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观门街小学 姓名:李兰 联系电话:4910884 邮编:810000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单元中,作家刻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意在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设计《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读、悟、思、写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导入课题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名著人物入手,既引起学生兴趣,又开拓了阅读视野。
在初读感悟时,我采取了自由读、范读模式,让学生读通课文,并能初步了解严监生这个人物的特点——吝啬,于是我进一步引导:“严监生到底有多吝啬、一毛不拔?”自然过渡到精读环节,通过体会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变化来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在此,我让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观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还通过多媒体课件穿插了《儒林外史》中有关严监生家境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这个吝啬鬼形象的理解。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我让学生认识到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离不开细致地观察,因此,我在课堂中安排了描写人物这个环节,学习和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由领悟过渡到实践。
最后,我以世界文坛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结尾,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由点到面,扩大知识容量。
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读课题
同学们,在灿若星河的文学宝库中,有众多优秀作家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为人们所熟知。今天老师带来了其中的几位,你们想知道是谁吗?猜一猜屏幕上的文字塑造的是哪部作品中的那个人。
①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手持鹅毛扇。《三国演义》 诸葛亮 ②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水 浒 传》 武 松 ③本领无穷,火眼金睛,如意金箍棒下斗妖魔。《西 游 记》 孙悟空 正是因为作家抓住了这些人物鲜明的特点,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严监生。(板书:严监生)
“监生”在这里读四声,这个字还有那个读音?
严监生原名严致和,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叫严监生这个名字吗?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这一点的? 在本文中,作者用犀利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出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阅读我们一定能够得出答案。
(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 齐读课题)【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文学作品中熟悉的任务形象入手,既注意人物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疑问的地方作出记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诸亲六眷 穿梭 揩眼泪 两茎 挑掉 登时 ②提问: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③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大意: 严监生在临死前总断不了气,挣扎着伸出两根指头,直到最后挑掉灯盏里的一茎灯草才断气。刚才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李老师也想试一试,好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说一说这是一个 的严监生。将你概括出的词语写在课文空白处。
(学生概括并板书)
同学们概括地真好,严监生到底有多吝啬、一毛不拔,让我们走进课文,亲眼目睹吧!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培养概括、感知课文的能力,并且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课文印象,感受人物形象。】
三、精读课文,感知形象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你会用哪个词?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病入膏肓)2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老师也从这几句中摘录了一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从红色标记的“总”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在读这句话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会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试着再读一读。
③此时你有什么疑问? 不仅我们,严监生的诸亲六眷也有此疑问。
① 请四位同学来扮演严监生的诸亲六眷,一位同学读旁白,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描写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板书:动作 神态)
② 细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作者主要抓住了严监生的哪些部位来描写动作和神态?(手 眼睛)③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人物外部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可以读出人物的内心。此时,你能读出严监生心里在想些什么吗? ④小组合作讨论:体会严监生内心的想法。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感受,我适时让学生表达出来,并通过重点字词,注重不同的朗读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体会到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5 没人能理解读懂他的意思,“难道真的要我死不瞑目吗?”,此时严监生有口不能言,如果可以,他又会怎么说呢?
你们呀,怎么就不懂我的心思呢? 6 现在你一定明白了,严监生在临死之前伸着两个指头,心里惦记的不是,不是,也不是,而是。(板书:两茎灯草)
更何况,挤了一屋人,桌上只点着一盏灯。(出示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猜测他的内心,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人物的心理,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在课堂中就是培养学生在文字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地阅读。】 一盏灯中的两茎灯草居然让严监生如此牵挂,难道严监生家真是到了贫困潦倒的地步了吗?让我们去《儒林外史》中看一看。①(多媒体出示句子)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②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③严监生家这么有钱,甚至连监生这个名称都是用钱买来的,临死前却对一文钱一大把的两茎灯草耿耿于怀,你能理解这种做法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此时,一个吝啬、一毛不拔的严监生仿佛已经出现在我们,这是一位多么高明的作家啊,不足三百字就入目三分地刻画出一个吝啬鬼形象,你们想了解这位作家吗?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在《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一批像严监生这样迂腐、酸涩的文人形象,对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和讽刺。这位作家善于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生活中细致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地描绘,塑造人物形象,你们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
(板书:细节描写)
【在这个环节中,我补充了《儒林外史》中关于严监生的介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能够明白严监生在临死前对两根灯草耿耿于怀,恰恰是他吝啬的体现,并且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想了解更多像严监生这样的人物。】
四、拓展视野,学习写作
①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这位语言大师,通过外貌、动作和神态,对班级中某一位同学进行描写,大家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②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吝啬鬼严监生,还有刻画这个人物的吴敬梓,同时学习了新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世界文坛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多,就在课后读一读这些书。(多媒体出示)
【在课堂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世界文坛四大吝啬鬼形象,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吝啬 两茎灯草 一毛不拔
动作 神态
细节描写
课堂学生习作
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我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注重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作,以下是部分学生描写人物的习作。
1她,长长的黑发,一双充满智慧的眸子。高高的鼻梁上总是戴着一副眼镜。为人善良,团结友爱,衣服整洁,她常常帮我复习语文。大家猜猜她是谁?
2他,一对黑珍珠似的眼睛,淡黄的脸上露出淘气的神情,一双有力的双手,他,肌肉丰满,力大无比,一条腿就有一根电线杆那么粗。
3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头发黑黑的,大大的嘴巴、牙齿和耳朵。他会讲很多笑话,笑起来特别可爱,经常被我摔倒,虽然他学习不是那么好,但是他乐于帮助他人。他瘦瘦的,个子也不高。
4别看他平时呆若木鸡的样子,还戴着一副眼镜,平时也不怎么爱说话,但他考起试来,从来没有下过85分,别看他那么矮小,那么瘦弱,摔起跤来几下就把我给弄倒了。虽然他现在已经转走了,但我会永远像他的,那个有着浓浓的眉毛,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的小男孩。
5一双小黑豆似的眼睛,嵌在那小西瓜脸上,她的个子并不高,非常文静。她的名字很奇怪,常让人当笑柄。她不愿意跟大家一块玩,而是在一旁自言自语,她还非常爱看课外书。
6他有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嘴,衬上红扑扑的脸蛋,一束马尾辫总是在她脑勺摆来摆去,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小伙伴们亲切地把她叫做“朱朱”。和她在一起,脸上总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7我的好朋友个子不高,心地很善良。她长着一张胖胖的脸,圆嘟嘟的,她平时都是带着一个粉红色的小发卡,她的眉毛很浓,眼睛不大,一张樱桃小嘴。
8她的个子虽然不高,但打起沙包来也是一把好手,高高的鼻梁上总有一副眼镜,眼睛小小的配上“眼镜博士”,显得特别有学问。皮肤就像雪一样白,她的额头上有一把“小梳子”。下课了,你总会看到她山溪一样的笑声。上课了,你偶尔也会听到她银铃一样回答问题的声音。她还是我们班的语文小组长呢,可以说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啊!我真羡慕她。
9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如果再戴上一副眼镜,就像一个博学多才的小博士了。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总是带着一个紫色发卡,胸前总是挂着一把钥匙。她每天都会督促值日生说:“值日生,快把黑板擦了!”因为她勤劳,所以,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郑大嫂”。猜一猜,知道她是谁了吧!
第二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华东师大上海市初中英语教学观摩公开大赛各区
第一名”葛樱老师的课中所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
那么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来看,葛樱老师的课不仅完成了对知识的讲授,让课堂轻松有趣,更重要的是她还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了成功育人。值得我们准老师学习的地方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改革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角色。在葛老师的课上,她让学生唱英文歌、表演哑剧、给外星人回信,使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也具有趣味性,也就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讲新知识点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让知识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讲新结构water is in…/use…to do something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去学习,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他们得去联想。
第二:课程改革力求改变现有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葛老师遵循这一点,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体验去学习这一门与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并且注重的是他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技能的一种提升,因为他们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成功举一反三,处理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了他们的言语能力,这就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工具性。
第三: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葛老师的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在讲how do we use water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有关水污染的图片,旨在引起学生对水污染和水保护的关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带着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种把实际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正确价值观。这就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因为仅仅教授学生死板生硬的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才是一种升华。育人也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葛老师的这堂课在这方面就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当然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人文性。
另外老师对于教材的选取也是改革的一个方面,这堂课的water是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而水问题也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堂课讲下来,我相信学生都达到了一些目标,那就是他们的学习都没有孤立,他们学到了知识,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他们的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所以,我认为葛樱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当然,作为准老师,我们无疑应该向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并做得更加出色。从我们自身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门课学下来,我觉得当好教师是不容易的,是辛苦的也是光荣的。从遵循课程改革来说,我们要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一个也不能落下。
外2011级5班 罗颖
1104020514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今年,我们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这门课程,一听题目就以为是那种十分枯燥十分无趣的课程,不过老师把那些抽象的东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形象的向我们解释,让这门课变的生动起来,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对中国近年来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所做出的成果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也明白了还有很多问题存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起去完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大事,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教育”这个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填鸭式教育,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因此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给他们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严重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得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因此,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革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值得我们去反思,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老师的待遇问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般情况来说工资是逐渐升高的,可是他们付出的与所收获的是不成比例的。大学教育现在问题最严重,由于没有合理的体制,大学老师拿的工资最高,但是却是最悠闲的,每天只需要去上课,至于讲课的成果怎样却是不用考虑的,因为这与他们无关,好又如何,不好又如何,没人会去评判。他们的心思
都放在科研上,有几个人会把心思放在教育上,因为科研一旦出成绩,那将是名利双收,但全身心投入教育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去反思,我们的大学体制究竟问题在哪里。反过来,小学老师永远是最辛苦的,他们有上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处理不完的琐碎小事,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着,就像诗里所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为教育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收获的真的很少,所以,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给他们应有的一些待遇,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投入其中并且无怨无悔。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因为一个孩子真正的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打好这一仗后面的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让我们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现状,去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去完善。
说完了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就不得不说一下学前教育,现在的家长真是苦不堪言,孩子上幼儿园特别难,学费也是惊人的贵,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供一个大学生的水平。现在社会上传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家长就算倾尽所有也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去。其实,学前教育的确很重要,但是社会上的人利用这个来大肆宣扬,以此来获得暴利,这种行为很让人气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学前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来管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过,现在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积极去做这件事,在未来的几年内就能实现。我很期待,希望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有学可上,也上得起学。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会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老师常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他以此来警示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当然这个问题应该渗入到每个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用心去关爱学生,去真正的教育一个孩子,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一个呆呆傻傻只会课本东西的人。老师常给我们举今年的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的例子,因为他知道这部剧真实的写出了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爱情观,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都代表着年轻人中的一类。而我们又与他们年龄相仿,因此看那部剧就能让他更好地了解我们,明白了我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称职的老师,一个愿意真正的去了解我们,帮助我们的人。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时过境迁,对于老师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授业解惑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需要自己用心去探索去努力。只有好老师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尤其是我们作为师范生,真的是“教育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努力把教育事业更好的进行下去!
第四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中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材料
南
杏
树
中
学
2011年9月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姓名:
班级:1 学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发展,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科学的世界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粉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展现教学艺术;要有丰富的文化修养等综合的素质,才能成为新一轮玉拙教育课程改革合格的音乐教师。
关 键 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培养目标 程改革
音乐新课标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交流和传承”四方面,核心是学生的审美体验,途径是音乐实践活动。它标志着以传授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解体,反映着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重组或转型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一、新课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人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课程观的改变, 期待的是教师要从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学生要从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等教与学行为的变化和创新,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音乐新课程同样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因此,高师声乐教学必须从如下几方面来重视学生作为未来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音乐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来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音乐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2.培养学生构建起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并能胜任自如。音乐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音乐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这些要求促使我们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紧随社会发展,多领域摄取与音乐课程相关的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学科的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态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高师声乐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培养学生掌握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协教学方式。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带来了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中, 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姓名:
班级:1 学号:
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课程将是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为高师学生将来走进新课程,为其提供最基本和最有利的保障。
二、高师声乐教学对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适应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要紧紧围绕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艺术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重点要做到:
1.声乐技能和声乐理论相结合。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具有较强的歌唱能力,还应具备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声乐或唱歌课的教学能力。但长期以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往往对声乐理论的教学不够重视,教师经验性的教学方式仍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声乐个别课中,教师往往着重于声乐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将声乐训练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作系统的讲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既不系统也不规范,同时也造成了课时浪费。以至于有些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技能,但对声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只会唱,却讲不出所以然的现象。
事实上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掌握程度与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文化素质和教学方法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把声乐技能课教学建立在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没有明晰的声乐理论作为指导,仅凭一种感性认识,将会给声乐学习带来困难并使其受到制约。因此,高师声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声乐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原则来开设声乐理论课,使我们的声乐教学规范化、合理化。此课应从新生入学的一年级开始,集体开课、统一教学。每周1学时,开设1学年即可。教学内容可以从音响学、生理学的角度讲解,如:歌唱的姿势、发声器官的构成、发声基本原理、声乐与艺术语言以及声乐发展史等, 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认知与了解,促使其音乐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为声乐技能教学做好理论储备。
2.个别课和小组课相结合。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与团队化的互补。个别课(一对一)因材施教,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声乐,而且也能根据每人的声音特点和综合素养,制订出一套适合于个人的声乐教学方案。这种授课方式能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很好地突出了艺术的个性原则,并且符合表演艺术的特殊规律,效果十分明显,也是学生掌握发声技法的最佳途径。小组课则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很大的教学优势,如:讲授必须掌握与了解的声乐理论知识、发声的基本方法、正确的呼吸方式、喉咙的打开与共鸣训练及解决他们在发声技巧、音乐表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小组课,进行各种重唱形式的训练,如:二重唱、四重唱、小合唱等。
把个别课与小组课相结合,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兼取众长,普遍参与,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协作的理念,是进行交流合作的很好途径。
3.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声乐是一门表演性、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我们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音乐师范生的启示
姓名:
班级:1 学号:
能因为高师声乐教学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忽视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课堂教学是艺术实践的前提和有力保证,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既是声乐艺术自身的特点,也是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的自身特点。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维丰富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的人文特点,超然洒脱的人文关怀,都是耐人寻味的。要想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师须具有综合运 用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概括地说,要具有: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批判融和的能力;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求同存异的能力;相关学科的交叉联系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民族个性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是综合的,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就不能正确把握中学音乐教学的方向;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就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没有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就很难实现新课程的目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才能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合格的音乐教师。
姓名:xxx
班级:10xxxx
学号:1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