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目稿—律师解答劳动合同法37条 2015.11.11
节目稿
【前言】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但是劳动者要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劳动者如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单方行使解除权利?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对于离职证明的开具,档案保险的转移又该如何处理?针对频发的员工“不辞而别”,企业在何种情况下方能按照自动离职处理?这是问题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以后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关系劳动者后续就业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们请律师为我们说理说法。
【场景回放一】
陈某与北京市A公司于2001年11月7日签订了劳动合同,后陈某被A公司安排至广州分公司担任负责人。2004年10月20日陈某向A公司提出了书面辞呈,A公司没有批准陈某辞职。后陈某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A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出具书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并依法办理转移社会保险手续。仲裁委员会作出不予受理申诉通知书,陈某遂诉至法院。
【针锋相对】
A公司辩称:2003年,由于广州分公司经营状况很差,我公司决定对该公司进行审计,而陈某不配合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至今尚未完成,且经查证核实,陈某在职期间还有其他的经济问题,给我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陈某尚欠公司90000元借款没有归还。因此,陈某不能与我公司解除劳动合同。A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说明对此予以证明。
【审理结果】
经审理,法院在2005年6月15日作出判决,认为陈某尚未处理完毕与公司的大额欠款前,不得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故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律师点评】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确定陈某能否解除劳动合同。本案发生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当时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在陈某与A公司的借款尚未处理完毕之前,陈某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故对于陈某向A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转移社会保险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案发生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处理结果则会大不相同。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只要履行了提前通知的义务,劳动者便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条件限制。而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尚未处理完毕的经济纠纷,违约责任等,则属于另一法律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其他诉讼进行救济,但不能否认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因此,如果本案发生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陈某的全部诉讼请求都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拨云见日】
1.员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吗?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实务中,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员工辞职报告的妥善保管,避免发生员工主动口头提出辞职,离职后反以企业辞退为由要求经济补偿金,企业由于不能出具员工辞职的证据而陷入被动的局面。
2.员工提出辞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必须得到企业的批准?
答:不是。员工以书面形式提出辞职30日以后,其与公司的劳动关系便自然解除,无须得到企业的批准。3.员工向企业提出辞职以后能否撤回?
答:员工提出辞职,一旦辞职报告送达单位,员工的辞职行为便已成立,未经单位同意,员工不得撤回辞职。员工向单位提出辞职并已正式离职后,双方的劳动关系便已告终结,员工更无法撤回辞职。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在实务中,员工提出辞职后,尚未正式离职前,若因生病、怀孕等特殊原因撤回辞职的,也存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支持员工请求的可能性。
4.员工没有提前30天通知便不告而别,企业能否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
答:不能。虽然员工没有提前30天通知便擅自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除了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形下,企业不得与员工约定由员工支付违约金。但是如果员工突然离职给企业造成劳动力空缺。生产、经营中断,或其他经济损失的,企业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当然,企业对遭受损失以及损失大小要承担举证责任。5.员工提出辞职后,企业能否要求员工立即离职?
答:不能。员工提出辞职后,劳动关系并非立即解除,而应当在员工提出辞职30天后解除,因此,若员工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前30天通知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要求员工立即离职,在之后的30天内双方还必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企业在员工提出辞职后要求员工立即离职,则转化为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劳动关系解除的时间,可以是在员工提出辞职后不满30天的某一天,也可以是员工辞职后超过30天的某一天,但是双方对此应当进行书面约定。6.员工提出辞职后,在随后的30天内企业能否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答: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双方事先约定或者得到员工的同意,否则企业不得单方面擅自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7.小王提出辞职后,因感冒向公司提出休病假,请问公司能否不予批准? 答:不能。员工提出辞职后30天内,与公司尚保持劳动关系,双方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享有并承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该期间内,若劳动者要求休假的,只要符合法律或者企业规章制度规定,企业应当保障员工正当的休假权。8.某员工在未向企业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不辞而别,经过30多天后能否认定其自动离职?
答:不能。自动离职是指员工出现不辞而别的情形时,企业在依照法定方式履行了通知义务后员工仍不到岗,许可企业对员工做出终结劳动关系处理的一种方式。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的规定,员工不辞而别的,企业首先应当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并办理相关手续。通知的方式应当是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进行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30日即视为送达。在严格履行上述通知、公示等程序后,企业方可认定未归员工为自动离职。
可见,认定自动离职的程序性要求较强,操作也必将复杂。用人单位可以严格考勤制度管理,对于这种不辞而别的员工可以按照旷工处理,构成严重违纪的可以依法单方面解除合同。
【律师说法】
在实务中,很多企业如上述案例中A公司一样,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往往以没有处理完毕经济纠纷或没有完成工作为由不批准员工辞职,这样的做法为《劳动合同法》所禁止。《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员工自由的辞职权,企图通过限制员工离职来将员工辞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现在是行不通的,企业应当通过加强管理留住人才,以减少员工辞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例如: 1.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留住人才。如通过强化员工关怀等措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通过工资设计留住人才。如在工资中增设常年服务奖,或者将工资增长与工作年限明确挂钩,或增设全勤奖的层层环节,包括月全勤奖,半年全勤奖,全年全勤奖,且每档位的奖励幅度拉大,增强吸睛力等等;
3.加强日常的工作管理,从而将员工辞职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小。如完善工作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间的工作职责,引导员工各司其职,同时完善员工工作汇报,形成对员工工作的密切跟踪,增进工作上的密切交流。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
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第十八条规定精神,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作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程序。因此,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视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对旷工或违反规定的职工按上述规定作除名处理。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的,视为无效。
【场景回放二】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企业与员工都应当及时办理离职手续,进行工作交接。对于企业来说,应当履行怎样的离职手续方才符合法律规定呢?
【企业应当履行的离职手续】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企业应当履行如下手续:
1.向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即常说的“离职证明”。办理时间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内容应当包括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
2.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时间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十五日内。
3.依法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应在员工办结工作交接时进行支付。4.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拨云见日】
1.企业能否以员工没有办理工作交接为由拒绝向员工出具离职证明或拒绝转移社会保险或档案关系? 答:不能。企业向员工出具离职证明、转移社会保险或档案关系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企业的这项义务与员工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不具有因果关系,即便员工没有按照规定或约定办理工作交接,企业也必须依法履行上述义务。
2.企业没有依法向员工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没有依法向员工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如导致劳动者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或导致劳动者不能正常求职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企业没有依法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企业没有依法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给员工造成损害的,如影响其正常享受各项待遇等,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将员工档案或者社会保险滞留在本企业,还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因此,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企业应当及时将员工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出。
【律师说法】
相比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企业应当履行的手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企业在办理离职方面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不向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或者不及时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个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已经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有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有关解答
ng 您好,您好,我想请问,我想请问,如果我在公务员录取前与银行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我在公务员录取前与银行签订了劳动合同,公务员录取后,公务员录取后,是否要承担与银行的违约责任
2011-2-26 23:03 提问者:sherrywxj | 浏览次数:385 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1-2-27 20:28 最佳答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 同。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 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 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 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 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 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 支付违约金。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 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你和银行间的劳动合同如果有约定试用期,在试用期你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 同,在试用期外,你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银行方解除劳动合同。关于违约金,上面的法条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如果之前有劳动培训,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服 务期的,会有违约金的约定,或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也会有违约金产生。除此 之外,劳动合同中对违约金的约定都是无效的。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专家律师全文解析
专家律师全文解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2009年4月7日 作者: 中国劳动人事网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编 辑:王德平出处: 本文已被浏览 1054 次
专家律师全文解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陕西泓瑞律师事务所 朱政 高珩律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实施条例是对《劳动合同法》的细化,是为了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同时,实施条例也有个别条款对《劳动合同法》有所突破,故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实施条例的正确理解。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赋予了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监督《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权利。
第三条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原游离于劳动法体系外的组织被明确纳入劳动法调整。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条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根据本《条例》规定,可直接作为法定的用人主体,有权订立劳动合同,其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分支机构,只有在得到用人单位的委托后才能订立劳动合同,否则其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与其形成的即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由具备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承担。
第五条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因《劳动合同法》规定只要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即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而不考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因此,该条规定赋予用人单位在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从而避免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若劳动者虽然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没有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而不能以劳动者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拒绝支付二倍的工资。应当注意的是,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并应保留劳动者收悉该通知及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应证据。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不论何原因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亦未终止劳动关系的,则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但二倍工资的支付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后仍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样赋予了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但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应当自实际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直至补签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即实际用工第一个月的时间为给用人单位的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不论最终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第一个月均无需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应当自实际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支付十一个月的二倍工资。超过一年后,双方则视为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再向劳动者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但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劳动合同。
第八条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本条明确了职工名册应包括内容。应当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职工名册,若用人单位不建立职工名册将受到最高2万元的行政处罚。
第九条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本条文消除了《劳动合同法》实践中的一大争议。即关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之一,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十年的起算时间很多人理解为从2008年1月1日起算,而本《条例》明确规定“十年”包括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劳动者如果非因本人的原因被用人单位安排到其他新的用人单位工作,则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连续计算,即包括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但原用人单位已经支付了经济补偿金的,新用人单位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该部分经济补偿金。应当注意,即使原用人单位已经支付了经济补偿金,也仅能免除新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但并不能中断劳动者工作年限的连续计算。
第十一条 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用人单位均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实践中,可能出现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要求用人单位提高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内容,或用人单位提出变更原劳动合同内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对此《条例》作出了规定,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合同内容。如劳动合同的内容不能协商一致的,可按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执行,即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政府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因公益性岗位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的岗位,其用工主体用工具有公益性质,故不应要求用工单位承担该部分用人成本,因此此类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此条文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除法定终止条件外,不得约定终止,否则约定属于无效约定。原劳动部1995年8月4日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8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此条文与本《条例》规定相冲突,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原条文将不再适用。
第十四条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异地用工的,劳动者的相关权益根据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但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且双方约定按照单位注册地规定执行的,可以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规定执行。如果标准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即便双方有约定,仍应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规定执行。该条规定是为了避免用人单位利用区域差异来规避自身义务。
第十五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该条文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有所突破。《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因该条文表示不明确,故实践中对此产生了四种不同理解,一种是: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二种是: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同时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三种是: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四种是: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同时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而本《条例》出台后前两种解释均已经被否定,但后两种解释仍存在争议。从文义解释上看,第三种解散比较正确,因为立法采用了“或者”而非“并且”。因此,律师认为该条款应当理解为选择适用,即:劳动者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应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劳动合同法》规定除保密、培训、竞业限制外不得约定违约金。而对违反培训服务期的违约金,仅能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支付费用为限,即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如资料费、考试费)。但应当注意,这些费用中不应包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培训服务期在劳动合同届满后仍未到期的,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双方的劳动关系应当延续至服务期满。也就是说,服务期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期限,服务期是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后双方约定劳动者应当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期限。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二)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该条是对原散见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归纳,其并未突破原有法律规定。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十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该条是对原散见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归纳,其并未突破原有法律规定。但应当注意,本条规定的十四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适用条件并不一致,适用时仍应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条件依法适用。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明确了代通知金的支付标准为用人单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前一个月劳动者的正常工资,此工资应当包括津贴、补贴、福利等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全部工资。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关于退休年龄,我国实行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政策: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2月23日政务院第73次政务会议通过,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正发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务院1955年12月29日),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58年2月9日公布,2001年10月6日已废止)、《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8月14日 国务院令125号,已于2006年1月1日废止)虽亦有此方面的规定,但均已废止。因此,目前我国对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仍执行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应当注意,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中规定的是“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故此条文的规定是对《劳动合同法》的突破,即只要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无论劳动者是否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均可以终止。
第二十二条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此条文再次突破《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将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情形列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的,除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外,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该条款重申了《工伤保险条例》关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后应当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便于劳动者另行择业。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应当具备本条规定的内容,否则用人单位可能承担一定风险。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赔偿金是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惩罚性规定,赔偿金的法律属性实质应当与经济补偿金相当,故赔偿金不能与经济补偿金同时适用。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在服务期内,因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故劳动者提出辞职不能视为违反服务期约定,不属于违约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二)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四)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五)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同样,在服务期内因劳动者存在过错行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存在过错应视为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该条规定明确了经济补偿金计算的基数,即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工资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此规定是避免用人单位采用设置不同的工资结构的方式,以达到少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
第四章 劳务派遣特别规定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而该条规定将与用人单位存在关联关系的单位视同为同一用人单位,其均不得成立劳务派遣单位向关联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二十九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义务,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六)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三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属于一种较为灵活的用工形式,用人单位需要非全日制用工的,应当直接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不能通过劳务派遣单位用工。
第三十一条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属于劳动合同关系,因此亦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三十二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属于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同样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应当注意的是,关于劳务派遣特别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中,对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的解释为:用工单位一般在非主营业务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工作岗位,或者因原在岗劳动者脱产学习、休假临时不能上班需要他人顶替的工作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而本条例公布时,并无此规定,故在实践中对劳务派遣岗位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要求可能有所放宽。
第五章 法津责任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本条文是对《劳动合同法》的新增规定,对不建立职工名册的用人单位增加了处罚性规定。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或者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而未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支付。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本条是对《劳动合同法》的新增规定,增加了用人单位未依法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或者未支付赔偿金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支付。
第三十五条 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位被派遣劳动者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本条是对《劳动合同法》的新增规定,规定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位被派遣劳动者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行为的投诉、举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 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作为劳动保障监察职能机关应当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处理。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明确了劳动争议的司法处理途径和依据。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朱政高珩律师解析】:本条例自2008年9月18日其起施行。
第四篇:沈阳劳动律师解答怎么申请工伤
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
沈阳劳动律师解答怎么申请工伤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为工作原因发生人身损害并被确认为工伤以后,可以申请工伤赔偿。但是很多劳动者不清楚申请工伤赔偿程序是怎样的。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沈阳劳动律师为您整理了这篇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申请工伤赔偿程序是怎样的
1、向办理机构申办工伤赔偿,办理机构是用人单位至参保所在地区(县)社保分中心或者个人至各街道、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或各区(县)社保分中心。
2、符合办理规定,办理机构打印《受理情况回执》一式二份,办事人员签名确认后,与办理机构各执一份。
3、材料不全且表示可补全材料,办理机构打印《受理情况回执》一式二份,办事人员签名确认后,与办理机构各执一份。办理机构将全部材料退还。
4、不符合办理规定,办理机构打印《办理情况回执》一式二份,办事人员签名确认后,与办理机构各执一份。办理机构将全部材料复印后退还。
二、申办条件
1、职工经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确认为老工伤)人员;
2、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
3、工伤职工事故发生月已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了社会保险费。
三、申请材料
(一)《认定工伤决定书》或《确认意见书》复印件、《鉴定结论书》复印件;
(二)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及本人在本市指定金融机构范围内开立的实名制结算账户卡(折)复印件;
(三)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原始票据;
(四)根据工伤职工的不同情况,还需分别携带下列材料:
1、配置辅助器具的,需携带《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复印件和配置辅助器具费用原始票据;
2、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工)、协保人员,需携带与承担工伤责任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劳务协议)或用工登记名册复印件以及工伤职工负伤前12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凭证;
3、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时用人单位已发生变化的,企业单位的需携带承继单位愿意承担工伤责任的书面证明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或分立、合并及转让的相关证明材料;机关单位的需携带《干部介绍信》或《商调函》;事业单位的需携带组织调动的相关证明材料;
4、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工伤的,需携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民事判
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
决书》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
5、申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5-10级工伤职工,需携带下列材料:
(1)、用人单位需携带注明双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原因的书面情况说明(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2)、若属于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如辞职报告等)原件及复印件;
(3)、若属于45周岁以上女性工伤职工的,用人单位需携带该工伤职工是否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的书面情况说明(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五)用人单位若提出已垫付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需携带由工伤职工签收的已垫付的相关凭证;
(六)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携带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申领的无需携带)。用人单位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用人单位加盖公章;个人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本人签名。
工伤赔偿的申请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工伤赔偿的数额也是一个可以浮动的项目,建议您在申请工伤赔偿时委托律师,帮助您争取最大的利益。
第五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答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答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促进社会各界准确理解和正确实施这部重要法律,现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予以回答。
问题之一:有人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将有新增加,对此应怎么看?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绝大多数守法用工的企业来说,增加的成本是有限的。从《劳动合同法》的制度设计来看,企业增加的用工成本主要有两项:一项是企业主动终止期满的劳动合同或者因企业破产、解散等原因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这项成本只有因企业原因终止劳动合同时才会产生,而且企业主动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只涉及一部分劳动者,增加的成本不会很大。另一项是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对一些原来试用期员工工资偏低的企业增加了一定成本,但只涉及试用期劳动者,影响也很有限。
当然,《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企业的违法“成本”将增大。例如,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规定了一个月后一年之内,企业要支付两倍工资的约束措施。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或者按照正常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法律责任等。
一些企业之所以认为《劳动合同法》大幅增加了用工成本,主要是有的企业过去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劳动合同法》将缴纳社会保险费作为合同的必备条款,对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这些企业感到压力很大。
我们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劳动合同法》为守法企业创造了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广大企业经营者能及时转变用工观念,自觉依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形成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问题之二:《劳动合同法》会不会导致用工僵化,为什么?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有的企业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铁饭碗”,担心法律的实施会导致用工机制僵化,降低企业效率。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劳动者满足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时,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合同形式中的一种,它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并不是不能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样,用人单位既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依法解除。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利于劳动者的职业稳定,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为企业长期服务的热情,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在许多国家,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形式,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适用于法定的例外情形。《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占70%以上,合同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劳动合同占到60%左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严重现象,既不利于劳动者的稳定就业和权益保护,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带来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坚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自主选择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同时,为了实现用工能进能出,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依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特别是允许用人单位在经营方式调整等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依法履行一定程序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放宽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既不是“铁饭碗”,也不是“大锅饭”。企业只要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规定,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用工管理,就不会导致用工机制的僵化。
问题之三:《劳动合同法》会不会影响中国投资环境,使外资撤离?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有学者推断该部法律的实施会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导致企业关停或迁往其他国家,主要理由是认为劳动合同法会大幅提高企业用人成本,从而影响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劳动合同法》对守法用工企业
2的成本影响是有限的,而且劳动力成本只是影响企业投资战略的因素之一,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劳动力素质以及法制环境等都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一些企业搬迁或关停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就已出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部分出口产品退税额度的下调或取消、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企业所得税率调整,等等。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这一现象是实施《劳动合同法》带来的。这既不客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应该看到,在部分企业搬迁或关停的同时,也有许多新的企业开工建设。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至2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5.19%,说明实施《劳动合同法》并未改变我国利用外资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
《劳动合同法》对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于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相信,完善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会成为吸引外资的优势。
问题之四:《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
我们注意到,近期有个别专家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提出了一些意见,担心法律的实施可能会影响就业形势。对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来作出判断。《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从当前情况看,总体是好的,用工需求和就业状况比较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受到影响。根据今年年初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统计,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两旺,新增岗位与求职人员同步增长,企业用人需求同比增加10.5%,1月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新增83万。
这部法律实施前,确有一些企业集中清退本单位不规范的临时用工,个别企业解散或搬迁导致劳动者失业,但涉及的人数不多,对就业形势未造成明显影响。
我们认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增强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与扩大就业并不矛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依法规范用工行为,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依法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同时,要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大力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