比较。(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进行比较观察)
5、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注重维恩图的填写)
实验结论:相同点:水和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同点: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
实验题目: 水,食用油和洗洁精流动得一样快吗(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实验目的: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实验器材:水,油,洗洁精,玻璃,滴管等 实验过程:
1、认识,观察并归纳三种液体的相同点。
2、将水,食用油,洗洁精分别滴在一块斜面的玻璃片上,观察它们的流动速度。(用三根大小相同的玻璃管放在同一斜面上实验来进行比较。)
3、液体与固体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结论: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实验题目: 空气会流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
实验目的:知道空气是我们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并且可以流动。
实验器材:水槽,玻璃杯,塑料袋,香,火柴,吸管,肥皂水或风形成演示器等 实验过程:
1、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什么样的。
2、将香点然,用香的烟子证明空气的流动(还可以用风的形成演示器(新配器材))。
3、用吹肥皂泡的方法证明空气的流动。
4、空气与水的比较实验。
实验结论:空气是我们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并且可以流动。空气一般是看不见,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的气体,比水轻。
实验题目: 空气占据空间(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
实验目的:知道空气的存在需要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张的。实验器材: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巾,橡皮泥等。实验过程:
1、做杯中的纸不会湿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将两根吸管穿过橡皮泥,并用橡皮泥塞住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口,通过吹吸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注射器活塞的变化)
实验结论:空气的存在需要占据空间,而且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注意:两根吸管要一高一低,一根要伸入水中,一根不伸入水中。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生命离不开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
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2、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二)了解水的作用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几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板书设计:
生命离不开水
人体65%是水 鸡蛋76%是水
鱼85%是水 蔬菜90%是水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教学反思:
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二、教学重、难点:
1、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准备:
白醋、牛奶、矿泉水、糖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2、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1、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2、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1、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水是怎样的。
2、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3、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板书设计:
观察水
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
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2、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会喷射的水。
(二)实验:
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三)会“托举”的水。
实验:
1、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2、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3、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4、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1、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
2、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水有浮力。......教学反思:
纸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3、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
2、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讲述: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等等,今天我们来重点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材料:纸。
(二)、探究新知:
1、提问: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2、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
3、出示各种纸制品,提问:为什么要用纸来做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主要是运用了这种类型的纸的什么特性?(板书纸的各种特性)
4、信封、信纸、笔记本、纸桶、纸杯、纸扇、纸袋、卫生纸、报纸、纸灯笼等。
5、研究纸的性质:
(1)、讲述: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同一张纸从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放大镜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
(2)、实验研究:
A、不同方向纸的结实程度实验。
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两个人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换一张其他的纸重复上面的实验。B、用显微镜观察纸。
将学生用放大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样子。C、吸水性实验。
学生动手小心地将有颜色的水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
讨论: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D、透明度实验。
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好。
6、了解造纸的过程。
(1)、谈话:大多数的纸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2)、造纸的过程: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
(3)、教师介绍其他纸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
课后搜集有关纸的知识、造纸术的发明以及现代造纸法。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纸
光滑 粗糙 吸水性强......教学反思: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三、教学准备:
书、衣服、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A、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B、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
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C、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观看。
7、讲述: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
8、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五、总结:
1、提问: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
板书设计:
塑料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参考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参考
第3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如果在前面挡着一本书(文具盒、漏斗、瓶子),我们能不能吹灭蜡烛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猜隔着瓶子和漏斗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我的方案: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看是否能吹灭;再用漏斗的小口正对着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看是否能吹灭。
3、分别隔着瓶子、木板、文具盒、书本等吹蜡烛,看看是否能吹灭。
我的发现:隔着瓶子很容易将蜡烛吹灭,隔着木板、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当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时,蜡烛不容易吹灭;当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时,蜡烛很容易被吹灭。小朋友在喝牛奶时都是使用一根吸管而不是两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我的猜想:我猜用两根吸管吸不到水。
我的方案: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试一试,能否从杯子中吸到水。我的发现: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即使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水。
第7课
水温的变化
一杯热水,你知道它是怎样由热变凉的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一开始降得会很快(慢)。我的方案: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小明倒了两杯开水,一杯倒得满满的,另一杯倒了半杯,小明先选择喝半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水多(少)的先降到室温。
我的方案:
1、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其中一杯水多,另一杯水少。
2、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做好记录。
第8课
哪杯水多
给我们三个同样的杯子,我们可以很快判断出哪杯水多,可是如果杯子的大小和粗细不同,你能判断出哪杯水多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猜1号(2号)杯子的水多。
我的方案:
1、出示三杯粗细不同,水位不同的三杯水,让学生观察。
2、把三个杯子中的水分别倒入同一个大杯子,用尺子量出水位的高低,进行比较。
第9课
有趣的不倒翁
同学们都玩过不倒翁吧,大大的肚子非常可爱,你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猜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可能与底面的形状有关系吧。
我的方案:
1、观察几个不倒翁,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拆开一个不倒翁看看。
11课
有趣的浮沉现象
我们都知道泡沫、轮船等浮在水面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那沉入水中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沉下去的物体不会(会)受到水的浮力。我的方案: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13课
水面的秘密
你认为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水的表面是平的。
我的方案:
1、观察试管内水面的形状。
2、观察水龙头上正滴下的一滴水。
3、观察玻璃杯中水面的形状。
4、分别做好记录。
水黾是一种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湿地中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可在水面快速划行,而不会沉入水中。硬币能像水黾一样浮在水面上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我的猜想:我猜硬币不能(能)浮在水面上。
我的方案:
1、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2、小心地把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20课
空气在哪里
把空瓶子按入水中装水时会有气泡冒出,这是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猜杯子里可能有(没有)空气。
我的方案:
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
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说明了什么?
空气能从一只杯子跑到另一只杯子里去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猜想空气能(不能)从一只杯子跑到另一只杯子去。
我的方案:
1、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里面已充满空气)。
2、将空杯子倒立扣在有水杯子的上面,使两个杯子口口相对。
3、将两个杯子一体地旋转180度,使原来的两个杯子的位置颠倒过来。
4、观察现象。
有人说我把塑料袋装满空气放在天平秤上称,指针没有变化,所以说空气是没有重量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空气有(没有)质量。
我的方案:
1、向两个气球中吹气,使两个气球膨胀至同样大小,用两根长线将气球口栓住。
2、从中间提起木尺使两端的两个气球保持平衡。
3、将其中一个气球用针扎破,木尺两端不再平衡。
21课
空气的成分
用杯子罩住正在燃烧的蜡烛,不一会儿蜡烛就会熄灭,这是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猜想空气是(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我的方案:
1、点燃三支高度相同的蜡烛,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饮料瓶,分别罩住其中的两支,另一支暴露在空气中。
2、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特制定本学期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计划。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方面: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全面完成要求中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自然学科在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上的优势,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提高。
反映儿童科学教育的精神,突出启蒙教育的特点,将立足点放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体现时代特色,融会科学教育的新思想。
加强学生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力求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大自然。
2、学生方面:
①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②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③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实验条件方面:
学校现在使用的是青岛版科学教材,由于是新改版教材,许多仪器设备还没有配备齐,而旧的仪器还不能用。
四、具体措施:
1.课程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通力配合。课程教师应按期保证质量完成演示实验,实验教师应按期保证质量完成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由实验教师分组,课程教师配合和指导。
2.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师生安全。
3.每一个分组实验必须建立实验项目档案,应将实验过程中典型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和辅助教学参考资料等集中装袋并不断完善。
五、实验目录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总结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随着实验室的建成,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虽然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为同一人,但课前应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等都能如实填写,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