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缸人”材料作文导写
“卖缸人”材料作文导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少于8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导引】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这就启示我们: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辩证立意:把正反两方面的立意结合起来思考。既要有卖缸人的果敢,又要听从路人的忠告反思检讨,该走就走,该“停下来看”就看。这有利于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我们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构思举例】
一、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立意:对于已经破裂的无法还原的事物、生活中的失误缺憾,一味留恋,止步不前,是不明智的。大胆往前走,才是聪明之举。
二、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一旦出现了失误损失,首先必须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看,以避免犯更多的错或者付出更多无谓的浪费。“停下来看”有时需要比“不回头地走”更大的勇气与承受力,有时甚至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三、从自身经历的角度谈自己因对“过去的事物恋恋不忘,以致无心前程,无法发现前面路上的美好”,从而得出要敢于放下过去的那些“摔破了的缸”;也可写自己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失误,总如卖缸人一样逃避,结果是摔得更惨,得出要直面失误,勇于反思的哲理。
【误区指正】
对材料的过程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材料涉及的对象或主角是谁;(2)材料描述这些对象有哪些句子;(3)这些句子隐藏着什么意思。只有围绕上述问题,仔细分析材料,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内涵,才能避免作文审题上的偏差。
这个材料的立意有如下误区:
一、关于选择
纠缠于路人的要“停下来看”、卖缸人的“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从对待碎缸的态度出发,谈到选择的问题,最后指出对待生活要有选择,并且告诉读者怎样选择。这是没有读懂材料的内涵所致,应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二、关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立意
这种立意是从路人的问话出发,认为路人是好心的,而卖缸人没有领情,于是写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起步。这是对材料的重心理解出现了偏移所致。
三、关于“自信”的立意
这种立意,是抓卖缸人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推想他对前途充满信心,于是写人生应充满自信,在大谈特谈自信对人生的作用。这是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思考方式,没有注意材料的中心。
四、关于 “办事要小心”。
从“卖缸人不小心手没抓紧”出发,分析缸破的原因,得出做事要“处处留心,时时留意”。这是由于只从材料枝叶出发,不抓材料主干,没有深入思考所致。
【优秀例文】
例文1.不能挽回就放弃
郑华丹
有位诗人这样说过:记忆是人生道路上唯一的行囊。有人因打翻了牛奶仍在哭泣,有人因为失去太阳仍在叹息,也有人因为一叶飘落而心神不宁。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晦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了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能挽回的即挽回,不能挽回的,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及早放弃!
一味地沉浸于失去的悲痛,不但不能挽回,反而使自己更加悲痛;一味地回味悲痛,只会是将悲痛放大,使自己遭受更大的悲痛。于丹说过:“当我们遭遇某种不好的影响时,我们所能做的最好使自己冷静下来,接受它,然后说忘记。”这样才会及早地使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以更好的姿态去坦然地生活。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人问他为什么。乔治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如果对自己的失误或错误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感伤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
面对过错消极地沉湎于烦恼和悔恨之中,代价实在是付出得太多,长久地背负着山石一样的沉默。痛悔和思过仅仅是昨天的一个短短的小结,而我们却用凝固的时间换取了长久的谴责。结果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最刻毒的挥霍。悲哀已无法弥补以往的漏洞,痛苦已抹不掉那许久的失落。面对不能挽回的无法就完整的“缸”,你能做的是放弃,像卖缸人一样,头也不回的勇敢地往前走。
放弃不可挽回的东西,使人集中精力,继续开创明天。不管我们失去的是什么,不管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让我们慢慢去淡忘,那些东西常常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我们应振奋精神而对我们的将来。
命运的概念是前行而不是退缩,好也罢,坏也罢,都要轻装前行。我们要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一直往前走。只因,我们需要展望未来。例文2.病树前头,万木争荣
胡文
“别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是一句简短但蕴含哲理的英语俚语,它告诉我们:当生活中遭遇了缺憾与苦难时,我们要用乐欢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要长时间的纠缠在里面,要跳出来,要努力向前看。正如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看。”破落的事物就让他破落吧,新生的事物总会展起来,向前走,向前看。
于丹教授曾在《百家讲坛》中给我们讲述了英国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被困扰自己多年的遗憾所杀死的故事。吉姆之所以在牙医整理手术器械时就忽然死去,是因为吉姆过份沉溺于她母亲死于牙医手术台上这一悲痛中。多年来她一直生活在这阴影之中,她从没想过用乐欢豁达的心态去根治这个伤痛。她所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看医生。“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英国报纸作出了矮小精悍的评论。的确,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与缺失,有了遗憾与缺失,我们就要用乐欢,积极的心灵去化解,不要一味地去放大这种遗憾缺失。放大遗憾,它就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那也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对待生命中的种种遗憾、缺失,我们需要心灵的乐观与勇敢。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培养出这种内心的乐观勇敢呢?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告诉我们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失,涵养内心的勇敢与淡定。《论语》中提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牛整天为没有兄弟而忧伤。他的同学子夏就劝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向患乎无兄弟也?”子夏就能正确面对人生遗憾。孔夫子也常教导学生不为外界世俗扰乱平静内心,吸取天地浩然之气于内心,辩证看待事情,在内心筑成一段乐观、勇敢的长城。培养内心的乐欢与勇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颗淡定,坚韧的心,有了这颗心你也就能用那乐观勇敢的心去抵挡人生的遗憾缺失了。
如果我们筑建内心乐观勇敢的长城,我们就能如庄子般神游天地间,就能如高僧般“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就能如陶潜般“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就能如刘禹锡那样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痛树前头万木春”。
用内心的乐观与勇敢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我们方能轻装前行,快乐向前。例文3.千金难买一回头
徐海波
每当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匆匆看了下分数,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丢进书桌内或废纸蒌,放置不顾。孰不知,此时的回头思考是价值千金的。
有人会说,做都做了,错也错了,有什么好回头的呢?我承认这是固然这是一种潇洒的姿态,但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要知道,每一次的练习中的错识正是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此时的回头实际是对自己不足的一次扫描,是对自己缺点的一种发现。这样随着处理试卷的同学,和卖缸人一样是悲哀的。因为没有回头,他永远不可能了解缸摔碎的原因是什么,他还有可能摔碎更多的缸。
对于生活,时时回顾自身失误,不也是克服自身缺陷的机会么?富兰克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有一个专门记录失误的本子,用以时刻勉励自己去改掉这些失误。一星期后拿出本子做自我反省。对于改掉的就从本子上花掉,然后添上新的实验上的失误。当本子上的记录越来越少时,也是他自身不仅为科学界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其品格也为我们所敬重的时候,倘若他不时时回头看自己的失误,永远无法从失误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他可能会像爱迪生晚年因骄傲拒绝反思而一无所成。
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失误。倘若你想把一切失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面对已经产生的失误视而不见,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曾经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地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细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了“碎花瓶理论”。他利用这个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雅各·布博尔当时一味地懊恼,怅怅地收起满地的碎片一倒了之,又怎么会发现垃圾里竟盛着一个伟大的理论?
可是,现在有的人对于失误和教训,既不愿总结,更不愿讲出来,怕讲出来丢面子、失威信,结果失去了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发现真理机会。
人生有多少失误可犯?又有多少时光可以蹉跎?有多少失误是可以挽救的?又有多少失误是无法挽救的?我们要反复检查自我的言行,纠正自己的失误,多看看自己的脚下,谨防陷阱和悬崖,不要只顾瞻望远方。
千金难买一回头,也许,就在你回头那瞬间,你会发现那破缸碎片中正嵌着一颗耀眼的宝石!例文4.回首,又是一片天
夏雪
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之中,都会有无数的失误或者说遗憾。有些人出现失误之后十分难过,有的人像材料中的卖缸人一样头也不回大步向前走。但也有人却发现其实大大小小的失误的背后都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只有去用心回首,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回首,让我们从失误产生智慧,让失误变成财富。著名科学家斯蒂文·格伦两岁时,从冰箱里拿出时牛奶。结果,瓶子太滑掉在地上,牛奶全洒了!厨房地板上成了一片牛奶汪洋。妈妈来到厨房,没有责备他,而是要他回忆拿牛奶的过程。然后和斯蒂文·格伦做起了游戏,鼓励他尝试怎样才能把瓶子抓住、掉不了!斯蒂文·格伦很快就发现只要他两手握紧瓶嘴的那部分,瓶子就不会掉。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后来回忆到,也就是在那时他意识到不用去害怕失误。他说,失误只不过是通向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科学新知的源泉。只有不断地回首反思,才能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回首,又让我们认清自己,站得更高。克兰富林说:“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误,关键是能不能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从而站到更高的地方。”威灵顿回首自己的指挥失误,找到了击败拿破伦的办法;美国的潘伯顿因操作失误而“发现”了“可口可乐”,并使其风靡全球;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因实验中的一次又一次误,经过进十年的艰辛回首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由此看来,失误有可能成为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果断的行动。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得诺贝尔奖金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戴维谈到自己获得成功,也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最主要的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一个人从失误的中回首,就会以新的力量和智慧奔向真理.经历着失败的黑夜,正预示着成功的黎明即将来临。
想起那个不顾一切的卖缸人,我不禁疑惑,这样的勇往直前,意义到底大不大,人生路上,勇往直前,必不可少,但是,常常回头贮足观望,或许又会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回首,又是一片天„„
[点评]:
以上四篇文章从学生习作中精选出来,成功的地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作者对材料进行了深入思考、以理性目光的对卖缸人的行为进行了审视和反思,以辨证的观点谈到了对待失误的方法和态度,立意深远,视野开阔。《病树前头,万木争荣》《不能挽回就放弃》均对卖缸人的行为表示了赞同,表达了要对不能挽回的事物要敢于放弃,向前看的观点;《回首,又是一片天》《千金难买一回头》则对卖缸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质疑,指出要从失误中得到经验和启发,从而更好地前行。这充分表现了高三学生成熟而丰富的思想认识。
二是材料新颖,切合题意。
四篇文章均以议论为主,为了阐明这一观点,小作者们运用大量新颖的材料,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从古老的《论语》、刘禹锡到现代的于丹;从政界的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的“关门”到商业界的可口可乐的发明;有体育明星的吉姆·吉尔伯特,也有众多的科学巨匠,如爱迪生、雅各·布博尔、普朗克、法拉第等,还有军事家威灵顿;同时还有泰戈尔、戴维等人名言的引用。无疑,这些事例都能给文章中心以有力的支撑,充分表明学生生并非一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密切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体味到了道理的客观性、真实性、从而给人以启迪。
三是精心打造语言,文采斐然。如《不能挽回就放弃》,题目干净利落,富于哲理。文章开头先引用诗人的话,接着进行评析:“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晦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了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能挽回的即挽回,不能挽回的,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及早放弃!”灵动而不失章法的行文,精炼而有意蕴的语言,使文道融合,流光溢彩。其他地方,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四篇文章富有文采、哲理的句子比比皆是,增添了作品的意蕴。小作者们信笔游走,出入自如,收放有度又紧扣中心的写作,出自高中生之手,实属难能可贵,也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这四篇文章又各有特点:《病树前头,万木争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紧密联系实际,例证、引用等论证方法结合,结构清晰,说理透彻,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病树前头,万木争荣》以纵横古今,放眼世界,事例丰富;《千金难买一回头》从学习生活中常见现象谈起,紧贴实际,晓之以理,给人启迪;《不能挽回就放弃》切题准确,立意高远,语言精彩,哲理味浓。
总之,这四篇文章从文体上而言,都是议论文,结构上也没有特别之处,但能运用丰富的名言与事例进行论述,有力地证明了观点,文辞优美,语言富有思辨性、哲理性,是几篇佳作。这给我们以启示,创新并不是得到高分的唯一条件,只要我们平时练好语言基本功,夯实基础,照样可以在高考考场上取胜。
第二篇:“人”字作文导写
吉林一中2014高三毕业期中考试作文导写
吉林一中慧无待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年11月
选自《诗刊》1987年第1期
请根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总体立意指向
本诗大谈书道,只是其表面含义。诗人还有更深的寓意和寄托,那就是借为书之道,来写做人之道。人生世上,不是用笔墨,而是用言行,都在书写一个字——“人”,只不过有人写得好:有骨有肉。有人写得差:缺骨少肉。那些达官贵人善写“功名利禄”几个字,却不善写“人”字,那是因为他们把“一辈子功夫”都用在练写“功名利禄”上,而从不认认真真学写“人”字。由此,作者要批判——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视外在物欲追求而忽视自身内在修养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权贵们”“装点门面”“功名利禄”,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拟。诗人为了表达一种讽刺,只是选取了适合自己意图的典型生活细节,借事托喻,言在此而意在彼。旨在表明,做人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得很。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人”这个字。至于写得骨肉丰满,即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堂堂正正的人;还是写得“缺骨少肉”,即做一个为谋私利不择手段的“歪歪斜斜”的人;那就看各人的“一辈子功夫”用在哪里了!这才是作者写此诗真正的初衷。
不过,自古“诗无达诂”,“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姜斋诗话》)。我们必须承认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因此,诗中提到的“历代的权贵们”“花一辈子功夫”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无非是在“借一说十”。具体写作时,不必拘泥于“权贵”的群体和“功名利禄”的范畴。由此,就更不必拘泥于“装点门面”“附庸风雅”的意义限定。因为此二者是为呼应“权贵们”的身份和写书法的特征才装点上去的,它们只是陪衬和必要的铺垫,根本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综上,本文立意就该落在怎样写好“人”字上,即如何加强自身内在修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材料作文实际上属于联想型话题作文。
二、具体多角度构思立意及行文展开
(一)构思立意首先要依据诗中词句的暗示去联想。
要围绕怎样做人这个中心去写,原诗中“缺骨少肉”“歪歪斜斜”以及与“人”字对比的“功名利禄”三个词语是关键的三个词,自然也就形成了三大写作角度。
(1)由“缺骨少肉”切入,侧重正面的“立骨丰肉”。
在全文铺写之前,先想好并写清分别将“骨”和“肉”相似联想为人的什么内在品质。相较而言,“骨”为主干,“肉”乃枝叶。比如先天“善性”为“骨”,后天“德操”为“肉”;或者“骨气”“节操”为“骨”,其他美德或精神品格如“责任心”“博爱心”“正义心”“爱国心”“勇气”“意志”“正直”“坚持真理”“奉献精神”等等为“肉”。当然,还可对“骨”和“肉”做出更多不同的理解,只要合理即可。
具体展开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1、全文三个层次,前两层每层都写有一面而缺一面,第三层再将两者结合。①层:有骨而无肉。
②层:有肉而无骨。
③层:以“无骨亦无肉”一带而过,然后正面写要“立骨亦丰肉”。
2、全文三个层次,前两层 每层均一正一反,第三层正面将两者结合。①层:缺骨之状,立骨之况。
②层:缺肉之状,丰肉之况。
③层:正面一例,有骨有肉方为堂堂正正的人。
3、全文三层均从正面落笔,前两层各写一面,第三层再将两者结合。①层:正面写立骨。
②层:正面写丰肉。
③层:正面写立骨亦丰肉。
4、全文三层均从正面落笔,第一层写一面,后两层写一面。
①层:正面写立骨之事。
②层:正面写丰肉之状。
③层:正面写丰肉之况。
总结时写清骨为肉之神,要先立骨,后丰肉。
5、全文两层均从正面落笔,每层各写一面。
①层:正面写立骨之状。
②层:正面写丰肉之况。
总结时写清骨肉相连方为堂堂正正的人。
(2)由“歪歪斜斜”切入,可正可反,可单可合。
“歪歪斜斜”谓之“邪”。我们不妨联想西方天主教的“七宗罪”,即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我们亦可联系东方佛教的戒律“五戒”和“十善”,“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指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由此启发,我们可以联想出更多属于“邪性”“邪行”的内容。当然,这些“邪性”“邪行”最好首先遵从对外在物欲的过分追求。
具体展开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1、全文三层均从反面表现“歪斜”之悲。
①层:写贪而不廉者之悲。
②层:写欺而不诚者之悲。
③层:写媚而不直者之悲。
总结时写出做正人君子要具备最基本的三要素——正气、正义、正直,由此扣住宣扬正能量的主题。
2、全文三层均将“歪歪斜斜”与“立骨丰肉”结合起来写。
①层:写戒任性而立尊重服从。
②层:写戒怯弱而立勇敢顽强。
③层:写戒私独而立爱人为公。
总结时写出当代独生子女若想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戒除这一代人的通病而为自己“立骨丰肉”。——本立意已冲出“功名利禄”范畴的限定。
(3)由“功名利禄”切入,将之与“立骨丰肉”对比联系起来写。具体展开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1、汲汲于“功名”乃“歪”者,汲汲于“利禄”乃“斜”者。
①层:写汲汲于功名者,行必歪。
②层:写汲汲于利禄者,德必斜。
③层:写忘功名而立骨,淡利禄而丰肉。
2、从哲学角度辩证看待“功名利禄”与做人要“立骨丰肉”之间的关系。①层:写“功名利禄”的正面价值。
现世之人必食人间烟火,追求“功名利禄”乃人之常情,不求“功名利禄”者往往丧失进取心,极易陷于消极怠惰甚至避世厌世的境地。相反,树立获取
“功名利禄”的目标有利于激发人的进取心、自我价值意识(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层: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忽视“立骨丰肉”者之悲。
适当追求“功名利禄”本无可非议,但急于追求、过分追求则需声讨,作者也正是声讨“花一辈子功夫”去追求的行为。俗语云,先做人,再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人是成事的根基。忽视“立骨丰肉”,人都做不好,必将影响物欲的满足甚至失去功名利禄。
③层:写看淡“功名利禄”而重视“立骨丰肉”者之善。
当所求的“功名利禄”无法实现或不能很好地实现时,或者当面前的功名利禄与自己做人的德操(骨肉)发生冲突时,要选择看淡甚至放弃“功名利禄”而维护自己做人的德操,能这样做的人大多永载青史。
注意:①不能误把“功名利禄”理解为“门面和风光”而去批判只注重门面和风光。②也不能误把“功名利禄”理解为“虚荣”而去谈不要务虚而应求实,进而大谈虚与实的关系。③也不能泛泛批判只重外在追求而迷失内在本质,进而大谈外与内、表与里的关系。——因为,“功名利禄”中只有“名”是“虚”的,而其他三者均为“实际”所得或利益;至于“门面和风光”则勉强能让“名”把“功”拉到一条船上来,但它与“利禄”根本扯不上关系。其次,“外与内”“表与里”不是做人所独有,比如艺术创作就很讲究这些关系,如果不能具体扣住外在物欲追求与内在德行修养,偏要泛泛而谈则必然走空、走偏。
(二)构思立意其次要从“人”字一撇一捺构成的字形去联想。
1、将“人”字的一撇和一捺任意联想为做人所需的两种德操进行铺写。
2、由“人”字的一撇苍劲,一捺的饱满相似联想为做人所需的两种德操进行铺写。
3、将“人”字的一撇和一捺的交汇处比喻联想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需的支点,然后将此支点比喻联想为做人所需的德操进行铺写。
4、由“人”字的整体造型相似联想为“头正”“脚平”“心底宽”,然后再由此联想去铺写做人所需的德操。
5、由“人”字添上一横变成“大”字,去联想具备怎样的德操才算是个“大写的人”。
6、由“人”字添上两横变成“天”字,去联想具备怎样的德操才算是个“顶天立地的人”。
7、由“人”字添上底边的半包围变成书法中的“山”字,去联想具备怎样的德操才算是个“站成山一样的人”。
(三)构思立意最后可纯粹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去联想。比如全文从三方面的德操入手,论述——
怎样才能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口皆碑的好人。
怎样才能做一个品格高尚的顶天立地的人。
第三篇:卖白菜导学案
卖 白 菜导学案
主备者:李红英
教学目的:
1、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
2、精读课文,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语文学习方法介绍:精读和略读 教学难点:
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阅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1背景及作者简介 2整体感知全文 一、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查一查:
作者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三、读一读,整体感知
(一)温故知新: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
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
(二)旧知新用:
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解析: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 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 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四、作业:搜集有关莫言的资料 附:诺贝尔奖颁奖词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
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莫言是一个诗人。他撕下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从无名的大众群体中凸现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抨击历史和对历史的剥夺篡改以及政治的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不通过这些故事,你很难进入一个人的声音被驴和猪的吵闹声淹没了的国度,在那里,爱与恶的呈现已经达到超自然的程度。
莫言的想象力是超越人类的存在。他是描绘自然的能手;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地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荒诞。
中国历代反复出现的人相食现象就是这一悲惨世界的证据。在莫言的笔下,它还呈现为毫无节制的消费,大肆铺张,胡说八道,食色之乐,以及种种难以言 说的欲望,唯独莫言能够冲破所有的禁忌限制,试图将那一切阐述出来。
在小说《酒国》中,最精致的佳肴是烧烤三岁儿童。男童沦为食物;女童因为被忽视而得以幸存。这是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嘲讽,因为计划生育大量女胎被堕胎: 女孩连被吃的资格都没有。莫言为此写了一整本小说《蛙》。
莫言的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莫言小说的人物充满活力,他们甚至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书中贯穿了女性的视角,对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作出了令人锥心的细节描写。他讥讽拿公兔给母羊配种的伪科学革命,而在当时,凡对此类事情表示怀疑的人都会被打成右派。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九十年代的新资本主义,那时候某些靠出售美容品发了大财的人仍妄图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凤凰。
莫言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虽然无情但又充满了愉悦的无私。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精彩。作者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继拉伯雷和斯威夫特以及当今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还很少有人能像莫言这样写得妙趣横生,惊世骇俗。他的文笔是辛辣的。他对于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描述中,没有跳舞的独角兽和少女。但是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着。所以莫言在所有审判面前为众多小人物打抱不平。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曾有如此的文学浪潮席卷了中国和世界么?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大多数当代作品。
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研读课文开端和发展部分
一、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① 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② 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2.“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 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的老太太形象。② 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3.“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三、作业:1 预习结尾部分 2 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阅读课文结尾部分及总结全文
一、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2.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4.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二、拓展思考
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二、思想内容导读
除去浮华写本真
《卖白菜》这篇小说不是对现在生活的精细的描摩,也不是对未曾经历过的历史的大胆虚构,而是聚焦于一段那段非常特殊的岁月,这段日子对作者本人来说记忆尚存,它不算是眼下,又尚未滑入久远的过去。对于这段往事,作者是以一种孩子的真切和成人的冷静态度,些微的温情,把改革前或初期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本真自然的呈现给我们的。1.真实的历史
莫言的《卖白菜》,开篇就把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是“1967年冬天”,一个任何中国成年人都知道是什么时代的时代:贫穷、饥饿„„。莫言写的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象那个装白菜的“结满了霜花的腊条篓子”一样,真实得不敢肆意想象,不许魔幻,只能是本真的再现现实。2.真实的生活
《卖白菜》小说语言平实、干净,故事也真实简单得要命。故事里有一个家,但给我们的感觉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家里似乎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同侍侯地里的白菜,一同去卖菜。眼看就快过年了,无比激动的盼望之情在“我”心里已贮藏很久了。但母亲为了换钱不顾境况。集市上,遇到一个挑剔的孤寡老太太来买白菜,当“我”见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很是伤心和气恼,最后“我”赌气多算了她一毛钱。小说中的“我”的做法的确不合适,但这却源于“我”对那棵小白菜的特殊感情和老太太苛刻的举动。等我放学回到家,已经卖掉的白菜又回到了家,母亲“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最后母亲哭了,小说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读着这篇小说,仿佛在想象中真实的体验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代的北方农村,那彻骨的冷,和彻骨的穷。3.真实的情感
不舍情:从播种的那一刻起,那颗小白菜就和作者结下了不解之情。它的弱小让无知作者给它施了很多肥料,幸亏,它在母亲的抢救下,它活了过来。它就象是作者看着长大的孩子。作者说:“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如今,它就要成为别人桌上的佳肴了。所有的期望都在这一刻化为泡影,失望、不解、疑惑、不敢相信„„作者对它充满了回忆,充满了喜爱,充满不舍。
自责情:刺骨的寒冷使作者将小白菜跌落在地,无论无意还是有意,这都是不应该的。“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看着母亲那因过度劳累和艰难生活而再也伸不直的背,作者也只能流泪了。“我”的自责之情相信所有人都能够体会。
懊悔情:这次悔恨让“我”至今想起仍沉痛不已。本是心头肉的小白菜,却被人指责;本就瘦弱的小白菜,却被剥了又剥;本来诚实善良的母亲,却被人怀 6 疑。这都是一个买菜老老太太的所作所为。“我”心中的愤怒之火暗暗燃起。你既如此,我又何必诚信呢?再加之生活的贫穷,算钱时给她多算了一毛。不料此事被揭穿,母亲这次哭了。母亲的诚信被“我”摧毁了,她彻底感到悲伤,“我”的内心更是无限的懊悔
三、学点指津
本文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技巧,下面我们只择其中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来作一下探讨和学习。
(一)细节助推波澜 细节凝聚情感
作文必须重视细节,如果不善于捕捉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那么我们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卖白菜》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文章开头“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母亲是在无计可施、万般无奈的时候做出了要卖掉最后三颗白菜的决定的。“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此处描写,我们看到了倔强母亲慈爱的一面。“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老太太”的撕扯那棵小白菜的同时作者也感觉是在撕扯自己的心似的,这个细节为下文多算她一毛钱埋下了“厌恨”的种子。“‘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这两行泪水也深深地烙在了作者的心底。
(二)巧设冲突 彰显性格
《卖白菜》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就是在这些冲突中塑造了一个虽然生活在贫困交加的时代,但依然坚强、慈爱、倔强和信守诚信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文章开头在决定是否卖这最后的三颗白菜的时候,母亲内心是很矛盾,母亲何尝不想留下它们过年,但家里实在是穷啊。为了不让“我”哭,她恼怒地喝斥我,用“凛冽的声音”教训我,但是看到“我”手上的冻疮时,又用一种“让 7 我感到温暖的强调”对我说话,从“我”和母亲的对话中看出了她既有倔强的一面也有慈爱的一面。在集市上,“我”和那个个挑剔的孤寡老太太来之间的语言冲突是最激烈的了,看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我”的心中的愤怒之火暗暗燃起,作者在算钱时给她多算了一毛。后来这件事被揭发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我”不过是想宣泄下内心的气氛之情,谁料到母亲会因此而伤心流泪。母亲这次哭了。以前,无论多大的事儿,就算是天要塌下来,母亲仍不会哭。从这些冲突中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贫困还不及作者的欺骗让母亲难过。
文章中的冲突是生活矛盾的反映,在矛盾冲突中母亲那坚强、倔强和信守承诺的性格彰显无疑。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五题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馈:
第四篇: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小学写人作文
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小学写人作文
小时,总能看见学校附近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吆喝着:“新鲜的烤红薯哩,快来尝尝吧,保证你吃了一个还想再来!新鲜的很嘞······”人们干着自己的事,时不时有几个从学校里走出的孩子看看那个老人,看看他的红薯,舔舔自己的嘴巴,再摸摸自己的裤兜,愣了一会,便又头也不回地走了。老人也许很伤心吧,因为大人看也不看他的红薯,孩子们也不买。老人再摸了摸自己的包,瞅瞅里面,只有块把几钱,安静地躺在那儿,老人叹了叹气,看看学校里的钟,佝偻着背,迈着小小的步伐,推着车,走了······
那个老人很普通,长长的脸上已经近乎爬满了皱纹,可只要谁来买他的红薯,他便会努力挤出一丝浅浅的笑,并且小心翼翼地把红薯拿给你,并不忘叮嘱你:“红薯很烫,小心,别弄疼手了。”看着那个人走的背影,老人很幸福······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树发芽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孩子们高兴极了,特别是女孩,因为他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可卖红薯的老人却走了,他说,春天来了,大家都不想吃红薯了,只想吃上一口透心凉的冰淇淋,我也没用了,老了······突然,我特别想吃到一口热腾腾的烤红薯,望望四周,没有那个老人,也没有卖红薯的其他人。老人走了,人们也没有任何反应,他,就像是一粒尘埃,人们看到他了,不管他;没看到他,也无所谓。可老人也是努力付出了的呀,俗话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可老人是个例外吗?老人虽不起眼,可他是真想给人们带来一些幸福,我们为什么就能这样视而不见呢,老人应该得到收获,这时,我想到了老人那幸福的笑,我明白了,老人的收获就是看见别人拿着自己的烤红薯,香喷喷地吃着,脸上流露出喜悦,老人也会为此感到幸福吧!
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小学写人作文
小时,总能看见学校附近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吆喝着:“新鲜的烤红薯哩,快来尝尝吧,保证你吃了一个还想再来!新鲜的很嘞······”人们干着自己的事,时不时有几个从学校里走出的孩子看看那个老人,看看他的红薯,舔舔自己的嘴巴,再摸摸自己的裤兜,愣了一会,便又头也不回地走了。老人也许很伤心吧,因为大人看也不看他的红薯,孩子们也不买。老人再摸了摸自己的包,瞅瞅里面,只有块把几钱,安静地躺在那儿,老人叹了叹气,看看学校里的钟,佝偻着背,迈着小小的步伐,推着车,走了······
那个老人很普通,长长的脸上已经近乎爬满了皱纹,可只要谁来买他的红薯,他便会努力挤出一丝浅浅的笑,并且小心翼翼地把红薯拿给你,并不忘叮嘱你:“红薯很烫,小心,别弄疼手了。”看着那个人走的背影,老人很幸福······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树发芽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孩子们高兴极了,特别是女孩,因为他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可卖红薯的老人却走了,他说,春天来了,大家都不想吃红薯了,只想吃上一口透心凉的冰淇淋,我也没用了,老了······突然,我特别想吃到一口热腾腾的烤红薯,望望四周,没有那个老人,也没有卖红薯的其他人。老人走了,人们也没有任何反应,他,就像是一粒尘埃,人们看到他了,不管他;没看到他,也无所谓。可老人也是努力付出了的呀,俗话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可老人是个例外吗?老人虽不起眼,可他是真想给人们带来一些幸福,我们为什么就能这样视而不见呢,老人应该得到收获,这时,我想到了老人那幸福的笑,我明白了,老人的收获就是看见别人拿着自己的烤红薯,香喷喷地吃着,脸上流露出喜悦,老人也会为此感到幸福吧!
第五篇:写 人 方 法 指 导
写 人 方 法 指 导
写人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怎样才能将人写活呢?这就需要运用好描写的手法。
描写手法的熟练运用,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炼。特别是想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就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然而,有不少同学经过了3年初中作文训练之后,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手法。他们写出的人难以“立”起来,更谈不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了。其实,要写好人并不难。除了要在平时多加练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经常留心身边的人,对所描写的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只有最终洞悉了描写对象的底里,明其所感,知其所知,才能将其写得跃然纸上。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想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如果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又怎样运用描写手法才能把人物写活呢?
首先,要抓人物的特征,以形传神。人和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外貌、动作、语言,还是性格,人和人总是有些地方相同或相似,有些地方不同。要想把人写活,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来,写出这个人和其他人的区别来。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著对人物的描写,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关羽、孔明等等,几百个人物形象都是那么鲜活动人。在课本中我们已经学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鲁达拳打镇关西》一文,鲁达的威猛、粗卤、机智、性急,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被生动逼真地传达了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因为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一种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直接进行描写,写其怎么想,怎么感觉。比如课本中的《一件小事》,当“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驻所走去时,就有一段心理直接写,揭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中的心灵震动。另一种是对内心世界进行间接描写,这种描写,最重要的是语言描写,因为言为心声,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便可将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出来。人物语言的描写,通常是以对话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对话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力求显示人物的性格。人物要说自己会说的话,该说的话,而不是作者代替别人说话。二是要力求简单,切忌唠叨。
人物语言不能原样直录生活中的语言,需要修饰加工,使其简洁、明快,反映出说话者的特征。三是人物的话语还要和表情、动作描写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再次,要注意描写好人物的行动。人物行动描写不好,写出来的人恐怕就是苍白的,干瘪的。“动中写人”是我国写作的优良传统之一。老舍先生曾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助形成人物特有的性格;可是,这些东西并不能使人物活跃;反之,有时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相面似地全写在一处,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清楚的有力表现出他的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可见动作描写在记人写作中的重要地位。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可使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此外,描写人物还有种种技法,常用的有简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等等。初学写作的同学,应先学习写好一个人,再写好两个、三个,及至一群人。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描写,都应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下笔,而选用哪一种描写手法,最后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常见写人方法
1、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动态速写法
【特点】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3、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4、展开想象法
【特点】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5、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6、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7、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9、步步深入法
【特点】
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10、连续动作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11、交替叙述法
【特点】
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12、概括描写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13、天女散花法
【特点】
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14、动作分解法
【特点】
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15、独白法
【特点】
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16、对话法
【特点】
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17、直接描写法
【特点】
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
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18、回忆想象法
【特点】
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19、梦境幻觉法
【特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20、一事写人法
【特点】
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21、几事写人法
【特点】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22、对比写人法
【特点】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23、细节表现法
【特点】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