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 “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 71 页
佐藤学教授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我!”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时常出现上述现象,由此引发我对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思考,以下是我对培养倾听习惯的一些想法,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
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更不乐于倾听,这是为什么呢?慢慢观察,细细想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从学生的角度看,小学生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一直集中,但他们又表现欲很强,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却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所以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的情况:一个学生正在发言,其他的学生要么觉得别人的回答是否正确与自己无关,自己没事可做,干脆干点别的事情;要么别人还没有说完就抢着说,就怕老师没注意到自己。
2、从教师的角度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许多老师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一致,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大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想。况且我们往往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却很少郑重其事地表扬那些专心倾听的学生。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因为忽视倾听的作用,而变得学习态度浮躁,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1、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记得那次猜数游戏:老师手心里写了一个数,首先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数我们认识(100以内的数),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几。学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的告诉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学生每次都能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的猜中我手心里的那个数。而且兴趣极高,猜了一回还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学甚至还要求我这有节课一直进行这个游戏。当时我记得随便叫一位同学都能回答得很出色是啊!如果根据知识的要求,能变着样来吸引学生,那自是上策。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有能力设计得这么生动有趣的,比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会算的孩子对口算方法的探索兴趣不大,不会算的同学却无从着手。为了真正达到交流的效果,我改变了提问的方式:会计算的同学将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反馈时提问“你的同桌是怎么计算的?”记得第一次这么提问时,好多孩子站起来傻了眼,但这样的问题多提了,孩子们交流的目的也就出来了;不用交流的问题,当一个学生说好后,接着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刚才是怎么说的,哪怕是简单的重复。平时以听算来完成口算训练(或口算接龙),即使是一道口算题,也可以叫好多同学来说答案。
2、教师先学会倾听
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发言,或者希望学生的发言能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学生回答“是的”或是不住点头,你又怎能肯定学生是真的理解了,或是明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有的教师会说:“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想着,接着该怎么办,下一步该轮到哪个环节,所以有时会忽略学生的发言。”是的,作为教师,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制订好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兼顾学生的发言。那么,我们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应该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教师的倾听也许与讲课同等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对此,佐藤学教授的比喻非常有趣而又恰当,他把学生发言和教师倾听比喻成投球手和接球手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准确无误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那么,教室里的“投球”将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也会因此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让学生懂得倾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刚入学,还不懂怎样去倾听,教师有必要跟学生约法三章让他们懂的怎样去尊重他人、去倾听他人的的发言。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指导学生倾听,数学课上要求学生当老师讲课时,要停下手上所有的事,带着自己的眼睛、大脑、耳朵“专注”听讲。老师在讲解时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应集中在教师身上;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要听请老师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当同学发言时,注意力要指向发言者,静静地听完发言后再发言,不随便打断,不嘲笑、不起哄。听时要做到: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听同学回答问题时,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也要尝试在对发言者提出的意见或补充之前,先对发言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我同意他的某些观点,但我还有补充”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许。倾听中切忌高高在上或对立,要明之以理形成自觉,从而形成倾听的优良品质。
4、利用教师评价,激励倾听
评价是外驱动力,评价到位可达到浸润心灵,激发学习动力,不断“催我自新,教我惭愧”,让学生在愉悦中倾听,在倾听中深度思考,在思考中静心。即使再平淡的课堂,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抓牢其善听的“闪光点”,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你真会听”、“你听得最认真,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以身示范地倾听学生的繁衍,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是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都可以把肯定、赏识和关爱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总之,倾听是为学生打开更广阔交流空间的金钥匙。教师应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及能力的阶段性小结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及能力的阶段性小结
经过上个学期的培养,大部分的学生已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课堂坐姿端正,同学发言的时候,眼睛盯着老师或黑板看,插嘴现象减少,基本上,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如何做个文明的倾听者,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中低下学生存在“假听”、遗忘快的现象:他们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而这些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针对这个情况,本学期来,我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同学身上。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㈠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㈡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学生来,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社区,让学生走一走;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就说谁表现好、有认真倾听、能回答对问题,就把老师的教具(一些卡片)奖给他。这些举措都能引起这些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想听”了。
㈢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对于中低下学生来说,往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要思考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可能还想不出或摸不着头脑。这时,他们只能是在听别人的答案。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一是要把一个问题划分成几个小问题,可以说这是在为这部分差生降低学习难度;二是问题要提得清楚、明白,重点要突出,这是提醒这些学生要“听”什么。听同
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㈣把“听”与“说”结合起来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而“说”多少又可体现他“听”多少。因此,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对于差生来讲,更是要让他多说,刚开始可以是重复别人的回答,慢慢地可以让他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吞吞吐吐,可能是表达不清,可能是声音小。这都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去诱导他们,可以先示范,或和他们一起把答案说完整,再让他们说一遍,多鼓励、多些机会让他们发言。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㈤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你听的多认真呀”、“某某同学听的多入神”等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也不是太好。当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给予这样的夸奖“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老师评价,还有同学间评价和自我评价,课后,也可让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打分。
可以说,学习好的学生各有各的优点,而学习差的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一定不好。但是面对教学任务重的情况,难免顾此失彼。要想培养差生的倾听能力,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时间,那教学任务很难保证完成,如何取得一个平衡,应该会是我下阶段的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听”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特别对低种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在日常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就不懂得静下来
认真倾听,常常刚听了个开头,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平时的小练习中,也有孩子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反反复复的提出了无数次的要求,让他们认真听,但是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在本学期的研究中,我着重对我班学生进行了“听”的训练,变以前的说教问渗透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1、以身作则: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
2、细化要求: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所以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3、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往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一般就是“你很聪明”,“说的不错”之类面上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所以我改变了评价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我就会说“看来,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他在认真的听老师说的每一个字”;当有的孩子按老师要求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就让他来说说,为什么他每一项任务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刘治国)
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 刘治国
内容摘要:通过对学生倾听现状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改革滞后的课堂教学;不得要领的方法获得。采取的措施:建立民主、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倾听 现状 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1、课堂倾听的现状及分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的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明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不顾听讲;当老师讲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学生却在一边旁若无人地干起了自己的事情。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达,唯我独尊,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造成这一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1、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
1.1.1、自我中心。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想什么要什么就有什么,他们往往把在家养成的这些习惯不自觉地带到课堂中来,认为自己的想法做法一定是对的,别人就应该听他(她)的。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想听就听,想说就说,毫无顾忌。
1.1.2、没有玩伴。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大人工作又比较忙,很多孩子只能呆在家里,和玩具交朋友,缺少与其他小朋友更好沟通的时间和机会。于是表现在课堂上:上课和“我”没多大系,“我”玩“我”的,文具、学具等自然就成了他(她)的玩伴,无心听老师和小朋友的发言。1.2、改革滞后的课堂教学。
1.2.1、教学内容本身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虽然新教材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但教材呈现给学生的信息资源大都是静态的画面,与一定地区的孩子的实际不一定相符;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当然学生也就不会有“倾听”的欲望了。
1.2.2、教学设计过于陈旧、单一。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或多或少受到陶冶,但又有多少的理念能与实践结合;一边讲着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一边实践着教师向学生的传递;一边讲着联系实际教学,一边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这样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孩子怎么会爱听。
1.2.3、评价机制跟不上。如今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多样了,但那是老师使出浑身解数,既“诱导”又“哄骗”,千方百计靠物质奖励来维持课堂上的40分钟。长此以往,孩子们会滋长一种“功利性”或产生 “浮躁”心理,静不下心来倾听,更静不下心来思考,总之,这些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表面化的,肤浅的。1.3、不得要领的方法获得。
1.3.1、缺乏倾听的耐心,往往一个小朋友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下面就“我!我!”一片,即使刚才那位小朋友想回答了,其他小朋友根本听不进去,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1.3.2、缺乏倾听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主体缺陷——强调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说,忽略了从其他学生处获取有效信息;方式片面——强调了全盘肯定、接受的获取式倾听与表达,忽略了批判的思辩式倾听与表达。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给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亮丽的精神底色。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2、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2.1、建立民主、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自觉、主动地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从高高的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一次我在给学生上数学课时,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道题目的答案,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有有一道题目的答案你说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我就对她进行了表扬:你听 得真仔细!当我把一朵大红花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我们班的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通过这件事是我们班的同学认识到:原来课堂上倾听是这么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停地对学生倾听的进行奖励,还帮助那些喜欢做小动作的同学改正了这一缺点,使我班的上课纪律有了很好的转变。
一个人发言,大家认真倾听,不但可以听得明白,还可以鼓励说的人越说越起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还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提一些这样的问题:“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有些什么补充?”“请你评一评他的说法?”……这样,师生间、生生间学会了相互欣赏,不但学生说得好时教师给予表扬、赞赏,教师讲述得精彩时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给予鼓掌。学生说得好的时候,大家也都可以为他贺彩。带着互相欣赏的心情,就会专注地倾听他人的发言,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2.2、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叫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是好的老师,但倾听对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4 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①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如《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05年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5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2.3、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数的认识与计算是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因为数的概念与使用本源于生活。例如:在教学“数数”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表示时,学生刚开始时只是凭空去想,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却“视而不见”,所以回答也是简简单单,平平常常,没有创新,思路狭隘。于是我及时给予点拨,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事物。结果,同学们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有的说:我的衣服上有5个扣子,可以用5表示;我的铅笔有5支,可以用5表示;我们班墙壁上有5幅画,可以用5表示;有的说:我们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可以用5表示; ①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还有的说,5个脚趾头可以用5表示。事实证明,通过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发言思路活跃、丰富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样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就会对生活中的数学越来越敏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2.4、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苏霍姆林斯基)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2.5、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2.5.1、倾听前的明确目标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听后“评一评他的发言”,“你有什么反驳的意见”,“你 6 还能想到什么?”等目标指令性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5.2、倾听中的方法指导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2.5.2.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5.2.2、发挥榜样示范功能。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 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2.5.3、倾听后的独立思考
经过倾听后学生的思维,是经过交流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差异,有的甚至与现实具有一定的落差。倾听就是这种差异的纽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倾听、交流、讨论或辩论,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倾听后要善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善于对他人的观点或认同、或补充、或争辩;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能够完善已有观点或生成新的观点;学会处理倾听后的结果,进一步对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体验。有了独立思考才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 程,让思维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索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参考文献:
王成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78页 成尚荣:《学会数学地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1页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23页
林崇德:《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5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页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及能力的阶段性小结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及能力的阶段性小结
经过上个学期的培养,大部分的学生已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课堂坐姿端正,同学发言的时候,眼睛盯着老师或黑板看,插嘴现象减少,基本上,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如何做个文明的倾听者,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中低下学生存在“假听”、遗忘快的现象:他们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而这些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
或者是他的精神在走神。
针对这个情况,本学期以来,我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这些同学身上。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㈠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㈡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学生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社区,让学生走一走;在学习“认识物体”时,就说谁表现好、有认真倾听、能回答对问题,就把老师的教具(一
些卡片)奖给他。这些举措都能引起这些学生的倾听兴趣,使他“想听”了。
㈢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对于中低下学生来说,往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要思考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可能还想不出或摸不着头脑。这时,他们只能是在听别人的答案。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一是要把一个问题划分成几个小问题,可以说这是在为这部分差生降低学习难度;二是问题要提得清楚、明白,重点要突出,这是提醒这些学生要“听”什么。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㈣把“听”与“说”结合起来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听的目的不只是听,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而“说”多少又可体现他“听”多少。因此,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对于差生来讲,更是要让他多说,刚开始可以是重复别人的回答,慢慢地可以让他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是吞吞吐吐,可能是表达不清,可
能是声音小。这都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去诱导他们,可以先示范,或和他们一起把答案说完整,再让他们说一遍,多鼓励、多些机会让他们发言。这样把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㈤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与态度,但大部分老师只停留“你听的多认真呀”、“某某同学听的多入神”等浅层次评价上,说多了也不是太好。当看到有的同学认真倾听时,可给予这样的夸奖“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同学发言,不但听明白了,并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老师评价,还有同学间评价和自我评价,课后,也可让同学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打分。
可以说,学习好的学生各有各的优点,而学生差的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一定不好。但是面对大班化、教学任务重的情况,难免顾此失彼。要想培养差生的倾听能力,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时间,那教学任务很难保证完成,如何取得一个平衡,应该会是我下阶段的目标。
第五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摘要: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让孩子学会倾听,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
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因此要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一、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通过讲座、情景感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更快地进步。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先导,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听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听。如:每天早读的时候,我坚持给孩子们讲励志故事,农村的孩子读课外书少,对故事很感兴趣,所以听的兴趣有了,加上这些故事是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的,很对他们的胃口,也很有意义,所以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听了之后,我鼓励孩子们说说听的感受,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三、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现实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增加了孩子的表达机会,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要让孩子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在听别人讲话时,要用眼睛看着说话人,不随便插嘴,要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会专注性倾听,要尊重发言人,认真听完别人的谈话,在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即使有不同意见,等别人发言完毕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要学会理解性倾听,听的时候要思考,要从倾听中有所获。
常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把一件事听说完,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不认真。因此,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
通过说可以印证孩子是否仔细倾听,只有让孩子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所以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对孩子们进行训练,如:
1、听故事法
小学生对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组织学生听有较强趣味的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交互设疑、释疑、解惑、复述故事等等;
“异想天开添尾巴”我会选择一个故事,只讲述故事的开头,让孩子们认真倾听,然后根据我的讲述自编自述,接龙讲述,接段表演,给故事添上尾巴等,总之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就是教师设法把学生引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之中。如练习打电话;扮演小记者;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然后互相借书,并说明想借这本书的理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表演买卖东西之后,观看学生评选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听的重要,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四、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倾听是一种学习技巧,很多不懂倾听的孩子常常听一半就走神。我们要经常告诉孩子: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再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听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五、拓展听的渠道
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授、同学组内、班上的发言;课外学会听新闻,倾听他人的意见等等。
六、适时评价,鼓励倾听
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要使学生想听、愿听,而且要会听、听得明白。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必须留心训练,持之以恒。如当学生倾听了老师的要求,能正确回答出问题时,就应热情地夸奖学生说:“你真会听!”当学生倾听了同学的发言后进行归纳,归纳较完整时,说:“你真厉害,听记住了那么多!”等,简短几个字,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更加注意倾听。从而不断促进、强化倾听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有进步,只要能在听取别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就立刻给予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进一步积极进取。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