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课后作业12 人口与环境

时间:2019-05-14 14: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课后作业12 人口与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课后作业12 人口与环境》。

第一篇:2018课后作业12 人口与环境

2018届高三地理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8届高三课后作业

(十二)——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7、10、10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7%称为人口老龄化。下图为“中国与美国1970~2010年人均GDP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与美国相比,中国()A.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

B.1970年后老龄人口比重增速较慢 C.2010年老龄人口较少

D.2000年后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

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

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

下图为“2008~2030年我国0~14岁人口数量及比重变化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反映我国的人口现状是()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C.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D.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4.为缓解图示人口问题,最合理的有效措施是()A.严格户籍管理制度

B.实行渐进式退休 C.摒弃计划生育政策

D.禁止人口流出

下图为“四国2010年和2050年(预测)每100劳动人口(15~65岁)的家属(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数量统计图”。完成5~6题。

5.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由于()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迁入率高

D.迁出率高

6.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口迁移量增大

D.城市化速度加快

7.读“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促使()A.全市总人口减少

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

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大

D.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 下图为“我国1950年以来人口增长统计资料图”。2015年10月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完成8~9题。8.1950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特点是()A.人口总数趋于减少

B.2014年死亡率达历史最低

C.逐渐完成向“低—低—低”模式的转变 D.2010年与2014年新生人口数量相同 9.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有利于()A.促进乡村城市化

B.提高男性人口比重 C.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

下图为“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图”。回答10~11题。10.造成我国目前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居住环境较好,空气清新

B.城市人口出生率高,新生儿多 C.农村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往城市

D.城市退休老人到农村安度晚年 2018届高三地理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11.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应该()①宣传、鼓励生育二孩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降低我国城市化速度

④延长职工退休年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大陆2008~2014年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12.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A.比重持续上升

B.数量持续下降

C.数量2010年达最大

D.比重2010年达最大 13.受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直接影响的产业是()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下图是我国各省市“人口零增长”时间表。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零增长”出现的省市依次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B.总体说来,“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时间东部比西部早 C.到2026年,南方省区都进入“人口零增长” D.所有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都早于其他省区 15.我国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带来的主要影响有()①影响劳动力职业构成 ②加速第三产业发展 ③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④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中部某地区人口结构图”,完成16~17题。16.该地区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增加 C.留守儿童较多

D.性别比例失调 17.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较高

B.劳动力外迁严重 C.农村就业率较高

D.工业化进程迅速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8~19题。

18.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A.① B.② C.③ D.④

19.④时期,关于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读“截至2015年7月向欧洲部分国家申请避难的人数”,回答20~21题。20.英国成为申请避难人数较少的国家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

B.政治

C.宗教

D.恐怖活动少 21.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对部分国家的国内政局和移民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②影响欧洲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③没有对接纳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④加剧接纳国的失业现象,对社会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8届高三地理课后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答案精析

1.D 2.B [第1题,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据图中信息可知,2000年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线较美国陡,说明其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据图可知,我国于199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比美国晚。我国1970年以后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线较美国陡,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速度较快。我国人口总量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数量不断增加。第2题,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的影响因素。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3.C 4.B [第3题,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图中显示我国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比重下降,图示不能表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也无法显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更无法显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第4题,本题考查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图中反映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劳动人口不足,最合理的有效措施是实行渐进式退休。]

5.A 6.B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尼日利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其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是由于出生率高,少年儿童的比例高。故A项正确。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上升。故B项正确。]

7.D [图示人口迁移仅限市内迁移,全市总人口没有减少,A错;近郊区人口迁入大于迁出,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大,B错;远郊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人口密度减小,C错;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使城市边缘区人口分布不均衡,D对。]

8.C 9.C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特点。由图可知,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逐渐演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所以C对。我国自然增长率虽然降低了,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仍然较多,故人口总数还是增加的,所以A错。由图可知,2005年死亡率最低,所以B错。2010年和2014年人口出生率大致相同,但因为人口基数不同,所以新增加人口数不相同,所以D错。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会上升,少年儿童的比例会上升,这样可以降低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延缓老龄化,所以C对。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不能促进城市化、人口迁移和提高男性人口比重,所以A、B、D错。]

10.C 11.B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的原因。由图可知,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发达,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故C项正确。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人口出生率低、新增人口少、老年人口多造成的,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可以宣传、鼓励生育二胎,提高人口出生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力人口比重。故B项正确。]

12.D 13.A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由图可知,2010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D项正确;劳动力人口数量不仅受其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还受人口基数的影响,图示时期,我国劳动力人口逐渐增多,A、B项错误;随着总人口不断增多,2010年后虽然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但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加,C项错误。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随着劳动人口的比重和数量变化,导致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应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项正确;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工资支出在成本中比重较小,受劳动力价格影响较小,B、C、D项错误。] 14.B 15.D [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及人口增长问题。由图可知,“人口零增长”最早出现在上海,最晚出现在西藏,但并不呈现依次由沿海向内陆扩展的趋势,故A项错误;总体来说,东部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故B项正确;到2026年,南方省区中湖南、海南、江西、安徽、广西、云南、贵州未进入“人口零增长”,故C项错误;直辖市中重庆出现“人口零增长”晚于其他省区,故D项错误。第1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及其影响。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有所增加,能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优化人口年龄结构,④正确;出生率增加,则有关婴幼儿抚育的工作将增加,将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①正确;加速第三产业发展为次要影响;②错误;不能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错误。]

16.C 17.B [第16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问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中20~4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小,20岁以下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大,反映了青壮年人口迁出多,留守儿童较多,故C项正确。第17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与城市特征。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中20~4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小,说明劳动力外迁严重,农村就业率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进程缓慢,故B项正确。]

18.A 19.B [第18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率。据图判断,①时期>③时期>②时期>④时期,即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①,故A项正确。第19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城市环境质量对人口迁移影响小,故A项错误;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说明该地人口迁入量减少,最可能是由于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出,不需要太多廉价劳动力,导致迁入的人口数量大为缩减。]

20.B 21.D [第20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国际难民属于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英国成为申请避难人数较少的国家,最可能是因为英国政治限制了接受难民。故B项正确。第2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会对部分国家的国内政局和移民政策产生一定影响,且难民涌入会导致接纳国人口增多,本国人口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且会对社会安全产生一定威胁。故D项正确。]

第二篇: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与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在讨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本小节学习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态系统中由于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达到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失去了自动调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态系统中最有智慧、最能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对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带来什么影响?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请学生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各种生物在地球上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和可能性,人类应该很好地与各种生物共同生活,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类必须考虑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必将影响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近年来,中外电影界拍摄了一些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与狼共舞》、《横冲直撞》等等,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类如何与其它生物共存,告诉我们人类在采取一些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影资料于教学过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义是本小节的重点。通过多年广泛的宣传教育,学生已经知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的政策。但是,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在本小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学角度,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一方面在前面已经说明;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或者资料查询,了解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在国家目前的经济水平上,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对人口质量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学习,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包括有关的数字、挂图、录像等供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

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查询方法:

(1)到有关单位,如国家、市、区计生委了解情况。(2)查找有关书刊、报纸、环境公报、人口公报。(3)计算机检索,输入关键词,可获得相应的资料。查询内容:

(1)中国人口数量的有关资料以及世界人口状况。

(2)中国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

(3)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4)人口数量与住房、交通、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系。2.复习上一节课,引入新课:

利用池塘生态系统教学挂图提问:在这个池塘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鱼类过多,鱼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会造成水中氧气不足,最终危及鱼类自身的生存。所以,鱼类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维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生物相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小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3.关于“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的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教材P.156图V-18(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l)从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这个示意图只记录到1989年,10年过去了,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

(3)结合教材P.156图V-18(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看这张表,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么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4)在查询资料中,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何?

小结: 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1982~1989年期间,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但同样的增长却只用了5年时间。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近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是由于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长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净增长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长人口在千万以上。4.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讨论:人口增长必须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有哪些方面?(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并提供有关录像资料组织学生的讨论。)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历史上曾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的战争正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长与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小结: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提问:人口增长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人类的生存依赖着生态系统,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基本上能够处理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的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在生产活动中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有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认识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关系。6.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关系:

讨论:(1)人口数量与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学、就业等关系。(2)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的无限制的增加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

7.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讨论:(1)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数量?(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4)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是什么?(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结:当今有四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无法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对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同时也能做到控制中国的人口增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小资料

1.历史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 环境和和平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2.世界一些国家和中国耕地面积:

3.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却居世界第172位,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

我国的城市供水不足问题日益严重,缺水城市近300座,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每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356亿吨,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的趋势。

50%的地下水被污染; 40%的水源已经不能饮用。

第三篇:人口与环境(范文模版)

第一章

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

1、“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地方病

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2)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对废弃物处理的不妥,以及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问题:

A 生态的破坏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⑤生物物种的消灭。

B 环境的污染 ①大气区域性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⑤全球性污染

第二章

大气污染环境

一、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臭氧层,3、中间层

4、热成层(暖层、电离层)

5、逸散层

二、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1、来源:

天然源

人为源

2、污染物:

(1)气溶胶状污染物(粒状)

①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m以下,其中多数在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②飘尘(可吸入粒子(IP))D<10

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

③降尘

D>30m的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降到地面的。烟尘的作用:1)凝结核

2)吸收太阳辐射

3)降低能见度

4)影响植物体生长 飘尘(可吸入粒子(IP))

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 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2)气状污染物 ① 含硫化合物

主要指SO2和SO3、H2S

湿度大的情况下,含硫化合物最终被氧化形成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破坏植物的叶绿素,使植物脱水坏死。

在适当条件下和飘尘结合在一起,或与水汽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硫酸雾,硫酸雾微粒侵入人体肺部,可以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导致死亡。② 氮的氧化物

NOX是NO、NO2、N2O、NO3、三、大气污染类型

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温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起,最典型的当属1952年12月N2O4、N2O5等的总称,造成大气污染的NOX最主要是NO和N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氮氧化物危害:

1)氮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硝酸,是形成酸雨主要物质之一

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3)是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

4)NO2对人有生理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城市居民产生急性呼吸道病变的一种原因

③ 碳的氧化物

指CO和CO2。CO主要是由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阻碍体内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导致死亡。

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是大气中的 “正常”成分,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目前,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每年上升0.4%。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升温,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形成全球气候变化。

④ 碳氢化合物(HC)

HC是自然界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主要指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它们主要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分解,人为产生的量很小,但它们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⑤ 含卤素化合物

主要指一些氟氯烃类物质,它们主要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

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SO2烟雾中毒事件。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一次污染物主要为NOX和HC、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O3、醛类、酮类、过气乙酸硝酸脂。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热带、亚热带、8~9月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最典型的当属1965年前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氧化剂是臭氧、硝酸、醛类、酮类和及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中80%是臭氧,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

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由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或NOx通过氧化反应(气相或液相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和亚硝酸,附在凝结核上降落到地面上的。

酸雨影响与危害:

(1)损害水生、陆生生物:如鱼类和森林

(2)对人体健康影响:使有毒重金属溶入饮用水中,危害饮用者

(3)腐蚀建筑材料、金属构件、油漆以及名胜古迹等

§2-3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层结

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可用曲线表示,称为温度层结曲线,如图有几种情况: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气温不随高度变化,为等温层结。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称为逆温,2、调整能源结构战略,改变供热方式

⑴城市燃气化是防治煤烟型污染的重要途径。

⑵集中供热较分散供热可节煤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逆温

①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②分类:根据逆温的生成过程,分为五类:

辐射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a)正常温度层结

(b)逆温开始生成,随地面辐射增强,迅速冷却,逐渐向上发展(c)辐射达到最强时为黎明前

(d)日出后,地面增温,空气自下而上增温,逆温逐渐消失

(e)上午10时左右,逆温消失

这种逆温冬季最强,中纬度地区可达200~300m

2、影响大气污染的下垫面因素 动力效应:地形地物

热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

(3)城市热岛效应 §2-5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通过三个途径侵入人体:①直接呼吸;②附于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食、饮水侵入;③接触和刺激皮肤进入

三、大气污染对器物的损害 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

玷污性损害是污染物颗粒落到器物上,有的可以冲洗掉,有的则很难除掉,如煤焦油等。

化学性损害是由于污染物的化学作用,造成了器物的腐蚀变质对物品影响严重的污染物有SO2、H2S、O3和附有刺激性、腐蚀性物质的颗粒物等 §2-6 保护人类共同的蓝天

一、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8~40%。

⑶发展民用型煤。

3、控制流动源污染:汽车尾气的治理

4、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生物净化能力

二、控制技术

1、消烟除尘

1)干式机械除尘:重力沉降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2)湿式除尘:喷淋塔、水膜式除尘器等

3)过滤式除尘:袋式除尘器等 4)静电除尘:

2、烟气脱硫①干法

②湿法

第三章 水体环境

水资源定义:通常所指参与自然界水循环、通过陆海间水分交换、陆地上逐年可得到更新的淡水资源。水资源特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特性:

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基本要素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

经济上的两重性 补给上的循环性

时空分配上的可变性 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不平衡

3)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

4)部分河流含沙量大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1)溶解气体(2)主要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微量元素:Br溴、F、I、Fe、Cu、Ni镍、Ti、Pb、Zn、Mn、V 钒、Ba钡(4)生物生成物:NH4、、HPO4、H2PO4、(5)胶体

(6)悬浮物质:硅、铝酸盐颗粒、砂粒、粘土。

水体污染 1.水污染定义: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污染物与污染源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装置和途径统称水体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工业、农业、生活 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源 和非点源。3 污染源的特点

工业污染源:

SS含量高,100~3000mg/L左右

COD可达400~1000mg/L,BOD可达200~5000mg/L

酸碱度变化大,pH在2~13之间

温度高达40℃以上可造成热污染

易燃,含低沸点的挥发性液体,易酿成水面火灾

含多种多样有毒有害成分 农业污染源:

污水面广、分散、难收集、难治理。

有机质、植物营养素、病原微生物、悬浮物及杂质含量高

含较高的化肥、农药 生活污染源:

水质成分有日变化规律,含N、P 高;

产生恶质、腐臭和阴沟臭,不能直接农灌。4 水体污染物 ⑴

化学污染物:

无机无毒物质

无机有毒物质

有机无毒物质

有机有毒物质 ⑵

生物污染物:

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原生蠕虫

放射性物质:

天然放射性物质

人工放射性物质(4)热污染

水体污染物测定指标 1 物理指标

浊度、透明度、色、味、溴、悬浮物、电导率、硬度 化学指标

pH值、硬度、有机物、有机毒物、无机毒物等。有机物测定指标:

化学需氧量 :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mg/L)。

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

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溶解氧: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一般以每升所含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微生物学指标

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过程及

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程度。

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水体自净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稀释

沉淀

分解氧化

病源体的死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湖泊、江河、海湾等缓流水体中。水体富营养化类型

①天然富营养化a.天然降水b.地表土壤的侵蚀、淋溶c.浮游动植物生长、死亡、分解、释放。②人为富营养化: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含磷洗涤剂 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由于水体中N、P富集,引起水体DO下降、恶化;

不同点: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须过程,经历时间漫长,需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人为富营养化因人类排放含有N、P的工农业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使湖泊由贫变富。水体富营养化特征

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

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① 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

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生态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热污染:天然水体接受“热流出物”而使水温升高的现象叫热污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冷却水、炼钢、炼油产生的冷却水是主要来源。热污染影响:

①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②水温升高后,水体生化反应速度加快,可使某些化合物的毒性提高。③破坏了水生生态平衡,加速细菌繁殖,限制鱼类繁殖,使鱼死亡等(助长水草)。

热污染的防治

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

2、利用温排水冷却技术减少温排水

3.废热的综合利用

石油污染来源与危害:

石油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石油运输船清洗船舱、机件,意外事故时油的溢出,海上采油、陆上采油等造成的。危害:

(1)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影响活力、使鱼窒息、体内积累产生臭味,降低食

用价值等。

(2)组成成分中有稠环芳烃等,多为致癌物质,如苯并比,苯并恩芘等。(3)油膜厚10-4cm就会阻碍水的蒸发和氧进入,每毫升油可复盖水面12m2。.3我国主要的水媒疾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蚊媒传染的疾病等)

我国人口中约有60%的人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一、水体污染的防治与管理(4)引起海面火灾,危及船舶、桥梁。(5)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疗养、旅游地功能。

(6)破坏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1)资源性缺水,来源于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河流上下游争水、湖泊过渡围垦。(2)水质性缺水

水环境日趋恶化也是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工业的影响

水质量下降,引起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下降。

缺水造成工业的停产。

破坏工业设施,影响生产。

三、对农业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污灌,污灌有利也有弊,弊为污水进入农田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累积于土壤,当有毒受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农作物出现有害症状。主要症状为:粮食减产、出现“镉米”、“铅米”、“砷米”。

四、对水产资源的影响

鱼类大幅度减产,捕捞量下降。

急性死鱼事件时有发生。

鱼质量下降,畸形变异,异味等,降低食用价 值。

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以水为媒介的疾病

1.传染病(伤寒、痢疾、阿米巴、甲型和乙型肝炎等)2.受化学污染引起的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甲病等,此外还有一些重金属,有毒化学品污染)

1、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建立生态观念,保护水环境

大型水库建设

地下水开采

小河流渠道化

湖泊的保护

小流域治理

(2)制定法律、标准及划分功能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制定水质标准

划分功能区

2、水环境污染管理措施

(1)建立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和制度;

(2)编制各种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总体规划 ;

(3)实行用水收费和排污收费制度;

(4)减少耗水量

二、水污染处理目的与方法

1、处理目的

目的:对废水中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达标排放(防止毒害、病菌传染,去除异味、恶臭等)。

2、处理方法

(1)物理法: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

(2)化学法:化学沉淀、混凝、中和、化学氧化

(3)生物法: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土地处理系统(生物稳定塘)此外,也有 物理化学法:萃取(液一液)、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

城市污三级水处理

(1)污水一级处理:初级,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SS)。通过机械过滤、筛

滤等,沉淀的固体颗粒。效果:可除掉35%的BOD和60%的SS,为初级处理。

(2)污水二级处理:为生化处理。主要去除有机物(BOD5)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去除75% ~95%的BOD,出水BOD可达标排放。

(3)污水三级处理:深度,主要去除难降解物质(N、P)。又称污水的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或土地利用法实现。主要去除N、P等污染物。去除SS、BOD99%,N、P50~95%,P94%。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弃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简称固体废弃物也称废渣或废物。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特点

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农业废物、放射性废物、城市垃圾和太空垃圾等六类。

(1)矿业固体废弃物:来自于各种矿物开采以及矿物洗选过程中所排放的剥离物、废石、尾矿、沙石等。

特点:分散在乡村和山区中,人口密度小,其危害程度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其数量和体积较大,大量堆放,既占用土地又污染土壤。

(2)工业固体废弃物

来源: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渣、冶金渣、化工渣等;建筑废弃物主要是施工排出的废土砖石等。

特点:工业废渣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含有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威胁较大。

(3)农业固体废弃物

来源:农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农产品加工废料、牲畜的排泄物及农村生活废弃物等;

特点:再利用价值较高;含大量氮、磷物质

(4)放射性废弃物

来源:主要来自核工业、放射性医疗、科研部门排出的具有放射性的各种固体废弃物。

特点: 具有潜在的“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5)城市垃圾

来源:厨房菜渣、果皮、废纸及生活废物、炉灰渣、砖头瓦块、树枝落叶以及废汽车、废电视机、废罐头盒、废家具 等。

特点: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增长快; 成分发生变化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污染水体:

2、污染大气:

3、占用土地:4 污染土壤:5 传播疾病: 塑料固废的处理:减量、回用、降解、第七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人是形成社会和经济的主体 2.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替代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主要是“三化”,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无害化为主:我国技术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则应以资源化为条件。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固体废弃物是存在两重性的。

1、工业废物

钢渣——高速公路的铺路石、制造水泥等;

粉煤灰——制造水泥的添加物等。

2、农业

秸秆——一次性餐具“绿色餐具”、“环保餐具”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疏松性,中和

土壤的酸碱度(粉煤灰、钢铁厂的废渣等)。

有机复合肥——城市垃圾、糖厂废渣、污泥等。

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1)堆存法(2)卫生填埋法(3)堆肥法

(4)焚烧法

(5)压缩固化法(6)填海法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 和焚烧

三种方法。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原材料的来源,是废弃污染物的储库和净化库。

4.发展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

我国人口第五次普查结果表明: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中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生产年龄人口继续增长对就业形成压力

3.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滞后的矛盾

4.人口文化教育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矛盾

5.人口城市化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

6.人口问题将对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口与发展的对策

1.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2.开发人力资源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合理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耗竭 酸雨危害

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安全

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

海平面上升

气候带北移

世界经

济损失

引发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损害生物多样性

使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大

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水资源不均衡

中国南方雪灾与中国北方暖冬干旱

第四篇:人口与环境

A rise in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having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set up a colony on the Moon.Others argue that the cost would be far too great and other solutions should be sought.What is your opinion?

The environment is, of course, under serious threat,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population growth is responsible may not be as great as some people claim.In fact there are man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growth in big cities, pollution from traffic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destruction of rainforest that probably play a bigger role.It is questionable, therefore, how far a colony on the Moon would help solve the problem.One of the most serious threats to the global ecosystem i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ainforests with an area the size of Europe disappearing every year.And this is largely due to large companies in their pursuit of profit.Indeed, whilst international logging companies claim to use on average 10 percent of the species of trees that make up the rainforest, that 10 percent of species constitute about 90 percent of the volume.Naturally, i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as not as large, the demand for wood would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which would support setting up a colony on the Moon.But even if the colony was set up how many people in reality, would relocate? Even if the number ran into tens of thousands the actual effect on the world’s population would be minimal.Indeed, we only need to consider how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which ran into millions, to support this claim.Instead, the cost sh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economies.Take, for instance, the growth of big cities that consume land at an enormous rate, and that rely on transport and essential services that devastate the environment.If people were to revert to living in small semi self-contained communities, many of the problems experienced by big cities could be avoided.It would even be beneficial for the economy because it w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family run businesses.At the end of the day, to claim that setting up a colony on the Moon would help to solve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is to close our eyes to the causes of the damage.In short, it could potentially turn out to be a very costly exercise with few real benefits.(364 words)

第五篇:人口与环境论文

摘要:随着人口的激增,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多的人口,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恶劣的环境,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疾病危害。环境与人口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面对现在的状况,难道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治理环境,以保人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人口激增 环境 联系与影响 措施

引言:良好的环境是人口基数的基本保证,是国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如今人口越来越多,环境却越来越糟糕。这种情况下又何谈经济发展,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让人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人口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影响的,过多的人口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环境就开始遭到破坏,当环境不断恶劣是,人们不断因为竞争的激烈,而逐渐凋零。

在这个科学与经济不断全球化的时代,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滋生。据调查,在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人口增长,人类对物资的需求量就会增大,也就是对资源的需求增大,从环境中索取的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如果索取的量超过环境更新的量就会导致生态破坏;人口增长,无论是人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也会增多,一旦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有资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乡村,如果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虽然没有理由把人口数量增长完全等同于生产活动扩大的原因,但人口数量增长应该说是生产活动增加的推动力之一。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产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哪里哪里又堵起来了,在大街上你抬眼随便一瞅就是私家车,现在私家车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这么多私家车在马路上飞驰,显示了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但反之想想这么多汽车每天行驶,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对空气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社会生产力也非常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人类对环境是适应性的,多表现为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而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有所增加,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于是人类开始以主动的进攻性方式对环境进行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现代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对环境进行破坏性毁灭性开发。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

当然人口数量增长并非一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一定的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走可持续发民的道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过多的人口会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然而恶劣的环境依然会给人口造成无法计量的损失。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的自然基础,它为人类居住提供了空间场所。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作用程度。在古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很大,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最可能的起源地是生存条件较好的东非、中亚草原地带、南亚以及中国西南地区,而不可能是气候酷寒和生存条件极度艰难的地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自然的束缚,人类的足迹可遍及地球上的7大洲。自然条件作用于人口分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二是通过影响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的间接作用。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通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

自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到了20世纪下半页,已达登峰造极之态,人类对自然界各种资源进行了肆意的改造和无情的攫取,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来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不断追求完美,喜新厌旧,不断更替,让我们制造了大量的报废品。从而造就了人类社会暂时的繁荣,但是无情攫取终究会资源枯竭,肆意改造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这种变化使人类难以与自然界互济共存。而肆意改造更是贻害子孙后代,无异自掘坟墓。

在20世纪,人类合成了大量的化合物,诸如杀虫剂、除莠剂、冷凝剂等。正当人们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时,受到伤害的自然界已开始无情地报复人类,其中DDT,PBF,CFC等侵蚀着从海洋到内陆几乎所有的生物,在人类的血液和脂肪中也普遍发现它的踪迹。目前,环境污染对生物界的影响已日渐显露,而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也受到空前的威胁。

雪切尔.卡森在她著名的讲演中指出:“我们迫不得已正在将整个人类暴露在合成化学物质面前,在动物实验中,这些化合物质已被证实是及其有害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毒害作用可以被积累、放大。我们一生下来就开始受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污染,甚至尚未出生、还在母亲体内时就已经受到污染。如果人们不从此改弦更张的话,这种污染将会终生跟随我们,而这种污染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目前却谁也无法预料,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用来帮助,启示我们做出预测和判断。我们对环境做出的种种恶行,最后与通过环境的变化,反映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了。

面对现在环境不断恶化,人口不断激增的的现象,我们难道不该做些什么吗?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自身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多植树,为国家的绿色贡献一份力量,多组织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人们看到现今环境的状况,意识到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警醒人们保护环境,走可持续道路的迫在眉睫。作为学生,我们要对那些打算生二胎的人进行疏导,告诉他们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作为政府,我觉得政府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在餐桌上,做到光盘,点菜做到经济实惠,出行做到从简。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严厉的执行,并且需要信访,暗地里调查,关注那些虽给国家经济很大帮助,但却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引导他们达标排污。作为当地机关,我认为应该多在小区内宣传计划生育,要严抓超生超育。政府还应该适当的宏观调控价格,来改善供求关系。例如提高高排放私家车价格,给予买充电小轿车的人一定得补贴。调高石油价格,降低天然气,乙醇等清洁能源的价格,政策上扶持一些对环境有益的发明创造。政府在宏观上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致力于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发展新型能源,改善资源利用情况。

参考文献:曹文慧.2008.1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廖建宇,苗宏,黄伟,《计生协会在计生工作中大有作为——修文县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纪实》,《工作研究》,2000年。

赵万青,《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工会论坛》,2007年7月,第13卷第4期

(美)加勒特▪ 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戴星翼,张真 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英)马尔萨斯,《人口论》;郭大力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2018课后作业12  人口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课后作业12 人口与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

    人口与环境(推荐阅读)

    人口与环境 说到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最为合适这个话题,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看法。撇开客观条件,从家庭的角度来回答,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家里多几个孩子,热闹点,对孩子的成......

    人口与环境工作总结

    人口与环境工作总结 光阴飞逝,一学年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年,我校一至五年级全体人口与环境兼课教师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开足课时......

    人口与环境教案(合集)

    人口与环境教案 教案设计 鲁山县二十五中 董平安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 、 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 调查和......

    人口与环境教案

    《情系环保》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

    课后作业

    淘宝企业介绍 淘宝目录 第1篇网站规模 ............................... 1 第2篇经济收入 ............................... 2 第3篇发展沿革 ..................................

    课后作业

    作业名称:2013年秋季课程网上作业1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13-10-12 22:03:43 至 2013-10-12 22:54:34 学员姓名:201312 学员成绩:95 标准题总分:100......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教材内容剖析 教材围绕人地关系对人口问题深化阐释。人口问题是全球的第一号问题,全球诸多问题都和人口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和人口数量、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