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一、现代人的悲剧
希望拥有幸福,是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最终极的目标。
在过去,按照绝大多数人的逻辑与先天自生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只要我有钱,就一定会很幸福,没有理由不幸福。随着启蒙运动的大力倡导,西方人开始接受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幸福不在于精神,而在于物质,如果到内在的精神上去寻找幸福,就等同于是在没有幸福的地方去寻找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人们更是把发展的焦点转移到外在物质的极大丰富等方面。
但是,随着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诞生,200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到今天为止,现代文明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危机--哪怕物质越来越丰富,知识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我们却越来越不会做人,伦理道德的底线也越来越低,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地步。尽管很多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拥有庞大的财富,但很多人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现代文明基本不重视内在的充实,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寻找幸福,因为方向错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归、一败涂地。物质方面虽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发达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60年代的时候,欧洲与美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幸福指数这一课题。自从有了这个比较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后,人类的幸福指数却一直都在下滑。
美国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2000年之间的40多年中,他们的收入翻了三番,但离婚率却翻了两番,青少年自杀率增长了三倍,犯罪率增长了四倍,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增长了五倍,抑郁症患者增长了十倍......而且,初次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平均年龄,也从29岁下降到14岁;不仅成人会患抑郁症,连儿童都开始罹患抑郁症。抑郁症不但赶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且还让人生病甚至死亡。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将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最大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时候,西方曾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你能够信任大部分的人吗?”有58%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投了肯定票。但到了1998年,在回答同样问题的时候,能给予肯定答案的人只有30%。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认为:“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谁是真正靠得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竞争、攀比、互不信任、互不沟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切都为自己着想,导致了无穷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高发率。
2003年的《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为20万,也即是说,每年都有差不多两个汶川大地震的死亡数字源于自杀,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将像感冒一样普遍。
针对于此,专家推荐了一个快乐的处方:每天要保持开心的心态。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当然不会去自杀,不会去跳楼,但怎么样能够每天都开心呢?面对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怎么能保持愉悦的心态呢?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研究一下: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心灵危机?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二、幸福痛苦与外在的关系
什么是痛苦和幸福?痛苦和幸福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生科学与哲学上的重大课题。虽然有些哲学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问题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有稳定的收入是幸福;有些人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幸福;有人认为:周游全世界是幸福......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质。虽然有稳定的收入,就有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有可能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但收入本身却不是幸福,而只是产生安全感的一种客观因素而已。同样,和睦的家庭、旅游等等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工作压力,使人忘却感情的挫折,让我们得到比较舒适的感觉,但其本质却不是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根本就不属于物质的范畴,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这种内在的感受,有些时候和物质有关,有些时候和物质根本没有关系。痛苦也是一样,比如说,有些穷人就活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很自由,很轻松。
现代医学通过脑部扫描发现,很多压力过高的人,比如企业老板、高级官员等等,他们脑部的很多部位,出现了断层。可见,在高度的压力下,人是没有办法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小空间当中,很多时候与外界没有关系。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无法与别人分享,也无法让别人替代。
所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金钱和幸福,哪个最重要?
我想,对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按照过去的理念,有钱就是幸福,没有钱就是痛苦。但无数活生生的生活经验与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金钱最重要,终将很难用金钱获取幸福。所以,我们曾有的经验与观念都错了,虽然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现代知识,却无法超越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本来每个人都是为了幸福而活着,怎样过一个比较有价值、有意思的生活,对当今时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倘若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就会导致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当然,如果温饱问题解决不了,肯定很难有幸福感,这是肯定而不用质疑的。但二战以来,欧美和其它许多国家开展了154次问卷大调查。所有调查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金钱能够带来满足,但效果是最小的”。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时候,物质财富与幸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一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说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西方人现在才发现而已。
三、痛苦的来源
就像治病需要观察病的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治愈疾病一样,要消除痛苦,首先也要了解痛苦的来源。
除了物质以外,佛经里面提出了三种痛苦的来源:第一个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第二个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尽管普通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自私心,但假若对自私心无有管理、不加控制,它就会没有节制地无限膨胀,最后将导致更多的压力和痛苦。
第三个痛苦的来源,是执着。普通人都会有执着,但执着若是超过了界限,就不但不能带来幸福,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痛苦。
只要有了这三个因缘,则即使拥有再高的地位、名声与财富都没有用,一定会饱受无限的痛苦和压力。
(一)过度的欲望,脱轨的列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诸如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种欲望,但这些欲望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不过,有些欲望,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欲望是如何导致压力与痛苦的呢?首先,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兴奋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既有科学的证据、佛教的证据,更有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明。
比如说,对一个从乡下刚刚搬到城市的家庭成员来说,能第一次拥有一套小区公寓楼,他们会觉得兴奋不已、幸福异常,因为与乡下简陋的平房相比,简直是太舒适、太高级了。然而,过了半年、一年以后,这种兴奋与舒服,就会渐渐消失、渐渐衰退。当他们看的越多--很多看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进了环境幽静的别墅、品质优良的高端住宅区等等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公寓楼心生厌倦,甚至心生不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住房,并为此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等到终于赚到大钱买了别墅住进去,一开始也像当年从乡下搬到公寓楼时的心情一样舒畅,但当看到别人住着更好的别墅,开着高档的轿车时,满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块手表、一个手机,任何以物欲为满足的幸福感,都是短暂而危险的。当一代代的高科技产品出来以后,必将刺激人们更新换代的消费欲。当新鲜劲过了以后,又开始追求新的产品。就像苹果手机,本来已经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来以后,就再也对第一代不感兴趣,一定要买到第二代,否则就不够时尚、不够新潮,然后是第三代、第四代......哪怕临终之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仍然没有满足,最后就在充满抱怨、仇恨与不满的心态中离开人世。多么失败啊!
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有一个估计资料中说:每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受其中的软广告和硬广告影响,一周的消费一定会多出四个美元。虽然这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但逻辑上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广告的刺激,会增加我们的占有欲,激发我们的虚荣心。
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不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再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死。但是,如果这些人走出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或看到了更多的广告,知道了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愤愤不平,从而失去原有的幸福。
心理学家现在才知道,佛教一直在这样教育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幸福感,建立在满足感之上;当满足感消失以后,幸福感也将随之而衰退。这是谁都无法颠覆的自然规律。
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是往健康、幸福发展,还是往不满、痛苦发展。如上所述,我们的痛苦与幸福,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正面的心态获得正面的结果--幸福;负面的心态获得负面的后果--痛苦。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想长寿,不愿意衰老,但长寿就是衰老的主要因素,衰老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厄运,我们只能乖乖地去接受、去面对。面对衰老的威胁,有些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有些人却无法自制,越来越焦虑、空虚、恐惧,这都是自己的心态、意识创造出来的,与衰老本身并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不了解佛教教义的偏颇之词,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没有必要刻意地悲观,也没有必要过分地美化。如果把人生过于理想化,则不会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一旦发生不测,就难以接受、痛苦万分。
有个美国海军上将在越战中沦为战俘时总结出的著名心得就是:“乐观者最早死!”。他与一帮战友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越乐观的人,就越容易先别人而死去,因为他们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会告诉自己和他人: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自由!结果圣诞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没有获得自由。然后他们又会说: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释放!复活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被关押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期望,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心碎而死。
所以,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危机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它还有一套训练方法。
用佛教的语言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讲,这就是心理训练--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感,因为在我们身边,永远都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高官、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会不让我们心生失落呢?
我个人认为,佛学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哲学、科学的综合学科,任何世间学问与其他宗教,都无法超越它的深度、广度与价值。大家可以看佛教书籍,里面讲得非常透彻,对摆脱痛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离谱的自私,脱缰的野马
不幸福的第二个因素,是自私心。
每个凡夫生下来,就会有先天的自私心,加上后天受到有些文化的熏陶,自私心会变得更加强烈--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绝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本来分享是最大的幸福之源,如果懂得分享,则哪怕非常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愉悦与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越来越亲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学会分享,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悲剧就不可能发生。可惜我们却认为,所有好的东西,都只能我一个人拥有,而不能属于别人。
比如说,一个小公司有十个员工,其中一个人的月薪增加了三百块,而其他人的月薪都没变化,这个人就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但如果是10个人的工资都同样增长了六百块,其中的幸福感就根本没有独自一人增长300块钱的幸福感强烈。按理来说,收入增长了两倍,应该获得两倍的幸福,但为什么幸福感反而有所下降呢?因为别人也有,所以不开心。如果其他同事的工资都增长了2000块,而自己的工资却只增长了1500块钱,虽然数量是300块的5倍,却不但不会得到5倍的开心,反而非常失落:凭什么自己比其他人少500块钱,太不公平了!
再比如,自己所在的某个圈子里有10个人,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一辆非常高档的轿车,自己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如果后来圈内的每个人都买了同档次的轿车,自己还会有幸福感吗?没有了。此处的开心和不开心,与物质根本没有关系。其他朋友有轿车,并不会降低自己的轿车档次,自己在物质上没有什么损失,但精神上却会不开心。如果圈里的10个人当中,自己是第8个买轿车的人,那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幸福感了,只是感觉很平淡,有了一个代步工具而已。如果自己是最后一个买轿车的人,则即使轿车拿到手,也不一定感到开心,只会有一种填补失落的发泄和解气。
这都说明我们都是自私的。只希望自己独占好东西,而不愿别人拥有,但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就把这些理念告诉了我们,但世人却不但不相信,还给佛教贴上了消极、悲观等标签。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现状我们都看到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离谱的自私,否则我们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如果一生都为虚荣所驱使,我们就绝不会有幸福。虽然普通人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的自私,但如果有人对如何放下自私感兴趣,则大乘佛法给我们推荐了非常多的方法,)通过大乘佛法的理念与训练方法去锻炼自己,我们就会逐步变成会关心别人、会分享幸福的人,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菩萨。
我们不能认为,菩萨就是泥塑的,高高在上、一动不动、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的佛像,这只是菩萨的形象,而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也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菩萨。当成为菩萨后,不会在小问题上与人计较,而是无条件地奉献,哪怕为了众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无怨无悔地甘愿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光荣、伟大的,因为没有自私与欲望,所以他们没有痛苦与焦虑,非常幸福自由。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是说给别人听,或做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为众生服务,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所谓的服务项目,不但包括扶贫、当义工,最关键的,是让所有人明白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让所有人彻底摆脱轮回痛苦--物质贫乏的痛苦,与精神空虚的痛苦等等。
菩萨与非菩萨的界限,就是放下自私心,从骨子里关心天下所有的生命。此处的生命,不单是人类,也包含了蚊子、蚯蚓等在普通人眼里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小生命。因为,虽然从某些人的角度来说,动物的生命也许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对动物自己来说,却有着珍贵的生命价值。比如说,人类不希望有蚊子,认为蚊子是害虫,该被打死。但假如换一个角色,从蚊子的角度来说,他的生命却是异常宝贵的。我们没有资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任何一个生命。
如果有害无利或弱小微贱的东西,都可以消灭。那假如真的有外星人,他们的智慧、知识都超过了人类。那么,当有一天比我们更有实力的外星人来侵略地球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也用上述逻辑来说服自己接受外星人的侵略与凌辱呢?我们还会不会说这是合理的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又凭什么去杀害其他小生命,或伤害另一个弱势群体呢?
我们不能一切都从自己的立场去判断,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永远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佛教中名副其实的平等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所有悲剧,其衍生、发展的源头,就在于不平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教是所有文化中最和谐、最平等的文化。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佛教,只是从外表上看到佛教的一些宗教色彩,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许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但相信对佛教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有同感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努力让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菩萨。当然,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名声,怎么可能帮助众生呢?有钱有势并不代表有能力帮助别人,无钱无势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帮助别人的条件。有一本书的书名,就叫《穷得只剩下钱》。我想,对不太了解金钱的人来说,这个题目也许有点别扭,既然有钱,怎么会是穷人呢?但了解金钱本质的人却知道,这话说得没错,有钱不是富裕的全部内容,没有钱也并不代表贫穷。即使没有钱,同样也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让别人明白一些道理,之后从精神的痛苦中摆脱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反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才能完成拯救众生的工作呢?只有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智慧已经发展到顶峰,把所有的自私、欲望等等都断除的人,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打个比方,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大学教授,首先自己必须去念书,等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经验之后,才能胜任教书的工作。同样,要帮助众生,最好能先向释迦牟尼佛看齐。
当然,现代人在享受西方科学成果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垃圾文化。目前的现状,是我们越来越浮躁,连静下来坐一个小时都办不到,不想看书,更不可能禅修,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又如何能得到幸福呢?
我建议大家,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落实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样一方面对身边的人有帮助,另一方面自己也能活得很开心。
(三)过度的执着,无形的杀手
痛苦的第三个来源,是执着。
什么叫执着呢?
举个例子,两个人感情非常好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在乎、执着的结果。很多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都是执着产生的。如果有一天两个人真正分开了,互不关心、互不执着、形同陌路,则相互之间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无论对方对自己好不好,都无所谓,更不会紧张计较、频生痛苦。这就是没有执着的表现。
执着有很多层次,从高层次来讲,佛教认为,把周边的一切,包括人和物质,都看得非常实在,就是执着。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都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
以颜色为例,物理学家告诉我们:“颜色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质当中,而是在观看者的眼中,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某种频率的光所引发的感觉。”物质的颜色,只是频率、波长不一的光波投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产生的幻觉,并不是真实、客观的东西。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了。但我们仍然会把衣服的颜色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经常到商场去为自己搭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挑剔、嫌弃过时、老土的颜色。很多有钱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颜色的饰品,房间布置成什么颜色,都是由私人设计师或电脑选配的,可谓精心、讲究到了极致。为了变换衣服、房间的颜色,花费了很多的金钱,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想必各位都看过《黑客帝国》,这个电影所传达的理念就是:整个世界不是真实的,而仅仅是一个电脑程序。将电脑植入人的大脑,然后通过程序来感知世界。虽然这是科幻电影,但该片的导演,是对佛教很有研究的。他拍摄此片最重要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世界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一样虚幻不实。电脑程序一旦有变化,世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电脑程序崩溃,世界就会瓦解。
佛告诉我们,就像晚上做梦的时候,在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显得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醒过来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的一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学佛,懂得佛法的道理,之后像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恍然大悟或者顿悟,才能让我们从红尘大梦中醒来。虽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但在懂得这些理念之后,我们就能把一切东西,像《金刚经》当中所讲的一样,当作“梦幻泡影”,那样就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
当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了,也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放弃家庭、放弃事业,消极遁世、不负责任。很多证悟了的菩萨,其外表可能是一个领导、一个商人或一个清洁工,但他们的内心却不会把世界看成实有的东西,而是随缘--随着因缘走。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逃不脱因果循环的罗网,都不是随着我们的喜好而发展的,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是我们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的。虽然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客观的处境,这样也能增强幸福感。
很多人因此认为,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是唯心主义,其实佛教根本不是唯心主义,这都是不了解佛教的说法。
这些理念并不是教条,我们可以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来证明:比如,用我们的肉眼去看,瓶子是静止的,瓶壁的分子之间也是紧致细密、没有任何空隙、不会漏水的。哪怕我们瞪着两只眼睛看一整天,也看不出瓶子在运动,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瓶子是运动的,科学家称之为布朗运动,因为第一次发现这个秘密的科学家叫布朗。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以前就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都在因果当中循环、生灭。
物理学是用运动来表述瓶子的状态,但佛教所用的生灭一词显得更加确切。譬如说,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核周边的电子一直都在围绕原子核运转,其运转速度可以高达上千公里每秒,物理学中称之为运动。我们可以假设,电子的转动是从东边出发,之后运转到南边,然后再走到西边、北边的位置上,或者是往相反的方向转动。但佛学告诉我们,实际上,经过东边的电子,根本不是经过南边、西边与北边的电子,因为东边的那个电子在位于东边的当下已经消失,后面的所有电子,都是新诞生的。所以,用生灭来描述更为精确。
同样,用我们的肉眼看楼房,包括地板、墙壁,都感觉是静止的,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静止的楼房。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静止物体从哪儿来的呢?都是地地道道的错觉,来自于高速运转的一种错觉。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既然一切都是幻觉,那我们还有必要这么执着吗?这样反复思考,就比较容易断除执着,这是佛陀给我们指出的缓和压力的方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有它演变的自然规律。多年以来,现代科学忽略了精神领域的研究。即使有一点精神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幸福与不幸福,却与内在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追求幸福,就需要正确的方法。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执着是痛苦的首要因素,物质等等都是次要的。所以,单靠外界的物质条件来让自己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即便物质具备这样的能力,地球也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比如说,虽然美国人口还不到全球人口的5%,但他们却消耗着全球资源的34%。如果全球70亿人口都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需要三到五个地球才可以承担,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要想获得幸福,只有调试自己的内心,并适当地往内心去寻找。
在得知痛苦的来龙去脉以后,首要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佛陀认为,解决痛苦,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一些观念来改变我们原有的认识,从而缓和我们的压力;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禅修。佛学一直都在着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答案、方案,若能吸收并实践这些理念,再加上现代科学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的完美结合,也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就能让我们在拥有足够物质的同时,设法控制精神上的上述三个缺陷,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与健康心灵,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也能使整个社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说起幸福感,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发自内心的一抹微笑,幸福是情不自禁的一声呼叫,幸福是老人眉头上的笑纹,幸福是儿女成绩单上的满分,幸福是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郁闷、累、不爽,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
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我们的头越来越重,我们的心越来越轻;
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我们的自由越来越少;
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精神越来越贫瘠。
何为幸福
谈到何为“幸福”,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幸福来自金钱;有人认为,幸福源于爱情;还有人认为,幸福在于地位……
而我认为,从佛教的根本观点“万法唯心造”来看,幸福是一种得到满足的心态,也就是说,幸福的根本是心。
世间人每天从早到晚忙碌,唯一希求的就是幸福,但结果得到了什么呢?大多却是不同程度的痛苦。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往往是因为没有认清幸福。
有些人认为,只要满足了暂时的身心需求,这就是幸福。
还有些人认为,离开了痛苦——比如现在头特别痛,过一会儿不痛了,这也是一种幸福。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就是最幸福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最幸福的事。
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是每天无所事事,还是每天忙忙碌碌,在生活中感悟幸福!
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感了,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乏味,我们的生活单调无趣!
大家不禁会问: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幸福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人口、文化、心理以及政治等,但幸福感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具体讲,缺乏幸福感主要有几个原因:
爱比较,不幸福的来源
不知道是不是不幸,我的朋友圈子,经常一桌人坐下来聚会的时候,相互之间都是明里暗里想在酒桌上证明自己是比别人更强的,房子车子婚姻工作收入社会地位,能想到的都比一下,似乎没有这些比较大家都不会过得开心。
我觉得,其实大多数中国人的不快乐,就是来自这种氛围,大家都太过依赖于通过比较来获得自信,这种自信,很容易获得,很廉价,因为你的方方面面,总有那么一个是比别人强的,大家都很容易找到自我满足的地方。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压力大,无形的杀手
提到压力,大家的第一情绪体验多为负性的,然而,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说,压力不全是消极情绪体验,只是我们更加习惯于认为痛苦才会导致压力,或者说压力必然导致痛苦。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住房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等。这些压力让我们处在一个过度焦虑的状态,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过度的欲望,脱轨的列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但是过度的欲望导致我们生活不幸福。
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却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不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多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去世。
欲望适度则为利,欲望过度则为害。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如同春华秋实一样不容违背。明智的人对富有顺其自然,能让欲望的潮水有涨有落,从不越位;愚昧的人对富有带有很强的野性,总想让欲望的潮水只涨不落,从不清醒。
离谱的自私,脱缰的野马
城市中的现代人拥有的财富比青藏高原、吐鲁番、大兴安岭的那些居民多,但是却还是永远不会满足,有了一斤粮食会想着再有一斤,吃不完就用来造酒,有了两斤粮食就会想着有四斤,剩下来的用来造酒精开汽车。
于是这种自私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自私、在工作中自私、在与人相处中自私。
比如 再比如,自己所在的某个圈子里有10个人,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一辆非常高档的轿车,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如果后来圈内的每个人都买了同档次的轿车,自己还会有幸福感吗?没有了。这种就是过度的自私的体现,往往想自己的生活一定要过得比别人好,当别人超过了就不开心,就不幸福!
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
第三篇: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政法系思政专业06级学生冯秀成,同时也是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主持人。下面我就该课题的实施情况和我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感悟和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一、首先我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课题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婚姻恋爱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甚至颠覆了传统的人生幸福观、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家庭形态的相对稳定性。传统的婚恋家庭价值观正接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人们的婚恋、家庭价值观、幸福观总体呈现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在新的开放条件中孕育着新的观念的特征,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话语背景下,幸福感、婚恋、家庭问题不仅仅只是关系一个人人生的大问题了,更成为一个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公共问题了,亟待关注与研究。
我们这项课题为了探索现代人健康的爱情心理和婚恋价值观,追问现代人健康的幸福感和科学的幸福观,促进现代人和谐的情理追求和社会心态建设,促进现代人的人生、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课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学科知识对现代人的幸福感和婚恋家庭问题进行专题和系统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同时,开展这项科研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当代思政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理论,观察、分析、研究社会问题的科研能力。是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的需要、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改革创新的一次尝试。
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在研究成员的兴趣驱动下,导师的认真指导下自主管理自主完成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同时注重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收获。
二、其次我介绍一下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
1、当代大学生的婚恋状况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大学生婚恋心理、行为和婚恋观、爱情价值观。承担人:冯秀成
2、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承担人:殷伟丽
3、现代人的幸福感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现代人幸福感的变迁及其影响因子;
培养国民健康幸福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承担人:朱蕾
4、转型期的社会婚恋形态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婚恋形态变迁;
婚内出轨的法理与伦理研究。承担人:高新电
5、我国家庭问题研究。研究重点问题:家庭暴力与冲突的心理与法理研究;
城乡家庭暴力比较研究。承担人:刘芳
三、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课题研究的管理运作情况:
1、相关部门和政法系对该课题研究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2、项目立项以后,我们很快地成立研究小组,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实施计划,不拖沓。并且创新工作模式,由于各子课题研究难度程度不一样,在独立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互相之间灵活的合作。
3、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学习和交流科学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使得研究过程比较顺利。
4、由于课题组成员在一个班级,很容易组织交流和召开会议,并且形成了“课题例会制度”,每周一次例会和不定期的专题会议,在交流中促进学习。
5、指导老师陈久教授是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兢兢业业,科研一丝不苟的优秀教师,他启发了我们浓厚的科研兴趣,严格的要求也促进了我们高质量的走向成熟。同时我们系、我们06思政班也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师生关系融洽、学习和科研氛围也十分浓厚。
四、前阶段完成的成果情况和紧接下来的工作。
截至2010年6月,项目组已经完成专题论文13篇,朱蕾同学已经完成论文《关于幸福感相关概念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国民幸福感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提高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待会朱蕾同学给大家做一个专题报告。
冯秀成所进行的大学生婚恋状况研究,已完成论文《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和《探析当代大学生走入“同居时代”》、《“80后”与“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比较》、《我国社会婚恋形态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
刘芳同学 已完成论文《关于国内外家庭暴力研究综述》、《城乡家庭暴力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殷伟丽同学已完成论文《中学生网恋现状及心理分析》、《青少年早恋研究》。高新电同学已完成论文《精神婚外恋研究》、《青少年“网婚”现象研究》。
这些论文现在正在整理修改中,我们今年暑假将联系刊物发表。
接下来需要开展的工作有,联系学工处和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面向邵阳学院学生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活动,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幸福观。在下学期的教育实习中开展对高中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调查研究。
第四篇: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辩论稿
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XX好:
在这个伴随着科技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社会中,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高效的同时,也不得不引发思考:科技在发展同时,使用者本身是否感到安全。因此,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我方就此作以下几点陈述。
安全感。那么何谓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是一种感觉、心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时,也带来了以下问题。第一,对未知事物的恐慌引发不安全感。
纵观历史长河,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类也探索到了更多的未知领域。比如黑洞、虫洞、埃博拉病毒、古埃及文化等等。然而,人类所发现的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在探索发现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对人类而言,未知的事物还有很多。对于未知、陌生的事物感到恐惧,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人类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都会感到恐惧,因为想不出办法来解决,很自然会感到没有对策,便慌乱起来甚至恐惧、而这种由未知事物触发的恐慌势必会引起不安全感。
第二,个人隐私等不到保障产生不安全感。
手机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出现确实促进了信息交互、打破了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与束缚。然而,如今电话诈骗层出不穷,当诈骗分子在电话中说出你的个人信息,一步一步引你进入陷阱,直到财物受到侵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你还会感到安全么?当你的个人隐私受到窥视,继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你个人造成伤害的时候,你就已经处在一种不安全感之下了。
第三,超级病毒威胁生命安全,产生不安全感。
得益于目前的医疗手段,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增加,部分疾病得到解决。很多在以前看来束手无策、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也得到解决。然而,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诞生了令人避之不及的超级病毒。如今,埃博拉肆虐西非,并有不断扩大感染范围的趋势。截止目前,疑似感染病例已超过1.6万人,造成了近7000人死亡。可是,疫苗还未全面研制成功并得以应用。试想一下,当病毒、细菌等致死性生物的变异速度远远超过科学家研发疫苗的速度。身为下一个可能感染的人,你还不感到安全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反方三辩立论,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四辩未完善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在刚才的辩论中,对方辩友一直陷我方于不义,科技进步有目共睹,然而值得对方辩友注意的是今天不是关于科技进步利与弊的探讨,而是科技进步对人们的主观感受。科技的进步伴随着风险随之而来,人内心深处的危机意识不断上升。因此,科技越进步,人越没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是一种感觉。因为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担忧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担忧高科技的动车亲嘴,地铁追尾,火车出轨,轮船落水,战机坠毁。
变性技术的进步,男人也会变成野鬼。大家说,有没有安全感呢?
科技进步就像复方药,一面的进步是覆盖另一面的缺陷。科技越是进步,它潜在的威胁也就越大。直接导致的是人们面对更大的未知。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感慨,当你处在一片黑暗中无法获知怎么了时候,你是最害怕的。同理,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广阔未知世界,人类的不安感就犹如走在黑夜中的孩童。空间和时间,灵魂是否存在?电脑比人聪明,我会成为黑客帝国的奴隶?
电影《克隆人大反击》《机械公敌》《生化危机》种种的灾难片,未必不是人类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的担忧。
地沟油提炼技术你担心吗? 瘦肉精科技您担心吗?
农药菜,皮革奶,激素瓜,人造蛋,避孕鳝。这些都吃不死,某种意义上是安全的,但您还有安全感吗?面对未来生存状况的担忧、面对科技进步的人性扭曲,你能毫无犹豫的说出你从未缺乏安全感吗?
为什么俄罗斯联邦禁止公务员使用苹果手机? 为什么人们专挑有虫子咬过的蔬菜?
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从本质上讲就是安全感的匮乏。所以,我方认为坚定的认为,科技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感。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四辩未完善,省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资料1 1、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用来描述和解析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风险(Risk)一词在英文中指形成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
2、由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所导致的社会、政治、生态及个人的风险已经日益脱离了传统工业社会的安全规范系统而变得无法计算、更不可控制。
3、(1)从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在传统社会它多表现为地震与飓风等外部风险,在现代会
则表现为大规模的生态风险、核风险、化学产品风险以及基因风险等;(2)从风险的成因来看,传统社会的风险主要来自外部,即自然造成的风险;而现代社
会中的风险是“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
(3)从风险波及的范围来看,传统社会中风险主要是局部性的和区域性的,主要对社会
生活的某个方面产生影响;而在风险社会中,风险则呈现出全球性的特点,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从风险预测与控制的角度而言,传统社会的风险在本质上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人
们也设计了种种制度来预测和控制风险,而现代社会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预测、计算与控制;从风险的后果来看,传统社会的风险只对部分群体和个别主体的某一方面产生影响;在风险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风险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风险社会的出现具有不可选择性。)
4、现代工业的腾飞,正是建基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上。
自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宇宙观,逐渐摆脱了神性的压制和束缚。科技不再被视为神的创造物,而被当作对自然法则的运用。由此,在人类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科学技术随着被人类的开发利用,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人们深信工业社会产生的各种危机,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业事故都可以随着科技进步迎刃而解。而今,在接踵而至的各种险中,这一观点已经宣告破产。人类清醒地意识到,科技进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加大了人类危害环境与自身的可能性。它在带给人类物质与财富、快乐与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
5、人类历史的发展正是源于科技进步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乃至现代电动机器的一次又一次重大的飞跃,发展到与以往社会有本质不同的所谓“现代社会”。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人类也因此陷入严重的灾难与危险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资源匮乏等已成为当今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科学技术在空前放大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力量的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环境与毁灭自身的力量,科技进步正成为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正如著名社会学家鲍曼所指出的那样:不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科学和技术都是社会系统中促使风险产生的永恒力量,而不是阻碍产生风险倾向的力量。
6、科技进步成果被企业家当作牟取高额利润的手段
一些基因食品就存在潜在风险。由于基因农作物(大豆、玉米、棉花和土豆)的产量比传统农作物的产量高出许多,在利益驱动下,全世界的基因农作物种植了将近四千万公顷。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转基因作物的世界市场总收入将达3万亿美元,仅转基因作物种子的收入就可达1200亿美元。
7、科技风险的另一个来源在于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我们必须承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来自于各国扩张军备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科技进步的成果,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显示出元与伦比的威力,由此直接导致战后世界各列强成立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机构并辅之以巨大的财政支持,科技进步成果的军事化倾向因此日益突出(前苏联的首脑人物赫鲁晓夫有句名言:掌握了核武器的国家领导人,一时疯狂按下了核按钮就会引发世界核大战。)
8、改变社会公众的科技观念。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部征服与改造自然 的历史。但我们切不能以为人定胜天,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自然面前是微小的,我们人类自己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度的,那种认为科学技术的最高价值目标则在于开发自然、驾驭自然、索取自然的思想是错误的。要想使科技健康发展,减少和避免对人类的风险,必须改变认识、更新观念,将人类视作自然界的伙伴,正确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9、论述(总结1)总结本场辩论赛的实况(1~4点实例,找对方问题,推本组论点。)
1、分论点1科技自身问题,科技的双面性问题(实例,核武器,原子弹的影响:日本二
战的后遗症&10年核泄漏。)
2、分论点2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古今对照(水利工程都江堰三峡)
3、分论点3科技进步的影响(生活方面食品安全环境问题国家经济政策的改
变: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
4、分论点4科技的发展趋势,国家间的科技发展的存在的差异导致一些列的国家问题(中
国&美国。)
5、总结2
省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资料1,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四辩未完善
基本定义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详细释义
首先,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第二,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这里我们就主要谈谈主观方面。要让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让对方相信自己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必须在言谈举止方面能够体现出来,比如:说话要算数,说得到做得到,做不到就不要乱承诺;经常给TA说说心里话,说说你的想法,经常问候和关心一下TA的生活;无论多忙都不要不理TA,经常给TA一些惊喜;不要再对其TA(异性)太好,言谈和行动上都一样;愿意为TA改掉你的不良习惯。。
第三,物质上的安全感。如果想要真正的让TA放心,你还必须具体物质上的安全感,也就是说你必须让TA感到,生活所需是不用愁的,不用担心没有钱生活,这其实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因素。
家可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同样需要安全感。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精神层面:
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Ta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2.物质层面:
当一个人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的时候,那么Ta的物质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的时候,安全感相对在下降,那么Ta便通过在精神方面追求新的替代者,来满足Ta在物质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情感与物质的安全感很难让一个人同时得到,而通过婚姻这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感,便是大多数人最乐意的方式。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焦虑,对事物不必要的过度担心,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键时刻总是希望依靠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同时,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不够信任,对生活周围的人与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人还会总觉得自己生病了,对死亡异常的害怕
1.开灯睡觉
2.睡觉习惯抱东西、或者蜷缩着睡 3.不相信爱情
4.吃很多或者不吃5.念旧,抱臂,怕黑,莫名其妙的孤单6.无法抗拒的恐惧感7.喜欢有口袋的衣服8.穿没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9.不爱说话或很爱说话10.蜷缩11.喜欢角落和窗户12.晚睡13.阅读14.写字和笑容纯真15.心事放在心里最温柔的地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16.喜欢抱抱或者握手,此类肢体接触17.喜欢甜食18.喜欢听到对方一次一次的甜言蜜语,同时又怀疑。19.喜欢听歌,越悲伤却越爱听悲伤的歌。疑为有自虐倾向……20.总想到与死亡相关的东西
浙江省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反方攻辩问题,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四辩未完善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对方说到现在无非是想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我们得到便利,等同于我们得到安全感吗?不好意思,答案是否定的。这样说吧,交通运输的进步让更多孩子吃到了三聚氰胺。网络科技的进步,让更多人的裸照上了论坛。就算今天我生病吃一颗药丸,说不成那是对方辩友的皮鞋做成的皮鞋胶囊,这让我情何以堪。大家告诉我,还会像对方辩友说的那么有安全感吗?
我方不是反对科技进步,反而鼓励科技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人类也因此陷入严重的灾难与危险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食品安全,军备竞赛等已成为当今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科学技术在空前放大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力量的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环境与毁灭自身的力量。正如著名社会学家鲍曼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和技术都是社会系统中促使风险产生的永恒力量。对此,我们再跟对方辩友讲2个道理:
第一,科技越进步,未知世界伴随着已知世界变大而更加广阔,由此带来不确定因素使人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简单的说,在座评委学识肯定比我们多,评委学的越多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还有更多,正所谓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也是相应的道理。比起对方辩友的自我陶醉,我们可是清楚的了解到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不安全感。
第二,科技带给我们的不安全感与风险来自人类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科学作为人类条理化的知识,具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它随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增长,永远不会停止。通俗的说,核能源的开发利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可以干很多东西,但仔细想想,从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到日本的福岛,每一次都给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阴影。就像我们能保证的核能的威力一定是越来越大,但是大家都不能保证核能就一定失误爆炸。因此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社会的风险也就永久存在。
讲了这么多道理,我都口干舌燥了。现在我们的科技真的很发达,我们展望未来,科技可以取代一切。但是,我们怕科技进步,机器人统治世界。我们也怕,科技不进步,人类头统治不了世界。但相比而言,我们希望科技进步,希望科技发展,哪怕让我们知道更多,更多的恐惧,但是我们,无所畏惧!
基本定义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前苏联的首脑人物赫鲁晓夫有句名言:掌握了核武器的国家领导人,一时疯狂按下了核按钮就会引发世界核大战。
霸权主义。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在于科学家可以操纵自己的科研活动,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科研成果的应用。科研成果一经问世,便不再为科学家所左右,而操控在企业家或政府手中,并被后者用来牟取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得技术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初衷和本意,另一方面也使得科学家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否蕴藏风险也无法理会、更无从顾及了。
1.到现在为止科技在发展,已经证明了科技发展的正确性。2.我们发现越多未知事物,越没有安全感,不可控,不确定。3.我们能保证越来越大,不能保证不出意外,事故,人为原因。4.便利,不等同越安全感。
5.解决一部分的安全感,但我们要从中了解不安全感啊。
6.坐车出事没安全感,以后你就不坐车了么。但我们的不安全感一定增加了,不安全的增加
7.越我们去不去做这件事没有必然联系。吃饭!8.科技要探索 攻辩问题: 温州动车给我们带来不安全感的影响 2 核能源万一出事 3 网络隐私的不安全 4 陨石撞地球 5 皮鞋胶囊 不把周期元素表上的元素吃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中国人 7Cctv新闻联播,某些人,轻点鼠标就可以破坏社会稳定与安全 9居里夫人发现雷 环境问题,食品问题敌敌畏美国哥伦比亚号臭氧层空洞 超级计算机智慧超越人类,机器人取代人 你坐和不做,科技阴影永远埋在我心里
章太炎先生,俱分进化论,善亦进化,恶亦进化,乐亦进化,苦亦进化 浙江省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感,关于科技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四辩未完善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今天,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科技安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系统研究了科技安全的基本概念和
体系结构,全面分析了影响国家科技安全的主要因素,深入探讨了国家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对我们树
立科技安全意识.加强科技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国家安全;科技安全;理论思考中图分类号:G311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 文献标识码:A
全其他因素之中。尽管科技安全问题还没有被各国政府明确
地提出来,没有象对经济安全等那样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制定专门的战略,但科技安全思想和科技安全政策自始至终贯穿于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尽管人们对科技安全的认识还有待于不断理解和加深,但科技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广泛性和紧迫性已经在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
1.2科技安全的定义与内涵
科技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马维野主编的《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一书认为,狭 竞争的焦点。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对国家安全而言,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是最根本的,而科技安全是基础
性的,没有科技安全,就不可能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政
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同时,由于科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自身发展日益庞大,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
技术支撑,因此它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其他竞争对手或敌对 势力控制、制约、攻击和破坏的对象之一,成为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途径之一。所以,科技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和基本内容之一,成为国家安全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
立的子系统,在研究国家安全时,不能不研究科技安全问题。l
义的科技安全表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安全态势,这种 态势体现了在国际大环境下,国家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科技安全的基本概念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产生了国家,尤其是到了近代出 经济、科技等手段,使国家科学技术系统既通过与国际环境 的开放式作用和系统内部的协调运行达到功能优化,又保证该系统不招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并以此维护国家利益。广义的科技安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国际大环境中,以国家价值准则为依据的对科技系统与相关系统相
1.1科技安全问题的由来
现民族国家后,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和增进民族凝聚力成为主权国家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而建立和使用相应的军事力量,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保证。因
此,国家安全最早体现为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军事变
互作用所决定的国家安全态势的一种动态描述。
除了科技安全的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外,国内一些学者还给出了科技安全的其他定义。如糜振玉在我国第一次国际安
全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科技安全主要是指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权益不受破坏和侵权。雷家骑主编的《国家经济安全导论》一书中对科技安全的定义是,所谓科技安全就是一
革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较量。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加强,科技对国家安全其他各要素的影响越 来越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科学技术和科技系统自身越来越成为外
部势力控制、制约和攻击的对象之一,科技滥用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因此,科技系统自身的安全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科技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立要素。
目前,世界各国对科技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重视,但对科技安全问题的认识还严重滞后于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科技安全理论还不完善,科技安全战略还不明确。这并非科技安全问题不重要,而是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其他因素的关系
国的科技体系具有~定的生存力,在国际科技体系中占据适当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同时又具备对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的支持力。
综合考察科技安全的各种定义,我们认为,第一,科技安全不仅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人
由于所关心的问题的不同,对科技安全的具体理解也不一样。
第二,科技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安全的立场出发,不能只考虑狭义的科
技安全。第三,科技安全威胁不仅来自敌对势力的蓄意所为,科学技术自身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负面影响。第四,维护国家科技安全最终还是要靠
最为密切,科技安全的综合性和强渗透性使得它融于国家安
收稿日期:2007一03一08,修回日期:2007一0610 科技实力,确保科技安全的根本在于发展科技,提高国家的科技安全水平。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2004资助项目(03BGJ003)
万方数据
林聪榕等:关于科技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 69
由此,我们给出科技安全的定义如下:国家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免受威胁、健康发展,国家科技利益得到保护,科学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晷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状态。根据以上定义,良好的国家科技安全状态体现在国家科 学技术事业不受外部科技优势的干扰、侵害、破坏、威胁、控制和制约,科学技术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竞争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国家科技利益得到保护;科学
技术能够有效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防范科技滥用和科技的负面影响。
从上述科技安全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科技安全的有关内涵:(1)科技安全的根本宗旨是维护
国家利益;(2)科技安全的主体是国家;(3)科技安全的基础是国家科技实力;(4)科技安全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5)科技安全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6)科技安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不同;(7)科技安全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8)科技安全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
成的集合;(9)科技安全是基础安全;(10)科技安全属于非传 统安全问题;(11)科技安全具有独立性和强渗透性等基本特性;(12)科技安全是人类文明的根本要求。1.3科技安全的体系结构
科技安全是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具有网状结构的复 杂系统。根据我们的研究,对科技安全的体系结构可以从下 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i)科技安全的知识体系结构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两类实践活动,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据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体系分类,科技安全可分为科学安全和技术安全两类。随着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趋势的发展,科学
安全与技术安全也日渐趋于一体化,而且更加难以区分。(2)科技安全的形态结构
科技安全是一种状态,按科技安全的表现形态来区分,科技安全的结构主要有科技人才安全、科技基础安全、科技 活动安全、科技体制安全、科技环境安全等几个层次。
(3)科技安全的领域结构当代科学技术可划分成不同的科技领域,由此产生了科 技安全的领域结构。例如,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高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材
料技术群、空间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能源技术群。每个技术群又可分为许许多多的技术。根据科学技术领域分类,科
技安全可分为信息秘技安全、生物科技安全、材料科技安全、空间科技安全、海洋科技安全和能源科技安全等6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下又可细分为下一级子体系,各个体系之间是交叉相关的。此外,根据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分类,科技安全
又可分为民用科技安全和国防科技安全两类。2影响科技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科技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科技实力是否强大,科技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否优越,科技法规是否健全,科研基础设施是否优良,国家是否为科技发展营造一个良好 的社会环境,国际局势是否有利于科技发展,也包括是否充 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提高综合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方面的作用。科技安全也就是使这些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1)科技实力 万
方数据科技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状况与水平,是国家科技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各国衡量科技实力的指标不尽相同,但主要
由科技经费、科技人员、科技基础和科技成果等部分组成。一般来说,科技投入大、科技人员素质高、科技基础强和科 技成果多的国家,其科技实力就强,科技安全水平就高;反
之则不然。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2002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的技术基础设施移斟学基础设施分别排在
42位和24位,而国际竞争力(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四大指标)总体排名则为3l位。科技实 力的落后,将直接导致我国抵御国外科技优势的能力不足和 维护国家安全的科技手段不强。(2)科技体制 科技体制是科技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 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原则等内容。科技体制是科技
安全的制度保障,是影响科技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先进和合理的科技体制能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及
时转化为生产力,而不合理的科技体制则会阻碍国家科学技术秘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
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国家的科技体制。(3)科技法规
科技法规是所有涉及科技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调整和处理科技活动各
方面的关系,需要制定和颁发相应的法规和条例,来约束和
保护科技实践活动,推动科技合作,保护科技竞争和学术自由,提倡科学道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限制科
学技术可能的潜在危险,将这类项目严格置于可靠的控制之 下。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专利法、商标 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制度,并形成了国际性的知识产权保护 制度,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馅 尔尼公约》和《商标国际注赶|}马德里协定》等。(4)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是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研究与发展、科技教育与培训、科技服务三类。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科技活动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无论是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引进、高技术手段犯罪的防范,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保密、提高国家安全工作中的科技含量等等,都有科技安全的具体表现。如发达国家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制订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对敏感科技输出建立管理机制,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出口,加
紧对他国的科技情报活动等。(5)科技环境
国家科技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对科技安全的态势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内部环境是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工作的环境,包括学术交流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丰富的图书 资料、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科技工作者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科技发展创造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优照、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本较低;广泛与世界各国进行科技交流、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有效;市场运行机制良好,能移为新产品的开发与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致腐对科技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等。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科技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了良好的科技环境,吸引了大批的人才。
3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语言文字安
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等方面的
国家安全是由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内容。一个文化上不安全的国家不可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内部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和外部安全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向文化艺术领域的大规按传统的观点来看,科学技术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地通过其他模渗透,特别是大大改善了现代传播手段和能力,科技安全安全要素与国家安全发生关系,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并未把对一个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西方发科技安全作为独立要素纳入到国家安全的范畴。20世纪90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文化渗透,扩大其文化的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性质的特殊性、地位的重要性和作影响。而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无边界性,使得外来文化对一个用的显著性,科技安全不仅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民族的侵入和渗透能力更加难以阻挡。
成为与国家安全其他诸要素相提并论的独立要素,而且日益(6)科技安全与社会安全
成为决定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社会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
(1)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组成部分。科技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冷战结束后,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恐怖目标。政治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主义、邪教势力、跨国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和意识形态安全,包括主权安全、领土安全、政权安全和意安全因素的新威胁日渐凸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识形态安全。科技安全对政治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安“9·1l”事件、印尼巴厘岛大爆炸、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全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与凝聚力,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件、美国的大规模停电以及我国经历的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政治安全。如果科技安全受到威胁,科学技术被敌对势力运等事件,都表明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严重用,也可能成为分化国家内聚力和威胁国家政权的武器。问题。
(2)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免于军事入侵和战争威胁的参考文献: 状态。目前军事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1]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军事力量仍然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军事斗争仍然是社.2003.
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形式。但随着科技进步及其在军事上的[2]巴忠恢.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广泛应用,军事斗争所涵盖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战争的范版社.2003.
围,还包括诸如军事演习、军事威胁、军事外交、军备控制[3]雷家辅.国家经济安全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与裁军、边海空防等一系列非战争方式的军事斗争形式。国
家科技安全与否对国家的军事能力有重要影响,国家科技安[4]李大光.中国安全抉择一构筑21世纪的国家安全体系[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全不仅有利于遏制、控制和打赢战争,而且有利于有效地开[5]陈立.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展其他非战争方式的军事斗争。社。2002.
(3)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6]倪健民。陈子舜.中国国际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实现和确保国家政治安2003.
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7]沈伟烈,陆俊元.中国国家安全地理[M].北京:时事出版的物质前提。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问社,2001.
经济竞争的加剧,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中极为重要的[8]巴忠谈.外国国家安全战略辑要与评析[M].北京:国家安全因素。经济安全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发展和科技安全的水平。战略研究工作委员会,2003.
高新科技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经济安全的影[9]梁月槐.外国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教程[M].北京:军事响也不可小视。科学出版社,2000. [10]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4)科技安全与生态安全[11]张学明.冷战后国家安全观的变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其他要素一样,都是事关全局,社.2003.
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安全领域。生态安全与科技安全[12]蓉文.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j].科学密不可分。全球环境与生态问题、石油与淡水等重要资源储新闻,2003(5).
备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
为科技安全的研究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林聪榕(1963一),男,福建福州人,副研究员,研究室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主任,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战略管理。是科技发展安全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5)科技安全与文化安全《责任编辑:陈夏)万 方数据
浙江省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感,中国科技安全问题研究,省辩论赛辩论赛科学越进步人类越没有安全四辩未完善
谈谈科技对生活影响的正负两面性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成果越来越迅速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技术不断更新,科学传播,知识转移和规模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之大日益凸显。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有利亦有弊。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的途径,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效益,为人类提供了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电脑、电话、汽车等现代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无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众多便利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科技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似乎同样越来越让我们难以承受,越来越让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甚至不得不让我们付出成倍的代价和加倍的回补,才能平复那些提高和改善提高背后的塌陷和毁损。
一 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以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农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变革着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使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精彩。本文以生物、信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例,阐述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
生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英国《自然-生物工艺学》杂志曾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生物科技工业就像一条正在成长的亚洲龙,只要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中国就能成为世界药品和生物疗法生产国,报告说,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过去还是一个模仿国,现在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主动权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步其中包括首个基因治疗药物和霍乱疫苗的商业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生物科技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干细胞、生物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而生物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体现在医疗方面。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实例:2001年7月2日,世界第一颗全植入人造心脏开始起跳。这一天,生命垂危的心脏病患者罗伯特·图斯在美国肯塔基州被成功植入了一颗与体外彻底隔绝,能够自主运行的人造心脏。这一新型的人造心脏被命名为“阿比奥科”。尽管这名接受移植的59岁患者在手术两天后出现肾衰竭,糖尿病等病症,并于2001年11月 30日因慢性疾病引起腹腔出血而死亡,但这历史上第一颗被完整植入人体,无须与外界进行管线联接的完全意义上的人造心脏运行了将近5个月,这次手术被认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心脏技术中的一大飞跃,是人造心脏移植手术发明近20年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进步。2004年10月1日,我国成功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儿脑瘫,只需要打开两公分的切口,用内窥镜事先探后再手术,不会影响其它神经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恢复快。2004年9月,成功完成胰岛细胞移植,为糖尿病人带来福音。这震惊世界的医学成就,无疑为我们攻克各种疑难杂症树立了信心,使我们更加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物技术的第一个医疗产物是合成人类胰岛素。科学家们把人类胰岛素注射到细菌中,就创造出了“人工胰岛素”。合成的人工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些病人原本一直使用从猪中提取的胰岛素,会引起并发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使用鸡蛋来制作疫苗,但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制造的。例如人类刺瘤病毒,这种病毒只能生长在人类细胞内,所以无法在鸡蛋内培养刺瘤疫苗。这种病毒约有140种,大多数不会产生任何伤害,但少部分会致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6亿人感染刺瘤病毒,仅在北美地区就有两千多万人感染,病原体每年导致50万例宫颈癌,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如今,科学家们利用DNA技术和普通农作物相结合来生产各种药物混合物。这些能生产药物的改良作物通常被称作“药作物”,改良的基因作物不仅可以生产在牛奶和眼泪中发现的蛋白质,也可以制造潜在的疫苗。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突破将使人们利用自己或者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的新器官,代替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从而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再生医学的发展,这将有助于解释人类的生老病死,治疗各种不治之症。而以生物为材料的工业生物技术将异军突起,预计十年以后,工业生物制造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核心产业,从而带动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带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次体现在农业粮食安全方面。众所周知,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发展成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世界人口与日俱增,而可利用耕地面积逐年锐减,尽管粮食单产也在增加,但粮食总产的增长速度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若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必须想办法改良粮食作物的性状,减少病虫草害的影响,更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等的制约,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满足人类需求。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可以说是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典型成功案例。过去,棉铃虫的危害不可小觑,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消灭,可造成棉花的大量减产。如果一味的喷施农业,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久而久之虫子体内形成抗药性,就更加难以控制。而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将“BT”基因转入棉花体内,使其自身便具有抗药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棉铃虫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加保证了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无愧是一件造福人类的重大技术革新。
农业生物科技的成功之处不仅体现于此,类似的技术在水稻、小麦等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将不同品种类型的粮食作物优良特性集中于一身,例如人类需要分蘖能力强、矮秆、穗大粒实、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于是育种专家便进行探索,寻找自然界中符合任一性状的品种类型,利用生物技术,将这些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株作物,经过良种繁育,就可以培育出人类需要的高品质的优良品种,这样不仅改善了稻米的品质,更加提高了水稻的抗逆性及耐肥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耐盐抗旱作物可使恶化的土地保持产量甚至有所增产,防病虫害的作物将继续通过防止虫害来提高产量,而耐除草剂的作物业将允许农民保护宝贵的表层土。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无疑都在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丰富人类生活方式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谈到信息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电话、电脑、网络等办公休闲的必须品,无一例外的依赖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如果没有mp3、mp4我们又怎能时刻耳边响着美妙的音乐;如果没有数码相机,没有数码摄像机,我们又如何记录我们人生美好的瞬间?而这些我们日常中习以为常的点点滴滴,都凝聚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技。
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于1985年,当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手机已经铺天盖地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亲人联系需要手机,我们办公需要手机,我们想实时了解身边的事情更需要手机,可以说现在的人已经时刻离不开手机了,世界变小了,人们的视野却变大了。
网络最早应用于科技领域,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网络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从小范围大人物的使用到大范围小人物的使用,网络一直发挥着它方便快捷的优势,直到今时今日,它早已无所不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网络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方便快捷。我们在工作学习中免不了要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查阅一些资料来解决问题。过去人们就会通过去图书馆和向他人请教来帮助自己完成工作,比较费时,还不能确保准确,所以现在大多数的人就会选择上网查找,下载他们需要的信息这样更快捷,更准确。其次,网上的资料是非常齐全的,任何方面,任何领域都会有所涉及,你不会白花时间在上面,可以通过网际搜索立刻找到你要的东西,同时你还可以从网络上得到各种信息,有助于你了解任何你想要知道和了解的事。
网络拓展了视野,改变着人们的人际交往。进入网络的世界,呈现在眼前的是丰富多彩的充满诱惑的世界。QQ、E-mail、微薄等交流平台,给人们更好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在网上相遇,那份故友重逢的感觉不言而喻。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的空间又相对的狭小,于是,人们便开始在网络上宣泄自己,在网上能与素不相识的人公开、坦白地交流,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只要你把要抒发的情怀发布出来,无论匿名还是不匿名,都可能引来很多听众,他们会安慰你,为你出谋划策,他们也可能从此成为你的忠实读者、你的朋友,可以抚平你心里的创伤,让你感到生活的路上除了自己还有很多同行者。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获取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最新的新闻时事、自然奥秘、人文历史、军事医药等等。
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里,无处不在,对生活的影响也可谓是“无孔不入”。网络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利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网络带给生活最大的影响就是使生活再也离不开网络。
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我们感谢科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无法阻挡科技负面影响的产生。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我们所需求的东西,而沉溺其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和能力,依赖其飞速的发展也使我们成为了现代科技的一部分,被工具化和模式化。要说对人类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相信令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现代发达的、时刻陪伴人们左右的信息网络科技了。
先谈谈电脑。据网上一份调查显示,每天用电脑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网民仅占被调查者的19.6%,而在12小时以上的占19.5%。由此可见,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电脑剥夺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如果没有电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好好的陪伴家人,好好的锻炼身体,然而现在,这些似乎都已经被人们淡忘了。早在2000年7月6日,日本Hirata市的市长就已命令政府官员每周要有一天时间不用电脑,并让这些公务员明白,不依赖电脑做工作的重要性。该市市长称:“许多年青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只需 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即可,很多人已经不习惯手写了,而用WORD处理的文件或信件经常不准确或漏字。”正是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使我们丧失了一些基本的能力。再说说网络。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或交融或冲突。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经济信息与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这些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尤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甚至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走上犯罪的道路;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三 科学合理的利用科技,使之真正造福人类
虽然我们讨论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的发展很明显需地需要高科技来推动,不能完全否认高科技,现代生活离不开高科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利用科技,使之真正造福人类。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高科技只是一种手段,问题不在于高科技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去运用它。所以,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平衡高科技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该怎样尽量减少对高科技产品的依赖,保持自我。
其次,每个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认清科技利与弊,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宣扬和利用高科技带给我们的正面影响,热爱并尊重科技,学好并利用好科技,同时调整好心态,克服对高科技产品的依赖性,有意识地去使用它们,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减小高科技产品对自己生活的消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爱因斯坦悔助美国发展核武器自称把原子弹给了疯子
时间:2013-07-28 10:07来源:《超越2012》 作者:李华平点击: 8874 次
原子弹变成人类自我毁灭的工具,对那些曾经参与或关注过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科学家们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这些科学家大多都对此表示一种深深的忏悔和自责。
1945年8月6日,当爱因斯坦在纽约萨朗那克湖边从《纽约时报》的一位青年记者那里知道了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消息时,感到极度震惊。作为推动美国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将几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马栩泉:《核能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69页。是年11月,爱因斯坦在《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指出:“我认为原子能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是一种福音,因此我必须说,它当前是一种威胁。”杨建邺:《科学的双人器:诺贝尔奖和蘑菇云》,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第1版,第269页。12月10日,爱因斯坦在纽约诺贝尔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如此说道:“作为科学家,我们必须不断警告人们这些武器的危险性,我们要努力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他们的政府意识到,除非他们改变相互间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在形成一个安全的未来中所担负的责任;否则这些武器必然造成无法形容的灾难。”同上书,第269页。1948年7月,爱因斯坦在写给“国际知识界和平大会”的信中说道:“作为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和学者,身负着历史重任,我们今天走到了一起,……我们从痛苦的经验中懂得,光靠理性还不足以解决我们社会生活的问题。深入的研究和专心致志的科学工作常常给人类带来悲剧性的后果”,“科学家的悲剧性命运使我们帮忙制造出来了更可怕、威力更大的毁灭性武器,因此,防止这些武器被用于野蛮的目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上书,第269-270页。其后,爱因斯坦在其发表的《命运攸关的决定》中还继续呼吁:“现在该是号召每一个人(不论性别)对可能发生现代文明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进行思考的时候了。……原子战争除了给战争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伤亡和毁灭以外,什么也解决不了,用战争解决争端已不再可能。”同上书,第270页。直到爱因斯坦去世之前,爱因斯坦都利用一切机会呼吁美国不要把科学的发现变成杀人武器,并号召全世界科学家团结起来反对核战争。(责任编辑:陈冬梅)
第五篇: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一辩稿
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一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XX好:
在这个伴随着科技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社会中,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高效的同时,也不得不引发思考:科技在发展同时,使用者本身是否感到安全。因此,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我方就此作以下几点陈述。
安全感。那么何谓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是一种感觉、心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科学技术在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时,也带来了以下问题。
第一,对未知事物的恐慌引发不安全感。
纵观历史长河,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类也探索到了更多的未知领域。比如黑洞、虫洞、埃博拉病毒、古埃及文化等等。然而,人类所发现的仅是冰山一角,我们在探索发现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对人类而言,未知的事物还有很多。对于未知、陌生的事物感到恐惧,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人类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都会感到恐惧,因为想不出办法来解决,很自然会感到没有对策,便慌乱起来甚至恐惧、而这种由未知事物触发的恐慌势必会引起不安全感。
第二,个人隐私等不到保障产生不安全感。手机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出现确实促进了信息交互、打破了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与束缚。然而,如今电话诈骗层出不穷,当诈骗分子在电话中说出你的个人信息,一步一步引你进入陷阱,直到财物受到侵损,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你还会感到安全么?当你的个人隐私受到窥视,继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你个 人造成伤害的时候,你就已经处在一种不安全感之下了。
第三,超级病毒威胁生命安全,产生不安全感。
得益于目前的医疗手段,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增加,部分疾病得到解决。很多在以前看来束手无策、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也得到解决。然而,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诞生了令人避之不及的超级病毒。如今,埃博拉肆虐西非,并有不断扩大感染范围的趋势。截止目前,疑似感染病例已超过1.6万人,造成了近7000人死亡。可是,疫苗还未全面研制成功并得以应用。试想一下,当病毒、细菌等致死性生物的变异速度远远超过科学家研发疫苗的速度。身为下一个可能感染的人,你还不感到安全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科技发展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