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以玉林市玉州区为例
xxxxxxxxx本科生毕业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以玉林市玉州区为例
A Study on Occupational well-being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 in Curriculum Reform—Taking Yuli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
——以玉林市玉州区为例
摘要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教育的意义、职业的尊严和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了幸福感和成功感。而不少小学教师也由此陷入了职业困惑和压力。为此,我们以区域性小学教师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性别、学历、教龄存在显著性差异关系,并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情绪体验和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感五个背景因素影响着小学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提出促进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等建议,为今后小学教师在重重压力下接受现实、悦纳自我,甚至实现自我超越,主动追寻幸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A Study on Occupational well-being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 in Curriculum Reform —Taking Yuli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background, more and mor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tantly on the road to find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occupation of the dignity and the value of their own, to experience the happiness and success.Man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was thrust into the confusion and stress.For this, this paper take region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 as a case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ackground supported environment limits the series problem, put forward to build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dapt to the stage of training mode, promote teachers' occupation well-being and professional stage and so on, for futur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heavy pressure accept reality, accept self, even surpass, the activ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offer important reference.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Primary school teachers;Occupation of happiness;
目录
引言 ······································································································································· 1
一、文献综述 ······················································································································· 1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1 1.新课改背景下职业幸福感现状研究 ································································· 1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 2 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 2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1研究的目的 ·········································································································· 3 2 研究的意义 ········································································································· 3
(三)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解 ············································································ 4 1积极情感体验 ······································································································ 4 2生活满意度 ·········································································································· 4 3价值实现感 ·········································································································· 5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5
(一)研究方法 ············································································································ 5
(二)研究过程 ············································································································ 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7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 7 1 样本构成情况 ····································································································· 7 2 人脸量表样本情况 ····························································································· 8(二)不同背景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 8 1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性别对比 ······································································ 8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学历对比 ······································································ 9 3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对比 ······································································ 9
(三)新课改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 10 1 课改支持环境与职业幸福感 ··········································································· 10 2 教师认同感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 10 3 个人专业成长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 11 社会客观要求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 11 5 情绪体验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 12
四、问卷调查结果讨论 ····································································································· 12
(二)学历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3
(三)教龄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3
(三)影响因素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4 1 认同感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4 2 支持环境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4 3 个人成长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4 4 客观要求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5 5 情绪体验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 15
五、结论与建议 ················································································································· 16
(一)研究结论 ·········································································································· 16
(二)思考与建议 ······································································································ 16 1促进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增强“新课改”应对能力 ···································· 17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的支援机制 ···················································· 17 3.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合理调适课改中的消极情绪 ······································· 18 致谢 ····································································································································· 19 参考文献 ····························································································································· 20 附录A ·································································································································· 22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十个春秋,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管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六大方面入手,以构筑面向21 世纪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作为新课改的第一批实验区之一,教师在此次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课程实施起决定作用的广大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他们的态度决定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是跃然于纸上,还是落实扎根到实处。然而教师的在教育实践中能体验的幸福感却是我们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忽略的问题,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是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教育的意义、职业的尊严和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了幸福感和成功感。但与此同时,却有一些教师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之中。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重重压力下要在重重压力下让教师接受现实、悦纳自我,甚至实现自我超越,主动追寻幸福,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师,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文献综述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对我国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开始关注,但多数研究集中探讨学校环境下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国内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专门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新课改背景下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新课改背景下职业幸福感现状研究
近十年,教师的研究重点在于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方面: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和专业化成长是近几年发展趋势。关注的层面如“教师应该有哪些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职业素养”,虽然人们非常关注教师职业的内在的尊严和欢乐,但还是忽略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实然状态。较多研究者对课改中教师职业幸福
感现状的研究是间接通过对课改中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而获得的。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了压力,针对于此,辽宁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人员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在大连市内随机选取了5 小学、5 所初中,5 0 0 名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发放问卷5 0 0 份,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课改”中教师压力很大的约占2 5 %,压力较大的约占4 6 %;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4 个方面:“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顾虑。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主要从外部因素(社会期望、社会支持、工作量、组织因素等)、个人因素(角色定位、专业发展)两方面进行研究。
在总体上看来,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容乐观,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成就感、自己认为的社会地位、工作感受状况、组织提供给教师个人发展机会、教师主动获得个人发展机会等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肖川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谈到: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物质待遇、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权、生源质量、发展机会、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劳动强度、心理压力、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学校的物质环境、规章制度合理性与人性化、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都会影响到教师对校园生活的感受。
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者关于教师获取职业幸福感的途径、方式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
社会的支持和信任是教师幸福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信任、支持的氛围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会把教学视为一种可追求的事业,从而对其抱有积极、肯定的看法。相反,对教育长期的抨击与批评,必然会使教师在评价自身时受到这种消极评价的影响,极易导致教师士气低落及产生倦怠感,进而对自己的
职业产生怀疑和担忧。同时,通过学校部分的开放,让整个社区、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共同参与制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通过参与让他们了解教育的复杂性、人发展的复杂性,对教师多理解少误会,多关心少苛责,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减少教师的压力,增强职业幸福感。而在新课改下培养教师的幸福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位置,树立起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变压力为动力;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精神品位和德性;教师要有很强的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这些研究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是目前国内专门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成果还较少,而且多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面貌。一些相关的国内研究(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侧重现状点描述。大都归结外部的因素(如管理方面),缺少考虑到教师个人的心理因素。我们的研究试图通过区域性调查来描述教师的真实面貌,引起人们关注教师的职业态度,相应的调整教师管理政策,重视教师的情感体验,建设有活力的教师文化。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玉林市玉州区的部分小学教师的幸福感现状为例进行调查研究,从中映射出小学教育一线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改中不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更好地定位职业角色,增强“新课改”应对能力,认识自己职业生活的意义。2 研究的意义
苏霍姆斯林斯基曾说过:对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本身。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解教师幸福感是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纽带。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和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深入探究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问题,对确保广大教师
身心健康、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唯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能丰富教师理论,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在了解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引起大家关注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从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关注起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唤起小学教师认识自己、反思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职业生活的意义。从而面对新课改实施的重重压力下,理解自身职业倦怠的动因,寻找突破口消除困惑,追求实现价值的跨越。通过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了现实中的小学教育。此外也为校园管理者制定教师管理政策,开展教师培训,以及为学校开展教师管理提供理论建议。
(三)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解
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职业幸福感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我们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需要满足感、生活满意感和价值实现感三个基本成分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幸福走向。1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精神性、关系性、无限性。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实际上就是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前提条件。一是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一是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由于自身的职业理想得到一定程度实现时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教师的幸福有三个特点:重在精神性、必在创造性、先在给予性。2生活满意度
教师在教学生活获取满足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带来的心理体验。教师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修养和情操,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健康的休
闲爱好,适应教师角色之间的转变,调节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感,丰富自己的生活角色,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休闲空间,不把教学的烦恼带入家庭,既不使教师角色在生活中占有霸主地位,也不使教师角色在职业中失去主导风采,依据处境,灵活调整自身的角色变化。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3]此外,教师应该善于阅读、观察、思考、分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领悟力,把握自由的心灵,使生命的力量得到内化与发自内心中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从这一职业可以享受到社会的赞许和幸福,从而从教学生活中获得满足感。3价值实现感
职业幸福感作为人类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绝非凭空生成,而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它是一种精神幸福,是心理体验与职业伦理的统一,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是享受与发展的统一,是开放的动态系统,具有教育性、整体性、精神性、无限性、给予性、劳动性等特征。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是以实地调研为主,辅以文件、资料查阅,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主要是:1.问卷调查;2.个别访谈;3.集体座谈;问卷分析采用采用SPSS18.0中文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获得的数据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了系统的了解新课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我们选择新课改的第一批实验地区广西玉林市作为调研地点,选取玉林市玉州区百名小学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和周边农村选择共6所小学参与调查,这六所学校为:东环小学、试验二小、大北小学、新民小学、和睦村小学和大芦村小学。四所城区小学在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和生源问题上存在差异情况,参与
新课改程度不一。两所乡村小学,虽然距离市区也比较近,交通便利,对教育信息的获得比较快,但是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程度并不高。选择调查的原因是在客观环境中,它们具有可比性,能反映出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影响因素。并且选择东环小学和实验二小和大北小学,是因为这三所城区小学属于我院系长期合作的见习实习单位,新民小学、大芦村小学和和睦村小学也是我校师范生义务支教的合作单位,对我们的实地调查给予极大支持,客观上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和机会。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1 年9 月开始,共分两个时间段3 次调研,第一次调研时间为2011 年9 月。本次调研以毕业教学实习为依托,实地调查了玉林市东环小学、实验二小和大北小学,并与多位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第二次调研时间为2011年12月。本次调研走访新民小学、和睦村小学和大芦村小学。第三次调研时间为2012年3月。再次走访六所小学,发放问卷,实收回问卷为东环小学28份,实验二小22份,大北小学23份,新民小学21份,大芦村小学5份,和睦村小学7份。共收回问卷106 份,回收有效问卷96 份,有效率近90.57%。
本次调研问卷《小学教师幸福问卷》共33个题目,问卷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教师性别、学历和教龄为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用的是人脸量表,该量表由Andrews和withcy于 1976年编制,是一种非言语性的幸福感量表,可用于测评主观幸福感,也适用于测查特定的生活内容。国外有研究报道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是0.7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人脸量表作为图表式的测量工具可避免量表依赖于某种特定语言,并减少某些幸福感量表所产生的误差。它由五幅人脸组成,每幅人脸的表情不一,分5个梯度:A:非常幸福、B:比较幸福、C:一般、D:比较不幸福、E:非常不幸福,分别为1、2、3、4、5分,分值越低,表明越幸福。第三,借鉴在重庆市北碚区成功试验的《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问卷,共设5个维度,分别为: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情绪体验、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感。总量表的a系数为0.922,五个维度的的a系数在0.636一0.877之间,这表明每一个因素上的各项目之间有较好的正相关,它们所测到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采用5点式计分,完全符合1分,基本符合2分,一般3分,基本不符
合4分,完全不符合5分。分值越低,其职业幸福感越高。在问卷的设计上,部分题目采用否定的表述,计分时采用反向计分。本课题集两次实地调研和长期的文献阅读而成。3次调研走访,从问卷的设计及调研样本的选择,都尽量做到了点面结合、多角度综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1 样本构成情况
为较为真实、全面反映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课改首批实验区之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百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记名方式。问卷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教师性别、教龄、职称等。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1 样本构成情况
项目 样本分布 样本数 有效百分数
性别 男 18 18.75% 女 78 81.25% 学历 中师 37 38.54% 大专 46 47.91% 本科 17 17.71% 教龄 一年以下 13 13.54% 1—5年(含5年)21 21.88% 5—10年(含10年)22 22.92% 10—20年(含20年)20 20.83% 20—20年(含30年)17 17.71% 30年以上 3 3.12% 人脸量表样本情况
表 2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状况统计
频数 有效样本数 有效百分数 非常幸福 11 11.46% 比较幸福 33 34.38% 一般 42 43.75% 比较不幸福 8 8.33% 非常不幸福 2 2.08% 总计 96 100%
由上表统计所示,在调查的小学教师中,11人(11.46%)感到非常幸福,33人(34.38%)感到比较幸福,42人(43.75%)感到一般,8人(8.33%)感到比较不幸福,2人(2.08%)感到非常不幸福。总的来看,认为工作是幸福的教师共有(11+33=4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4.84%;处于混合情感的有4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3.75%;而认为工作是不幸福的有(8+2=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4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小学教师在工作中还是能体验到幸福的,但从总体上看,玉林市玉州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多半教师未能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二)不同背景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比较 1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性别对比
表3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性别对比
男(M±SD)女(M±SD)t p 客观要求 1.83±0.42 2.33±0.51-4.374.411 支持环境 2.12±0.35 2.50±0.46-3.828.200 个人能力 2.44±0.50 2.61±0.44-1.445.958 认同感 2.14±0.30 2.52±0.47-4.352.097 工作热情 9.0±1.60 10.94±2.35-4.206.062
如表3所示,在客观要求、支持环境、认同感、个人能力、工作热情因素上,男教师得分略低于女教师,可知男教师在这五个因素上的幸福感略高于女教师。但各因素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学历对比
表4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学历对比
中师(M±SD)大专(M±SD)本科(M±SD)F Sig.客观要求 2.50±0.47 2.26±0.53 1.90±0.41 12.293.000 支持环境 2.57±0.50 2.36±0.40 2.31±0.46 2.702.072 个人能力 2.70±0.44 2.60±0.40 2.42±0.51 2.541.084 认同感 2.67±0.38 2.53±0.42 2.07±0.42 16.699.000 工作热情 11.63±1.94 10.80±1.95 8.89±2.45 13.019.000 如表4所示,不同学历教师在支持环境上的得分成递减趋势,学历层次越高在这一因素上所体验到的幸福感程度越强,在调查的五个维度因素上,除了支持环境和个人能力对教师的学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客观要求、认同感和工作热情三个方面上对不同学历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认知,该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学历一定程度的影响。3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对比
表5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对比 2 3 4 8 6(M±SD)(M±SD)(M±SD)(M±SD)(M±SD)(M±SD)F sig 客观1.59±1.97±2.39±2.58±2.46±2.40±12.33.000 要求 0.33 0.36 0.40 0.51 0.47 0.40 6 支持2.14±2.21±2.56±2.76±2.44±1.76±7.276.000 环境 0.46 0.31 0.41 0.49 0.36 0.36 个人2.15±2.46±2.74±2.69±2.82±2.05±6.690.000 能力 0.46 0.43 0.30 0.44 0.37 0.09 认同1.80±2.26±2.54±2.80±2.68±2.38±15.94.000 感 0.30 0.29 0.34 0.37 0.42 0.41 3 工作7.46±9.85±11.14±11.86±11.70±10.0±11.14.000 热情 1.39 1.98 2.13 1.93 1.86 1.0 3 1表示l年及以下,2表示1一5年,3表示5一10年,4表示10一20年,5表示20·30年,6表示30年以上
如表17所示,该地区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五个因素中均值得分中一年及以下教师的得分最低,刚开始工作的教师幸福感较高,工作一段时间后,幸福感开始下降。教师职业幸福感随教龄的提高呈U型曲线分布,工作O一1年和工作30年以上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而工作10一
20年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低。
(三)新课改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课改支持环境与职业幸福感
表6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百分比统计
1(%)2(%)3(%)4(%)5(%)
新课改理念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17.7
46.9
24.0
8.3
3.1 主管部门关注教师课改中的困难 9.4
35.4
34.4
14.6
6.3 学校提供了充分而有效的资源 13.5
30.2
34.4
16.7
5.2 我总能体验到学生带给我的惊喜 14.6
29.2
39.6
13.5
3.1 我对课改虽有疑虑,但充满信心
21.9
44.8
33.3
0
0 能熟练运用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 17.7
51.0
22.9
8.3
0 课改提高了我的反思能力,使我积累了26.0
36.5
25.0
8.3
4.2 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调查统计所示,有64.6%的教师认为客观理念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有55.3%的教师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在课改中的困难不够关注,对于学校是否提供了充足而有效的资源,有56.3%的教师对此持不赞成态度。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至少有62.5%的教师收获经验,结果表明,学校管理方对于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帮助不足,但是教师对于课改仍旧充满信心。2 教师认同感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表7 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百分比统计
1(%)2(%)3(%)4(%)5(%)
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1.5
32.3
44.8
9.4
2.1 对学生发展很有帮助 14.6
39.6
35.4
5.2
5.2 课改后,我与学生的关系更融洽 11.5
46.9
32.3
6.3
3.1 让我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15.6
43.8
29.2
6.3
5.2 我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对待工作 4.2
45.8
42.7
7.3
0 新课程改革是有效的 17.7
51.0
22.9
8.3
0 我与同事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团队 21.9
30.2
28.1
11.5
8.3 如上图统计所示,有44.8%的人认为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68.7%教师认为新课改是有效的,对于课改是否对学生发展有帮助,54.2%的教师表示肯定;59.4%的教师认为新课改让自己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50%的教师
能以饱满的精神对待工作。通过分析可知,该地区小学教师大都认为新课改对学生、教师及整个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3 个人专业成长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表8 个人能力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百分比统计
1(%)2(%)3(%)4(%)5(%)我总是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战 8.3
35.4
34.4
15.6
6.3 我对课程三级目标把握很明确 12.5
21.9
46.9
14.6
4.2 学校对实施课改有很高的要求 17.7
29.2
35.4
14.6
3.1 课改后,我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12.5
35.4
37.5
10.4
4.2 新课改有助于我的专业成长 15.6
42.7
32.3
6.3
3.1 我总能从工作中发现兴趣 13.5
34.4
46.9
4.2
1.0
如上图统计所示,有46.9%的老师认为学校对实施课改有很高要求,但也有53.1%的老师认为学校对新课改要求程度适中,43.7%以上教师认为自己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课改的挑战,58.3%专业水平在新课改中得到了有效提升,但能从工作中发现乐趣的教师只占了47.9%,有46.9%的教师对此态度很模糊,也许是在多项重复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激情被慢慢消磨,受主观情绪影响,态度一般。4 社会客观要求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表9 客观要求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百分比统计
1(%)2(%)3(%)4(%)5(%)
课改要求老师学做研究,17.7 46.9
25.0
8.3
2.1 我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材发生很大变化,对我的专业要求相应提高 24.0
29.2
28.1
13.5 5.2 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我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24.0
45.8
26.0
4.2
0 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需要改进
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 26.0
34.4
32.3
5.2
2.1 我会积极支持本校的新课程改革 24.0
45.8
26.0
3.1
1.0
如上图统计所示,64.65的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提高自身素质表示赞同。69.8%%的教师认为自己应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同时,60.4%的教师认同新课改提出的“教师应努力转变自身角色”这一
要求,改进处理师生关系方式。5 情绪体验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表 10 情绪体验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百分比统计
1(%)2(%)3(%)4(%)5(%)
工作中,我总感到孤独无助,需要专业的发展 18.8
44.8
26.0
8.3
2.1 相关部门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有效性低 6.3
15.6
41.7
17.7
18.8 实施新课改后,我对工作感到茫然,有挫折感 17.7
29.2
35.4
14.6
3.1 实施新课改后,规定课时内教学任务的完成困难 13.5
34.4
46.9
4.2
1.0
如上图统计所示,实施课改后,88.2%的教师认同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但对课改对教学带来的变化有消极体验的教师占46.9%,因个人能力发展受限导致失落情绪体验的有63.6%的教师。
四、问卷调查结果讨论
(一)性别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本调查表明,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男教师的幸福感高于女教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从三方面来分析: ①教师自身因素从自身而言,女教师生性比较细腻敏感,比较敏感,遇事容易纠结,产生的心理问题会比较多,更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而男教师相对洒脱,再加上男性具有宽宏大量、乐于助人的性格角色特征,使得男教师的人际关系相对较好,更能感受到学校氛围的和谐。同时,他们拥有更多宣泄情绪的渠道,比如运动、泡茶聊天、应酬等,这使得男教师更易缓解工作压力。
②社会因素从社会而言,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更多地从事教育、管理人员及其他学科方面的工作,男教师比女教师容易得到升迁,能更多地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
③受传统文化影响,男女教师承担压力不同。女教师不仅与男教师一样要承担同样工作,还要操劳家务、抚养孩子,承受压力大于男教师,身心易处于疲劳
状态,她们的幸福感逊于男教师;同时男教师在男女比例不均的教师群体中因“物以稀为贵”,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推崇,有被认同的喜悦之情。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男教师比女教师拥有更多机会、更多成就感,这是男教师幸福感高于女教师的重要因素。
(二)学历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学历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发现,不同学历教师在幸福感各因素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学历层次越高在这一因素上所体验到的幸福感程度越强,本文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被试类别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许多教师的本科学历也都是函授本科。而中师和大专却占总被试的80%左右,不同学历的人数分布不均是影响研究结果的最大原因。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进一步改革,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要求,相对学历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学历是否对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教龄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对于教龄与职业幸福感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本研究发现,教龄在1年以下及30年以上的教师更能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工作10一20年的教师幸福感最低,幸福感随教龄的增加呈U型分布。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①专业成长教龄较短的教师一般对工作充满激情,乐于学习、交流,个人专业成长较快,容易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指数较高;而教龄为10年以上的教师早已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失去了新鲜感,重复的工作任务容易使他们形成较为固定的工作模式,很难适应课改的挑战,幸福感较低;工作30年以上的教师,知识储备足、专业成就已达到一定高度,能较为轻松适应新课程改革。
②教龄教短的教师新鲜感和挑战性都比较强,同时自知自己的经验和资历的欠缺,较容易得到满足,幸福感也较强;而10一20年的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中期,既没有了对工作的新鲜感,又有要照顾家庭和发展事业双重的身体、精神上的压力,对职业的期望和自我发展的需求很高,产生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消极情绪体验。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让他们感受工作满意度低,职业幸福感也随之降低。教龄
在30年以上的教师大多已50岁左右,他们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较高的职称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熟练的教学技巧,成就动机有所下降,最容易得到满足,因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高。
(三)影响因素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1 认同感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认同感是指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包括教师对改革的评价、感受和行为意向,人们长期以来坚持人类行为取决与态度的基本假设,因此态度在社会行为科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调查发现,68.7%上教师认为新课改是有效的。有一半的教师表示将支持新课改,54.2%的教师肯定课改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新课改的理念相对来说很容易接受,但困难在于究竟该如何操作、怎样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可操作性,以至于一些教师形容目前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支持环境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指的是社会、“新课改”的推行者、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为教师提供或创造的,有利于教师顺利实施“新课改”的政策、制度、物质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但如果缺乏充分的资源支持,课改的成功是无法保证的。本研究发现,有55.3%的教师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在课改中的困难不够关注,对于学校是否提供了充足而有效的资源,有56.3%的教师对此持不赞成态度。和谐稳定的交际圈,影响教师的幸福体验。教师具有被管理者认可赏识的心理需要。学校管理以教师为主体,尽管在过去强调人性化管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过分强化制度化管理,量化考评,以“物”管人,难免制约了教师的发展,造成消极情绪。创设宽松的管理环境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信任,意识到实现教师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关注教师生命价值和质量,为其创造条件,让教师真正成为快乐的工作者,快乐的学习者,快乐的生活者。3 个人成长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如
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对工作就游刃有余,同时可以更多地赢得同事的尊重、领导的欣赏、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本研究发现,43.7%教师认为自己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课改的挑战,58.3%专业水平在新课改中得到了有效提升,但能从工作中发现乐趣的教师只占了47.9%,有46.9%的教师对此态度很模糊。教师获得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得到实现。这种发展体现在与学主的互动中,体现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在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也体现在对教育行为的反思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有效途径,让教师更深入了解新课改理念,并有效转化为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有信心面对新课改的挑战。这种发展不仅是教育能力的增强,也是个人整体的成长。也只有在这种教育中,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而且这种幸相感最持久、最深刻。客观要求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新课改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实施“新课改”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表现提出的标准和期望;另一方面指“新课改”本身(如教材、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工作量等)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或挑战。我们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需要自己做出的转变持赞同态度。69.8%%的教师认为自己应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同时,60.4%的教师认同新课改提出的“教师应努力转变自身角色”这一要求。这进一步说明,经过10年的新课程改革,该地区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认同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能积极面对课改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专业素质的提升让教师能更为轻松、自如的游刃于课堂,与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精神的相遇,与同伴在互助中共同成长,这些都让教师的成就感日益增长,能更为自信地应对课改的客观要求。情绪体验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对小学教师来说,课程改革增加了教师许多认知和情绪上的压力教师不断受到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等职业压力,大面积推广的课程改革必然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迫使他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回应,这样就难免在教师当中产生抵触、对抗的情绪。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实施课改后,88.2%的教师认同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但对课改对教学带来的变化有消极体验的教师占46.9%,因个人能力发展受限导致失落情绪体验的有63.6%的教师。增加的课程使得原有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不适应,而必须花费心力重新学习,而改变教学方式如同改变一个人的行事风格,不少教师一时难以适应,也难怪教师会群起抗拒。同时,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教师的热情受挫,因此难免会以一种抵制、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新课改。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l)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小学教师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玉林市玉州区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并不理想,不到一半的教师感受到幸福。
(2)男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大多因素上,男教师幸 福感高于女教师。
(3)不同学历教师在支持环境上的得分成递减趋势,学历层次越高在这一因素上所体验到的幸福感程度越强,该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学历一定程度的影响。
(4)教龄在1年以下及30年以上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工作10一20年教师职
业幸福感低。
(5)教师对新课改的认同感、新课改的支持环境、客观要求,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个人成长和情绪体验都影响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走向。
(二)思考与建议
教师职业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师是否能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将影响教师的人生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今天, 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与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新课改压力下,教师的发展更需要“理解、关心、尊重、信任”。
1促进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增强“新课改”应对能力
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小学教师工作不像农民耕种庄稼、工人生产商品, 短期内就可以见效。教师工作成果,存在明天的后效性。在教师长期的努力下, 学生的思想、知识技能、态度才会发生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可能是外显的, 但更多是内隐的、不容易发现的。教师工作的这种长期性不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 自尊和自信也就不容易建立和加强, 容易使教师尤其是普通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进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激情和憧憬。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在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阻止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角色环境认同、角色行为认同、角色价值对工作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角色价值认同、角色行为认同、角色环境认同、角色技能认同与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角色认同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的作用,教师角色认同各因素中,对教师幸福感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角色人际认同,教师角色认同既直接影响工作压力,又通过教师幸福感间接影响工作压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角色认同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变量。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的支援机制
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改变, 中小学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 许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于是就产生了教师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在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 比如某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与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并不完全一致, 但为了正面引导学生, 教师常常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价值观, 向学生灌输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此时教师常会对角色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从而导致个人的价值观与角色的价值观的背离, 最终引起他们对自己职业的失望, 失去职业幸福感。再如,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都缺乏自主选择能力、理性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反思批判意识, 不可能发展起一种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 工作缺乏自主性
和创造性, 更不可能体验到高层次的教育幸福感。
学校多样化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形成影响教师专业行为的学校文化。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与和谐的校园氛围是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促使教师形成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程改革各项举措越来越深入到教师各项工作环节,学校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专业自由度。从教师的本性和需要出发,重视教师的精神世界发展,倡导自主管理和自我实现,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该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满足和实现教师高层次需要,鼓励教师教学中的新见解,真正激发校园管理中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同时,积极为教师创设适宜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重视教师生活工作质量。3.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合理调适课改中的消极情绪
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教学活动,工作繁琐且耗时耗力。首先影响工作热情,没有活力,感到自己的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其次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离申请等。再次是工作中产生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即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务。据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调查,近五成的受检教师认为“工作太累”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
随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等教改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学历、知识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较为全面的发展,易产生压力和焦虑。教师评优、职称、学历、工资晋级等都是导致紧张与压力的原因。在调查中,在师生关系问题给他们带来了职业矛盾和困惑。教师的期望值和面临现状产生的差距也导致他们心理健康值偏低,职业幸福感不强。教师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热爱教师职业、良好的社会适应力、积极进取的心态,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积极乐观美好的情绪、善于控制自身不良情绪、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完整和谐的人格等。这些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激发教师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效地调节教师在课改中遇到挫折和面临的困难。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庆文老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本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和最后的成稿,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在论文写作期间,他们对我的工作和学习给予了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论文实施调查的过程中,感谢在玉州区实习的同学们给我提供很多调查资料。论文分析的过程中,特别感谢我的同学谭志成、覃锦娟、陈宇平、韦春丽、梁燕给我提供许多技术支持。
最后,再对我的家人及所有关心支持过我的亲人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再一次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王燕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2]杨婉秋.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04)[3]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01)[4]王婷.新课改下谈教师的幸福感[J].中国教师.2006(07)[5]黄海蓉,苗元江,黄金花.我国教师幸福感研究概观[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6]范桂兰.论教师幸福感的内在根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7]陈学金,邓艳红.近年来国内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09(03)
9、[8]刘天娥.浅析教师幸福感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9]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 2002.(2)[10]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4 [11]林丹.“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2] 高延春.谈教师幸福的特点及其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5).[13]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l).[14]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32. [15]田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16]苏娟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态剖析—小学教师幸福感和社会支持 的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5(11)[17]颜运珍.教师幸福感从专业发展开始[J].中国教育学刊.2008(04)[18]曹建强.酒泉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19]谢鞅.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6 [20]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 2006 [21]王梅.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2]谭甲文.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3]张园园.我国西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兰州大学 2007 [24]胡小丽.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 [25]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6]曾瑜.成都市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27]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8王传金.教师幸福论[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34. [29]冯建军. 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 16
附录A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
敬爱的老师,您好!非常欢迎您参加本次调查!本调查是为了了解您对目前工作的一些看法、感受等,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注小学教师。对一于您的回答我们将给予保密,请您不必顾虑,客观如实的填写。非常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支持。
一、个人资料
1、性别:①男②女
2、学历:①中师②大专③本科④研究生
3、教龄:①1年及以下②1—5年(含5年)③5一10年(含10年)④10一20年(含20年)⑤20一30⑥30年以上
二、“这里有一些表情各异的人脸,每幅画的下面有一个字母,哪幅人脸最接近于你对工作的总体感受?’’请在符合您的想法的选项上打“√”。
三、请根据下面每个问题的描述符合自己的程度,在相应的数字上面划“√”。
非常 有点 有点 非常
符合 符合 一般 不符 符合
1、新课改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2 3 4 5
2、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1 2 3 4 5
3、我总是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1 2 3 4 5
4、新课改要求教师学做研究,我需要加强专业能的发展
5
5、工作中,我总感到孤独无助,我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发展
5
6、新课改对学生发展很有帮助 1 2 3 4 5
7、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的困难很关注 1 2 3 4 5
8、备课时,我对课程三级目标的把握很明确 1 2 3 4 5
9、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我的专业要求也相应提高 1 2 3 4 5
10、相关部门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有效性低 1 2 3 4 5
11、实施新课改后,我与学生的关系更融洽 1 2 3 4 5
12、实施新课改后,学校提供了充分而有效的资源 1 2 3 4 5
13、学校对实施新课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2 3 4 5
14、实施新课改后,我对工作感到茫然,有挫折感 1 2 3 4 5
15、新课改让我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1 2 3 4 5
16、新课改让我总能体验到学生带给我的惊喜 1 2 3 4 5
17、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我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1 2 3 4 5
18、我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对待工作 1 2 3 4 5
19、实施新课改后,我的专业水平有很大提高 1 2 3 4 20、我会积极支持本校进行新课程改革 1 2 3 4 5
21、实施新课改后,规定课时内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困难 1 2 3 4 5
22、我总能从工作中发现乐趣 1 2 3 4 5
23、新课改提高了我的反思能力,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5
24、我能熟练运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 1 2 3 4 5
25、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是有效的 1 2 3 4 5
26、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我需要改进处理师生关系的方式 1 2 3 4 5
27、实施新课改后,我与同事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团队 1 2 3 4 5
28、我对新课改虽有疑虑,但仍对新课改充满信心 1 2 3 4 5
29、新课改有助于我的专业成长 1 2 3 4 5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整体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51-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领域的推进,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也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 “自主、合作、高效”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多年,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遵循着许多已经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导致其在某些地方沦为形式主义,也有部分学校虽然响应素质教育号召,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实施起来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由于语文是初中的基础学科,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将目光放在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把握,诗句名篇的背诵上,而应该重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独特感受。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把课本上规定的知识按照要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式依然落后,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针对课程内容,或根据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解,或大而化之未得语文课文的精髓,直接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学生感受,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学生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和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一)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性学习方式是遵照新课程改革形成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文讲解与基本知识内容的灌输上,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教学中均占据了主导地位,有效提高了语文知识的传播,取得了有益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授课任务重,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从老师的讲解,无法掌握老师讲授的全部知识,在此背景下,“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节时,提出问题:你们通过研读课文,觉得济南的冬天美吗?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感情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呢?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得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案,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如在讲授语文课文中《童趣》一文时,我增加了“我的童年”的讲述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对于儿时生活的回忆,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老师顺势问到:“那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活动都很丰富多彩,那么你们想知道作者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由于之前的互动,课堂气氛已经很融洽了,再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课文教学基本内容完成后,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播放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体会下作者的物外之趣,并能感受到文中的情趣和美感。
(三)创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点,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较高的位置,而不是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处,老师的威严令学生有些望而生畏,不敢与老师过多的亲近交谈,课堂学习自然也处于拘谨严肃的氛围里。而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则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热情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畅所欲言发挥自己对于课文的见解和感想,师生之间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新课程知识的学习,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若要达到民主平等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过去督促学生学习、监控学生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思维活跃,对新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应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让学生拥有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于质疑经典,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民主氛围越浓,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就愈发高涨,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课下环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有效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昱.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谈教学主线的正确确立[J].语文教学通讯.2009(05)
[2] 朱笑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D].苏州大学 2008
[3] 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李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 陈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 陈玉秋.发展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J].语文教学通讯.2009(05)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克山县西城中学课题组 姜文广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2006年8月,本课题组承担了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了极大提高。现将课题组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国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更要关注评价”的观念,对教学有效性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低效现象严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一进是人们探索的问题,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新课改关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但仍然不见成效。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根据本校实际,探求一种既能实施有效教学又能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既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又能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内容:
1、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
2、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
3、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三、研究过程及实施途径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于2010年5月结题。主要过程如下:
1、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组织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准备资料,培训教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形成分析报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1)有效备课。
首先,我们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行了校级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二是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改变备课的格式,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两块。其次,改变以往的独立备课,实施合作备课,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
(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备课时要设计好怎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3)有效提问。
要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满堂问”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它与“满堂灌”相比,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4)有效倾听和有效评价。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必要时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问题。
(二)实施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课题组成员每周都要观看专家讲座光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理论,另外还坚持自学、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
2、立足学校现实,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引导自学、点拨导学、内化所学、质疑求学”。特点是突出一个“学”字,教师教的过程要符合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学、合作、探究的过程。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导语,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也是实现有效讲授的基础。
第二步: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教师精讲几句,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2、可对“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的话不宜多,避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3、各小组通过自学,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步: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步的反馈,呈现本步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合作探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补充和商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步活动中,要使所有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制造发言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步: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1、训练的目的是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快节奏完成。第五步:反思总结,质疑求索。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反思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哪里有疑问,进一步巩固所学。
第六步:分层作业,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是以基础为主,同时配有少量有提高的题目(一般指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课目(课后复习题),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采用分层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调节。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进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课题的研究,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校级综合教研课”“课堂教学研究讨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还能去探究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通过模仿、反思,提升了教学能力。很多教师逐步进入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状态,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从而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姜文广、邢怀勇和赵强三人的研究成果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省市级获奖文章达35篇,参与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市县级奖励8人次。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徐慧君的课题《教师要全面、客观动态地关注学生成长》、邢怀勇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王丽萍的《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被列为县级重点课题,已于2009年结题。
3、“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的工作量加大,需要教师有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使得部分教师知难而退。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今后设想。
为保证课题研究成员的实施,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继续探讨关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3、立足本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来进行有效性教学,我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P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一、教师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
二、情感教学,体会文字之美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学生情感投入了,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灵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点燃,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倾注情感,把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感动自己,以情唤情、传情,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人物、事物、环境等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兴趣与关注点,再由点及面地进行短文阅读分享,最终生成长篇。很多学生在阅读分享方面很有困难,可以分组互助学习,每个人负责一小部分,所以比较容易专注的完成,想得全面仔细;同时,给别人负责的部分提建议时,大家的思路开阔,每位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集思广义,会更具有创造性,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开发想象力,进而把文学潜能激发出来。
四、个性化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写作,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学生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文笔,还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老师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要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自己作品的学生,从而鼓励学生写作。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和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合适的写作教学方式,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写作教学方法,积极开发课内外的 学习讨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写作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把语文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中锻炼写作
积极参与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作文或者组织辩论赛,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写作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某件身边小事、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小说时,让学生在课前讲一篇小小说,所选的小说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学名著阅读时,让学生轮流讲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而在讲说明文时,便组织学生学写说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还组织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课堂的活动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学语文,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余地,多一点机会去表达自己,多一些愉快的经历成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固定的课堂模式,上课专注于教学,小组和个别辅导学习合作与交流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继续掌握从逐渐学习的“学习”到“学习”,最后以“学习”的境界。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让学生进行大胆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坚决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
七、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很好的保证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小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遭受剧烈冲击 ,教师的主体地位悄然发生着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指出 ,语文教学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发展思维、形成个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案 ,供教育同仁参考: 一 更新教育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对教师而言 ,先进的教育观念不仅会影响其教育方式 ,更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坚持传统的 “教书育人”、“以德立教” ,更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完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 ,倡导新作风 ,树立新形象 ,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 己任 ,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活的根本 出发点。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育观念 ,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修的培育 ,应从素质教育的 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来开展 自己 的教学动 , 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路径并不断创新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并帮助他们塑造品格、完善心性 ,真正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 的培养 目标 ,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注重平时积累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 ,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以往 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 ,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摒除以往 的死记硬背 ,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 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 ,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 ,在学习《身边 的科学 》 这篇说明性课文时 ,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抨顺写法上的脉络 ,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晤,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还能深人挖掘学生 的内在潜能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事好奇、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 ,以吸引学生兴趣为切人点 ,创造 条件使语文教学的内容迁移到学生兴趣浓厚之所在 ,辅之以生动化、趣味化的讲解 ,做到以兴趣放飞学生心灵。具体而言 , 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普遍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采用层层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开动脑筋 ,联想下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场景或情节 ,锻炼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充分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 自豪感;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让学生爱上课堂 ,爱上语文。
四、丰富教学模式 ,开展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 ,把这些情趣盎然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人课堂 ,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 内容。在小学语文 的教学中 ,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 的有效手段 ,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 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在学习《看浪花》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 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的方式 ,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 ,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 的气势与壮丽 的风光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 ,学习《四季 》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 ,带人大 自然 ,从大 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 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以情动人 ,注重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有意识地淡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但事实上,对学生而言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环境的熏陶 ,更离不开心与心的交流;对教师而言 ,情感交融与互动能够有效弥合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隔阂心理,融洽教学气氛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更能获得 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回应。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很强的学科,拥有健康广阔的心胸、完善健全的人格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 而要做到这 些 ,情感教 育更是 必不 可少。因此 ,语文教 师要不 断提高 自身的职业 情感 ,并融情感于教学 ,在 授课过程 中做到以 情动人。如在讲解 《小蟒鲜找妈妈入 《爱迪生救妈妈 》 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 ,要感情充沛、以 心感人 ,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 自己 的爱 ,获得 “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 ,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 ,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 ,以维护学生 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 的互动 中得到升华 ,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综上所述 ,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 ,小学语文 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之下 ,要想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模式 ,发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实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