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典型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国内外旅游文化典型案例分析
世界各地文化旅游的体系大体都是通过文化资源、旅游消费与供给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而各个地区又略有不同:在自身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美国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鼓励地方及产业自主发展,联邦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及经济补助;欧洲则通过合作框架或者政策性引导措施的出台,鼓励国家或是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合,继而强调欧盟整体在国际的竞争地位;日韩等亚洲国家则是通过突出发展自身在资源、交通或产业等某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并且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每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应该说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欧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及部分亚洲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将文化旅游的主要方式有所体现。
一、国外文化旅游典型案例
(一)美国文化旅游产品的象征:“米老鼠”与迪斯尼
2003年11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米老鼠与哈利波特、皮卡丘等十个虚拟人物登上了荣誉榜并名列榜首。当今世界凡是媒体可到达的地方,尤其是少年儿童,80%以上都知道“米老鼠”、“唐老鸭”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史并分析其营销手段和策略,对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应该说都不无裨益。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拥有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浓厚兴趣和永不间断的创新能力,这是推动米老鼠从一个普通的动画角色发展成为世界娱乐业帝国形象的根本动力。他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独特的迪斯尼动画电影造型特征原则。主要表现在迪斯尼动画电影经由米老鼠及系列片的尝试,逐步建立出写实与卡通化为原则的造型特点。第二,迪斯尼和同事对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是“米老鼠”受到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体现一是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二是由黑白片到彩色片。
沃尔特·迪斯尼的可贵,就在于他不满足做一个出色的动画片画家,而是在一群志同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核心层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申请了专利,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
1955年7月17日,位于洛杉矶的首座迪斯尼乐园正式建成。它标志着迪斯尼公司的经营范围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扩张到相关的“亚文化产业”——主题公园文化旅游业,这一事实被文化史学家称为影响20世纪人类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第一次把观众在电影里和卡通片里看到的虚拟世界变成了可游、可玩、可感的现实世界,公园里的“美国大街”、“探险奇遇”、“西部边境”、“梦幻世界”和“未来世界”,激起了无数少年儿童和他们父母的好奇心。迪斯尼发明的“米老鼠”这一独特创意,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风靡世界的全新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当别的商家模仿时,他又不断加强自身开发能力,加快价值转化的战略,把优势延伸到音箱和期刊出版业、零售业、旅游业、宾馆业等,通过规模化的拓展,排斥了别家企业的兼并企图,而成一个全球化的跨国娱乐企业集团。
20年以后,沃尔特·迪斯尼先生把米老鼠、唐老鸭这类品牌动画人物搬进主题公园,以新的娱乐形式给游客创造欢乐。此时他的理念提升为:由游客和员工共同营造“迪斯尼乐园”的欢乐氛围。这种理念的正向推论为:园区的欢乐氛围是游客和员工的共同产品和体验;也许双方对欢乐的体验角度有所不同,但经协调是可以统一的。逆向推论为:如果形成园区欢乐祥和的氛围是可控的,那么,游客从中能得到的欢乐也是预先可以度量的。在把握游客需求方面,迪斯尼致力研究“游客学”,审视公司的每一项决策是否站在游客的角度,为了准确把握游客需求的动态,公司内设调查统计部、信访部、营销部、工程部、财务部和信息中心等部门,分工合作完成。
今天,每当国际游客乘坐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班机时,就会注意到:加航的工作人员会热情地介绍一种义卖的小纪念品,并特别说明,这是加航工作人员与迪斯尼公司合作设立的一个慈善项目。它的目的是给全世界的贫苦儿童和残疾儿童的捐款,让他们分批的有机会去迪斯尼乐园享受一天的快乐,暂时忘记黑黝黝的茅草屋,愁容满面的父母、针筒和拐杖,去和米老鼠、唐老鸭约会。许多穷孩子接到这份礼物,激动地哭了。加航工作人员的善良之心令人感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迪斯尼公司延伸开发米老鼠等系列文化的产品巨大魅力。
(二)欧洲——“文化之都”与城市旅游
一提到欧洲的文化旅游,会使人们联想到雅典、罗马、巴黎、伦敦、柏林、马德里、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等一长串的名字。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也十分强烈。至2008年7月,欧洲共有367个遗产项目(其中12项跨国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约占世界总量的2/5,其中文化遗产327项,占总量的一半左右。由于欧洲很多地区都富集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因此较之于其他地区,文化旅游在欧洲的发展时间较早,受到普遍认可并且其文化旅游的内容也偏向于遗产旅游部分。同时欧洲的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产业十分发达。
据欧盟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是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而英国和德国则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冯翔(2009)较为系统的介绍了欧洲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认为2000年以来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增速超过了全球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从地理分布来看,欧洲最大的文化游客市场是占了欧洲出境游40%市场份额的英、德两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西北欧的一些小国出游率最高,丹麦、德国、芬兰和意大利的旅游者较其他国家的文化旅游动机更强;同时在文化吸引物方面,欧洲加大了对于文化活动的关注力度,近年来以文化主题年或城市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旅游者的兴趣点已经从单纯的遗产遗迹转向多元的文化需求。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影响范围最广、最有借鉴意义的当属欧洲的“文化之都”活动。欧洲的“文化之都”是源于1985年当时欧共体文化部长Melina Mercouri的提议而决定举办的欧洲范围内的文化城市评选活动。该活动希望通过“文化”这根纽带将整个欧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1985年评选活动开始后,一般每年都会有一到两座城市获得该项殊荣(2000年同时有九座城市获得),至今共有48座城市获得该项荣誉。这些文化之都在获得称号的当年一般会将大大小小的各式文化活动排满全年,一方面用于展示自己的文化遗产以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吸引其他城市或国家的文化艺术团体到本地演出或举办活动以加强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从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举办城市通过文化之都活动提高了城市影响力,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和经济收益的提高。
(三)日本
1、东京迪士尼乐园
耗资1500亿日元的东京迪士尼乐园位于日本东京都以东的千叶县浦安市舞滨,占地面积826000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东京迪士尼乐园自1983年建成以来共接待游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创造了数倍于投资的利润。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不仅使其成为美国迪士尼乐园在海外投资的成功典范,更使其成为全世界主体公园类旅游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之一。在选址方面东京迪士尼乐园考虑到了主题公园开发对客源市场的要求。所在地千叶县地处日本首都圈东侧,是日本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同时邻近成田国际机场,便于国外游客的到访。千叶县还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会展中心等各种与旅游产业有关的资源,通过迪士尼乐园的开发能够起到对地区内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在主题公园的分区方面,东京迪士尼乐园是遵循美国迪士尼乐园的设计而建成的,整个主题公园的分区也参照了美国迪士尼乐园的分区方法,主要分为探险乐园、梦幻乐园、西部乐园、卡通乐园、世界市集、未来乐园等几大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身不同的主题。通过各个不同主体部分的演绎向游客综合展示了作为美国文化代表的迪士尼文化。同时东京迪士尼乐园在文化本土化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在设施方面增加了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设施,在表演项目的设计上也考虑到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特征。
东京迪士尼乐园在游乐设施、通道设计及其他一些细节设计上没有照搬美国迪士尼乐园的设计,而是在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征及日本国民的一些习惯后改造的。日本的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潮湿多雨,与美国本土的大陆性气候有着本质区别。而日本的这种气候因素又对户外娱乐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东京迪士尼乐园在娱乐设施及建筑间的通道设计上采用了长廊的设计方式,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气候对经营的不利影响。而在园区内的开放空间的设计上,从栽种植物的选择到野餐区域的设计等等都体现了经营者对本土文化的重视。表演类节目一直是各类主题公园所提供的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表演类节目的特色与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题公园开发的成败。东京迪士尼乐园中各类表演节目的设置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在表演类节目的编排上东京迪士
尼乐园一直坚持“动态性”原则,在不同主题的区域内设置了能够体现分区特征且类型相异的各类表演项目。
东京迪士尼乐园还在2001年投资建设了东京迪士尼海洋乐园,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为了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使东京迪士尼乐园进一步向停留型旅游目的地转化,于2000年启用了迪士尼大使酒店,为游客提供了具有迪士尼文化特色的住宿体验。
从文化角度审视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成功时能够看出,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建设是在美国与日本长期经济、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建成的。在日本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美国文化在日本的成功。日本国民通过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了解、认同了美国文化,甚至对美国文化产生了一种崇拜情结,这种深厚的文化基础也许才是东京迪士尼乐园成功的真正原因。
2、居民参与下的文化传承——日本祭神节
祭神节在日语中是节庆的意思,实际上祭神节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式的节庆。祭神节是日本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文化要素在现代社会的集中体现。古代的日本是以农业及渔业为主的国家,由此也诞生了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后期由于受佛教、神道、阴阳道等宗教的影响诞生了对各种神灵的崇拜信仰。这种对自然、祖先及各种宗教的敬畏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各种民间宗教活动,而祭神节就是起源于这种宗教意义活动,是传统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今天日本各地举办的祭神节已经不再具有很强的宗教意义,但在活动中依然保留着日本传统文化及民俗的特征,因此可以说今天一年四季在日本各地举行的不同类型的祭神节是日本传统节庆活动的核心,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
目前日本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与京都的祗园祭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祭节。东京的神田祭是日本东京地区市民参与最多、影响最大的传统祭祀活动。神田祭开始于1316年,早期的神田祭于每年的5月14日、15日两天举行,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神田祭的时间也变为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五、周六、周日举行。神田祭起源是为了纪念德川家康家族在神田地区所取得的胜利而举办的庆祝活动,随后在其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其他的元素。目前神田祭神节的节目设置由传统舞蹈表演、神舆巡游等部分构成,在神田祭神节的第一天主要安排了传统舞蹈表演等表演类项目;第二天则是浅草四十四町所制作的各种神舆共同巡游浅草地区;最后一天是神灵乘坐的神舆在浅草地区的巡游,在这一天的巡游过程中还有日本传统的农乐及舞蹈表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日本的祭神节已经由具有宗教意义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节庆活动。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日本的祭神节同样也具有了商业功能,促进了日本各地区旅游产业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祭神节的这种商业功能仅仅是其文化功能及社会功能延伸后的产物。这种组织形态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地区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的问题,在保持了地区文化原有特征的同时为到访游客提供了一种真实性的体验,这也是祭神节能够传承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韩国
1、“韩流”——影视文化与旅游开发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紧密,以文化竞争力为代表的“软实力”竞争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文化要素作为旅游吸引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体验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在亚洲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韩流”现象,随后韩国旅游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迅速开发了各种以“韩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并在韩国旅游文化部、京畿道政府的共同促进下正式确定了包含影视作品制作、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住宿、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韩流世界(Hallyu Wood)”大型文化中心的开发计划。
在亚洲及韩国国际旅游市场方面,在21世纪初期,随着韩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首尔为中心的韩国首都地区出现了住宿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在国际旅游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韩国京畿道政府开始重新审视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旅游产业作为新型战略产业开始扶持。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全世界的文化产业在2000年以后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韩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形成并且其影响力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为韩国文化产业向外扩张打下了基础。在考虑到亚洲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韩流”现象影响的不断扩大以及京畿道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等客观情况的基础上,韩国文化旅游部与京畿道政府共同确定了以“韩流”为主题,集影视剧制作、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住宿设施、商业设施、文化设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计划,即“韩流世界”开发计划。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审视“韩流世界”时可以看出,“韩流世界”是一个以韩国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园。通过对以迪士尼乐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开发成功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主题公园的开发需要大规模的初期开发资金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资金,为了维持主题公园的运营乃至获得利润,就必须有庞大的市场作为支持。因此,主题公园多选择临近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且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或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土地使用计划时,“韩流世界”开发计划充分考虑到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从京畿道未来整体发展趋势出发,将“韩流世界”作为京畿道新的中心地区,从功能及与其他地区的空间联系角度出发,对其用地做出相应的规划。在土地用途划分时,为了达到增效效果的极大化不仅考虑到了主题公园、旅游住宿、旅游业务及商业设施等设施间的互相补充性,同时对建成后的“韩流世界”与周边设施的联系性也做了充分的考虑。
“韩流世界”主题公园的核心是“韩流”文化,在主题选择上就与现有的主题公园形成了差别。为了更好地通过主题公园的形式演绎“韩流”文化这一主题,获得不同细分市场的青睐就成为“韩流世界”设计的核心。为了结合主题,达到开发设计中既定的目标,“韩流世界”主题公园将整个园区分为Anime World、Festival Garden、Hallyuwood Studio三大主题来共同演绎“韩流文化”这一主题。这一主题部分将邀请韩国的艺术家、电影导演、演员的相关人员通过音乐会、特别演出及互动博物馆等活动为游客提供近距离感受韩国影视文化的机会。
2、春川国际哑剧节
节庆旅游一直是文化旅游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别之一。由于节庆旅游具有形式多样、弘扬地方文化、投资相对较小、能够平衡淡旺季旅游需求等其他旅游项目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最近几年在国内备受关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开发模式。特别是对于一些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景观贫乏地区,节庆旅游就成为此类地区开发旅游的一种新的选择。
春川国际哑剧节的前身是于1989年在汉城举办的第一届韩国哑剧节,随后春川MBC(韩国电视台)申办了韩国哑剧节的邀请演出,至此哑剧节正式落户春川。从1990年第二届开始哑剧节正式开始在春川举办,并定于每年五月中下旬举办,并与1995年更名为春川国际哑剧节,至今共举办了21届。由于春川国际哑剧节是以“哑剧”这一表演艺术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类节庆,因此,该节庆就具备了“艺术性”和“节庆性”两大特征。
表演类节目一直是体现哑剧节艺术性及表演性的重要节目,同时也是春川国际哑剧节常设的一类节目;具有参与性的节庆类节目是烘托并体现春川国际哑剧节节庆特色的项目,同时也是吸引游客参与节庆活动的重点项目,在整个节庆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类节目中包括了深受游客欢迎的“鬼怪集市”、由首尔出发直达春川的“鬼怪列车”以及“恰逢星期五”等常设节目,也包括了根据每届不同主题而设置的体验类节目、教育类节目等。由于哑剧艺术起源于西方,在韩国社会中的认知度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自从哑剧节开办以来如何培育哑剧艺术的市场就成为哑剧节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任务。同时在节庆的宣传活动上,春川哑剧节也采取了街头表演、宣传及调查并行的方法。
春川国际哑剧节通过早期的以哑剧艺术家为中心的表演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节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表演人才的培养及市场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哑剧节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同时哑剧节通过听取专家的建议,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改善自身的不足,获得了韩国国家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为节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
二、国内文化旅游典型案例
(一)一生不得不到的地方——大理:金庸寻韵、小资觅踪 云南大理古城是明王朝按大理府设置需要而修建的城池,历经明清两朝数百年,弥足珍贵,至今依然保留着雄伟壮阔的南北城楼以及纵横交错,长短不一的棋盘式街巷建筑格局。目前大理古城占地2.11平方公里,4座城门雄峙东西南北;东有洱海门、西有苍山门、南有承恩门、北有安远门。九街十八巷的青瓦粉墙、“三坊一照壁”的古老民居连同以白族为主题的文化特征把古城装点的魅力十足。这里是千百年来与东南亚诸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重要门户,也是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点。因此,古城内外,展示在游人眼前的是文化资源富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瑰丽画卷。自1994年大理市政府提出“以旅活市”以来,古城旅游在山多、地少、水域面积有限的大理地区便显得极为突出。
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县域旅游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大理从300个候选旅游县市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大理之所以能入选,并不是大家都到过这个地方,而是因为一个著名的小说家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写到此处,他就是金庸。在众多金庸迷那里,金庸笔下的大理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多情的段誉父子、茶花、一阳指、六脉神剑、天龙寺、佛光普照的大理古城、苍山洱海构成了读者对大理的想象图景。其实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这个时候大理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云南行省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开始由大理转至昆明。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为大理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玉洱银苍之间,自然风光绚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如今的大理古风犹存,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虽然几度兴废,但依然显得古朴幽静。
大理有“八大名片”——苍山、洱海、古城、水城、三塔、蝴蝶泉、民居、名花。很多人不仅到这里观光游览,还在这里投资、做学问、搞创作等。大理古城的保护价值可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大理古城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使大理古城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古城的文化旅游开发,也都遵循了“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合理利用”的原则。因此,大理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文化旅游开发的先例。
(二)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
民族生态博物馆是把少数民族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护、传承和研究的生态博物馆。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已联合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创建了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挪两国还拟定将增建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锦屏县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黎平县肇兴乡安堂寨侗族生态博物馆,以形成不同文化类型的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实现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双重目标的新兴旅游模式,生态博物馆强调如下理念:(1)文化遗产应原状的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从这种意义上讲,生态博物馆的面积等于社区的面积;(2)生态博物馆非常强调“尊重”,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信、自豪、自重的社区文化价值,这是一种社区文化赖以长期保存的思想基础;(3)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为将来而保护某种文化整体的手段,因此强调一切有关的文化记忆要原始的保留着,作为这一种文化延续和继承的见证,以排除因实物的征集而破坏了社区记忆的完整性;(4)生态博物馆强调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参与,社区的居民是文化的拥有者和主人,不能将他们从生态博物馆的社区里分离出去。
(三)弘扬潮州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潮州话被称为“古代汉语活化石”;潮州音乐被称为是“华夏正音”;潮州戏被称为“一曲宋元遗韵在”,比京剧、越剧、黄梅戏的历史还要长,为这座城市赢来“中国瓷都”称号。还有那一连串的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在粤东,潮州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是最有优势的。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潮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文化旅游经济潜力巨大。要进一步整合挖掘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资源的对外交流与协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是潮州特色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潮州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潮州的文化特色、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在广东省首屈一指,在国内也特色鲜明,名声在外、优势明显。早在1986年,潮州就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传统体系和项目,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不仅拥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拥有潮剧、潮绣、陶瓷、木雕、泥塑、布马舞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形成了博大精深,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体系。潮州的古城区方圆只有2万平方公里,但却拥有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是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也是展示潮州独特文化的理想场所,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广济桥是潮州文化的招牌,是潮州历史文化的最大亮点,是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从宋代兴建直至明代才完善定型,中间不断地改进不断地重修完善,它是潮州人艰苦创造,聪明勤劳的见证。广济桥是发展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依托载体,它从笔架山宋窑、韩文公祠再到广济桥、牌坊街,连接了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重修完成,进一步扩大了古城文化旅游区。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他的《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中谈到:中国文化史上,内地移民和海外拓殖史,潮人在这两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潮州人文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当是分不开的。潮州文化若干特殊现象,已不仅是地方性特色那么简单,事实上已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环节与项目。
(四)山西打造晋商等文化旅游产品
几年前提到山西,很多人都会像当年的余秋雨先生一样,将其看成是一个特别贫困的内地省份,除了五台山、云冈石窟、山西老陈醋、杏花村汾酒等模糊概念,似乎没有更多的认知和更深的了解。这几年,随着资讯的发达和旅游的升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西,才逐渐揭开其尘封的面纱,显示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成为中国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其实,无论是对于山西人来说,还是对于外地人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导演张艺谋和学者余秋雨。张艺谋的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沦为财富象征符号的晋商深宅大院,在沉寂一百多年之后重新走向世界。十多年前,余秋雨的一篇《抱槐山西》,让辉煌一时的晋商文化,在掩埋了一百多年之后走进人们的视线。当然,提到晋商豪宅大院,首先要提的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称“乔在中堂宅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196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乔家大院拍摄的影视剧目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狄仁杰》、《解放》、《龙虎斗》和《乔家大院》等。
随着放映晋商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纷纷出笼,晋商文化的神秘面纱正渐渐揭开。新晋商的崛起和山西全面开放态势的形成,又极大地催生了波及国内外的晋商文化旅游热的滚滚热浪。伴随着观念的转变。定位的升级、要素市场的配套整改及具体操作思路上的创新,山西旅游业短短几年就走出了曾有的尴尬。已被全面激活的山西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发展的时期。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山西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除影视作品外,山西还在通过各种节庆活动频频亮出文化品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大同云冈国际旅游节、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暨佛教文化艺术节、晋中晋商文化艺术节、运城关公国际旅游节等。“奥运期间,山西将邀请所有冠军免费五日游。”这是全国第一个对奥运冠军发出的免费邀请,也是奥运旅游热潮中,第一个在操作层面引人瞩目的超大举动。
从习惯于默默无闻,到事事发出响亮声音,这一显著的变化表明了山西旅游在促销、宣传机制上的更加开放。山西,这个曾经久怀“煤炭富晋”之梦的能源省份,如今又因“旅游富晋”的崭新思路、因文化旅游业的跨步前行,让世人刮目相看了。
(五)上海:创意园区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
从八号桥、莫干山路50号到1933老场房,近年来愈来愈红火的上海新兴创意产业园区已经不再是办公室板块单调的集合,而是集聚了越来越多旅游要素、逐渐变成的一个“好吃、好玩、好看”的崭新旅游景区。它不仅丰富了上海都市旅游的内涵,也成为反映沪上文化旅游特色的一大亮点。
1、八号桥:从闲置厂房到工业旅游示范点
曾经是闲置的汽车制动器厂房的八号桥,历经改建,如今是汇集了中外创意产业的翘楚,一跃成为文化与时尚的聚集地,甚至还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首个以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示范点。据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秘书长鲍炳新介绍,改造后的八号桥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艺术设计类及时尚类的创意公司入驻,占整个创意园区的80%,包括国际知名建筑及室内设计、影视制作、艺术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其余的20%则被改建成为休闲设施。为配合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游客吃、购、娱的需求,八号桥目前利用剩余空间已经开始了第二期工程建设。
2、莫干山路50号:“上海的塞纳河左岸”
被称为“上海的塞纳河左岸”的莫干山路50号,隐匿在苏州河岸旧的工厂仓库里,红砖青墙中聚集着多个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中心以及画廊,老仓库变成时尚的艺术作品创作工坊,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这些工作室是常年对外开放的,徜徉其间既可以感受新锐艺术的气息,又可以看艺术家如何现场挥毫泼墨,将脑海中的灵感化为纸上神奇,观赏性大大提升;正在招收学徒的手绘玻璃小作坊增加了整个园区的互动参与性,而同样被赋予艺术气息的咖啡馆则填补了莫干山路50号餐饮休闲空白。3、1933老场坊:脱胎换骨后“倚老卖老”
于2007年10月以全新面貌亮相的1933老场坊,作为曾经的远东最大的屠宰场,经过重新设计改造后,吸纳了外滩18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坊的艺术氛围。脱胎换骨后的1933老场坊里汇集了多个创意设计工作室,在那里的创意设计街上,人们可以享受创意设计师们为他们量身而制的独家设计。让人感慨的是老场坊并没有因新元素的融入而摒弃古老的韵味,而是“倚老卖老”,用现代的审美观来“卖老”,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六)山东——青岛啤酒节
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青岛市的重要节庆活动不仅是国内最早创办的节庆之一,目前也已经跻身我国成功举办的大型节庆行列。青岛啤酒节创办于199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经过14年的培育和发展,青岛国际啤酒节无论是在经营思路上,还是在体制设计上已经与举办之初有了很大的不同:1991年至199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主要依靠政府投入。1996年至1998年,从第六届国际啤酒节开始,提出了“民办公助”的办节思路,政府不再给啤酒节资金上的支持,而是提供一些相关政策上的支持,主要依靠企业出资。随后的第六、七、八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处于市场化过渡阶段。从1999年的第九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到2000年第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政府已经开始实现了零投入。从2001年的第十一届啤酒节开始,在青岛国际啤酒节节庆气氛良好,具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经济影响来看,国际啤酒节在短期内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实现了“以节养节”的目标。在对不同行业的关联带动方面,啤酒节对旅游行业,特别是酒店行业和旅行社业带动巨大,在啤酒节期间,青岛市的酒店出租率明显提高,几乎达到了100%。此外,影响较大的依次是市内交通(如出租和公交)、航空、铁路以及商业零售、餐饮业等。在对整个目的地的推动上,啤酒节提升了青岛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青岛作为海滨休闲度假的目的地形象,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城市整个大环境的改造和建设。
从社会文化影响来看,“吃海鲜、喝啤酒”早就是很多青岛人的习惯,啤酒节不仅保留和弘扬了这一传统,同时还提出了“青岛与世界干杯”的国际化发展思路,实现了这一传统与世界啤酒文化对接,也增强了青岛人保留传统的自豪感,让这一啤酒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使得啤酒节也成为老百姓邀请朋友共度的一个欢乐的节日。
(七)香港——文化万花筒
香港地处中国东南端,面积1104平方公里,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262个离岛)组成,人口约700万,是世界知名的深水海港及国际商业、贸易及金融枢纽。旅游业同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工商业支持及专业服务是制造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支撑香港经济发展的四大动力支柱。其中旅游业创造了香港3%左右的总生产值,其就业人数在5%左右,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香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设施众多,其健全的现代化城市接待设施以及自由港的优势条件使香港成为著名的旅游及购物天堂。香港有浅水湾、太平山、迪士尼、海洋公园等大小热门景点49处,香港推出的会展游、游轮游、文化游、购物游、亲子游、休闲度假游等不同种类且个性十足的旅游产品,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到访。香港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素有“文化万花筒”的美誉。香港拥有600间庙宇及众多法定古迹,旅客在香港既可以看到像黄大仙及九龙城这样的古代传统建筑,又可以欣赏到圣约翰教堂、立法会大楼等西式建筑,更可以穿梭于中银大厦、交易广场汇丰总行大厦等现代建筑之间。从这些建筑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香港的文化活动盛世不断,这里一个月平均举行超过300多项文化艺术活动,在这里既可以找到摇滚乐、爵士乐、芭蕾舞、现代舞、话剧、大型音乐剧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又可以发现本地的粤剧以及其他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优质诚信香港游”是香港旅发局“优质旅游服务计划”与国家旅游局倡导的“诚信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于2006年底双方共同倡导并发起,旨在指导消费者正确选择真正有品质的香港产品,以促进香港旅游产业和谐、安全、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3个办事处,人口86.16万,其中城区人口18.71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U”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2、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200公里,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3、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7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102处精致的古院落。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渝舞、巴渝雾川北灯戏、傩戏和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文化;还有其特有的丝绸文化、醋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4、特产丰富
阆中名小吃种类繁多,既具有四川小吃的一般特点—色、香、味俱全,又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的兼具营养丰富、滋补益寿之功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食品小吃之乡”。其中还有保宁醋、张飞牛肉、银河地毯等12个国家和省部名优产品。
三、案例调查
1、经营开发和模式
阆中城分为古城区和新城区,两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受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
阆中古城采取两权分离,政府控股的模式。由名城投资公司负责打造古城、投资融资。其中一部分营运资金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公司对接市场,整合阆中境内各处景点,对各景点统一票务管理、统一导游服务、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旅游路线。
在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中,古城不协调建筑的拆迁工作难度最大。一部分居民拒绝搬迁,认为搬迁安置费过低。公司能力有限,只能由阆中市政府出面,将古城区进行划分,由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居民的搬迁。工作进展才比较顺利,这充分体现了两权分离,政府控股模式的优越性。
名城投资公司同时负责古城的营销和经营。景区的门票收入要全部上缴,由政府统一规划,作为景区进一步开发和建设的资金。剩余的部分再返还给名投公司,作为市场营销、景点维护和公司经营收入所得。以前,阆中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资源得不到整合,优势得不到发挥,景区存在多种管理方式。现在门票价格管理上实行景区“通票制”和景点“单票制”相结合的办法,联票价格低于各单票之和。通过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弱化投资职能,强化规划、保护和引导职能,而经营管理的职能则交给市场。实践证明,无论是阆中还是其他地方,这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方略。
为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使游客在阆中有看点,常年开展张飞巡城、古典婚嫁、秀才赶考、阆苑仙乐等民俗文化节目演出。并将古城内多条街道设立为旅游商品一条街和手工作坊一条街,当地群众纷纷在这些街道销售旅游商品,开设手工作坊制作工艺品。阆中保宁、张飞牛肉、桌尚丝绸、银河地毯等企业还把旅游产品的加工搬进古城,向游客展示独特的工艺流程,引起游客争相观看和购买,形成了好看又畅销的工业旅游,备受青睐。在名特产品、旅游车辆、导游服务价格方面,名城投资公司分别与工商联、个体协会、企业业主和工商、税务、游客接待中心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办法,制定了各个旅游服务行业的知道接个,并将其价格在政务、物价、旅游网站上进行了公布。阆中市物价局也出台多项措施,制定了科学的旅游价格。
在营销方面,按“巩固成渝,发展两线,开拓南北,进军海外”的总思路,开拓四川、重庆等省市二级旅游市场。采取上门营销的方式,先后在宜宾、泸州、达州、绵阳、德阳等40多个二级城市的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播出和刊发了宣传阆中旅游形象广告和平面广告。名城投资公司与省内外12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不少旅游投资者看好阆中,共同营销古城旅游品牌。
总投资600万元、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风水博物馆于2006年12月3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担任解说的是年过六旬、身着华服的银发老者,用他们朴实的语言为游客讲解风水和古城的历史脉络。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风水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买到相关的书籍和纪念品,而且还可以参加有趣的互动活动。同时打造蟠龙山、天宫院为主的风水文化景区,挖掘、整理下闳、三周父子等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民间文化,集中诠释风水古城的内涵。
2、民意调查
有学者根据条件价值评估法即意愿调查评估法或权变评估法。它以调查问卷为工具,基本思路是假定存在一个市场或一种支付方式,你愿意支付多少钱来获得该商品,或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补偿才愿意放弃对该商品的消费。
(1)居民生活影响情况
阆中分为古城区和新城区,两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和所受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因此深入分析两城区居民的不同情况,得到下列结果。
反映出古城新城区的居住设施条件优于古城区。年龄偏轻者(经商者除外)多搬出古城,选择新城区居住。居民对阆中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不强。受居住地和教育程度影响较大。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居民从事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提高古城居民参与度。
(2)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结果
居民大部分对阆中旅游发展成肯定态度,认为旅游能促进阆中经济的发展。但是居民对于旅游使就业机会增多这一项感知不强烈。这说明居民参与度不高。又再一次证明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的重要性。72.9%古城居民和69.4%新城居民认为旅游只使少数人受益的数据也说明了居民自身受文化程度和参与情况的制约,认为旅游收益分配不均。因此政府和名城投资公司应该增加对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他们更好的参加进来,推动旅游发展,并从中获得利益。
四、阆中的旅游发展发展措施
1、旅游发展结合文化活动
2013年,阆中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将阆中古城创建为川东北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省首批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了2013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成功推出“风水古城”灯光展演、《阆苑飞歌》等大型实景文艺表演等文化旅游产品。以此为契机,实施了近200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复建了古城文庙、北街牌坊、西城门楼等标志性古建筑,完善了白塔山、锦屏山等景区配套功能,建成并开放了淳风祠景区等。
2、基础建设,打造品牌文化 实施“城南天下”特色街区等综合休闲区开发,加快戴斯大酒店、盘龙山温泉度假酒店建设,打造花间堂客栈、南津关文化酒店和锦衣巷等特色文化院落,推进熊猫乐园二期、扶元堂二期项目建设。打造休闲文化产品,提升《阆苑飞歌》等节目质量,推出大中型室内演展节目,加快金沙湖水上娱乐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淳风祠.天宫院国际风水文化体验区,营造休闲文化旅游环境。在国内外高端媒体持续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高新兴媒体,加大重点客源地旅游营销力度,扩大阆中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按照“巩固成渝西、拓展长珠环、开发港澳台”的营销思路,优化旅游营销策略,深化旅游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年接纳文化旅游消费国内外旅客600万人次以上,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益50亿元以上、门票收入3500万元以上。
3、加强活动交流
积极参加全省“三大活动”、西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加强国际交流,邀请25个国家(地区)350余名代表参加了国际文化旅游节,与美国查尔斯顿、德国波恩等古城共同发布《世界古城保护.阆中宣言》与美国托马斯威尔市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比利时瓦隆州做客央视《城市1对1》栏目;组织王皮影艺术团再次赴法国交流演出;代表中国古城和四川宜居城市参展首届中欧城市博览会,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南津关、滨江新天地、张飞牛肉义园等片区服务业充满生机,大蓉和、新世纪百货等知名品牌入驻阆中,国际商贸城、火车站现代物流园等文化产业成功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亿元,同比增长15%。
4、建立文化相应设施
目前,我市配齐了4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2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41村级文化活动室的文化设施设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茶园、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成并免费开放。城市景区常年有文化旅游节目巡学演,社区及乡镇居委会等常年群众性健身舞、民众文化活动开展,城市居民和乡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热情空前高涨。农民艺术节、万人广场舞大赛及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等品牌文化活动惠及城乡,文化惠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欢迎和好评,促进了阆中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和建议
从阆中景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阆中实行两权分离后,短短几年时间里,景区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激活了古城的生命力,促进了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居民对旅游发展持肯定态度,阆中古城开发算得上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阆中的情况,基于旅游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上来说,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比较有效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两权分离
阆中古城采取两权分离,政府控股的模式。以企业模式进行旅游开发和管理,极大的促进了阆中旅游业的发展。在对其开发和经营方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居民对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和感知态度及其他景区分离的先进经验。企业政府通过走市场化道路,弱化投资职能,强化规划、保护和引导职能,而经营管理的职能则交给市场,这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战略。体现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
2、提高居民参与度
根据居民的居住地、职业、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差异,政府要在宣传和引导方面因人而异,鼓励当地居民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处理好拆迁安置事项。政府机关人员要做好示范性工作。多开发游客和居民都可参加的特色旅游活动,使客人能感受到和地方居民一同传承着的千百年的文明,给人以真实之感,而不会认为这些活动只是吸引游客眼球的活动表演。鼓励资金充足者投资景区开发或经营旅游业务,退休或时间充裕的居民参加相应的宣传活动,既能自我休闲又能增加旅游特色。这样更能减少耗损,摩擦性成本,更快的将商业旅游的发展和当地的文化融合。
3、加强教育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加强旅游知识的传播和培训。要像阆中古城关于当地居民的对旅游发展的环境感知研究一样,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和景区的认识要到位,并且要提供相应的旅游培训和基础环境保护知识。还要对景区居民进行引导,保护城区是居民的共同责任,便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减少由于过度商业化而导致破坏环境,破坏旅游资源,争取在旅游的发展和融合当中寻求一个平衡点,稳定适度发展。
4、政府主导 根据阆中古城的例子分析,旅游文化局及政府的作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和当地举办民俗活动,对阆中的宣传起到了重大的影响,还有具体措施中也体现了其重大意义。在文化的保护上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对牺牲利益比较大的居民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等等。
六、结语
本文以阆中古城景区的开发情况和发展,结合当地旅游和文化的具体情况,搜集了相应的资料和一些重大措施,总结了一些关于旅游开发在当地融合发展的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具体的呈现,能够帮助相关的景区提供一定的事项和建议,供大家指点和参考、交流。
第三篇:国内外典型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国内外典型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代宝乾汪彤;(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摘要】地铁安全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熟点领域之;【关键词】;1引言;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部分.引起运量人、快速;2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2.1疏散难度大;rlJ垂直高度深;(2)逃生途径少;(3)营救路线单一;2.2扑救难度大
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年9月西宁
国内外典型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
代宝乾汪彤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摘要】地铁安全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熟点领域之一,地铁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还会造成城市的大面积交通堵塞,因此,地铁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铁典型事故的特点,统计分析了国内外所发生的主要地铁事敌情况,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策措施建议和较为先进的地铁安全管理方法。
【关键词】
1引言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部分.引起运量人、快速、止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的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世界范围内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步伐加快,丈中型城市普遍出现人口密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能源匮乏等问题。地铁经过150年的发展机车车辆、自动控制、通信信号等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地铁、轻轨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典型地铁事故;地铁系统;预防措施
2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2.1疏散难度大
rlJ垂直高度深。如果仅考虑到地铁商业运营的特点,地铁一般建于地下15m左右,如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垂直深度为地F7—25m;如果考虑商业和战备兼顾的地铁,则一般建于地F30—70m左右,如日本东京都营大江户地铁线,其中六本木车站共七层,深入地下达42.3m,仅台阶就多达200级。一旦突发火灾事故后.乘客从站台或站厅仅凭自身体力往地面逃生,外加对地铁环境的不熟悉,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
(2)逃生途径少。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的单一性.除安全疏散通道外,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部分地铁设计上仅考虑残疾人专用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和楼梯,可能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更加不具备大量乘客安全逃生的条件。
(3)营救路线单一。消防人员想要进入地铁站内或隧道内实施救援,无其它捷径,只能从乘客逃生方向的通道逆向进入。这样消防人员势必与逃生群体发生冲撞,人员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不能保证。
2.2扑救难度大(1)火情侦察困难,难以接近火点。(2)地铁山入口少.通道狭窄.疏散距离长?地
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5年9月西宁下空间有限,视线不清,通信中断等原因,扑救进攻和撤离困难。(3)大型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进入人员因烟热作用,不易接近起火部位,延眭扑救时间。(4)地铁密闭条件好.火灾发生后,热量不易散出,火势猛烈阶段.温度可达1000℃以上,有时会造成气流方向的变化,对救援和逃生影响较大。(5)地铁隧道出入口少,与外界相连的孔洞少。隧道火灾多半是缺氧燃烧,产生大量烟雾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烟气的蔓延速度和范围超过火势的蔓延,疏散不及时,将导致中毒或窒息危险。
2.3允许逃生时间短
针对她铁火灾事故,日本消防部门曾做过试验,日本地铁的车厢虽教确认具有不易燃烧性,但起火后,快则1分钟,慢则8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2-5分钟内,车厢内烟雾弥漫就无法看清逃生出口,相邻的车厢在5-10分钟内也会出现相同情形。试验证明,允许乘客逃生韵事件只有5分钟左右,此外,车内乘客的衣物一旦引燃,火势可在短时间内扩大,允许逃生的时间则更短。
3国内外地铁火灾统计分析
世界地铁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的地铁发展只有近四十年,因此,通过国内外地铁火灾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详见表1,可以归纳总结出地铁火灾的发生原因。
表l国内外地铁火灾事故情况一览表
时间地点原因及事故类型后果
1903年8月法国巴黎车厢是用木质材料进行装
修84名乘客不幸在地铁中丧生
197i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机车短路诱发火灾36辆车被毁,司机死亡1973年3月法国巴黎第七节车厢人为纵火车辆被毁,2人死亡
1974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尔车辆内废旧轮胎引起电线9辆车被毁,300m电缆烧断
短路引起火灾
1974芷俄罗斯莫斯科车站平台引发火灾中断运营,无伤亡1975年7月美国波士顿隧道照明线路被拉断.引发
大火中断运营,无伤亡
1975年5月葡萄牙里斯本火车头牵引失败,引发火灾4辆车被毁
1976年lO月加拿大多伦多人为纵火4辆车被毁
1977年3月法国巴黎天花板坠落引发火灾无伤亡 1978年10月德国科隆丢弃的未熄灭的烟头引起
火灾伤8人
1979年1月美国旧金山电路短路引起火火灾死亡1人,伤56人1979年3月法国巴黎乘客车厢电路短路引发大
火毁车1辆,伤26人
1979年9月美国费城丢弃的末熄灭烟头引燃油
箱2辆车燃烧,4名乘客受伤
1980年4月德国汉堡车厢座位着火2辆车被毁,伤4人1980年6月英国伦敦丢弃的来熄灭的烟头引起
火灾死亡1人
.184.
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膏年科技论坛论文集
1981年6月
1981年9月
1982年3月
1982年6月
1982年8月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波恩美国纽约美国纽约英国伦敦2006年9月西宁电路引起火灾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火灾传动装置故障引发火灾人为纵火电路短路引起火灾死亡7人车辆报废,无人员伤亡伤86人,1辆车报废4辆车被毁伤15人,1辆车被毁
大火燃烧了3个多小时,3名
消防队员死亡,3名救援队员 受伤。1983年8月日本名古屋地铁站变电所起火
电路着火
列车座位着火1983年9月1984年9月
1984年11月
1985年4月德国慕尼黑德国汉堡2辆车被毁,伤7人2辆车被毁,伤1人车站损失巨大伤6人英国伦敦法国巴黎
英国伦敦车站站台引发大火垃圾引发大火地铁站机房内产生电火花,32人丧生,100多人受伤,地下二层的两座自动扶梯和地下
一层的售票厅被烧毁。
重伤58人1987年11月引燃自动扶梯的润滑油导致大火1991年4月
1991年6月瑞士苏黎士德国柏林地铁机车电线短路起火人为火灾
电动机车电路故障引起火
灾18人送医院急救死亡558人,伤269人1995年10月
1999年5月
2000年ii月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奥地利萨尔茨堡
州地铁车站人数过多意外列车上的电暖空调过热,使保护装置失灵引起火灾54人被踩死死亡155人.受伤18人
死亡140人,伤289人失踪318
人2003年2月
2003年1月 2004年i月韩国大邱英国伦敦香港人为纵火列车撞月台引发大火人为纵火至少造成32人受伤有14人不适送院
说明:本表收集的数据为国内外发生的给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故.
图1地铁事故原因分析图
.185-
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年9月西宁4典型案例分析
4.1阿塞拜疆巴库地铁火灾
(1)事故基本情况:
1995年lO月28日,阿塞拜疆巴库地铁因机车电路故障,诱发火灾,殃及列车3、4节车厢着火.造成558人死亡,269人受伤。
(2)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机车电路故障。
间接原因:(1)司机缺乏经验,紧急刹车把列车停在了隧道里;(2)车辆使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易燃物;(3)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
4.2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事故
2003年18目上午9时50分,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一号线上,1079号列车正朝着市中心的中央路站飞驰,当地铁列车徐徐开进中央路站的时候,2号车厢里有位身穿深蓝色运动装的汉子突然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像是牛奶罐的东西,可是,他不是在喝奶而是拿打火机在罐口上点火。坐在身边的朴今泰等人以为他在玩打火机,于是劝他不要在车厢内玩火。可是,“咔嚓”、“咔嚓”,这位玩火者的动作还在继续。朴今泰等觉得这个人有点儿不对头,赶紧冲上去和他展开搏斗。在搏斗过程中,满罐的汽油洒在了这位“神秘”人身上和车厢座位上,打火机点燃了汽油,瞬间车厢变成了火海……。韩国大邱地铁纵火事件事件线分析如图2所示。
大邱市地铁的火灾虽然是有人故意纵火而造成的,但是出现如此大的伤亡却是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从事故现场站台到地铁地面出口步行只需两分钟,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伤亡,分析有以下主要原因:
①大邱地铁的车站内虽然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除烟设备和紧急照明灯,但是这些安全装置在对付严重火灾时仍明显不足,尤其是自动淋水灭火
装置,由于车厢上方是高压线,为了防止触电,车厢内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因此,大邱市地铁发生大火时,不可能尽早扑救,车站断电后,车站一片漆黑,紧急照明幻„和出口引导幻‟均没有闪亮。
②车厢内的座椅、地板和墙壁虽然都是耐燃材料,但经受不住过于猛烈的火焰,玻璃纤维和硬化塑料在遇到火焰和高温后起褶,而这些材料一旦燃烧起来,大多会释放出有毒烟雾.这些烟雾在火灾之后几分钟内,导致现场人员窒息和救援人员难以迅速接近现场。
⑨加重此次火灾伤亡的另外~点是:地下设施根本没有发生火灾时强行抽出烟尘的空调„最施.以致事故发生后三、四个小时后,救援人员还只能束手无策,由于地铁没有排烟设备,现场弥漫着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因此最初的救援行动严重受阻。
④在此次火灾事故中,由于地铁公司消极应对结果,在不知火灾事实的情况下,车站的中央控制室没有及时阻止另一辆列车进入车站,造成无辜的连累,导致伤亡人员增加。.186_
全国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年9月西宁
上午9时52分列车
1079发生纵火
列车驶入中江路 车站
中央电视监控屏幕
显示发生”火警”7S
地铁站报告中江
17s路站发生火灾
火车1080由大邱
站驶往中江路站
列车】080驶达中
江路车站
由于火灾传感器作用地
铁商场被安全门关闭
指挥室向1080车
司机发出紧急通知
列车1080停,火由
1079传播到108017s1.包敷易燃材料的顶棚和座椅已经燃烧
2.火势迅速传播
3.列车1080的1名司机取出控
制钥匙
4.乘客由1号车厢逃出
5.4号车厢内的乘客手动打开车 门火势得到控制
6.许多乘客打不开车门被截留
在车厢内
图2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地铁纵火事件线分析图
.I87.
第四篇:国内外典型事故救援案例
国内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 科学救灾.....................................................................4
一、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抢险救灾规定.......................4
二、矿井事故特性分析..................................................5 第二章 事故救援案例分析....................................................8
【案例1】江西丰城坪湖矿“4·11”火灾事故的处理与分析.........................................................................................8
【案例2】江西太阳矿罗家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处理与分析...........................................................................................12
【案例3】河北承德暖儿河矿“1·26”爆炸事故的处理与分析...................................................................................18
【案例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滨湖乡一矿“8.8”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处理与分析........................25
【案例5】 吉林省通化集团“3.29”“4.1”煤矿瓦斯事故的处理与分析............................................................................40 第三章
矿井事故救援违章指挥的表现、产生原因分析及预
防措施...........................................................................................43
一、矿井事故救援违章指挥的表现.............................43
二、矿井事故救援违章指挥的原因.............................55
三、避免救灾失误和违章指挥的措施.........................58
前言
目前,我国煤矿中灾变处理技术尚处于经验型阶段,即抢险救灾时由指挥者依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矿井有关图纸和事故现场的灾情信息,对事故情况做出判断及相应的救灾决策,由矿山救护队实施抢险救灾。在这种状况下,抢险救灾的成败则取决于救灾方案和指挥决策的正确性,救护队行动的正确性和抢险救灾材料是否充足。而救灾方案与指挥决策正确与否则取决于指挥者的素质,取决于指挥者对灾情分析、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对井下情况的熟悉程度,特别是其对救灾原则掌握的程度和处理灾变的经验多少;救护队行动的正确性和抢险救灾材料是否充足取决于灾区信息的多少及其准确性。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煤矿陆续发生了几起煤矿事故,如:3月29日晚,吉林省通化矿业集团八宝煤矿在抢险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4月1日,该企业擅自组织下井救援,结果再次遭遇瓦斯爆炸,共造成53人死亡或失踪。另外,4月14日,榆林市榆阳区上河煤矿井下发生缺氧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两起事故的共同点是: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由于领导缺乏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必备的救援指挥能力,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扩大,教训极其深刻,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认真吸取教训,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按照公司要求,安监局救护消防大队组织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编制《国内事故救援案例分析》,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以提高煤矿企业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实现“科学决策,安全施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一章 科学救灾
一、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抢险救灾规定
井工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受到瓦斯、矿尘、火、水、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当矿井发生事故后,如何安全、迅速、有效地抢救人员、保护设备、控制和缩小事故影响及其危害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救灾工作的关键。任何怠慢、决策失误或指挥不当,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因此,国家法律、法规对抢险救灾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1、《矿山安全法》的规定
(1)矿长必须经过考核,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
(2)发生矿山事故,矿山企业必须立即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如实报告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
(3)矿山事故发生后,应当尽快消除现场危险,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现场危险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4)矿山企业主管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依照《刑法》114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责任人。
单位责任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二、矿井事故特性分析
每个矿井,甚至在同一矿井的不同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生产环境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即使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因主客观条件不同,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各有其独特性,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重大灾害事故都有以下共同特性:
1、突发性
重大灾害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它给人们心理冲击最为严重,最容易出现措手不及,使指挥者难以冷静、理智地考虑问题,难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救灾措施,在抢救的初期容易出现失误,造成事故的扩大。
2、灾难性
重大灾害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或使井下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若指挥决策失误或救灾措施不得力,往往酿成重大恶性事故。在处理
事故过程中得悉已有人员伤亡或意识到有众多人员受到威胁时,更增加了指挥者的心理慌乱程度,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3、破坏性
重大灾害事故,往往使矿井生产系统遭到破坏。它不但使生产中断,井巷工程和生产设备损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同时,给抢险救灾也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通风系统的破坏,使有毒、有害气体在大范围内扩散,会造成更多人员的伤亡。这就要求指挥者在做救灾决策时,要充分考虑通风系统的情况,通风系统破坏与否对救灾方案起关键性作用。
4、继发性
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复发生同类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称为事故的继发性。例如:火灾可能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也可能引起再生火源;爆炸可能引起火灾,也可能出现连续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多次突出,也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继发性的存在,要求指挥者在制定救灾措施时,多做些预想,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继发性事故。而且,一旦出现继发性事故,能胸有成竹地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只顾处理目前发生的事故,不顾及事故的发展变化。
由于重大灾害事故存在上述特性,要求指挥者在重大灾害事故面前,冷静、理智、全面的考虑问题,提高决策和指挥能力,有针对性
地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减少事故的损失。在重大灾害事故的突然冲击下,国内外有些煤矿指挥者缺乏应有的救灾知识或缺乏冷静、缺乏预想,出现指挥失常,使事故扩大的案例多次发生,这血的教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章 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案例1】江西丰城坪湖矿“4·11”火灾事故的处理与分析
1983年4月11日,江西丰城局救护队在处理坪湖矿3115掘进工作面火灾过程中,由于矿井领导违章指挥,5次冒险进入独头巷道。在第五次进入独头巷道时,发生瓦斯爆炸,死亡25人,伤16人。其中,救护队指战员死亡11人,伤10人。遇难者中还包括1名副局长、3名矿领导、1名生产处长。
一、矿井概况
坪湖矿1964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45t/a。煤尘有强烈爆炸性,自然发火期为2~6个月,属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为斜井开拓,当时生产的采区为二水平(-300m)东下山采区,布置3条上山,双翼开采。工作面回风巷3114掘到位后,向下做开切眼与3115贯通,至事故前已掘开切眼49m(尚有81m未掘);事故前工作面运输巷3115尚差4m即开切眼位置。两掘进头皆由局部通风机供风。
二、事故发生及救援经过
1983年4月11日零点53分,3115巷掘金工作面迎头放完炮后,瓦斯检查员和放炮员进入查炮,走至第二、第四刮板输送机时发现迎
头有灰白色浓雾,瓦斯检查员向通风调度室和矿调度室进行汇报。当日矿值班副总工程师判断迎头起火,马上做了三点布置:“一是要矿调度员通知驻矿救护队下井侦查和灭火;二是要当班瓦斯检查员守住3115通风机不能停;三是通知东边变电所派电工去3115检查风电闭锁开关是否关死”。接着又向掘进而去的1名班长布置了三点:“一是要与瓦斯检查员守住通风机,绝对保证通风机不能停;二是从3505进风巷撤出迎头人员;三是瓦斯检查人员加强瓦斯检查,有何变化,立即汇报,等救护队到达”。
11日1时25分,矿副总工程师对矿山救护队布置任务:“一是从3507进入,沿途检查有害气体,防止回风侧有人中毒,并查明掘进人员是否全部撤出;二是守住3115通风机不能停风;三是先侦察火区,包括有害气体成分,侦察结果立即汇报;四是带灭火手雷,轻装快速前进,侦察后强行灭火,若不可能强行灭火,再考虑立即封闭”。驻矿救护队下井后,向矿副总工程师汇报:“井下烟雾很大,救护队人手不够(仅有8人),灭火器材也不够,掘进工人已全部撤出,仅有换班的2个瓦斯检查员守通风机”。矿副总工程师当即命令救护队派人守电话,把人撤到进风侧组织侦察,控制火势千万不能超过3507交叉口。这时,驻矿救护队第一次侦察只能进到3115内第二部刮板输送机中段,烟雾大,CH4浓度为0.9%,建议封闭。
3时10分,矿副总工程师与矿长商量后,下达三条命令:“一是立即撤出东翼全部人员;二是同意封闭,火速组织材料下井;三是在进风侧建立火区电话”。3时20分,矿长带电话工下井,移装了
电话,在井下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并决定第二次进入侦察。4时10分左右,驻矿救护队长汇报了第二次侦察情况:迎头烧了1节风筒,有1个炸药箱在火旁边,里面有炸药雷管,温度为40℃,CH4浓度为5.7%,水管烧烂了法兰皮垫,形成很大的水幕,水幕边的火已经熄灭。根据当时的情况,矿副总工程师与其他指挥人员商议,决定派救护队第三次进入,将炸药箱抢出。接着又第四次进入灭火。
4时30分,救护队向调度室汇报:“烧着的炸药箱已经拿出来了,离迎头40~50m处着火,明火已全部扑灭”。听了救护队的汇报后,局、矿领导都以为火已被扑灭。4时35分,经过领导研究,决定召开调度会,安排早班工作。5时10分,1名副矿长指令早班调度员:“
311、314面进行采煤,集中区段运输巷3505第二部刮板运输机不要落低,改为中班干”。
实际上,3115掘进头的火并未全部扑灭,救护指战员正在研究灭余火的办法。因火源离迎头40多米,火是从迎头燃烧出来的。第四次进入灭火时测定CH4浓度为8%~10%,温度为45℃。经在场的局、矿领导决定,先洒水灭余火。于是,救护队第五次进入灾区,扑灭余火时,发生了瓦斯爆炸。
三、事故救援分析
1、领导应该吸取的教训
(1)未形成统一的处理事故指挥系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处理这次事故时,未及时成立指挥部;救护队下井后缺乏统一指挥;1个副局长、1个生产处长、3个矿领导下井后井上下
联系不上,形成多头指挥。
(2)违章指挥是造成救护队指战员等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3时20分,井下临时指挥部未认真研究灭火方案,便进行指挥;救护队第四次进入灾区时,测得CH4浓度为8%~10%,棚顶有33cm厚的青烟,说明火仍然存在,随时有暗火蔓延扩大的可能。在这种巷道内充满瓦斯、不需救人的情况下,局矿领导指挥救护队再次进入灾区洒水灭余火,属于违章指挥、冒险救援。结果,洒水时由于露出余火,引起瓦斯爆炸,导致死亡25人,伤16人(救护队死亡11人,伤10人,局、矿领导伤亡多人)的重大伤亡事故。
2、救护队应该吸取的教训
救护队第三次进入、第四次进入都是违章冒险行动,只是侥幸未出事而已。
(1)3115机巷70m胶皮风筒烧断后,巷道迎头成了盲巷,集聚了大量瓦斯,测得烧棚处的CH4浓度为8%——10%,并有余火,说明氧气没有消耗完,已具备了瓦斯爆炸条件。
(2)思想麻痹,井下救灾基地位置不当,是扩大伤亡人数的重要原因。第四次进入灭余火后,未考虑迎头火实际未熄灭,就向地面汇报“火已全部熄灭”。在井下指挥灭火的领导更盲目地向调度室打电话,提出可以恢复生产。在这种麻痹思想的支配下,不仅未及时撤出一部分人员,并且使参加指挥的局、矿干部和其他灭火人员都围集在3507上山地段。第五次进入直接灭火的救护队指战员,就在3507巷口不远的地点待机,这里实际上成了井下基地,发生爆炸后,井下
基地的人员和队员受到直接冲击,使救护队员死亡2人,重伤10人,导致事故扩大。
【案例2】江西太阳矿罗家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处理与分析
1999年10月14日6时10分,江西太阳矿罗家井发生1起瓦斯爆炸事故,当场死亡3人,重伤3人。发生事故后,该矿领导违章指挥,又组织9名人员下井抢救,因高浓度CO而中毒。其中,2人生命垂危,其他人员均失去行动能力。
一、矿井概述
太阳矿属高安市小煤矿,拥有生产矿井5对,据高安市约6km。罗家井位于太阳乡东南面的罗家村,设计生产能力为2万t/a。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抽出式通风方式,即2号井进风,1号井回风,两井均有工作面,同时生产。1号井工作地点完全使用2号井污浊空气。矿井尚未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检测制度,安全技术管理落后,采煤方法为反斜坡高落式炮采,巷道支护质量低劣,各种设施不配套。1号井事故地点使用1太5.5kW局部通风机供风。2号井与1号井虽然相通,但行人非常困难。井下使用0.8t圆吊桶装煤,1t矿车底盘运载,经2部绞车提升到井底,再提升到地面。
二、事故处理及救援经过
事故发生在2号井掘煤巷迎头。据事后了解,10月14日早班(5~13时)迎头有6人上班,主要工作任务是放炮采煤。大约在6时45分左
右,地面井口工听到井下一声巨响,随之,一股黑烟腾空而起,意识到井下发生了事故,便跑去向矿领导汇报。该矿矿长立即召集现场9名人员(包括干部和工人)下井抢救,抢救方式是从通风机处接风筒送风,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营救人员。9名抢救人员根据矿长命令,从1号井下井,经过-60m下山进入掘煤巷道,在距通风机15m处发现3名遇险人员,立即将3名受伤人员救出了地面。然后继续接风筒向煤巷迎头推进,准备寻找另外3名人员。由于CO浓度越来越高,抢救人员中毒也越来越深,已有几个人感到头痛欲裂,四肢无力,便躺在局部通风机旁边休息:几名年轻人员强力支撑,欲向前进,但最后终于坚持不住,向外撤退,在距风筒口3m处全部昏倒。7时30分左右,地面指挥人员见9名抢救人员联系不上,又派2名工人下井查看情况,2名工人下井到达井底便感到不舒服,到了-60m下山巷道中段,觉得头昏脑胀,立即撤出返回地面,把情况汇报给矿负责人,矿领导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打电话向英岗岭矿务局救护队求援。英岗岭救护队于10月14日7时45分接到救援电话,经请示征得矿务局领导同意后,由正、副中队长带领1个小队总计12人立即驱车前往,于8时05分到达事故矿井,初步了解矿井事故情况后,决定立即下井侦察救人。因为2号井通1号井的巷道低矮狭窄,身背呼吸器不能过人,救护队决定由1号回风井下井,并初步制定方案如下:(1)成立抢救指挥部。救护队长负责井下救灾的全面工作,与太阳矿矿领导共同协商处理抢救工作。
(2)立即切断1号、2号井井下除尘通风机、信号铃以外的一切电源,防止井下因电器失爆再次引起爆炸事故。
(3)救护队由1号井下井,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侦察时要特别注意搜索火源,发现火源立即扑灭;沿途检查有害气体,寻找遇险人员,发现后立即救出灾区。
(4)撤出在1号、2号井井下工作的其他人员,停止生产。(5)救护队下井时,动作要迅速,行动要谨慎;在经过垮落区时要特别小心,并进行支护维修。
14日8时10分,救护队出发。在1号通风机口检查,CH4浓度为0.2%,CO浓度为0.002%,CO2无。下井后,在井底检查,CH4浓度为0.6%,CO浓度为0.026%,CO2浓度为0.2%,温度为23℃。在-60m下山石门中段发现第1名遇险者,趴在地上,已无行动能力,口喊“救命”,声音已很微弱。此处CH4浓度为0.6%,CO浓度为0.03%,温度为23℃。救护队立即把他拾到井底,将他放入吊桶中送至地面。然后继续沿-60m下山侦察前进到达平巷挂钩点,此处CH4浓度为0.8%,CO浓度为0.04%,CO2浓度为0.5%,温度为23℃。再前进20余米到达事故巷道回风口,此处CH4浓度为1.8%,CO浓度为0.05%,温度为26℃。距回风口前面10余米处的进风巷道中安装的1台5.5kW局部通风机正在运转,风机旁躺着3名遇险人员,神志较清醒,但全身乏力、头痛。据了解,距局部通风机25m处的巷道内,还有5名人员没有出来。救护队立即进入火灾区,将5名遇险人员全部搬运到局部通风机旁边进行抢救。这5人均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其中,有2人全
身冰凉,呼吸、脉搏、心跳非常微弱,已出现假死征兆。指挥员当即决定,在新鲜风流处留下2名队员对伤员进行急救苏生,其余8人携带必要的装备,继续进入灾区进行侦察,查明灾区内是否有火源,以及遇难人员分布地点等情况。
在抢救出的5名遇险人员位置处以内,风筒全部损坏,风筒送风至下山15m。在-105m下山中段,装煤桶装煤4后已被冲击波推翻,位移达2m,矿车底盘掉道后横挤在巷道中间。此处,CH4浓度为5%,CO浓度为0.06%,C02浓度为0.6%,温度为26℃。向前侦察30m,巷道中出现第一个垮区,垮塌长度为4m左右,经检查,CH4浓度为14%,CO浓度为0.8%,CO2浓度为0.6%,温度为28℃。小分队从巷道顶部找到1个洞口,经简单修理,队员按顺序通过。向前行走10m,出现第二个垮区,垮塌长度为8m左右,垮落物全部是大块煤。经检查,CH4浓度为15%,CO浓度为0.9%,CO2浓度为2%,温度为29℃。小分队从棚顶清出1条通道通过。再前进5m时,到达第三个垮区,垮落长度为4m左右,经检查,CH4浓度为16%,CO浓度为0.9%,CO2浓度2.3%,温度为31℃。又前进10余米时,到达第四个垮区,冒落长度为3m左右,经检查,CH4浓度为18%,CO浓度为1%,CO2浓度为2.7%,温度为32℃。穿过垮落区12m处,又到达第五个垮区,垮塌长度为3m,经检查,CH4浓度为19%,CO浓度为1%,CO2浓度为2.6%,温度为32℃。再前进20m时,发现第一名遇难人员,头前脚后,扑倒在地,头发及身上衣物等全部被烧毁,矿灯完好,矿赗掉在地上。该处CH4浓度为19%,CO浓度为0.9%,CO2浓度为2%,温度为32℃。前进8m后,发
现第二名遇难人员,双手向前伸,头前脚后,扑倒在地,头发烧焦,皮服烧烂严重,衣物烧毁,矿赗掉在地上,矿灯完好,有亮光。该处CH4浓度为19%,CO浓度为0.9%,CO2浓度为1%,温度为33℃。再前进3m为溜煤眼,但未发现第三名遇难者。小分队决定由行人眼上去侦察。在见煤迎头未发现火源,落煤较多。侦察小分队经认真查找,最后在行人眼1个垮塌破坏的空间内发现最后1名遇难者,头朝外,翘起屁股,趴在地上。为此,井下指挥人员决定4人抬1名遇难者,按原路返回至基地(局部通风机旁边)。将2名遇难者抬到基地后,在基地苏生的2 名队员汇报:2名重伤人员已脱离危险,其他人员已经清醒过来。稍作休息后,指挥人员决定每3名队员护送1名受伤者升井,并派2名队员护送升井且向指挥部汇报。运送伤员已脱离危险,其他人员已经清醒过来。稍作休息后,指挥人员决定每3名队员护送1名受伤者升井,并派2名队员护送升井且向指挥部汇报。运送伤员按“先重后轻”的原则,经过全体救护指挥战员的共同努力,经2h终于将8名遇险人员全部搬运至地面。此时,已经是12时30分,救护指挥战员全身均被汙水湿透,且体力消耗很大,指挥部决定救护队员吃饭、整理装备,待恢复通风后再抬出剩下的第三名遇难者。
13时45分,救护队员吃完饭,换好呼吸器药品,装上备用氧气瓶,做好了下井准备。为尽快抬出遇难者,根据遇难者家属的要求,指挥部决定不恢复通风,救护队重新佩用呼吸器下井,抬出遇难者,再次由1号井下去,按原路进入灾区。此时,灾区CH4浓度为34%~41%,CO浓度为0.4%~1%,CO2浓度为0.5%~2%,温度为28℃~33℃.经过2h的努力,终于将第三名遇难者拉出地面,至此,事故处理圆满完成。
三、事故处理分析
(1)救护指战员出动迅速。约20min赶完25km路程到达事故矿井,为事故抢救成功争取了时间。若晚5min, 2名重伤者则可能牺牲。
(2)救护队到矿后,及时成立了抢救指挥部,使整个事故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抢救过程中,救护队的行动方案全部由救护队长决定,矿方领导负责协调,其他的领导负责善后及医疗等事宜。特别是在抢救方案上,指挥部面对这么大的事故,能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决策果断,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参战救护指战员,英勇顽强,吃苦耐劳,这是事故处理成功的保证,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广大救护指战员发扬救护队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连续作战,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这与平常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1、领导应该吸取的教训
(1)爆炸事故发生后,该矿领导不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不立即召请救护队进行救灾,盲目组织本矿干部和工人下井救人,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爆炸事故的抢险就灾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让没有救灾经验,又无自保装备保护自己的人员去救灾,极易造成救灾人员伤亡,扩大事故损失(事实上这9人都已中毒)。也反映出该矿领导根本没有矿井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
(2)当先下井救人的9名干部和工人没有消息后,矿领导又再次
违章指挥2名工人下井救灾,是错上加错。由此可见,加强对乡镇煤矿领导救灾知识的培训教育极为重要。
(3)该矿通风系统不合理,串联通风,工人违章作业,矿领导根本不具备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乡镇煤矿的整顿极为迫切。
2、救护队应该吸取的教训
救护队在寻人救人过程中,灾区CH4浓度高达5%~19%,仍继续深入灾区,是一种违章冒险作业。更为严重的是没有安排待机队,更违反了《煤矿救护规程》的规定,也增加了深入灾区的救护人员伤亡的危险性(出现危险时无待机队救助)。
【案例3】河北承德暖儿河矿“1·26”爆炸事故的处理与分析
2002年1月26日9时48分,、河北承德暖儿河矿413工作面发生1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在事故抢救中于27日12时30分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第一次爆炸死亡18人,1人失踪:第二次爆炸死亡10人,受伤12人。这次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1人失踪,12人受伤。
一、矿井概况
该矿始建于1982年,矿井设计能力为21万t/a,核定能力为15万t/a。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中央边界式抽出式通风,主要通风机型号为4-72-22NO16,功率为110kW,风量为2000m³/min左右。
开采侏罗系下花园组一层煤,煤层倾角为25°—80°,煤层厚
度为2~8m,煤质度为1/3焦煤,发热量为27.08MJ。该矿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4.6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38 m3/min,属高瓦斯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为12个月,煤尘爆炸指数为48.2%,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413工作面走向长度为300余米,倾斜长度为30m,煤层厚度为6m左右,上下区段平巷采用工字钢支护,开切眼为摩擦支柱木板梁支护,运输巷为刮板输送机运煤。该工作面位于向斜构造中,开切眼下部倾角近水平,工作面上部运煤采取自溜方式,下部用扒斗机。因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采用落垛式采煤方法。事故前该工作面分2处作业,一部分人在下运输巷16号眼以里两帮出煤,一部分在9号眼里掘进。
二、事故处理经过
2002年1月26日8时,全矿共人井92人,其中413采煤工作面当班出勤24人。
矿调度室在9时48分接到413采煤工作面爆炸的报告后,马上通知矿救护中队。救护队于9时55分赶到井口入井。调度室于9时50分左右通知了所有矿领导,矿领导迅速先后来到调度室组织指挥抢险救灾。
11时23分,调度室接到救护队从井下打来的电话,汇报说采区2条上山全部冒落,工作面上下区段平巷出口因塌方不能进入,两区段平巷内也有多处冒顶进不去人。矿长赵某安排安全副矿长兼总工程师林某带几个人马上运料入井。
约13时,林某等人在三车场外变电所遇到在此待命的采煤区区长赵某等23人,于是林某带领他们1起进人五车场。林某、赵某和1名电工去里面观察情况,出来后就安排工人清理巷道。
14时,赵矿长等有关人员来到现场,经观察情况后和林某、赵某等人商量,安排工人在5名救护队员监护下抢修巷道。根据当时情况分析,里面可能有幸存者。为加快抢修进度,商定4h一班,每班20人作业。
14时46分,赵矿长从井下给调度室打电话叫采区马上派20人入井。林某在井下一边组织清理维修,一边安排在南二大巷打上木板密闭,并抹了黄泥。
17时40分,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唐山办事处张主任等人赶到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后对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提出的抢险救灾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经指挥部通过后交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要求其严格按方案实施,但是落实情况并不好。经清理维修后413工作面运输巷道已能进人。
约20时,救护队进入工作面运输巷灾区现场侦察。23时,侦察员发现7名遇难人员尸体,并组织外运。27日4时20分,又找到1名遇难者尸体。在此过程中,陆续将3名尸体运出井口,5名尸体暂放五车场变电所附近。
灾区具体情况是:爆炸后,工作面运输巷进风流中CO没有,CH4浓度为0.5%;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口处CO浓度为0.1%,CH4浓度为2%,CO2浓度为0.2%。事故后南翼回风上山下部挡风墙被摧垮,风流短路,采区内只有少量风流从冒落的煤岩缝隙中通过。在区段运输平巷冒落地点经简单维修后,救护队员爬进去侦察发现,区段运输平巷内破坏的棚子都是向外倒,遇难人员倒向除1人外,其余全部都是头朝外,脚向里;在17号开切眼下口处发现放炮器1台,放炮母线1圆,部分铺开,一头伸向16号开切眼下口处,均已烧焦;在16号开切眼以里区段运输平巷内发现有被崩开的大块岩石,另外发现在17号开切眼下口区段运输平巷内有直径为200mm的1团明火,1块风筒布被烧焦,1根木棍和1个木楔头被烧焦2cm,救护队员用尿浇灭,他们观察十余分钟,没有发现别的着火点:在区段平巷的棚子上发现有煤尘焦疤。至27日5时最后一次测413工作面回风流有害气体:CO浓度为0.02%,CO2浓度为0.2%,CH4比浓度为1%。在此期间有害气体呈稳定下降趋势。
27日6时30分,经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同意,救护队撤离井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考虑教护队已经连续作战20余小时,非常疲劳,让救护队休整半天。
8时,由采煤区副区长张某带21人继续在413工作面外进风巷维修清理。
11时35分,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决定救护队继续入井寻找采区内的1名下落不明的矿工。在探明进风巷有害气体不超标的情况下,安排生产公司副经理带领通风区副区长、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等24人入井到413采煤工作面进风巷维修清理,为抢救下落不明的矿工做准备。当维修作业工人连续向里走到距维修地点60m处,救护队已到变电所位置时,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此时时间是27日12时30分。
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接到413采煤工作面发生第二次爆炸的报告后,紧急命令已到变电所位置的救护小队立即前往救援,令第二小队火速下井增援。总指挥部得知发生第二次爆炸后,调兴隆矿务局待命的救护队立即赶到该矿,同时紧急研究对策。鉴于情况复杂,瓦斯积聚和火源情况不明,不知什么时候可能发生再次爆炸,为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决定迅速将受伤人员救出后,井下人员全部撤出,井口设岗,未经总指挥部同意,任何人不准下井。
14时40分,当班下井的25人中,有16人自行逃出或被抢救出井(12人受伤送医院救治,其中1人救治无效死亡),其余9人中有8人死亡,另外1人下落不明。根据现场复杂的情况,总指挥部决定分别从开擦矿务局、兴隆矿务局等聘请通风安全专家研究论证下一步抢救方案。
28日下午,国家局派人参加事故救灾和调查工作。为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采取了有力措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派专人参加医疗抢救工作。
1、第一次瓦斯爆炸的原因
确定第一次瓦斯爆炸的爆炸点在413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四部刮板输送机尾以里采空区处。该处存在瓦斯积聚的条件,据调查,过去此处CH4浓度时常超限,有时达10%以上;引爆火源是作业人员在此地处理大块岩石时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
造成第一次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413采煤工作采用落后的落垛式采煤法,且通风、瓦斯管理措施不落实,造成垣输巷四部副板输送机机尾以里瓦斯积聚。(2)矿井通风能力不足。矿井供风能力小于实际需风量,不能有效地排除生产过程中涌出的有害气体。对启封东翼后可能引起的矿井通风系统变化情况未进行详细测算,对改变后的通风系统未做出具体设计和说明。
(3)煤矿安全专项整顿工作不认真,不彻底,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问题,存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原装备的瓦斯监控系统自2000年8月停止使用后再未装备新系统。413采煤工作面瓦斯大,且没有安装使用瓦斯超限断电仪,发生事故前只在国风巷使用1个瓦斯监测探头。掘进工作面没有按规定装备甲烷风电闭锁装置和断电仪等。
(4)未按照规定配备和管理自救器。没有专门对自救器维护、检查和管理的机构,超期使用的自救器未及时更换,对工人入井携带自救器管理不严,第一次瓦斯爆炸时遇难人员均未带自救器。
(5)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个别职工安全意识差,查处违章现象力度小,致使违章作业现象屡屡发生。这次事故就是因违章放炮而导致的瓦斯爆炸。
(6)该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利于安全生产。矿长作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不是该矿安全委员会主任,且很少亲自组织安全检查,很少参加安全会议;通风区、救护队规划生产公司管理,放炮员
由生产区队管理等,大大消弱了安全管理工作。
(7)对矿救护队建设重视不够。队员配备不足,人员老化。救护队装备落后,不符合《煤矿救护规程》的规定,难以适应救护工作的需求。
2、第二次瓦斯爆炸的原因
第二次瓦斯爆炸的爆炸点在413采煤工作面17号开切眼以里。引起第二次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瓦斯爆炸后在灾变区域内形成的隐性火源爆炸413采煤工作面17号开切眼以里积聚的瓦斯。
主要原因是:以矿长赵某为总指挥的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未认真传达贯彻修改后的抢险救灾方案。主要表现为:①没有在采区外形成可靠的通风系统。②救护队监护作业措施在抢险后期未落实。③在27日5时以后,没有按方案规定“检测风量、风速、风流方向、气体成分,待以上参数稳定后,且有害气体不超标,再由救护队员进入运输巷头部刮板运送机以里进行探测”。特别是对27日凌晨将爆炸遇难的19人中的18人救出后,当时检测413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有害气体不超标、回风流中有害气体浓度稳定下降,在此情况下救护队已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身心疲劳,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决定安排救护人员休息,中午12点班救护队在下井寻找最后一名下落不明的工人,但未安排继续检测回风流中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在观测气体过程中,检测气体地点不对。
三、事故处理分析
1、领导应该吸取的教训
(1)采用落后的采煤方法,矿井通风能力不足,安全管理体质和制度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人违章作业屡屡发生而不处理,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不认真等一系列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2)发生事故后,矿长等领导不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成立抢救指挥部认真研究救灾方案,不但下达错误的救灾命令,而且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违章指挥,冒险救灾。
(3)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不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指出的完善度救灾方案,坚持错误的指挥,一错再错。
2、员工应该吸取的教训
(1)不能准确的掌握灾区的有害气体情况,盲目指挥工作清理冒落区,特别是在救护队撤出地面后,整整6h灾区无救护队员监测有害气体的变化,工人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清理巷道。如此严重的错误指挥,是导致事故矿大的主要原因。
(2)该矿救护中队在灾区连续作战达20多小时,其精神可佳,但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案例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昌吉市滨湖乡一矿“8.8”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处理与分析
1999年8月8日上午11时,昌吉州昌吉市滨湖乡一矿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死亡13人。
一、矿井概况
昌吉市滨湖乡一矿是滨湖乡所属集体企业,1984年8月建矿。1988年由吴某、滨湖乡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双方于1989年7月签订《联办无烟煤矿经营承包合同书》,法人代表吴某,负责煤矿的生产经营活动,每年向政府上交6万元。1992年1月领取《采矿许可证》。1992年2月滨湖乡政府收回了煤矿的经营权,为此,吴某提起诉讼。1994年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下达终审判决,认定滨湖乡政府收回煤矿经营权的行为无效,维持双方1989年签订的合同。滨湖乡政府没有履行法院判决,在其经营期间,于1994年发生CO中毒事故,死亡2人,在抢救过程中冒险蛮干,扩大事故,又造成4人死亡,共死亡6人。经市政府正式下令该井暂时封闭。
该矿1989年建矿时为斜井开拓,两条斜井井筒分别编号为1号斜井和2号斜井,另建斜风井。1994年CO中毒事故后,1号、2号斜井暂时封闭,在井田内新建平硐与斜风井构成生产系统进行生产。平硐、风井与1号、2号斜井处于同一井田,井下多处相通。
1998年10月,吴某将煤矿租凭给姚某经营,并于1999年3月聘请魏某、姚某作为吴某的代表,主管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租凭方“按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采”。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吴某于1999年4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提前解除与姚某的租凭合同。
滨湖乡一矿共有三个可采煤层,当地将这三层煤分别称作大煤、生炭、二良炭。姚某租凭该矿后,1998年10月将大媒的开采转包给张某,生产炭的开采转包给了姚某,并于1999年8月初将二良炭的开采权转包给蔡某,这样形成了一个矿、一套生产系统由三套独立的
人马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独立组织生产的局面。由于三套人马有着各自的经济利益,管理十分混乱。
二、事故经过
1999年7月,张队在施工上山时与2号井井底水仓贯通,造成透水。排水后,在清理巷道过程中,张某等发现2号井井巷中有部分设备、材料,姚某于8月2日亲自带人在2号井井周密闭上安装一台11KW局部通风机向外抽风,形成主平硐进风、风井和2号井同时回风的“Y”型通风系统。8月4日经姚某同意,张某带人顺着风流从2号井水仓贯通点进入2号井井底,拆除潜水泵一台、轨道20余节,姚某按每节轨道20元付给张某报酬。张某向姚某汇报,前方还有许多材料,由于巷道跨冒严重无法进人。8月7日姚某带人再次循风流进入,一边清理冒落歼,一边向前推进。前进十多米后,巷道垮落越来越严重,巷道全断面被冒落煤歼封闭,无法继续前进,只好退回。后姚某采纳了刘某的建议,准备进行封闭。张某急需掘进的轨道、电缆、风筒,见从平硐进不去,就要求从2号井井口进入,回撤2号井中的材料使用,姚某没有同意,并说:“等我有时间,我亲自带人去撤。”
因该矿的主通风机安装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州、市主管部门要求进行整改。8月8日早晨,姚某让刘某参加市煤炭局召开的调度会,安排张某、姚某、蔡某各带10名工人,由姚某带领去重建主通风机房。9点多姚某与蔡某等人去找车,此时,大媒队队长张某、副队长赖某带领15名工人携带扳手、十字镐、铁锹等工具来到
矿地磅房,准备搭车下去2号井并回撤轨道。有人建议带上瓦检器和CO检定器,但张某只带了瓦检器。他们搭乘了一辆拉煤车去2号井。
姚某找了一辆车,在地砖房得知张某已带人上山。于是与姚某等人一块乘车来到2号井井口,时间大约10时30分。
张某带领15人于9时50分左右到达2号井。张某停掉局部通风机,然后让局部通风机反转,改为向里压风。赖某用十字镐挖开密闭,李某进入密闭里面检查气体,瓦斯为1.5%。工人杨某要求等一两小时,让局部通风机多运转一阵再下井,张某不允许,即带领4人走在前面,其余11人随后陆续入井。入井时间大约为10时10分左右。班长李某走在倒数第三位,走到80m处,井筒角度增大到40度巷道湿滑,李某腰疼的毛病,无法再下,赖某即让李某不要下,在巷道底板上挖窝子,有利人员上下。走在后面的陈某、何某被李某所阻,只好停下,其余13人继续向井下行进。过了一会,李某感到手上无力,拿不动十字镐,说:二氧化碳重,快跑。即与陈某、何某一起向上撤退,距井口20m处。李某趴倒。同时张某等人也已到达井底,测得CO2浓度为5%。接着,有人晕倒,走在最前面的5人只有杨某尚有行动能力,立即上撤,并喊后面跟来的人撤退。杨某大约距井口50—60m处晕倒。
姚某、蔡某等人到达2号井时,张某等人全部入井,姚与蔡等人将2号井绞车房的砖拆下,准备运往风井维修风机房。与姚某同车上山的阮某不知2号井在什么地方,经姚某指点也下了2号井。阮某走到20m处发现路太滑,因而返回井口等待。10时40分,电工仇某从
山上下来,姚某让仇某去把主通风机的电关掉。
大约10时55分,陈某从井下撤出,向姚某报告:井下CO2气体浓度大,有人晕倒。姚某、蔡某等人来到密闭处,发现有人向上爬。阮某到密闭里把何某扶出来,第三个爬出来的是阮某,蔡某派人进入密闭里20m将李某救出。约11时20分,电工仇某返回2号井,向姚某报告主通风机的电已关掉,姚某当即让仇某立即恢复主要通风机供电。接着,姚某乘车离开事故现场,到山下请救护队。
生炭队班长邓某带10人在风井等待重新安装主通风机已约1h。11时25分得悉2号井发生事故,立即赶到2号井,由于缺少矿灯,蔡某让邓某通知山下的人带矿灯上来救人。邓某立即带人跑到山口喊话,并遇到生炭队副班长杨某,一起到井口。这时井口很乱,上下人员频繁。邓某、王某等5人下井,在30m处扶上来一个人,接着第二次入井,在井底找到了张某,自己随即感到呼吸困难,于是向上撤退,袁某被井筒中滚下的石头击中。邓某、王某逃出,袁某牺牲。
山下的职工、家属闻讯蜂拥而至。由于矿长不在,缺乏统一指挥,事故现场一片混乱。
姚某离开事故现场,到105国煤矿、市煤矿找救护队,由于当天为星期天,没有找到救护队。12时15分左右到达琉璃沟镇,向煤管站作了汇报,并电话召请昌吉州救护队。随后,姚某返回事故现场。
12时20分,在煤管站召开调度会的昌吉州市煤炭局局长获悉事故。13时30分,昌吉州市煤炭局局长、乡镇企业局煤管办主任等赶到现场。在简单的询问了事故情况后,煤炭局局长提出,局部通风机
虽然开着,但处于井筒中,是循环风不起作用。于是下令把局部通风机移到地面。局部通风机移设完毕,姚某等人提出,距井口20—30m处有人还活着,在密闭处就可以看到,要求下井抢救。听说距井口不远处有人活着,本着积极抢救的原则,局长同意派人下井,并要求带上绳子,绳子系在第一个人的腰上,后面人员扶着绳子跟上,每人前后相距8m左右,边接风筒,姚某随后跟。接好第三节风筒,发现躺在地上的卢某,姚某将系在卢某的腰上,喊“拉”,接着,大家感到呼吸困难,即向上撤退,有人在慌乱中叫井上的人赶紧下井救人。13时40分,井下要求拉绳子,接着又传来叫人下井的消息,井上人员即向井下涌去。煤炭局局长感觉有失控危险,即阻止人员下井,但已有部分人员下井,并从井下救出来二、三个人。14时,州救护队到达,立即下井,在30m处救出两人,经抢救脱险;在60m处救出三人,均已遇难。气体检测结果为:距井口10m处CO为0.7%,CH4为2%,CO2为1.5%。由于救护队员体力消耗大,氧气瓶压力不足,且从气体情况看,井下人员无生还可能,故根据《煤矿救护规程》规定暂停救灾工作,等待自治区救护队增援。
昌吉州煤炭局副局长于17时30分到达,与先期到达的市有关部门领导研究后,成立救灾指挥部,并决定封闭平硐、风井,准备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逐段排放灾区的有害气体。
17时30分,自治区救护队接到出动命令,于19时30分到达事故现场,首先了解情况,得知井筒气体为:CO为1.5%,CH4为2%,CO2为2%。指挥部已采取封闭主平相和风井的措施,准备采取局部通风
机通风的方式沿二号井筒逐步推进。区救护队要求矿方提供矿井图纸,但矿方没有图纸。后来在询问有关知情人员的基础上,现场绘制了草图。经研究矿井巷道情况后,提出打开风井,启动主通风机,形成2号井进风、风井口风的通风系统,让2号井井筒处于进风流中。指挥部采纳了这个方案,于21时05分启动主通风机。22时30分,煤炭厅安全监察局副局长等人赶到,同意了上述方案。22时45分,救护队入井侦查,在井口以下140m处发现3名遇难者,井口以下170m发现遇难者7名,井口以下200m处发现遇难者1名(此处CO浓度为0.02%,无其他有害气体)。为方便搬运尸体,救护队将尸体全部集中到140m气体正常处。指挥部根据侦查结果,组织救护队员监护由职工下井,于8月9日凌晨4时20分将所有遇难人员遗体全部运至地面,救灾工作结束。
三、事故原因
调查组对这起事故进行了多方面调查了解,询问了有关管理人员、参与抢救人员和事故中生还人员以及昌吉市、滨湖乡有关部门领导等21人,制作了调查笔录。调查主据此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事故发生经过和救灾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取得了基本一致意见。
由于原回采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自6月以来,滨湖乡一矿一直积极进行着回采准备工作。由于缺少轨道,于8月初进入已封闭的老井巷回收了部分轨道。也就是说,该矿一直在进行着正常的生产活动。而该矿未取得《煤矿生产许可证》。按《煤炭法》、国务院国发[1998]43号文件和自治区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煤关
井办发[1999]1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该矿应停产整顿,但该矿一直进行着非法生产活动,直到事故发生。
2号井筒因1994年的CO中毒事故被暂时封闭,积存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矿长姚某是清楚的。但姚某由于利益驱动,未按《小煤矿安全规程》第50条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违章指挥,擅自进入封闭区域回收材料。当阮某向姚某打听2号井的位置时,不仅没有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反而为阮某指了路,让阮某进入2号井作业。由此可见,姚某对当日2号井的工作任务也是清楚的、认可的,而对2号井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调查组认为,最佳的救灾方案是主平硐,形成2号井街进风、风井口风的通风系统,让灾区处于进风流。但矿长没有采取正确的救灾方案,反而脱离事故现场,放弃指挥,导致事故现场严重混乱,多人多次盲目下井抢救,致使其中6人死亡扩大了事故。吉昌市及有关部门领导在调度会进行中获悉事故,没有立即终止会议,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抢救时机。市煤炭局、市乡镇企业局等领导同志到达事故现场后,在井下人员有生还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局部通风机通风、边接风筒边前进的方法进行抢救是积极的,也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但对现场的混乱局势估计不足,在井下传出让人下井消息时,现场再次失控,多人涌入井下,又造成2人死亡。矿井没有基本矿图,致使市、州有关领导对矿井巷道系统不清,未能及时找到最佳救灾方案,延长了救灾时间。
在对以上事实取得基本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调查组经过分析讨
论,一致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事故直接原因:
○1未按《小煤矿安全规程》第50条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在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因瓦斯爆炸封闭的老井巷回收材料,造成CO中毒事故,死亡5人。
○2在知悉2号井街有人作业时,矿领导没有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事故发生后,姚某下令紧急停止主通风机运行40min,加大了井下有害气体积聚速度。未按《小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之规定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指挥抢救,反而放弃指挥,脱离事故现场,导致事故现场严重混乱,职工盲目地自发下井营救,8名职工在救灾中死亡,事故严重扩大。
○3该矿正在申报《煤矿生产许可证》,但为取得《煤矿生产许可证》,未按《煤矿法》、国务院和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停产,非法组织生产,导致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1矿井按煤层划分成三个独立区域,分别承包给三方,三套人马共用一套生产系统,长期各行其是,没有统一指挥和协调,管理十分混乱。这次事故就是承包大媒层的张某在利益的驱使下,擅自进入封闭的老巷回收材料所致。
○2矿井没有必备的通讯设施,没有必须的基本矿图,有关领导获悉事故后,又未能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抢救时机。
○3法人代表在聘请的管理人员被承包方赶回来后,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放弃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矿井长期管理混乱而无人过问。
○4办矿单位因对法院的判决不服,放弃了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矿井长期管理混乱而无人过问。
○5昌吉市有关领导在指挥抢救过程中,对现场混乱局势估计不足,出现失控现象。
○6昌吉市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对其行政区域内的煤矿管理不严,未能严格执行《煤炭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压产工作的有关要求,昌吉州有关部门对昌吉市关井压产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力。
四、责任者处理
1.采煤队队长张某、副队长赖某,违反《小煤矿安全规程》第50条之规定,未履行审批手续,未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违章指挥,强令职工进入封闭的老巷作业,造成事故发生,违反了《矿山安全法》第46条规定,应对事故负直接责任,并涉嫌触犯《刑法》第134条之规定。由于上述二人已在事故中死亡,不再追究责任。
2.滨湖乡一矿承包人、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不具备《煤炭法》第22条、第23条规定的生产条件和无证的情况下,于8月2日擅自打开2号井密闭,架设风机,回收轨道等,非法组织生产;对职工和特殊工种未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培训和入井教育,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矿
井长期管理混乱;没有按《煤炭法》23条规定组织绘制基本矿图,建立通讯系统,延误了抢救时机,因此,应对事故发生负直接管理责任。在已知2号井筒中有人作业后,明知该区域为CO中毒事故后的封闭区域,存在重大隐患,不仅没有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反而命职工进入作业,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了默认和放任的态度,违反了《煤炭法》第39条,第7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9条之规定。事故发生后,不是立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积极组织抢救,错误地采取主通风机停风手段,后又擅离职守,脱离事故现场,致使现场无人指挥,既延误了抢救时机,又造成救灾工作严重混乱,喂完了《煤炭法》第35条、《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2条第六款、第27条第一款和《小煤矿安全规程》第10条之规定,直接导致职工盲目抢救、死亡6人的严重后果,应对事故扩大负直接责任,并涉嫌触犯《刑法》第134条、第135条之规定。建议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滨湖乡一矿技术负责人,未按有关规定组织绘制基本矿图,影响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事故应负一定技术责任,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经济处罚。
4.滨湖乡一矿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在聘请的管理人员被承包方赶回来后,即放弃对煤矿的监督管理职责,对矿井长期存在管理混乱局面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根据《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2条和《小煤矿安全规程》第2条之规定,对这次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经济处罚。
5.滨湖乡乡长作为办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将煤矿经营权给吴某、吴某成为法人代表后,即放弃了对煤矿的监督管理职责,对矿井长期存在的管理混乱局面不闻不问,没有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第27条、《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2条和《小煤矿安全规程》第2条之规定,对这次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6.昌吉市煤炭局局长作为昌吉市煤炭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对其所属煤矿管理不严,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未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第27条、《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1条之规定,对这次事故应负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7.昌吉市煤炭局副局长康某作为昌吉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之一,对其所属煤矿管理不严,负一定责任。在问明事故地点等情况后,未立即向其领导汇报,对延误抢救时机负一定责任。根据《新疆维吾尔在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第27条和《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21条之规定,对这次事故应负重要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
8.昌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董某作为吉昌市主管工业的负责人和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领导小组负责人,在关井压产工作中经常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作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未能严格执行《煤炭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根据《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第27条之规定,对这次事故应负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通报批评。
9.昌吉市煤炭局作为昌吉市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昌吉市乡镇企业局作为滨湖乡一矿的上级主管部门,未能严格执行《煤炭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关井压产工作的有关要求,执法不严,对这起事故应付更重要领导责任。昌吉州煤炭管理局对昌吉州市的执法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对这起事故也应负一定责任。建议对昌吉州、市两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10.滨湖乡一矿没有领取《煤炭生产许可证》,但一直进行非法生产,直至事故发生,违反了《煤炭法》第22条、《新疆维吾尔在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第21条之规定,建议按《煤炭法》第67条、《新疆维吾尔在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第42条之规定对该矿进行处罚,并立即封闭,等待自治区关井压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法处理。
五、事故教训
调查组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无证非法生产、违章指挥造成的特大恶性事故,其教训是十分深刻而惨痛的,值得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以及所有煤矿永远记取,引以为戒。
无证非法生产矿井仍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灾区。那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无证非法矿井不坚决关闭,依法办矿、依法生产的原则得不到确立,就不可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1)煤矿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管理者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无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仍然经常发生,必然造成事故多发。事故发生后,不具备指挥抢救的能力,无法迅速制定出正确的救灾方案,冒险蛮干,往往造成事故扩大。
(2)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法制观念有待加强,在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局部利益驱动下,不能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关于关井压产的要求,对无证矿井不依法停产整顿,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不依法关闭,甚至弄虚作假,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出具符合条件的确认文件,致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长期非法生产,直到发生事故。
(3)煤矿投资者、产权所有者、法人代表、经营者责权分离,层层承包、以包代管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矿井长期管理混乱而无人过问,使发生事故成为必然。
(4)一些煤矿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无视国家法律,至今没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现象依然严重,长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强令工人冒险作业,致使我区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5)由于资金极度缺乏,我区的煤矿救护队伍长期存在人员不足、车辆老化、基本装备缺乏的严重问题,出动慢,战斗力差,不能满足煤矿救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6)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事故不能安装“三不放过”的原则追查处理,敷衍了事,没有查清楚事故的真正原因,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得
不到应得的处理,也就不能真正吸取事故教训,致使同类事故在同一地区,甚至在同一矿井多次发生,这是我区煤矿事故多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6)自治区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加快对申领《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的审核、颁发速度。
【案例5】吉林省通化集团“3.29”“4.1”煤矿瓦斯事故的处理与分析
3月29日和4月1日,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53人死亡或失踪(其中42人死亡,11人失踪)16人受伤。这两起事故共造成26名救护指战员牺牲,其中有3名救护队长,1名救护队书记,22名救护队员。
一、矿井概况
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吉林省煤业集团,是国家煤炭百强企业之一,已经连续4年无责任事故发生,生产煤炭近2400万吨。八宝煤矿是通化矿业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矿井各类手续齐全,生产核定能力300万吨/年,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
事故发生前,这个煤矿已全部实行现代化装备,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2012年底,获得由国家安监总局评定的全国首批十家“煤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矿井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高效、安全的管理运营模式,一直在当地受到好评,“不可能出事”已经成为普遍认识。但就是这样一个安全样板矿井,在短短4天时间里,连续两次发生矿难,企业面临瘫痪。
二、事故经过
3月29日,该矿井采空区密闭发现一氧化碳超限,通风
人员现场调查,发现密闭有一些裂隙。经研究决定,当日煤矿四点班停止生产,由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带领八宝煤矿的总工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到现场对隐患处理,进行密闭堵漏及打闭,结果在抢险过程中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4月6日经吉林省政府“3.29”重大瓦斯事故调查组初步核实: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八宝煤矿“3.29”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员,除先期已发布的29人名单之外还有7人。具体名单如下:丛龙男28岁 八宝煤矿救护队队员;马宝臣男42岁 八宝煤矿救护队队员;胡志刚男 31岁 八宝煤矿救护队队员;栾敦国男 27岁 八宝煤矿救护队队员;吴非男 27岁 八宝煤矿救护队队员;尹方江男 53岁 八宝煤矿通风队密闭工;宋月庆男 50岁 八宝煤矿2122队工人。共造成36人死亡。
4月1日,也就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当日上午8时,矿调度值班人员通过井下监控系统发现井内出现烟雾,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报告。煤矿有关责任人未经请示,在没制定抢险方案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带人下井,在矿井400、315工作面组织抢险,造成6人遇难,4人轻伤,11人下落不明。两起瓦斯事故给企业造成重创。3月29日遇难的36人当中,包括通化煤业集团总工程师和一名总经理助理。另外还包括矿井总工程师;生产指挥中心主任、3名副主任;通风队书记、队长、副队长、技术员;救护队队长;采煤队队长;以及其他25名普通员工。4月1日遇难的6人,全部为松树镇煤矿(兄弟矿井)救护队成员,其中一人是救护队队长。另外下落不明的11人当中,包括通化矿业集团驻八宝煤矿安监处处长、八宝煤矿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永安煤矿(兄弟矿井)救护队队长、书记、3名小队长以及4名救护队员。从目前情况来,这11人生还的可能性极小。两次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其中集团公司级领导2人、矿领导2人、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17人、普通员工25人。)
三、事故原因分析
领导思想麻痹,相关制度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被弱化。矿井第一次发生瓦斯事故后,在等待期间发生井下的一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派专业人员下去查看,发现有烟雾,担心再次发生瓦斯爆炸,把矿井炸废,矿主要领导在未经请示,也未制定科学周密的救援方案的情况下,临时研究决定,采取挂风帘阻断进风的方式,防止产生火风压,并擅自派出包括两名矿领导在内的救护队员,分两组前去处理,结果在此过程中遭遇爆炸。
长期以来,由于装备水平高、技术人员多,造成了管理人员安全思想麻痹。通化矿业公司已经连续4年无责任事故发生,出煤近2400万吨,多数企业领导认为煤矿不可能出事,个别煤矿管理人员将制度和规定挂在嘴上,忽视了安全责任落实。
现场救援决策失误。两次事故救援过程中,事故救援的主要
决策者并非专业人士,缺乏应急管理能力,救援决策失误,缺乏对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的判断、深入的研究,在事故过程中盲目指挥、违章指挥;救援人员没有制止或抵制违章指挥,没有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救援规程》相关规定,没有严格执行抢险救灾程序和事故处理原则,救援人员冒险蛮干,违章作业,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第三章
矿井事故救援违章指挥的表现、产生原因分
析及预防措施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后,违章指挥必然导致抢险救灾工作复杂化,甚至造成矿山救护指战员和其他抢险救灾人员的伤亡,使事故扩大,对此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抢救指挥部成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矿井事故救援违章指挥的表现
1、不重视井下灾情汇报,延误了救灾的大好时机
井下发生事故后,特别是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如爆炸、火灾)后,争分夺秒进行抢险救灾对控制灾害的发展、减小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可是,有的矿井领导对井下的事故汇报不重视,甚至听到灾区遇险人员的呼救还漠然处之,不积极采取救助措施。例如: 1976年8月13日7时40分,新密王庄矿5112采煤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电缆短路出现明火,当班5名掘进工和1名放炮工发现后,未采取任何灭火措施便向外逃生。7时50分,逃生工人在车场
向矿调度室汇报,当时值班人员未引起足够重视,接到多次报警后,才向副矿长汇报。副矿长只问了一句“电工去了没有?”,也未采取任何措施。调度室值班人员在地面洗澡室、阅览室找到井下灾区值班电工,等电工赶到41采区变电所时,灾区已大火熊熊(电火引燃了可燃风筒、木支架、煤体)。在发现灾区有人中毒,要求赶快抢救时,矿领导仍未采取救灾措施。直到9时10分,主要通风机抽出浓烟,才向矿务局汇报,召请救护队。9时43分,矿务局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时,大火已整整烧了2个多小时,错失了救灾灭火良机,结果伤亡126人,其中死亡93人,直接经济损失51.8万元。
1994年2月12日,徐州义安矿—280m水平输送带着火,11时30分,有3处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火情,未引起重视。11时35分、11时40分、12时、12时10分、12时20分又连续5次报告灾情,都漠然处之。直到12时30分才成立抢救指挥部,下令灾区撤人。12时50分才向矿务局汇报。13时35分,矿务局领导及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但为时已晚。这次火灾事故死亡14人,直接经济损失87.6万元。
2、未搞清事故性质就冒然救灾
煤矿灾害事故包括爆炸、火灾、水灾、冒顶等,不同性质的灾害事故处理方法不同。有的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井下汇报不清或错误地汇报灾情,矿井领导应利用可能的手段,尽快弄清事故性质(爆炸、火灾等),然后才能正确组织救灾。可是,有的矿井领导盲目相信井下汇报,未进一步核实灾情就冒然救灾。例如:
1958年11月7日,徐州大黄山矿一个煤层联络巷掘进面发生了爆炸,冲击波摧毁了附近的风门,爆炸后的烟雾和有害气体进入了进风大巷,工人误报发生了火灾。矿领导未进一步核实灾情,在未命令灾区人员撤退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主要通风机,70min后召请救护队,事故发生2h 20 min后救护队才赶到事故矿井。由于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2h,爆炸区域有害气体未能及时排出等原因,导致43人死亡,26人受伤。
1993年10月18日,徐州大刘矿17时15分井下发生煤尘爆炸事故。17时20分,灾区附近人员汇报“输送带断了”。17时25分,工人汇报“开关爆炸”,先后发现5名伤员,现场核实“开关没有爆炸”,仍未核实(确定)事故性质。19时,向公司召请救护队时还说“大刘矿井下发生瓦斯熏人事故”。公司救护队按处理瓦斯熏人事故性质携带装备下井救灾。致使这次事故死亡40人,伤4人,只脱险8人,直接经济损失124万元。
1998年4月9日,江西丰城丰华矿发生老空区透水事故,井下5人被困。该矿误认为发生了冒顶事故。决定打平行巷道救人,结果发生了第二次透水,又围困救灾人员3人。最终由矿山救护队侦察救灾,历时9天,救出2人,死亡6人。
3、不及时向上级汇报,不召请教护队救灾
我国成立的专职矿山救护队,其首要任务是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充分发挥其在抢险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对减少事故损失至关重要。可是有的矿井,在灾害事故发生后,不及时向上级汇报,也不及时召
请矿山救护队救灾,而擅自指挥本矿职工自己救灾,结果救灾失误,造成事故扩大。这种现象在国有煤矿中发生过,乡镇煤矿中更为严重。例如: 1997年1月25日11时57分,河南义马耿村矿全矿停电,主要通风机风机停止运转。12时20分,井下发生瓦斯爆炸。12时35分,矿调度室得到灾区人员确切汇报,直到13时30分才向矿务局汇报召请救护队。14时10分,矿务局救护队进人灾区救灾。救灾过程中发现有的遇难人员还有体温,关节还未僵硬,说明刚死不久,若提早通知救护队,也许有的人员还有生还的希望。这次事故共死亡31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42万元。
1998年8月10日22时30分,内蒙古扎赉诺尔灵泉矿11号井2条输送带交接处着火。23时55分,瓦斯检查员报告井口调度,井口调度立即报告井值班党总支书记刘某。11日2时,刘书记明确批示不向灵泉矿报告,不同意召请救护队,自己调井口参加劳动的5名干部和3名掘进工人去灭火,火势控制不住。3时50分,刘书记又通知11人到井下火区灭火,后来火势实在控制不住,才在4时50分向灵泉矿调度室报告。5时10分,矿务局救护队出发。6时20分,救护队第一次进人火区救灾,经1.5h抢救,火灾处理完毕,最终包括刘书记在内共死亡23人。
2000年3月28日,四川雅安地区天全县铜厂乡3号井发生瓦斯爆炸,死亡7人。因不及时上报,由生产副矿长盲目组织工人下井抢救,抢救中又死亡3人,累计死亡10人。
2000年6月16日,四川德阳市绵竹县遵道镇太平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7人。因不及时上报,不召请救护队救灾,由该矿会计组织工人入井抢救,抢救中又死亡5人,累计死亡12人。
4、未及时撤出灾区人员,造成损失惨重
煤矿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及时撤出灾区及受影响区域人员,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工作。当发生爆炸和明火火灾事故,尽早撤出可能连续爆炸或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的可能影响区域人员是救灾工作中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可是有的事故矿井对灾区估计不足,没有及时撤出人员,事故扩大增加了人员伤亡。例如: 1977年4月14日,抚顺老虎台矿507采区发生明火火灾,指挥人员未下令撤出灾区人员,就派救护队直接灭火,而且将井下救护基地设在邻近灾区的回风侧。救灾中发生5次瓦斯爆炸,伤亡118人。其中,死亡83人(含救护指战员5人)。
贵州盘江月亮田矿是高瓦斯突出矿井,1997年11月4日6时50分,理风区向矿调度室汇报111013工作面瓦斯严重超限,应停电撒人。当时在该工作面有2名管理干部和3名瓦斯检查员,没有按规定和职责下达撤人的命令,矿调度室只下达了停电命令,而未下达撤人的命令。结果,该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3人死亡。
有的矿井在事故发生后,知道需要下令撤出灾区人员,并发出了撒人停电前,可是电话无人接听,撤人命令无法实施,矿上也没有采取更有效的补救措施,结果增加了人员伤亡。例如:1988年5月29日9时05分,山西霍县圣佛矿北下山采区327正巷掘进工作面发生
瓦斯爆炸。工人在9时07分做了电话汇报。主要通风机房司机在9时10分又汇报“主要通风机运转声音不正常,出口冒黑烟”。矿调度人员当即下令矿井开采三队和掘进一队全体人员向外撤,但电话无人接听,后来未采取更有效的通知撤人措施。这次事故造成仅3人脱险,4人受伤,50人死亡的惨痛教训。
5、未及时成立救灾指挥部,导致救灾指挥混乱
《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救护规程》都规定: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矿长任救灾指挥部总指挥。上级来领导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时只能协调矿长指挥,决不能“谁官大谁说了算”,直接指挥抢险救灾。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布置,统一行动,同时要坚决杜绝多头指挥,防止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指挥混乱,发生违章指挥,导致事故扩大。例如: 1990年5月8日,鸡西小恒山矿输送带起火,因未及时成立抢救指挥部,仅凭个别领导主观决策,指挥救灾,造成失误,死亡80人。这种现象在乡镇煤矿中较为普遍,教训极其深刻。
1990年12月25日14时30分,南票市大西沟村矿,在主井筒和+18m巷道处,2人发生CO中毒,矿长李某没有认真了解井下实情,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就和5名工人人井抢救,结果全部遇难。14时40分16时左右,村委会主任王某和其他人员赶到,分2批自发人井抢救,又造成11人死亡,6人中毒。邱皮沟矿救护队赶到现场人井抢救,由于在抢救过程中矿车掉道,2名救护队员口具脱落,中毒牺牲。16时40分,区委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赶到现场,成立了
抢救指挥部,组成治安、抢险、救护3个小组分兵把口,才扭转了救灾的混乱局面。
6、救灾中搞人海战术,打疲劳战
(1)根据灾害事故性质、灾情的严重程度、灾害影响范围等因素召请救护队进行救灾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合理组织救护力量,不能搞人海战术。否则,一旦救灾失误,就可能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例如: 1976年8月15日6时20分,吉林辽源西安矿1111老巷来压底板刮板输送机巷的6728m3的积水、稀泥通过冒顶空间涌入1121上山掘进工作面,上山口被堵,工作面7人被困在里面。11时21分,刮板输送机司机向矿汇报,技术副矿长怕捕开堵塞物出水有危险,决定放糊炮崩开堵塞物,放了2次糊炮均未崩开,党委副书记等矿级领导见放糊炮未崩开,就带领多人在培塞口下方站成一排,用铁锹扒。在扒的过程中,水、泥、杂物顺流而下,淹死12人,重伤10人,轻伤4人,冲垮巷道175m,掘进工作面被堵的7人早已死亡。这次事故共死亡19人,伤14人。
1985年9月20日,四川李家沟矿在掘进岩石上山中部岩溶裂隙透水,上山下口被堵,7人被困在上山中,矿领导组织64人掏洞救人。这64人中有大学毕业生、有医生及各类干部。当掏出1 mX2 mX30 m空洞时,堵层突然崩溃,约1 100m3泥沙和1400m3积水冲出,当场死亡61人(矿领导3人,中层干部7人),伤3人,被困7人后来脱险。
第五篇: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伦敦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公园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
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
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二)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案例简介: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是新加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保护的沼泽自然公园,在面积达13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径东南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已于2003年被列入东南亚国家联盟遗产公园。目前周边建有酒店、SPA中心、纪念碑、高尔夫球场和工业区等设施,是湿地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案例分析:
保护区集保护、教育、休闲、研究于一体。保护:最大化地增长保护区内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的承载力;教育:丰富保护区内容,提供自然科学教育服务;休闲:以休闲为诱饵,鼓励游客深度体验大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致力于拓展和加深地区和国际性鸟类学和生物学知识,开展研究活动。
公园内有黄、橘、紫3条特制路线以及红树林木栈步道。黄色路线全长三公里,由石子路和木质平台共同构成,沿途可观赏红树林的气根现象;橘色路线全长五公里,包括了保护区内最长的木栈道,直捣红树林研究园,面向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紫色路线全长七公里,包含较长的原始土路,可以把游客带到三层楼的观鸟塔,也可近距离探访淡水区的动植物;红树林木栈道长仅500米,使游客在双脚不沾泥的情况下,享受穿越红树林的乐趣。4条路线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观光、体验选择。
经验总结:
公园通过最小干预的设计手段,通过木栈道、解说台、观鸟台、瞭望塔、展示馆、服务中心、咖啡馆等简易设施,使游客能够近距离的感受自然。
精心建造观测平台、观察屏幕、休息亭和行人道路,既便于游人从近处观赏园内动植物,又有效保障游人的人身安全,且不会过多干扰候鸟的生活。
用木头建造园内设施,设计原始道路,自然式繁殖花木,从而把对园内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点,极大地保持了园区的原始状态。
对园内的景观小品均进行了精致化的设计,用有趣的文字引导游客观察生态,同时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置模拟景观介绍,生动形象的展示园内景观。
在园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协助园内特殊生物物种的保护和调查,以及免费教游客绘画、艺术等技巧,既提高了湿地观光者的兴趣,又美化了园区。
二、国内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杭州西溪湿地陆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属于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包括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个部分,素有“杭州之肾”之称。
案例分析: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还建有湿地科普展示馆,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多处设置观鸟亭,呈现出了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文化底蕴深厚。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端午节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有“花样龙舟”之称。“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了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民俗。
经验总结:
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西溪湿地公园构建了集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典范。
在设施的配套方面,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性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极大的满足了既定的功能需求。
在业态布局方面,以打造杭州独特的生态旅游精品为目标,配套商业、高品质的生态休闲设施,如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
发展水主题旅游,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和和谐发展;以西溪湿地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设计“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实现了湿地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完美和谐和相互促进;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湿地旅游,保存了农业生产元素,实现了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完美和谐。
抓住“规划、保护、管理、研究”4个环节,坚持规划先行,构筑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实施科学保护,调整并规划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容量,注重精心管理,在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寻找平衡点,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
(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国家AAAA级景区,水质好,自然资源优越,生物类型多样,鸟类资源尤为丰富,九条河流自然形成了“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溱湖湿地公园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案例分析:
公园内建成约8000平方米的中国溱湖湿地科普馆,以“寻迹之旅”为主题,为我国首家湿地类主题体验馆,其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向游客宣传湿地的有关知识,实现了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示范等功能,构成了溱湖湿地公园的独特风景点。
湛蓝的湖泊、交织的河网和星罗棋布的洲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是其旅游资源的最佳展现,经过开发和利用,现已初步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溱湖温泉资源综合开发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景区。
经验总结: 以“水、湿地、生态”为内涵,孕育了湖幽水静、林奇兽异、民风浓郁的自然风光。
溱湖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其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营养丰富,所繁育生长的水生动植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水产品取自天然,加工精细,兼具江淮风味,有“溱湖八鲜”之美誉。
在延续传统的湿地观光旅游产品和一般的娱乐体验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资源特色,拓宽旅游产品覆盖面,丰富项目库,形成了享受“喜鹊湖度假、游溱湖美景、品溱湖八鲜、泡三元温泉”的旅游优势,是长三角地市民出行的首选生态之旅。
(三)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于一体的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公园的建设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
案例分析:
长广溪湿地公园以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创造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设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为规划设计目标。
公园利用生态净水系统改善水质,溪边湖畔浅水植物挺立,湿地内草木葱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公园内建有湿地科普馆、湿地教育展示中心、雕塑园、露天舞台、儿童乐园等科普教育、服务配套设施,方便游人在休闲自娱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及获得便利的服务。
经验总结:
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旨在利用物理手段恢复湿地的原始功能。在300米的启动段设置沉底过滤、平行过滤、重力过滤、生物过滤四种湿地生态净水过滤系统,通过实验和探索,旨在将长广溪湿地建设成为一个融生态、休闲、科普等功能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这一举措和理念使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问题向前迈了一大步,对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有指导性的意义,以及对南方发达城市工业化后的环境保护有示范性的意义。
(四)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长条状地块,曾是上海工业产业时期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气的棕地。而现在这里成为了野生生物的天国、天然的大水操纵体系和都会故乡。
案例分析:
“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利用竹子打造公园的休闲栈道,回收并整合从旧场地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并将其用于新建筑,利用具有工业历史痕迹的残部断片打造悬空花园或是俯瞰平台,实现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利用生态友好型岩石重建防洪堤,构造高效的防洪系统。
在这片稻谷作物繁茂、湿地植物丛生的城市农田中,人们享受着季节更替的美景:油菜花在春风中遍野绽放,向日葵迎着夏日艳阳灿烂盛开,稻花和着秋风徐徐飘香,三叶草在冬日里平添点点青翠,成为城市居民体验农耕农产的绝好去处。
经验总结:
在生态重塑的景观基质上,农业和工业的历史记忆与后工业生态文明相互交织重叠。其以一种生命系的姿态证明,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谱写了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赞歌。
景观设计师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改造成了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保育、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公园集生态雨洪调控、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农业于一身,极大的解决了河水污染问题,实现了整治荒芜之地的目的,为受到严重污染的工业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