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时间:2019-05-14 14:1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三课 来自社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快乐

第一课 不一样的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二、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四、教学准备: 彩笔、画纸

一些可以分类的东西。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的自画像

一、导入:

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友好相帮呢?

二、画自画像

1、课前活动

(1)、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2)、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3)、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

(1)、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2)学生猜猜画的是谁?(3)、用笔写出名字。(4)、谜底揭晓 活动后:

讨论:(1)、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是容易?

(2)、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3)、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

(4)、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思考:(1)、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

(2)、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

小结: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物品,总结说,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应互相帮助。

活动二 我们一起享用

一、导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有福大家共享才快乐。今天老师分给每一组同学一个橘子。

二、活动开始:

发橘子,橘子上写了某一个同学的名字,老师观察这些得了橘子的同学的反应。

如果有同学把橘子分给其他同学吃了:

(1)、老师就请这位同学说说为什么要分给其他同学吃?(2)、问一问吃了橘子的同学的感受?(3)、活动二 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一、导入:我们同学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好吗?

二、请同学们看图

(1)、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8(2)、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3)、思考:“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4)、学生说一说

(5)、小结:人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即使有时看起来有一点相同,那时也只是有点相似。

三、我们继续来做个实验、我们分得丰富一样吗?

(1)、请同学将一批东西拿出来进行分类。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 如:按用途分

钢笔 方形

毛笔 圆形 笔 圆珠笔 形状 正方形

签字笔 梯形

铅笔 椭圆形

(2)、思考:为什么同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讨论: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说来大家听一听。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心中应有他人,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一件和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活动二 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三课 分享快乐

(一)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实际体验自己与老人的情感。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合作与分享的事例及现象。

计算机课件:《分苹果》的动画片。

五、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体会到由于缺乏别人分给的“零食”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与大家分享。

(一)组织学生把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如:集邮册、玩具、图书、花等。

(二)组织讨论: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怎样与同学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对人有礼貌。

七、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二)橡皮泥、牙签。

(三)“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分苹果”活动。(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时屏幕上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时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苹果。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4.引导体会: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1).课件出示33页的图片。(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1).把雨伞借给他。

(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1.出示“分苹果”动画。

2.出示旁白“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3.出示我们班的“分享日”图中“五星角”里的话文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活动三:进行“设计活动大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享乐趣。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贴好。

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是怎样学习的?(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分组把自1.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内容讲给同学听。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3.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4.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5.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理解分享既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1.听故事。请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讲“盲人点灯”的故事。(教师播放图片,并配上音乐。)2.组织、分配学生扮演角色。

3.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各组排练和演习后,推选出解说员、朗读者、僧人和盲人等。配音朗诵,表演故事。

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第一课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初步感受他们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体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同生存的关系。

3、能在生活周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的调查结果和观察的感受。

活动准备:电视断片,学生课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一天中为我们服务的行业有哪些,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收集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文字、图片、照片等。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看小品导入新课(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有教育意义的小品段落让学生欣赏),提问:“你在看小品时心情如何,你知道是谁的工作让你如此开心快乐的吗?”旨在让学生从看电视获得快乐而感受到有许多电视工作者在为我们提供服务。从而揭示主题,在我们生活的的大千 世界里,有许多人在默默为我们服务,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结合自身说一说谁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二】汇报调查情况,拓展生活经验。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看看在一天中有哪些人为我们服务过,他们的服务给自己的一天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同学们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可以将调查结果展现出来供大家借鉴学习,调查报告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的、图画的、或者是表演。

2、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平时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在为我们服务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查阅到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张小报,分组派代表向大家做介绍,在同学当中开展讨论,他们的工作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类,使学生对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一个整体的初步印象,从而初步感受到人们在社会中是相互依赖的,为下面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三】写写生活中所需的人,比比谁写得多。

1、借用书P40中图,看看这些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服务以及他们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

2、小组合作,用一张纸写出为我们提供方便和服务的人们,比一比,看哪个组写得多(一定时间内),在全班展示,是学生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有一个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后面的教学作好相应的准备。

人的意识。

第二课 阿姨叔叔辛苦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自己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的苦与乐;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活动准备: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平时的工作情况;调查身边的劳动者,并作出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劳动者的事迹、故事等。活动过程: 【活动一】 看看他们怎样工作?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平时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上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上班后的感受如何?旨在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推广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2、调查采访

调查学生周围的其他劳动者。让学生课前自由的组成小组,并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问题,并写好调查报告(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如文字报告、画画、图片、甚至是录像等),再确定调查对象时,最好选择学校内的校医、食堂工人、商店工作人员、门房或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餐馆、邮局、医院等。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查时注意安全。

(注:要上好这一课,必须走出教室,只有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之中,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面对面地接触,去亲眼看到他们的劳动的辛苦,去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到他们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尊重他们。)【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劳动者

1、寻找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可以用照片记录,也可以画画,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小故事。分组讨论后,在班级交流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人默默无闻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交流谈感想,谈谈自己的理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课 说声谢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教学准备:

1、学生在课前准备短小的文艺节目。

2、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3、准备相应的课件。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体验谢谢

1、(CAI出示温馨和谐画面渲染课前气氛)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的画面,接下来有一位同学将给我们带来一段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事先准备的一个同学表演节目,同学鼓掌。)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表演完后说了声……,你为什么表演完了要说谢谢呢?(学生回答)

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要鼓掌?

2、师:是呀,当别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鼓励时,你要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还要说谢谢呢?(出示课题)(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 帮助——需要谢谢)

3、CAI播放“感谢”画面。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活动二】调查采访 感悟谢谢

1、师:今天,五月二十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们说谢谢了吗?

2、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 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师:来展示自己结果的小组,首先要介绍自己的调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调查内容和结果,在座的同学,都是评委。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星,看看哪一组夺星最多。(学生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

(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尊重 理解——学会谢谢)

3、师:调查的方法很多,结果的呈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刘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你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进行一场现场采访。要求你们的采访要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关,而且设计的问题要跟阿姨的工作有关,赶紧在小组设计一下采访提纲吧!(进行现场采访,模拟清洁工工作,谈感想)

师:(对阿姨)和同学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话要对我们同学说吗?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阿姨的心理话,看了刚才的调查报告,你们又有什么象说的?

【活动三】情景表演 学会谢谢

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CAI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

2、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学生回答)

3、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 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出示板书:传递真诚爱意 享受和谐生活)学生起读一遍。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

第四单元寻路问路 第一课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 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二课 校外探路

教学目标:

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

活动准备:

1.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

2.学生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让我来考考你

1.老师出示收集的学校附近的建筑物的图片、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地方。

2.学生相互考考对方。

二、“探路特别小队”在行动

1.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

2.小组讨论,确定“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及任务

3.全班交流,完善小组方案,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4.“探路特别小队”出发(带上纸、笔)

延伸活动: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作时间继续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

二、交流、汇报

1.各小组汇报“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2.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并导入下一活动。

三、认识“路线图”

1.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遇到的疑问。

3.试一试、画一画自己“探路”路线图。

4.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延伸:让学生回家把自己“探路”的路线图画得更清楚。

第三课 出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及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安全和礼貌。

4.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

第一课时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表演出来。各小组可侧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安全、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己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学生制订计划。

③交流。

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第四课 马路不是游戏场

教学目标:

1.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则和常识。

2.培养学生自学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3.使学生初步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拍摄孩子出门时,父母叮嘱的场景。

2.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图片。

3.拍摄本地城市交通秩序录像。

4.文字图片——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险。

5.收集有关交通事故事例(故事)统计数字。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孩子上学或单独出门时,家人反复叮嘱“路上要小心”的录像),问:这是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二、师生讲述收集的交通事故故事。

1.师讲述故事并问:这样的故事,你听过或见过吗?

2.生讲述自己看到或听过的交通事故故事。

3.师小结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三、大家来讨论

讨论的问题:(1和2)

1.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能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汇报讨论结果,师引导找出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多原因。

四、走近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图片

1.师出示本地有关交通事故的图片和统计数字

2.生谈观后感

3.把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意见,用你喜欢的形式(做安全警示卡、画安全警示漫画等)表达出来,然后在班上交流。

五、设计“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请学生结合前面所见、所感,开动脑筋设计有创意、有意义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此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后,可以找小伙伴或家人合作。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让学生体会要遵守交通规则)

二、交通安全知识“小小擂台赛”(每个小组出一组题考其他组同学,比比哪组答对最多)

三、走近交通秩序情况实录

1.学生介绍展示记录表(依据P74表格记录)

2.老师放拍摄的交通秩序情景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四、展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并评出最佳创意的公益广告,最有意义的公益广告

1.请3-4组上台展示

2.评选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五、“红领巾”安全特别小队在行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红领巾”交通安全宣传行动。

2.交流、汇报。

3.各小组开始按商量的方式准备(A.可以办一期交通安全小报张贴到社区;B.发传单,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小常识;C.表演节目《交通安全十不准》;……)。此活动可延伸一个月,让学生按活动计划去实践,活动完毕,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小组。

六、瞭望台——汽车的眼睛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1.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 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 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 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第一课时 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J.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绐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 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 示课题。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 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 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社 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华家住在青山镇王家村,这里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哪些不同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如田园、农舍、水库、学校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激发学生对农村社区的喜爱之情。

6.教师小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 生活在社区里。不同地域的社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社区繁华热闹,农村社区清新宁静。每个社区都有众多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客观地、正确地评价不同社区之间的特点,充分认识每个社区的优势和长处,避免同学之间的攀比,不能鄙视条件差的社区(或农村社区)。活动拓展:

利用节假日,请父母带孩子走进农村(或城市),感受一下异域社区的特点。

第二课时 我喜欢社区里的??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今天我们举行一次“社区家庭运动会”,第一个项目是“齐心协 力——三人四足障碍赛”。请同学们自由组成“三口之家”参与活动。2.同学们喜欢这一活动吗?其实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有兴趣的活动。(揭示课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我喜欢的社区活动,如:游乐场和健身场 的游戏活动、划莲船、踩高跷等等。

3.选择优秀活动在全班表演,并向大家推荐,如:健身操、踩高跷、模拟家庭障 碍赛跑、跳房子、扔沙包、跳橡皮筋、丢手绢、官兵抓强盗、棋类比赛等。4.全班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区活动,大家一起学,一起玩。

5.教师小结: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还增进了邻里 之间的了解和友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活动要求:

此活动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交流各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并把学得的新游戏、新活动带到自己的社区中去。同时,也可根据情况让学生创编社区活动。建议此节课可在操场上进行。、活动拓展:

组织学生收集农村(或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资料,办一个展览,拓展学生视野。

第三课时 社区的变化

活动过程:

(建议两课时连上

1.阅读调查报告: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ll页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讨论,了解 社区的变化有哪些方法。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归纳调查方法。(1)拟定调查提纲;

(2)向爸爸、妈妈及居委会的爷爷、奶奶们访问,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历程;查阅 有关的照片及文字资料,对比今昔的变化;(3)做好访谈记录;

(4)学习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3.拟定小组调查活动方案,方案中要有调查时间,调查成员及分工,社区的名称、及调查方法等内容。

4.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方案,在全班交流,老师及时肯定每份活动方案的长处,大家互相学习。

5.外出进行社区调查。6.作业设计: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社区中的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社区中的各种活动.给我们增添了无数快乐。从社区的变化中,我们更看到社区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天一天地提高,社区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家园。活动要求

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调查对象,具体指导学生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学会调查的方法。活动拓展

用学到的方法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发展变化,并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一次展示。1.通过活动,学生是否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否知道各种生活 设施的作用,是否会利用这些生活设施解决生活学问题。2.学生是否掌握参观、调查社区的方法。3.学生是否喜欢并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4.学生是否对其他社区有所了解,并能找到社区的特点,喜爱。

板书设计: 1.我生活的社区

我家在这里 社区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增强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和 能力,为社区建设献一份力。

2.知道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提供了保障,是我们的“朋友”。3.养成爱护公用设施,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用设施。

第一课时 它们帮助了我们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身边的“朋友”?根据它们的形状及作 用,编成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小组间开展找“朋友”竞猜活动,比一比,看哪一组编的谜语最多,找到的“朋 友”最多。2.全班交流:讲述“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身边的这些“朋友”与人们 朝夕相处,“朋友”给大家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一定有许多故事,把印象最深的故事,例如:在路灯下小伙伴们一块儿捉迷藏,在健身场玩游戏等等。以此种方式,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公用设施对“我”的帮助。4.“朋友”的功劳簿: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列成一个表,编成“朋友”的功劳簿。为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可以将其形状设计得形象、生动、漂亮一些,可写也可画。

5.将同学们的作品汇集起来,办一个功绩展,在教室里展出。

6.教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难以想象离开了它 们,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它们可真是我们离不开的朋友,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惜它 们,给它们以回报,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第二课时 公用电话的述说

活动过程:

1.听故事,谈感受:用表演或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公用电话的诉说”的故事内容,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内心的共鸣。

2.全班讨论:如果我是这部电话,我受到这样的虐待,我会怎样? 3.教师展示一个社区公用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结果,组织学生交流社区调查活动情况,了解各社区公用设施受损情况。4.小组讨论:怎样帮助我们的“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一次帮助“朋友”的活动。如:给居委会伯伯、阿姨写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活动等等。(在此只是研究方式,具体行动留在活动拓展中。)5.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社区会有哪些更让人喜欢的公用设施,把同学们 美好的想象,用彩色画笔描绘出来。

6.办一次未来社区展,展现学生对未来社区美好的憧憬。

7.老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是我们的朋友,爱护公 用设施、建设美丽的社区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优美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文明的窗口。活动要求

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破坏公共设施,乱打“110”,不仅损坏了财物而且打乱 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从而感受保护生活设施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8、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一次帮助“朋友“的活动,如:给居委会伯伯、阿姨写 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活动等等。

1.学生是否感受到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的帮助,是否对社区公用设施产生了感激之情。2.学生是否产生了爱护公用设施,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感。3.学生是否愿意并能积极参加保护社区环境的活动。4.学生是否对建设美好社区充满信心。

板书设计: 2 身边的朋友

3.不一样的社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生活习惯不同,各具特色。2.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一、祖国各地的社区 活动准备:

师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全国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活动过程:

1.图片导人: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一组不同地区的社区风情图片。我国地域十分 辽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也不同。你能讲几个这样的社区各自的特点吗?猜一猜,它是哪里的社区?沿河而居,以水为路是江南水乡社区的特点;依 山而建,错落有致是四川山地社区的特点;绿树红瓦,碧海蓝天是青岛沿海社区的特 点;以土为墙,聚族而居是福建古老社区的特点。

2.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各地社区风貌图片,比较不同地区 社区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感受不同地区社区文化之美。3.全班交流: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根据自己旅游经历或收集的资料,讲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根据学生的介绍,重点了解傣族竹楼的特点及傣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少数民族的社区文化o 4.风情展览:用自己收集的图片,在黑板上办一个各地社区风情展览。

5.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地各 具特色的社区文化,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国外的社区 活动准备:

上网或查阅图片、文字资料,广泛观赏国外社区风情,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 风情。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风格、社区文 化也迥然不同。走进不同国家的社区,想必一定异彩纷呈。

2.小组活动: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办成小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对不同国家社区的感受。

3.展示成果:全组同学一起将本组的成果贴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 本组活动的感受及体会。

4.欣赏美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美文,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自由 组合成一个小组诵读,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通过诵读感受社区的美及社区人们心灵的美。5.教师小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 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不同的社区背后都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召唤着我们去探寻,同学们在课后可作进一步研究。活动要求:

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收集不同国家的社区生活资料及公用设施的特点,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锻炼自己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活动拓展:

举行一次“美文”欣赏会。指导学生收集反映思念故乡或社区生活的美文,组织 学生开展朗诵比赛,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感受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第二单元 爱心温暖你我他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2)有同情心和爱心,对 弱势人群特别关爱,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行为与习惯: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邻里小伙伴发生的小矛盾。

3.知识与技能:(1)知道与邻里怎样和睦相处。(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 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3)了解老年人的心 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

些事情。(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5)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课时建议:7课时 4.远亲不如近邻 主题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 盾就很容易解决。

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科书中《谁帮我家收了被子》的内容录制成录 音故事。学生准备:收集讲述自己家与邻居间和睦相处的故事。活动过程

1.听故事:播放《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录音,导人。(若没有录音机.教师可口 述故事内容。)2.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正如俗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教科书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故事。4.阅读教科书23页的故事。小组讨论:

(1)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甄相帮助的?(2)故事中的“我”听了李阿姨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流泪?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5.班级交流。

6.教师小结: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

7.过渡语:还记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吗?找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或演一演。

8.学生表演。

表演中请学生互评:你觉得他或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或他们的表演怎样? 10.现场采访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现场采访表演的学生:当时你或家人有什么感受?当你得到邻 居的帮助后,或者邻居得到你的帮助后,你们两家的关系怎样? 11.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 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活动要求 1.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案例来代替教科书上 所呈现的故事。

2.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远亲禾如近邻的观念,要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故事.说发 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谈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时,切忌说空话、大话、假话。没有可以不说,但不能编故事。

4.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谈活动,从成人的角度说说和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的好 处。这一阶段学生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和邻里友好相处的愿望,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学才显得真挚。活动拓展

回家后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二、我和邻居小伙伴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的录像。

学生准备:整理讲述自己与邻居小伙伴友好、开心相处的故事。师生共同准备:将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学校我们与同学一起学习、游戏,在家时我们与邻居小伙伴都干 些什么呢? 2.阅读教科书。

3.互动交流:自己和邻家小伙伴是否常在一起玩?在一起时干什么? 4.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大家都有自己要好的邻居小伙伴,你 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游戏,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5.班级讨论: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一位男孩因妈妈不让自己下楼与小伙伴玩,而感到苦恼的图。(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苦恼?这样的苦恼.我们该怎么解决?(3)请小组代表发言。(4)教师小结: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将 自己的这种感受告诉家长,让他们能体会到你的苦恼,相信我们的爸爸妈妈会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6.小表演:表演内容为依据教科书25页的三幅图编成三个小品。

7.说一说:小品中的几位邻居小伙伴之间是怎样友好、开心相处的?猜一猜:他 们当时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 8.过渡语:同学们也有自己的邻家小伙伴,能将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 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9.互动交流:由2—3位学生讲述自己与他们友好、开心相处的事。

10.教师小结:大家和邻居小伙伴就像兄弟姐妹,彼此间相互关心、照顾,好的东西共同分享。

11.过渡语:天气有阴有晴,月亮有圆有缺,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邻居 小伙伴也会发生矛盾。12.看录像:录像可是教科书26页的内容,也可是教师自己拍摄的内容。没有录 像的学校,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科书26页的内容。

13.交流发言:在与小伙伴相处时,如果产生了小矛盾,我们可以怎么做?还有哪 些小矛盾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 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你这种解决小矛盾的方法很可取,相信你以后一定能与邻居小伙伴和睦相处等。

14.教师小结:当我们与小伙伴之间产生小矛盾时,我们应学会共同商量、相互谦让,这样矛盾就很容易解决了。活动要求 1.教师在教学时,可依据自己对本班学生邻里生活的了解来选择更好的案例作为 “小表演”的内容。

2.本课是一节情感体验课,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帮助他 们认知如何对待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之间产生的小矛盾,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能 力,并形成正确的态度。活动拓展

以“我与邻居小伙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多为别人想一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28页中的三幅图制成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是会给邻居添麻烦的。2.小表演:(1)请学生交流教科书27页几幅图中发生的事,然后把它表演出来。(2)演完后让扮演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有什么感受? 4.评一评: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班级交流: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 6.教师小结: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大家都能多为别人着想. 就会减少纠纷,心情更愉快。

7.小组讨论:(1)教师出示自制的放大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他们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让你来处理. 你会怎么做? 8.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更美丽。活动要求

1.替别人着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更是不容易,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2.活动中,教师应从本地特点出发,按照地域特点,将邻里间容易出现的一些矛 盾提供给学生,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与心情。只有这样,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5.心里想着他们 主题目标:

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2.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 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一、走进残疾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2.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到社会中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1)公共场所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而设计的?它们有何用途?(2)社会为残疾人组织了哪些文体活动?(3)社会中哪些地方贴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呢?让我们来体 验一下。2.体验活动:我做“画”中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扮演生理上有不同缺陷的残疾人。(2)请学生试着去完成教科书中的几件事情。①与同学交流时不说话,只打手势。②拄着拐杖走路。

③用一只手扣衣服扣子。

(3)填写教科书29页的“我的体验”。

3·互动交流:交流自己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作评价,如:老师从你刚才的发言中感受到,你已真切地感受到如果只有一只手,做起事来很不方便,有的事甚至还不能做等。)4·教师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我们正常人想象不 到的困难。5.互动交流: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曾经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健康的人,然而1998年在一次运动会上她因意外受伤,胸部以下部位完全瘫痪。受伤后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学生阅读教科书30页的短文《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然后谈谈阅读短文后的 感受。

6.教师小结:桑兰的确是一位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面对一切,她以微 笑赢得了大家对她的敬佩o 7.讲一讲、演一演: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可以讲一讲。也可以演一演。8.交流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自强不息、身残志坚表现在哪些方面?

9.教师小结:这些残疾人,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lO.过渡语:我们的社会十分关心残疾人。在很多地方,有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和设施。11.阅读教科书。12.班级汇报:

(1)请各小队的学生将自己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

(2)各小队代表将自己小队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小队代表 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情况,对各小队的调查活动给予评价。如:从第×小队的汇 报中,我感觉他们这一小队的调查很全面,调查很细致等。)(3)互动菱流:从刚才各小队代表对本小队调查的结果的汇报中,你感受到什么? 13.过渡语:这么多人都在关心残疾人,你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呢? 14.全班交流:自己为残疾人做过哪些事?今后打算怎样关心身边的残疾人? 1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和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活动要求

1.扮演残疾人的活动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教师要引 导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残疾人在各方面会遇到的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机会。

2.在讲述残疾人怎样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时,尽量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虽然残疾人的身体是残的,但他们的精神与正常人是平等的,有些人还很高尚,他们值得我们学习。3.教师对学生所收集的典型范例要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借助这些范例激发学生对 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这类残疾人的敬佩之情。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残疾人 的生活从一个侧面进行体验,从而引发他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理解。活动拓展

学生分组行动,开展“我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二、别让盲道生“盲点”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一下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教师准备:

1·把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拍成录像。2.澡前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建议书可写给哪些部门。活动过程

1.导入:放录像,呈现出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若没有录像时教师讲述。2.互动交流:从刚才的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3.过渡语:课前同学们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了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情况。能将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吗? 4.班级交流: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然后交流自己的调查感 受。5.过渡语: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为这些残疾人专用设施 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出出主意吧1 6.分组讨论: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7.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自己不能实现的“好主意”写下来,小组起草一份建议 书,将它交给有关部门。8.小组商议:学生在组内商量建议书的内容、有关格式、准备写给谁o。,9.撰写建议书。10.班级交流。

l 1.教师小结:相信你们的这些好建议,一定能让社会上的残疾人专用设施得以很好的使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挂图。、活动过程

1.模拟表演、导人新课:人老了以后?? 请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模拟表演出来。2.现场采访:

采访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请他们说说: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有什么烦恼? 3.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年人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 么? 4.互动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人老了以后在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老年人,我们应 该多多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6.过渡语:教科书里有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咱们一起来看看。7.互动交流:

(1)教师出示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的挂图。(2)请学生谈谈:三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觉得小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人,你会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发言。教师相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如:我们应该多站在老年 人的角度设想一下,你这样做他的心里会怎么想,自己这么做是在“尊重老年人”吗,等等。8.过渡语:看了这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你想对小强说些什么? 9.班级交流。

lO.教师小结:听了大家说的这番话,小强一定会改变自己对老年人的态度,他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名敬老爱老的好少年。活动要求

模拟表演时一定要注意气氛,不要搞成学生嘻嘻哈哈的场面。表演是次要的,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看模拟表演,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活动拓展 走进敬老院:

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了解老人的生活,开展一次“尊老 敬老”的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这一项活动,教师事先要让学生准备好调查提纲,提醒学生要安静、耐心地听老人说话。学生在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的活动时,教 师可予以指导。6 都有一份爱 主题目标:

1.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人们对贫困等弱势人群的关爱。3.知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遇到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予帮助。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5页的故事制成录音磁带。

一、雷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雷锋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2.简介雷锋:学生谈完后,教师简介雷锋。

3.听故事:这有一则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录音故事,请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听教 科书35页的故事。或者教师讲述或朗诵给学生听也可以。4.互动交流:听了故事后,你想对雷锋说些什么? 5.过渡语: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6.讲故事比赛:

开展以“助人为乐二勺雷锋”为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7.教师小结:雷锋叔叔一生中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用自己的爱将温暖传递到 四面八方,用爱将快乐和健康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动要求

教师可事先提供一些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书。在开展讲故事比赛时,需与学生一同制定出评比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谈谈:雷锋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 动?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二、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爱”字。谁来读读这个字?爱,一个 多么美好的字眼。你们知道它像什么,是什么吗? 2.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3.互动交流:请学生说说: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教师相机给 予评价。)4.填写教科书: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5.小组讨论: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7.教师小结: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 心中要充满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 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 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如: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三、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n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2.动手试一试。3.互动交流:

老师这里的“心”不能链接,但是有一种“心”却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 来,它是什么呢?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 起来?(爱心)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一1爱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帮助的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8.过渡语:谁能给我们讲讲你和同学们之间的爱心小故事。9.互动交流: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爱心小故事。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爱中成长,爱心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爱带给我们快乐和健康。11.小小发布会:班级公益广告词发布会。12.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学生自己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第三单元 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I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事,关爱身边的人。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感 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明白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他们的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尊重并感谢普通劳动者,能发现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2.行为与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3.知识与技能:懂得在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我们的生活离 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懂得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课时建议:7课时

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主题目标:

1.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3.亲自体验或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情况,体会和感受他们的辛苦。

一、我认识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2.教师随机拍摄几张反映服务人员工作情景的照片。活动过程 1.看照片导人。出示几张随机拍摄的照片,如修鞋师傅、理发师傅、食堂工作人 员等工作的情景等,说说他们是谁,在~llUL见过他们。

2.阅读教科书上的范例。说说这个同学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给予了别 人怎样的帮助。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最好是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4.做游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玩这个‘‘接龙游戏”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至10人。5.活动总结。活动要求:

1.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及时补充别人的发言。

2.班级交流座谈时,教室里的气氛应热烈而有序。教师在学生发言完后可以将学生知道的行业归纳一下,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对为人们服务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调查一天当中,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辛苦。2.学生准备彩笔、绘圃纸。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2.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并绘画。3.把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自由观摩。4.畅谈感受。学生畅谈观摩后的感受。

5.做爱心小卡片。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 张爱心小卡片,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2)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3)制作爱心小卡片,写好想说的话,启发学生多写几张,装饰得漂亮些。(4)随机交流几张卡片,读给同学们听。(5)把爱心小卡片送给为大家服务的人。活动要求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时,一 开始教师不要给结论性的语言,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当不同观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可从多个职业的多角度去探讨。当学生的看法达成一致时,再进行归纳小结。接着教师可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对学生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画完后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2·送完爱心卡片后,教师要让学生反馈,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他 人所得到的快乐。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体验或者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 活动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一起与要采访的劳动者接洽一下。活动过程

1.读体验日记。读教科书43页上的体验日记,说说我与叔叔一起送了报纸后有哪 些收获。2.三今班交流。自己还希望体验或者了解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可以通过 什么方式去体验或了解? 3.分组讨论.制定体验计划。4.教师指导学生修订计划。

5.亲自去体验或者了解一下,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怎么工作的。6.全班交流。活动要求

1.学生不要在老师或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去体验。

2.学生交流自己参与体验后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亲自 体验,感受才会发自真心。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多方信息汇聚在一起,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各行各业都是很辛苦的o 3.学生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或了解那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这样的感受才是真 实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才是真正融于生活的真实的课堂。(建议此内容为一课时)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2.能否体验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并真心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3.交流中是否能倾听别人的发言。4.交流中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8.行行出状元 主题目标:

1.懂得只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去做,“三百六十行,行 2.能发现身边的“状元”,了解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3.尊重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一.徐虎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徐虎的事迹材料,收集各种服务行业明星的事迹材料,如李素丽 等等。2.教师把徐虎的故事制成录音。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人:播放一则徐虎的录音小故事。

2.交流:师生共同补充有关徐虎的事迹材料并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3.畅谈感受。人们为什么称徐虎为“晚上十九点钟的太阳”?谈谈自己的理解。

4.交流讨论。我们身边有许多像徐虎这样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人,徐虎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学生交流各种服务行业明星的事迹。5.师生交流感受。

6.小结。我们身边的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每天从事的都是一些普普 但是,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都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活动要求

1.鼓励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2.交流力求真诚,不说假话、空话。

二、寻找身边的状元 活动准备

学生寻找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在工作中的突出之处,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数据、照片、录像等。活动过程

1.看教科书上的四幅照片及文字说明,说说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不平凡之处。

2.说说自己认识的行业状元,把他们在工作中的突出之处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数据、照片、录像等。3.把这些劳动者的劳动果实向大家展示(如炒的一盘菜、补的一双鞋、配的一把 钥匙等等),说说他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的方便。

4.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补充一些事迹说明。

5.每人写下自己最想对这些普通劳动者说的一句话,并大声读出这句话。6.对给予过自己帮助的劳动者说一句感谢的话。

7.活动总结:一个人能不能做出成绩,重要的不是看他从事什么,而是看他怎样 去做。只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钻研业务,勤奋学习,就能取得成绩,甚至成为这个行业的能手和专家。活动要求

1.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发现,了解普通 劳动者在各自工作中最出色的方面。

2.引导学生要把目光落在平凡劳动者身上,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

3.鼓励全班同学可用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数据、照片、录像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会比较深刻。活动拓展

指导学生把自己在收集服务明星材料、寻找并感谢身边状元过程中的感受记录庳 文,在班级中举办一个成果分享会。(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小记者在行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在广泛了解家长情况的基础上,确定l一2名采访对象,并与采访对象事先约定,请学生分组设计好要采访的问题。2.学生准备采访本。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教师介绍嘉宾,确定活动的主题。2.召开发布会。嘉宾就自己的工作做简要的介绍。

3.举行座谈会。学生采访嘉宾,嘉宾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注意把嘉宾的回答记录下来。4.全班交流感受。学生把座谈会后的心得体会在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取得成功,这与他们的努力十分不开的。9 让我说声谢谢你 主题目标

1.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明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尊重 他们,感谢他们我我们提供的服务。

一、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活动过程

l·阅读教科书,了解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故事。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讲 一讲这个故事。

2.讲一讲教科书呈现的两种关心环卫工人的事例。

3-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全社会关心环卫工人还有其他哪些措施。4.师生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掏粪工人、清洁工人的劳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他 们,而且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他们。活动要求

1.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准备要做充分。·

2.这部分内容只是开课导人,时间不要太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即可。

二、珍惜与尊重 活动准备

学生调查社会上人们对环卫工人的看法。活动过程

1·交流。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为大家服务的人,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说一说。尊重是什么?如一声谢谢是尊重,送上一杯水是尊重,一声问候是尊 重.保持清洁也是尊重,等等。

3.现场采访。采访学校或学校周围的清洁工,请他们说一说在工作时令他们最感 动和最气愤的事。

4.全班交流。什么是对环卫工人真正的尊重? 5.讨论。针对教科书上母子对话,引发学生进行讨论。“社会上有哪些不尊重环卫工人的现象?”教师适时补充反映环卫工人重要性的资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人,我们要尊重从事服务行业 的普通劳动者,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活动要求

在这个活动中,教科书创设了一种情境:看到清洁工在扫地,妈妈和小孩的对话以及孩子们之间的自由讨论。教科书上显示了正与反的几种观点,旨在为孩子们创设

一种自由讨论的氛围,让孩子的思维自由碰撞。在自我认识、互相辨析的基础上教师稍加引导。但这一课的内容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在人们传统观念中,职业是分贵贱的,人们部知道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但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的尊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与教科书的观点有冲突。教师要以人为本,正确看待这个冲突,理解学生已存在的价值观,子,只能给学生提供各种事例,或让学生自己补充一些事例,从真实的实力中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请他们来做客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学生共同邀请服务行业的明星。

2.学生深入生活,走近为大家服务的人,了解他们工作的苦与乐。(也可课后进行)活动过程

1.请来特邀嘉宾——服务行业明星,请客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和自己工作后的感受,使学生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和他们共同体味成功的快乐。2.请客人露一手。请客人展示自己的手艺。

3.我来学一手。请客人现场指点,学生当场学习手艺。4.学生谈谈自己练习时的感受。

5.学生和客人相互交流,客人介绍自己学手艺时的艰难与付出的努力,学生可介 绍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工作的苦与乐。活动要求

1.只有了解全面了,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会更加理解他人,从而 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

2.如不能把客人请到学校,可播放一段客人的讲话录音或讲述时的录像。3.提示学生与客人交流时要用心倾听,并真诚交流。活动拓展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这次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给特邀嘉宾写封信,使这次活动成为心与心的交流。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体验到劳动者的艰辛。

2.学生是否发自内心地感谢为大家付出劳动的』、门。3.学生是否尊重劳动者、理解劳动者。四单元 我是聪明的消费者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初步的消 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2.行为与习惯:养成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如何合理消费。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的消费权益。课时建议:7课时 10到哪儿去买 主题目标

1.了解商品的分类知识及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需要的商品。

2.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

一、各种各样的商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参与爸爸、妈妈的购物活动,看一看、记一记他们买了些什么c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随爸爸、妈妈去购物时你们买了些什么? 2.写一写、画一画:学生说完后将商品写或者画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我们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购买获得,家里经常买的东西还有哪些呢? 4.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后,教师请学生补充。5.教师引导:我们试着把这些常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吧。6.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后进行全班交流。

7.教师归纳总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商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些商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食品、服装、文具、图书等。活动要求

1.本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科书的知识点:不同商品的分类方法。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去思考、判断。

2.教师可结合当地学生消费生活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不要过于拘泥子教科书 和教师教学用书所呈现的商品和分类方式。

二、各种商品到哪儿买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家庭和学校附近有哪些购物场所,它们卖的商品有哪些。

2.小队组织或者跟自己的父母去一次超市.要他们注意观察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 放的.人们是如何选购、付款的。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附近有哪些购物场所,它们卖的商品有哪些? 2.交流:分小组就课前调查获得的内容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3.讨论:商场、超市这些购物场所各有什么特点?(1)课堂上老师首先列举一两个特点,如“超市里售货员比较少”,以此来启发学生。(2)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超市的 特点.谈一谈自己在其中购物时的感受。

(3)教师归纳肯定。将同学们所说的特点,作简单的归纳。

本活动也可以采取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课堂上老师先选一个同学,让他扮演小记者,对同学进行现场采访。

4.教师归纳小结要点: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不同的商 品在不同的商店出售。超市是我们购物的好地方,那里商品非常丰富,按类摆放在货架上,人们可以自由选购,十分方便。活动要求 ·

1.宽松、平等对话的氛围是本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老师要注意营造一个竟 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2.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体验,要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3.归纳超市特点不是本课时的重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 知道超市的商品非常丰富,购买方便,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可以在超市买到。因此,在归纳的时候,要肯定学生是生活的有心人。活动拓展

用平面图的方式,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规划一家超市,将商品分类分区,并在班级中展示交流。

三、购物新方式 活动过程 1.表演导入:

(1)教师邀请一个同学一起进行简短“买卖”的表演。

(2)教师引导:“买卖”是种很古老的购物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购物方式。

2.阅读敦科书:你喜欢哪种购物方式?为什么? 3.小组交流:还有那些购物新方式?这些购物新方式中你体验和感受过哪些?在 小组内说说。要点:教师帮助梳理突出一下各种购物新方式的优点。4.全班交流:你希望还有什么购物方式? 5.教师总结:为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方便,出现了许多新的购物方式。随着 社会的发展,这些新的购物方式有可能将逐渐普及。活动要求

1.教师在处理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科书,不要过多去介绍。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购物中的不愉快转变成如何解决问题的研究,这样就是 在帮助学生梳理出理想的购物方式。11.购物小窍门 主题目标

1.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应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购买兼得的学习和生活用品。

3.拒赔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用法律来保护己。

一、货比三家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围绕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商店出售价格一样吗这一问题,学生课前进行小凋查,并收集一些商品商标。

活动过程 ‘

1. 谈话导人:课前同学们分组或者独立进行了调查活动,调查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2.分组交流: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看看相同的商品哪些购物场所卖得便宜,哪些购物场所卖得贵。

3.汇报调查结果:老师可请每组派代表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全班宣读,并自己得 出结论。4.讨论: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价格会不一样?教师j 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5.教师归纳小结:相同的商品有时价格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小商店的商品比戈? 商场的便宜。买商品时,一定注意价格,同样的商品买便宜的更合算。

6.分组讨论研究:在商店购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俗语,你能说说它 含义吗?并试着写几条这样的俗语。’

7.全班交流:说说俗语的意思或者补充几条俗语。

8.教师引导: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不仅要看价格,沣意商品的质衬。商品质量是否合格有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看商标。9.思考:阅读教科书第58页后想一想,你学到了什么? lO.教师归纳要点后提问:把你选购商品的窍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11.分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12.教师总结:选购商品要货比三家,比价格,比质量,这样才能买到称心的商 品。食品质量很重要,劣质或变质食品会影响人的健康。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包装袋上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活动要求

I.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相同的商品价格会不一样?这个活动前和讨论中教师 的指导很重要。对调查的商店、商品,如果事先没有做很好的预选,可能会导致活动失 败。由于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所以调查前,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调查对象。

2.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调查时老师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尽量在学校和住家附近展开调查。

3.由于学生年龄和调查方法等问题,学生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有一些不一致。甚至 出现相反的情况。对此,老师应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责备学生,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允许他们再去调查。

4.课堂上学生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实际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老师要顺其自然

地进入第二个教学内容,而不要对学生的不同结果作对错判断。活动拓展。

班级中开展商标展览活动,研究商标所负载的知识和文化。

二、购物进行中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回家问一问父母或其他长辈,他们的购物窍门是什么,并记下来。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是每个人的愿望,这也是我们今 天要讨论的话题。2.阅读教科书思考:他们都是聪明的消费者吗?你有什么看法? 3.全班交流。

4.分组交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你还有什么好建议? 5.全班交流讨论。

6.教师归纳总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需要我们消费时多些理性,少些盲目。德高尚的人的角度,活动拓展

把自己总结的购物小窍门说给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听,听听他们对这些购物小窍门的看法。

三、我去商店买东西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独自给家里或者给自己买点东西。

教师准备:活动需要的卡片,上面是钱的面额或商品名称,如火腿肠、矿泉水等。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根据教科书,分组活动,“小顾客”用八元钱到不同的售货员那里买一些午餐食品来。(钱和商品都是卡片。)2.同学评议:谁买的午餐最好?。

3.教师小结:商场里的商品很多,但我们的钱却是有限的,细算。午餐要吃饱,所以用8元钱准备一顿午餐,应以主食为主,4.教师引导: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集体活动时,买批发商品划算一些。谁有这

样的体验,请说一说。

5.阅读教科书:购物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6.,围绕文明购物展开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7.教师小结:在超市选购商品时,不要乱拿乱放,要文明购物。

8.班级调查活动: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调查,同学们爱吃什么品牌的食品,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品牌的,与广告有没有关系。

9.全班交流:每个小队派代表发布本组调查活动得出的结论。10.教师小结:广告引领人们的消费,广告就在我们的身边。11.学生活动: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一条广告。

四、购物中的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教师、学生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一些合格商品和不合格商品的外包装。活动过程 1.案例导入:教师简单介绍虚假广告害人的真实案例。请同学们说说从中你得到 什么启示。2.阅读教科书:阅读教科书63页后说说你的看法。3.分组交流后全班交流:说说你发现的虚假广告。

4.教师小结:广告宣传商品,引领人们的消费行为,但是一定要注意提防虚假广 告。同时我们要知道,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是违法行为。5.分组交流:同学们说说自己不愉快的消费经历。6.全班讨论: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7.故事续编:小强的爸爸为小强买了一个复读机,用了两天就坏了。小强拿到维 修点去修,用了几天又坏了,反复修了三次,都没修好,小强要求退货,但商场不同 意。请同学们为小强的故事续个结尾。

8.全班交流评议:评一评哪个结尾好?为什么? 9.教师总结要点:买商品要认真挑选,看价格、看质量,但在消费中难免会遇到 一些麻烦和问题。当我们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要害怕,也不要自认倒霉,《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我们的法律武器。活动要求

1.在消费中的不愉快经历是学生产生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的感性基础,所以活动 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生也许不是很了解,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在活动中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3·15”引入,并告诉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及相应的知识。

3.故事续编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 法解决问题,教师把握的是法律尺度和道德尺度,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答案,同时也要倡导学生去寻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活动拓展

交流活动:我的维权体验。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关心,态度是否认真、严谨、、2.学生在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否知道几种查找资料的 常用方法。3.学生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在讨论和交流中 是否专注倾听,得出的结论是否基本合理。

4.学生自己是否能独立购买需要的物品,知道比较价格、质量,有比较正确的消 费观念:合理消费、量人为出、科学消费。.

5.学生是否掌握几种鉴别一些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质量的简单方法6.学生是否能说出几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定。

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主题目标

1.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有哪些必要的开支,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对家庭和子女的付出,体谅父母。

一、我来算算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帮妈妈算一算每月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一下家庭的收入来源。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买东西要用钱,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家里每月支出情况怎样? 2.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3.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布自己家里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用途。教师帮助整理 主要的支出类别,如饮食、娱乐等。

4.实践活动:同学们分别算一算家庭的月收人、月开支,请同学们做一道减法题,看看每月家里还剩多少钱。

5.按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再谈谈有什么感受。

6.教师提问:想一想哪些东西可不买,哪些非买不可。7.老师总结:父母的爱撑起了一个家,他们的劳动收入是家庭所有消费的来源,一个家要量人为出,才能正常运转。世界上的好东西是无穷的,人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父母的收入是有限的,消费必须有节制。一般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必需品,非买不可,零食、玩具等可买可不买。

活动要求

1课前的调查、统计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并指导学 生进行调查、统计,把这个环节落实好。

2.存计算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哪些开支可以削减、哪些开支不 能削减,计学生体会父母的难处,不盲目消费,从而达到合理消费、体谅父母的教学目的。3.在交流时要注意保护家庭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并引导他们体会父母尽管经济能 力有限.但对孩子的爱却是全心全意的。

4.要尊重课堂上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说真话,对一时不能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学生,可给予个别辅导,切不可训斥、批评。

活动拓展

在班级中开展这月我当家的活动。

二、别人有的,我该不该有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讨论。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教师开门见山引人主题:看见别的同学有好东两,我该不该有? 2.归纳整理观点:在黑板上列出几种观点:“别人有,我也要”、“别人有,我不 要”、“别人有,我不一定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做法,自主选择答案。3.分组辩论:按不同的选择分组,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理由。4.请家长代表发言。

5.老师小结:家人抚养我们很不容易,有限的收入要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学习的 需要。所以不要给父母增添额外的负担。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消费时,不要大手大脚,要买自己最需要的商品,不盲目、不攀比,合理消费。活动要求

1.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节俭的消费理念,学生的生活感受是理念形成的基 础。所以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己在消费中的不同感受。

2.课堂上,对“别人有,我也要’’这种做法,学生有可能意识到不好而不予选择,老师除了鼓励学生说真话外,可灵活掌握,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大家都不选择这个答案? 3. 教师要注意营造真诚沟通的氛围,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活动拓展

和家长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记录下父母的想法。

第三篇: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 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2. 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之间的友情,学会一些和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邻里之间相处时有懂得为别人着想,互相谦让、理解、宽容。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第二单元

1.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2.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位,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3.了解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体谅老师,懂得自己应该关心和尊重老师。尽量不给老师添麻烦,不让老师操心,以实际行动给老师添欢乐。重点难点:

1.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这一具体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将创意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注重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老师,学会体谅和关心老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第三单元

1.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正确认识公用设施遭受破坏这一现象,在为“朋友”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离开了学生直接的生活,学生缺少对劳动的酸甜苦辣的切身体验,缺少对劳动者喜怒哀乐的体恤。因此要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学习时的劳动体验,尽可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劳动者,:零距离贴身观察、访问,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2.组织教学形式时间、安全等因素的约束,很难组织学生真正走出校园,因此只能在教学形式上变通: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出不去”可把劳动者“请进来”,让孩子们与他们活动、游戏,使教室成为开放的空间。3.感受劳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零距离”地、有意识地参与劳动。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

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4、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热爱。

5、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授 课 内 容 1 2月21日至2月25日

1、邻居家的小伙伴 2 2月28日至3月4日

2、不给邻居添麻烦 3 3月7日至3月11日

3、快乐的邻里生活 4 3月14日至3月18日

4、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3月21日至3月25日

5、我是教室美容师 6 3月28日至4月1日

6、我送老师一朵花 7 4月4日至4月8日

7、我的劳动感受 8 5月9日至5月13日

8、有多少人为了我 9 5月16日至5月20日

9、不说话的朋友 10 5月23日至5月27日

10、我的家乡在哪里 5月30日至6月3日

11、请到我的家乡来 12 6月6日至6月10日

12、可爱的家乡人 13 6月13日至6月17日

13、我们共同的家 14 6月20日至6月24日

复习、考查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多彩教育网|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二、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新)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 第一课邻居家的小伙伴 教学目标:

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重点:

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教学难点:

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 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我的好伙伴 姓名:

我们经常在一起:

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

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三、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

四、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 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五、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 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 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体验“远亲不如近邻”。师小结:

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

九、课后小结:

学生通过故事,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邻居的重要性。第二课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

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1、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

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2、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3、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二、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三、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 制定邻里公约。

四、师小结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第三课快乐的邻里生活 教学目标: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1、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想一想,写一写: 如:我们在一起。

2、交流: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 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的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1、读《孟母三迁》的故事

2、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各自说说理由,开展讨论。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师:邻里之间要团结,如果大家都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邻里生活就会充满欢乐。让我们为邻居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看谁想得有快又好!学生先自主设计 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

通过故事和活动设计使学生体验建立快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开展邻里活动的一些策略。

第二单元我的成长与学校 第四课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树立小主人意识。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又来了好几名新同学,下面请他们来进行一下自我介绍。新生自我介绍;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给这几位新同学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一至两位学生介绍学校。

(1)学校全称(2)学校地址(3)学校建筑物(4)学校环境(5)学校班级(6)学校师生(7)学校历史等。整理学校的相关资料

学生根据刚才学生的介绍和老师的补充,将学校的有关情况整理,并汇集在一张卡片上。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整理结果。夸夸我们的学校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学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那么你觉得我们学校有哪些可爱之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

通过介绍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学校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讨论更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学校,同学生也都夸了夸我们的学校,今天我们就来把我们对学校的赞美通过画画或写诗来表达出来,你们愿意吗?

二、赞美学校

(1)学生通过画画或写诗来赞美学校(2)作品交流、;评价。

三、创意大赛

1、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2、师:小朋友们,你也能来为我们学校或者班级设计一个徽章吗? 学生设计并说说意图。

3、作品展示

了解过去的学校,展望未来的学校。

1、师介绍过去的学校“私塾”。

2、学生畅想未来的学校。小结

学生很乐意为学校做一些事情,在设计校徽的过程中都表现了较高的积极性。第五课我是教室美容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

2、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教学难点:

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是怎样的?你喜欢它吗?

二、讨论交流

(1)学生先想一想,写出三个喜欢自己学校教室的理由。(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确实,教室有许多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和理由,但是我们的教室里肯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有没有觉得?

(1)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教室中有哪些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交流

师:既然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想改变吗?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

(1)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2)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三、设计打扮自己的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学生分组讨论 课堂交流 动手实践。

四、小结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在这里学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们是教室的主人,我们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环境,使我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第六课我送老师一朵花 教学目标:

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教学难点:

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一定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请你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下来。学生回忆并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学生交流。

二、故事体验

1、师:是啊!每一位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事例,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这位同学遇到了什么事情,他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师讲故事《人间最美的笑容》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3)什么是“人间最美的笑容”?

2、师讲述故事《回忆饥饿》 学生交流

(1)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中的同学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简单交流。

2、师:是啊!每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来结束。

3、师生同唱歌曲。

4、小结:

学生能通过故事,通过讨论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体会到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艰辛。萌发理解和尊重教师的情感。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要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劳动。那么你想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示呢?

二、讨论“我让老师笑一笑”

1、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做法能使老师笑一笑?(1)学生先在组内讨论(2)班级交流

师:你觉得这样做为什么为使老师开心? 学生交流。

2、欣赏日记《老师,您辛苦了》

三、讨论如何做老师的开心果

学生先自主完成“35页填空再进行交流。

四、和老师做朋友

1、师:其实,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不仅要相互尊重,更要相互关心,老师和同学完全可以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和老师成为朋友? 讨论:(1)当老师出错时,你该怎么办?(2)当你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时,该怎么办?

2、精彩创意

师:你知道教师节是什么时候吗?

在教师节,你们是怎样为老师庆祝节日的? 学生讨论。

3、小结

师: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可以说是朋友关系,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尊重和互相帮助,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老师的好朋友。

4、小结: 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尊师的意义,能从交流中进一步体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 第七课我的劳动感受 教学目标:

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最光荣吗? 学生讨论。

2、师小结:劳动光荣

二、讨论:我会做写什么事情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看,你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讨论并记录 欣赏体验日记

三、户外活动,“弯弯腰”

学生分组在校园的各个园中检垃圾。交流活动心得。

四、劳动创意设计 简单设计并交流。

五、想一想: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劳动使我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课堂讨论。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劳动最光荣”,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家长、老师、同学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十课:

课题:有多少人为了我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重点: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 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第十一课:

课题:不说话的“朋友”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重点: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共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共用设施。难点: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服务着,你是否知道,同样有许多不说话的朋友——共用设施也在为我们服务。学生说说各种公用设施并说说功能。小资料:P52

二、说说共用设施给我们带来那些方便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整理再进行课堂讨论。读读《候车室的烦恼》和《真实的故事》,感受公用设施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谈谈如何爱护公用设施,并和破坏公用设施的不良现象做斗争。

三、活动:调查学校中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制成调查表。

四、讨论怎样与“朋友”相处,我能为朋友做点什么事情。学生进行交流 小知识:P57 完成填空:你知道吗?

五、小结

师:我们要爱护这些不说话的朋友,课后请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些爱护公用设施的公益广告,你们愿意吗?

课后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体会到公共设施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产生爱护共用设施的思想感情。

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1)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2)能够初步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简单认识图例。(3)简单了解地图的用途,知道地图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能以地图为工具认识家乡的空间位置,对家乡在祖国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难点:培养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昆山是哪个省你知道吗?你能从地图上找出来吗? 学生说一说,找一找。

二、找家乡

师:我知道我们班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学生找一找 交流:(1)家乡在那个省,在北京的哪一面 怎样看地图 小喇叭:P61 小小地图会说话P62 小窍门P63

三、看方位图,再画一画学校方位图 学生先交流再动手画一画

四、根据地图了解我们的珍惜动物及其所在的省。欣赏:美丽是不能忽略的、小资料:P66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们的家乡,大家知道了家乡在我们国家的哪个方位,也了解了怎样看地图和方位图。课后请大家查阅一些资料 我国的领土面积

我国的主要湖泊和河流 我国的民族和人口

课后小结:让学生通过交流,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在地图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

二、学生交流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请学生先分省交流。

再请昆山的小朋友交流昆山的自然景物和物产。昆山三宝 昆山旅游 昆山三贤 阳澄三宝 昆山小吃等。

三、制定游千灯、锦溪、周庄古镇一日游行程表 学生小组合作 开展课堂交流。

四、欣赏:《故乡的野菜》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乡,大家的家乡都是美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课后请大家来编一份“家乡小报”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课后小结: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可爱的家乡人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重难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与热爱。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几节课我们一直在讨论“家乡”,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家乡人吗? 学生交流并在班级里找一找家乡人。古诗:《回乡偶书》

二、说说家乡的名人 学生讨论并整理 昆山名人

三、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家乡的名人? 电影电视 广播 报纸 网络

四、欣赏:《我是小小家乡人》《美丽的传说》

五、小结

师:我们班级有许多小朋友远离家乡,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昆山,你们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家乡人吗?你能有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吗?(学生吟《静夜思》 课后大家可以以《思乡情》为题,写一篇小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乡名人的讨论交流,产生长大后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课题: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重难点: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完成上面的任务 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 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小结:通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交流,产生以伟大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同时立志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

下载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通过前两年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这些为进一步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打下了基础。二、本......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71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课间能......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合集]

    【精选】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四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

    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写写帮整理)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 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目的 1、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自觉保护自己......

    粤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会保护自己 第一课 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注意用眼、用脑的卫生,防止过度疲劳。 3、在......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样例5]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