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时间:2019-05-14 14: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第一篇: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伦敦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公园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

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

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二)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案例简介: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是新加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保护的沼泽自然公园,在面积达13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径东南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已于2003年被列入东南亚国家联盟遗产公园。目前周边建有酒店、SPA中心、纪念碑、高尔夫球场和工业区等设施,是湿地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案例分析:

保护区集保护、教育、休闲、研究于一体。保护:最大化地增长保护区内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的承载力;教育:丰富保护区内容,提供自然科学教育服务;休闲:以休闲为诱饵,鼓励游客深度体验大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致力于拓展和加深地区和国际性鸟类学和生物学知识,开展研究活动。

公园内有黄、橘、紫3条特制路线以及红树林木栈步道。黄色路线全长三公里,由石子路和木质平台共同构成,沿途可观赏红树林的气根现象;橘色路线全长五公里,包括了保护区内最长的木栈道,直捣红树林研究园,面向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紫色路线全长七公里,包含较长的原始土路,可以把游客带到三层楼的观鸟塔,也可近距离探访淡水区的动植物;红树林木栈道长仅500米,使游客在双脚不沾泥的情况下,享受穿越红树林的乐趣。4条路线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观光、体验选择。

经验总结:

公园通过最小干预的设计手段,通过木栈道、解说台、观鸟台、瞭望塔、展示馆、服务中心、咖啡馆等简易设施,使游客能够近距离的感受自然。

精心建造观测平台、观察屏幕、休息亭和行人道路,既便于游人从近处观赏园内动植物,又有效保障游人的人身安全,且不会过多干扰候鸟的生活。

用木头建造园内设施,设计原始道路,自然式繁殖花木,从而把对园内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点,极大地保持了园区的原始状态。

对园内的景观小品均进行了精致化的设计,用有趣的文字引导游客观察生态,同时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置模拟景观介绍,生动形象的展示园内景观。

在园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协助园内特殊生物物种的保护和调查,以及免费教游客绘画、艺术等技巧,既提高了湿地观光者的兴趣,又美化了园区。

二、国内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杭州西溪湿地陆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属于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包括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个部分,素有“杭州之肾”之称。

案例分析: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还建有湿地科普展示馆,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多处设置观鸟亭,呈现出了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文化底蕴深厚。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端午节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有“花样龙舟”之称。“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了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民俗。

经验总结:

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西溪湿地公园构建了集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典范。

在设施的配套方面,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性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极大的满足了既定的功能需求。

在业态布局方面,以打造杭州独特的生态旅游精品为目标,配套商业、高品质的生态休闲设施,如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

发展水主题旅游,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和和谐发展;以西溪湿地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设计“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实现了湿地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完美和谐和相互促进;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湿地旅游,保存了农业生产元素,实现了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完美和谐。

抓住“规划、保护、管理、研究”4个环节,坚持规划先行,构筑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实施科学保护,调整并规划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容量,注重精心管理,在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寻找平衡点,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

(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国家AAAA级景区,水质好,自然资源优越,生物类型多样,鸟类资源尤为丰富,九条河流自然形成了“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溱湖湿地公园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案例分析:

公园内建成约8000平方米的中国溱湖湿地科普馆,以“寻迹之旅”为主题,为我国首家湿地类主题体验馆,其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向游客宣传湿地的有关知识,实现了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示范等功能,构成了溱湖湿地公园的独特风景点。

湛蓝的湖泊、交织的河网和星罗棋布的洲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是其旅游资源的最佳展现,经过开发和利用,现已初步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溱湖温泉资源综合开发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景区。

经验总结: 以“水、湿地、生态”为内涵,孕育了湖幽水静、林奇兽异、民风浓郁的自然风光。

溱湖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其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营养丰富,所繁育生长的水生动植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水产品取自天然,加工精细,兼具江淮风味,有“溱湖八鲜”之美誉。

在延续传统的湿地观光旅游产品和一般的娱乐体验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资源特色,拓宽旅游产品覆盖面,丰富项目库,形成了享受“喜鹊湖度假、游溱湖美景、品溱湖八鲜、泡三元温泉”的旅游优势,是长三角地市民出行的首选生态之旅。

(三)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于一体的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公园的建设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

案例分析:

长广溪湿地公园以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创造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设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为规划设计目标。

公园利用生态净水系统改善水质,溪边湖畔浅水植物挺立,湿地内草木葱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公园内建有湿地科普馆、湿地教育展示中心、雕塑园、露天舞台、儿童乐园等科普教育、服务配套设施,方便游人在休闲自娱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及获得便利的服务。

经验总结:

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旨在利用物理手段恢复湿地的原始功能。在300米的启动段设置沉底过滤、平行过滤、重力过滤、生物过滤四种湿地生态净水过滤系统,通过实验和探索,旨在将长广溪湿地建设成为一个融生态、休闲、科普等功能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这一举措和理念使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问题向前迈了一大步,对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有指导性的意义,以及对南方发达城市工业化后的环境保护有示范性的意义。

(四)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长条状地块,曾是上海工业产业时期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气的棕地。而现在这里成为了野生生物的天国、天然的大水操纵体系和都会故乡。

案例分析:

“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利用竹子打造公园的休闲栈道,回收并整合从旧场地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并将其用于新建筑,利用具有工业历史痕迹的残部断片打造悬空花园或是俯瞰平台,实现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利用生态友好型岩石重建防洪堤,构造高效的防洪系统。

在这片稻谷作物繁茂、湿地植物丛生的城市农田中,人们享受着季节更替的美景:油菜花在春风中遍野绽放,向日葵迎着夏日艳阳灿烂盛开,稻花和着秋风徐徐飘香,三叶草在冬日里平添点点青翠,成为城市居民体验农耕农产的绝好去处。

经验总结:

在生态重塑的景观基质上,农业和工业的历史记忆与后工业生态文明相互交织重叠。其以一种生命系的姿态证明,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谱写了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赞歌。

景观设计师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改造成了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保育、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公园集生态雨洪调控、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农业于一身,极大的解决了河水污染问题,实现了整治荒芜之地的目的,为受到严重污染的工业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观活力。

第二篇: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

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臵:

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

(1)发展现状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发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臵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物不一样。同样,游客在田间观赏薰衣草等农业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到作坊中参观和参与香水、香皂制作的全过程。

生产景观化——有机结合,增加业态

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和景观设计学原理,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农业建设以及旅游休闲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研、生产、加工、商贸、观光、娱乐、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

活动多元化——大众参与,感悟乡村

旅游活动多样化,真实体现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大众参与度。可通过庄园游、酒庄游等乡村旅游都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真正的乡村生活,这得益于旅游区开展的项目丰富多彩,集中体现了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特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力求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节庆多样化——节庆举办,特色凸显

普罗旺斯地区的活动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月都有两至三个大型节庆举办,从年初2月的蒙顿柠檬节到7—8月的亚维农艺术节,欧洪吉的歌剧节到8月普罗旺斯山区的薰衣草节,四时呼应着无拘无束的岁月,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游客。

1.3理想田园——美国纳帕溪谷

(1)项目简介

距旧金山以北80公里,30英里长,几英里宽,最早的葡萄园建于1886年,从家庭或小作坊生产的葡萄酒到大托拉斯酒厂,有近200家,出产美国品质最高的葡萄酒,近年来她葡萄酒连续夺目世界第一,当地风景美丽、淳朴自然,不但很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也成为以红酒文化、庄园文化成为昭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地,它是电影《云中漫步》的外景地。

(2)发展概况

美国纳帕溪谷以“葡萄园、乡村庄园、小镇”为依托,采用六大元素构建理想田园生活: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开阔生态的田园空间、原汁原味的农业作坊、舒适现代的生活设施、雅致脱俗的艺术品味 和处处渗透的文化历史。

(3)发展模式

标杆农庄: 一户一特色

便利的配套设施

环境优美的户外购物中心

提供高品质的食、住、行、娱的NAPA小镇

其它休闲娱乐活动设施 专门的游客服务

信息齐全、服务细致的游客服务中心

独特的交通体验

精致系统的博物馆

专门的高端服务

精致农业

高品质的红酒、精致的衍生工艺纪念品等

(二)国内成功经验

2.1台湾乡村旅游——宁静的产业革命

(1)提出背景

20世纪60 年代后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快速成长,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仅达9.2%,同时面临各种经济发展问题。

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施政理念,台湾于2009年5月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是推出生技、观光、绿能、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是对抗金融海啸的大战略,也是“宁静的产业革命”,更是政府推动的重点发展产业。

“自然就是美,宁静无限好”,远离都市尘嚣,迈向乡村田园应是人间享乐。农业虽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最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造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

(2)推动思路

“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提供前瞻的农业愿景,创造民众新的生活价值,是“软国力”的展现,有许多无形的外部经济效益,农村再生、海岸新生、绿色造林皆有助于生态环境及休闲观光发展,可安适身心、稳定社会,更有对抗经济发展问题,其价值无法简易计算,重要性极高。

推动乡村旅游的基本理念,在于提倡农场的生活价值,将当地农业转换成地区厨房,保存自然景观、活络乡村传统与文化,并将乡村生活的亲切气氛与好客态度,融入休养与体验的休闲活动中。

乐活农业,将发展农业深度旅游与农业精品,其中农业深度旅游结合森林漫步、渔钓鲸赏及农村休闲生活。

结合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方式,作为农业乡镇特色产业经济的活化策略,能让台湾农业开启另一片天。

(3)模式经验

创意无处不在——创意驱动,文化为魂

台湾乡村旅游与大陆乡村旅游是同一产业形态的不同阶段,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题创作经典——主题各异,深度挖掘

乡村旅游选择不同的主题,使台湾乡村旅游实现错位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亮点跌出的无比精彩,从而避免了同类资源的同质开发与恶性竞争。同时,每处围绕专一主题深度挖掘,展现旅游主题的不同构成,给游客以独特的深刻体验。

凸显当地风情——钟情本土,魅力独具

坚持“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钟情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民俗、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

精致进行到底——高端线路,体现价值

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

营销贴近游客——游客至上,贴心服务

在市场营销方面,以游客的需求出发,大胆使用各种新型营销方式,使乡村旅游发展事半功倍。

(4)静海借鉴

与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相比,静海乡村旅游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创意”的现象。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静海要实现乡村旅游的4个转变,以推动静海乡村旅游的发展:

实现农业的产业功能升级,由传统生产到休闲农业

政府在谋划全局工作时,以全新站位审视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加强“三农”工作、塑造当地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进,在经费、机构、人才以及体制机制上予以重点保障,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由传统生产向休闲农业转变,由生产农副产品向生产“快乐休闲”转变,实现旅游富民、“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应。

实现政府扶持方式的转变,由“用钱”打造到“用情”打造:

乡村旅游被视为近年来旅游业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展金融扶持,以期拉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然而,大手笔的投入,更容易让旅游业者由此产生惰性,变得只会“等靠要”。

“用情打造”才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致力于拓展乡村旅游的“新鲜玩法”。政府投入资金直接扶持乡村旅游业主的同时,也应带业主去参加海内外各种推介会和比赛,想方设法帮助业主们做宣传、打名气,才更能带动业主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到精致式发展:

台湾没有很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一直走小而美路线。正因如此,台湾乡村旅游的精致给人印象深刻。静海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做大的条件。但比“做大”更重要的是“做精”。如果在打造生态大景区的同时,将散落在景区周边的小农户也全部带动起来,做成家庭旅馆或者主题乡村美食餐厅,从吃农家饭升级为品尝好吃好喝的乡村美食,从享农家乐升级为看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致。

实现高端路线追求的转变,由追求高价格到追求高价值:

乡村旅游走高端路线,并不是单纯抬高消费价格,而是要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将“上山下乡”对于现代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诸如大米、番薯这样简单的农产品设计包装成精致的伴手礼,其乡村特色的价值得到提升,价格也会随之增加,这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是双赢。

2.2成都乡村旅游——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1)发展简介

兴起于20世界80年代未的成都农家乐,启动了成都乡村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各区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特种园艺景观模式

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以创意园艺景观为基: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以产业链延伸为落脚: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臵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工两不误。

以合作经营模式运作:这种“农家乐”方式把 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是成都乡村旅游的成功典范,是“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花博会”、“永不谢客的花之居”。

五朵组团、同一主题、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产、供、销联袂: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美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以“花”为主题拓展市场,以“花文化”为魂发展农村经济。双流县——乡村旅游功能拓展模式

双流县的乡村旅游业,着眼于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大力加强经济农作物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乡村资源旅游化利用:注重乡村资源的旅游转化,建成冬草莓健康旅游珍珠港、双流枇杷海洋等优势生产基地,以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旅游节会大力推广:举办了梨花节、枇杷节、冬草莓节、黄甲麻羊节、云崖兔美食节、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会。

六要素一体化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疗”等乡村旅游要素于一体,旅游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都江堰沙湾村——旅游合作社模式

2009 年,紫坪铺镇为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档次和形象,引导乡村旅游酒店和旅游接待户联合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沙湾村乡村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非常成功,整个村庄经营有序,服务规范,环境优美,乡村旅游有规模、上档次。

旅游合作社构成:由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猕猴桃种植户、特色餐饮经营户、乡村酒店经营户等为成员单位,联合组成。

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合作社有严格规范的经营管理监督章程,统一制作店牌、执行统一的服务和房价标准,统一宣传营销。把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户以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开发经营。

(2)模式经验

成都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经营的自然发展阶段华丽转身为规模整体开发的规范发展阶段,“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成熟经济模式,铸就了乡村旅游经济进入集群规模发力的“快车道”。

管理方式: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成都市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有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劳动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规划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指导,要求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型村镇,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直秉承“全域成都”的理念,统筹乡村旅游的发展,构建平原-丘陵-山地梯次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错位发展的格局。

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

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成都开创了“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的模式: 农房改造景观化:

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改造农房,对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基础配套城市化:

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户户通光纤,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

景观打造生态化:

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牛王庙,以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开发土地集约化:

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宣传营销:

节庆营销,打造品牌

成都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指导各区(市)县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都江堰市的清明放水节、双流县黄龙溪的火龙节、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彭州市的牡丹花会、新津县的梨花会、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兴旅、以节助旅,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节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了成都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惠民富民:服务市民,致富农民

成都亦是环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范例,以服务市民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成都乡村旅游产业主动担起农民持续增收和构架新型城乡旅游形态重任,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倍增。

2.3北京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总体思路

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规划和策划,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构造33条乡村旅游沟的聚合产业,开展57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

(2)“北京模式”实践经验

北京模式内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开展了系列规划及专题研究

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

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定位 针对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问题,从07年开始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调查,明确了各个区县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绿海甜园”、通州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温泉胜地”、怀柔区“不夜怀柔”、平谷区“休闲绿谷”、密云“渔乐圈”等,这些“一区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和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构建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北京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族风范”、“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

创新了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

07年以后,北京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第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比较多;第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

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社区营销

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主要体现在: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

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

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市民。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的宣传效应。

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等,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创新探索

开展了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域带区的规划; 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 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 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 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 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的八种新型旅游业态

2.4蓟县乡村旅游——天津乡村旅游典范

(1)项目概况

天津蓟县,古称渔阳,又称蓟州,是华北休闲之都、京津旅游胜地。拥有国家级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光秀美,景观奇特。1994年以来,蓟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融吃、住为一体,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具有新创举,体现新时尚,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2)取得成绩

截至目前,该县乡村旅游已发展到11个乡镇,其中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2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91个,休闲农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1200多个,各种采摘园4800多亩,旅游购物市场65个,从事该行业的农民达4万余人,形成了“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底,该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1.4万人次,直接收入1.4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1年由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活动揭晓,蓟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3)发展概况

蓟州的农家乐旅游村村不同,户户不一,分散又集中,大众又个性,靠山的,近水的,居名胜脚下的,位塞上边关的,并列排房的,小院围住的。前厅后炕的,穿门跨院的,边上连廊的,中间天井的。还有庭院摆桌、炕头吃饭的,葫芦架下喝茶、瓜棚里品酒的,溪边湖畔钓鱼、青石板上设灶的,应有尽有。大到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小到一树、一花,一道栅栏门、一座辘轳井,都在演绎着浪漫、温馨、淳朴、自然的农家风情。

(4)发展模式

加强组织管理

为规范农家院旅游户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蓟县旅游主管部门制定了《农家院旅游质量标准》,根据经营规模、服务设施等情况划分等级,挂牌经营,规范管理,让游客放心入住,尽情享乐。

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蓟县的“农家乐”根据时令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游客。如农家院内部安装暖气和空调, 将房屋内外进行艺术装饰, 在冷天可以推出冰雪康体、睡火炕。春节游客与当地农家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扭秧歌、话家常, 让游客体验天津的民风民俗等, 使“农家乐”成为具有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型新兴旅游。夏天可推荐游客在玉龙滑雪场滑雪, 欣赏北国雪景, 享受冰雪乐趣, 冰雪旅游项目可带动蓟县农家乐旅游。据统计, 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014万人次, 占总接待量的313% , “农家乐”收入超过某些四、五星级宾馆、饭店和酒店。依托自然资源打“民俗牌”发展旅游农业发掘地方文化, 营造地域特色 虽然此处风景绝佳, 但周边还有很多风景独特的地方, 而且附近(北京郊区)还有很多发展已相当成熟的度假村, 所以不搞出特色,很难立足。当地的人文景观独一无二, 可打民俗这张牌来发展。民俗人文景观发展起来投资小, 见效快, 知名度更易于提高, 为日后的进一步旅游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譬如, 地处皇家园林的青山岭, 目前还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村庄, 但该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千年古松、劲松园、松树王、松树后、鹰盘松、青山岭水库和北齐时代的古长城等, 极富开发价值。

整合运作与城镇化战略

针对京津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构筑相对完整的休闲观光产业和产品体系,依托城镇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精品项目,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和核心,以先进的开发理念、规划设计和运作管理,打造最佳特色旅游目的地;坚持质量为本,避免散点式开发,以规模化的开发运作形成多维度的效应,重点针对会议、短期度假、自驾车旅游等消费群体,建设休闲房产、商务会展、观光农业等设施,通过产品设计、项目集群化发展、市场推广等手段,带动蓟县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第三篇:国内外旅游策划发展趋势研究

旅游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然山水、名胜古迹观光游,往往是远距离、一次多程多站式的出游,我国改革旅游策划开发之初的旅游大多如此,旅游的目的是拓宽视野。旅游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观光娱乐型,重在娱乐,这一阶段,在我国以主题公园的大量开发为标志,旅游的目的在于放松自己。目前,国内旅游已经进入了旅游大战的最新阶段,即以生态型为主导,旅游的目的是休闲和教育,在我国大量的休闲度假地的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策划开发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到来。

生态旅游策划是当前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为此,世界旅游组织将2002年确定为生态旅游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过去的16年里,国际旅游业发展速度平均年增长率为9%,而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在15%—18%左右,远远高出同期世界旅游业总体发展速度,是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生命起源于水,文明孕育于河,在整个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生产提供生活物质、能源矿产,水运通商、发展经济,涵养水分、保护生态,美化环境、造就奇观等等。而湿地正是主要由水构成的生态环境,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下了这样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湿地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素有“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和“地球之肾”的美称,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资源存在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等价值。

第四篇: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主要是采取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国家不设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海外市场促销、行业利益协调及国际信息交流、旅游市场管理等都由旅游协会这类半官方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市场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十分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发展的基础作用,在旅游市场上起一个公正且高水平的裁判员作用。如香港的旅游业由香港旅游协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香港旅游协会根据港府的法规成立,是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法定社会机构。

旅游协会实行会员制,一类是旅游会员,另一类是普通会员,会员包括国际客运商、酒店和旅行社代理商、饮食和娱乐等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业。旅游协会的工作目标是:推动香港成为旅游胜地;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促进旅游设施的改善;广泛报道香港的旅游特色;向政府提出有关旅游业的各种建议等等。旅协理事会的委员一半由政府委任,一半由会员推选,既有行业自律,又有政府权威。香港旅游协会因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旅游业管理机构之一。

国内先进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的核心是成立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旅游事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全市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市政府下辖的旅游局、商业局、交通办、园林局和新亚集团等单位,均为旅委会成员。锦江、华亭、衡山旅游集团公司和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旅管会领导。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旅管会主任,形成以旅游、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大旅游管理体制。“上海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旅游管委会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确定了旅游与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及业务关系,使得旅游业管理由运动式转向制度型,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为上海市发展都市旅游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五篇:国内外旅游演艺综述研究(DOC)

国内外旅游演艺综述研究

2013级区域经济专业作业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呈现在旅游者面前,演艺业和旅游业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就是其中之一,该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旅游演艺的发展增加了旅游吸引核,拓宽了旅游的文化空间,与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布局相符。通过对旅游演艺的研究,能够从实质上了解旅游演艺的内涵及现状,为旅游演艺的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对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演艺;研究综述

一、旅游演艺相关概念及类型

(一)相关概念梳理及界定

1.文艺、文娱表演、演出、演艺

(1)演出:把戏剧、舞蹈、曲艺、杂技等演给观众观赏(2)文艺:文学和艺术的总称,有时特指文学或表演艺术(3)文娱:指看电影、唱歌、跳舞等娱乐

(4)演艺:a.指歌舞戏剧、曲艺杂技、影视模特等表演艺术;b.指舞台演员的表演技艺;c.文艺表演。

2.旅游演艺概念的界定

(1)名称的变迁

国内最早对于旅游演艺的相关研究是从主题公园内的演艺活动研究开始的。其中1998年6月初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牵头举办的“全国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艺术研讨会”,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有关旅游演艺活动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这也暗含着旅游演艺活动日益突出的作用已开始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当时所使用的名称为“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艺术”。之后,随着旅游演艺活动对旅游地形象塑造与宣传的作用愈加突显,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效益愈发重要与突出,因而与之相关理论研究亦日益增多,研究范围和领域更为广泛。但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是对研究主体称谓的不统一。如“主题公园文娱表演(徐菊凤,1998;刘振宾,2003)”,“主题公园文艺表演(张永安、苏黎,2003)”,“景区舞台表演(邓锡彬,2003)”,“景区文艺演出(周玲强等,2004)”,“旅游表演(李蕾蕾等,2005)”,“旅游景区文艺表演(曾亚玲、李嫂,2007)”,“旅游演出(吴长亮、沈治乾,2007)”,“旅游演艺(徐世王,2006;李幼常,2007)”等。随着旅游演艺的发展,特别是演艺产品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演艺业与旅游业相互渗透形成旅游演艺市场,使得旅游演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现在名称上就是“演艺”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旅游演出”、“旅游表演”、“旅游演艺”的用法。(2)对已有定义的整理

张永安、苏黎指出,主题公园文艺表演,是指在主题公园内开展的,一系列由专业演员参与演出的,围绕一定主题的艺术表演形式。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且将表演者限定为专业演员。

陈铭杰认为,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是指,从游客利益出发,反映景区主题和定位、注重体验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具有商业性质的表演和活动。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

邓锡彬认为,舞台表演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以宏大的场景、精彩的演出、热烈的气氛以及光电声等高科技包装而形成的充满特定色彩的大型广场或剧场演出。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舞台表演,摒弃了旅游演艺的其他的非舞台形式;同时,只针对大型演出,摒弃了其他中小型的演出。

诸葛艺婷、崔凤军认为旅游演出是旅游业与演出业相互渗透的结果,因而分别从旅游业和演出业不同的视角加以阐释:旅游演出,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运用表演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目的地形象的精神服务产品;对于演出业来说,它是在演出产业整体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走入旅游市场的一种形式,是演出策划人组织在演出场所将节目表演给观众(主要是游客)欣赏的过程。这一定义,把表现目的地形象的高水平的大型旅游演出等同于各种内容、形式与规模的旅游演出了。

李蕾蕾等人认为,以吸引游客观看和参与为意图、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的各种表演、节目、仪式、观赏性活动等,统称为旅游表演。这一定义基本涵盖了旅游表演的内容,但忽略了另外一些虽然不是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但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如在旅游城市的剧院、剧场、戏院、酒店、茶馆等内进行的主要针对旅游者的娱乐表演活动。

综上所述,对于旅游演艺的认识正在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特殊性走向大众性,旅游演艺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但以上定义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对以上相关概念的整理和更深理解,认为“旅游演艺”一词更能体现当前该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内涵和产品特点。一方面能反映出其集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的表演艺术特征;另一方“旅游演艺”一词相对其他的称谓,对其活动特征及项目内容的描述显得更为贴切。

(二)旅游演艺的类型

根据演出场地的不同,将旅游演艺活动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 1.广场类

(1)景区广场类 a)广场舞台类

以深圳世界之窗每晚在“世界广场”推出的大型晚会为代表。该类演出一般运用先进的舞台灯光技术,采用氢气球、秋千、声控模型、鸽子等占据多位空间,并释放焰火、礼炮配合舞台演出。演出内容既有融杂技、小品、歌剧、哑剧、服饰表演、游戏娱乐于一台的综艺类节目;也有主题鲜明的音乐舞蹈史诗类节目,如深圳世界之窗的《创世纪》、《跨世纪》、《千古风流》等。

近年来大型晚会在灯光、舞美、特技运用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场舞台类演出的舞台有向豪华型发展的趋势。如深圳世界广场大舞台,原有的功能比较简单,其顶部负重设计只有6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演出需要,而且舞台台面固定,演出使用大型道具不可能,要设计气势更为磅礴的场面便显不敷使用。2001年,为适应景区舞台表演艺术的日臻完善,让最美的艺术拥有最好的表演舞台,世界之窗斥资上亿元,建成了中国首座全景式环球舞台。该舞台能分能合,能上能下,伸缩如意,旋转自如,使舞台最大演出面积达1,200平方米;整个舞台共有可移动构件40多块,可根据剧情组合拼接切换,可移动座椅中升起花道可以让演出从观众席展开,这些使表演更具动感变化;同时还拥有水幕、激光背景和阶梯表演区,为中外艺术家营造了广阔的创造空间。b)广场巡游类

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中华百艺盛会”游行为代表。该类演出是一种行进式队列舞蹈、服饰、彩车、人物表演,一般与节庆相结合,在景区广场进行,有的以民俗风情为主题,有的以传统神话为主题,有的以童话传说为主题,音响热闹,喧闹喜庆,服饰夸张怪诞,娱乐性强。如

民俗文化村推出的“中华百艺盛会”游行队列,汇集了高跷、秧歌、旱船、威风锣鼓、四大美女等民间文化娱乐;而世界之窗的大游行则汇集了皇家马队、扑克方阵、典礼仪仗、文化彩车等异国文化风情。(2)社区广场类

在城镇乡村的社区广场内进行,以民俗表演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规模可大可小。社区广场演出和景区广场演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表演者即社区居民。在特定的社区环境背景下,社区居民参与表演,使演出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带给游客更丰富真实的审美体验。

社区广场演出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演出时间主要集中于特定的传统节日期间,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民族众多的舞龙民俗为例,盛行于广东丰顺县埔寨镇的舞火龙,在元宵节进行;四川洛带古镇除了在元宵之夜舞火龙,还在夏季伏旱时节舞水龙;而在广东湛江东海岛的东山镇,每年中秋节镇上居民都会自发组织“人龙舞”,人人积极参与到舞龙活动中。因而,民俗表演与民俗活动密不可分,它在民俗活动中生存、发展,并履行着民俗活动赋予的任务。

近年来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许多地方社区的民俗表演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传统节日,如人龙舞的演出时间不再限于农历八月十五,只要有节日或重大庆典,它都舞动起来。民俗表演时间的灵活,演出频率的增加,必然使其原有的某些社会功能丧失,如在中秋之外表演的人龙舞,其“迎丰收”的功能自然就消失了;同时,频繁的演出也会削弱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真实情感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表演的真实性。不过,总的来看,社区广场的民俗演出,由于社区居民的参与,仍然显示出较强的民俗色彩。2.实景类

以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为代表。

实景演出的概念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层含义。广义的实景演出是指一切在现实的真实场景中进行的演出;狭义的实景演出则是指以自然山水为舞台和背景的演出,即山水实景演出。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

实景演出突破了传统的舞台表演的空间限制,将真实的地貌环境转化为演出场地,将当地人和他们的日常生产、民俗民风、生活行为等转化为艺术素材。实景演出的本性,使它天然地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离开了当地的山水,就失去了舞台;离开了当地的人民,就没有了演员。同时,实景演出又是最浪漫的演出。它将现实的山水环境进行艺术渲染,观众置身其中,感觉如梦如幻;它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生活景象进行升华,启迪人们。它的演出内容必须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所以它是惟一的、不可取代的。自然环境是演出的一部分,随着一年四季的不同,每天气象的不同,自然景观的变化,这个天然的舞台所表现的视觉感受也就不同,实景演出之魅力正在于此。此外,实景演出尤其重视生活中和演出现场的各种现实乐音和音效,创造性地将非常规的声音元素融入音乐,如将风声、拍水声等一些自然的音效元素纳入进来,成为有机的音乐语汇。

《印象·刘三姐》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为舞台,以十二座山峰为背景,将刘三姐经典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巧借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配以变幻莫测的灯光,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漓江山水间展现出一幕幕生动的艺术画面。《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表明一场好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展示景区形象和魅力的一种新形式,同时也为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形式。

《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带动了国内实景演出的热潮。之后,丽江推出了《印象·丽江》雪山篇,河南嵩山景区推出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杭州也在打造《印象•西湖》。

实景类演出非常重视演出场地的选择。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选址在距登封市南面五公里的待仙沟,主表演舞台为一片峡谷,山呈竖状排列,近、中、远景层次分明,构成典型的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关系。峡谷内有溪水、树林、石桥等,可构成实景表演的要素。山峰的高度和层次适合灯光的运用,山谷内回音不大,对音响设计影响很小。山谷的入口为一片平地,大多为荒地,为大型停车场及项目配套酒店、景区商务、游客集散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不远处的马桩

水库正好构成景区风光的一部份。具备了中岳嵩山自然剧场所需要的良好条件。3.剧院类

以杭州宋城的《宋城千古情》、丽江的《丽水金沙》、昆明的《云南映象》、贵阳的《多彩贵州风》等为代表。后两者又被称作“原生态”演艺产品,是近几年旅游演艺产品中极受关注的产品类型。

剧院类是比较传统的演出形式。和前两类演出形式相比,剧院演出受封闭空间的限制,舞台面积有限,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视听效果,带给观众美好的体验,对舞台设施和舞美设计的要求很高。往往要投入巨资,配备高科技舞台设施。如杭州宋城剧院,斥资200多万元引进美国激光效果公司“梦幻色彩”系列15瓦全彩色激光灯。为配合激光演出,剧院还专门从美国引进价格不菲的室内水幕喷头,每平方米达40000点的出水密度真实地在剧院内营造出云蒸霞蔚、烟雾朦胧的场面,使观众体验更加真切。为达到美仑美奂的逼真效果,又斥资200多万元引进世界顶级品牌摇头电脑灯。如此先进的灯光设备使得以往大面积普射、高亮度的灯光布置模式变为突出重点、虚化、烘托气氛的设计模式。除顶级效果灯外,剧院内还有三十多排、上千只PAR灯组成的总功率达700千瓦的灯阵,随剧情的变化营造出魔幻般的强烈灯光效果。最富创意的是舞台采用了最先进的长达100米的旋转幕布景,不仅便于场景的切换,还增加了舞台效果的流动感。

剧院类演艺节目虽然对舞台硬件设施要求较高,但同时由于受舞台面积所限,和广场类特别是实景类动辄数百人的演出人员相比,演出队伍一般并不庞大,而且和实景演出相比,对演出随处的自然环境也几乎没有依赖性。因此,剧院类演出一般都可以形成驻演和巡演的双重模式。如《云南映象》从2003年8月在昆明开始公演到2004年10月全国首轮巡演结束,先后在昆明、杭州、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成都等全国15个省市区26个重要城市进行了210场演出,观众达30万人次。除了国内巡演,《云南映象》还进行了海外巡演。2004年11月《云南映象》作为国家对外文化宣传重要项目,即“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南美行”活动的主打内容,前往南美巴西、阿根廷演出;受“美国戏剧演出季”的邀请,于2005年11月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演出16场,初步签约未来3年在美国各地演出500场以上。国内巡演和海外巡演极大地提升了演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云南映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宴舞类

以西安唐乐宫的《仿唐乐舞》、丽江玉龙吉鑫园文化饮食城的吉鑫宴舞《木府古宴秀》为代表。宴舞类将餐饮与演出融为一体,既属于旅游餐饮类项目,又是旅游演出的另类。作为旅游餐饮类项目,宴舞之美食要突出地方的、民族的特色,体现旅游地饮食文化的精华。如《木府古宴秀》“集中展示纳西民族的经典大餐”(《木府古宴秀》宣传资料);《仿唐乐舞》因主要面向海外游客,故集中展示中华美食。作为旅游演出类项目,宴舞之演出要突出表现旅游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木府古宴秀》展示了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人走婚,以及丽江古城“放水洗街”和“放荷花灯”的传统习俗;《仿唐乐舞》则展现了唐代宫廷歌舞的韵味。

宴舞之演出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即借助精彩的舞台表演、华丽的服饰及声、光、音乐、舞美等舞台艺术手段,烘托宴饮的氛围,愉悦食客的心情,使之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虽然一般在旅行社的报价单中,宴舞项目中的歌舞表演往往属于旅行社免费赠送节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歌舞表演只是餐饮活动的附庸或点缀。以《木府古宴秀》为例,从餐饮的价格来看,市场上的定价是普桌160元/位,贵宾桌200元/位,不菲的餐饮价格中很显然已包含了歌舞表演的成本,甚至很有可能歌舞表演本身已占了整个宴舞项目成本的相当比例。所以很难说,宴舞究竟是以“宴”为主,还是以“舞”为主。

此外,广义的“宴舞类”还包括一种在茶馆内进行的小型特色演出。在这类演出活动中,游客即茶客,边品茗,边欣赏富有民俗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如北京老舍茶馆的评书、曲艺和小型京剧折子戏表演,成都老顺兴茶馆的带杂耍特技的川剧小剧目演出。茶馆演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味民俗、感受地方文化的极好的机会。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此前近十年,国内出现了以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以及杭州宋城、常州中华恐龙园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主题公园。很多研究者敏锐地观察到旅游演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主题公园领域。鉴于文娱表演在主题公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98年6月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牵头举办了“全国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艺术研讨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会上集中探讨了文娱表演在主题公园中的作用,以及主题公园文娱表演的类型、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此后,国内学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出现了一些专门探讨主题公园和景区演艺活动的文章。张永安、苏黎归纳了主题公园文艺表演的概念、分析了主题公园文艺表演项目的作用,并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具体分析了主题公园文艺表演产品的三个层次。李蕾蕾等也以华侨城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归纳了旅游演出产品的类型和特点;探讨了华侨城主题公园大型旅游演出的生产流程、产业体系及生产机制,指出华侨城的旅游表演产业模式对一般演艺企业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杨正泰分析了旅游景点景区文艺演出的作用、文艺表演的形式,并探讨了如何策划和组织文艺演出。邓锡彬从产品层面、企业层面、战略层面具体探讨了舞台表演在景区中的价值取向。陈铭杰归纳了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的概念和特征,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对景区演艺活动品牌化进行了探讨,提出要从企业战略高度上制定品牌化演艺活动策略。

此外,还有学者对城市旅游演艺市场进行了研究。诸葛艺婷、崔凤军针对目前旅游演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即演出产品趋于平庸化、雷同化,从市场、文化、资源、政府等角度探讨了我国旅游演出精品化的策略。崔凤军还从市场、节目、运作模式和文化体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夜游资源与旅游演出市场的开发问题,并探讨了政府如何在推进夜游市场的开发方面有所作为。绝大多数学者是在研究主题公园时,把旅游演艺作为其中一项内容进行简单论述。

卜奇文、高远针对我国主题公园的现状,指出要推陈出新,不断寻求展现和积累乐园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主题公园仅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不能利用文化内涵策划创造出表现这种内在文化特色的活动,将不能吸引大量游客。他们指出,苏州乐园由于经常举办水上芭蕾表演、广场音乐会、啤酒节、桂花节等特色主题活动,为吸引游客和不断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肯定了深圳主题公园为了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力,所属的艺术团体时时排演新节目,使旅游产品不断得到完善、充实和更新的做法。

何建伟在分析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时,对旅游演艺活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指出,华侨城不但重视旅游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更着力于旅游文化的表达方式和包装手法,以形式的生动性充分发掘和表现旅游文化的生动内涵,让游客喜闻乐见。他把精心组织的民俗风情表演、各类节庆及节日演出活动以及高品位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看作是高雅与通俗共存的深具内涵的旅游文化形式。

翦迪岸结合深圳世界之窗6年来建设经营过程与经验,指出创新是旅游市场与经营机制变革的核心,世界之窗在经营实践中摸索出“新增项目+活动策划+艺术表演+节日庆典=市场”的规律,其中大型高水平文艺表演和各景点的表演是主题公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部分。

岳红琼回顾了我国主题公园的产生和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主题公园主题和项目内容的取舍原则。她指出,我国多数主题公园都是以参观为主要形式,具有相当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但娱乐性不足,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她认为,后来许多新建设的主题公园在保持知识性和教育性的同时,加大了娱乐的含量,而且增加了演出活动,体现出对参与性和文化性的重视,使市场愈来愈宽阔。彭红霞、李娟文研究了我国主题公园开发在认识、决策、经营管理和宏观调控等四个方面的误区,提出了主题公园的行业对策和企业对策。在企业对策中,她们指出,文艺表演应该深化主题,构筑精品工程,巩固和扩大主题公园的知名度。

刘振宾分析了文娱表演在主题公园中的地位、文娱表演的作用、内容特点以及表现形式。他指出,近年来,纯表演形式增加,娱乐生活化的较少,有越搞越大的趋势。他认为,一般性文化表演,还是以小群多路、短小精悍、遍地开花、欢快热烈、参与性强、非舞台化为好。

池雄标从城市旅游系统的角度,以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指出主题公园超越生命周期定律的突破口在于,以景区载体为依托进行内涵动态化创新。他认为,创新的出路在于动静结合,动静互动,以主题公园本身的精美性为基本出发点,以主题公园的场地和设施为载体,推出日日出新的活动和节目,将各种吸引游客的因素聚集起来。

董观志分析了主题公园产品形态的演变路径与发展趋势,归纳了中国主题公园攀升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其第二次攀升的基本特征就是影视的参与、表演的凸现。他认为表演的凸现,其创新意义是:强化了旅游主题公园的表演功能,注重了游乐项目的文化性和精致化,丰富了旅游主题公园概念的基本内涵。其积极效果是:增添了景区的文化底蕴,渲染了游乐环境的氛围,发展了人格化的游乐项目类型,增强了景区与游客的互动性。

邹统钎以深圳世界之窗的节庆表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大型艺术表演的策划理念、大型节庆活动的策划方法、节庆表演的整体布局方式,以及节庆表演的宣传与推广的手段,最后总结出四点经验。此外,邹统钎在总结旅游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时,认为节庆表演活动的开发是景区产品功能创新的主要途径。他分析了节庆表演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很多景区在表演项目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指出节庆表演活动的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后,民族地区的旅游得到了很大发展,云南丽江地区旅游业发展尤其迅速,成为国内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代表,引起了众多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类学研究在国内旅游学界的兴起,丽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很多研究者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民族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其中包括对丽江民间音乐歌舞和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的研究。

张晓萍针对云南丽江地区的洞经音乐和傣族的泼水节在旅游开发中发生的变迁,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论了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处理好旅游与文化、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问题。宗晓莲研究了丽江纳西古乐在旅游开发中发生的变迁及其原因,以及丽江民间音乐歌舞与旅游表演市场的发展状况,探讨了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商品化与文化产业化的问题。此外,张晓萍还探讨了“舞台真实”问题,认为“舞台真实”并未使原生文化的真实性丧失,而且“舞台真实”可以防止大量的游客进入“后台”,是保护原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她也指出,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开发和搬上舞台的,如一些带有神圣文化内涵的资源就不能随意开发为旅游资源。因此,她认为,要积极地看待旅游文化真实性问题,把它看作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赵红梅探讨了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和文化真实性问题。她认为,民族文化商品化的过程,是一个对民族文化进行包装、裁剪、肢解、删减的过程。她以西班牙巴斯克地区节日商品化现象为例,指出,一方面文化的商品化势必会影响文化真实性;另一方面,对文化的商品化要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文化商品化当作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途径,并保证文化商品化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把文化的真实性看作是不断变化的和相对的。

马晓京指出,民族文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利弊兼备;他针对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开展而发生的变化,探讨了旅游活动中文化真实性的含义,指出,对民族旅游文化真实性的追求因旅游者类型而异,而且,民族旅游文化的真实性并不等于文化的原生性,它是可以变化的。

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文化演艺项目,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大型演艺产品。2003年云南昆明推出由杨丽萍领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接着广西桂林又推出了由张艺谋导演的我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这两台节目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引起了旅游界和文化艺术界的强烈关注。林艺、王佳研究了《云南映象》的产业运作模式,指出民族文化的挖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桶金;企业投资、市场运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扶持和引导。陈泽以《云南映象》为例,分析了民间乐舞的“母体乐舞”性质在这部歌舞集中的种种表现,探讨了《云南映象》是如何继承、发展并创新民间乐舞的。成慧慧从《云南映象》的成功,引发了对中华民族舞蹈的文化生态思考,指出中华民族舞蹈要走出尴尬境地,必须迈出三大步:第一,发掘原生态资源,满足精神回归的审美需求;第二,演绎人性文化,营造自

然和谐的审美绿洲;第三,解读消费文化,拓展循环互动的艺术生态空间。

缪开和从艺术魅力和市场运作两个方面对《云南映象》进行解读,指出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具有多彩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人文内涵、强劲的生命激情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市场秘诀在于本身蕴藏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品牌效应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作机智,在于推出过程凝聚着特殊的营销策略、营销机制和营销格局。他认为,深入分析和深刻揭示《云南映象》的艺术魅力和市场秘诀,对于促进云南和全国的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意义。

莫林虎和陆军则对《印象•刘三姐》进行了研究。莫林虎认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对电影《刘三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刘三姐》的文化资源和桂林山水的旅游资源,以现代理念、现代传媒手段制作了一个具有国际性、时尚性的现代大众文化产品。陆军以桂林阳朔“锦绣漓江•刘三姐歌圩”为例,运用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对《印象•刘三姐》的文脉、市场、主题和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并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对我国民族旅游开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不论是《云南映象》中多彩的民族舞蹈,还是《印象•刘三姐》中动人的山歌,都来自民间,是民间艺术的“原生态”的或创新的表现形式。而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4年8月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及同年6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它的保护问题很快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与之相应,学术界也出现了大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其中,有些研究者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旅游策划应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认为旅游开发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张通过政府的主导和扶持,民间经济的介入,运用与旅游、文化、体育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走向大众,并逐步在市场中靠自身的生命和魅力生存发展。

还有些研究者具体论述了傩戏等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开发,提出要树立傩文化与旅游业联姻的开发理念,组建傩戏艺术团,把傩戏的演出、傩面具展览融入自然风光之中;建议通过建设傩戏博物馆、表演傩技绝活等措施开发利用傩戏资源。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主要涉及:对景区和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的研究,对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大型旅游演艺的研究,对民族、民间旅游演艺的研究,以及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旅游演艺的研究。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研究的立意已经从旅游演艺促进景区和主题公园的发展,走向演艺产品的开发提升地区旅游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了。但由于旅游演艺在国内还是新兴事物,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目前来看还侧重于个案研究,缺乏系统的综合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各类有代表性的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原则、开发途径和开发模式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综合分析法对旅游演艺的基本概念和近年来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其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以期对旅游演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三、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一些国家,旅游演艺业的发展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因而相关的研究范围更广、领域更多,但数量相对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仍显得不足。其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为主,视角宽泛且独特,包括有从文化遗产旅游的角度、对社区的影响!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节庆活动、市场营销、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研究。总之,国外研究内容较之国内有所拓展,但相关的研究成果仍很缺乏。

国外关于真实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歌舞表演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的研究,Richard Handler和William Saxton(1998)在研究过程中将歌舞表演旅游产品划归为体验真实性(experience authenticity),认为其真实性由观众、表演人员评判;Williams(1994)认为,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旅游中舞蹈表演的真实性旨在表现历史、地理、文化的准确性,主要是通过外化动作(姿势、旋

律表现的内容)、社会上专业人员给定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规范的乐章以及代际流传下来的乐谱等进行表现。Yvonne Payne Daniel(2003)通过对美国土著、加勒比海和非洲的舞蹈表演的跨文化研究,认为在旅游特定环境下(tourism settings)的舞蹈表演保留着“真实性”和创造性,杰茜卡·安德森·特纳(2004)主要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国内外一些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进行研究。他认为旅游点的文化表演不仅是对旅游者而言的融合或改变文化形态的途径,同时也是旅游点的主人参与旅游生产、宣扬自己特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形态的手段。

除此以外,目前国外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对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如何消除所面临的不利因素,获得可持续发展。如注重稳固的观众群体,扩大社会影响和市场效应;以崇高艺术水准、良好口碑效应,赢得赞助商长期主动的资助;把艺术教育、社区互动、巡回演出作为获得社会支撑的要点。以市场化方式承担和实现政府发展艺术的职能;用好政府政策和自身社会资源,与大企业紧密互动,合理把握商业需求与艺术发展相结合的度,取得多赢效应等。总体上来说,虽然国外研究视野较之国内有所拓展,但相关研究成果还是相当缺乏。

四、旅游演艺研究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对旅游演艺的研究当中,据在中国知网相关文章的统计数据,2009至2010年11月就有55篇之多,上述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1.描述性分析的多,模型统计研究的少;2.概念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少,现象研究的多;3.个案研究的数量不少,但只是宏观论述,缺乏实证,缺少说服力。在以后的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一)宏观方面

1.多借鉴其他学科知识

旅游演艺的研究大多是就现状谈问题,就问题谈对策,仅限于旅游学的角度去研究。今后,应多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方面应多综合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管理和方法,为旅游演艺模型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实践对策方面可与消费者行为学、营销学等学科结合,确实探讨出实现旅游演艺功能的对策和措施。2.加强定量研究

旅游演艺研究中描述性研究占大多数,缺乏实证。没有实证的研究,即使再深入,也缺少说服力。在旅游演艺的研究中可多运用构造模型研究和统计方法研究,既能加强文章的深度,同时又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研究的目的,除理论意义之外,更多的是指导实践,实证研究能够提升研究结果的可行性,使旅游演艺功能实现途径更具体、更微观。(二)微观方面

1.进一步完善概念等理论研究

旅游演艺是演艺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业态,旅游演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关理论的界定模糊,例如旅游演艺的概念内涵、旅游演艺的分类方式等是人云亦云,对旅游演艺这一提法也是近几年才逐渐统一起来的。旅游演艺研究急需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对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旅游演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旅游演艺功能意义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如何使旅游演艺功能效益最大化,关键还是在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影响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演艺项目功能的实现。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和一般的旅游产业是否相同,应是旅游演艺未来研究的重点。3.对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目前对旅游演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旅游演艺的功能意义以及发展现状方面,从长远的角度对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演艺属于高投资、大制作项目,应该将其作为长远性的战略目标去实现,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多从文化保护、风险规避、综合效益最大化等角度出发,把旅游演艺当做是一项长远的旅游发展业态去研究,实现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随着人们对现代旅游体验性的深入认识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第一营销力,以区域文化为主调的商业演艺与旅游产业迅速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旅游演艺的迅猛发展,就在于它具备旅游与文化的双重魅力。既可以顺应旅游需求、丰富旅游内涵、增强旅游吸引力、提高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做到以文化产业化促进旅游发展;又可以张扬区域文化、彰显区域形象,做到以旅游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化,从而深深吸引了政府、企业和游客的注意力。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效应,不仅将桂林的自然美、民俗美和艺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形成了3000万的门票收入,并吸纳附近600多名农民就业,拉动当地GDP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好的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穿透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可见一斑。正是基于旅游演艺的上述魅力,各地纷纷抢占这一高地,使旅游演艺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趋势,即“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大制作表现在从演艺项目的策划到作曲、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一律由国内顶级专业人士亲自担纲,从舞台硬件设施到节目力求精益求精;大场面表现在常常突破传统舞台的概念,实景类往往以山水为背景,观众目之所及皆为舞台,所动用的演职人员动辄数百近千人。而剧院类的动态舞台常常将声光电水雾等运用到极致,给人以震撼性的感官刺激。大制作和大场面需要大投入,表现为一台节目往往投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并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对“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的极度追求,刺激了大型演艺活动的兴旺发达。

作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旅游演艺一经诞生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在加快发展旅游演艺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当年主题公园热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当时全国所建的2500家主题公园,沉淀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到现在仅有10%左右赢利,20%持平,其余70%都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同样具有高度资产专用性的旅游演艺项目,应切忌“滥”、“俗”、“套”:一是要防止泛滥。旅游演艺需要相当数量的外来游客支撑,否则就无法生存。二是要避免庸俗。通俗不等于庸俗,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演艺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三是要不落窠臼。旅游演艺贵在创意,如果像当初“主题公园热”那样纷纷模仿抄袭,不仅会引发恶性竞争,而且会带来惨重损失。

[1] [2] [3] [4] [5] [6] [7] [8]

参考文献

朱立新.中国当代的旅游演艺[J].社科纵横,2010,(4):96-99.李幼常.国内旅游演艺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刘艳兰.旅游演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J].科技广场,2009,(8):32-34.汪克会.国内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现状探析[J].商业经济,2010,(3):102-103.王鹏.中国旅游演艺新时代[J].旅游时代,2009,(1):29-33.徐薛艳.上海旅游演艺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李美莲.桂林旅游演艺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09,(5):65-66.余琪.国内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下载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典型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国内外旅游文化典型案例分析 世界各地文化旅游的体系大体都是通过文化资源、旅游消费与供给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而各个地区又略有不同:在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

    国内外研究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滞后发现国内外有关旅游专业酒店实习效果评估的论文很少但是相关的研究很多。近几年来旅游管理......

    国内外亲子游经典案例研究(精选五篇)

    国内外亲子游经典案例研究 2015-10-22 绿维创景 近年来,家庭亲子活动的社会蜂巢引领了在线亲子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而近几年在《爸爸去哪儿》等亲子娱乐节目的影响下,亲子游产......

    国内外旅游注意事项

    国内旅游注意事项旅游是一件快乐的活动,美好的经历,但在旅途中,你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而使你的旅程变得不再轻松。所以,如果你想要获得较为满意的旅游,掌握一些安全基本常识......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范文格式一、引 言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因此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

    国内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近年来,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以其广泛的传播性和低廉的成本参与到了旅游业当中,促使了旅游电子商务的产生。本篇文章分析旅游电子商务概念......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是承认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且在不断研究和分析后,对农村......

    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站推荐)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实现阔叶材横切面图像中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为目的,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最终探究出轴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