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黄科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它集中地体现着学校的品格,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符合基本要求的,但本人觉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还不很具体,没有一个完整的、看得见的校园文化系统。导致学校的老师、学生的思想上没有一个定位(也许是我来学院的时间不长,不知道),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学校的特色,知名度,吸引力就难以体现出来。
大家知道,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三是制度建设。黄冈科技职院虽说做了,但我觉得不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还没有一个能击败同类院校的特色。故此,学院的影响力还不很强。从客观因素上,黄科有三大优势是别的院校不可比的,一是校园在市中心,二是民办院校(民办院校在国外比公办还要吃香,我们无需回避,应该加大民办学院的优势宣传力度),三是学院教与学、食与寝都很集中,好管理。因此,黄科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校园文化品牌来。
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暂
且不论。在此本人参阅大量的资料后,结合黄冈科技职院实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谈点粗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黄冈科技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修正、补充、落实(并要不了多少资金,只要人心齐),是完全可以成为湖北的一个品牌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构建黄科校园“七星文化”(这种提法可以商榷)。即素质文化、校园文化、形象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就业文化。
第一,素质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及教师文化(特别是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的能力和素质 , 引领、导向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 教职工的能力和素质 , 引 领、导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由校长的创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师群体的专业,从而强化素质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领导力。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定位,研究确立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及其目标等,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供精神力量。
第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通过景观、楼宇、壁挂等硬件载体、广播网站校歌校训等软件载、活动载体(第二课堂)全方位体现出来的学校文化精神内涵 , 是所有的校园表象所透射出的全校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 2
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精神底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精神(以办学宗旨确立)
2.校训(可以全院讨论确定)
3.校歌(可以全院征集)
4.学校宣传语
第三,形象文化。形象文化是高校形象的静态表现,是从外观上对学校的各种视觉因素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学科专业特点等抽象因素转换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配合行为识别系统来表达和传播高校信息。它包括校名、校标、校旗等标志性事物,平面和多媒体宣传品,以及校园建筑、景观、布局等等。视觉形象是大学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在办公用品、事务用品、公文、公务用品、公关礼品、环境布局都应该体现黄科的特色。
第四,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校园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动态实施,用以规范学校内部的管理,规范师生员工的工作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高校各类行为活动让学校师生、社会公众掌握高校信息,达到识别高校、了解高校、认同高校的目的,并能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行为文化是校园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动态实施,用以规范学校内部的管理,规范师生员工的工作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高校各类行为活动让学校师生、社会公众掌握高校信息,达到识别高校、了解高校、认同高校的目的,并能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构筑教师、学生、管理及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
具体要制定出以下制度:
1.教师行为规范。
2.学生行为规范。
3.干部行为规范。
4.教辅人员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方面的条款,也许有是我没发现,我看到了一些职责方面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改进)。
第五,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具有学校鲜明个性的文化,可以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或某些元素的综合,并有相对稳定和成效显著的特色成果,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黄州的省属高校,我们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浓缩其养分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学文化。
我们所在的黄州有很多名人,比喻李时珍、毕升、熊十力、李四光等。特别是苏东坡,处处留有苏东坡的足迹,我们呼吸的空气里还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我们走过的街道、说出的地名、谈起的建筑都与苏东坡息息相关,我们校园之中的遗爱湖公园之“遗爱”也是来源于苏东坡的作品。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苏东坡在黄州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冈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黄冈的每一个市民,都应该学习苏东坡、了解苏东坡,弘扬苏东坡文化。
我们应该主要突出两点:
1、用古典文学《弟子规》、《朱子家训》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
2、黄冈人文精神留给教育的启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将此也可以列入到课程文化之中)。
第六,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指高职 院校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并追求的关于课程的地位、设置、开发、课程质 量标准等等的价值理念、思维定势等的精神元素。表现为课程基础意识 , 课程服务岗位意识 , 课程优化意识 , 从而形成课程建设的行为习惯 , 最终凝练成为广大师生积 极向上的有关课程的精神氛围。课程文化是通过专业一体化课 5
程、素质课程等习得的岗位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各专业按照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素质课在内的课程体系 , 目的是培养学生包括专业技能、岗位素质和公共素质在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创生课程文化。如果说专业文化注重专业的实践精神 , 那么课程文化注重综合的职业精神。所以课程文化的载体是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文化建设主要是加强课程体系载体建设 : 一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优化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 使课程文化建设既有科学性、先进性 , 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 , 又能突出本校特色 , 强化课程改革方案可操作性。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构建以企业岗位需求或区域经济增长点为依据的课程体系与内容框架 , 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同时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设精品课程的力度。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 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现代性、教学方法的有用性 , 构建以能力为主转向以素质为主的新的教学体系 , 同时强化课程质量意识 , 三是丰富资源 , 加强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围绕企业与学校特点加大校本教材 开发与建设力度 , 积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系列教学软件 , 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
第七,就业(创业)文化。就业(创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归 宿和落脚点。毕业即就业、素质即岗位、能力即工作 始终应是高职院校着力打造的就业创业文化的核心精神。就业创业文化建设要通过思 想教育载体和行动措施载体来推动。
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 增强学生紧迫感 , 要常规化做三项工作 : 第一 , 在新生入学伊始 就安排往届毕业生回校作报告 , 介绍就业体会 , 让新生设计好人生的 第一步。第二 , 学校将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及就业比例在就业宣传栏中长久示 , 督促学生练好内功 , 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第三 , 定期派各年级学生代表亲临就业招聘会 , 感受现场的就业竞争气氛 , 零距离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规格素质条件 , 将就业压力变成平日 学习修养的动力。
二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高职院 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 生转变就业观念 : 第一 , 树立一线就业、向高层次追求的观念。第二 , 树立自 理性就业向报答性就业的转变。学生毕业后必须要先就业 , 完成独立生存的蜕变 , 这也是回馈社会、报答父母的初始点。要强化啃老族可耻、独立自主族光荣的理念 , 为学生毕业就要就业建立积极的舆论导向。第三 , 要树立个
人需要服从社会挑选的就业观念。学生必须从个人条件和和社会需求出发 , 转变就业观念 , 及时就业、顺利就业。第四 , 完善保障体制 , 帮助学生就业。高职院校应把就业工作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 实施学生就业 一把手 工程 , 制订明确的就业目 标责任制 , 把毕业生素质 和就业质量视为学校办学的 生命线。
各系成立校企合作与就业科 , 建立健全全员抓就业和为学生 终身服务的就业工作保障体系。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和多次推荐、终身服务制度 , 毕业生可免费返校进行新技术、新工艺 等方 面的培训 ,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加大了对学校的宣传,又推动了学生就业。
总之,校园文化各载体之间并不是孤立的 , 而是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 是完成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素质文化是统帅 , 形象文化是目 标 , 就业创业文化是目的 , 特色文化、课程文化是强智 , 行为文化是育德益情 , 校园文化是前六位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何水明 2012、4、28 8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办学特色,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要有一条主线,突出重点;二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条主线,就是突出时代主旋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德育工作;这个完整的体系,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丰富第二课堂,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学校声誉等。
(一)将德育目标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二者之间存在着辨正的内在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之一在于服务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和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而作为校园文化灵魂作用的学校德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
1.校园文化活动要贯穿德育目标要求
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经常化形式和途径,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进步所发挥的重要渗透作用,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没有德育为主导,校园文化活动是松散的,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专门的骨干队伍,提出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的规划、计划,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领导议事日程;倡导全体师生共同支持和参与。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也正是由于要服务、服从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并被充分利用而获得蓬勃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应反映和体现德育目标的内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团结、教育、引导师生的有效方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密围绕德育目标这一主题。在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用校园文化特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将德育目标贯穿其中,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位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教育。用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
3.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开展积极、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又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等形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这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才能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扭转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不能很好适应形势要求的状况。这就必须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定向紧密结合,为中等职业校学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浓厚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将新理念融汇进学校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共创校园精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创建要与职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其基本内容应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拼搏竞争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等。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职校校园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炼出有职校特色的校训
现代职业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精神? 成功企业给我们很多启示: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奋力向上、礼让谦让、顺应同化、感恩报效的“松下七精神”。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价值观是:集体尊重个人、个人爱护集体、向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追求杰出的成绩。
——我国大庆油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作风、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大庆精神。
中国最具有文化魅力的六家企业的企业精神是这样描述的:“海尔——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平安——竞争力源于文化力”;“联想——文化的内核是责任”;“长虹——于制度管理中见精神”;“华为——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文化”;“万科——寻找人文主义的光亮”……或许这些精神和文化给我们职业学校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
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职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基于学校传统、时代要求及服务社会的行业不同,形成既具有学校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训。职校校训的提炼要和职业定向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出职业特点,如技工类专业要有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内涵;商业类要有拼搏、竞争、如何赚钱、怎样赚钱是道德的内涵;烹饪类学校要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内涵等等。
3.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是校园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所谓„风‟就是„风气‟,„风气‟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现象。„风气‟就其词义来说,就是„风尚习俗‟。有共同的追求,才有所谓„尚‟;有一致的规定、契约,才有所谓„俗‟。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风气,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相隔很近,却有不同的风气,这是由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所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建设,一是要与职业定向、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要使师生员工把“职业观”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如: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从开学第一天起,通过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二是注重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领导、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知识水平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对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的形成起着带头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率先垂范,认真实践校园精神,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感染和鼓舞学生。三是在教师和学生中树立学习典范,充分发挥学习典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三)丰富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把握基本要求的同时;应结合时代的要求、职校的育人目标和专业特点,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1.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及载体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要突出育人为本的重点,活动内容的拓展要增强人文精神,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活动形式应“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娱乐活动向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济文化型活动互为补充、相互交叉的方向迈进,同时,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增强时代气息,赋予时代内容。如职校可以将人文讲座与专业知识讲座并举,将优良的专业学风与深层次的文化构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传播着,如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这些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仅有上述载体是不够的,要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需要、满足学生兴趣和审美要求的形式与内容,赋予教育、引导的内涵,来吸引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投入和参与。例如: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主导性载体,要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创造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教育是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特色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收效大。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环境道德的内化上苦下功夫,遵循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理—动情—导行—励志,培养学生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使学生环保社团活动有声有色,环境道德教育有序有效。另外我校积极构建“中策学子荣誉体系”,使学生自信满满的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学校持续推进“学生八项承诺”制度,以承诺的方式,来落实常规管理和基础道德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学校大力推动学生社团工作,使主要依托于专业的学生社团达到25个,1700多名学生成为社员,形成“绿之翼”环保社团、“邮游友”模拟旅行社、绿色电子社、“悠然阁”私房书社等多个省市,乃至全国知名的社团,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学校高调评选和表彰“感动中策”十大优秀学子和十大优秀团队,使全校师生,以及全体家长和社会都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支持和鼓励他们。升旗仪式的承办申报、无人监考荣誉试场的申报评比、文明之星的评选、技能能手的评比……这些事实都极大的充实了三年职校生活,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2.加强校际间的校园文化交流
校园文化交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进行校际间的校园文化交流,相互吸收和借鉴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汲取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教训,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校际间的校园文化交流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组织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校际交流活动。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组织在校园文化理论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并且直接指导学生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从而增加这些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校际交流活动。这种活动一是深受学生喜爱,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二是加强交往、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三是拓展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一踏入校门就会感受到校园环境文化的力量;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
1.承传和创新人文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的社会环境和校园建筑。校园社会环境的营造,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传统和现实相结合为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法律意识和民主精神建设。通过民主和法制建设,形成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规范、有序的环境氛围。二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着手,进而构建和谐校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团结、友爱的学生群体,对学校的校风、学风起着直接的作用,必将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三是学生在校社会活动要主题鲜明,形式自由活泼;既要展现学生的个性,又要反映时代发展的特征。学校校园建筑要体现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特点;体现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校园建筑要协调发展,要与师生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要与校园绿化和谐起来。
2.创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 学校自然环境建设以美为原则,突出优美、和谐的主旋律。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形成良好的校风、人际关系、学校精神都会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明确的导向作用。例如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在不同战也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再比如可以将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切入口,将世界名曲和中国古典民乐改编为铃声,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校旅游专业可以将校园分解为“十大景点”,专门编写导游词,作为导游专业模拟实训的优良媒介,一定会增强学生爱校、爱专业的信心。(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职校学生的就业走向大多是企业,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亲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引入社会上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之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2.加强职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职业学校应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邀请企业人士、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走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平台,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途径,使失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比如我们烹饪专业就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交流活动,构建“校企合一”的专业文化氛围。
(1)设计策划富有烹饪专业特色的活动项目——新生举行“授帽仪式”、烹饪论坛、烹饪社团、《中策烹饪报》、厨艺观摩、名家讲坛、厨房参观、“李锦记”烹饪比赛、“雀巢美极”烹饪运动会、美食节以及富有特色的家长汇报会、作品展示会、毕业生供需洽谈见面会。让学生完全融入一个充满专业氛围的环境中,体现“专业技能教学促进德育教学”的模式。
(2)专业奖学金制度中再拓展——充分利用“现代奖学金”、“李锦记奖学金”、“雀巢奖学金”和“家乐助学金”为抓手,鼓励先进,并大力宣传,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学校的热爱。
(3)“校企合一”值周制度——突出职业意识教育、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卫生意识教育;体现“厨房式”的合作性教育;守时教育、法纪教育。要制定适合烹饪专业学生德育序列方案,有计划对学生实施各种教育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值周服务周”这个重要载体,有计划分期分批参加学校的行政服务管理、学生服务管理、校园保洁管理、师生餐厅的服务管理,通过“服务周”,学生“到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学生劳动观点,礼貌意识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准职业人”的专业承诺制——在烹饪专业中可以引入酒店对员工的管理做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以行业的规范要求自己。例如:采用饭店宾馆管理中“红单”、“黄单”、“白单”的奖惩制度。建立星制学生制度(一星~五星五个级别),五星级作为学生标兵,这种方法评定各级各类奖学金提供有力的保障。对班级和厨房实验室实行“5S”五常管理方法,为每一个学生设定岗位,责任包干,强化企业运行模式。建立宾馆礼仪规范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不同标准的仪容要求规范。而采用的讲义教材就是酒店的员工手册等等管理办法,使学校处处呈现“企业”痕迹、以企业的标准来约束、衡量、评价一个学生标准。
3.有针对性的引入先进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职业学校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鼓励职校把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建在车间、建在厂房、建在田间地头,从而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视野。
第三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建议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以信息、通信、计算机、电子等学科为主,虽然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人文、经济、管理等学院和学科,并设置相关专业,但此类学院专业在全校中的地位远比不上老牌学院专业。受历史因素影响,院校的师生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中往往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从而产生重学术技能和轻人文素养的矛盾冲突。
具体从文化的四个层次来说:制度文化层面,高校在信息公开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往往都是简单下发通知,导致学生不解、埋怨等现象,这些现状都反映出高校缺乏文化涵养和人文精神,组织协调不到位,欠缺联动机制和变通做法。
物态文化方面,高校的经费大部分用于科研仪器采购、技术投资等方面,学校图书馆书籍占首位,文科资料较少,校园布置“风”,建筑单调,景观呆板,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总的来说就是注重基础建设但不同程度忽视人文涵养。
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层面,各高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缺乏师生交流,缺少人文关怀;学生之间忙于科研学术,交流减少,缺乏青春活力。一些活动只强调精神文化的政zhi性,缺乏“寓教于乐”的做法,学生不愿去接受,效果甚微。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较多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去改善。
行为文化层面,各高校都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突出特色养成,但不同程度缺少方法创新。首先是活动形式单一,很多高校的做法还是停留在一些传统的唱歌跳舞演奏等形式上,活动效果不尽人意。其次是缺少品牌活动,很多活动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活动虽多缺乏精品。
二、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建设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与学生培养具有戚戚相关的联系,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新时期,全国各大高校纷纷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改善,文化设施增加,拓宽宣传阵地,校企合作共建文化基地,周边环境融合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初步取得了符合校情、具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成果。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高校重视实用主义,很多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人文精神,只追求功能。
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传统,往往都是挂横幅海报、校园广播等,此类方式很难让在校师生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效果甚微。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没能够和传统高校校园元素相结合,可以考虑将新时代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宿舍楼、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元素中去,有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良好校园物质文化格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建设契合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主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不断培育践行,确保其科学性。
高校是我们新时代培养先进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高校,符合校情,契合时代。另外,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重视理论思想的灌输,也需要将时代精神、校园校情相结合,“寓教于乐”。建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将学校的传统特色、文化底蕴、理想追求、办学理念互相融合,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有助于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
*.改革创新,教研并重,改善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下,各高校都能结合自身校情,制定相关的制度,趋于良好。制度文化的建设,通过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的界定,可以充分约束高校学生的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观念意识。比如佩戴校徽文化、每年规定进行迎新晚会等等,都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这些制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当高校师生遵守这些制度的时候,也同时学习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三下乡”等暑期社会实践的推广,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在实践中学习,更锻炼能力、开阔眼界。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数据依据的支撑,教研并行,意义非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制度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在推动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方面,常通过开会的形式进行,真正落地的较少,常颁布文件,少具体执行,在经费保障、组织协调、人员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建设的进程。为此,高校应该注重实施,要改革创新,教研并重,努力去改善校园制度文化。
*.推陈出新,开展创新特色的丰富校园行为文化活动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在校园行为文化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形式单一,校园活动还是一些常规的唱歌、表演,偏娱乐化,学生参与活动收获较少,仅获得一时表层的快乐,无法从中升华思想,对人生发展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其次,品牌活动较少,很多活动都局限于应付上级要求,或紧跟流行趋势,缺少长期持续的品牌活动。长期持续的品牌活动,有助于传承活动精髓,不断改进,活动影响力更大,学生参与度会更高,成效会更加明显。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创新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我们要推陈出新,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要结合学生特点举办风格别样的活动,要围绕纪念性元素举办有意义价值的活动,要结合学校社团文化活动进行开展,将新时代特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其中,开展多样化、特色化、时代化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
第四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建议论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载体
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大多高校的体育课授课时间每周一般为2个学时,大约在2小时以内,但要高校体育完成“提高学生体质、增长学生体育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体育精神、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如此众多的内容,仅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授课时间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校园体育文化此时就能完全履行好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重任,因为校园体育文化它会时刻影响、伴随、浸润着高等学校内的每一个成员,运动场上的激情呐喊、校园内的各色运动图片、宿舍周围的运动器材等所有这些,都会时时刻刻为学生传递着正能量,它的教育时间、空间、和影响范围,要远远大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2、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工作,各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我校作为一所新建高校,必须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的建设自己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2.1、大力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状态的文化,它们集中显示于校园内的不同空间,它蕴涵着学校群体的文化特色、专业特点、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校身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全省高校的整体硬件设备水平较高,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校现有的体育硬件设施确实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学校必须尽快建造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有效地保证体育教学和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里的物质现代化不仅仅指拥有现代化的场馆设施,同时还包括如何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对现有运动设施和场地的合理布置、优化、利用等,从而保证现有的硬件设施发挥更大的使用效能。
2.2、强化校园体育意识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主体是全校师生,服务对象是面向全校,间接服务社会。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应该在“人”身上下功夫。人对体育的认识、观念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即人的体育意识,才是其最终能否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体育意识包涵着全体师生对体育观念的认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体育道德遵守与传承,所有这些又构成了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中最活跃的主要因素,决定着现代校园体育文化的走向。因此,体育意识建设,是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意识的现代化,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快乐地、持续地喜爱并参与体育活动,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修养品德、锻炼意志,最终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运用多样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验、分享运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校园体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的各项体育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体育意识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的重要条件。现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文化的保驾护航保障,体育制度的建设要体现人性化,确保合法、合情、合理,符合实际需要,强调制度的长效机制建设,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3、加强全员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决定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施进程与方向。为此,学校领导必须适时关注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高校体育发展要求,协调各部门适时开展工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其它部门以及专业老师、辅导员也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提高他们的综合体育素质,是校园顺利实施体育文化建设的保证。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水平、策划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倾向、专业特长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展业务能力、丰富人文知识,强化他们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2.4、注重学生兴趣地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实施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各种单项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校运会和对外体育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此,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去展开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综合效益。要十分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应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运动效果做出适时而积极地评价,通过各种表扬、激励手段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生已形成的锻炼习惯。要不失时机的发挥学生体育积极分子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自学自练”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由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在技术传授、项目选择、教学地点等方面一定要考虑到女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女生对于体育的理解、需求等问题,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女生特点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吸引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例如,健美操、形体操、交谊舞、瑜珈、跳绳、气排球类等项目。同时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把文化教育与运动项目相结合,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板报、展台、校园广播、网络、讲座等形式,进行体育新闻、体育常识、体育竞技、体育明星、健身常识等方面的理论宣传,在体育课的教育当中也要有意识地增加文化知识的内容,如生物力学、运动解剖、体育经济学、体育哲学、生物力学等内容,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相互渗透,更好地体现体育多元化、综合性的特点。
2.5、增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项目
做为一所新建高校,学校体育运动的环境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尽快缩短与其他高校在体育硬件设施上的差距,我们可以采取“弯道超车”的战术,在突出自身特点上下功夫,校园内山地较多、道路起伏较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定向运动、山地自行车、野外生存、徒步、滑板、轮滑、小轮车”等青年十分喜闻乐见的“时尚运动”,这样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同时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综上所述,作为特定的环境创造出来的校园体育文化,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也绝不仅仅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它必须是一个与社会适时沟通的开放系统,既要及时吸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精髓,又要时时履行服务全体大众的社会使命。
第五篇:校园文化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并根据学校所在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结合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通过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并体现出学校自己的核心文化。
一、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大手法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应该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人如此如醉;它还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让人去细细品读;它更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散文,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不仅要要墙壁、墙面柱子画面生动动起来,更要让它们活显起来。让它们成为全体师生驻足观赏、学习,接受文化的熏陶文化阵地。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抓住主题,整体展开、辐射、拓展。比如以幸福的主题,我们可从健康、习惯、品德、学习、劳动、家庭、友情友谊与幸福等多个方面展开。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围绕大主题,分章节分版块进行建设。比如安全教育版块、文明礼仪版块、书海版块、科普版块、红色教育版块、先进人物版块、美丽校园版块等等。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每层都有鲜明主题,每个版块都有自身特色。如行为安全教育,可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和提示学生如何危难时自救,如何应对各种灾害和灾难,如何遵守文明安全行为规范;民俗节气教育,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宣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教育,不仅从传统的教育出发,更要宣传现代的科学家、名家和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科技国防,要让学生明白科技的重要性,要明白国防与教育的关系,要让学生励志报国,要学好本领,同时也要展现我国现代科技和国防的实力。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合理利用空间,打造独特亮点。如知识就是力量板块,可从几位影响中国人的大师入手,让孩子知道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二、关于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材质的选用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材料是多样的,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需求而定。材料包括一些基础的装饰材料,也包括市面上常用的广告材料。比如仿古砖、砖雕、各类石材、人工石材,铝合金型材、型材、各类金属材质,木材、防木材,亚克力,玻璃,木塑板,富龙板,写真喷绘,书法绘画,浮雕壁画等。
总之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一切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许可,挖掘学校的文化特点,打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