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时间:2019-05-14 14:0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30年,是伟大的30年改革开放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际,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无不打上改革的烙印。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才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思想观念的变更,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像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一个道理。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 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个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思想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重大转变(以1984年为标志):从计划到市场

在我国开放以前,我们通常认为,正像列宁和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后,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变化:我们根本突破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由原来的独霸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也纳入到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总原则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些变化中,由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最为重大的意义。我国新时期的巨大发展就是在这种转变过程取得的。

2、第二次重大转变(以1992年为标志):从手段到目的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启示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两个层次“较浅层次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即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手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学说)。它们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表层特征。叫深层次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如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理论。它们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深层本质。这是我们搞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实质意义。前者尽管也很重要,但毕竟是为之服务的手段或途径。如果说,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硬核”的话,那么前者则是这一理论的“外围”或“保护带”。假设这二者完全一致,无意最好,问题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理论、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在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中国现实出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或方向,合理确定现阶段的目标,调整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3、第三次重大转变(以2002年为标志):从经济到全面

社会主义的本质或目的规定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在温饱以至富裕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必然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超出物质生活的更多、更高的东西。与此有关,十六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删除了总纲部分原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这无疑是经过慎重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再重复这个论断,而是强调,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论述,已经涵盖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它们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从经济到全面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深化.30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得益于我们自己改革创新这个内因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这不仅包括经济、技术方面,而且包括民主法制,思想文化方面,譬如,我们的公务员制度,一些法律,教育,文化制度,某些民主形式,人权理念,法制观念,服务性政府观念,等等.都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这已经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大发展.我们要在21世纪继续保持这个良好的发展是势头,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成功的基本经验.可见,现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它们作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固然有矛盾,有对立甚至冲突,但是,它们作为人类的组成部分,都要受到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都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而在经济发展大致相同的阶段上,它们在制度和体制,以致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必然会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们既是对手,又是“地球村”的“邻居”;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矛盾,又有统.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平发展合作,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针.这些重要观点,是我们党的新认识,集中代表了我们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新高度,及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认识的新高度,对于我们在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之一是比较好的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进行了许多改革创新发明创造.这是我国进步的动力之源.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过去,我们依靠人民群众,突破了许多陈旧体制和观念的束缚;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和智慧.由此可见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基本手段.。

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更的历史轨迹,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思想观念的新旧变化。从听话到自己作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封闭到开放,从注重数量增长到追求效益提高,从人与人的斗争到到人与人的竞争,从慢腾腾到快节奏,从轻视人才到尊重人才,从追求体面到追求实惠,从抑制消费到鼓励消费等。第二部分分析了导致这些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原因,既有党的号召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宣传的作用,也有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环境的影响,还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的吸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等。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引导好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提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如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等

一、思想观念改变的历史轨迹

改革开放近30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系列陈旧的观念得以淘汰,一系列新观念得以确立。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可以清晰看到时代进步的历史轨迹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更的历史轨迹,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思想观念的新旧变化。从听话到自己作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封闭到开放,从注重数量增长到追求效益提高,从人与人的斗争到到人与人的竞争,从慢腾腾到快节奏,从轻视人才到尊重人才,从追求体面到追求实惠,从抑制消费到鼓励消费等。第二部分分析了导致这些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原因,既有党的号召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宣传的作用,也有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环境的影响,还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的吸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等。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引导好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提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如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等

1、民主观念。改革开放前,虽然说我们也提倡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但计划经济时代人财物、产供销高度统一的体制必然造成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思想上的高度划一,民主只是一个远景目标而已。那时流行的口号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公民的民主意识十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政治上民主化浪潮的兴起,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从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到个私经济的自主经营,从基层直选到党务政务公开,从财产申报到责任审计,民主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2、法治观念。改革开放前,虽然我们也进行法制建设,制定了《宪法》和其他一些法律,但一方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的影响,导致了人们法制观念的普遍淡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立法越来越完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执法越来越公开。人们渐渐懂得了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开放观念。建国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客观上处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无法开放,后来国际形势好转,我们主观上又不想开放,强调自力更生到了“万事不求人”的地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打开国门,开放意识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扎了根,从市民到农民,都关注起市场行情的变化。搞经济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搞政治也应该关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搞文化则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4、义利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一直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义愚弄人民,而自己实际上是重利轻义的。到了“文革”期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发展成了义利分裂型,片面宣扬的是“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等,个人利益完全被湮没于集体利益之中,个性被共性所取代。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义利关系,建立起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统一观。只要一个人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鼓励各显其能、发挥优势,获取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

5、发展观念。以前讲发展主要指数量的增长,这种观念往往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在讲发展是指可持续发展,不但有数量的增加,更有质量与效益,经济增长要与资源、人口、环境三者相协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产”观念一般是指实物产品的制造,把工农业制造产品的过程视为“生产”,不制造物品而从事物品的买卖的商业,教育、科技、医疗等,都被视为“非生产”活动。改革开放后,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在实物性需求之外,产生了广泛的服务性需求,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使实物生产过程的某些阶段独立化为非实物劳动成果的创造过程,这些社会变化逐步转变了人们的生产观念,生产既包括实物产品的制造又包括服务产品的提供,一切提供劳动成果的活动都应该是生产活动。

6、竞争观念。改革开放前,我们忌讳讲竞争,认为竞争是资本主义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代名词,即便是竞技体育,我们也奉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虽然事实上一直存在竞争,但只能在暗中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风东渐,竞争观念逐渐在国人头脑中涌现,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多元带来竞争现象日益增多,从市场上商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到市场后面人才的竞争、政策环境的竞争、再到如今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竞争的态势已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7、时效观念。改革开放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人财物产供销都取决于政府的计划部门,人们时间效益观念十分淡薄,工作生活普遍的慢节奏。在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越穷越革命”,“富则修”的政治思潮影响下,人们不敢讲、不能讲、不愿讲效益。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商品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要获得赢利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同样,个人要增加收入,也必须珍惜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尤其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时间和效益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分分秒秒都存在着机遇,深圳人率先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口号。

8、人才观念。中国人多,历来如此。所以“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就是“人多不值钱”。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才浪费十分严重。“文化大革命”更是“革”掌握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命。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才的作用愈益明显,人们认识到人才乃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路“诸侯”大抢“财(才)神”,从苏南重金聘请上海科技人才,到珠海重奖科技人才,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到“五大生”的“文凭热”,人才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9、择业观念。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择业标准是体面第一、收入第二,如企业招工,人们的选择是国营第一、大集体第二、小集体第三。改革开放近30年来,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实惠,职业追求智力,工作注重务实。首先,过去那种敏感的职业等级情感和强烈的理想职业(大单位、“铁饭碗”)如今已让位于有兴趣、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的职业选择;其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重视科技知识、追求智力劳动越来越强烈;再次,追求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10、消费观念。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低水平生活观念如今已转变为“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行讲便当”。大家普遍认识到,在收入正常增长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不仅有利于个人,而且有利于社会,适度消费可以刺激生产。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的新观念。

二、思想观念改变的原因剖析

近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之所以会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在起作用。第一、解放思想是新观念形成的催化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界先后发生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十七大则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每次思想大解放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破除了一系列陈腐过时的旧观念,树立了一些与当代社会与国际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唯书唯上的倾向开始纠正,“三个有利于”标准逐步确立。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党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引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改革开放是推动观念更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思想观念的变革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变革。近30年改革的实践,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来生机、活力,而且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几千年来形成的落后、愚昧的观念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那种安于现状、思想懒惰、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正在被克服;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尊重知识等新观念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总之,改革的实践不但为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且还不断为观念变革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任务。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不但引进了许多外资和外经、外贸,而且引进了许多西方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正是在对外开放、与“西学”碰撞中发生改变。

第三、经济发展是新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

近30年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了几个大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俗话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对平均主义观念、狭隘保守观念也受到了冲击。所以我国人民民主的要求、竞争的要求空前强烈起来就是明证。

第四、人的素质提高是新观念产生的重要条件

近30年来,我国人民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人的思想观念变化与素质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观念的更新有助于素质的提高,反过来素质的提高又会促使观念的更新。一般说来,素质高的人容易接受新观念,而素质低的人新观念树立起来就比较难。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人们思想观念向着积极、进步方向变化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存在腐朽观念的复苏,主要是因为一些改革措施的失误、政策的不配套,制度的漏洞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三、思想观念改变的正确引导 人的意识、人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如何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沿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抵制和限制消极落后思想观念的传播,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举科学理论大旗。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臶”。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有了方向,有了灵魂。胡锦涛同志特别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人的素质不提高,观念更新只能是聚沙成塔,失去牢固的根基。提高人的素质应以优生优育和发展教育作为抓手。前者着眼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十七大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后者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十七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3、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和春风化雨的作用。在今后的思想观念更新中,要继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不良思想文化观念的抵制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引导人们分清精华与糟粕、提高鉴别能力、吸收能力、抵制能力,保证人们思想观念向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向发展。

4、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和调节功能。对于思想观念来说,要说服而不能压服,压服往往是压而不服。但这不等于说政策无能为力,恰恰相反,党的政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是很好的导向器。比如,我们通过制定政策让知识分子的复杂劳动得到较高报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才会在社会扎根,人才观念才会得到强化。又比如,我们制定优胜劣汰的机制,才会使竞争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观念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又比如,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加强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观念才会在人们头脑中确立。

5、发展经济,为新观念的树立打牢根基。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既要正确的舆论引导、理论指导,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发展经济是根本的措施,没有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就不牢固。正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了,原有的思想观念落后了,才需要有新的 观念来取代。试想,如果没有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哪来这么多新观念的确立。同理,沿海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进步于内陆与边疆地区,因为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快。

6、进一步加强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我们不要怕开放,开放固然有风险,别人的思想观念可能影响我们,但不开放风险更大。当今时代,抱残守缺已无出路,闭关自守已守不住,唯有在开放中壮大自己、提高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对外开放,别人固然可以影响我们,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影响别人呢?当然,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正确的,允许无害的,抵制有害的。空气需要交换,人的思想观念需要交流,“流水不腐”,正是这个道理。

7、领导干部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中国自古有“以吏为师”的传统,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普通群众是一种无声的榜样。所以,要教育人民更新观念,我们干部要带头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人民“听其言而观其行”,才能步步跟上。这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无私奉献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平等竞争意识等都需要我们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把我国社会带入了一个结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社会形态从前工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治国方略从运动治国转向民主法治,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转向“总体小康”,市场供应从短缺经济转向买方市场……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30年来我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一系列深刻的转变,这种变化又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了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包括经济技术方面,而且包括民主法制,思想文化方面,甚至在自由,可民主,法制,人权,公正等价值观念方面,我们也汲取了很多营养.这是我国进步的又一个动力之源.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受到众多变量的复杂影响位臵因素极多,任何人也不可能确切的预测未来,唯一可靠的参照,就是我们长期实践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特别是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追求.这些共同价值,表明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和航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即使人们许诺的是“天堂”,兑现的也只能是“地狱”,绝无科学社会主义可言.只要我们保持这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在立足于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不断研究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来破解我们所面对的诸多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合肥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类专业,姓名:杭小光 学号:0905076009 摘要:本文已走访调查为主要方法,通过老一辈人的口述进行了关于改革开始我国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通过调查使我明白了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观念

变化

分析 正

文: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主要体现在衣食,人们思想开放勇于进取和创新,等等。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好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过于开放,在“接受”四方文化的同时也丢失了我们的一些传统美德。

首先是在衣食方面,过去人们的穿着比较单调,主要以蓝色为主,款式也比较单一,人们因思想观念的束缚而不敢穿着一些“奇装异服”。人们的饮食主要以吃饱为主,很少有人去追求菜的色、香、味。由于大多数人从事体力劳动,故他们的食欲比较好,很少有挑食的现象,人们的菜篮子也不是非常丰富,饮食相对现在而言比较清苦。而如今,人们在穿暖的前提下还会追求衣服的款式和颜色,现在的衣服一般不会是单色,人们能够接受各色各样的服饰,像现在,有很多男性穿着红色、黄色或者绿色的衣服,而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见不到的。在饮食方面,现在的人们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加注重食物的多样性以及菜的色、香、味。随着经济物质的发展,制造业和零售业的规模有了空前的壮大,人们在饮食反面不再以米饭或面粉为主,各种各样的零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更加注意食物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的实施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由于新中国的起步晚,起点低,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无法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一样得到快速的发展,技术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某些思想的陈旧导致了人们无法勇于创造与创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企业来华设立工厂,在为我们带来发展的同时还使我们发生了一些思想上的变革。如今的人们敢于尝试和挑战,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而这则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国家,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这种思想也得到了改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以前人们的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都是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个男孩子,但如今,就我所调查的农村地区而言,现在有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女孩。在其他方面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人们已经不再歧视外出务工,而这作为一种就业方式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人们有权利选择何种宗教信仰,等等。

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思想上的变革,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一直以来西方的思想比较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这种“开放思想”也传入了中国,一些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只看到了“开放”表面,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人们的思想过于“前卫”,由此产生了一些 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因素,比如出现在大街上出现的所谓“洗头房”。与此人们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丢掉了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美德,以外来的某些文化作为“时尚”,同时还以与其相反的中国优良传统为落后的、守旧的、万恶的根源。在自己接受这些“文化”的同时还影响着周围的人。社会在一直进步,人们在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同时渐渐地忘掉了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人们不再愿意读那些“生涩”的古文,而更愿意接受那些具有视觉或听觉冲击性的事物,对外国的文化和事物具有很强结

论: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这不仅体现在好的方面还有坏的方面,对于这些,我们应当在接受新文化思想的同时还要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要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

谢: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老一辈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我提供改革开放之前的人们思想观念。参考文献:无

的兴趣,以致现在出现很多“哈韩”、“哈日”的人群。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过于开放。这使我明白了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观念

变化

分析

我觉得首先就是经济领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与市场通常被视为具有标示社会制度的功能,在改革实践中被还原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工农业商品生产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今天主要以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的演变。在所有制关系上,相应地实现了从单纯的“一大二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在改革之初,我们首先遇到了如何正确看待经济能人,如何正确看待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出现的雇工现象的问题。是否允许被视为带有剥削意味的“雇工”的存在,其实质也是如何看待私有经济的问题。直到1988年第7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中明确了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才逐步完成了从个体经济到私营企业到私营经济合法化的演化。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经历了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层收购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历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被彻底打破,最终实现了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个人的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已基本被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所取代;单一的分配格局已被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所取代。

然后就是文化领域实现了精神生活由单一到多元、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度的增大,封闭的地域疆界迅速消解,全面开放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蓬勃生成,中国已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成为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过去那种“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病态心理和拒斥一切域外文化的 “左”的偏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和纠正。对外文化交流快速发展,如与西方发达国家互派留学生,专家学者。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大量增加,来去自由。在我国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外籍教师专家学者也数量可观。此外我国还多层次主持并参与各种各样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外国电影电视大量涌入我国,介绍外国文化思潮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这些都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和阅历。第三就是思维方式上摆脱了“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左”在三十年的思想观念变迁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头号大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头反对的主要就是“左”。“左”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体制问题,总担心改革影响了公有制的地位,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总觉得公有制比私有制好,以维护公有制的姿态反对公有制改革。而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争论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后来,对于股份制、产权改革等问题,许多人头脑里依然是这个问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用姓“社”姓“资”或姓“公”姓“私”来判断改革得失的观念,树立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还要提到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为显著的观念意识:

1务实意识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浪漫主义导致决策上的冲动和失误,国家社会生活因此陷入巨大的困境和灾难。改革以后,深受其苦的中国人强烈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利弊得失。务实牢牢地占据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成为新的价值取向,讲求实效、实惠、实用成为一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寻求发展的目标设定上,不好高骛远,着眼当前实际利益的实现,而后谋求未来;在实现方式上,不眼高手低,注重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实用技能;在效果评价上,不求全责备,切实考虑人陸弱点和综合因素的影响。

从个体的发展规划来看,人们不再拘泥于“面子”观念,把考大学作为求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是更多地从个体的自身特点出发,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发展方向。从大专院校理工类、经济类专业走俏到现在高职高专的红火,从大学冷门专业的升温到特长生招生年年火爆,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班、学科培优班、各种特长班的兴旺到大学生逐渐认同“将心态放平,姿态放低,从基层做起,在做中学习”的就业观念,我们无不可以感受到务实意识深入人心的变化。

务实的另一表现为功利动机。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义利观因无法满足人们的切身需要而被打入冷宫,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并开始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2竞争意识 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把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人们挣脱了平均主义的精神桎梏,勇敢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多元和公共资源的稀缺带来了竞争现象日益增多,人们的竞争意识也空前广泛地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市场上商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客户的竞争到市场后面人才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政策环境的竞争,再到如今教育的竞争、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竞争等等,竞争几乎无处不在。

竞争意识的树立使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产生了紧迫感。不仅如此,竞争带来的压力一旦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对于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有了竞争压力人们更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表现,从而使自身潜力得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另一方面,竞争的广泛化也使人们更加勤于思考懂得分析,注意扬长避短,通过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3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国门打开,外面的缤纷世界开阔着人们的视野,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平台的便利快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架设起一道道新桥。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一生有你》,到前不久的《金婚》,一系列反映在巨变洪流中顽强挣扎的中国家庭对婚姻和情感充满困惑,被迫反思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态度趋于平和、宽容和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仰模糊到信仰缺失。二 ;道德价值观的抑制到道德本性的混沌。三;人性的正面片面虚伪到人性近似乎透明荒唐。一直以来西方的思想比较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这种“开放思想”也传入了中国,一些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只看到了“开放”表面,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人们的思想过于“前卫”,由此产生了一些 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因素,比如出现在大街上出现的所谓“洗头房”。与此人们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丢掉了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美德,以外来的某些文化作为“时尚”,同时还以与其相反的中国优良传统为落后的、守旧的、万恶的根源。

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大有希望。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同志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特别注意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进行积极的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同志指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要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俩张皮现象,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第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要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普遍强化信用意识。第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都要满腔热情 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增强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

《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论文题目: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号:2013414687

姓名:耿倩倩

院系全称: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全称:非师范类应用数学

上课时间:周二上午一二节

上课地点:老文史楼216

交稿时间:2014年12月23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过于开放。这使我明白了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观念 变化 分析

参考文献:《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党的建设》、《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我觉得首先就是经济领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与市场通常被视为具有标示社会制度的功能,在改革实践中被还原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工农业商品生产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今天主要以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的演变。在所有制关系上,相应地实现了从单纯的“一大二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在改革之初,我们首先遇到了如何正确看待经济能人,如何正确看待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出现的雇工现象的问题。是否允许被视为带有剥削意味的“雇工”的存在,其实质也是如何看待私有经济的问题。直到1988年第7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中明确了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才逐步完成了从个体经济到私营企业到私营经济合法化的演化。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经历了放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层收购等不同形式的改革历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确立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方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被彻底打破,最终实现了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把个人的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已基本被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所取代;单一的分配格局已被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所取代。然后就是文化领域实现了精神生活由单一到多元、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度的增大,封闭的地域疆界迅速消解,全面开放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蓬勃生成,中国已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把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成为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过去那种“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病态心理和拒斥一切域外文化的 “左”的偏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和纠正。对外文化交流快速发展,如与西方发达国家互派留学生,专家学者。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大量增加,来去自由。在我国学习的外籍留学生外籍教师专家学者也数量可观。此外我国还多层次主持并参与各种各样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外国电影电视大量涌入我国,介绍外国文化思潮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这些都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和阅历。

第三就是思维方式上摆脱了“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左”在三十年的思想观念变迁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头号大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带头反对的主要就是“左”。“左”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体制问题,总担心改革影响了公有制的地位,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总觉得公有制比私有制好,以维护公有制的姿态反对公有制改革。而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争论。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争论市场经济是姓“社”还是姓“资”。后来,对于股份制、产权改革等问题,许多人头脑里依然是这个问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抛弃了那种用姓“社”姓“资”或姓“公”姓“私”来判断改革得失的观念,树立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变化最为显著的观念意识:

1、务实意识: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浪漫主义导致决策上的冲动和失误,国家社会生活因此陷入巨大的困境和灾难。改革以后,深受其苦的中国人强烈要求 3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利弊得失。务实牢牢地占据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成为新的价值取向,讲求实效、实惠、实用成为一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寻求发展的目标设定上,不好高骛远,着眼当前实际利益的实现,而后谋求未来;在实现方式上,不眼高手低,注重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提高实用技能;在效果评价上,不求全责备,切实考虑人陸弱点和综合因素的影响。

从个体的发展规划来看,人们不再拘泥于“面子”观念,把考大学作为求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是更多地从个体的自身特点出发,从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发展方向。从大专院校理工类、经济类专业走俏到现在高职高专的红火,从大学冷门专业的升温到特长生招生年年火爆,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班、学科培优班、各种特长班的兴旺到大学生逐渐认同“将心态放平,姿态放低,从基层做起,在做中学习”的就业观念,我们无不可以感受到务实意识深入人心的变化。

务实的另一表现为功利动机。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利益观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切身需要而被打入冷宫,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质利益原则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并开始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2、竞争意识 :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改革把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人们挣脱了平均主义的精神桎梏,勇敢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多元和公共资源的稀缺带来了竞争现象日益增多,人们的竞争意识也空前广泛地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市场上商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客户的竞争到市场后面人才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政策环境的竞争,再到如今教育的竞争、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竞争等等,竞争几乎无处不在。

竞争意识的树立使优胜劣汰的机制得以发挥作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人们产生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产生了紧迫感。不仅如此,竞争带来的压力一旦转化为开拓进取的动力,对于社会及个体的发展将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有了竞争压力人们更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敢于表现,从而使自身潜力得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另一方面,竞争的广泛 4 化也使人们更加勤于思考懂得分析,注意扬长避短,通过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3、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国门打开,外面的缤纷世界开阔着人们的视野,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平台的便利快捷,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架设起一道道新桥。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一生有你》,到前不久的《金婚》,一系列反映在巨变洪流中顽强挣扎的中国家庭对婚姻和情感充满困惑,被迫反思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态度趋于平和、宽容和理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信仰模糊到信仰缺失;第二:道德价值观的抑制到道德本性的混沌;第三:人性的正面片面虚伪到人性近似乎透明荒唐。一直以来西方的思想比较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这种“开放思想”也传入了中国,一些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只看到了“开放”表面,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人们的思想过于“前卫”,由此产生了一些 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现象和因素,比如出现在大街上出现的所谓“洗头房”。与此人们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丢掉了我们原有的优良传统美德,以外来的某些文化作为“时尚”,同时还以与其相反的中国优良传统为落后的、守旧的、万恶的根源。

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大有希望。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同志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特别注意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进行积极的斗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思想理论认识。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 5 作大局服务。同志指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要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第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为社会多做贡献。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要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普遍强化信用意识。第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都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增强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维钧教授

任何一项政治措施,其实都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改革开放即使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也不能例外,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过,有一点非常明显: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中受惠最大的,那一定要数我国的经济了。这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占有全世界近1/5人口而且国情民情比较复杂的大国,在这些年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是世界同期水平的近3倍。而从人民生活来看,也有极大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另外,改革开放还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大加强,人民也可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商品。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使得我国科教文卫事业也随之发展壮大。2001年,我国加入WTO,卷入经济全球化,这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不能合理规避其中风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政治与文化方面,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原则,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人民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发展迅速,文化影响遍及全世界,群众精神文明水平大有提高,可以广纳全世界的文化产品。但其中潜在的危险是,如果不能够辨别其中具有文化侵略性质的因素和一些低俗文化产品,将会受其毒害,因此政府应严加监管文化产品的进入。

不过,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情景之下,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 文革时期我们经常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而在邓小平这句话的指导下,经济至上的发展模式,使得今天的中国,我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属于资本主义的,什么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或者说在今天的中国,草和苗已经成为了同一种植物。这种情况使得当今的青年基本失去了当初毛泽东时代的坚定信仰,如此一来很容易被资本主义的糟粕侵蚀,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而在社会发展之中,体现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制造不稳定的词就是“差距”。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差距实在很小,人民真正思考的差距是自己与雷锋、时传祥等先进人物的差距,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反而相对感觉幸福;到了今天,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发展差距、收入差距、分配差距等等,无一不在一直疯狂扩大:在我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国第一第二位的时候,在城市灯红酒绿建筑擎天的时候,发展落后地区的孩子连什么是足球羽毛球都不知道,甚至无法解决温饱;哪怕在同一家公司里,能力差不多,“身份、背景不同”,职位收入的差距堪称巨大;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占有着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社会上“富二代”等问题的出现„„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民心思变,逐渐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当然都希望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改革开放对我国发展的积极作用显然是巨大而不可抹杀的,但同时它所显示出的弊端也绝不能忽视。由于已经实施三十余年,如果彻底改变国策,或者完全否定改革,这样一来显然个方面成本过高,很可能得不偿失。我认为还是应该采取辩证态度,继续发扬其优势,并通过调整政策制度等方式,对其弊端进行合理的规避乃至部分改革,使得我国真正走在正确而全面发展的道路上。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

    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调查与分析

    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分析 【内容摘要】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就会发现,阶层结构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最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变化[全文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问题的分析[范文模版]

    我国反腐败斗争的现状 腐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中新社南宁2000年12月30日报道:广西城镇居民二○○一年最希望实现的事是加大反腐败力度,此外还有增加家庭收入、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状况的变化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共和国60华诞已至,万方乐奏,举国欢腾。在北京加紧准备阅兵、联欢的忙碌里,在人们透着喜气的眼神里,在“歌唱祖国”的旋律里„„到处是国庆的欢乐、热烈的气......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眼中衣着服饰的变化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很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富裕了。然而我想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