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文字应用题及名句名篇默写
2007—2011年江苏省高考真题分类讲解
----语言文字应用题及名句名篇默写
一、字 音
1.(2007年)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3分)
A.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 ......D.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2.(2008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3.(2009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4.(2010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二、成 语
1.(2007年)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2.(2008年)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2010年)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4.(2011年)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三、病 句
1.(2007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2.(2008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3.(2009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4.(2011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庆祝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07年)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2)
,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4)仓廪实则知礼节。(《管子·牧民》)2.(2008年)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6),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3.(2009年)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屈原《离骚》)⑵,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⑶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⑷。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⑸纵一苇之所知。(苏轼《赤壁赋)
⑹,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4.(2010年)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诗云:“,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4)奇文共欣赏。(陶渊明《移居》)(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6),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5.(2011年)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 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5)以古为镜,___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6)_______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7)可堪回首,_________ __,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_____,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五、压缩语段
1.(2007年)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人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人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3)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2.(2008年)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3.(2009年)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4.(2010年)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5.(2011苏)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六、扩展语段
1.(2007年)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他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4分)
要求 :(1)切合题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2.(2008年)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 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不超过30个字)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3.(2009年)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5分)
4.(2010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5.(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5分)
⑴姓名: 作品名:
⑵按语:
七、仿写句子
1、(2007年)关于奥运的仿写(5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学校一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5分)
甲.2008,我们将迎来一次体育的盛会,乙.2008,我们将迎来五洲的宾朋。
合.我们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甲.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
甲.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
合.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甲.同一个地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乙.
合.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追寻。甲.我们都渴望和平与安宁,乙.
甲.我们珍视友谊和荣誉, 乙.
甲.让我们的世界更完美, 乙.让我们梦想成真!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我们迎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亮。
语言文字运用及名句名篇默写参考答案
一、语 音
1.【答案】C 【解说】:A 中第一组都读jiào,B 中第二组都读xiù,D 中第二组都读zhuï 2.【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 shí/zhì,mï/mú,bō。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3. 【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â B.Xǐng/shěng tà/tuî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ï chïng/zhîng D.pǐ yuâ/lâ píng/bǐng 4.【答案】C 【解析】A.tán/dàn,yâ/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ï/bï,xiã/yâ;C.dù/duï,zhǎng/cháng,jiě/xiâ;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二、成 语
1.【答案】B 【解析】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答案】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而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D 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3.【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4.答案:A 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励精图治.
三、病 句
1.【答案】D 9
【解析】A 中介词“通过”位置错误导致结构混乱,B 搭配不当,C 缺少介词“对”。2.【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D 项是正确的句子。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 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3.【答案】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解析】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病句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可考查的成语似乎已“弹尽粮绝”,模拟卷又不停地“围追堵截”;病句可灵活采用新鲜语料,对学生表达能力考查要求又较高,“去成语留病句”的命题思路当在情理之中。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4.【答案】A 【解析】B应为“重要的是包含了对人......”;“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四、名句名篇默写
1.【答案】(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2)羽扇纶巾,樯橹(强虏)灰飞烟灭(3)落红不是无情物(4)衣食足则(而)知荣辱 2.【答案】(1)辩乎荣辱之境(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4)江州司马青衫湿(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解析】三题来自高中要求记忆的十三篇,其他三题为初中背诵篇目。【错因】默写最令人担心的是字的书写,如“辩乎”、“陟罚臧否”等。3.【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蓝田日暖玉生烟
⑷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⑸凌万顷之茫然
⑹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4.【答案】(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句难度稍大,其他都比较容易。其中《诗经·卫风·氓》未选入教材但在《考试说明》规定的39篇之内,然而多年未考,今年再不考查,怕是说不过去。此外,这几年杜甫、苏轼都常考查,而李白一直未曾考过,今年考到实属预料之中。
5.【答案】(1)泠然善也(2)乘骐骥以驰骋兮(3)星汉灿烂(4)屋舍俨然(5)可以知兴替(6)去来江口守空船(7)佛狸祠下(8)独立之精神
五、压缩语段
1.【答案】(1)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2)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克体蛋白;(3)热克体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解析】《江苏考试说明》要求“压缩语段”,“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这道题 10
在以往“压缩语段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概括出来的三个要点要体现过程性、阶段性。压缩概括的过程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这一点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要求是一致的。筛选这段文字的信息要点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这个指向性要求。把无关的文字剔去,把有关的文字留下来,还要压缩在限定的字数以内。
2.【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解析】筛选关键词的考题首先应该从语法角度对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压缩成关键词。
【错因】因语法知识不扎实造成成分分析错误。3.【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解析】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只是去年以“关键词”拈出,今年则采用下定义形式(全国及兄弟省市卷前几年前多有涉及):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考生恐不能轻易上手。
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4.【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评分建议:每答对l点给1分,答对3点给4分。【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
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第3题要求在一段240字的语段中,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分值4分。这是江苏卷近年来惯用题型,只是去年是人文内容,本次则为科学知识,难度较大,答题中当扣住“吸碳、分泌、催化剂、光合作用”等词语思考。
5.【答案】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
【解析】本题为概括题,要先找出概括的区域——“我国大陆海区„„10次地震海啸”,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几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波浪线为结论)
六、扩展语段
1.【答案】 示例:(1)不要让“O”字到处漂泊,要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O”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O”字,期盼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生活。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又考查了“变换句式”:用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O’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把题目要求看懂,表达并不是非常困难的。
2.【答案】赞成者的理由: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
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反驳。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赞成的用陈述句,反对的用反问句。理由的列举关键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错因】题目看不清,虽然列举了理由但不符合题目形式上的要求。3.【答案】示例:
(1)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2)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3)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题目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4.【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
(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
第4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入题,第(2)小问是: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此同去年“汶川地震博物馆留言”如出一辙。但第(1)小问却是:“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命题指向出现了明显偏差,成了文学常识的考查。
5.【答案】⑴姓名: 夏瑜 作品名:《药》
⑵按语:继述先烈之遗志,光大志士之精神,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解析】从2010年起,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似乎已不言而喻地成为江苏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了,而且考查的形式也似乎固定了下来,有增加江苏考生学习量的“嫌疑”。但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瑾,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不存在刁难考生。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因为“按语”是学生很能接触到的词语,生活中也很少用到此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七、仿写句子
1、【答案】
乙.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 乙.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乙.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乙.我们一样追求繁荣和幸福; 乙.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解析】江苏07年高考仿写题的实用性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两位主持人的台词往往对应而形成互补。甲的台词在前,往往是乙台词的导引。乙台词要按照甲台词的内容和句式特点进行仿“说”。
第二篇: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高考试卷专题综合评估
(一)高考试题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2014·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2),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2、(2013·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l)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3)?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余立待左右,俯身倾耳以请。(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3、(2012·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l),三岁食贫。(《诗经·氓》)
(2)群贤毕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3)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4),孰能无惑?(韩愈《师说》)(5),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4、(2011·福建高考)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匪来贸丝。(《诗经•氓》)
(2),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王勃《滕王阁序》)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2010·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既见复关。(《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3)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原 《离骚》)
(4)人非生而知之者。(韩愈 《师说》)
(5)挟飞仙以邀游。(苏轼《赤壁赋 》)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 《声声慢》)
6、(2009·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蜂房水涡。(杜牧《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2008·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
(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
(4),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5),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叶子本是并肩密密地挨着。(朱自清《荷塘月色》)
8、(2007·福建高考)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
(2)景翳翳以将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亲朋无一字。(杜甫《登岳阳楼》)
(5),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6)过春风十里。(姜夔《扬州慢》)
9、(2006·福建高考)
(1)补出下列名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共6分)①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②(),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秦观《鹊桥仙》)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⑧,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只选一小题)(2分)
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2005·福建高考)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③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只选一小题)(2分)
①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答:。
②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11、(2004·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
参考答案
1、(2014·福建高考)
1.(6分)
(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
(4)随风直到夜郞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
2、(2013·福建高考)
(1)鸡鸣桑树颠(2)烟光凝而暮山紫(3)此情可待成追忆
(4)烽火扬州路(5)惶恐滩头说惶恐(6)援疑质理
3、(2012·福建高考)
(1)自我祖尔(2)少长咸集(3)渚清沙白鸟飞回
(4)人非生而知之者(5)岸芷汀兰(6)吟鞭东指即天涯
4、(2011·福建高考)
(1)来即我谋(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
5、(2010·福建高考)
(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
(4)孰能无惑(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诗经》《离骚》《劝学》《师说》《赤壁赋》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误区警示: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6、(2009·福建高考)
(1)哀民生之多艰金就砺则利
(2)无边落木萧萧下人道寄奴曾住
(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规范书写,能力等级为A级。从试题所考查的文本来看,诗、辞、文、词、赋均有所涉及,体现对各种文本的关注;从试题的样式来看,较之《考试说明》中的样卷、省一检、省二检等试卷有一定的变化,即要求学生必须填写每个句子,而不是采用四选三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要求默写的句子之间的难度不一致,又可以不使学生避重就轻,更没有超过《考试说明》的要求(因为示例本身就是六句均为必答题);从试题所设置的点看,“哀”、“民生”、“砺”、“利”“萧”“寄奴”“矗”“徘徊”“斗”等字,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或笔误字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试题的内容及难度看,命题者所选入的六句话均为名句,学生对其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得分的关键已不在于会不会背,而在于能不能写得对。这充分体现出试题的能力等级与试卷的命题原则。
7、(2008·福建高考)
(1)潦水尽而寒潭清(2)影人平羌江水流(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山围故国周遭在(5)挟飞仙以遨游(6)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8、(2007·福建高考)
(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抚孤松而盘桓(3)我欲因之梦吴越
(4)老病有孤舟(5)白露横江(6)尽荠麦青青
9、(2006·福建高考)
(1)①渺沧海之一粟 ②羁鸟恋旧林 ③便胜却人间无数 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齐彭殇为妄作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学然后知不足 ⑧君予坦荡荡
(2)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2005·福建高考)
(1)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⑤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1、(2004·福建高考)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专题攻略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冲刺指导
安溪八中谢章棋
高考中的语文卷,一开始展现在考生眼前的就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这对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无疑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只有这道题是来自课内的,考生认为读有所用,不至于一开卷就吃了闭门羹,这也是语文卷里体现对考生人文关怀的一方面。可是,如何能准确而规范地把这道题拿下,对于今年35篇的复习备考,我谈谈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考点研读
2014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指出: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的要求之一。名句名篇默写,要求考生书写规范。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段落)共有35篇,其中,包括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等5篇新增篇目。根据近两年的试题特点,2012年和2013年都对新增篇目作了考查,每年涉及两个篇目,今年省质检也出现一道题属于新增篇目,所以2014年复习备考中,应对新增篇目高度重视。
二、考题剖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012年福建卷)
(1)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2)群贤毕至,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对六个句子的分析你会发现:①从《诗经》到《己亥杂诗》,体现时间跨度的特点,从古到今,而不是集中在哪个朝代;②体裁上,也充分体现了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相结合,不是单一的体裁。说明考题的设计,合理科学,重在对学生平时积累的全面考查。
三、备考须知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了解以上特点的基础上,我把2004年以来福建卷中,所有考查过的名句名篇,一一在35篇中标出,除今年新增的篇目外,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密的《陈情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陆游的《游山西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8个篇目,还未考查过,这也是今年的一个关注点。
另外,要求背诵的篇目,都可称得上是名篇,可是所谓的“名句”,应该是指那些包含作者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句子,包括写景或写理方面,当然,从句子外部结构来说,还表现为对仗工整等特点。考生在积累过程中,应注重在“名句”上多下功夫。
四、冲刺模拟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l)制芰荷以为衣兮,(屈原《离骚》)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白居易《琵琶行》)
(4)箫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
(5)(王安石《登飞来峰》)
(6)逮奉圣朝,(李密《陈情表》)
答案:(l)集芙蓉以为裳(2)闻道龙标过五溪(3)别有幽愁暗恨生(4)衣冠简朴古风存(5)不畏浮云遮望眼(6)沐浴清化
第三篇: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1.(2016·陕西商洛4月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2.(2016·安徽省“江南十校”3月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
3.(2016·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得失。
(2)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虽遭不幸但决不同流合污、宁可随水流去也不改变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决不动摇的决心。
(3)《赤壁赋》中苏轼化用《楚辞·少司命》诗句之意,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但依然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5.(2016·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求学时苦中作乐、不在意物质匮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6.(2016·河南开封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其交往的对象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修养的人。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以江水比愁,写愁恨深长、浩渺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唐山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证明了曹刿的观点,即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而是真的逃跑。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情景。
(3)《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8.(2016·安徽合肥高三复习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要定期复习才能有心得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一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在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借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感叹。9.(2016·大连市高三双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同情百姓苦难、希望百姓都能得到宽敞房屋居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动的一面看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0.(2015·兰州市诊断考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
11.(2015·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5·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白居易《琵琶行》)(2)诗人用“五壮士开山”的神话,交代了蜀道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八个字写出了曹操南下攻打孙刘联军时志得意满的举止。(苏轼《赤壁赋》)
14.(2015·白鹭洲中学上学期高三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描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诬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5·江西上高二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早晨和傍晚明暗变化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5·河北邯郸市高三摸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戒,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5·河北唐山一中高三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5·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摸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3)《论语》中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5·洛阳市高三统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是身处僻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是欣赏此间的山光水色。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5·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里坚冰纵横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6·江西南昌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2.(2016·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6·陕西省高三教学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烘托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24.(2016·重庆一中3月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之后,曹刿“下视其辙,又登轼而望之”,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决定“逐齐师”。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要先咨询,后施行,因为如此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以桑为女子的憔悴和被弃起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6·湖南益阳高三上学期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2016·长春高三质监)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对争名夺利的世界持超脱、漠然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6·湖北襄阳四校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阐述千里马与伯乐出现前后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菌类和蟪蛄为喻表现寿命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认为男子可以沉湎于爱情,而女子不能沉湎于爱情,并态度坚决地提醒女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6·江西六校二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达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和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这一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蜉蝣与粟来比喻人生短暂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运用拟声词描写大弦发出的乐音像急雨、小弦发出的乐音似私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2016·四川成都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饮酒(其五)》中,作者用一问一答表达了只要内心平静,不管住在哪里都会平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出阿房宫楼阁很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与“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内容,感慨年华逝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016·辽宁五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吹洞箫应和主人的动听歌声时,生动描绘出箫声的呜咽幽怨,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余音的悠长。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矜持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仿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君子广泛学习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行为没有过错。
(3)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表现戍边的将士因思念家乡而夜不成寐、潸然泪下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据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拟定)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上下对举的手法,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之高及“回川”之险。
(2)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江头送客时的环境、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悲惨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33.(据陕西模拟题拟制)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诗人运用典故,描写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面对落叶凋零、江水奔流的景象,杜甫抒发内心无限伤感愁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写孙权已然成为历史、无处可以寻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14、名句名篇默写教案
一、考点阐释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考查途径为默写。能力层级为A。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二、命题趋向
1、“名句名篇”考查必然回归课本。
这是今年考生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现在新编语文教材文言文分量与现代文平分秋色,高考命题如果还用以前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的“名句名篇”的话,谁还想去看语文课本。高考是个指挥棒,它起着导向作用。
2、“名句名篇”考法可能有改变。
传统的单纯识记类的考查形式比较古板。突击背诵,将有着几千年积淀的民族文化精华变相成一种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文化快餐”,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形式上可能有改变。有两种检测走向值得关注。
一是规定情景类。(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写规定的诗词名句就属于规定情境的名句检测。)例如:
⑴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是在更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陶潜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⑵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凰声”,或“芳 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人们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喜爱。当新事物刚刚萌发时,就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并大力扶植它茁壮成长。
二是鉴赏评价类(常见诗词名句的鉴赏评价,一般是先引用诗句,后评述以表达某种情感。这种形式将名句和仿写题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例如:
⑴我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是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仿写一句子,要求与画线句一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默诵着简单如画的诗句,谁不对远方的故土顿生眷念?)
⑵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仿写两句话,要求与画线句一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悠闲的潇洒;或“看我金戈马上行”是一种豪放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或“独钓寒江雪”是一种宁静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或“凌寒独自开”是一种孤傲的潇洒,“沙场秋点兵”是一种豪放的潇洒。)
3、“名句名篇”课本内容不要仅仅局限在“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
在复习课本“名句名篇”背诵时,要兼顾非“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诵。记忆“名句”,首先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除古代诗词散文外,现当代作品中、知识短文中、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应作一番系统梳理。高考前,对课外名句适当整理也无可厚非,但选择一定要严格,不要怕有所遗漏,千万不可“多多益善”,课外名句的诵记一般控制在200条左右即可。
三、考查重点
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它融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于一体,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2 因此,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常考查的内容:
⑴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⑵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
⑶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⑷其他反映科学技术、和平、以德治国等方面的名句
2、高考一般不考查的内容:
⑴由于历史原因,现已不合时代主调的名句
⑵消极片面的(如表达伤感、失意、忧愤的名句)
⑶不利于培养健康向上情操的句子(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等。)
⑷表达家庭、爱情、婚姻等内容的句子
⑸不利于识记的句子(如虚词太多)
四、攻关对策
1、梳理教材,精选资料;
2、假以时日,积少成多;
3、注重理解,准确记忆。
具体说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 3 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
第五篇:名句名篇默写(二)
名句名篇默写(二)
基础组
1.[2016•武邑中学周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卫风•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生活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衡水中学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声声慢》的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来表现自己愁苦无聊、寂寞哀伤的语句是“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枣强中学猜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2)杜甫《登高》中写自己漂泊他乡,见秋而悲,拖着多病的身体登台远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衡水中学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3)《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武邑中学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能力组
6.[2016•衡水中学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1)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作者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5)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的怅惘之情。
(6)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6•冀州中学期末]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阐述将士们甘愿战死疆场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自己回到故乡,恐怕是恍如隔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来表现自己愁思无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5)杜牧在《赤壁》中议论孙刘联军赤壁之战获胜关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8.[2016•衡水中学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表达女主人公的愤然决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枣强中学热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2)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模拟精选题
10、(2016•陕西商洛4月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11、(2016•安徽省“江南十校”3月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
12、(2016•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得失。
(2)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虽遭不幸但决不同流合污、宁可随水流去也不改变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决不动摇的决心。
(3)《赤壁赋》中苏轼化用《楚辞•少司命》诗句之意,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但依然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6•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4、(2016•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求学时苦中作乐、不在意物质匮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
15、(2016•河南开封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其交往的对象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修养的人。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煜《虞美人》中以江水比愁,写愁恨深长、浩渺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6•唐山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证明了曹刿的观点,即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而是真的逃跑。(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情景。
(3)《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7、(2016•安徽合肥高三复习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要定期复习才能有心得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一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在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借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感叹。
18、(2016•大连市高三双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同情百姓苦难、希望百姓都能得到宽敞房屋居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动的一面看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