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正文-马乐乐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引言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折旧概念的产生及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要求的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不仅仅是为取得当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也是为取得以后各项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即固定资产成本是为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自然与收入相配比。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2.1 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 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
二是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该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该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如因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3)该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进步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4)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三是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
四是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以收回的净残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得出。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
3.1 折旧计算的方法
从理论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 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
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 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
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 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3.2 几种常见折旧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2.1 直线法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直线法(Straight-Line)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 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 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年限平均法不足:
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最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年限平均法优点:
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年限平均法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3.2.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计算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 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的缺点:
首先,同平均年限法一样,未能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因素。再次,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也难于准确的估计。最后,工作量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
工作量法的优点:
当然,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点,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较合理。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重要量。或在各个期间资产使用不均衡的。不经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有关。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
适用范围:
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3.2.3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类型:在具体实务中,加速折旧方法又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
加速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首先,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同时,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最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优点有:
①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符合谨慎性原则。②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即可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③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④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⑤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由于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
适用范围:
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合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 ÷ 12
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则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为15(5+4+3+2+1)。第2年时尚可使用寿命为4,此年的年折旧率为4/15。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2 ÷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由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确定折旧率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素,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 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改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②各年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能小于预计净残值。避免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在可能出现此现象的那一年转换为直线法,即,将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其差额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平均摊销。
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采用简化的办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转换成直 线法。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下计算出来的折旧额每期都是不同的,所以当会计年度与折旧年度不一致时,就不能直接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直接作为资产使用中的会计年度的年折旧额了。
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几点建议
上述折旧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武断性,而且其所依据的数据,如现金流量或净收入是相当难于计量的变数,因此,折旧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可考虑使用的备选方案是:
(1)不需分配的方法而以每期期末的市价来计量剩余资产的价值;(2)以现金流转和资金流转表代替收益表,避免折旧分配;(3)侧重于使用能够预测的统一折旧方法,而不管其逻辑性;(4)尽量采用折中的分配方法。
从本质上讲,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前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实现,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是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来讲,计提折旧都是必要的,企业要根据各类折旧方式所适用的条件,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结论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只要 能够确保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能够被科学、清晰地反映出来,同时企业也能够对固 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准确的计提折旧额,则该种方法就是合理、科学的。本 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上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一 个准确的描述,同时也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年版。
[3]彭本礼: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十项等差法计算的建议,《交通财会》2007(10)。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致 谢
时光荏苒,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我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但是,复杂之余,我总想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一点可以珍藏的东西。照片固然色彩斑斓,能够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但是却不能反映我心灵的成长;曾经拜读过的书籍倒能反映我心灵的成长,但却表现不了师长的栽培,同窗的情谊。而这篇论文却可以满足我的心愿。首先,数年数十年之后,它能勾起我对曾经鏖战图书馆时的回忆;其次,相对于大一入学时对哲学的懵懂,这篇论文反映我心灵的成长历程;最后,这篇论文是在师长同窗们的热心帮助下得以完成的,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对此,表示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孙晓平老师,她的帮助远不止体现在本篇论文的写作上。名曰导师,实际上,三年来,孙老师如父母般关心自己。孙老师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对社会的热切关注,无不体现沧州职院的魅力。我还要感谢沧州职院的其他老师,他们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术造诣将是我一生的骄傲。祝老师生活幸福。其次,我要感谢沧州职院09级经贸系的所有同窗。他们在我失败的时候给我鼓励,在我成功的时候为我祝福。祝所有的同窗们事业顺利。最后,衷心地感谢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感谢你们,不为别的,只为你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论文正文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花腔,Coloratura,17世纪前的阉人歌手更是美声唱法最早的代表性歌唱者。他们声音甜美、流畅、圆润、丰满、音域宽广,声区衔接天衣无缝,唱音阶时匀称地从低音到高音连贯不断,在演唱时还可以灵活地即兴演唱大段的高音区的华丽的花腔装饰乐句,花腔主要是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阉人歌手为即兴发挥与装饰性歌唱对美声歌唱、咏叹调结尾的华彩乐段、炫耀辉煌的声乐花腔技巧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可以说是花腔唱法的奠基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花腔在歌剧咏叹调中成为不可缺少、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以后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歌剧更加多元化、色彩更加鲜艳。由此引伸出歌剧天才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也是最经典的一部歌唱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这首咏叹调是当今花腔女高音咏叹调中难度最大、旋律极其辉煌和华丽的咏叹调,最高音到达HighF,这对于许多声乐演唱着来说无非不是一个体现演唱者精湛演唱水平的试金石。这首咏叹调还闪烁着阉人歌手花腔炫技演唱风格的余辉,也最具代表性。通过介绍阉人歌手和花腔的演变着重说明分析《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并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阉人歌手及花腔演唱的盛衰
1.1阉人歌手的诞生
17世纪前的阉人歌手更是美声唱法最早的代表性歌唱者。他们声音甜美、流畅、圆润、丰满、音域宽广,声区衔接天衣无缝,唱音阶时匀称地从低音到高音连贯不断,在演唱时还可以灵活地即兴演唱大段的高音区的华丽的花腔装饰乐句。从17世纪初卡奇尼开创了美声学派直至整个18世纪的演唱特点是:不强调音量,而是注重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并追求表现复杂花腔技巧,所以声音听起来十分灵巧而富有弹性。
据勃洛塞斯(D.Brosses)记载,阉人歌手的音色有些像童声唱诗班中的(男)童声,但比之洪亮有力。他们能比女子的真声还唱高一个八度。他们的声音虽然不能和女子真正的柔美的声音相比,但他们的声音华丽、轻巧、明快、响亮,音域很广,并闪烁着激动人心的生命的火花。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最初采取外科手术对男童进行阉割的目的,最想保持或延长童声的演唱寿命(可达40年),当时的医学水平很低,往往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接受手术,而且手术之后的男童也不是个个都适宜于歌唱的。即使是这样,送孩子去进行阉割的事也还是源源不绝,但是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才能。因为这是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较好的生活之路。每一个阉人歌手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背景。阉割手术使男孩可以保持童音的同时身体继续增长,因此嗓音力度也同时增长,但仍是小孩的声带。在严格训练的条件下,他们的肺活量和横膈膜的支持力会发展到惊人的地步,超过成人男歌手和女歌手的能力;以这种强大的能力,支持一个小孩的声音,所以能产生声音上的奇迹。一口气发音可以持续到一分钟或者更长。因此,阉人歌手可谓是具有成年男子体力的女高音或女低音。
17世纪后半叶,尤其是18世纪,意大利歌剧与阉人歌手简直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当时意大利歌剧遍及整个欧洲,阉人歌手们也都出入宫廷、周旋于显贵之间,有的还被授以爵位,成了国王身边的宠臣。当时欧洲各国首都从里斯本到圣彼得堡,从伦敦到奥德萨都可以看到或听到优美华丽的、但都是同样的那波里歌剧。欧洲的达官显贵们都为阉人歌手高超的声乐技巧和惊人的肺活量而倾倒。阉人歌唱家的影响深远,连后来的著名作曲家格鲁克(Ch.W.Gluck,1714-1787)、亨德尔、莫扎特、罗西尼(G.A.Rossini,1792-1868)等人的早起歌剧也由阉人歌手扮演。
为了说明阉人歌手的演唱,音乐史学者潘察基(E.Panzachi,1840-1904)的听后感:“什么样的歌唱啊!你可以想象这种声音,它既有长笛的甜美又有人声的温暖、平和。这声音又轻松又连贯,像一双云雀飞越天空,陶醉在它自己的飞翔中;看来似乎这声音已达到最高顶点,但它却又继续往前飞,向上,又再向上,同样也轻松,同样地连贯,没有丝毫用劲的迹象或者取巧、变花招的破绽。一句话,这种声音能把情感的讯息立即转变成音响,使人的灵魂驾着情感的翅翼升入无穷的苍穹。我还能说什么呢?„„从乐句中听不出有丝毫从一个声区到另一个声区走动的痕迹,也听不出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有何不均匀;只听到一个平静的、甜美的、庄严的、响亮的音乐语言,它使我惊呆若痴,它用一种我前所未经的最优雅的感觉和力量抓住了我的心,俘虏了我„„”
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早在16世纪,维基(Orazzio Vecchi,1550-1605)及其学生班基耶里(A.Banchieri,1568-1634)的牧歌剧中,就应用过女高音演唱主角。1600年上演佩里的《犹丽狄茜》(Euridice)时,作者自演男高音角色奥菲欧,由杰出的女高音阿基雷依(V.Archilei)扮演女主角犹丽狄茜。此外卡奇尼的女儿F.卡奇尼也是当时有名的女高音歌手。1608年在芒图阿的宫廷里也有妇女演出歌剧。由于妇女们只是在宫廷里,在少数贵族的沙龙里演唱,因之,演唱均比较雅致、亲切、细腻,实为室内音乐(Musica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da camera)风格。17世纪40年代的巴隆尼(L.Baroni,1611-?)是誉满欧洲的女高音,英国诗人弥尔顿(J.Milton)听了她的演唱后,曾为她写了十四行诗加以颂扬。此外,还有玛那里尼(A.Manarini)。17世纪初,有一个时期教会曾放松过禁令,女声也许可在教堂中歌唱。当时最早的女高音独唱家是圣灵修道院的女修士维洛维亚(Verovia),还有萨尔切地方的桑塔·露琪亚修道院的一位女修士也很出名。17世纪初期抒情性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唱也都是健康与自然的。虽然为数很少,但其中也出了一些女声歌唱家。可是即或在那个时期,阉人歌手也是同时存在的。如:蒙泰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Orfeo)就由阉人歌手担任主角。
1.2全盛时期的阉人歌唱家
从17世纪40年代起,尤其到了18世纪,阉人歌手不仅排挤了女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男声,而称霸乐坛。他们统治了歌剧舞台和部分教会中的歌唱约两个世纪。有人称他们那超自然的歌唱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在17、18两个世纪中,歌剧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此一时期是阉人歌唱家被广泛使用的全盛时期。在19世纪大歌剧形成以前,美声歌唱主要体现在严肃歌剧中。音乐史学家在谈到美声歌唱时代,主要指的就是严肃歌剧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所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而在严肃歌剧中唱所有主角的几乎都是阉人歌唱家。因此,可以说正是阉人歌唱家在美声歌唱的古典时期,他们对17、18世纪歌剧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对美声歌唱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前期较著名的阉人歌手有洛雷托·维托里、马克·安东尼奥·帕斯夸利尼、巴尔达萨雷·费尔里、尼科洛·格里马迪。18世纪初到19世纪前半叶,音乐史家称其为歌唱的黄金时代,阉人歌手的全盛时期,法瑞奈里、卡法瑞里、塞内西诺、基欧凡尼·卡瑞斯蒂尼等都是那时的著名的阉人歌唱家。法瑞奈里的歌声柔美、丰满、有力、洪亮,而且在高、低声音区都如此,有高超的气息保持和装饰性歌唱的技巧。嗓音十分均匀,有绝妙的头声。音响的强弱变化、滑音的运用、声区的统一与灵活在每一音域中均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唱慢板歌曲中的即兴装饰音能独出心裁。塞内西诺以歌唱技艺超群而著称。他的华美的歌唱风格和富有戏剧性的朗诵调歌唱,被誉为最优美的歌声之一,他唱的许多咏叹调中的辉煌花腔十分著名,用胸声以令人喜爱的方式清晰地唱出快速的华彩乐句。卢伊吉·马凯西是意大利阉人女高音歌唱家、作曲家,他的歌声纯净、音域宽广,音色丰满而富有激情,演唱宣叙调和花腔乐段最具魅力。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阉人歌唱家所创造的歌唱的黄金时代:他们利用特有的生理机能——大呼吸量和所支持的小声带,再加以严格训练以后的技巧,在唱延长音和复杂的华彩乐段方面似乎现代人难以相比。那时的许多装饰性很强的花腔乐段现代的歌唱家唱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没有进行过专门训练。只要有专门的训练,定会比那个时代唱得好。就标准音的频率讲:那时是360,现在是440,几乎差半个音。实际上,现在的声乐文献较那个时代难得多,总体的歌唱比那个时代还是复杂。例如大音量和大音程跳跃的使用,从极弱到极强音量幅度的变化,以及声音的穿透力、丰满的共鸣等等,都是那个时代所缺少的。所以,时代前进了。但是就阉人歌手的训练阶段,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长时间地磨炼、刻苦而耐心地学习,这些方面却是令人难忘的。
1.3 十八世纪的声乐教学理论家、论著及教学方法
波波拉(Niccolo Antonio Porpora,1686-1767)是18世纪最负盛名的声乐教师,他完全掌握了美声学派歌唱艺术的秘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理解人体发声的种种可能性;对声音缺点的敏锐判断;声乐知识的广博、透彻;教学中的坚忍精神和灵活性等方面是无与伦比的。相传他著有《歌唱要素》一书,惜已失传。关于他的教学方法和轶事只能从他人的记载中得知一二。他对学生的训练是全面而严格的,如他对卡法雷利的训练日程:上午,一小时发声基本练习,对着镜子练,同时纠正各种不正确的姿势、口形及面部表情,一小时文化课,再一小时练习较难的乐句或乐曲以提高演唱能力。下午半小时学习音乐理论,半小时即兴练习(给一短曲,作即兴的声乐发挥),再一小时学习对位学,一小时学文化,其余时间练习古羽键琴或做作曲练习等。功课十分繁重。他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气息的通畅自如和音质的优美、圆润,绝不允许学生做超负荷的发声练习,绝不允许盲目地、无目的地大声吼叫,而是要求学生更多地花精力于小声琢磨上。反对离开气息的稳定支持和音质的优美、圆润去勉强学生过早地扩展音域。他还很重视咬字的训练,要求把发声、咬字都建立在“啊”(a)母音的正确发音基础上。
托西(Pietro Francesco Tosi,1646-1728)是波隆尼亚学派的杰出歌唱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声乐教师。1723年他七十多岁时,发表著作《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观点及关于花腔演唱的见解》(Opinioni di Cantori Antiche e Mordeni,o sieno Osservazioni sopra il Canto Figurato)。书中主要论述女声和男、女高音声部的歌唱训练,着重于各种装饰音的训练,包括倚音、回音、连音、双连音、颤音等。托西很注意学生的歌唱状态和全面修养,他认为大胆、勇敢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歌唱者必须具备的特质;而拘泥、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胆怯的歌者是不幸的人。托西以及后来的曼契尼(G.Mancini,1716-1800)都强调演唱时要有放松的口形。强调应带着自然的微笑状态、用微露上齿的口形来歌唱(反对下巴紧张、向前伸或向下压。反对脸部紧张、往下拉长脸)。托西还指出:想要成为歌唱家,就要长期付出巨大的劳动和耐力。托西认为人声分为三个声区——头声区、胸声区及假声区。托西的教学是采用示范方式来进行的。
曼契尼(Giovanni Battista Mancini,1716-1800),曼契尼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在声乐艺术方面有着渊博的知识。他的著作有《关于花腔歌唱艺术的意见和实践体会》,1774年出版于维也纳;1777年经增补后再改版时改名为《关于花腔歌唱艺术的实践体会》(Riflessioni pratiche Sul figurato);1933年在都灵部分再版时,其改名为《歌曲与美声歌唱》(Canto e bel canto)。在著作中他主张歌唱者应吐字清晰、发音自然、表情深刻、声区统一、基本功扎实、母音纯正、音调准确、听觉敏锐等。该著作对后世声乐发展有深远影响。他的“连音唱法”、“单音上的渐强减弱”、“颤音”和“花腔唱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曼契尼的关于花腔唱法:唱得快速流畅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天赋,没有这种天赋的人用任何方法也得不到它。有些歌唱者错误的认为,如果他们不能唱花腔就不能博得人们的欢心,就不能获得声誉,因此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来求得快速流畅„„如果一个学生天生具有沉重刺耳的嗓音,教师想单凭上几节课来使他的嗓音变得柔和而灵活是不可能的。然而当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花腔有一些倾向的话,就应当及时按照学生能力所及的条件来训练他,即使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正在开始形成的风格也是好的,但是教师决不应当在学生尚未能联结两个声区之前就开始这样训练„„因为如果声区割裂的话,花腔乐句就不可能唱的均匀,因而演唱也就毛病百出。有人认为,他们把四个音符中的第一个和末一个唱的很清楚,把其余的两个音含混过去,这样就算是唱得很轻快;这根本不是轻快,只是不正确的唱法。
除了上述缺点外,有的歌唱者使他们的舌头活动,认为这样可以唱得轻快些。这种方法无疑是不能允许的。因为舌头不停地动会妨碍正在发出的元音,使它的位置不得巩固,同时也使其他元音含混不清,这当然会使花腔乐句变得很不完美,也使歌唱者变得很可笑„„好的歌唱家花很多功夫使舌头弯曲,也就是使舌头的中部凹进,以免嗓音出来时遇到障碍。此外还应当加上喉头的轻微动作,并且注意使胸部习惯于控制嗓音(即控制气息的保持),从而使花腔乐句为气息托住,从头至尾力度均匀。某些学生用我们称之为禁用的元音i、o、u唱花腔乐句,效果不好。但是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用这几个元音来唱华彩尾声,特别是元音o。既然这样的情况是罕见的,学生主要练习a和e两个元音,也就很好了。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贝拉尔(J.Beran,1710-1772)是一位歌剧歌唱家、优秀的声乐教师。他在1755年出版的著作《歌唱艺术》(L’art duchant)中谈到了对于发声器官的研究,并力图确定喉头的各个部分的功能。贝拉尔是较早试图阐明胸腹式呼吸方法的人,他在书中明确谈到“应当挺起的扩张胸下部,好像腹部四周都鼓了起来”。拉贝尔的阐述是声乐艺术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2.花腔女高音
2.1花腔女高音的简述
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是在西洋古典音乐中,有花腔技巧的女高音,主要是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花腔女高音要求如戏剧女高音,需有优秀的高音区演唱技巧、换气技巧、气量和耐力。
花腔女高音是歌唱艺术中的“百灵鸟”。其轻巧、富于弹性的音色,总是带着少女般明商、清纯、轻盈、灵动的美质,在歌唱舞台占有特殊的位置。数百年来,花腔女高音的音乐文献,积淀在欧洲歌剧、艺术歌曲、重唱、清唱剧、交响合唱以及声乐协奏曲等音乐体裁中,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
2.2花腔女高音的分类
根据角色要求和情感内容分为:
戏剧花腔女高音,如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后;《后宫诱逃》中的康斯坦茨;奥托·尼古拉《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弗特女士;威尔第《纳布科》中的阿比盖勒。
抒情花腔女高音,如威尔第《弄臣》中的吉尔达;里昂卡瓦罗《丑角》中的尼达;查尔斯·古诺《罗密欧与茱丽叶》中的茱丽叶;理查·施特劳斯《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策宾妮塔;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约克·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奥林匹亚。
许多人认为花腔装饰音的演唱只适用于“轻”歌者,认为那是花腔女高音的专利,其实不然,因为那种天生的花腔女高音大多音量较小,不够浑厚,只适合演唱欢乐、喜悦、明快的歌曲。若是演绎较为抒情、沉重、带有悲壮色彩的华彩歌曲会略显逊色,声音单薄不够厚重,因此抒情女高音也要去完成带有花腔技巧的歌曲。女中音也是如此,虽然女中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音分为“威尔第女中音”和“罗西尼女中音”,但是很多女中音能两者兼唱,并且驾驭自如。而在亨德尔、罗西尼、多尼采蒂等所作的歌剧中也有大量男声演唱的华彩乐曲。歌剧经过了不同的时期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把声乐演唱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如果我们演唱不同时期的歌剧作品,如果没有花腔技巧,可以说就没有美声唱法。
3.莫扎特与《魔笛》
3.1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和他的歌唱剧《魔笛》
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以莫扎特为代表人物的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歌剧,其中以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魔笛》最具代表性。提起莫扎特(Mozart,1756-1791)这个名字,几乎所有的人心里都会有种被阳光照亮的感觉,毫无疑问,他的美妙音乐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化珍宝之一。莫扎特所持的意念是由人类情感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和谐,他的视野角度是博爱、同情与谦卑,而不是惩罚、挑衅和蔑视。歌剧《魔笛》,用克尔恺郭尔的说法就是——天才最高的渴望是对观念思想的渴求。这部歌剧在创作立意上集中统一,所有一切都与莫扎特的天才相匹配。尽管音乐风格、动作、色调、气氛等变幻多端,但控制得当,戏剧目的极其明确。莫扎特的雄辩才干和能力,他无懈可击的对动作的灵敏反应,他对重唱戏剧潜能的完美控制,他在咏叹调中对人物内心的明锐感受,他备受赞誉的创意、同情、精致、幽默,他对艺术形式的无与伦比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不折不扣地为集中而明晰的戏剧立意服务。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的意义,只能通过实现、锤炼,并创造了该作品的具体媒介才能展现。歌剧作为严肃的戏剧完全可以成立。但它只能在不多见的、独一无二的凯旋中才能得到证明。
《魔笛》是一部深具哲理意味的德国民族叙事歌剧。上演于1791年。作者在同年逝世。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运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的神话剧的形式,体现了他的“乌托邦”理想,即智慧终将战胜愚昧,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善良终将战胜邪恶。这部歌剧的剧情十分离奇和稚气,情节的发展也有不合逻辑之处,但歌剧上演后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无疑体现了当时的欧洲民众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故事叙述了古埃及一个叫塔米诺的王子,同他所爱慕的少女帕米娜的爱情经历。二人在捕鸟人帕帕杰诺和智慧与光明王国的祭司萨拉斯特罗的帮助之下,依靠魔笛的魔力,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最后终成眷属;而代表黑暗和邪恶势力的夜女王和摩尔人则仓惶的被赶走了。而《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讲述的是在埃及纳米西斯一世的朝代,夜后与“光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明使者”萨拉斯特罗有着不共戴天的宿仇,为杀死敌人,夜后不惜以断绝母女关系相威胁,命令帕米娜去杀死萨拉斯特罗。这是一首情感激越、充满仇恨、难度极高的花腔女高音咏叹调。
3.2《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作品分析
《魔笛》中的夜后是黑暗势力的代表,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Der Hǒ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一方面用模仿鸟叫的华彩式旋律表现了她多少有点诡异的形象,让听者充分领略到花腔女高音的灵巧、华丽,另一方面又以顿挫有力的节奏、充满大跳音程的旋律以及音响丰富的乐队伴奏把她怒火中烧的情感表现得十分逼真。这首咏叹调速度快、情感表现激烈,句与句之间连接紧密,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虽然在演唱时情绪是激动、愤怒的,但声音却不能因此而变得刚硬,以免产生喊叫、喉音等干涩、僵硬的声音,这样就会显得毫无修养而失去作品原有的美感。
歌曲的结构与情感体现:乐曲的一开头便用由p-sf的震音,模仿轰鸣的雷声。一方面,烘托出紧张的气氛,一方面也勾勒出夜后的形象。全曲声乐部分的进入是由p开始的,伴奏则主要以重复的单音和密集的和弦为主。另外,全曲的1-10小节,旋律线基本上都是呈波浪型的,即旋律由低到高再回到低音的过程,其力度也是由p-f。从11小节开始,全曲的旋律又向前推进了,音域也较之前10小节拉开了许多,重点表现在反复以十六分音符衔接八分音符的跳音部分。这是全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全曲由此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从47小节开始,间奏用了一连串急促的十六分音符和震音使得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同时也出现了本曲的第二个突出特征,频繁的使用八度的上、下跳跃。
另外,全曲的68-72小节又好像一股清流使全曲一下子变得柔和美妙。那一连串的三连音使旋律线似微风中起伏的波浪,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也一方面衬托出夜后那邪恶下的美丽和母爱的天性。从82小节开始,全曲紧密的节奏也渐渐舒缓下来,又加上了许多休止符使全曲也趋于平静,但是从两个小模进来看,夜后的心并没有平静,似乎可以更清楚的听她心中的声音和那股咬牙切齿的恨。“拿掉萨拉斯特罗这条性命,我发誓”,在全曲的最后同样用雷声般的震音与开头相呼应,夜后也在此时隐去。
3.3关于作品的演唱
这是一首极其辉煌与华丽的花腔女高音歌曲,也是《魔笛》歌剧咏叹调的经典之作,是体现演唱者精湛演唱水平的试金石。《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可以说是花腔咏叹调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作为这部歌剧的灵魂人物,夜后这个角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其由善到恶,转变的背后要求极微妙的分辨。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画她的本质,超越人声的华彩本身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f3”,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使整部歌剧透着庄严、肃穆的气氛。这首咏叹调带着报仇的情绪,而且具有权威性,唱的时候要带着霸气和女王的高贵。“这首曲子从头至尾是十分干脆的,从第一乐句开始声音非常完美并富于节奏感。”
这里有个吐字的问题,假如不管他们,将会受到阻碍,例如:
给予咏叹调的开始和结束的每个字都保持运动是不可能的。某些缓和是需要的。我认为,元音上倾向重则可以保持线的移动。“当达到注明的跳音时,开始你确实不要失去短倚音,保持水晶般的跳音,像玻璃,这儿应该是声音的焦点,最重要的是没有渐强,它们应该全部是同样的。”
“特别是再一次感觉跳音后的最后的乐句”
“这是再一次的总结,而且不应该是轻的”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过后,重复F的音,一定要保持好声音的完美,不要吃掉这些音,因为它们太重要了。”
“这首咏叹调最困难的部分不是f3的跳音,而是三连音。三组三连音全部均匀地演唱发音是最困难的事。”
在演唱的时候应该力求像一位器乐家那样去演唱,而声带不是一种乐器,它会疲劳。因此,为了节约使用声带,我们常常不得不在内心练习。例如,可以安静的坐在房间里练习三连音,在脑子里一遍一遍的过,最后没有过分运用嗓音就会知道这些音将在哪。在第二组跳音的结尾渐快(accele rando),这样能够产生更大的戏剧效果,并能使你用一口气唱足四个小节。
“接下来的跳音短名,要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去唱,并且保持住。”
“短暂的停留,为了戏剧效果,唱最后的音”
“随带着这些最后的音”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听,听,复仇之神,”真正的让声音出来。接下来,再注意‘hǒrt’这个词,不要在‘h’上消耗太多的气息,元音更为重要的多。在第一个‘hǒrt’之前,很好地利用休止符号,用它是为了一个戏剧性的停留和一个良好的深呼吸。接着,再唱‘ hǒrt’,就像一道意外的闪电。这里,比起咏叹调中任何其他的要点更重要的是,帕米娜是夜后的女儿,必须给予她理应承受的所有力量和黑暗。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总结
歌剧和美声歌唱的诞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以卡奇尼为首创立歌唱的美学原则,美声歌唱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到17、18世纪由于歌剧的发展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阉人歌手独占并统治欧洲歌剧舞台,即兴发挥与装饰性歌唱对美声歌唱、咏叹调结尾的华彩乐段、炫耀辉煌的声乐花腔技巧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声乐教师和声乐论著。19世纪的声乐艺术,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三杰中的莫扎特为例,《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最经典的一部用德语演唱的歌剧,尤其以剧中夜后等高难度花腔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最具代表性,它闪烁着阉人歌手炫技花腔绝技的演唱风格的余辉。在歌剧《魔笛》中不论是曲调语言、人物刻画和戏剧的总体气氛里,都很明显的表现出民族色彩。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谢辞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青岛大学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我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更得益于导师XX老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对导师老师表示感谢!四年中,老师对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没有 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指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恩师的教导我难以忘怀!恩师对我所做的一切一切都铭感于心!老师对我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呵护备至、关爱有加。为我提供大量的登台演出的机会,使我在音乐修养、舞台实践等诸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我的自信心。每次上课,都用心的教我练声,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为我处理声乐作品,课余时间,和我谈心,在交谈过程中还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每次比赛,老师都会给我加课,我们在琴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抓住问题、发现问题、克服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我都记在心里。老师对我比任何一个同学都要上心,在我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都记在心里,难以忘怀。对老师的感谢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毕业后我也会继续努力,用我的成绩去回报老师!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音乐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感谢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
回首本人的求学生涯,父母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父母不仅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的负担,在心里上更有思子之情的煎熬与望子成龙的期待。忆往昔,每次回到家时父母的欣喜之情,每次离家时父母的依依不舍之眼神,电话和信件中的殷殷期待和思念之语,皆使我刻苦铭心,目前除了学习成绩尚可外无以为报,希望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使父母宽慰。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青岛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2、《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07
3、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3.05
5、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08
6、周小静,《西洋歌剧简史与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
7、【美】约瑟夫·科尔曼,杨燕迪/译,《作为戏剧的歌剧》,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04
8、韩昌梅,《花腔女高音中国声乐选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05
9、韩洪鹰,《莫扎特》,东方出版社,1996.12
10、朱德
九、蒋晓苏,《外国歌剧荟萃》,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
11、张洪岛编,《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12、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13、科贝著,张洪岛编译,《西洋歌剧故事全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14、赫辽特,《歌剧中的阉人歌手》
15、约瑟夫·马克利斯,刘可希/译,《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16、刘志明,《西方歌剧史》,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95
第三篇:论文正文
试论社会主义责任感与社会全面发展
摘要:
关键词:责任感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发展
党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示,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我国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和宏伟纲领中,社会全面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头戏。
要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把握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最终的决定力量;精神支柱和共同理想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1]强大精神动力。当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时,我们就要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作为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
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劳动的持久源泉,是社会稳固的基石,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与个人的道德品质。因此,社会责任感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古至今,社会责任感就是一个传统美德;老子孔子传播仁德教育,岳飞文天祥魏征房玄龄身怀惊世伟略为祖国献尽毕生心血,毛泽东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理念率领中国人民驱赶侵略者;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就了他们的一生。在现今的社会形势下,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发展就成为了目前的一大主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绽放。
一、社会责任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支持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都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2]我们都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份子,我们应将社会责任感作为基本的职业操守。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我们才会自觉地、有动力地去尽自己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有的一份义务和责任。
二、社会责任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3]的兴旺发达。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是强大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社会责
任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应将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深深植入心中,作为个人的基本品质。只有将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在真正建设社会时才会坚定不移的以社会、国家的利益价值为先,才会更好的为社会、国家服务和奉献。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不断提高,我们渴望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具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责任感与坚强意志,我们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渴望人民幸福安康,渴望用自己的誓言与行动谱写着爱国爱民的篇章。增强我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去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表现国家主人翁精神,提升人生价值,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期望在建设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中大有建树,成就自己。
[1] 陈建坤·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
[2] [3] 仲延实·把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经济改革与发展,1996;12:4-10
第四篇:论文正文
浅谈开化龙顶茶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摘要:开化龙顶茶出口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在浙江省茶叶出口和茶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开化县茶叶加工厂家众多,全县共有名优茶加工厂414家。其中相当一部分茶厂条件简陋,设备陈旧,离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相距较大,严重影响了开化县名茶质量和茶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欧盟、日本等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开化龙顶茶出口现状、经营机制等方面分析开化龙顶茶出口的特点及发展态势,并就如何应对绿色壁垒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善出口贸易条件,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
关键词:茶叶;绿色壁垒;品质标准
2007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前5个月继续保持增长。1月至5月全省累计出口茶叶7.3万吨,价值
1.3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同期增长8.6%和16%,出口茶叶量、价值已占到全国总量、总价值的60%和55%。然而,平稳增长的背后,浙江茶叶出口还必须面对“绿色壁垒”。
开化龙顶茶自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以来,已连续获得省部级以上金奖48次和国际大奖2次,被确认为“浙江十大名茶”。2006年,开化县以单芽为主的开化龙顶茶产量达1068吨,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茶叶在开化县出口农副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增加茶农收入、减少积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绿色壁垒对农副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找到打破绿色壁垒的方法,对开化龙顶茶出口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及开化龙顶茶出口现状
1.1 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
1.2 茶叶遭遇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不断加高,已经成为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主要障碍。”杭州海关统计分析专家比对着近阶段茶叶出口数据表示担忧。据了解,2006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大幅提高茶叶的准入标准,6至11月浙江茶叶对日出口降幅高达48.2%,整体出口增长缓慢。另外,欧盟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及饲料安全新规定,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原来的193项增加到210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以食品安全为由,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
1.3 开化龙顶茶出口现状
开化龙顶茶是选用高山良种茶树生长健壮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鲜叶原料,经传统精湛工艺制作而成。外形紧直挺秀、银绿披毫,内质香高持久、鲜醇甘爽、杏绿清澈、匀齐成朵,具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是形美质优的绿色佳茗,深受人们的 1
喜爱。德国西方广播电视台编导莫尼犬·科西诺一行,曾专程来到龙顶的故乡考察,并在解说词中称赞开化龙顶清奇、香醇,是很好的中国绿茶,它能预防癌症,促进新陈代谢,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近年来,开化县工商局以品牌战略为抓手,力促当地特色名茶产业发展,大批量的名优茶源源不断地销往京、津、鲁、沪、杭、晋等大中城市,市场占有率有了明显扩大。产品批量出口欧盟、日本等国际市场。2007年茶叶总产量10138吨,产值4.0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288吨,产值2.32亿元,12家茶叶企业通过了QS认证,开化龙顶再次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农产品”。
2.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的影响
2.1 检验检测项目日益增多,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削弱中国茶叶产品的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设置了绿色壁垒,而且绿色技术壁垒的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对中国茶叶产品出口构成的阻力也相应增大。例如: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新增到62种,其标准总体比原先提高了250多倍。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0.3mg/kg,远超过日本、美国标准,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个标准。
2.2 遭遇“绿色壁垒”的农产品范围越来越大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的范围不断增大,除茶叶以外,还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等大部分农产品。
2.3 对中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
一个发达国家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绿色壁垒。除欧盟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以食品安全为由纷纷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
3.茶叶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3.1 外部原因
3.1.1 安全意识逐渐增强
近年来,国际上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中国茶叶出口国家的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是绿色法规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
3.1.2 保护本国利益限制
有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或者因为某些政治因素,假借环保、安全等名义,制定各种限制中国茶叶进口的标准。如,日本作为中国茶叶出口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采取类似原产地标准的措施,给中国出口茶叶制造麻烦和阻力。
3.2 内部原因
3.2.1 生产技术落后及茶叶品质低
浙江省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管不规范。由此造成茶叶卫生质量不能保证,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浙江省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
意识薄弱,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3%左右,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很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要求。
3.2.2 信息不对称
浙江省的茶叶生产目前处在茶叶产业的升级期,基本主张都是扩种面积、提高产量,没有充分体现生产的质量效益,更无从强调农残等的隐形指标,在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时,主管部门才开始重视,但对于茶农来说还是缺乏认识。
3.2.3 茶叶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标准低。浙江省茶叶产品开始时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标准制定比较低,仅定有A级,之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了从级,但比率很小。二是标准陈旧。国外的相关标准每2~5年修订1次,修改内容完全根据茶叶生产和市场需求。而浙江省的标准沿用至今却从未修改过。国外标准在茶叶产品研发阶段就已经制定,而浙江省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从而缺乏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适应能力和对抗实力。三是认证体系落后。浙江省出口的茶叶产品中尚存在分散经营,在全省茶叶园中,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没有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也未形成统一的认证体系。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认证反应迟钝,认证能力低下。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一定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费,这使一些小企业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望而生畏,还有很多茶叶生产企业对认证存在侥幸心理,更加大了省内茶叶企业遭遇绿色壁垒的机率。
4.开化龙顶茶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4.1 提高生产水平和茶叶品质
一是积极开发茶叶新品种、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方式是避免开化龙顶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一种措施。二是必须尽快改善茶叶的种植方式,发展规模化生产。尽快发展茶叶出口基地建设、淘汰一批低质茶园,发展一批良种新茶园,还必须推行集约经营,改变茶叶生产组织形式,培育和扶持全球化经营。三是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HACCP管理体系和茶叶的认证体系,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还应逐步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销售。
4.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只有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茶叶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开化龙顶茶生产、管理与新产品开发水平,才能切实有效解决茶叶卫生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攻关,加强农药残留、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加强茶综合利用与茶终端产品开发,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武装茶叶产业,以扎实有效的科技入户行动,才能全面提高开化县茶产业科技贡献率,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技术。提倡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进行害虫的生态调控,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提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并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实施。
当前有必要按照各国标准制定生产基地的农药使用计划。应根据茶叶进口国的标准来制定生产基地的农药使用计划和提出农药更改计划,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国外标准的变化情况,以便调整生产所采用的农药品种。欧盟、日本针对个别农残限量要求ND(不得检出)或≤0.02mg/kg,说明这些地区对这些农药已经禁用,所以这种壁垒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浙江省加快替代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停用和限用一些农药品种的同时,必须注意新的替代品种的开发、引进和试验推广,要提出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不同常规农药品种的“候选品种”,并注意价格上的“适宜性”。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技术储备,尽快掌握合理使用新品种农药的技术标准,从而在农民中做好技术普及。而不能被动地处在西方查一个,我们就禁一个的局面,因此,加强替代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用合理用药,开发生物、农业、物理生态的方法控制病虫害(IPM),是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的前提条件。
4.3 加强对国际、国外标准的跟踪能力,建立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由于人们对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的高毒、高残农药在被淘汰,使得当今的农药结构正处在一个调整期,农残指标变化迅速。发达国家和地区频频利用指标来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或法规的变化,加强信息交流,才能及时发现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实例问题并向有关部门特别是向企业发出预警通知,从而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
4.4 实施优势区域规划,大力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
影响茶叶安全指标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农药的使用情况。而有机茶则避免了这些因素,因此,大力发展有机茶,也是提高开化龙顶茶总体质量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这一特色产业,着手实施茶叶区域规划,并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切实推进区域规划实施,力争通过茶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无公害和出口茶叶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茶叶质量监控与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比较优势突出,技术含量高,生产水平一流,产品竞争力的三个优势区域。同时要推行产地管理制度,推进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生产基地认证,着力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全面带动和促进开化县茶叶产业发展。
4.5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从本质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茶叶质量要从源头抓起,从提高茶农素质抓起,做好植保培训工作。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植和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提高茶叶和技术人员、茶农、花农、茶厂工人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随着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普及茶园农药使用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要宣传普及茶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要加强对茶厂卫生条件的管理和整顿,提高卫生条件。同时,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4.6 开展茶叶名牌评定,培育茶叶品牌
按照“巩固华东、挺进北方、突破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总体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管理,唱响生态主旋律,扩大品牌宣传,依托品牌效应,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闯出一条山区品牌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组织开展茶叶名牌评定与培育工作,创造条件,围绕打造“中国绿茶”品牌,加大名牌产品培育与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提高“中国绿茶”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赵少平,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北方经济》,2008年第04期,P9-12
【2】曹莉红,浙江茶叶出口受阻“农残标准”,国际商报,2006年12月26日
【3】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高彩云,对绿色壁垒的我国茶叶贸易,《产业论坛》,2007年第01期,P3-5
【5】哈益明,张德权,鲁成银,《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跟踪研究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
究所,2006年3月, P38-45
【6】余书平,浙江开化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茶叶》,2005年第02期
【7】沈佐民,中国茶叶质量安全的分析与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4
期
【8】江用文,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思考,《中国茶叶》,2007年第04期
第五篇:论文正文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弱化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经进入国际警戒线区,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1998年已达到0.456,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加强,对与此相关的个人所得税未能有效地起到调节作用的指责和批评也日益增多,甚至认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在只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生贵族。在国外能够起到较好的调节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为什么在我国却基本上起不到调节作用?问题的症结何在?是现行的税制设置不完善,征管制度不健全,还是别的方面出了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弱化的表现
(一)贫富差距在拉大
我国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1997年城镇居民中最贫困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国家庭总收入的4.06%,而最富有的20%家庭占51.14%。1998年20%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是20%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的4.5倍,到2000年扩大为5.7倍。目前占全国城镇家庭户20%的最高收入户占全部储蓄和现金额的49.6%。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最常用指标,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375,到2000年上升至0.458。这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绝对不均等区间。
(二)对高收入者税率过低
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按9级累进)税制,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累退性税制。实际税率十分低下,大量的税收流失,并没有起到对高收入者依法征税,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作用。2000年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人均年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率分别是0.53%和0.59%,远低于名义税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还是名义上的合法的收入项目,还不包括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如果加入这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些的话,实际税率可能更低。在世界上也属于实际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西方国家对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实际税率都在30%以上。
(三)工薪与利息税所占比重较大
在2000年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税占42%,其次是利息税占28%,两者合计占70%。2001年我国征收的660亿元个人所得税中,43%是由工薪阶层缴纳,而占有社会财富绝大部分的高收入者所缴不足10%。从我国GDP的分配格局来看,工资薪金已经占到60%以上。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个体经营及劳务报酬等应交税所占比例较小。例如,广州市2000年84169亿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中,高收入者的税收仅占2.33%。1986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2.32%,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76%,纳税比例与工业产值比例较为接近,到1998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为7.09%和17.11%,相差10个百分点,若扣除必要合理的减负税收,至少纳税少了一半。工薪阶层成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
(四)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
这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非独立劳动所得(工资、薪金)按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独立劳动所得(劳务报酬)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现加成征收;对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资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股息、利息、红利、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具有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的倾向。
(五)源泉扣缴伴随税收流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个人所得日趋多元化、隐蔽化、分散化,征管工作难度加大。个人收入通常直接以现金支付,并不通过银行转帐,支付单位或个人又常常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使得税务部门扣缴只能管住那些代扣代缴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结果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必然形成个人所得税管住了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却管不住高收入的“新生贵族”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靠权力、地位取得的实物分配或服务没有纳入征税范围,大量灰色、黑色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调节之外,影响了税收的调节力度。因此,必须加大对9类高收入行业、单位和9类高收入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防止流失。由于纳税观念的偏差,目前居民的主动申报和自觉纳税行为尚不到位,加之真正意义上的存款实名制并没有建立,税务当局难以对纳税人的真实收入进行监控,也就无法对居民个人的应税所得全额征税。在税收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偷逃税行为打击不力,法律威慑力不够,也造成一部分税收流失。
二、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弱化的原因
(一)分类所得税制设计不合理
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1.分类所得税制,又称“个别所得税制”。它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按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它的特点是只对税法上明确规定的所得分别课税,而不是将个人的总所得合并纳税。它的优点是可以广泛采用源泉课征法,课征简便,节省征收费用,而且可以按所得性质的不同采取差别税率,有利于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但它不能按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征税,不符合支付能力原则。
2.综合所得税制,又称一般所得税制。它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起来,扣除法定减免和项目的数额后,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它的特点是将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所有形式的所得加总课税,不分类别,统一课税。这种税制的优点是税基宽、税负公平、扣除合理,能够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税能力,能考虑到纳税人个人经济情况和家庭负担等给予减免照顾,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纳税人合法避税。但它的课征手续复杂,征收费用较高,对个人申报和税务稽查水平要求高,且以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可靠的原始资料为条件。
3.混合所得税制,又称分类综合税制。它是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的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结合。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制所得税。在这种税制下,收入总额一定时,收人种类越多,应纳税额则越少。随着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我国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一些高收入者非工资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扩大,造成“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现象,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由于是按月计税,产生不合理征税,因为每个月平均取得报酬与一次性取得报酬的税负不同,因而可通过分散所得等方法达到避税、逃税目的。分类所得税是按税法列举的各项收入课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收入来源愈来愈广泛,客观上已不可能将有的收入逐项列入税收法规;同时由于分类所得税是按课税客体的税源分别课征,不能测定纳税人的负税能力,还带来纳税人通过收入分计等手段逃避税收,导致税负不公等问题。而综合所得税是按所得主体的全部收入综合计征,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纳税人纯收入水平紧密联系,能适应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较分类所得税更符合公平原则。所以,综合所得税制必然取代分类所得税制,这种变化是经济发展,税制由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二)税率结构复杂
与收入现状不相适应设计过于繁琐,边际税率过高,对工薪所得的9级税率级距过多,降低了征税效率。我国大部分纳税人只适用于5%和10%两级税率,第五级至第九级税率设计可以说是形同虚设。45%的最高边际税率过高,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少有的;5%的最低边际税率只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500元以下,范围偏小。等额收入税额不等,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同是勤劳所得,却实行差别课税,导致最终负担水平不同。个体工商户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5级税率,边际税率过低,未能有效调节个体户和承包者、承租者的高收入。
(三)课税范围狭窄
现行税法减免项目过多,政策不规范,实际执行中难以控管,另外我国市场发育不断成熟,金融商品不断丰富,房屋、土地、财产、科技走向商品化,个人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财产利得等收入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全国职工工资以外收入大约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5%,如住房补贴、公费医疗、儿童入托、免费或优惠就餐、购物、人寿保险金、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教育补贴、境内境外旅游等等。目前,我国从企业到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给职工发放实物福利现象,减少了财政收入,加重了雇主间和雇员间的税负不平。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基本不下乡,对从事农、林、牧、渔业的近10亿人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较早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高收入者已占相当比重,需要个人所得税来调节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
(四)尚未形成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以代扣代缴为主,个人申报为辅的征收方法。自行申报面极窄,扣缴责任几乎全部归结到扣缴义务人身上,放松了对纳税人的监控,而对扣缴义务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处罚力度不够,缺乏自觉纳税意识,逃税现象严重。征管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以补代罚,以罚代刑,致使法律威慑力不强,配套措施不健全,缺乏一整套控制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制度,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收入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三、增强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建议
(一)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如前文所述,个人所得税有三种税制模式:分类税制、综合税制和混合税制,这三种模式有各自优劣。分类所得税制具有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差别待遇的优点,但不能很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综合所得税制能较好地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但对不同性质的所得不能实行差别待遇,且征税成本高,对个人申报和税务机关稽查水平要求高,必须以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可靠的原始资料为条件;在目前情况下,可选择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在兼顾税制的公平、效率和操作上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尽管这种模式不如综合模式科学,但是作为一种过渡模式,不失为当前一种较好的选择,等条件成熟时,再实行完全的综合课税模式。在区分综合征收项目和分类征收项目时,应将所得性质相同的工资薪金、劳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务报酬、经营收入等劳动性所得进行归并,实行综合征收,统一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税率,按月预缴,年终清缴。对以资本收入为主的项目,如股息、利息、租金等,实行分类征收,可适用不同的税率,这样避免了因收入性质界定不准而造成的征纳分歧,对易于控管的收入实行代扣代缴,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
(二)简化税率等级,降低边际税率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体系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5%到45%"实际上,35%、40%和45%三档税率基本没有适用的纳税人,而对中等收入者的税负又显得过高;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5%到35%,税率级次如此之多,纳税人很容易避高就低,也不符合简化税制的趋势。按照混合所得税制模式,我国目前仍可实行累进制和比例制两种税率,对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当尽量采用具有一定累进程度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以四或五级为好,对资本所得项目原则上统一适用20%的比例税率。最低税率的适用范围为月应纳税所得额500元以下,适用范围偏小,应适当提高。此外,边际税率高达45%,比发达国家(美国为38%)的还高,过高的边际税率对逃税和避税有巨大刺激,给征收管理造成更大的难度,并造成征收成本的上升,形成某种程度的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对纳税人收入综合性课税制后,应避免税率的过度累进,控制边际税率,可考虑将边际税率降为35%左右,以提高征收的效率并降低征收的成本,降低边际税率和削减税率级次,还可以有效提高消费水平。由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此降低他们的所得税,就更能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三)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信誉约束机制
1.个人收入支付规范化和信用化
即个人的任何来源的收入,无论是工薪收入、劳务报酬、承包收入、稿费收入、财产租赁、和转让收入、股息、利息和红利收入、偶然所得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都通过银行转帐支付,尽量避免现金直接支付。因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为,只要是现金支付就很难进行监控,避免偷税逃税。在国外,即使是市场机制相当健全的发达国家,税务部门对直接用现金支付的地下经济和其他经济的偷税逃税也是没有办法的。因此,国外对现金支付也是严格控制的。为了使个人收入支付规范化和信用化,一是存款必须实行实名制和代码制,比如身份证每人只有一个号码,不管你在哪家银行存款,由于必须出示身份证,因而难以隐蔽其收入。二是任何来源的收入都必须通过银行打入到你的主要支付银行的存款帐上。三是各家银行必须联网,甚至与财政储蓄、大型商场、大型旅店和饭店、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公司等也必须联网。这样一来,你的收入不管来自哪家银行,包括你不管从哪家银行的自动提款机上提取款项,在大型商场购物,在大型旅店和饭店消费,在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公司购票等,都会同时反映到你的主要支付银行的存款帐上。这既方便了个人,又有利于银行和税务部门的监控,当然也有利于税务部门的征税。当然,如果此项制度一时难以在全国推行,可考虑第一步推广到城镇一切行政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农村。
2.必须严格执行代扣代缴制度
从国外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践来看,要想有效征收个人所得税,就必须实行严格的代扣代缴制度,即源泉扣税制,尤其是在我国这种收入来源多元化,非规范化的条件下,这一点尤为重要。从这些年的情况看,个人所得税之所以难以有效地征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支付个人收入的单位或个人很少甚至没有认真执行代扣代缴义务。试想一下,尽管个人收入支付没有信用化,但支付单位或个人认真履行了代扣代缴义务,个人所得税也不会出现那样大范围的偷税逃税。因此,要想个人所得税能真正有效地征收起来,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制度就必须有效实施起来。为达此目的,督促单位或个人认真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对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除了补缴未扣税款外,可以考虑处以未扣税款一定数额的罚款,并且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众披露,此所谓治乱世必用重典,待代扣代缴制度真正有效形成后,可以考虑减轻罚款倍数。
3.建立起全社会的个人信誉约束机制
人们往往认为西方国家偷税逃税少,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公民道在于西方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高,纳税意识强,更重要的在于西方国家建立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个人信誉约束机制,即个人或企业,公司一旦发生偷税逃税,将会被社会有关机关记录在案,即上黑名单,由此面临信誉扫地,无人敢雇佣,无人敢与之交易的地步。由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建立起了个人或公司的信誉档案,因此,一旦偷税逃税,就将面临着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境地。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公民与企业、公司的偷逃税的发生。而在我们国家,由于缺乏这样一套个人的社会信誉约束机制,甚至别的税务机关也难以知晓,因而对偷逃税者难以形成有效的遏止机制,相反,税务部门的官员也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情况,因而,被查实并查处的可能性极小,结果必然难以有效遏止偷逃税。有些个人或单位甚至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屡查屡犯,屡教不改,我行我素,原因就在于他即使偷税逃税,也无人知晓。如果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全社会的个人或单位的社会信誉平台,并且信息公开,凡是雇佣个人或是单位之间作交易,为了保险起见,都将先向档案中心征询有关的信誉资料,可以想见,除极少数个人或单位之外,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这样一来,个人所得税的偷税逃税现象必将大为减少。
(四)营造依法纳税、纳税光荣的良好氛围
1.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在我国,公民依法纳税意识还很薄弱。事实上,纳税意识归根到底是一种法制意识。经济发达国家税法宣传侧重将法制观念贯穿始终,使公民充分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守法行为。培育公民的纳税意识,首先是税务机关要拓宽思路,把对纳税意识的培育从侧重道德标准引到法制的轨道上来,才能最终避免重蹈高投入、低产出的误区,才能为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式的运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在税法宣传上的深度不够也是制约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式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税人掌握和熟悉个人所得税法,是保证其自行申报的前提和基础。税法宣传是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搞突击、搞应付,往往使税法宣传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纳税人对税法的掌握程度此外,形式单
一、说教枯燥,也是过去税法宣传的一大误区。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增强税收法制观念。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2.建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
税务部门应当必须狠抓税务部门的服务质量为自行申报人提供快捷、良好的服务,以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方式。税务部门应当要求各单位在代扣个税时必须给予完整的计算凭证,并设立服务电话及在税务机关窗口接受代扣个税的查询质疑,最好能够做到没有计算凭条,纳税人可以拒绝代扣。
(五)政府应该公布税款用途,增强纳税人的荣誉感
税收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事,但是“取”的过程显而易见,而“用”的过程常常是以财政拨款或者转移支付等的形式出现,没有贴着税收的标签,让人以为是政府行为,容易让人忽略它的来源,这样,纳税人只感觉到税款从自己口袋中流出,体会不到它的好处和收益,这样会使纳税人在缴纳过程中产生逆反情绪,不缴或者少缴税款。如果政府能够把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用途公之于众,在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就让他们了解税款去向,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纳税的利益,这样就能增加纳税人对税收的理解,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成为一种获得权利的手段,而不仅仅是履行一种义务。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沈理平,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财会研究》2006年(1)[2] 陆娴,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地区差异存在的合理性, 《财会研究》2006年(11)[3] 刘丽坚,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职能及下一步改革设想, 《税务研究》2006年(8)[4] 李斌,建立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体系的设想, 《税务研究》2004年(11)[5] 卢剑灵,我国个人所得税后续改革中必须考虑的若干问题, 《税务与经济》2006年(4)[6] 刘国庆,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中三个问题的探讨, 《税务与经济》2006年(8)[7] 徐国荣,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6年(8)[8] 于是,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未能缓解贫富差距》
[9] 焦建国,当今世界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 《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周英,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经济学动态》2006年(1)[11]殷玉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五个问题,中国税务报,2001年(6)[12]倪静石,个人所得税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4)[13]马克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几点思考,《税务研究》,2003年(3)
[14]杨勇,公平与效率,北京今日出版社,2006年(13)[15]Tipke&Lang,Steuerrecht,1996,S.74ff.;DieterBirk, Gleichheit und Besteuerung,StuW1989,S.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