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环境法作业三 附答案
11.《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船舶造成污染事故的,应就近报告的机关是(C)A公安机关B环保机关 C 航政机关 D 工商机关 13.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D)
A发展应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并通过合作保护环境 B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各国都应参与
C每一国家都须承担还击功能保护责任,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应有差别 D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和需要,故应让发达国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15.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D)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基准 C 环保方法标准 D 环境质量标准 17.下列行为符合,《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的是(B)
A新建无水污染措施的小型炼油厂 B船舶造成污染事故后向就近的船政机关报告 C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修建水上游乐场 D城市中被依法淘汰的设备转让给农村的企业
19.判断污染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C)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保基础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准
2.环境保护法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定,源出于生态学的(A)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益”律
4.下列不属于《固体污染物环境防治法》的防治对象的是(C)A工业固体废物 B 城市生活垃圾 C排入水体的废水 D 液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6.我国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环境噪声标准是(C)A《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B《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C《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D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
8.下列地区经依法定程序可以兴建污染型工业的是(D)
A居民稠密区 B水源保护区 C风景游览区 D城市下风向
10.被称为“固体噪声源”的是(D)
A交通噪声源 B社会生活噪声源 C施工噪声源 D工业噪声源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一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2、环境保护法P21:是指调整因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体健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环境法律关系P35:是指根据环境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污染物排放标准P82: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进行限制所规定的允许排放水平。
2、环境基准P82:是为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守则及信息编码而制定的规范。
简述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和危害?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危害主要有1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干扰睡眠和休息。2危害听觉3引发疾病和其他危害。4危害财物。
《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预防水土流失作了专章,简述预防措施中禁止性措施?禁止措施主要是1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和在陡坡地,干旱地区铲草皮、挖树蔸2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值农作物3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采采石。
简述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P144 答: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者见解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具有以下特征:(1)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并且这些活动的大多数通常是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的;(2)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3)都是损害的结果。
2.村民甲不满意乡政府和村委会同意划定分配的宅基地,与其邻居乙商量,将乙承包的耕地以5000元价钱“买下。至此时,乙几乎常年在外打工,已连续2年半弃耕抛荒。甲在此耕地上开始建房,后被乡政府发现,责令拆除已建地基、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
问:(1)甲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哪些规定?(2)乙的行为是否违法?应如何处理?
本题主要涉及《土地管理法》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答:(1)甲的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耕地保护”的规定。此耕地是乙承包的集体所有的,乙无权出卖,甲也无权购买。甲擅自占用耕地的行为是违法的,(2)乙所谓“出售”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仅是承包经营者,在合同期内有依法定目的使用的权利,但无权进行出售。其次,乙的弃耕抛荒行为也被《土地管理法》禁止,发包方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第二篇:环境法作业
1、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称为()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A、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B、环境法是社会法
C、环境法是私法D、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
3、国际上一般认为“污染者负担原则”中污染者应当承担的费用是()
A、消除污染费用B、损害赔偿费用
C、污染预防费用D、防止公害费用
4、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的法律不包括()
A污染防治法B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野生动物保护法D民法的环境保护条款
E宪法的环境保护条款
5、我国环境法上“三种效益的统一”包括哪三种效益()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环境效益D文化效益E政治效益
6、什么是广义的法、狭义的法?
7、我国法的渊源及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哪五种?
8、法的五种分类是什么?请具体解释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是什么?
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是什么?请进一步解释
11、请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发展的三个阶段?(新中国以后)
1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13、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它和单行法规有什么区别?请自己总结归纳?(注意每个人归纳的不可能一模一样,别相互抄袭,呵呵)
第三篇:电大-地方政府学-第二次作业 (附答案)
第二次作业(第2-4章)总分:10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冲突,由()提出意见。A.法院 B.国务院 C.省政府 D.人大
2.一般说来,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所有者属于()。A.城市政府 B.国家 C.个人 D.集体
3.地方行政权行使的目的是实现()。A.国家利益 B.地方公共利益 C.官员利益 D.政府利益
4.下面()个城市不属于较大的市? A.洛阳 B.包头 C.杭州 D.开封
5.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国务院制定的法规 B.自治法
C.人大制定的法律 D.宪法
6.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建制是()。A.市 B.县 C.乡 D.省
7.规定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基本问题的是()。A.行政规章 B.自治条例 C.单行条例 D.行政法规
8.在我国,城市土地所有者是()。A.个人 B.城市政府 C.集体 D.国家
9.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部门规章效力说法正确的是()。A.后者高于前者 B.效力相当 C.前者高于后者 D.无法判断
10.作为国家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A.地方行政权 B.地方司法权 C.地方立法权 D.地方暴力机关
11.行政区划上()一直是变动的焦点。A.省 B.县级市 C.县
D.地级市
12.一般说来,行政的核心是()。A.行政主体 B.行政客体 C.行政权 D.行政关系
13.我国,管理国有资产的机关是()。A.国资委 B.人民银行 C.发改委 D.财政部
14.系统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立法权限、程序和其他事项予以规定的一部法律是()。A.立法法 B.刑法 C.宪法 D.民法
1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关键是()。A.依法治民 B.依法行政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16.人民检察院可以行使()。A.审判权 B.法律监督权 C.人事任免权 D.无限权力
17.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任期为()年? A.5 B.4 C.6 D.7 18.()是地方政府管理市场与社会的基本方式。A.行政审计 B.行政监察 C.行政诉讼 D.行政监管
19.下列属于派出机关的是()。A.区政府 B.街道办事处 C.县政府 D.乡政府
20.当前,精简政府机构,最重要的是()。A.市县改革 B.乡镇改革 C.精简人员
D.转变政府职能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1.民族自治立法机关享有的权力包括制定()。A.行政法规 B.单行条例 C.法律
D.自治条例
2.按照行政监管的对象,行政监管分为()。A.个人监管 B.经济监管 C.社会监管
D.反托拉斯监管
3.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是指()。A.政治统治实施者
B.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 C.所在区域的政府 D.经济秩序维护者
4.善政希望建立一个()。A.服务政府 B.民主政府 C.责任政府 D.廉洁政府
5.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在()。A.维护社会秩序
B.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 C.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 D.保护生态环境
6.地方政府常务会议参加者包括()。A.职能部门负责人 B.秘书长(主任)C.党委负责人 D.政府正副首长
7.享有地方规章制定权的主体有()。A.经济特区政府 B.省级政府 C.省会市政府 D.较大市政府 8.较大的市有()。
A.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C.县级市 D.地级市
9.自治立法权属于的三级自治机关包括()。A.民族乡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区
10.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经营基础设施
B.调控和维护经济秩序 C.制定发展战略 D.管理国有资产 1.答案:BD 2.答案:BCD 3.答案:BC 4.答案:ABCD 5.答案:ABCD 6.答案:BD 7.答案:ABCD 8.答案:AB 9.答案:BCD 10.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1.法律的效力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规章效力相同。错误 正确
2.人大常委会主任可以担任行政机关职务。错误 正确
3.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逐渐获得了较大的财权和事权。错误 正确
4.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有立法权。错误 正确
5.自治县政府和其他县一样不具有立法权。错误 正确
6.公安局的直接上级是上级公安机关。错误 正确
7.地方立法权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与法律有一定冲突。错误 正确
8.地级市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错误 正确
9.地方立法权超出本区域不具有法律效力。错误 正确
10.常委会做出的决议必须由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错误 正确
1.答案:错误 2.答案:错误 3.答案:正确 4.答案:正确 5.答案:错误 6.答案:错误 7.答案:错误 8.答案:错误 9.答案:正确 10.答案:正确
第四篇:电大西方经济学作业三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答对0题,答错20题)
1.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得分:0 2.消费和投资增加,()。
A.国民收入减少
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C 得分:0 3.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得分:0 4.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C 得分:0 5.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得分:0 6.投资乘数()。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是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7.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8.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9.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A.等于基本的消费支出 B.小于l C.大于1 D.等于1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1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D 得分:0 11.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1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得分:0 14.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D 得分:0 15.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D 得分:0 16.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
A.为0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17.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A.政府支出 B.投资 C.净出口 D.税收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D 得分:0 1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得分:0 19.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得分:0 20.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C 得分:0
二、多选题(共20题,答对0题,答错20题)
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
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基本的投资支出 D.政府的支出 E.净出口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得分:0 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C
得分:0 3.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C
得分:0 4.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C E
得分:0 5.公共选择的特点()。
A.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B.它是建立在对生产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C.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集中做出的 D.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由领导决定的 E.公共选择适合于任何物品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C
得分:0 6.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
A.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 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E.经济中有“瓶颈”部门存在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得分:0 7.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得分:0 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D
得分:0 9.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D
得分:0 10.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C E
得分:0 1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C.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C D
得分:0 12.乘数的公式表明()。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C E
得分:0 13.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A.国民收入 B.投资 C.价格水平D.利息率 E.储蓄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C
得分:0 1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得分:0 15.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
A.非利普斯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基尼系数 D.国民消费曲线 E.拉弗曲线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C
得分:0 16.总需求的构成包括()。
A.居民的消费 B.企业的投资 C.政府的支出 D.净出口 E.居民的收入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C D
得分:0 17.总供给的构成包括()。
A.净出口 B.居民的消费 C.居民的储蓄 D.政府的税收 E.进口物品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B C D E
得分:0 18.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C E
得分:0 19.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A B E
得分:0 2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C E
得分:0
三、是非题(共20题,答对0题,答错20题)
1.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3.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4.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5.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6.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7.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8.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得分:0 9.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得分:0 10.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得分:0 11.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得分:0 12.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13.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14.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15.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16.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17.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得分:0 18.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对
得分:0 19.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得分:0 20.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对错 答题分析: 无 正确答案: 错
第五篇:电大-行政伦理学-第四次作业(附答案)剖析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20小题,共30分)(总分3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于哪一年正式成立()。(1.00分)A.1987年 B.1990年 C.1956年 D.1978年
2.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是()。(1.00分)A.审计监督
B.行使职能监督权
C.通过报纸、刊物等媒体揭露问题 D.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
3.以下各组范畴属于“自律”与“他律”关系的是()。(1.00分)A.行政行为习惯与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B.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 C.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
D.社会舆论监督与法制规范监督
4.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1.00分)A.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B.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D.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5.利益一致原则是建立和维护政府信任关系的()。(1.00分)A.策略 B.本质
C.基础和前提 D.根源
6.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表现为()。(1.00分)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求严格 B.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C.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的转化趋势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7.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是()。(1.00分)A.行政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B.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8.对于社会信用体系而言,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作用。(1.00分)A.对照
B.示范和推动 C.领导 D.完善
9.行政伦理评价最重要的方式是()。(1.00分)A.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B.行政行为习惯 C.行政监察 D.社会舆论
10.行政伦理监督的最终目的就是()。(1.00分)A.监督与惩罚并重 B.打击违规,预防犯罪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11.政府信任关系是指()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1.00分)A.行政相对人 B.公民 C.公众
D.行政官员
12.考察政府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1.00分)A.政治疏离感 B.政府信誉度 C.政治信任感 D.公众好感
13.分析我国目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00分)A.公共管理涉及的领域过多,摊子过大 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C.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制度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D.行政人员既是“行政人”也是“经济人”
14.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1.00分)A.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B.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D.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15.上下级之间以工作报告、工作指导与工作督促方式所进行的行政伦理监督通常属于()。(1.00分)A.审计监察 B.行政监察 C.自我监督 D.舆论监督
16.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公开性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1.00分)A.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B.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C.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D.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17.我国行政伦理监察的一部重要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于哪年通过()。(1.00分)
A.1957年 B.1990年 C.1980年 D.1987年 18.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的基本特性是()。(1.00分)A.主观灵活性 B.客观性 C.社会通用性 D.强制执行性
19.公共政策要体现政府信用,最为根本的是其()。(1.00分)A.实效性 B.及时性
C.科学性和稳定性 D.系统性
20.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政府存在而言,()。(1.00分)A.毫无关涉
B.不存在根本的意义 C.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D.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20小题,共30分)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C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总分40.00)
1.行政道德评价的生产力标准与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集中体现是()。(2.00分)
A.生产力标准从总体上制约着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
B.具体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并反作用于生产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与具体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基于不同的道德平台 D.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决定生产力标准 2.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表现为()。(2.00分)A.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及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B.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C.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D.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3.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可以有()。(2.00分)
A.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缺乏应变能力和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B.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
C.行政人治色彩浓重,个人权威凌驾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之上现象严重存在;行政权力缺乏制约,行政机构的内部约束规范不健全,外部制约机制没有成效 D.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4.通常而言,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包括哪些种类()。(2.00分)A.政党监督 B.权力监督 C.社会团体
D.主管组织监督
5.政治疏离感包括()。(2.00分)A.政治无意义感 B.政治疏远感
C.政治无力感和政治孤立感 D.政治无规范感
6.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包括()。(2.00分)A.整体性原则 B.利益一致原则 C.客观求实原则 D.公开性原则
7.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包括()。(2.00分)A.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B.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 C.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D.各国政府间的信任关系
8.从评价手段和途径来分,行政道德评价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2.00分)A.制内评价
B.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C.行政行为习惯 D.社会舆论
9.行政道德评价的主体包括()。(2.00分)A.新闻舆论媒体 B.上级行政机关 C.人民群众
D.行政组织内部的非行政职位人员 10.行政道德的评价方式包括哪些()。(2.00分)A.社会舆论方式 B.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C.行政程序方式 D.行政行为习惯 11.政府信任关系()。(2.00分)
A.总体上,是一种多元化的网络性的互信互动关系
B.客观上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行政人员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政府机构的部门之间及行政组织中的上下级之间的趋近性关系
C.主观上是信任主体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反应及这些反应的综合性倾向 D.既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也指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12.在我国,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意义在于()。(2.00分)A.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B.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正当地行使权力
C.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增强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 D.有利于减少现实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 13.人类历史发展中已经存在的社会治理模式是()。(2.00分)A.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 B.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 C.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D.专制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14.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的特性表现为()。(2.00分)A.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应当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B.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该确定性评价和不确定性评价的统一 C.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
D.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当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15.在政府信任关系中,可能进入主客体关系范围的有()。(2.00分)A.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和层级 B.政府及行政人员 C.公众
D.行政相对人
16.政治信任感是指广义的社会成员对()的信任态度。(2.00分)A.政治结构 B.政府官员 C.政府政策 D.政治系统
17.行政道德评价标准按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2.00分)A.历史传统文化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组织制度标准 D.阶级性标准
18.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政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2.00分)A.专门监督 B.信访监督 C.日常监督 D.舆论监督 19.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的主要途径是()(2.00分)A.坚持以批评自我批评为内容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自律 B.通过各级党委或党组织了解问题,并及时提出正确整改措施 C.通过专门的司法、监察机关受理各类申诉案件 D.督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20.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包括()。(2.00分)A.具体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 D.内隐性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1.答案:AB 2.答案:ABCD 3.答案:ABCD 4.答案:ABC 5.答案:ABCD 6.答案:ABCD 7.答案:ABC 8.答案:BCD 9.答案:ABCD 10.答案:ABCD 11.答案:ABCD 12.答案:ABCD 13.答案:AB 14.答案:ACD 15.答案:ABCD 16.答案:ABCD 17.答案:ABD 18.答案:ABC 19.答案:ABD 20.答案:BD 判断题(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总分30.00)1.政府信任关系中,在权力道德方面政府应做到以德用权。(1.00分)
2.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1.00分)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四种。(1.00分)
4.行政道德的匮乏有利于政府公务人员获取更多利益,有利于政府机构更好的发展。(1.00分)
5.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 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1.00分)
6.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向心力、降低社会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1.00分)
7.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公共政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公共政策的效力,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主要问题是:朝令夕改和执行不力。(1.00分)8.社会舆论作用的发挥以内心信念和习俗为基础,内心信念和行政行为习惯的强化也势必会有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1.00分)
9.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它不仅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成果,还对公共行政构成直接的挑战。(1.00分)
10.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最终还是要依靠行政人员的自律。因为,对于公众来说,所能信任的只能是行政人员的自律。(1.00分)
11.政府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1.00分)
12.解决信任危机的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1.00分)
13.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1.00分)
14.行政道德的匮乏有利于政府公务人员获取更多利益,有利于政府机构更好的发展。(1.00分)
15.就行政管理而言,政治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1.00分)
16.大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监察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新中国监察制度的确立阶段;第二,监察体系与制度的调整和废弛阶段;第三,监察制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00分)
17.从本质上来讲,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1.00分)
18.行政道德评价的目的是使行政人员自觉地调整行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消极的影响(1.00分)
19.考察政府信任关系的重要指标是政治信任感。(1.00分)20.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者的关系从根本上看是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1.00分)判断题(每小题2分,15小题,共30分)1.答案:正确 2.答案:正确 3.答案:正确 4.答案:错误 5.答案:错误 6.答案:正确 7.答案:正确 8.答案:正确 9.答案:正确 10.答案:错误 11.答案:正确 12.答案:正确 13.答案:错误 14.答案:错误 15.答案:正确 16.答案:正确 17.答案:正确 18.答案:错误 19.答案:错误 20.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