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故乡的田间路-温岭抗战故事手抄报
故乡的田间路-温岭抗战故事手抄报
重温田间的《抗战诗抄》
1949年9月,诗人田间编就《抗战诗抄》,次年出版,窃以为,这部诗集与早已声名远播的《给战斗者》相比毫不逊色,最能体现田间先生诗的风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再次看见有那么多报刊重印了田间的“诗传单”《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成为一个特别文化现象。同样特别的是,除了特别的纪念,多年来在许多场合,尤其是在诗人圈子里,一提到田间和他的诗,就有人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说是过时了。真的过时了吗?我看未必!不断重温,越看越觉得先生的诗有诗性和血性,形
象,让我一眼就看到了握着枪的诗人,拿着笔的士兵,看见他们在马兰纸上,在墙头上,依旧排着出击的队形,从血管里喷出鲜血,从枪管里喷出怒火,那是对现实的确立,对历史的命名,是血写的诗经。
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义勇军》那样的诗,多么有力、自然,多么简明、深刻、令人振奋,只需看一眼或听一遍,就牢记终生,刻在骨头上。1994年11月,河北省召开首届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时任文化部长王蒙和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接见十位代表,谈到田间先生的影响力,王蒙问,谁能背诵?大家便异口同声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对于田间个人来说,这是一首“小诗”,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无疑是催人奋进的鼓点,也可以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铭文。
田间写在民族危难时期的街头诗、诗传单,我们什么时候看到了都会感到惊心动魄,铿锵的声音,四两拨千斤,对整个中华民族说:你永远也不要对侵略者奴颜媚骨,不然,你就是让人家活活捅死,也会被指着骨头斥为贱骨头、奴隶!这样的作品,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激发无数人保家卫国。这些诗,从先生的心中产生,从他的骨肉中产生,而不是从他对某个事物的观念产生。他首先是一个战斗者,然后才是诗人,他是在取得了一个合格的战斗者的资格之后才取得了诗人资格的,这本身极为重要。
在我们的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田间没有半点犹豫和徘徊,他坚定、勇敢、迅速地投身于反法西斯斗争。正如他在《义勇军》-诗中所描述和在《保卫战》中所号召的,他的横枪跨马是身
心一体的,他面对纸和笔也是身心一体的,他为之奋斗的,远远高于个人生活的范围,他所关心的也远远不是作为诗人的事业,因而,在国难当头,在共同的仇恨比爱情、友谊之类的文字更能号召、鼓舞、团结人民的时刻,他的诗是武器,是民族精神和心灵的代言。几十年之后,当我们重新读他的这些诗,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的一瞬感受到永恒,我们会感到他的诗所代表的并非某个特定时代的趣味,而是我们大家应该共同拥有并需要长期拥有的血脉和魂魄。
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能够拿来与田间先生这些诗媲美的类似题材的诗作不多,记忆深刻的有两题,一是前苏联P.鲍罗杜林的《刽子手……》,可谓异曲同工:
刽子手……
充满了绝望神情的眼睛。
孩子在坑里恳求怜悯:
“叔叔啊,别埋得太深,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
一一选自《苏联抒情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王守仁译
另一题是《哪怕我们必死》:
哪怕我们必死,也别死得像猪,被兜捕到肮脏地方关入栏圈,疯狂的狗围着我们乱吠狂呼,把我们悲剧的命运当作笑谈。
哪怕我们必死,也要死得高贵,这样我们宝贵的血就不至于
白白流失;甚至我们抵抗的恶鬼
也得被迫对我们的死表示敬意。
哦同胞们!我们必须共同抗敌!
尽管众寡悬殊,也要现出勇气,挨打千次,也要回敬致命的一击!
即使面前是坟墓又有何关系!
面对残暴又胆怯的匪徒,像男子汉
退到墙根,即将死去,也继续作战!
――选自外国文学出版社《美国现代诗选》,赵毅衡译
这是美国诗人克劳德・麦开最为人传诵的一首诗,曾被丘吉尔在向英国
议会报告战况时引用,成为反法西斯的战斗口号。但麦开写作此诗的原意,却是为纪念1919年黑人暴动,说来别有一番滋味。
离开历史的思想和诗篇是不存在的。尽管时过境迁,我们仍然有必要研究田间的诗、田间的行为,这才是对历史负责。有学者道:“有一个奇怪的文学现象:抗战初期前线战况持续恶化,而后方诗歌界却普遍乐观和欢欣,这鲜明比照的形成是,在全民抗战的呼吁中寄寓着民族新生的历史要求,抗战怒潮造成了近百年民族积郁的总爆发。所以,诗人们要求成为战士,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说法固然不错,作为特例,田间却另当别论。有别于他同时代的众多诗人的是,他是真的投入到枪林弹雨中去了。在河北文学馆征集史料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田间,当时真正和士兵一起拿起真刀真枪投入战斗的诗人寥寥无几。我想这才是为什么田间在诗中从不表现趴下的中国人,而是有力地表现
站着的中国人、视死如归的中国人的原因吧。“只要我们一个村庄,/受到/突然的包围,/老婆子呀,/小伙子呀,/统统扑过去,//就是死吧,/尸首还在家乡,/像活着一样地歌唱!”,悉心比较,这和他的同辈诗人的同期创作形成差异,即便与同样被称作战士的鲁迅早期的文学创作相比,也有着根本的不同。鲁迅早期的文学创作,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鲁迅表现农民着重其黑暗面,封建主义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争、反抗地主,即民主主义的一面,这是因为他未曾经验过农民斗争之故……”回过头去看,并不是那个时代一过去,那个时代的诗人也就可以放下了。尽管我们反映抗战题材的作品众多,但至今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及直接打击侵略者的作品不多,尤以诗画为甚,倒是常常表现我们失败了,兄弟被打死了,姐妹被蹂躏了,有的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中国人被日寇杀死后的成堆尸体,竟然得了奖。表现中国人的失败和耻辱,而不努力去反映中国
人打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不表现中国人战胜侵略者的场面,不歌颂中国的勇士们顶天立地、气震山河的形象,并形成一股风气,这问题说来非常严重了。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作品总是缺少明确的核心价值、精神结构和心灵深度,又无天骨开张的胸襟、气度、信仰,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但凡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赤诚的诗人或读者,投入地去读一下田间先生的诗,心灵就会被震颤,同时也会感到,作为中国新诗的前辈诗人,田间自有他独特的魅力。他是唯一的,自成一体的,无可替代的,更是我辈望尘莫及的。
当然,从根本的性质上来说,诗歌无疑是想象和虚构世界的艺术,有一定鉴赏力的人,大体不难区分侧重于存在的具象的诗歌与侧重于虚构的想象的诗歌。田间的这些诗,是“呱唧就是”的诗。或许不是他不会运用比喻性语言的迂曲和暗示的表述方式,大敌当前,让一首诗变成一个喻体是不可思议的,他让他 的诗直接指向真实,是需要,其实也是能力。他的诗中那极致的部分不是靠修辞和技巧推动的,而是靠生命固有的气息,命运中深刻而独特的遭际,即那惟一的、无人可取代的“命定性”来推动的。
这再次使我想到,我们的文学观里多年以来一直滋生着这样的一个念头,说是不能与现实靠得太近,太近了,其作品的文学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受到质疑,因为我们很多文坛的老前辈是有教训的。我觉得根本问题不是离现实近不近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方法问题,说到底是襟怀和气度问题。田间先生的抗战诗抄,抓住的是民族大义最本质的东西,你有权质疑它,但是谁又奈何得了它!
第二篇:故乡的田间路
故乡的田间路
刘克定
《 人民日报 》(2015年09月05日
08 版)
故乡,是我的襁褓。离别故乡这么多年,那乡间的草木,田间的小路,最使我梦魂牵绕。那细长的田间小路,总是弯弯曲曲的,像老爷子手背皮肤下的静脉。这一条路和那一条路,各依各的形态,编织着对生活的共同憧憬和向往,时而汇合,时而分道扬镳,时而蜿蜒远去,时而曲径通幽。而在“血管”里,常年流动着乡下人文的血液。
路面的泥土,虽然凹凸不平,但被踩得紧实。冬天,当冰雪覆盖大地,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又将小路的身影勾出。遇上雨天,它变得黏糊糊的,粘掉路人脚上的鞋子,稍不留意,还会叫你仰天一跤,摔得满身泥泞,狼狈不堪。此时,只有那赤脚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从不见滑倒。他的脚丫像铁爪一样,钳住泥巴,稳稳当当迈向前去。有人说,乡间的路是赤脚汉走的路,是庄稼人走的路。正如诗人艾青所写的,赤脚汉和独轮车,是乡间小路的开拓者。
我也曾是其上众多的行者之一,儿时总对小路的弯弯曲曲,感到神奇,它为什么老是绕弯呢——
第一道弯,是绕过何叔家的鱼塘。这鱼塘不大,何叔已经经营了很多年。逢年过节,他全家出动,把网一拉,嗬!好几百斤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鲤鱼……全村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何叔鱼塘的鱼。
第二道弯,是绕开发嫂家用篱笆围着的菜园。茄子、扁豆、丝瓜、辣椒……她每天担水浇菜,头天晚上将瓜菜摘下洗净,第二天清晨送到集市卖钱。勤劳的发嫂,方圆数里都有名,她种的菜,新鲜,味道好,又不贵。
第三道弯,是绕开一株老槐树。老人说,当初这棵树还很小,长在路中间,老祖宗说,落地生根,不也和咱人一样吗,决定不移走,人是活的,绕开一点不就结啦!于是直行的路在这儿拐了一个弯。
还有细舅家那破房子,尽管断壁颓垣,毕竟是他祖上传下的基业,已经上百年了。村主任说等以后村里有了钱,大家给他拾掇拾掇,弄一个新场院。
还有田间几口井,水质很好,甘洌清凉,村里人常用来煮饭烧茶,行路人也常喝这水解渴,为了保留这井,小路又拐一个弯……
我坐在老槐树下思索。槐树正开着花,一串一串挂在树上,香入心脾。
小径弯弯曲曲的真正含义是多么深刻、丰富,多么富有人情味儿!这弯弯曲曲,就是数代人生态的版本。读懂这本“书”,就知道世上有山、有树、有井、有房子、有鱼塘、有篱笆、有庄稼……
想起清人袁枚筑乡居“随园”,因山势高低不平,难加砖石,只好依山而建,尽量与自然相融合,和谐共存,怡然自适,故称“随园”,实乃识者之为也。
第三篇:抗战手抄报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
20世纪中期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民族英雄
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 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91月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淞沪会战、上高会战
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 桂南会战、百团大战 滇缅之战、湘西会战
双击改写X年 X 班 XXX
第四篇:田间路变更申请
关于巨鹿县张王疃乡大留庄等九个村土地整理项目 第八标段(王六村)田间路改线变更的申请
致北京牛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我村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工程12号田间路长319米,是2004年新修的水泥路,现水泥路面完好无需重修。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进行变线改建,把25号路南延至王六村村内与后屯连接,因为此路是后屯出村的唯一道路。经本村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依据本村实际情况,要求把25号路南延至王六村村内与后屯连接。
此
致
群众代表签字:
2012年11月10日
第五篇:抗战手抄报版面设计
抗战手抄报版面设计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 作者成先进
浩瀚东海渺如烟,千帆南洋打渔船 菲贼日寇鬼作祟,东海南洋妖波澜。中华儿女愤满怀,祖国疆土岂容占。不屈不饶驱顽敌,誓死卫国何惧战。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共产党成立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 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
今年夏天,我到威海去旅游。那里景色迷人,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松软细腻的银滩;那里物产丰富,各种海产品应有尽有,盛产海参鲍鱼等名贵的海产品。还有着名的刘公岛。
“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在美丽富饶的背后,有一段令中华儿女痛心的屈辱历史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纪念馆”有着当年中国战争屈辱的和历史。“中日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以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结束。从此之后,威海卫、辽东半岛等岛屿,全部割让与日本!真是让人气愤填膺!而且,中国还要向日本赔款2亿白银!刘公岛上的三个重要炮台也从此被日本使用。它给中华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国的领土不能被别人侵略!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祖国,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祖国!
要想不被别人侵犯,要想不受欺负,就得必须强大起来!经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终于,中华民族变得国富民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了!中国的军事力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以前的屈辱永远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中华少年,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
中华少年,加油!中华民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